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5740B -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740B
CN109155740B CN201680086079.1A CN201680086079A CN109155740B CN 109155740 B CN109155740 B CN 109155740B CN 201680086079 A CN201680086079 A CN 201680086079A CN 109155740 B CN109155740 B CN 109155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ime slots
protection path
protec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60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740A (zh
Inventor
郑好棉
郑瑜
伊塔洛.布希
谭勤奋
卢庆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8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byp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04J2203/006Fault tolerance and recove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及节点,该方法包括:中间节点接收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中间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节点;中间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中间节点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时隙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传输业务的过程中,当传输业务的工作路径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保护倒换,即将故障路径上的业务倒换到保护路径上传输,从而保证业务传输的可靠性。
可靠性可以由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技术实现。例如,1+1保护,在光网络中,为每个业务的传输提供了两条路径,根据两条路径的信号质量从中选择一条路径作为工作路径,另一条路径则为保护路径,当工作路径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保护路径。因此,每个业务传输需要双份的光网络带宽资源,资源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出现了共享网状保护(英文:Shared Mesh Protection,简称:SMP)技术。该技术允许同一份时隙资源被多个业务的保护路径共享。
图1是一种SMP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其中,S1、S2为两条工作路径,其路径分别为A-B、C-D。P1为S1的保护路径,其路径为A-E-F-G-B。P2为S2的保护路径,其路径为C-E-F-G-D。S1和S2的共享保护路径为E-F-G。S1为业务W1的工作路径,P1为业务W1的保护路径,S2为业务W2的工作路径,P2为业务W2的保护路径。当工作路径S1出现故障时,由其中一个端节点感受到故障并发起倒换,假设为节点A发起保护倒换过程。节点A沿保护路径P1上的各个节点逐跳的传递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保护路径P1上的每个节点在收到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并确认时隙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向下游发送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并建立该节点交叉。在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传到保护路径P1上的节点B并完成交叉建立时,所有保护路径P1上的节点交叉建立完毕,保护倒换完成。
上述保护倒换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工作路径所对应的时隙资源在业务配置时已经指定,即在故障未发生时,已经明确使用哪些保护倒换资源,例如P1使用时隙1,P2使用时隙2等。举个例子,假设共享光传送网(英文: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简称:OTN)链路共包含8个时隙资源,用于保护16个业务,分别为业务W1,业务W2,……,业务W16,每个时隙用于保护两个业务。该16个业务分别对应的保护路径编号为P1,P2,……,P16,而对应的时隙规则为,P1与P2共享时隙1,P3与P4共享时隙2,以此类推。
由于业务W1采用P1作为保护路径,业务W2采用P2作为保护路径,而P1和P2共享时隙1,当业务W1和业务W2同时发生故障时,其中一个业务可以占用时隙1进行保护,另一个业务被迫中断。采用尽管OTN链路上仍有7个空闲的时隙,却不能用于对中断的业务进行保护。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时隙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不足,时隙资源没有充分被利用,导致保护倒换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可以提高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中间节点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这里,第一保护路径包括第一端节点、第二端节点和至少一个中间节点。中间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中间节点向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选择中间节点与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第一保护路径采用的时隙进行说明。中间节点接收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中间节点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中间节点向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可以选择中间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第二组时隙为上游邻居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可以选择中间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完成交叉连接的过程进行描述。中间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的节点由于节点类型不同,选择时隙的顺序也会不同,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多条工作路径分配到相同的时隙,因此可以避免保护倒换过程中发生业务的错连。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组时隙不由中间节点选择,而改由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选择。对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选择第一组时隙的过程进行描述。中间节点接收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中间节点向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中间节点接收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下游邻居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第一组时隙为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可以选择中间节点和下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进行描述。中间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进行描述。中间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对中间节点发送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进行描述。中间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包括: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第一端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一保护路径为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第一保护路径包括第一端节点、第二端节点和至少一个中间节点。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第一端节点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第一端节点向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第一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一端节点和下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对第一端节点完成交叉连接的过程进行描述。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之后,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对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的节点由于节点类型不同,选择时隙的顺序也会不同,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多条工作路径分配到相同的时隙,因此可以避免保护倒换过程中发生业务的错连。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对第一端节点向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进行描述。第一端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包括:第二端节点接收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这里,第一保护路径包括第一端节点、第二端节点和至少一个中间节点。第二端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第二端节点与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第二端节点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第二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二端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对第二端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进行描述。第二端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对第二端节点完成交叉连接的过程进行描述。第二端节点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之后,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得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组时隙不由第二端节点选择,而改由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选择。对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选择第一组时隙的过程进行描述。第二端节点接收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端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第一组时隙为上游邻居节点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二端节点根据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可以选择第二端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保护倒换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保护倒换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保护倒换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如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如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节点,以及如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节点。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包括:如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节点,以及如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上述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相邻的节点由于节点类型不同,选择时隙的顺序相反,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多条工作路径分配到相同的时隙,因此可以避免保护倒换过程中发生业务的错连。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具有SMP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当存在同一份时隙资源被至少两条保护路径共享时,可以通过保护路径上的节点动态地分配时隙,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且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一种SMP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保护倒换信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A和节点E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倒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小端节点的时隙分配规则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S开销编码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倒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类似SMP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例如同步数字体系(英文: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简称:SDH)网络、波分复用(英文: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WDM)网络、OTN光网络、以太网(Ethernet)、灵活以太网(英文:Flex Ethernet,简称:FlexE)等,本发明实施例以OTN光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SMP中,针对不同的OTN链路定义了不同的链路粒度,最小的链路粒度为光通道传送单元(英文: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简称:OTU)0,其带宽为1.25G,包含一个时隙资源。