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5687B -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5687B
CN109155687B CN201680085678.1A CN201680085678A CN109155687B CN 109155687 B CN109155687 B CN 109155687B CN 201680085678 A CN201680085678 A CN 201680085678A CN 109155687 B CN109155687 B CN 109155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rate
index
channel
rate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5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5687A (zh
Inventor
董辰
孙晓东
孙彦良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5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5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5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payloa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4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multiple eigen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确定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UE确定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UE向基站发送第一索引;UE向基站发送第二索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3GPP协议中R12版本的TS36.213中给出了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索引值与调制方式、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CQI索引值为0-15(每个CQI占用4bit,表中共有16个档位),调制方式有QPSK、16QAM以及64QAM,传输速率范围为0-5.5547。
表1
CQI 调制方式 码率×1024 速率
0 —— —— ——
1 QPSK 78 0.1523
2 QPSK 120 0.2344
3 QPSK 193 0.377
4 QPSK 308 0.6016
5 QPSK 449 0.877
6 QPSK 602 1.1758
7 16QAM 378 1.4766
8 16QAM 490 1.9141
9 16QAM 616 2.4063
10 64QAM 466 2.7305
11 64QAM 567 3.3223
12 64QAM 666 3.9023
13 64QAM 772 4.5234
14 64QAM 873 5.1152
15 64QAM 948 5.5547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基站之间通信时,UE会检测信道质量并折算出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m,然后根据表1确定小于等于m并且与m最接近的速率对应的CQI索引,并将该CQI索引反馈给基站,基站在接收到UE反馈的CQI索引之后,查询表1确定与该CQI索引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然后以相应的调制方式和传输速率向UE传输数据。具体来说,如果UE检测到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0.8,表1中与速率0.8最接近的两个速率分别是CQI索引为4对应的速率0.6016,以及CQI索引为5时对应的速率0.877,由于在反馈时只能采用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因此,UE将CQI=4反馈给基站,基站在接收到UE发送的CQI索引之后,根据表1确定与CQI=4对应的速率为0.6016,调制方式为QPSK,然后基站采用QPSK的调制方式并以0.6016的速率向UE发送数据。在现有技术中,UE一般是周期性(例如以10ms为一个周期)的向基站反馈CQI索引,基站根据收到的CQI索引确定以哪种调制方式和速率向UE发送数据。
由于受到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变化较快的因素的影响,信道的质量会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就导致UE测得的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也会在一个范围内波动,而CQI索引的档位有限(如表1中所示,CQI一共有16个档位),那么UE在反馈CQI索引时有时会很难找到与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比较接近的速率对应的CQI索引,因此,在一个周期内UE向基站反馈一次CQI索引的方式并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会造成信道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确定数据流传输速率的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确定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所述UE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现有技术中,UE向基站反馈的CQI索引对应的是当前信道中的数据流所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由于数据流实际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波动范围比较大,而CQI索引占用的比特数有限,因此,UE很难根据信道的质量选择一个合适的CQI索引反馈给基站,也就是说UE不容易从有限的CQI索引中选择与信道实际质量相匹配的CQI索引反馈给基站,反馈效果不好。而本发明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上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可以是信道的全部数据流支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当上述信道只有一个数据流时,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是一致的。当上述信道共有两个数据流时,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可以是信道上的这两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之和,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是指这两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是指这两个数据流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可以根据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此外,在定义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时,还可以将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例如,当信道包含两个数据流时,可以将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这样基站在得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后可以直接确定第一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然后再根据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关系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或者还可以将其它指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指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基站可以根据这些指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指标来确定各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UE确定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包括:所述UE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UE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包括:所述UE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包括: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包括: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UE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包括:所述UE根据第一数据流至所述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所述UE在所述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中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索引的发送周期大于所述第二索引的发送周期。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UE再次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确定数据流传输速率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第一索引,所述第一索引用于指示所述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索引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所述第二索引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包括: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所述基站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一差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二差值;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索引的周期大于接收所述第二索引的周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方法的模块。