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449A -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449A
CN109150449A CN201710459113.1A CN201710459113A CN109150449A CN 109150449 A CN109150449 A CN 109150449A CN 201710459113 A CN201710459113 A CN 201710459113A CN 109150449 A CN109150449 A CN 109150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ci
domain resource
lo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1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0449B (zh
Inventor
焦淑蓉
彭金磷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1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449B/zh
Priority to EP18818844.5A priority patent/EP362951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1346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4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0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449A/zh
Priority to US16/712,524 priority patent/US1108880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0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有助于减少下行控制信息DCI比特冗余,避免终端设备对不同比特长度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盲检,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移动通信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为5G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三大类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URLLC业务对时延要求极高,不考虑可靠性的情况下,传输时延要求在0.5毫秒(millisecond,ms)以内;在达到99.999%的可靠性的前提下,传输时延要求在1ms以内。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为一个1ms时间长度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为了满足URLLC业务的传输时延需求,无线空口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更短的时间调度单元,例如,使用迷你时隙(mini-slot)或更大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作为最小的时间调度单元。其中,一个mini-slot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这里的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ilohertz,kHz)的一个时隙,包括6个或7个时域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为0.5ms;对于子载波间隔为60kHz的一个时隙,对应的时间长度则缩短为0.125ms。目前,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mini-slot中数据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数据符号的个数的相关信息。但是,现有技术中“控制信息指示mini-slot中数据符号所在的位置”的方法容易造成下行控制信息的比特长度的冗余,降低了控制信息在空口的传输效率。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有助于减少下行控制信息DCI比特冗余,避免终端设备对不同比特长度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盲检,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并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并根据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对所述DCI进行解调译码,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对不同比特长度的DCI进行盲检,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即所述DCI的载荷大小(payload size)。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和第三时间单元是不同的时间粒度概念。比如,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三时间单元为迷你时隙(mini-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比如OFDM符号)。这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三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可以指示绝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指示相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相对于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相对起始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另外,在第三时间单元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情况下,用于传输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可以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可以承载或不承载数据。
可选地,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既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同时也能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这里,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符号编号或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终端设备通过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出DCI适配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比特长度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比特长度的DCI进行盲检,降低了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比特的冗余,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载荷大小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大小的DCI进行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DCI的比特数,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里,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编号)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终端设备通过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出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从而减少DCI的比特数,提高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生成DCI;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DCI,并在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指示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并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并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使得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对所述DCI进行解调译码,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对不同比特长度的DCI进行盲检,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即所述DCI的载荷大小(payload size)。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和第三时间单元是不同的时间粒度概念。比如,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三时间单元为迷你时隙(mini-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比如OFDM符号)。这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三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可以指示绝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指示相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相对于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相对起始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另外,在第三时间单元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情况下,用于传输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可以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可以承载或不承载数据。
可选地,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既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同时也能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中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这里,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符号编号或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网络设备通过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出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从而确定出DCI的比特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载荷大小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大小的DCI进行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DCI的比特数,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里,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编号)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网络设备通过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出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频域资源,比如,物理资源块PRB,并得到相应的DCI的比特长度,有助于减少DCI比特的冗余。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共同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可以减少DCI的比特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编码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从而根据得到的比特序列取值生成DCI。