CN109155934A -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934A
CN109155934A CN201680085501.1A CN201680085501A CN109155934A CN 109155934 A CN109155934 A CN 109155934A CN 201680085501 A CN201680085501 A CN 201680085501A CN 109155934 A CN109155934 A CN 109155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mmunication device
sig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5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934B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河崎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5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77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like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装置具有:无线处理部,其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在从其他的通信装置通过无线处理部而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伴随所连接的通信终端的数量增加、所传送的数据的高品质化或所提供的服务的多样化等,在无线通信系统上进行通信的数据量不断增大。于是,为了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开发出了各种技术,并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规格而实现了标准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11)。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00 v13.3.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1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2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213 v13.1.1,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321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322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7:3GPP TS36.323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31 v13.1.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413 v13.2.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423 v13.3.0,2016年3月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36.881 v0.6.0,2016年2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上进行传送的数据的量存在不断增加的可能性。于是,希望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效率的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无线处理部,其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在从其他的通信装置通过无线处理部而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具有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第1通信装置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根据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具有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在该无线通信方法中,第1通信装置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给第2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根据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无线处理部,其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间进行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通信量或在通信装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间传送的数据的种类中的至少任意方来确定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根据该确定结果生成包含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将该无线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发送给其他的通信装置。
发明效果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通信装置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与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处理的动作顺序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的一个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与重发控制关联的一个通信装置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5是与重发控制有关的一个通信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的另一个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与重发控制有关的另一个通信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基站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移动站的概略结构图。
图11(A)是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的通过上行信号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11(B)是表示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的通过上行信号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11(C)是表示通过上行信号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在作为移动通信的标准规格之一的所谓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全球互通微波访问(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等中,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HARQ是与在通过接收侧的通信装置无法正确再生数据时由发送侧的通信装置重发数据的重发控制有关的一种技术,其将前方错误订正记号与自动重发要求组合起来。在HARQ中,接收侧的通信装置、例如基站为了将是否无法正常再生从发送侧的通信装置、例如移动站接收的数据通知给发送侧的通信装置而发送Ack信号或Nack信号。并且,接收到Nack信号的发送侧的通信装置将数据分为各部分并重发。由此,通过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正常再生此前无法正常再生的数据。
然而,根据数据的种类而言,既存在可允许一定的传送错误的业务,也存在对于延迟的容忍度较低的业务(低延迟通信业务,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Traffic,LLCTraffic)。关于LLC Traffic而言,相比对传送错误的抑制,有时抑制延迟更为优先,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重发控制。
此外,关于上行,正在研究争用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Contention based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CB-PUSCH)。并且,正在研究使用CB-PUSCH发送LLCTraffic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HARQ,则尽管不需要进行重发控制,而由于进行Ack信号或Nack信号的传送,因而无线通信的通信效率会降低。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一个通信装置例如根据通信状态、通信量或所传送的数据种类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确定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将该是否应用通知给另一个通信装置。另一个通信装置根据该通知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并且,另一个通信装置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将与该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赋予给所传送的信号,而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不将该错误检测码赋予给所传送的信号。由此,通信装置和包含这种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可实现通信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基站和移动站是通信装置的一例。此外,Node B、eNode B、new eNode B或接入点等是基站的一例。而且,移动终端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移动站的一例。此外,在本说明书中,HARQ、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等是重发控制的一例。并且,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指的是,在接收侧的通信装置中根据所接收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而判定是否进行重发要求时使用的错误检测码。此外,错误检测码还包含错误订正记号。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通信装置11和通信装置12。并且通信装置11和通信装置12相互通过无线通信来传送信号。另外,通信装置11和通信装置12中的一方或双方都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都可以是固定式的通信装置。