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者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所述信道上的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UE和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只包括一个数据流时,所述第一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所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所述UE和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时,所述第一索引用于表示所述信道中的多个数据流所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索引查询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查询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数据流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查询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查询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调制方式以及码率的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流的调制方式和码率。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在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查询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调制方式以及码率的对应关系表,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流的调制方式和码率。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调制方式包括QPSK、16QAM、64QAM以及256QAM。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发送所述第一索引的发送周期为1ms-10s,发送所述第二索引的发送周期为0.1ms-1s。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和所述UE天线数量均大于等于1。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天线数量为1-1024,所述UE的天线数量为1-8。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不同天线配置情况下的特征值的数值的累计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5G等。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在表1中,CQI索引的范围为0-15,一共是16个档位,速率的范围是0-5.5547,平均档位间隔是5.5547/15=0.37,而实际相邻档位之间的间隔还可能大于0.37,例如,档位0到档位1的间隔是0.1523,档位12到档位13的间隔是0.62,相邻档位之间间隔的波动范围比较大。在现有技术中,UE需要先确定信道的质量并折算出该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然后再查询表1选择与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比较接近的速率。但是,由于表1中档位之间的间隔的波动范围很大,有时很难从表1中选择一个与信道所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比较接近的速率。例如,如果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0.58,表1中与速率0.58最接近的两个速率分别是CQI=3对应的速率0.38以及CQI=4对应的速率0.60,虽然CQI=4对应的速率与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更接近,但是UE只能反馈比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低的速率对应的CQI索引值,也就是说UE只能向基站反馈CQI=3,这样基站最多只能在信道上按照0.38的速率向UE传输数据,这样就白白浪费了0.2的速率,也就是说基站在向UE传输数据时只利用了信道0.38/0.58=66%的通信能力,这样就导致了信道的利用率较低,信道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现有技术中,UE一般是周期性的测量信道的质量,得出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然后查询表1确定对应的CQI索引并将该CQI索引反馈给基站。一般来说,信道的质量好坏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这里我们将其称之为信道的大尺度特征和小尺度特征,大尺度特征是决定信道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它主要反映在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噪比上,它主要由发射天线是不是有直射分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距离,以及发射天线发射出的信号需要穿透多少建筑物到达接收天线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对信道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大尺度特征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在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下,如果以320ms至100s的时间长度来衡量的话,那么信道的大尺度特征的变化是很小的。相对于大尺度特征来说小尺度特征是决定信道质量好坏比较次要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因素,这些因素变化比较快,因此,小尺度特征会导致信道质量一直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其中波动的速度和多普勒的频率有关,通常在1到10个毫秒级别。本发明实施例就是基于信道的上述特征,在反馈CQI索引的时候,考虑信道的大尺度特征和小尺度特征,分别根据信道的大尺度特征和小尺度特征向基站反馈两次CQI索引,由于小尺度特征导致的信号的质量的波动范围比较小,这样在根据小尺度特征向基站第二次反馈CQI索引时就可以将档位之间的间隔做的很小(也就是粒度较小),这样,UE能够通过两次反馈CQI索引的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向基站反馈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传输CQI的方法和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下面详细描述图1所示的方法的步骤。
110、UE确定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
可选地,UE可以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120、UE确定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UE可以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UE可以先单独对大尺度特征进行测量可以得到信道的平均质量,再根据公式进行折算得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上述大尺度特征可以是信道的平均信噪比,在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下,信道的平均信噪比在一段时间内(比如1ms至10s)的变化很小,UE可以将平均信噪比按照一定的公式折算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然后查表(这时用到的表格可以是3GPP R12中的TS 36.213,V12.7.0中表7.2.3.1或者表7.2.3.2或者是新生成表)确定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一索引。在确定第二索引时,UE可以根据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确定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当信道上只有一个数据流时,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就是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当信道上包含多个数据流时,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可以是信道上所有的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均值之和,这时可以根据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每个数据流的关系确定信道上每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另外,在定义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时,还可以将信道中的任意一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例如,当信道包含两个数据流时,可以将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这样基站在得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后可以直接确定第一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然后再根据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关系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或者还可以将其它指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指标定义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基站可以根据这些指示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指标来确定各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此外,UE可以对大尺度特征和小尺度特征综合进行衡量可以得到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并得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然后根据该差值查表(这时用到的表格可以是新定义的表格,该表格是速率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该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