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其中,网络设备是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共同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的,可以节省DCI的比特长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编码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从而进行数据传输。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载荷大小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大小的DCI进行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DCI的比特数,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是不同的时间粒度概念。比如,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比如OFDM符号)。这里,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出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频域资源,并得到相应的DCI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载荷大小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大小的DCI进行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DCI的比特数,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和第二时间单元是不同的时间粒度概念。比如,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比如OFDM符号)。这里,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可通过索引表或逻辑判断语句实现,实现方式比较灵活。
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出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频域资源,并得到相应的DCI的比特长度,有助于减少DCI比特的冗余。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该执行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五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
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及上述各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3是迷你时隙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迷你时隙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迷你时隙的再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迷你时隙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8是迷你时隙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等目前的通信系统,以及,尤其应用于未来的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5G系统或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通信系统。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应理解,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比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图1中未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200的示意性交互图。例如,图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图2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或终端设备140。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200包括:
S201,网络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该第三时间单元用于传输该DCI调度的数据。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和第三时间单元是不同的时间粒度概念。比如,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三时间单元为迷你时隙(mini-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比如OFDM符号)。这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三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时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比如,一个mini-slot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域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含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对此不作限定。
这里,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应理解,所述DCI可以承载在多个第一时间单元上,这里只是以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是DCI承载的第一个第一时间单元。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时域符号在时隙中的位置,确定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占用的比特长度或总比特数,其中,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或迷你时隙的时域长度信息。
可选地,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可以指示绝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指示相对的起始位置,例如,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指示的是相对于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的相对起始位置,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或者,又比如,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既可用于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同时也能指示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
DCI可以包括很多域,例如数据的频域位置信息、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新数据指示(new dataindicator,NDI)、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号等,另外还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后,再结合其他域的长度,可以进一步确定DCI的比特长度。
S202,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生成DCI;
S203,终端设备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S204,网络设备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DCI,并在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指示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数据;
对应地,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DCI。
为了简洁,这里对于与网络设备侧类似的概念或术语的解释不作赘述。
这里,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即所述DCI的载荷大小(payload size)。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出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的比特长度对所述DCI进行解调译码。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然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继而,终端设备在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并根据DCI的比特长度对该DCI进行解调译码。这里,该DCI的比特长度适配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DCI所需的大小,从而减少了DCI的比特长度的浪费。
比如,若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为4,则终端设备确定出DCI的载荷大小为(X+4)比特(bit),X为DCI中其他信息的比特长度,那么终端设备只需要检测(X+4)bit载荷大小。而现有技术是统一采用6bit来表示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这样会存在冗余比特的情况,降低了空口传输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相比现有技术能够减少DCI的比特数,提高控制信息在空口的传输效率。另外,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比特长度针对特定的时域符号,DCI的比特长度是确定的,因此避免了对不同比特长度的DCI的盲检,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引入编号“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比如为了区分不同的时间单元,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符号,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是指时域符号,比如OFDM时域符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时间单元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中,可以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也可以不包括DCI所在的第一时间单元。另外,用于传输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可以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上可以承载或不承载数据。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6进行描述,具体以第三时间单元为迷你时隙mini-slot,第二时间单元为时隙slot,第一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进行描述。
图3示出了迷你时隙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在时间上都是连续的。比如,图3中的时隙1可以用比特位图1111111表示。其中,图3中上面的两个图(包括时隙1和时隙2)表示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上可以发送数据,图3中下面的两个图(包括时隙3和时隙4)表示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上不发数据。
图4示出了迷你时隙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与图3的区别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在时间上可以是不连续的,但数据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图4中,时域起始位置(也可称作位置偏移offset,下文亦然)指的是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与数据信息所在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之间的间隔;时域长度length指的是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如图4所示,对于时隙1或时隙2,其迷你时隙的长度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占据的总时域符号的个数。其中,时隙1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1、时域符号3、时域符号4和时域符号5;时隙2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3、时域符号5和时域符号6。在图4中,时隙1中时域符号1与时域符号3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3。时隙2中时域符号3与时域符号5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2。