其他的链路粒度包括但不限于:OTU1、OTU2、OTU3、OTU4,其带宽分别为2.5G、10G、40G和100G,分别包含2、8、32、80个时隙资源。不同链路粒度的链路可传送的业务的业务粒度也有差别,最小的业务粒度为光通道数据单元(英文:Optical channelData Unit,简称:ODU)0,其带宽为1.25G,占用一个时隙资源。其他的业务粒度包括但不限于:ODU1、ODU2、ODU3、ODU4,其带宽分别为2.5G、10G、40G和100G,分别占用2、8、32、80个时隙资源。需要说明的是,链路的粒度需要大于或等于该链路上传送的业务的粒度。例如,OTU2链路可以用来保护ODU0业务,还可以用来保护ODU1业务或者ODU2业务。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主要涉及两种,第一种是信号失效(英文:Signal Failure,简称:SF)消息,第二种是反向请求(英文:Reverse Request,简称:RR)消息。SF用于工作路径发生故障,业务从工作路径倒换至保护路径的场景;RR为对SF消息的响应消息。为了降低保护倒换的时间,可以通过自动保护倒换(英文:AutomaticProtection Switched,简称:APS)开销来传递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从而实现整个业务的保护倒换。具体的,在以下各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可以为SF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可以为RR消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保护倒换信令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当检测到S1发生故障时,需要激活S1的保护路径P1:A-E-F-G-B。激活S1的保护路径的过程中,节点的处理过程涉及到建立交叉连接的过程,建立交叉连接包括建立桥接和建立选择两个动作,完成交叉连接建立指的是完成桥接和选择两个过程。具体地,桥接表示激活某个节点用于发送数据,选择表示激活某个节点用于接收数据。如图3所示,对中间节点E来说,桥接和选择均有两个方向,桥接1和桥接2分别表示从两个方向上发送数据,选择1和选择2分别表示从两个方向上接收数据。桥接1和选择1表示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桥接2和选择2表示另一个方向上的数据传输。对端节点A来说,桥接和选择均只有一个方向,并且桥接和选择是相反方向的。例如,在节点E上建立E-A之间的桥接,即在节点E上建立桥接2,用于对节点A发送数据;在节点E上建立A-E之间的选择,即在节点E上建立选择1,用于接收来自节点A的数据。
信令传输的方向可以从源节点到宿节点,还可以从宿节点到源节点。上游方向和下游方向是相对的,可以以任意一个方向为上游方向,以另一个方向为下游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以节点A为S1、P1的源节点,节点B为S1、P1的宿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在S1或P1中,从节点A到节点B的方向为下游方向,从节点B到节点A方向为上游方向。此外,在本发明中,第一端节点(或第二端节点)可以是第一保护路径的两个端节点中任一个,即可以是源节点,也可以是宿节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以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传输方向为参考方向,也就是说,中间节点、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以及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的描述方式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地,假设共享保护路径E-F与F-G均为OTU2链路。P1的源节点A检测到S1发生故障后,根据节点A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采用时隙1,若节点A确定时隙1可用,则节点A采用时隙1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E的交叉连接,并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时隙可用包括时隙1空闲,即没有被其他业务占用,或者时隙1被低优先级的业务占用。这里,节点A的配置信息可例如表1所示。
表1节点A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071
可选的,节点A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工作路径ID(Identifier),例如,S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节点A为端节点,所以只需对一个相邻节点进行配置即可。其中,业务ID为业务的标识,保护路径ID为保护路径的标识。
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A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在节点E和节点A之间采用时隙1,若节点E确定时隙1可用,则节点E采用时隙1完成到节点A的交叉连接。并且节点E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在节点E和节点F之间采用时隙2,若节点E确定时隙2可用,则节点E采用时隙2完成到节点F的交叉连接,并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其中,节点E的配置信息可例如表2所示。
表2节点E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07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节点E为中间节点,需要对相邻的两个节点进行配置。由表2可知,在节点A和节点E之间,P1采用时隙1;在节点E和节点F之间,P1采用时隙2。并且由于节点E为保护路径P1和保护路径P2共享的节点,因此,需要针对P1和P2分别进行配置,其中,在表2中示出的中间节点E的配置信息包括保护路径的优先级,如业务W1的保护路径的优先级为1和业务W2的保护路径的优先级为2,表中优先级级别以数字表示,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节点F、G的处理流程以及节点配置方式和节点E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直到P1的宿节点B收到SF消息后,根据节点B的配置信息确定P1使用时隙2,若节点B确认时隙2可用,则采用时隙2完成到节点G的交叉连接建立。至此,P1的保护倒换完成,即将业务W1从工作路径S1倒换至保护路径P1中。节点B的配置信息可例如表3所示。
表3节点B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081
可选的,节点B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工作路径ID,例如,S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节点B为端节点,所以只需对一个相邻节点进行配置即可。
可选的,各个节点的交叉连接还可以是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的RR消息后完成的。以链路段A-E为例进行说明,当节点A确定时隙1可用之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2)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E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3。此时步骤2可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若执行步骤2,则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A在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3)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4;4)若前面未执行步骤2,则此时执行步骤2,即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桥接,步骤3和步骤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下游邻居节点E需要回复RR消息,节点A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例如,业务W1在其保护路径P1上进行,当此时业务W2出现故障时,若P2业务保护优先级高于P1,则W2将业务切换至P2,并采用二者共享的E-F-G段资源。假设该保护倒换过程由节点C发起,则在节点C和节点E完成交叉建立,SF由节点C向节点E传递时,网络中存在一条由C-E-F-G-B的交叉,建立了错误的连接。这种情况被称为错连,是SMP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况。其他节点完成与下游邻居节点间的交叉连接过程和节点A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之后,当检测到S2发生故障时,需要激活S2的保护路径P2:C-E-F-G-D。假设P2的保护倒换过程由节点C发起,当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C的SF消息时,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P2在节点E和节点F之间采用时隙2,由于P1与P2均采用时隙2,并且P1的优先级比P2的优先级高,P2无法抢占共享保护路径E-F的时隙资源,因此,业务W2将被迫中断。此时,尽管OTU2链路上仍有7个空闲的时隙,却不能用于对中断的业务W2进行保护,时隙资源没有充分被利用。
针对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在SMP网络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当存在同一份时隙资源被至少两条保护路径共享时,可以通过保护路径上的节点动态地分配时隙,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且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例如,对于共享的保护链路E-F,当工作路径S1发生了故障,当节点E接收到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的SF消息时,若节点E与节点F之间存在8个可用时隙,节点E为P1分配最大号的时隙8,此时如果工作路径S2也发生了故障,当节点E接收到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的SF消息时,节点E为P2分配最小号的时隙1,从而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
请参见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倒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本流程针对图1所示拓扑结构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配置保护路径资源时,将共享链路段上相邻的两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设置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将另一个节点设置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例如,第一预设类型节点为大端节点,第二预设类型节点为小端节点。其中大端节点按照时隙排列顺序从最大号的时隙开始分配资源,小端节点从最小号的时隙开始分配资源。具体地,可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小端节点的时隙分配规则的示意图。大端节点的时隙分配顺序是第一顺序,小端节点的时隙分配顺序是第二顺序,第一顺序与第二顺序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时隙资源。以图1所示拓扑结构中的共享链路段E-F为例,当保护路径(P1,P2等)在E、F两个节点上配置时,配置信息包括保护路径ID、优先级、业务粒度、时隙、上下游连接关系以及大小端关系,大小端关系例如:节点E配置为大端,节点F配置为小端。同样的,在共享保护路径F-G中,节点F配置为小端,节点G配置为大端。具体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节点A的配置信息可参见表1所示,节点B的配置信息可参见表3所示。节点E、节点F、节点G的配置信息如下表4、表5、表6所示。
表4节点E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091
表5节点F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092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01
表6节点G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02
可选的,节点E、节点F和节点G的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工作路径ID,例如,S1。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4和表6中,由于节点E是端节点A的相邻节点,节点G是端节点B的相邻节点,非共享链路段A-E和G-B为P1独占的链路段,可以无需配置大小端关系。因此,在配置端节点A和端节点B时,需要配置的信息包括保护路径的ID、优先级、业务粒度、时隙、上下游连接关系等,不包括大小端关系。对于P2来说,端节点C的配置方式可以参考表1所示端节点A的配置方式,端节点D的配置方式可以参考表3所示端节点B的配置方式,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对于非共享的保护链路(例如链路A-E和G-B)也可以配置大小端关系,例如,节点A、节点E、节点G和节点B的配置信息如下表7至表10所示,节点F的配置信息如图5所示。
表7节点A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03
表8节点E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11
表9节点G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12
表10节点B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1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段共享链路段(如本实施例的链路E-F),对于不同保护路径的大小端关系必须配置一致。例如,针对保护路径P1,节点E配置为大端,节点F配置为小端。那么针对保护路径P2,节点E也配置为大端,节点F也配置为小端。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不同保护路径分配了相同的时隙,从而导致错连。例如,如果对于保护路径P1,节点E配置为大端,节点F配置为小端,而对于保护路径P2,节点E配置为小端,节点F配置为大端。如果节点A发现S1发生了故障,触发保护倒换过程,SF消息到达节点E时,由于节点E在P1被配置为大端,从最大号的时隙开始分配资源,此时如果S2也出现了故障,且为节点D发现的,那么SF消息到达节点F时,由于节点F在P2被配置为大端,也从最大号的时隙开始分配资源,那么两条保护路径分配的时隙会是同一个,这样会导致建立了一条从节点A到节点D的错误连接,是SMP场景中不允许出现的。