130、UE向基站发送第一索引。
应理解,第一索引反映的是信道的大尺度特征,由于大尺度特征变化比较缓慢,因此可以在T周期内向基站反馈一次第一索引,T的时间范围可以是1ms到100秒。此外,在反馈第一索引时也可以不采用周期发送的方式,而是采用触发的方式向基站反馈第一索引,例如,当信道的平均质量发生变化或者平均质量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时UE向基站再次发送第一索引,也就是说当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发生变化或者变化超过设定阈值后UE再次向基站发送第一索引,否则UE不向基站再次发送第一索引。还应理解,UE发送的第一索引反映的都是信道当前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140、UE向基站发送第二索引。
当基站接收到第一索引和信道上的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后,就可以根据第一索引和信道上的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上述信道可以包含一个数据流也可以包含多个数据流,具体来说,当信道矩阵的秩为1时,信道只包含一个第一数据流,这时第二索引的数量是一个,并且该第二索引表示的是信道上的第一数据流支持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当信道的矩阵的秩大于1时,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这时每个数据流都会对应一个第二索引,这时UE要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也就说UE要向基站发送多个第二索引。
上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可以小于等于上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具体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可以小于4比特,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例如,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可以为3比特,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可以为4比特。
本发明实施例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当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时,该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是一一对应的。具体来说,当该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时,从UE向基站反馈CQI到基站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的具体过程如下:
210、UE向基站发送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该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220、UE向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该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230、基站根据第一索引确定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240、基站根据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250、基站根据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一差值;
260、基站根据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二差值;
270、基站根据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第一差值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280、基站根据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第二差值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知,当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时,第一索引指示的是信道的多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这时需要先根据第一索引计算出每个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然后再根据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计算出每个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细化到一个具体的天线配置的情况,对于信道来说信道的特征值可以用来反映信道支持的传输速率,因此,当RI=1时,系统将使用最大的特征值,当RI>1时,系统将使用1个以上的特征值来传输多于一个流的信息。下面结合图2进行说明,图2是基于3GPP R12版本生成的,图2中共有5对曲线,从左到右依次是2×2,4×2,8×2,16×2,32×2天线配置对应的特征值的曲线。由于是2天线接收,因此,信道矩阵的共轭的转置乘以信道矩阵有两个特征值,这里用实线表示每个天线配置中的较大的特征值,虚线表示较小的特征值。由于信道矩阵是随机生成的,因此信道的特征值也是随机数,这些随机数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图2中显示的就是这些特征值的累计分布值,这些特征值的均值是由信道的大尺度特征决定的,而这些特征值的波动是由信道的小尺度特征决定的。由图2可以发现,对于32发2收的信道来说,最大特征值最小恰好1%数值为1.1892,最大特征值最大恰好1%数值为3.3031(图中用*表示),3.3031是1.1892的2.78倍,这样最大特征值98%的情况的波动范围就是2.78倍,取以2为底的对数后得到1.47,当用4bit量化时,就可以得到比较小的颗粒度。假设系统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在10dB,噪声为5e-13/Hz,对图2中各种天线配置的大特征值和小特征值进行运算,得到这些特征值对应的传输速率如表2所示,应理解,在计算表2时仅考虑了SNR而没有考虑SINR,如果考虑到SINR,仿真结果也与表2比较接近,这里仅以表2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存在干扰的情况也是适用的。
表2 不同天线配置下的特征值对应的传输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51
这里是将大特征和小特征值的最大1%数值和最小1%数值按照香农公式算出对应的传输速率,这样就可以得到大特征值对应的传输速率和小特征值对应的传输速率的波动范围,这样也就相当于去掉了特征值中的平均值。由表2可知,对于32×2等多天线的情况来说,大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很小,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也很小,而对于2×2和4×2的天线来说,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比较大,例如,对于4×2的天线来说,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是4.038,但是当采用香农公式将特征值映射到速率的时候实际上考虑的范围并不是很大,因此,通过将信道的所支持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开反馈给基站,使得反馈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时能够采用更小的粒度,能更准确地反馈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当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那么UE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流至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接下来,UE在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具体来说,假设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包括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和第三数据流,并且,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二数据流的特征值,第二数据流的特征值大于第三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并且第一索引占用4bit,第二索引占用3bit。那么UE在确定各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的过程如下所示:
(1)根据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第一索引的取值范围为1-15(实际应用时不考虑取值为0的情况),每个索引值都对应一张表(一共对应了15张表),在确定了第一索引后,UE从15张表中找到与第一索引值对应的表,然后根据该表确定第一数据流的对应的第二索引。
(2)根据第一索引以及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第一索引的取值范围为1-15(对应15张表),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的取值范围为0-7(对应8张表),在确定了第一索引以及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后,UE从15×8张表中找到与第一索引值以及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值对应的表,然后根据该表确定第二数据流的对应的第二索引。