通信装置11按照一定的周期或规定的时机,根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装置12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或通信量或在通信装置11与通信装置12之间传送的数据的种类,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
通信装置11每当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时,生成包含表示该应用可否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2。此外,通信装置11在与通信装置1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根据该应用可否的确定结果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无论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通信装置11都不将Ack/Nack等的响应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2。
另一方面,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1根据重发控制的应用对无线信号执行与赋予给该无线信号的错误检测码对应的错误检测处理,从而来判定在该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并且,通信装置11例如根据在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而将不同的响应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2。例如,在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1向通信装置12发送Ack信号。另一方面,在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未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1向通信装置12发送Nack信号。另外,作为错误检测码,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检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标号。
另一方面,通信装置12每当从通信装置11接收到包含表示可否使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时,参照该信息,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若包含表示不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通信装置12不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2不对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无线信号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2无需为了重发在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而将其存储于通信装置12的存储部中,因此在发送无线信号后,可以废弃在该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若包含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通信装置12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通信装置12对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无线信号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另外,通信装置12在确认到在通信装置11侧正常再生了所发送的数据之前,或者在经过一定期间之前,将在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通信装置12的存储部中以用于重发。并且,通信装置12在从通信装置11接收到要求重发的信号(例如,Nack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包含与该信号对应的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无线信号。
图2是与本实施方式的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处理的动作顺序图。
通信装置11根据与通信装置12之间的无线通信有关的通信状态、通信量或所传送的数据种类中的任意一方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步骤S101)。并且,通信装置11生成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2(步骤S102)。
另一方面,通信装置12若接收到控制信号,则根据控制信号中包含的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步骤S103)。并且,通信装置11和通信装置12根据重发控制的应用的控制结果来执行无线通信(步骤S104)。
图3是通信装置11的概略结构图。通信装置11具有天线21、无线处理部22、存储部23和控制部24。无线处理部22、存储部23和控制部24分别形成为单独的电路。或者,这些各部可以作为将对应于该各部电路集成起来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而安装于通信装置11。
天线21将通过无线处理部22传递的发送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另外,天线21接收来自通信装置12的无线信号而将其转换为电气信号来作为接收信号,并将接收信号传递给无线处理部22。另外,天线21可以分别具备发送用的天线和接收用的天线。
无线处理部22对从控制部24收取的发送信号进行模拟化,然后将其重叠于具有被控制部24指定的无线频率的载波上。并且,无线处理部22将被重叠于载波上的发送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未图示)而放大至期望的电平,并将该发送信号传递给天线21。
另外,无线处理部22将从天线21收取的接收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未图示)放大。无线处理部22对被放大的接收信号乘以具备中间频率的周期信号,从而将该接收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转换为基带频率。并且,无线处理部22对具备基带频率的接收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转交给控制部24。
存储部23例如具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并且,存储部23存储用于与通信装置12通信的各种信息、由通信装置11发送或接收的各种信息和在通信装置11中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等。而且,存储部23存储用于判断可否应用重发控制而使用的各种信息。
控制部24例如具有1个或多个的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并且,控制部24按照规定的调制方式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并复用。并且,控制部24将被调制和复用后的发送信号转交给无线处理部22。
另一方面,控制部24按照规定的复用方式来分离从无线处理部22收取的接收信号,对分离后的接收信号分别进行解调。并且,控制部24去除在被解调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种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并且,控制部24执行与所取出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对应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24执行发送功率控制和呼叫控制等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的处理。
另外,控制部24执行用于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各种的处理。
图4是与重发控制关联的控制部24的功能框图。控制部24具有重发控制部241、通知部242和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控制部24具有的这些各部由在控制部24具有的处理器上进行动作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或者,控制部24具有的这些各部还可以作为将实现该各部的功能的电路集成起来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独立于控制部24具有的处理器而被安装于通信装置11。
重发控制部241根据通信装置11与通信装置1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或通信量或在通信装置11和通信装置12之间传送的数据的种类,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