此外,针对不同的链路段大小端的配置相互不受影响。例如,在链路段E-F间,节点E被配置为大端,节点F被配置为小端,那么在链路段F-G间,节点F可以被配置为大端,也可以被配置为小端,相应的,节点G可以被配置为小端,也可以被配置为大端。只要保证多条保护路径共享的时隙资源的路径上相邻的两个节点中一个为大端,另一个为小端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链路段A-E、E-F、F-G、G-B之间均为OTU2链路,均包含8个时隙资源,其中针对链路段E-F,节点E被指定为大端,节点F被指定为小端。针对链路段F-G,节点F被指定为小端,节点G被指定为大端。在这种情况下,当任何一个保护路径(假设P1)发起倒换请求(体现为通过APS开销发送倒换消息SF)时,若其请求由节点E发往节点F,则节点E从大端优先分配保护时隙,假设P1需要1个时隙的资源,且此时时隙1-时隙8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E将8个空闲时隙中的时隙8分配给P1使用。在此之后,若另一个保护路径(假设P2)发起倒换请求,请求由节点F点发往节点E,则节点F从小端优先分配保护时隙。假设P2需要2个时隙资源,且此时时隙1-时隙7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F将7个空闲时隙中的时隙1和2分配给P2使用。具体地,以下针对图4信令流程图中的各个节点的执行步骤进行描述。
首先以节点A采用表7配置方式,节点E采用表8配置方式,节点F采用表5配置方式,节点G采用表9配置方式,节点B采用表10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节点A: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时,按照第二顺序从节点A与节点E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可用时隙,再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A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
具体地,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可以是节点A自身检测到链路故障,或者节点B检测到链路故障后通知给节点A。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时,可以在确认节点A和下游邻居节点E之间存在至少部分可用时隙且该部分可用时隙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1需要占用的时隙个数后,为保护路径P1分配时隙。例如,节点A根据节点A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的业务粒度为ODU0,需要占用1个,假如此时A-E间的8个时隙均未被占用。由于节点A相对于节点E为小端节点,则节点A从8个空闲时隙中选择最小号的时隙1供P1使用,节点A采用时隙1建立A-E之间的桥接和选择。节点A还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节点A采用时隙1建立A-E之间的桥接和选择与节点A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在本实现方式中,下游邻居节点E可以不回复RR消息,节点A在确认P1使用时隙1后,即可采用时隙1完成到节点E的交叉连接建立。
其中,节点A向节点E发送的SF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1的ID,TS#1)。SF消息中携带时隙的ID用于下游邻居节点E接收到SF消息后,通过解析SF消息即可以获知采用哪个时隙建立交叉连接,从而降低了节点操作的复杂度,并进一步减少保护倒换的时间,提高效率。
或者,节点A在为P1选择了时隙1之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2)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E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3。此时步骤2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若步骤2执行,则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A在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3)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4;4)若前面未执行步骤2,则此时执行步骤2,即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桥接,步骤3和步骤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下游邻居节点E需要回复RR消息,节点A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
具体地,节点A何时收到节点E的RR消息,取决于节点E何时向节点A发送该RR消息,可参见节点E的执行步骤。节点A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的SF消息可以通过APS开销表示,对于开销编码格式,本发明不作限定。例如,请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S开销编码格式示意图。APS消息的开销部分可以用于描述SMP保护倒换的状态,共有4个字节,32个比特位,有三类信息被描述:(1)请求消息的类型:包含在第1比特-第4比特中,表示保护倒换请求的类型,例如SF、SD(SignalDegrade,信号劣化)、RR、NR(NoRequest,无请求)、MS(ManualSwitch,手动倒换)和FS(ForcedSwitch,强制倒换)等。(2)请求保护的业务的业务ID:包含在第9比特-第16比特中,表示请求共享保护资源的业务的业务ID,例如W1等。无请求时设置全0。(3)已经完成桥接的业务的业务ID:包含在第17比特-第24比特中,表示已经完成桥接的业务的业务ID,例如W1等。无任何业务已经完成桥接时设置全0。
节点E: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A的SF消息后,按照第一顺序从节点E与节点F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再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E还可以向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E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F的RR消息。
具体地,由于链路段A-E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则节点E根据节点A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可选的,节点E还可以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节点E建立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以及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并且,节点E在确定节点E和下游邻居节点F之间存在至少部分可用时隙且该部分可用时隙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1需要占用的时隙个数后,为P1分配时隙。例如,节点E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的业务粒度为ODU0,需要占用1个时隙,且节点E相对于下游邻居节点F为大端节点,则节点E按照时隙编号从最大的时隙开始分配时隙资源,假设链路E-F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的时隙,则可用时隙为8个,节点E选择8个可用时隙中的时隙8供P1使用。节点E采用时隙8建立E-F之间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1和选择2。这里的可用时隙包括空闲的时隙,即没有其他业务占用的时隙。当然,可用时隙还可以包括时隙被低优先级的业务占用的时隙。之后,节点E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节点E采用时隙8建立E-F之间的桥接和选择与节点E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在本实现方式中,下游邻居节点F可以不回复RR消息,节点E在确认P1使用时隙8后,即可采用时隙8完成到节点F的交叉连接建立。
其中,节点E向节点F发送的SF消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8的ID,TS#8)。
或者,节点E在为P1选择了时隙8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2)回复上游邻居A节点RR消息;3)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在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2和选择1;4)采用时隙8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1。其中此时步骤4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这四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E在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5)采用时隙8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2;6)若前面未执行步骤4,则此时执行步骤4,即采用时隙8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步骤5和步骤6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下游邻居节点F需要回复RR消息,节点E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F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
具体地,节点E可以先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再向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RR消息;或者,节点E也可以先向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RR消息,再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节点E可以在接收到来自节点A的SF消息后,立即向节点A发送RR消息。可选地,节点E还可以在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RR消息后,再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节点E何时接收到节点F的RR消息,取决于节点F何时向节点E发送该消息,可参考节点A接收节点E的RR消息的过程。
节点F:节点F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E的SF消息后,按照第二顺序从节点F与节点G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下游邻居节点G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F还可以向上游邻居节点E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F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G的RR消息。
具体地,节点F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F的配置信息确定出节点F相对于节点E为小端,则节点F根据节点E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8完成节点F到节点E方向的桥接和选择。
并且节点F在确定节点F和下游邻居节点G之间存在至少部分可用时隙且该部分可用时隙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1需要占用的时隙个数后,为P1分配时隙。例如,节点F根据节点F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的业务粒度为ODU0,需要占用1个时隙,且节点F相对于下游邻居节点G为小端节点,则节点F从最小的时隙开始分配时隙资源,假设链路F-G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的时隙,则可用时隙为8个,节点F选择8个可用时隙中的最小号的时隙1供P1使用。节点F采用时隙1建立F-G之间的桥接和选择。其中,节点F向节点G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1的ID,TS#1)。
节点F的其他处理流程和节点E类似,不再赘述。
节点G:节点G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F的SF消息后,按照第一顺序从节点G与节点B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下游邻居节点B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G还可以向上游邻居节点F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G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B的RR消息。
具体地,节点G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G的配置信息确定出节点G相对于节点F为小端,则节点G根据节点F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G到节点F方向的桥接和选择。
并且节点G在确定节点G和下游邻居节点B之间存在至少部分可用时隙且该部分可用时隙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1需要占用的时隙个数后,为P1分配时隙。例如,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则节点G根据节点G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的业务粒度为ODU0,需要采用1个时隙,并且由于节点G相对于节点B为大端,则节点G从G-B之间的8个空闲时隙中选择最大号的时隙8供P1使用,节点G采用时隙8建立G-B之间的桥接和选择。其中,节点G向节点B发送的SF消息中可以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若节点G采用表9配置方式,则节点G向节点B发送的SF消息中还包括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8的ID,TS#8)。
其中,节点G建立桥接和选择以及节点G向节点F发送RR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节点G的其他处理流程和节点E、节点F类似,不再赘述。
节点B:节点B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G的SF消息后,建立到节点G的交叉连接。可选的,节点B还可以向节点G发送RR消息。
具体地,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节点B根据节点B的配置信息确定出节点B相对于节点G为小端,则节点B根据节点G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8建立G-B之间的选择以及B-G之间的桥接。具体地,节点B建立G-B之间的选择以及B-G之间的桥接,可以是先建立选择,再建立桥接;或者先建立桥接,再建立选择;还可以同时建立选择和桥接。
其中,节点B建立桥接和选择以及节点B向节点G发送RR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或者,若节点A采用表1配置方式,节点E采用表4配置方式,节点F采用表5配置方式,节点G采用表6配置方式,节点B采用表3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节点A: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时,由于节点A未配置大小端关系,则节点A根据节点A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1。则节点A在确定时隙1可用后,采用时隙1建立A-E之间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3和选择4。并且节点A向节点E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可选的,SF消息中还可以包括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1的ID,TS#1)。