(3)根据第一索引,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以及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第三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第一索引的取值范围为1-15(对应15张表),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的取值范围为0-7(对应8张表),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的取值范围为0-7(对应8张表),在确定了第一索引,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以及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后,UE从15×8×8张表中找到对应的表,然后根据该表确定第三数据流的对应的第二索引。
应理解,基站在接收到了UE发送的第一索引以及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以及第三数据流对应第二索引后,能够根据UE的指示信息或者其它方式确定UE生成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采用的对应的表,这样,基站就可以查对应的表获取每个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了。这些表可以预先存储在UE和基站中,实际占用的空间为100K以内。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数据流传输速率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当RI=1时,信道上只包含一个第一数据流,从UE向基站反馈CQI索引到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索引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以及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301、UE根据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得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71
UE根据信道的平均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72
对应的第一索引,并将该第一索引反馈给基站;
302、UE根据信道的第一数据流的即时质量得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并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ΔBPS,查询第一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选择与ΔBPS对应的第一流的第二索引,并向基站反馈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303、基站接收第一索引和第一数据流的第二索引;
304、基站根据信道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一索引对应的平均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73
305、基站根据第一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一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对应的速率差值ΔBPS,并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74
306、根据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码率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1
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
当RI=2时,信道上除了包含第一数据流之外还包含第二数据流,从UE向基站反馈CQI索引到基站根据UE反馈的CQI索引确定第一数据流、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以及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401、UE根据信道的平均接收信噪比得到信道上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2
根据信道的平均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选择与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3
对应的第一索引,并将该第一索引反馈给基站。
402、UE根据信道的即时质量得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并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ΔBPS1,以及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ΔBPS2。
403、UE查询第一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选择与ΔBPS1对应的第一流的第二索引,并向基站反馈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404、UE查询第二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选择与ΔBPS2对应的第二数据流的第二索引,并向基站反馈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405、基站接收第一索引以及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的第二索引;
406、基站根据信道的平均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一索引对应的平均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4
407、基站根据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5
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6
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7
408、基站根据第一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一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对应的速率差值ΔBPS1;
409、基站根据第二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对应的速率差值ΔBPS2;
410、基站确定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8
411、基站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9
412、基站根据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码率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810
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
413、基站根据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码率的对应关系表确定与速率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191
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
为了更详细的说明基站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过程,下面以RI=2的情况为例,结合表3、表4、表5和表6对基站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表3 第一数据流的速率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CQI 2×2天线 4×2天线 8×2天线 16×2天线 32×2天线
0 -2.4 -1.6 -1.28 -1.04 -0.8
1 -2.1 -1.4 -1.12 -0.91 -0.7
2 -1.8 -1.2 -0.96 -0.78 -0.6
3 -1.5 -2 -0.8 -0.65 -0.5
4 -1.2 -0.8 -0.64 -0.52 -0.4
5 -0.9 -0.6 -0.48 -0.39 -0.3
6 -0.6 -0.4 -0.32 -0.26 -0.2
7 -0.3 -0.2 -0.16 -0.13 -0.1
8 0 0 0 0 0
9 0.3 0.2 0.16 0.13 0.1
10 0.6 0.4 0.32 0.26 0.2
11 0.9 0.6 0.48 0.39 0.3
12 1.2 0.8 0.64 0.52 0.4
13 1.5 1 0.8 0.65 0.5
14 1.8 1.2 0.96 0.78 0.6
15 2.1 1.4 1.12 0.91 0.7
表4 第二数据流的速率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CQI 2×2天线 4×2天线 8×2天线 16×2天线 32×2天线
0 -2.4 -2.4 -1.28 -1.04 -0.8
1 -2.1 -2.1 -1.12 -0.91 -0.7
2 -1.8 -1.8 -0.96 -0.78 -0.6
3 -1.5 -1.5 -0.8 -0.65 -0.5
4 -1.2 -1.2 -0.64 -0.52 -0.4
5 -0.9 -0.9 -0.48 -0.39 -0.3
6 -0.6 -0.6 -0.32 -0.26 -0.2
7 -0.3 -0.3 -0.16 -0.13 -0.1
8 0 0 0 0 0
9 0.3 0.3 0.16 0.13 0.1
10 0.6 0.6 0.32 0.26 0.2
11 0.9 0.9 0.48 0.39 0.3
12 1.2 1.2 0.64 0.52 0.4
13 1.5 1.5 0.8 0.65 0.5
14 1.8 1.8 0.96 0.78 0.6
15 2.1 2.1 1.12 0.91 0.7
表5 速率与调制方式、码率的对应关系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201
表6 第一数据流的第二索引与第二数据流的速率差值的对应关系
Figure GPA0000253569190000211