例如,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表示无线信号的无线品质的参数的值满足规定的品质基准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另一方面,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该表示无线品质的参数的值不满足规定的品质基准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
或者,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某次所发送的数据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某次发送的数据量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或者,重发控制部241还可以在相对于通信装置11而言的通信装置12的相对的移动速度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相对的移动速度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或者,在通信装置11能够设定多个通信可能范围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2在最近的规定期间内从任意一个通信可能范围移动到其他的通信可能范围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可以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另一方面,在最近的规定期间内通信装置12滞留于任意一个通信可能范围内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1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
而且,重发控制部241在从通信装置12向通信装置11传送的数据是流数据、音频通话的数据等的LLC Traffic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此外,重发控制部241在从通信装置12向通信装置11传送的数据是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数据那样的以一定周期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另一方面,在从通信装置12向通信装置11传送的数据是要求在通信装置11或通过通信装置11而被转发该数据的装置中被正常再生的数据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可以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
而且,此外,重发控制部241例如可以根据通信状态、通信量和数据种类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组合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例如,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关于上述的任意个参数的例子中的任意一个满足应用重发控制的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而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
重发控制部241将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通知给通知部242和重发控制执行部243。
通知部242在每当重发控制部241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时,都生成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另外,该控制信号是从通信装置11向通信装置12发送的发送信号的一例。并且,通知部242将该控制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22和天线21发送给通信装置12。
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执行重发控制。
图5是由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执行的与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装置11的动作流程图。
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根据从重发控制部241通知的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判定是否应用重发控制(步骤S201)。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201-Yes),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根据重发控制的应用,对在来自通信装置12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执行与赋予该数据的错误检测码对应的错误检测处理。并且,重发控制执行部243判定该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步骤S202)。并且,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例如根据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而生成不同的响应信号。例如,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步骤S202-Yes),重发控制执行部243生成Ack信号,并将该Ack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22和天线21发送给通信装置12(步骤S203)。
另一方面,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未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步骤S202-No),重发控制执行部243生成Nack信号,并将该Nack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22和天线21发送给通信装置12(步骤S204)。另外,Nack信号是向通信装置12请求数据的重发的重发要求信号的一例。并且,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按照无线通信系统1所采用的重发控制而使用所重发的数据,再生原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步骤S205)。另外,重发控制执行部243还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进行步骤S202起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中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步骤S201-No),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不执行重发控制。因此,即使从通信装置12接收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被正常再生,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也不生成Ack/Nack等的响应信号。
图6是通信装置12的概略结构图。通信装置12具有天线31、无线处理部32、存储部33和控制部34。无线处理部32、存储部33和控制部34分别形成为单独的电路。或者,这些各部可以作为将对应于该各部的电路集成起来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而被安装于通信装置12。
天线31将通过无线处理部32传递的发送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另外,天线31接收来自通信装置11的无线信号并转换为电气信号而作为接收信号,将接收信号传递给无线处理部32。另外,天线31可以分别具有发送用的天线和接收用的天线。
无线处理部32在对从控制部34收取的发送信号进行模拟化后,将其重叠于具有被控制部34指定的无线频率的载波上。并且,无线处理部32将被重叠于载波上的发送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未图示)放大至期望的电平,并将该发送信号传递给天线31。
另外,无线处理部32将从天线31收取的接收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未图示)放大。无线处理部32对被放大的接收信号乘以具有中间频率的周期信号,由此将该接收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转换为基带频率。并且,无线处理部32在对具备基带频率的接收信号进行了模数转换后,转交给控制部34。
存储部33例如具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并且,存储部33存储用于与通信装置11进行通信的各种信息、通信装置12所发送或接收的各种信息和在通信装置12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等。而且,存储部33存储用于执行重发控制而使用的各种信息。而且,存储部33在应用重发控制时,将曾发送的发送信号存储一定期间。
控制部34例如具有1个或多个的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并且,控制部34根据规定的调制方式对发送信号进行调制并进行复用。并且,控制部34将被调制和复用后的发送信号转交给无线处理部32。
另一方面,控制部34根据规定的复用方式分离从无线处理部32收取的接收信号,对所分离的接收信号分别进行解调。并且,控制部34取出在被解调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种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并且,控制部34执行对应于所取出的控制信息或数据的处理。
而且,控制部34执行发送功率控制和呼叫控制等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处理。