或者,节点A在确定P1采用时隙1之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2)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E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3。此时步骤2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若步骤2执行,则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A在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3)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4;4)若前面未完成步骤2,则此时完成步骤2,即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桥接,步骤3和步骤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下游邻居节点E需要回复RR消息,节点A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
节点E:节点E接收到节点A发送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采用时隙1,若确定出时隙1可用,则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2和选择1。或者,若节点A发送的SF消息中还包括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则节点E根据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可选的,节点E还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节点E采用时隙1建立到节点A的选择和桥接与节点E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节点F的操作可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中对应节点F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节点G:节点G接收到节点F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F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G到节点F方向的桥接和选择。
并且节点G根据节点G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2,若确定出时隙2可用,则节点G采用时隙2建立G-B之间的桥接和选择。节点G还向下游邻居节点B发送SF消息。节点G向节点B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可选的,SF消息中还可以包括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2的ID,TS#2)。
节点B:节点B接收到节点G的SF消息后,根据节点B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2,若确定出时隙2可用,则节点B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G的选择和桥接。或者,根据节点G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G的选择和桥接。可选的,节点B还向节点G发送RR消息。节点B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G的选择和桥接与节点B向节点G发送RR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至此,P1的保护倒换过程结束,W1可以倒换到P1上进行传输。在此之后,若节点D检测到工作路径S2也发生了故障,请求为P2分配时隙资源,当节点G接收到来自节点D的SF消息时,由于节点G相对于节点F为大端,则节点G按照第二顺序为P2分配时隙,此时,节点G判断出F-G链路中还剩7个空闲时隙,但P2需要占用2个时隙,则节点G选择时隙7和时隙8供P2使用,即节点G采用时隙7和时隙8建立到节点F的桥接和选择。当节点F接收到来自节点G的SF消息时,由于节点F相对于节点E为小端,则节点F按照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为P2分配时隙,此时,节点F判断出E-F链路中还剩7个空闲时隙,但P2需要占用2个时隙,节点F选择时隙1和时隙2分配给P2使用。以此类推,直至所有时隙被分配完毕后,进入抢占场景,抢占场景的时隙分配规则在下文说明。
在图4所示的保护倒换过程中,任一节点收到SF消息时,需要根据时隙资源使用情况,判断该倒换是普通倒换还是抢占。该判断由时隙使用情况来决定:当剩余的时隙可以满足所请求的倒换时(举例:剩余4个时隙,保护需要使用2个时隙,4>2,可以满足),为普通倒换;当剩余的时隙不可以满足所请求的倒换时(举例:剩余2个时隙,保护需要使用8个时隙,2<8,无法满足,需要占用现有资源),为抢占场景。
在抢占场景中,如果所有共享的时隙资源都已经被占用之后,业务W3又发生了故障需要请求时隙资源。无论是大端节点或是小端节点,会中断对最低优先级的保护,腾出时隙资源供P3使用。若是P3恰好为最低优先级,则抢占失败,W3不会获得时隙资源分配而发生中断。举个例子,若节点F与节点G之间的链路为OTU1链路,且OTU1链路上的2个时隙资源被4条保护路径P1、P2、P3和P4共享,其优先级从高到低为P1>P2>P3>P4,且P1、P2、P3和P4共享均需要占用1个时隙。若某时刻OTU1链路上的2个时隙的时隙资源被P3和P4使用,而此时节点F又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SF消息,该SF消息中包括P2的标识,此时节点F根据自身的配置信息判断出P2的优先级大于P3和P4,且P2、P3和P4均只占用1个时隙,则节点F将优先级最低的P4的交叉拆除,腾出1个空闲时隙,采用空闲时隙为建立P2在节点F到节点G的交叉。抢占之后,2个时隙分别用于保护P2和P3。若节点F再收到携带P4的标识的SF消息,则节点F判断出P4的优先级低于当前被保护的P2和P3的优先级,节点F对该SF消息不进行处理,P4对应的业务W4由于未抢占到时隙资源而中断。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小端节点,业务的优先级信息必须配置一致,否则会出现反复抢占的死锁现象。此外,当某个业务需要抢占多个时隙时,优先抢占最低优先级的业务占用的时隙,到满足要求为止。
再例如,若节点F与节点G之间的OTU1链路上的2个时隙资源被2条保护路径P1和P2共享,P2的优先级高于P1的优先级,且P1需要占用1个时隙,P2需要占用2个时隙。若某时刻OTU1链路上的1个时隙的时隙资源被P1使用,另一个时隙空闲,而此时节点F又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SF消息,该SF消息中包括P2的标识,此时节点F根据自身的配置信息判断出P2需要占用2个时隙,而此时只有1个时隙为空闲时隙,并且P2的优先级高于P1的优先级,则节点F将优先级较低的P1的交叉拆除,腾出1个空闲时隙,采用空闲的2个时隙为P2建立到节点G的交叉。其中,拆除当前低优先级保护路径在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使得中间节点的保护时隙资源空闲,便于高优先级保护路径使用。
在此实施例中,业务的倒换过程可以为单端发起。即,以业务P1为例,在A-B工作路径上发生故障时,均由节点A(或节点B)发起倒换。基于这个假设,P1的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传递方向从E到F(由节点A发起),即P1在E-F上的时隙资源是由节点E分配的。
本实施例以最简单的大端节点从最大号时隙开始依次分配(时隙8—>时隙1),小端节点从最小号时隙开始依次分配(时隙1—>时隙8)。事实上对于时隙的分配存在一定的变化,比如,大端节点从第二大号时隙开始依次分配但最后分配最大号节点(时隙7—>时隙1—>时隙8),小端节点从最大号时隙开始分配,然后由最小号时隙依次增加(时隙8—>时隙1—>时隙7),等等。根据排列组合原理,时隙分配可以有O(N!)级别的办法,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但通常而言,为了最大化利用共享的时隙资源,大端节点的时隙资源分配顺序和小端节点的时隙资源分配顺序应当完全相反。此外,大端节点的时隙资源分配顺序和小端节点的时隙分配顺序还可以不相反,例如,大端节点的时隙分配顺序为:时隙1、时隙3……时隙N-1,小端节点的时隙分配顺序为:时隙2、时隙4……时隙N。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间节点在接收到SF消息时,中间节点按照预设顺序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
请参见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倒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图。本流程针对图1所示拓扑结构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配置保护路径资源时,将共享链路段上相邻的两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设置为一种类型节点,将另一个节点设置为另一种类型的节点。例如,将相邻的两个节点中的一个节点设置为主节点,将另一个节点设置为从节点。其中主节点负责决定如何分配时隙,从节点不分配时隙。并且主节点在分配时隙时,不限定分配时隙的方法,即无需限定具体指定哪个时隙。主节点可以按照图5中的第一顺序进行时隙分配,也可以按照图5中的第二顺序进行时隙分配,还可以按照其他顺序进行时隙分配,例如:时隙分配顺序为:时隙1、时隙3……时隙N-1、时隙2、时隙4……时隙N。主节点还可以随机从可用时隙中选择时隙供保护路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主节点的时隙分配规则不作限定。以图1拓扑结构中的共享链路段E-F为例,当保护路径(P1,P2等)在E、F两个节点上配置时,除了现有技术需要配置的信息(包括保护路径的ID、优先级、业务粒度、时隙、上下游连接关系等)外,还需配置主从关系信息,如:节点E配置为主节点,节点F配置为从节点。在共享链路段F-G中,节点F配置为从节点,节点G配置为主节点。具体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节点A的配置信息可参见表1所示,节点B的配置信息可参见表3所示,节点E、节点F、节点G的配置信息如下表11、表12、表13所示。
表11节点E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71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81
表12节点F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82
表13节点G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83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1和表13中,由于节点E是端节点A的相邻节点,节点G是端节点B的相邻节点,非共享链路段A-E和G-B为P1独占的链路段,可以无需配置主从关系。因此,在配置端节点A和端节点B时,可以沿用现有的节点配置方式,即需要配置的信息包括保护路径的ID、优先级、业务粒度、时隙、上下游连接关系等,不包括主从关系的配置。例如,端节点A的配置信息如表1所示。端节点C的配置方式可以参考表1所示端节点A的配置方式,不再赘述。端节点B的配置方式可例如表3所示。端节点D的配置方式可以参考表6所示端节点3的配置方式,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对于非共享的保护链路(例如链路A-E和G-B)也可以配置主从关系信息,例如,节点A、节点E、节点G和节点B的配置信息如下表14至表17所示,节点F的配置信息可参见表12。
表14节点A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91
表15节点E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92
表16节点G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193
表17节点B的配置信息
Figure GDA000301758721000020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段共享的保护链路(如本实施例的E-F),对于不同保护路径的主从关系配置必须一致。例如,针对保护路径P1,节点E配置为主节点,节点F配置为从节点。那么针对保护路径P2,节点E也配置为主节点,节点F也配置为从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不同保护路径分配的时隙是同一个导致错连的问题。
此外,针对不同的链路段主从关系的配置相互不受影响。例如,在链路段E-F间,节点E被配置为主节点,节点F被配置为从节点,那么在链路段F-G间,节点F可以被配置为主节点,也可以被配置为从节点,相应的,节点G可以被配置为从节点,也可以被配置为主节点。只要保证多条保护路径共享的时隙资源的路径上相邻的两个节点中一个为主节点,另一个为从节点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链路段A-E、E-F、F-G、G-B之间均为OTU2链路,均包含8个时隙资源,其中针对链路段A-E,节点E被指定为主节点,节点F被指定为从节点。针对链路段F-G,节点F被指定为从节点,节点G被指定为主节点。在这种情况下,当任何一个保护路径(假设P1)发起倒换请求时,若其请求由节点E发往节点F,假设P1需要1个时隙的资源,则节点E作为主节点,从E-F之间的可用时隙中选择1个时隙分配给P1使用,这里,选择的规则不作限定,可以从最大号时隙开始分配,也可以从最小号时隙开始分配,还可以从中间时隙开始分配。在此之后,若另一个保护路径(假设P2)发起倒换请求,请求由节点F点发往节点E,则节点F作为从节点,只向节点E发送SF消息,并不分配保护时隙,当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F的SF消息时,节点E为P1分配时隙资源,并将分配的时隙ID通过RR消息告知节点F。具体地,以下针对图7信令流程图中的各个节点的执行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以节点A采用表14配置方式,节点E采用表15配置方式,节点F采用表12配置方式,节点G采用表16配置方式,节点B采用表17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节点A: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时,不为P1分配时隙,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节点A还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
具体地,由于节点A配置了主从关系并且相对于节点E为从节点,则节点A不为P1分配时隙,只向下游节点E发送SF消息,节点E接收到节点A发送的SF消息后,在判断出节点E相对于节点A为主节点后,为P1分配时隙,并将分配的时隙的ID携带在RR消息中返回至节点A,节点A接收节点E发送的RR消息,获取时隙ID,进而采用节点E选择的时隙建立到节点E的桥接和选择。其中,节点A向节点E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
节点E: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A的SF消息后,从节点E与节点A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上游邻居节点A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E从节点E与节点F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E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F的RR消息。