图5示出了迷你时隙的再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图4的区别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所在的时域符号在时间上可以是不连续的,但数据信息可以承载于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在图5中,时域起始位置指的是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与数据信息所在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之间的间隔;时域长度length指的是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如图5所示,对于时隙1或时隙2,其迷你时隙的长度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占据的总时域符号的个数。其中,时隙1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1、时域符号3、时域符号4和时域符号5;时隙2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3、时域符号5和时域符号6。在图5中,时隙1中时域符号1与时域符号3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3。时隙2中时域符号3与时域符号5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2。
在上述图3至图5中,迷你时隙的长度定义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占据的总时域符号的个数。
图6示出了迷你时隙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图3至图5的区别在于,迷你时隙的长度定义为全部数据信息占据的时域符号个数。在图6中,时域起始位置指的是控制信息所在的时域符号与数据信息所在的第一个时域符号之间的间隔;时域长度length指的是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如图6所示,对于时隙1或时隙2,其迷你时隙的长度为数据信息占据的总时域符号的个数。其中,时隙1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3、时域符号4和时域符号5;时隙2中的迷你时隙包括时域符号5和时域符号6。在图6中,时隙1中时域符号1与时域符号3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3。时隙2中时域符号3与时域符号5之间的间隔为2;时隙1中数据信息占用的时域符号的长度为2。
应理解,这里引入图3至图6中的例子只是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综上,第三时间单元中的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以下情况:
(1)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承载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且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不用于承载数据;
(2)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承载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且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同时可以用于承载数据;
(3)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承载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且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不用于承载数据;
(4)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与用于承载数据的第一时间单元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且用于承载DCI的第一时间单元同时可以用于承载数据。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上述各种情况。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第一映射关系”,使得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第一映射关系,获知不同的时间单元对应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下面将具体描述。
可选地,S201可以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或者,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类似地,可选地,S203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或者,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需的比特长度。这里,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符号编号或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第一映射关系为下表1为例进行描述。
表1
以7时域符号长度的时隙为例,在表1中,第一列(DCI符号索引Symbol index)中的索引编号是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第二列是时域起始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第三列是时域长度信息的比特长度;第四列是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第五列是根据不同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划分的档位,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具体实现时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在上述表1中,Symbol index 0-2采用的是6bit(对应档位1),Symbol index 3-4采用的是4bit(对应档位2),Symbol index 5采用的是2bit(对应档位3),Symbol index 6采用的是0bit(对应档位4)。Symbol index 6上不需要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时域长度信息。
应理解,上述第一映射关系可以预先约定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以获知。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以表1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表1进行重组或变换以适应实际需要。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以第一映射关系为上述表1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表1进行重组或变换以适用实际需要。换言之,上述查表方式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实现上述联合编码,比如,通过C语言、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等编码方式实现上述编码。具体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仅通过if…else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实现上述映射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而无需引入如表1所示的映射关系表。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Symbol index查找上述第一映射关系,获知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总比特长度、该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的比特长度和数据符号的比特长度。比如,Symbol index为3时,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可知: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为4bit,时域起始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为2bit,时域长度信息的比特长度为2bit。这样,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并生成DCI,然后在Symbolindex为3的时域符号上发送该DCI,并在对应的数据符号上发送数据。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ymbol index查找上述第一映射关系,获知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总比特长度、该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的比特长度和数据符号的比特长度。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DCI的比特长度。比如,Symbol index为3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映射关系可知: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为4bit,时域起始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为2bit,时域长度信息的比特长度的长度为2bit。终端设备可以得知DCI的比特长度为4bit。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Symbol index为3的时域符号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该DCI,并根据DCI的比特长度进行检测译码,可以得到该DCI实际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以及时域长度(比如,数据符号的个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部分符号中DCI多出的几个未使用的bit作为预留比特reserved bit,以预留给其他可能的用途。其中,终端设备根据Symbol index可以获知接收的DCI中是否存在reserved bit,并不会影响终端设备的接收。应理解,这里只是说明了一种可能的情况,即某些DCI中可能存在reserved bit,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
综上,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通过Symbol index以及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出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比特长度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比特长度的DCI进行盲检,降低了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比特的冗余,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上面描述了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的实施例。与所调度的数据有关的信息还可以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下面将提供与“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相关的实施例。应理解,本领域人员可以获知,“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实施例可以与“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方法200)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实施,对此不作限定。下面将对该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对于网络设备侧,该实施例可以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出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频域资源,比如,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并得到相应的DCI的比特长度,有助于减少DCI比特的冗余。