表3示出了在不同天线配置的情况下,第一数据流的速率差值(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4示出了在不同天线配置的情况下,第二数据流的速率差值(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表5示出了信道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调制方式、码率的对应关系。基站可以根据表3和表4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根据表5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应理解,在确定不同的数据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时要使用不同的表格(第一数据流对应表3,第二数据流对应表4),而在确定不同的数据流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码率时可以采用同一个表格(如表5),因为数据流的调制方式和码率只与数据流的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有关。
基站确定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调制方式以及码率的具体过程如下(这里以8×2天线配置为例):
第一步、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反馈的第一索引,并根据第一索引确定第一数据流的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为6BPS,第二数据流的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为4BPS;
第二步、基站接收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为4,查询表3确定CQI=4对应的速率为-0.64BPS,则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6-0.64=5.36BPS,接下来,查询表5确定第一数据流对应的调制方式为256QAM,并计算出1024倍码率为5.36*1024/8=686;
第三步、基站接收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为11,查询表4确定CQI=4对应的速率为0.48BPS,则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4+0.48=4.48BPS,接下来,查询表5确定第二数据流对应的调制方式为64QAM,并计算出1024倍码率是4.48*1024/8=573。
在上述步骤中,UE在生成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分别对应的第二索引时使用的分别是表3和表4,这两张表分别涵盖了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有可能的速率范围。
可选地,如果考虑第一索引和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可以缩小第二数据流对应的速率范围,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值确定时,第二数据流的速率范围也就确定了,表6示出了第一数据流的第二索引与第二数据流的速率差值的对应关系。因此,在生成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时可以参照表6,生成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具体而言,由于第二索引为4,UE在生成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时参照表6的第二列,确定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为11,并反馈给基站,基站确定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为4+0.42=4.42BPS。应理解,这里只是给出了根据第一流的第二索引值来确定第二流的速率差值的波动范围,事实上,当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时,可以根据特征值较大的数据流的第二索引值确定特征值较小的速率差值的波动范围,例如,当信道包含10个数据流时,第一数据流到第十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依次减小,那么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流至第九数据流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第二索引来确定第十数据流的第二索引的速率差值的波动范围。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为4-6bit,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bit。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减少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使得在保持CQI对应的粒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CQI所占用的信令开销。
具体而言,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比较一下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各使用了多少bit来反馈CQI索引。假设某通信系统使用3GPP R12标准,UE每10ms向基站反馈一次CQI索引,系统天线配置为8×2,基站侧8,UE侧2,平均接收信噪比为10.6dB,也就是avgSNR=8e6。这里以320ms的时间长度来衡量现有技术和本发明实施例发送CQI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现有技术中第一数据流的CQI索引和第二数据流的CQI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分别为4bit和3bit,每10ms向基站反馈一次第一数据流的CQI索引和第二数据流的CQI索引,在320ms的时间内共要反馈32次,因此,现有技术在320ms内反馈CQI索引累计使用4×32+3×32=224bit信息。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320ms时间内只需要反馈一次第一索引,第一索引的长度可以是4-6bit,接下来反馈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的即时变化部分都用3bit,如表2所示,第一数据流用3bit来指示2.29范围内的变化,第二数据流用3bit来指示2.408范围内的变化情况,这样在320ms的周期内反馈CQI索引累计使用了(3+3)×32+6=198bit信息。对于第一数据流来说,平均颗粒度为0.33,与表1中的平均颗粒度0.37相比,还低于现有技术的平均颗粒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数据流传输速率的方法可以在保证颗粒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传输CQI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甚至可以在传输CQI索引所占用的比特数减少的情况下又同时减小CQI对应的速率的颗粒度。
上文结合图1和图2以及表2-6详细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下面结合图3-6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和基站进行介绍,应理解,图3-6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能够实现上文中传输CQI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用户设备3000包括:
确定模块3010,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3010还用于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
发送模块3020,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所述发送模块3020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301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301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发送模块3020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发送模块3020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确定模块301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流至所述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在所述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模块3020发送所述第一索引的周期大于发送所述第二索引的周期。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模块3020再次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4000包括:
接收模块4010,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
所述接收模块4010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
确定模块40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索引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所述第二索引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接收模块40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接收模块401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40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用户设备5000包括:
存储器50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5020,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5020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以及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