具体的,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A的SF消息后,由于链路段A-E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则由于节点E相对于接收A为主节点,节点E从节点E与节点A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可用时隙,这里,不限定节点E选择时隙的方式,假设节点E与节点A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E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大号时隙,也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小号时隙,假设节点E选择的是时隙4,则节点E需要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节点E向节点A发送的RR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RR)、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4的ID,TS#4)。并且,节点E采用时隙4建立到节点A的桥接和选择。这里,节点E向节点A发送RR消息以及节点E采用时隙4建立到节点A的桥接和选择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并且,由于节点E相对于节点F为主节点,节点E从节点E与节点F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假设节点E与节点F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E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大号时隙,也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小号时隙,假设节点E选择的是时隙2,则节点E向节点F发送SF消息,并且,节点E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F的桥接和选择。其中,节点E向节点F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2的ID,TS#2)。
或者,节点E在确定将E-F的时隙2供P1使用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F发送SF消息;2)回复上游邻居A节点RR消息;3)采用时隙4完成节点E在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2和选择1;4)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1。此时步骤4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这四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E在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5)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2;6)若前面未完成步骤4,则此时完成步骤4,即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E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步骤5和步骤6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下游邻居节点F需要回复RR消息,节点E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F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
节点F:节点F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E的SF消息后,不为P1分配时隙,向下游邻居节点G发送SF消息。节点F还接收节点G发送的RR消息,可选的,节点F还可以向上游邻居节点E发送RR消息。
具体地,节点F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SF消息后,节点F确定与上游邻居节点E的时隙资源可用之后,由于节点F相对于节点E为从节点,则节点F根据节点E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F到节点E方向的桥接和选择。
并且由于节点F相对于下游节点G为从节点,节点F不为P1分配时隙,只向下游节点G发送SF消息,节点G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SF消息后,在判断出节点G相对于节点F为主节点后,为P1分配时隙,并将分配的时隙的ID携带在RR消息中返回至节点F,节点F接收节点G发送的RR消息,获取时隙ID,进而采用节点G选择的时隙建立到节点G的桥接和选择。其中,节点F向节点G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
其中,节点F建立桥接和选择以及节点F向节点E发送RR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节点G:节点G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F的SF消息后,从节点F与节点G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节点F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G从节点G与节点B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并向下游邻居节点B发送SF消息。可选的,节点G还可以接收来自下游邻居节点B的RR消息。
具体地,节点G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SF消息后,由于节点G相对于节点F为主节点,节点G从节点G与节点F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时隙。假设节点G与节点F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G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大号时隙,也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小号时隙,假设节点G选择的是时隙2,则节点G向节点F发送RR消息,并且,节点G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F的桥接和选择。节点G向节点F发送的RR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RR)、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2的ID,TS#2)。节点G向节点F发送RR消息以及节点G采用时隙2建立到节点F的桥接和选择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并且,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则由于节点G相对于节点B为主节点,节点G从节点G与节点B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P1选择1个可用时隙,这里,不限定节点G选择时隙的方式,假设节点G与节点B之间的8个时隙均为空闲时隙,则节点G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大号时隙,也可以选择8个空闲时隙中的最小号时隙,假设节点G选择的是时隙4,则节点G向节点B发送SF消息,节点G向节点B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4的ID,TS#4)。并且,节点G采用时隙4建立到节点B的桥接和选择。
或者,节点G在确定将时隙4供P1使用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B发送SF消息;2)回复上游邻居节点F RR消息;3)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和选择;4)采用时隙4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桥接。此时步骤4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这四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G在接收到节点B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5)采用时隙4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选择;6)若前面未执行步骤4,则此时执行步骤4,即采用时隙4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桥接,步骤5和步骤6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节点B:节点B接收来自上游邻居节点G的SF消息后,建立到节点G的交叉连接。可选的,节点B还可以向节点G发送RR消息。
具体地,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动态配置的,节点B根据节点B的配置信息确定节点B相对于节点G为从节点,则节点B根据节点G发送的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4建立G-B之间的选择以及B-G之间的桥接。具体地,节点B建立G-B之间的选择以及B-G之间的桥接,可以是先建立选择,再建立桥接;或者先建立桥接,再建立选择;还可以同时建立选择和桥接。
其中,节点B建立桥接和选择以及节点B向节点G发送RR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SF消息由从节点发往主节点,则主节点接收到从节点发送的SF消息后,需要回复RR消息,并且RR消息中需要携带主节点分配的时隙的ID。若SF消息由主节点发往从节点,则从节点接收到主节点发送的SF消息后,可以回复RR消息,也可以不回复RR消息。
或者,若节点A采用表1配置方式,节点E采用表11配置方式,节点F采用表12配置方式,节点G采用表13配置方式,节点B采用表3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节点A:节点A检测到工作路径S1发生故障时,由于节点A未配置主从关系,则节点A根据节点A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1。若时隙1可用,则节点A采用时隙1建立A-E之间的桥接和选择。节点A还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节点A采用时隙1建立A-E之间的桥接和选择与节点A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在本实现方式中,节点A在确认P1使用时隙1后,即可采用时隙1完成到节点E的交叉连接建立。或者,节点A在确认P1使用时隙1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E发送SF消息;2)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E方向的桥接,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3。此时步骤2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节点A在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3)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选择4;4)若前面未执行步骤2,则此时执行步骤2,即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A在节点E方向的桥接。本实现方式与前一种实现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节点A的交叉是在收到来自下游邻居节点E的RR消息之后完成的,相对于前一种实现方式来说,可以避免错连的发生,提高保护倒换的可靠性。
节点E:节点E接收到节点A发送的SF消息后,由于链路段A-E之间的时隙为预配置的,则节点E根据节点E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1,若确定出时隙1可用,则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例如图3所示的桥接2和选择1。或者,若节点A发送的SF消息中还包括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则节点E根据SF消息中携带的时隙ID采用时隙1完成节点E到节点A方向的桥接和选择。可选的,节点E还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节点E采用时隙1建立到节点A的选择和桥接与节点E向节点A发送RR消息这两个动作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节点F的操作可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中对应节点F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节点G:节点G接收到节点F发送的SF消息后,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预配置的,则节点G根据节点G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2,若确定出时隙2可用,则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到节点B方向的桥接和选择。或者,节点G在确定将时隙2供P1使用后,做以下动作:1)向下游邻居节点B发送SF消息;2)回复上游邻居节点F RR消息;3)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在节点F方向的桥接和选择;4)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桥接。此时步骤4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节点G在接收到节点B发送的RR消息后,完成以下动作:5)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选择;6)若前面未执行步骤4,则此时执行步骤4,即采用时隙2完成节点G在节点B方向的桥接,步骤5和步骤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其中,节点G向节点B发送的SF消息中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1)。
节点B:节点B接收到节点G发送的SF消息后,由于链路段G-B之间的时隙为预配置的,则节点B根据节点B的配置信息,确定出P1需要占用时隙2,若确定出时隙2可用,则节点B采用时隙2建立G-B之间的选择以及B-G之间的桥接。
至此,P1的保护倒换过程结束,业务W1可以倒换到P1上进行传输。在此之后,若节点D检测到工作路径S2也发生了故障,请求为P2分配时隙资源,当节点G接收到来自节点D的SF消息时,由于节点G相对于节点F为主节点,则节点G为P2分配时隙,此时,节点G判断出F-G链路中还剩7个空闲时隙,但P2需要占用2个时隙,则节点G选择时隙7和时隙8供P2使用,即节点G采用时隙7和时隙8建立到节点F的桥接和选择,并且节点G向节点F发送SF消息,SF消息中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的类型(SF)、倒换对象(P2)以及需要激活的时隙的ID(例如,时隙7和时隙8的ID,TS#7、TS#8)。当节点F接收到来自节点G的SF消息时,采用时隙7和时隙8为P2建立到节点G方向的桥接和选择。并且由于节点F相对于节点E为从节点,则节点F在链路E-F之间不为P2分配时隙,只负责向节点E发送SF消息。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F的SF消息后,为P2分配时隙,节点E分配时隙的方式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假设节点E为P2分配的时隙为时隙3和时隙4,那么节点E在向节点F发送RR消息时,RR消息中需携带时隙3和时隙4的ID,节点F接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后,采用时隙3和时隙4建立到节点E的桥接和选择。以此类推,直至所有时隙被分配完毕后,进入抢占场景,抢占场景的时隙分配规则在下文说明。
在图7所示的保护倒换过程中,任一节点收到SF消息时,需要根据时隙资源使用情况,判断该倒换是普通倒换还是抢占。该判断由时隙使用情况来决定:当剩余的时隙可以满足所请求的倒换时(举例:剩余4个时隙,保护需要使用2个时隙,4>2,可以满足),为普通倒换;当剩余的时隙不可以满足所请求的倒换时(举例:剩余2个时隙,保护需要使用8个时隙,2<8,无法满足,需要占用现有资源),为抢占场景。