另外,控制部34每当从通信装置11接收到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时,参照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图7是由控制部34执行的与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装置12的动作流程图。
控制部34判定所接收的控制信号是否包含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步骤S301)。
如果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步骤S301-Yes),则控制部34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4对在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并生成该发送信号(步骤S302)。并且,控制部34将该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32和天线31发送给通信装置11。
另外,控制部34在通信装置11侧确认到所发送的数据被正常再生之前,或在经过了一定期间之前,将在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33中以进行重发(步骤S303)。并且,控制部34在从通信装置11接收到请求重发的信号(例如,Nack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包含该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重发用的发送信号。控制部34将该生成的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32和天线31发送给通信装置11(步骤S304)。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1中,如果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不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步骤S301-No),则控制部34不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4不对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即生成该发送信号(步骤S305)。并且,控制部34将该发送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32和天线31发送给通信装置11。另外,这种情况下,控制部34可以不将发送给通信装置11的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33而将其废弃。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通信装置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将可否应用该控制通知给另一个通信装置。并且,另一个通信装置根据该通知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因此,该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动态切换是否应用重发控制,因此可抑制在无需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伴随重发控制出现的通信效率的降低。其结果是,该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的各通信装置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和移动站。并且,基站根据与移动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或通信量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将包含表示该应用可否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2具有基站41和移动站42。另外,基站41和移动站42是通信装置的一例。此外,无线通信系统2所具有的基站的数量不限于1台,可以是多台。同样地,无线通信系统2所具有的移动站的数量不限于1台,可以是多台。
基站41和移动站42根据图2所示的动作指令,执行与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2中的通信装置11作为基站41,将通信装置12作为移动站42,执行与重发控制有关的通信处理即可。
即,基站41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11同样地,按照一定的周期或规定的时机,根据基站41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或通信量,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另外,规定的时机例如可以是切换时或请求连接时。
基站41每当在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时,生成包含表示该应用可否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移动站42。此外,基站41在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中,根据该应用可否的确定结果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即使从移动站42接收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被正常再生,基站41也不将Ack/Nack等的响应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12。
另一方面,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基站41根据重发控制的应用对无线信号执行与赋予给该无线信号的错误检测码对应的错误检测处理,由此来判定该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并且,基站41例如根据从移动站42接收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而将不同的响应信号发送给移动站42。
另一方面,移动站4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12同样地,每当从基站41接收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下行链路的控制信号时,参照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若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不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移动站42不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移动站42不对发送给基站41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已发送给基站41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不会被重发,因此移动站42不将已发送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而将其废弃。
另一方面,若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移动站42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移动站42对发送给基站41的上行信号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另外,移动站42在基站41侧确认到所发送的数据被正常再生之前,或者在经过了一定期间之前,将发送给基站41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中以进行重发。并且,移动站42在从基站41接收到请求重发的信号(例如,Nack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对应于该信号的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存在多个与基站41连接的移动站的情况下,基站41可以按照每个移动站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且,基站41可以按照每个移动站通知包含表示针对该移动站的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
图9是基站41的概略结构图。基站41具有天线51、无线处理部52、有线接口部53、存储部54和控制部55。无线处理部52、存储部54和控制部55分别形成为单独的电路。或者,这些各部可以作为将对应于该各部的电路集成起来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而被安装于基站41。
天线51将通过无线处理部52传递的下行链路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另外,天线51接收来自移动站42的无线信号并转换为电气信号作为上行信号,并将上行信号传递给无线处理部52。另外,天线51还可以分别具有发送用的天线和接收用的天线。
无线处理部52对从控制部55收取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模拟化后,将其重叠于具有被控制部55指定的无线频率的载波上。并且无线处理部52将重叠于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未图示)放大为期望的电平,并将该下行链路信号传递给天线51。
另外,无线处理部52将从天线51收取的上行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未图示)放大。无线处理部52对被放大的上行信号乘以具有中间频率的周期信号,从而将该上行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转换为基带频率。并且,无线处理部52在对具有基带频率的上行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转交给控制部55。
有线接口部53具有用于将基站41与上位节点装置(未图示)和其他的基站连接的通信接口电路。并且,有线接口部53按照S1接口来解析从上位节点装置接收的信号,提取在该信号中包含的下行链路信号和控制信号。而且,有线接口部53按照X2接口来解析从其他的基站接收的信号,提取在该信号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并且,有线接口部53将提取的下行链路信号和控制信号转交给控制部55。