发送器5030,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以及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
本发明实施例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50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5020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发送器5030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发送器5030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处理器50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流至所述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在所述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发送器5030发送所述第一索引的周期大于发送所述第二索引的周期。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器5030再次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该基站6000包括:
存储器6010,用于存储程序;
接收器6020,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
所述接收器6020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索引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和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
处理器6030,当所述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60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索引和所述第二索引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UE通过发送第一索引和第二索引将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信道上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分别反馈给基站,能够较为准确地将信道中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反馈给基站,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索引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所述第二索引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信道包含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接收器602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接收器6020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接收所述UE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60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索引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一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为第二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确定所述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
所述UE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
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以及
所述UE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包括:
所述UE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UE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包括:
所述UE根据第一数据流至所述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
所述UE在所述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UE确定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包括:
所述UE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包括:
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包括:
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所述UE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索引的发送周期大于所述第二索引的发送周期。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UE再次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9.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第一索引;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第二索引;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索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为第二索引,其中,所述第二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信道的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所述信道上包含N个数据流,其中第N-1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大于第N数据流对应的特征值,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数据流至所述第N-1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N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的波动范围;
在所述差值的波动范围内确定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N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关系表确定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对应的CQI索引为所述第一索引,其中,所述第一关系表用于指示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与CQI索引的对应关系。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包括多个数据流,所述多个数据流与多个第二索引一一对应,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信道的多个数据流中的每个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流包含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一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所述第二数据流对应的第二索引用于表示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即时传输速率与所述第二数据流支持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差值对应的CQI索引。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小于4比特,所述第一索引占用的比特数大于等于4比特。
15.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所述第一索引的周期大于发送所述第二索引的周期。
16.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道支持的平均速率的变化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模块再次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索引。
CN201680085678.1A 2016-05-31 2016-05-31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ctive CN109155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4180 WO2017206077A1 (zh) 2016-05-31 2016-05-31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687A CN109155687A (zh) 2019-01-04
CN109155687B true CN109155687B (zh) 2020-07-07

Family

ID=6047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5678.1A Active CN109155687B (zh) 2016-05-31 2016-05-31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218B2 (zh)
EP (1) EP3454490B1 (zh)
CN (1) CN109155687B (zh)
WO (1) WO20172060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1113B1 (en) * 2018-03-16 2023-11-08 MaxLinear Asia Singapore Private Limited Apparatuses,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designate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for a wireless link