在抢占场景中,当SF消息从主节点(例如节点E)发往从节点(例如节点F)时,节点E会判断是否为抢占情形。若为抢占,则由节点E直接分配保护时隙,并将分配的时隙ID包含在SF消息中发往节点F,并拆除被抢占业务在节点E的交叉连接。当节点F收到来自节点E的SF消息时(节点F同样可以判断是一个抢占),完成节点F到节点E方向的交叉连接建立,并发送RR消息给节点E。节点E收到该RR消息后,完成到节点F的交叉连接,至此节点E交叉建立完毕。
当SF消息从从节点(例如节点F)发往主节点(例如节点E)时,节点F会判断是否为抢占情形。若为抢占,则节点F找出优先级最低的业务进行抢占,拆除被抢占业务在节点F的交叉,并向节点E发送SF消息,不进行交叉建立。当节点E接收到来自节点F的SF消息时,节点E为保护路径分配时隙资源,并将分配的时隙的ID包含在RR消息中发往节点F,并采用分配的时隙修改节点E到节点F的交叉,例如,节点E拆除为低优先级的P1建立的交叉,并采用腾出的时隙1为高优先级的P2建立交叉;节点F收到节点E发送的RR消息之后,根据节点E所分配的时隙,完成到节点E的交叉连接建立。其中,拆除当前低优先级保护路径在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使得中间节点的保护时隙资源空闲,便于高优先级保护路径使用。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间节点在接收到SF消息时,若该中间节点为主节点,则该中间节点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若该中间节点为从节点时,该中间节点向下游邻居节点发送SF消息,以使得下游邻居节点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保护路径可以是两条或更多,多条保护路径的共享的节点中可以是一个中间节点,也可以是多个中间节点,还可以是某条保护路径的端节点。保护路径所需要占用的时隙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等等。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中间节点80包括:接收模块801、确定模块802、第一选择模块803和第一发送模块804。中间节点80可以是保护路径中多个中间节点中的其中一个。其中,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中间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节点;
确定模块802,用于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第一选择模块803,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第一发送模块804,用于向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中间节点80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801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第二组时隙为上游邻居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可选的,中间节点80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选择模块803具体用于: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端节点90包括:确定模块901、选择模块902和发送模块903。第一端节点90可以是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共同端节点。其中,
确定模块901,用于在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选择模块902,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一保护路径为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第一端节点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发送模块903,用于向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第一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端节点90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选择模块902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之后,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选择模块902具体用于: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一端节点和下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二端节点100包括:接收模块1001、确定模块1002、选择模块1003和发送模块1004。第二端节点100可以是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共同端节点。其中,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
确定模块1002,用于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选择模块1003,用于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第二端节点与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发送模块1004,用于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第二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发送模块1004具体用于:
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二端节点100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选择模块1003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之后,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得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二端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系统110可以包括图8实施例中的中间节点和图9实施例中的第一端节点;还可以包括图8实施例中的中间节点和图10实施例中的第二端节点;还可以包括图8实施例的中间节点、图9实施例的第一端节点和图10实施例的第二端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第一端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一保护路径为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第一端节点与中间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第一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第一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端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中间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第二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中间节点向第二端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端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第二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第二端节点接收到中间节点发送的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根据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端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中间节点根据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第一端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第二端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包括: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第二端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第二端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第一端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中间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第一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端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中间节点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第一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中间节点向第一端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端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第一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第一端节点接收到中间节点发送的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根据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第一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第二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中间节点向第二端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端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第二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请求第二端节点接收中间节点发送的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根据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第二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中间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第二端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第一端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第二端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第二端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中间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从第一端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中间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第一端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一保护路径为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第一端节点与中间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第一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第一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端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中间节点向第二端节点发送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上述第一保护路径;
第二端节点接收到中间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第二端节点与中间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第二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第二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二端节点发送的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中间节点根据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第一端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根据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第二端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端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二端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包括: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第一端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第二端节点从中间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第一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一端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中间节点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第一端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中间节点向第一端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端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第一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第一端节点接收到中间节点发送的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根据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第一端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向第二端节点发送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上述第一保护路径;