对应地,对于终端设备侧,该实施例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出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从而减少DCI的比特数,提高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第二映射关系”,使得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第二映射关系,获知不同的时间单元对应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下面将具体描述。
这里,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比如编号)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每个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第二映射关系为下表2为例进行描述。
表2
以7时域符号长度的时隙为例,在表2中,第一列(DCI符号索引Symbol index)中的索引编号是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第二列是可调度的数据的最大长度;第三列是频域资源调度粒度;第四列是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也称作频域位置信息域所需的比特数)。
对于第三列和第四列,假定单位时频资源块(比如,a个符号*b个子载波的时频块,其中,a,b为整数)的可用资源是固定的,那么mini-slot的长度越短,符号数目就越少,单位时频资源块的频域粒度就越大,也就意味着在相同带宽下频域位置信息域所需的bit数就越少。举例来说,以20MHz系统带宽为例,子载波间隔15KHz,共有100个PRB,比如,若Symbolindex 0对应的PRB个数是8,则对应的总比特位的取值为13,即100对8向上取整得到的整数。在上述第二映射关系中,symbol index越小,意味着该symbol上可以调度的数据的最大长度越大,那么频域位置信息域所需的比特数就越多,反之,symbol index越大,该symbol上可以调度的数据的最大长度越小,频域位置信息域所需的比特数越少。
应理解,上述表2中引入第二列和第三列的内容只是为了推导出第四列,因此上述表2的实质内容可以只有第一列和第四列的内容,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上述第二映射关系可以预先约定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以获知。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以表2中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表2进行重组或变换以适用实际需要。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以第二映射关系为上述表2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表2进行重组或变换以适用实际需要。换言之,上述查表方式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实现上述联合编码,比如,通过C语言、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等编码方式实现上述编码。具体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仅通过if…else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实现上述映射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而无需引入如表2所示的映射关系表。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Symbol index查找上述表2,获知该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比如,Symbol index为0时,网络设备通过表2可知该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总比特长度为13。这样,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并生成DCI,然后在Symbol index为0的时域符号上,使用相应的PRB发送该DCI,并在对应的数据符号上发送数据。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Symbol index查找上述第二映射关系,获知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总比特长度。比如,Symbol index为0时,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映射关系可知该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总比特长度为13。这样,终端设备在Symbol index为0的时域符号上,使用相应的PRB接收该DCI,并在对应的数据符号上接收数据。
综上,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通过Symbol index以及第二映射关系,可以确定出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出DCI适配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这样,既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为单一的固定值,又保证了每个时间单元中的DCI的载荷大小都是适配当前DCI所需的大小。因此,既能避免对不同大小的DCI进行盲检,降低终端设备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又能减少DCI的比特数,提升DCI的空口传输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实施例,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对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进行联合编码。下面将结合图7进行描述。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700的示意性交互图。例如,图7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图7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或终端设备140。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700包括:
S701,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可选地,在S701之前,网络设备可以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可选地,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可以指示绝对的起始位置,也可以指示相对的起始位置,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比特序列取值生成下行控制信息DCI;
S702,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DCI;
可选地,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在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指示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所述数据;
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
可选地,终端设备对所述DCI进行解调译码,所述DCI中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S703,终端设备获取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数据。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时,可以确定出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然后再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该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接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比特序列取值生成DCI,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DCI,以及在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指示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相应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该DCI后,对该DCI进行解调译码,以得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出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以便于在该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对应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共同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即比特序列是针对“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的联合比特。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合编码方式可以保持每个时间单元上的DCI的比特长度是相同的。举例来说,对于URLLC业务,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合编码方式对DCI的比特长度进行了优化,可以采用较小的比特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DCI需要使用(X+6)bit,其中,X指DCI中其他信息的比特长度,本申请实施例中DCI的比特长度可以为(X+Y)bit,其中,Y小于6,Y是可以预设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DCI的长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引入“编码映射关系”,使得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编码映射关系,获知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所对应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下面将具体描述。
可选地,S701可以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编码映射关系可以包括多个对应关系,每个对应关系是: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下文终端设备侧所使用的编码映射关系亦然,为了简洁,将不作赘述。
类似地,可选地,S702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编码映射关系为下表3为例进行描述。
表3
以7时域符号长度的时隙为例,在表3中,可以采用联合编码的方式,比如,可以采用5bit进行联合编码,且每个时域起始位置对应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均为5bit。在表3中,第一列是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也可称作位置偏移offset);第二列是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第三列是联合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取值。在表3下方,可以预留出一些比特序列取值作为预留值Reserved value,以便于用作其他可能的用途。
应理解,上述编码映射关系可以预先约定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以获知。