另一方面,有线接口部53将从控制部55收取的上行信号转换为符合S1接口的形式的信号并输出给上位节点装置。另外,有线接口部53将发送给其他的基站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符合X2接口的形式。并且,有线接口部53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其他的基站。
存储部54例如具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并且,存储部54存储用于与移动站42通信的各种信息、基站41发送或接收的各种信息和在基站41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等。而且,存储部54存储判断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时使用的各种信息。
控制部55例如具有1个或多个的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并且,控制部55对下行链路信号按照在无线通信系统2依据的通信规格中采用的调制和复用方式进行调制并进行复用。并且,控制部55将被调制和复用的下行链路信号转交给无线处理部52。例如,控制部55按照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对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制和复用。
另一方面,控制部55将从无线处理部52收取的上行信号按照在无线通信系统2依据的通信规格中采用的调制和复用方式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接收信号分别进行解调。例如,控制部55根据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SC-FDMA))或依据其他的FDMA方式的复用方式来分离上行信号并解调。并且,控制部55将被解调的上行信号输出给有线接口部53。而且,控制部55从被解调的上行信号中取出基站41参照的各种信号、例如与呼叫控制有关的控制信息或来自移动站42的表示通信状态或通信量的参数等。
而且,控制部55执行发送功率控制和呼叫控制等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处理。另外,控制部55执行用于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各种处理。因此,控制部55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1的控制部24同样地,关于重发控制而具有重发控制部241、通知部242和重发控制执行部243。
重发控制部241例如根据基站41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或通信量,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另外,作为重发控制,例如采用HARQ。
例如,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表示下行链路信号或上行信号的无线品质的参数的值满足规定的品质基准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另外,表示无线品质的参数是表示基站41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参数的一例。另一方面,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该表示无线品质的参数的值不满足规定的品质基准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例如,作为表示无线品质的参数,使用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这种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将基站41从移动站42接收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中包含的CQI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CQI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CQI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
或者,作为表示无线品质的参数,可使用从移动站42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测定值。这种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将该测定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该测定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该测定值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
或者,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相对于基站41而言的移动站42的相对的移动速度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相对的移动速度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另外,相对于基站41的移动站42的相对的移动速度是表示基站41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参数的另一例。这种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例如通过多普勒频率的测定进行估计,可以将从移动站42通知的移动站42的移动速度用于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判定。或者,重发控制部241可以根据移动站42的位置信息的时间变化来计算移动站42的移动速度。
或者,在基站41能够设定多个通信可能范围的情况下,移动站42在最近的规定期间内从任意一个通信可能范围移动到其他的通信可能范围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可以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另一方面,在最近的规定期间内移动站42滞留于任意一个通信可能范围内的情况下,重发控制部241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另外,移动站42是否在通信可能范围间移动,是表示基站41与移动站42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参数的另一例。此外,通信可能范围例如可以是小区或波束。
或者,重发控制部241可以在Transport Block的大小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而在Transport Block的大小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另外,Transport Block的大小是表示通信量的参数的一例。
而且此外,重发控制部241例如还可以根据通信状态或通信量的组合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例如,重发控制部241在关于上述的任意的参数例中的任意一个满足应用重发控制的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
重发控制部241将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通知给通知部242和重发控制执行部243。
通知部242每当重发控制部241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时,或者每当一定周期时,生成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并且,通知部242将该控制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52和天线51发送给移动站42。另外,通知部242可以将控制信号作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发送的信号。或者,通知部242可以将控制信号作为MAC控制元件(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的信号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信号。
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11同样地,例如按照图5所示的动作流程图来执行重发控制。即,重发控制执行部243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根据在无线通信系统2采用的重发控制的应用对上行信号执行与赋予给上行信号的错误检测码对应的错误检测处理。由此,重发控制执行部243判定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例如,重发控制执行部243根据赋予给上行信号中包含的传输块的CRC符号,判定该传输块是否被正常再生。并且,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例如在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生成Ack信号,并将该Ack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52和天线51发送给移动站42。另一方面,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未被正常再生的情况下,重发控制执行部243生成Nack信号,并将该Nack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52和天线51发送给移动站42。另外,重发控制执行部243使用从移动站42重发的数据,再生原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
另一方面,重发控制执行部243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无论从移动站42接收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是否被正常再生,都不生成Ack/Nack等的响应信号。