第二端节点接收到中间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第二端节点与中间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第二端节点向中间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第二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中间节点接收到第二端节点发送的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第一端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根据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第二端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二端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中间节点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从第一端节点和中间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第二端节点从中间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参见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网络节点120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收发器1203,其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收发器120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
可选的,网络节点120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204和电源模块1205。
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1202可以采用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取存贮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
收发器1203用于收发数据。
网络接口1204用于网络节点12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电源模块1205用于为网络节点120的各个模块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1203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中间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节点;
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通过收发器1203向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201通过收发器1203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处理器1201还用于:
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通过收发器1203向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中间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中间节点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第二组时隙为上游邻居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中间节点与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可选的,处理器1201还用于:
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201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处理器1201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若中间节点相对于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处理器1201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可用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第一保护路径为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3个可用时隙为第一端节点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通过收发器1203向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下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下游邻居节点到第一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201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之后,处理器1201还用于:
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201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包括: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处理器1201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若第一端节点相对于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处理器1201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
其中,第一预设顺序与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可选的,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一端节点和下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收发器1203接收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
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N2个可用时隙为第二端节点与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通过收发器1203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游邻居节点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上游邻居节点到第二端节点在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1201通过收发器1203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包括:
处理器1201通过收发器1203利用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可选的,处理器1201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之后,处理器1201还用于:
基于第一组时隙完成到得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端节点可以选择第二端节点和上游邻居节点间第一保护路径使用的时隙,无需按照预先配置为第一保护路径分配时隙,当共享相同时隙资源的多条工作路径均出现故障时,避免低优先级业务因无法获得时隙资源导致业务发生中断的问题,提高了时隙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保护倒换的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被具体实施为系统、方法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等等),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这里都统称为“电路”、“模块”或者“系统”。此外,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产品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节点接收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节点;
所述中间节点确定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2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所述中间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若所述中间节点相对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中间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所述中间节点相对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中间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接收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所述中间节点向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中间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组时隙为所述上游邻居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间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6.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端节点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为所述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第一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所述第一端节点向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到所述第一端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包括:若所述第一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若所述第一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一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端节点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9.一种保护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端节点接收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所述上游邻居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
所述第二端节点确定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2个可用时隙为所述第二端节点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所述第二端节点向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到所述第二端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所述第二端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若所述第二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二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所述第二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二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节点向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端节点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节点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端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到得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12.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所述中间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节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2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二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中间节点相对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所述中间节点相对于所述中间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之后,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三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中间节点基于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中间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组时隙为所述上游邻居节点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的可用时隙,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3大于等于N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并且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17.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端节点和第二端节点之间的第一工作路径发生故障时,确定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选择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为所述第一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所述第二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3个可用时隙为所述第一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N3大于等于N1;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一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所述下游邻居节点到所述第一端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所述选择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第一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若所述第一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节点的下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选择模块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3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二组时隙之后,基于所述第二组时隙完成到所述下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为时隙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20.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的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四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激活第一保护路径,所述上游邻居节点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中间节点;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需要占用N1个时隙;