还应理解,上述只是以编码映射关系为上述表3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表3进行重组或变换以适用实际需要。换言之,上述查表方式只是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实现上述联合编码,比如,通过C语言、C++语言、VB语言、JAVA语言等编码方式实现上述编码。具体比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仅通过if…else语句、for语句、while语句实现上述编码映射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而无需引入如表3所示的编码映射关系表。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在确定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后,可以根据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查找上述表3,获知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比如,在确定出时域起始位置2和时域长度为2时,网络设备通过查表可以得知对应的比特序列取值为01110。这样,网络设备可以根据01110生成DCI,并将DCI发送给终端设备。另外,网络设备在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指示的时域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换言之,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编码映射关系确定出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从而根据得到的比特序列取值生成DCI。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DCI后,可以对DCI进行解调解码,以获取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然后,终端设备根据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查找上述表3,以获知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比如,若终端设备在第三个时域符号上接收到DCI,译码后得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为01110,根据01110在上述表3中得到时域起始位置为2,时域长度为2。这里结合图8描述。如图8中的左图所示的情况,终端设备根据“时域起始位置为2,时域长度为2”可知,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为时隙1中的时域符号5和时域符号6,然后在时域符号5和时域符号6上接收数据。又比如,若终端设备在第三个时域符号上接收到DCI,译码后得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为10000,根据10000在上述表3中得到时域起始位置为2,时域长度为4。如图8中的右图所示的情况,终端设备根据“时域起始位置为2,时域长度为4”可知,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为时隙2中的时域符号5、时域符号6、时域符号7和时域符号8。但是目前mini-slot不能跨slot调度的,即时域符号8不能被调度,那么终端设备可以认为此时的DCI解析发生了错误,并丢弃这次的DCI,不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也不给网络设备反馈信息。
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出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从而进行数据的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700也可以与前文所述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实施例进行组合使用,对此不作限定。
上文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下文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9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910,用于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接收模块920,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所述终端设备9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9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10具体用于: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3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900可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200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并且所述终端设备9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因此也可以实现方法200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加赘述。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所述网络设备10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10,用于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生成模块1020,用于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生成DCI;
发送模块1030,用于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DCI。
可选地,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1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可选地,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网络设备10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04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04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000可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200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并且所述网络设备10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因此也可以实现方法200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加赘述。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所述网络设备1100包括:
确定模块1110,用于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发送模块1120,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100可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700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并且所述网络设备11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因此也可以实现方法700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加赘述。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所述终端设备1200包括:
接收模块1210,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确定模块1220,用于获取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122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200可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700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并且所述终端设备12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因此也可以实现方法700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加赘述。
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2(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303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存储器1304。可选地,还可以接收器1305和发送器1306。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存储器1304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304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3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器1305和发送器1306用于传输各种信号或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304存储了程序13041,程序13041可以被处理器1302执行,用于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200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2(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03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存储器1404。可选地,还可以接收器1405和发送器1406。处理器1402用于执行存储器1404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404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器1405和发送器1406用于传输各种信号或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404存储了程序14041,程序14041可以被处理器1402执行,用于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200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02(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503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存储器1504。可选地,还可以接收器1505和发送器1506。处理器1502用于执行存储器1504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504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5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器1505和发送器1506用于传输各种信号或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04存储了程序15041,程序15041可以被处理器1502执行,用于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700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2(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603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存储器1604。可选地,还可以接收器1605和发送器1606。处理器1602用于执行存储器1604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604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60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接收器1605和发送器1606用于传输各种信号或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604存储了程序16041,程序16041可以被处理器1602执行,用于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700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上述DCI和下行数据。该DCI经由网络设备的其它模块发送给终端设备。
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终端设备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上述DCI和下行数据,该DCI和下行数据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等。比如,软盘、磁盘、磁带、U盘、移动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6.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生成DCI;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DC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确定DCI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11.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3.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所述DC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DCI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的时域起始位置信息和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DCI承载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