图10是移动站42的概略结构图。移动站42具有天线61、无线处理部62、存储部63和控制部64。而且,移动站42可以具有触摸面板等的用户接口(未图示)、麦克风(未图示)、扬声器(未图示)和相机(未图示)中的一个以上。而且此外,移动站42为了测定移动站42的位置而可以具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机(未图示)。此外,无线处理部62、存储部63和控制部64分别形成为单独的电路。或者,这些各部可以作为将对应于该各部的电路集成起来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而被安装于移动站42。
天线61将通过无线处理部62传递的上行信号作为无线信号发送。另外,天线61接收来自基站41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气信号作为下行链路信号,并将下行链路信号传递给无线处理部62。另外,天线61可以分别具有发送用的天线和接收用的天线。
无线处理部62对从控制部64收取的上行信号进行模拟化,然后将其重叠于具有被控制部64指定的无线频率的载波上。并且,无线处理部62将重叠于载波上的上行信号通过高频放大器(未图示)放大为期望的电平,并将该上行信号传递给天线61。
另外,无线处理部62将从天线61收取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低噪声放大器(未图示)放大。无线处理部62对被放大的下行链路信号乘以具有中间频率的周期信号,从而将该下行链路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转换为基带频率。并且,无线处理部62在对具有基带频率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转交给控制部64。
存储部63例如具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或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并且,存储部63存储用于与基站41进行通信的各种信息、移动站42发送或接收的各种信息和在移动站42进行动作的各种程序等。而且,存储部63存储用于执行重发控制而使用的各种信息。而且此外,存储部63在应用重发控制时,根据无线通信系统2采用的重发控制、例如HARQ,将曾发送的上行信号存储一定期间。
控制部64例如具有1个或多个的处理器及其周边电路。并且,控制部64对于上行信号按照在无线通信系统2依据的通信规格中采用的调制和复用方式进行调制并进行复用。并且,控制部64将被调制和复用的上行信号转交给无线处理部62。例如,控制部64按照依据SC-FDMA或其他的FDMA方式的复用方式对上行信号进行调制和复用。
另一方面,控制部64对于从无线处理部62收取的下行链路信号,按照在无线通信系统2依据的通信规格中采用的调制和复用方式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的接收信号分别进行解调。例如,控制部64按照OFDMA分离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解调。并且,控制部64取出被解调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各种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并且,控制部64执行对应于所取出的控制信息或数据的处理。例如,控制部64在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音频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扬声器再生该音频信号。另外,控制部64在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视频信号的情况下,通过触摸面板来再生该视频信号。
而且,控制部64执行连接要求处理等用于执行与基站41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各种处理。
另外,控制部64执行用于进行重发控制的各种处理。控制部64例如按照一定周期或规定的时机生成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包含CQI、移动站42的移动速度或移动站42的当前位置等在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确定中使用的信息。另外,规定的时机例如可以是切换时或请求连接时。并且,控制部64将该上行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62和天线61发送给基站41。
另外,控制部64每当从基站41接收到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时,参照该信息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例如,控制部64与第2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12同样地,例如按照图7所示的动作流程图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可。
即,若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控制部64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4对上行信号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另外,控制部64例如可使用CRC符号作为错误检测码。另外,控制部64在被通知表示从基站41发送的数据已被正常再生的信号(例如,Ack信号)之前,或者在经过了一定期间之前,将所发送的上行信号存储于存储部63中以进行重发。并且,控制部64在从基站41接收到请求重发的信号(例如,Nack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包含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重发用的上行信号。控制部64将生成的上行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62和天线61发送给基站41。
另一方面,若在所接收的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不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则控制部64不应用重发控制。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4不对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另外,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4可以不将发送给基站41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存储于存储部63而将其废弃。
图11(A)是表示通过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的上行信号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的一例的图,图11(B)是表示通过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的上行信号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的一例的图。
如图11(A)所示,按照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每个代码块1101,在物理(PHY)层中,赋予规定长度(例如,24bit长度)的CRC符号1102。并且,在基站41中,使用CRC符号1102来判定各代码块1101是否被正常再生。此外,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在介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中,从1个以上的代码块1101得到传输块1103和重发控制用、例如HARQ的Ack/Nack判定用的规定长度(例如,24bit长度)的CRC符号1104。并且,根据CRC符号1104来判定传输块1103是否被正常再生。并且,在无线链路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中,从传输块1103得到RLC Protocol Data Unit(RLC PDU)1105。并且,RLCPDU1105被分割为多个RLC SDU1106。各RLC SDU1106例如以被IP分组的方式从基站41发送给上位节点装置。
另一方面,如图11(B)所示,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在物理层中,使用对每个代码块1111赋予的规定长度(例如,24bit长度)的CRC符号1112,判定各代码块1111是否被正常再生。并且,在MAC层中,从1个以上的代码块1111得到传输块1113。然而,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传输块1113不被赋予重发控制用的CRC符号。并且,在RLC层中,从传输块1113得到RLC PDU1115。并且,RLC PDU1115被分割为多个RLC SDU1116。各RLC SDU1116例如以被IP分组的方式从基站41发送给上位节点装置。
另外,作为其他的示例,如图11(C)所示,在对在通过上行信号发送的信号中包含的数据1120执行与重发控制关联的处理的层中,可以切换是否赋予重发控制用的错误检测码1121。即,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错误检测码1121赋予给数据1120,而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可以省略错误检测码1121。另外,错误检测码1121可以是CRC符号,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错误检测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将该应用可否通知给移动站。并且,移动站根据该通知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因此,该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动态地切换是否应用重发控制,因而可抑制在无需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伴随重发控制而产生的通信效率的降低。其结果是,该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另外,根据变形例,可以由移动站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生成包含表示该应用可否的信息的上行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给基站。并且,基站可以根据该控制信号中包含的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