选择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组时隙的时隙个数为N1,所述N2个可用时隙为所述第二端节点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之间的链路所包含的任意可用时隙,N2大于等于N1;所述按照预设的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包括:若所述第二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一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二端节点按照第一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若所述第二端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节点的上游邻居节点为第二预设类型节点,则所述第二端节点按照第二预设顺序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顺序与所述第二预设顺序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所述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到所述第二端节点在所述第一保护路径上的交叉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光网络中的开销字节向所述上游邻居节点发送第五保护倒换请求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选择模块从N2个可用时隙中为所述第一保护路径选择第一组时隙之后,基于所述第一组时隙完成到得到上游邻居节点的交叉连接。
CN201680086079.1A 2016-09-21 2016-09-21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Active CN109155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99602 WO2018053716A1 (zh) 2016-09-21 2016-09-21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740A CN109155740A (zh) 2019-01-04
CN109155740B true CN109155740B (zh) 2021-07-20

Family

ID=61689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6079.1A Active CN109155740B (zh) 2016-09-21 2016-09-21 保护倒换方法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735090B2 (zh)
EP (1) EP3499813B1 (zh)
CN (1) CN109155740B (zh)
ES (1) ES2894754T3 (zh)
WO (1) WO2018053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9585B (zh) * 2019-08-16 2023-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12911420A (zh) * 2019-12-03 2021-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lexE网络的重路由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7220B (zh) * 2020-05-26 2023-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资源预配置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3890787A (zh) * 2020-07-03 2022-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环网保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6542A (zh) * 2013-02-27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系统和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592A (ja) * 1994-06-30 1996-01-19 Fujitsu Ltd 光学的スイッチングによるリング保護を有する光ファイバー伝送システム
SE508794C2 (sv) * 1996-03-25 1998-11-09 Net Insight Ab Slavnoder
US7095714B2 (en) * 2000-11-28 2006-08-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ing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system, node equipment, network management equipment, and path setting method
US7016300B2 (en) * 2000-12-30 2006-03-21 Redback Networks Inc.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ring
US7443789B2 (en) * 2001-11-21 2008-10-28 Adc Dsl Systems, Inc. Protection switching mechanism
US6917759B2 (en) * 2002-01-31 2005-07-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hared mesh signaling algorithm and apparatus
US8867333B2 (en) * 2003-03-31 2014-10-21 Alcatel Lucent Restoration path calculation considering shared-risk link groups in mesh networks
US7451340B2 (en) * 2003-03-31 2008-11-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ion set-up extension for restoration path establishment in mesh networks
EP1633068B1 (en) * 2004-09-01 2007-06-06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setting up a backup path in a transport network
US8078051B2 (en) * 2006-12-22 2011-12-1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ecure bi-directional line switched ring
CN102013922B (zh) * 2009-09-04 2014-03-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光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02136865B (zh) * 2010-08-09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恢复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WO2013029248A1 (zh) * 2011-08-31 2013-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385943B2 (en) * 2011-09-19 2016-07-05 Infinera Corporation Encoding and processing of signaling messages for ODU SMP
CN103812686A (zh) * 2012-11-15 2014-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状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JP6044313B2 (ja) * 2012-12-11 2016-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および伝送方法
US9258215B2 (en) * 2013-01-02 2016-02-09 Infinera Corporation Optical layer protection switching applications
WO2014131155A1 (zh) * 2013-02-27 2014-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系统和节点
CN103404050B (zh) * 2013-02-27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系统和节点
US9369409B2 (en) * 2013-08-12 2016-06-14 Nec Corporation End-to-end hitless protection i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US20150186216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protection path on odu smp (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shared mesh protection) network
US10056973B2 (en) * 2013-12-31 2018-08-21 Infinera Corporation Multi layer network resiliency with software defined orchestration
CN104067539B (zh) * 2014-04-29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混合粒度业务共享资源的处理方法与节点
KR102017880B1 (ko) * 2014-07-16 2019-09-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ODUflex(GFP)신호를 지원하는 광 전달망에서의 보호절체 장치 및 보호절체 방법
JP6357953B2 (ja) * 2014-08-04 2018-07-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およびアクティベーション方法
EP3276890B1 (en) * 2015-04-17 2020-08-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eserv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virtual network
CN105721045B (zh) * 2016-01-19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和节点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6542A (zh) * 2013-02-27 2016-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保护倒换方法、系统和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5090B2 (en) 2020-08-04
US20200343971A1 (en) 2020-10-29
CN109155740A (zh) 2019-01-04
EP3499813A1 (en) 2019-06-19
ES2894754T3 (es) 2022-02-15
EP3499813A4 (en) 2019-06-19
EP3499813B1 (en) 2021-07-28
US20190215060A1 (en) 2019-07-11
WO2018053716A1 (zh) 2018-03-29
US11251863B2 (en) 202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3005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node
CN106803814B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251863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node
ES2654817T3 (es) Mé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para el ajuste de ancho de banda sin interrupciones
CN113452623B (zh)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US20150200723A1 (en) Protection path providing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1110112A1 (zh) 业务恢复方法、系统和节点设备
US20230078178A1 (en) Service resource pre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EP2827506B1 (en) Method for changing overhead and preventing subnets from switching simultaneously, device, network element, and network
JP2017005536A (ja) 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パス制御方法
EP322058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toring optical layer service
EP3232617A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nodes
EP2953294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node
CN105656542B (zh) 保护倒换方法、系统和节点
KR20160106913A (ko) 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에서 자동 보호 절체(APS)를 위한 소스 노드 및 중간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그 소스 노드 및 중간 노드
WO2015165033A1 (zh) 支持混合粒度业务共享资源的处理方法与节点
WO2013029248A1 (zh) 一种保护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60106914A (ko) 그룹화에 기반하여 보호 경로를 위한 링크를 활성화하는 노드의 동작 방법 및 그 노드
KR20150079386A (ko) 공유 메쉬 보호의 시간 단축 구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