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4311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4311A
CN109474311A CN201710810916.7A CN201710810916A CN109474311A CN 109474311 A CN109474311 A CN 109474311A CN 201710810916 A CN201710810916 A CN 201710810916A CN 109474311 A CN109474311 A CN 109474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running time
frequency resource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09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金磷
董朋朋
杜白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09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43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4250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8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可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网络设备根据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上述方案可以降低终端设备侧数据干扰,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以及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mMTC)业务。其中,URLLC业务对传输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在达到99.999%的可靠性的前提下,传输时延要求在1ms以内。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传输同一URLLC业务数据来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对于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较低的终端设备,如处于服务小区边缘的终端设备,为达到理想的可靠性,需要经过更多次的业务数据传输,而传输次数越多,传输时延越高,在高可靠性的情况下无法满足低时延的要求。
为满足高可靠性低时延的业务要求,可以引入多个网络设备或多个服务小区一起,在要求的传输时延内重复地向终端设备传输业务数据。然而,多个网络设备协作传输数据时,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往往需要交互调度信息,以进行紧密协作。网络设备之间交互调度信息可能会导致URLLC业务的时延需求得不到满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在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时使用的时频资源重叠时,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资源单元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当两个网络设备使用重叠的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这两个网络设备无需交互调度信息就可以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相同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t,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所述t为所述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承载在参考RE上的比特索引会影响网络设备实际发送的比特序列,当同一个TBS的初传和重传采用不同的冗余版本时,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使得网络设备在该TBS的初传和重传时发送的比特序列不同,从而能够提升终端设备对该TBS的解码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数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其中,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所述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当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两个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数据时,如果这两个网络设备采用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则终端设备在相同的RE上所接收到的数据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干扰,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网络设备对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t层数据中的每一层数据进行s轮的数据映射,对于每一轮数据映射,网络设备根据目标RE相对参考RE的位置,以及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所述j为小于或者等于所述t的正整数,所述t为所述目标RE承载数据的层数,所述i为小于或者等于所述s的正整数,所述s=m/mmin,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数据的调制阶数,所述mmin为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不需要交互任何调度信息的前提下,使得参与协作数据传输的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在调制方式不同或MIMO的层数不同的时候,仍然可以保证这两个网络设备在相同的RE上映射的数据比特中有部分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i,j=k0,i,j+n*mmin;其中,所述k0,i,j为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目标参考RE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min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制阶数为一个调制符号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再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数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其中,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t层数据中的每一层数据是经过s轮的数据映射得到的,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目标RE相对参考RE的位置,以及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所述j为小于或者等于所述t的正整数,所述t为所述目标RE承载数据的层数,所述i为小于或者等于所述s的正整数,所述s=m/mmin,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数据的调制阶数,所述mmin为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协作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使得参与协作数据传输的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在调制方式不同或MIMO的层数不同的时候,仍然可以保证在相同的RE上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这两个网络设备映射的数据比特中有部分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i,j=k0,i,j+n*mmin;其中,所述k0,i,j为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目标参考RE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min由协议预定义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高层信令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制阶数为一个调制符号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和总线;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和总线;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再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和总线;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和总线;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芯片产品,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芯片产品,以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芯片产品,以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芯片产品,以执行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两个网络设备使用重叠的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时,且这两个网络设备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RE承载数据的层数相同时,通过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这两个网络设备无需交互调度信息就可以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相同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两个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时频资源重叠,且参与协作数据传输的两个网络设备使用的调制方式不同或MIMO的层数不同时,每个网络设备对承载在RE上的每一层的数据比特均按照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多轮数据映射,仍然可以保证这两个网络设备在相同的RE上映射的数据比特中有部分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时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两个网络设备无需进行调度信息交互,就可以使得当两个网络设备使用重叠的时频资源向同一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数据相同,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系统架构进行描述。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含网络设备10和终端设备20。其中,网络设备10可以与终端设备20进行数据通信。与终端设备20进行通信的网络设备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可以更一般化地表述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作传输,将数据发送给第三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其它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第三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其它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10可以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中继节点等,也可以是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andreceiving point,TRP)。