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0所示的移动站42的控制部64可以执行图4所示的重发控制部241、通知部242和重发控制执行部243的各部的处理。这种情况下,控制部64例如可以根据从基站41向移动站42发送的数据的种类来确定可否应用重发控制。例如,控制部64根据控制部64正在执行中的应用程序等来确定从基站41向移动站42发送的数据的种类即可。并且,控制部64在从基站41向移动站42传送的数据是流数据、音频通话的数据等要求实时性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此外,控制部64在从基站41向移动站42传送的数据是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数据那样的以一定周期传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为不应用重发控制。另一方面,从基站41向移动站42传送的数据是在移动站42被要求正常再生的数据、例如某种计算机程序的情况下,控制部64可以确定为应用重发控制。
并且,控制部64生成包含表示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上行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通过无线处理部62和天线61发送给基站41即可。
另一方面,基站41的控制部55与移动站42的控制部64同样地,根据从移动站42接收的上行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重发控制的应用即可。
另外,根据其他的变形例,在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基站41或移动站42可以对下行链路信号或上行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或者,基站41或移动站42可以使在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赋予给数据的错误检测码与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赋予给数据的错误检测码不同。例如,可以使不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赋予给数据的错误检测码(错误订正记号)的错误订正能力大于应用重发控制的情况下赋予给数据的错误检测码(错误订正记号)的错误订正能力。
进而,根据其他的变形例,基站41和移动站42中的一方可以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基站41和移动站42中的另一方。另外,该控制信号例如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是通过PDCCH发送的信号、MAC CE的信号或RRC的信号。此外,是否应用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判断基准例如可以与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判断基准相同。并且,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基站41或移动站42可以根据该控制信号来控制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应用。例如,在控制信号包含表示不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基站41或移动站42不对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这种情况下,接收到该发送信号的移动站42或基站41例如图11(A)所示的赋予给代码块的CRC符号那样,可以使用不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来执行重发控制。另一方面,在控制信号包含表示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基站41或移动站42对发送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由此,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动态地切换是否对所发送的数据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该无线通信系统在无需另外赋予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情况下,能够削减相当于该错误检测码的比特量的通信量。其结果是,该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另外,控制信号可以一并包含表示是否应用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信息和表示是否适于重发控制的信息。或者,基站41和移动站42中的一方可以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与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的信息的控制信号和包含表示是否适于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控制信号中的任意一方发送给基站41和移动站42中的另一方。
另外,可以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组合起来。例如,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1可以算第2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基站41或移动站42。同样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12可以算第2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的基站41或移动站42。
以上列举的所有示例和特定的用语目的在于辅助读者理解本发明人对于本发明和该技术的促进所做出的贡献,基于示教的目的而表现出来,应被解释为不限于涉及表示本发明的优势和劣势的本说明书的任意示例的构成、这种特定的示例和条件。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施加各种变更、置换和修正。
标号说明
1、2:无线通信系统,11、12:通信装置,41:基站,42:移动站,21、31、51、61:天线,22、32、52、62:无线处理部,23、33、54、63:存储部,24、34、55、64:控制部,53:有线接口部,241:重发控制部,242:通知部,243:重发控制执行部。

Claims (8)

1.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
无线处理部,其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无线处理部从其他的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控制所述重发控制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对向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所述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而在不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不对向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所述错误检测码。
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
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第2通信装置,
所述第2通信装置根据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重发控制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在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所述第2通信装置对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与所述重发控制关联的错误检测码,而在不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情况下,所述第2通信装置不对向所述第1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赋予所述错误检测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1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1通信装置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通信量或在所述第1通信装置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间传送的数据的种类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确定是否应用所述重发控制,并根据该确定的结果生成包含表示是否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1通信装置是基站,所述第2通信装置是移动站。
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第1通信装置和第2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第1通信装置将包含表示是否应用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第2通信装置,
所述第2通信装置根据所述信息来控制所述重发控制的应用。
8.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
无线处理部,其发送或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与其他的通信装置间进行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通信量或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间传送的数据的种类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确定是否应用重发控制,并根据该确定的结果生成包含表示是否应用所述重发控制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将该无线信号通过所述无线处理部发送给所述其他的通信装置。