US11196512B2 (en) * 2018-06-29 2021-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decodability for subsequent transmissions whose throughput exceeds a threshold
CN111526607B (zh) * 2020-04-14 2022-07-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23677A (zh) * 2021-09-24 2022-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利用率计算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656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数反馈方法、接收机和发射机
CN101931494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2291216A (zh) * 2010-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及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8220B2 (en)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US8229448B2 (en) * 2005-08-01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KR20070033115A (ko) * 2005-09-20 2007-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 및 부호화레벨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RU2383995C1 (ru) * 2005-12-23 2010-03-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я данных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CN1996992A (zh) * 2006-01-06 2007-07-1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分布式和局部式传输模式间转换的方法
US8014455B2 (en) 2006-03-27 2011-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differentially encod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and subband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20511B2 (en) * 2006-10-31 2011-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45475B1 (ko) * 2006-11-03 2013-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감소된 채널 품질 정보 귀환 방법
KR20080073196A (ko) * 2007-02-05 2008-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채널 품질 정보 전송 방법
US8020075B2 (en) * 2007-03-16 2011-09-13 Apple Inc. Channel quality index feedback reduction for broadband systems
KR101329854B1 (ko) * 2007-06-05 201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RU2481706C2 (ru) * 2007-08-31 2013-05-10 Нокиа Сименс Нетворкс Ой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отчета о качестве канала
US8400928B2 (en) * 2007-09-04 2013-03-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KR20090081751A (ko) * 2008-01-25 2009-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294220B2 (en) * 2009-07-01 2016-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just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37950B (zh) 2010-04-29 2016-06-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及信道信息反馈方法
US8670343B2 (en) * 2011-06-09 2014-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variable CQI reporting peri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07179B1 (ko) * 2011-06-10 2016-03-29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채널 품질 표시를 정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B2509973A (en) 2013-01-21 2014-07-23 Sony Corp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00008104A1 (en) * 2016-03-31 2020-0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index,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656A (zh) * 2008-07-31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数反馈方法、接收机和发射机
CN101931494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装置及方法
CN102291216A (zh) * 2010-06-17 2011-12-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户设备及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64867 "CQI feedback overhead reduction in short TTI";Huawei et al;《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2016052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6077A1 (zh) 2017-12-07
US10812218B2 (en) 2020-10-20
CN109155687A (zh) 2019-01-04
EP3454490A1 (en) 2019-03-13
EP3454490A4 (en) 2019-05-01
EP3454490B1 (en) 2020-07-01
US20190149263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8952B (zh) 用于波束成形训练的自适应参数集
EP325128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CN109150478B (zh)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62245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923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565855B (zh) 上行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5687B (zh) 用于确定数据流支持的传输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27722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9586872B (zh) 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2709288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102547182B1 (ko) 빔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EP3474615B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and related device
EP390581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or signal received power
CN106559165B (zh) 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10351870B (zh) 用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46574B (zh) 一种功率差信息的通知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38651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受信品質の報告方法
CN113949471A (zh) 一种测量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0728803B2 (en) Adaptive and proactive feedback for power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000081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7166184A1 (zh) 用于确定信道质量指示cqi索引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1017663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600199B (zh) 反馈多用户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5499855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