生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资源调度,生成DCI;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上发送所述DCI。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时间单元中包括的第一时间单元的个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DCI中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确定所述DCI的比特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I还包括频域资源位置信息,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调度的数据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第一时间单元在所述第二时间单元中的位置索引与所述DCI中的频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确定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2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中包括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资源;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以及编码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长度,所述编码映射关系用于指示所述数据传输时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所述时域长度,与所述时域资源位置信息的比特序列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CN201710459113.1A 2017-06-16 2017-06-16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9150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113.1A CN109150449B (zh) 2017-06-16 2017-06-16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18818844.5A EP3629511B1 (en) 2017-06-16 2018-06-14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PCT/CN2018/091346 WO2018228498A1 (zh) 2017-06-16 2018-06-14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6/712,524 US11088805B2 (en) 2017-06-16 2019-12-12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113.1A CN109150449B (zh) 2017-06-16 2017-06-16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449A true CN109150449A (zh) 2019-01-04
CN109150449B CN109150449B (zh) 2020-07-24

Family

ID=64660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113.1A Active CN109150449B (zh) 2017-06-16 2017-06-16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88805B2 (zh)
EP (1) EP3629511B1 (zh)
CN (1) CN109150449B (zh)
WO (1) WO201822849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8391A (zh) * 2019-07-12 2021-01-1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WO2021159509A1 (zh) * 2020-02-14 2021-08-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498190A (zh) * 2020-04-08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1093A (zh) * 2010-02-03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式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77621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lte-a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发送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5379144A (zh) * 2013-04-25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455103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和资源配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67202A (ko) 2012-10-09 2015-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231228B2 (en) * 2016-09-23 2019-03-12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two-stage scheduling i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X2019003236A (es) * 2016-09-30 2019-07-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eñalizacion de transmisiones con tti acortado.
CN109803403B (zh) * 2017-11-17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格式指示检测方法、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771225B2 (en) * 2017-11-17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mini-slot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7621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lte-a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发送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1801093A (zh) * 2010-02-03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式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79144A (zh) * 2013-04-25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455103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和资源配置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O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9073》 *
HUAWEI等: "DCI Contents in NR and Two-stage DCI Design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6949》 *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 on DCI Content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7632》 *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 on DCI desig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170258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8391A (zh) * 2019-07-12 2021-01-1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WO2021159509A1 (zh) * 2020-02-14 2021-08-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接收方法、信息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498190A (zh) * 2020-04-08 2021-10-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9511A1 (en) 2020-04-01
US11088805B2 (en) 2021-08-10
WO2018228498A1 (zh) 2018-12-20
US20200127790A1 (en) 2020-04-23
EP3629511A4 (en) 2020-06-24
EP3629511B1 (en) 2021-09-01
CN109150449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448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034905A (zh) 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30401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163277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9600836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35531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92152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076524A (zh) 用于免授权上行链路业务和基于授权的上行链路业务共存的系统和方法
CN106797635A (zh)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US2020006855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702267A (zh) 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布置
CN104272634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RU2707724C1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US2022035389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10351027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76329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19680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上行数据和控制信号发送定时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2927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88561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634821A (zh) 一种无线传输的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449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905207A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803422A (zh) 一种资源激活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302744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923812A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用于动态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