CN201680085501.1A 2016-05-13 2016-05-13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155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4368 WO2017195366A1 (ja) 2016-05-13 2016-05-13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934A true CN109155934A (zh) 2019-01-04
CN109155934B CN109155934B (zh) 2022-02-25

Family

ID=6026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501.1A Active CN109155934B (zh) 2016-05-13 2016-05-13 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082160B2 (zh)
EP (1) EP3457738A4 (zh)
JP (1) JP6741065B2 (zh)
CN (1) CN109155934B (zh)
WO (1) WO20171953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7706B2 (ja) * 2017-06-15 2022-03-02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22056874A1 (zh) * 2020-09-18 2022-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443A (zh) * 2007-01-26 2008-07-30 索尼株式会社 传输设备、接收设备、分组传输和分组接收方法及其程序
CN101938342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67276A (zh) * 2011-12-19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通道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
CN104284135A (zh) * 2013-07-02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6068072A1 (ja) * 2014-10-31 2016-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7857B2 (ja) 2001-12-12 200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RU2313908C2 (ru) * 2003-03-17 2007-12-2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с помощью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JP2005045409A (ja) 2003-07-24 2005-02-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システム、そ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6121394A (ja) * 2004-10-21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69995B2 (en) * 2006-12-04 2012-05-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delay-insensitive data transfer
KR101394784B1 (ko) * 2007-10-16 2014-05-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속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arq 과정의 수행방법
US8634384B2 (en) * 2008-04-11 2014-01-21 Wi-Lan Inc.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a link performance parameter
US8238958B2 (en) * 2008-04-11 2012-08-07 Wi-Lan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plink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JP5169449B2 (ja) * 2008-05-01 2013-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RU2011132052A (ru) 2009-01-30 2013-03-1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ема,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чи и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CN103973397B (zh) * 2013-01-29 2019-0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AU2013408437B2 (en) 2013-12-20 2016-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igh-reliability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US10103849B2 (en) * 2015-08-13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443A (zh) * 2007-01-26 2008-07-30 索尼株式会社 传输设备、接收设备、分组传输和分组接收方法及其程序
CN101938342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67276A (zh) * 2011-12-19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多通道的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节点及系统
CN104284135A (zh) * 2013-07-02 2015-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6068072A1 (ja) * 2014-10-31 2016-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82160B2 (en) 2021-08-03
US20190074933A1 (en) 2019-03-07
JP6741065B2 (ja) 2020-08-19
JPWO2017195366A1 (ja) 2019-02-07
CN109155934B (zh) 2022-02-25
EP3457738A1 (en) 2019-03-20
EP3457738A4 (en) 2019-04-24
WO2017195366A1 (ja) 2017-11-16
US20210226733A1 (en)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5780B2 (en)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EP2880943B1 (en) Signaling and channel desig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TWI696360B (zh) 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側設備
US116525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ti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06772B2 (e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5393485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JPWO2009157417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6070561A1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79603A (zh) 一种基于harq的下行调度方法及装置
US2020013678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feedback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TW201330540A (zh) 處理混合式自動重發請求確認收訖回應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CN108463986B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08289114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2021022673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463907B2 (en) Base station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fram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ata structure
CN106550316B (zh) 在直通模式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CN11012185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WO2017008256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2014512767A (ja) リソース構成方法、レスポンス信号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JPWO2017126518A1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20123983A (ja)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