终端设备20可以是可移动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或用户代理。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等。具体的,终端设备20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10和终端设备20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下面以发送设备是网络设备、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的下行传输为例进行描述。但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都是网络设备的中继传输系统,以及应用到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的D2D传输。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下面先对网络设备在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的物理传输资源可以称为时频资源,时频资源可以包含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三个维度。网络设备在分配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的数据可以根据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和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确定。在对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加上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后,网络设备可以对TB进行分段,得到多个编码块(coding block,CB)。网络设备对每个CB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网络设备根据RV,对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速率匹配,得到映射到物理传输资源上的物理比特序列。物理比特序列经过调制后得到调制符号序列,网络设备将调制符号序列中的每个符号映射到分配的时频资源中的每一个RE上后发送给终端设备。
具体地,下面以一个CB为例对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描述。该CB可以是对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进行分段操作后得到的多个CB中的一个。假设该CB为{a1,a2…,aA},经过信道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为{b1,b2,…,bB}。该编码后的比特序列{b1,b2,…,bB}可以由网络设备存储在循环缓存中,以便根据调度分配的物理资源大小以及调制方式从该循环缓存中获取数据进行调制。网络设备根据RV的值确定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0,并根据分配的时频资源的大小确定可以发送的数据比特的个数为L,最终确定待发送的比特序列为{bk0,bk0+1,bk0+2…bk0+L-1},即从索引值为k0开始的连续L个比特。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对比特序列{bk0,bk0+1,bk0+2…bk0+L-1}进行加扰操作,输出比特序列{ck0,ck0+1,ck0+2,…ck0+L-1}。网络设备对比特序列{ck0,ck0+1,ck0+2,…ck0+L-1}进行调制,每m个比特调制为一个调制符号,得到调制符号序列{d0,d1,d2…d(L-1)/m},其中,一个调制符号对应星座图中的一个点。对于多天线发射分集,网络设备还可以用预编码矩阵对调制符号进行多天线循环预编码。假设网络设备使用2个发射天线,预编码矩阵集合为则网络设备可以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为粒度对调制后的符号循环使用该集合中的矩阵进行预编码。例如,编号为0的RB使用预编码矩阵编号为1的RB使用预编码矩阵编号为2的RB使用预编码矩阵编号为3的RB使用预编码矩阵编号为4的RB使用预编码矩阵然后,网络设备将调制符号序列依次映射到分配的时频资源的RE上发送给终端设备,一个RE上承载一个调制符号,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RE上。
其中,RV的取值决定了发送的比特序列中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0,RV的取值可以等于0,1,2,3。以上从比特序列{b1,b2,….,bB}中确定待发送的比特序列{bk0,bk0+1,bk0+2…bk0+L-1}的过程称为速率匹配。上述m为一个调制符号上承载的比特数,由调制方式确定。调制方式可以是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16QAM)和64QAM中的任一种。一个BPSK、QPSK、16QAM、64QAM调制符号上可以分别承载1、2、4、6个比特,即m分别等于1、2、4、6。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使用其它调制方式,如pi/2-BPSK,256QAM,512QAM,1024QAM等,本申请不做限制。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速率匹配,是由如下公式确定发送比特序列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的:
其中,k0是发送比特序列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rvidx是冗余版本的值,取值0,1,2或者3,表示向上取整操作,Ncb是缓存中该CB编码后的数据的比特数,Rsubblock TC为交织矩阵的行数。速率匹配包含子块交织、比特收集、比特选择和打孔三个步骤,交织矩阵是指在子块交织时,分配的一个Csubblock TC=32列的矩阵。CB经过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比特{b1,b2,…,bB}包含信息比特和冗余比特,存储在缓存区中,根据RV的值来确定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进而确定发送的数据比特序列为{bk0,bk0+1,bk0+2…bk0+L-1}。根据RV值选取编码后的数据比特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数据比特是为了提高数据在终端设备侧的解码性能。
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以两个网络设备协作传输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中的方案也可以扩展到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应用场景。图1示出的系统架构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可以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10向同一终端设备20重复发送同一业务数据,即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10协作传输业务数据,以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两个网络设备10(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协作传输业务数据为例,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不交互任何调度信息的情况下,如果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使用的时频资源有重叠,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向终端设备20发送的数据很可能不同,在终端设备20侧形成干扰。如图2所示,在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使用的重叠的时频资源上,网络设备1在该重叠的时频资源的第一个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上使用BPSK调制方式传输的数据比特为ck,网络设备2在该重叠的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使用BPSK调制方式传输的数据比特为ck+7,终端设备20接收到数据ck和ck+7会相互干扰,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为降低数据在终端设备20侧的相互干扰,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通过交互调度信息约定传输的业务数据使用的时频资源完全不重叠,且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不进行数据发送。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的时频资源分配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也可以通过交互调度信息约定传输的业务数据使用的时频资源完全重叠,且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向终端设备20发送相同的数据,从而降低终端设备20接收到的干扰,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然而,图3A和图3B所描述的业务数据传输方法中,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需要通过交互调度信息进行紧密协作,如可以通过相邻小区之间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可能会导致业务数据传输的时延需求得不到满足。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含以下步骤:
S101、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
其中,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该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S102、网络设备根据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S103、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RE是物理资源中最小的资源单位。在时域上,一个RE对应一个时域符号(symbol),例如,可以是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符号。在频域上,一个RE对应一个子载波。一个时域符号在一个子载波的范围内的时频资源称为一个RE。物理层在进行资源映射的时候,是以RE为基本单位的。时频资源、RE等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的LTE通信系统标准,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未来通信标准中关于时频资源、RE的定义可能不同。
其中,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5所示,目标RE可以是第一时频资源内的任一个RE。参考RE位于第二时频资源内,例如,参考RE可以是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也可以是第二时频资源的最后一个RE,这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可以按照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频资源上的顺序来定义。参考RE的位置可以由协议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本申请中的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RE上可以承载的比特数与调制方式相关,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是预设的。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与冗余版本、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参考前述速率匹配过程中根据RV的值确定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的方法确定。例如,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为RV值对应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0。在5G中,根据RV的值确定k0的公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可以由公式k=k0+n*m确定,其中,k0是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m为承载在目标RE上的比特数量。m的取值与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调制方式与m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参见上述速率匹配过程中的相关描述。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目标RE的位置、参考RE的位置以及数据到时频资源的映射顺序确定。数据到时频资源的映射顺序可以采用LTE下行数据传输中的数据到时频资源的映射顺序,即先频域后时域的顺序,也可以采用其他映射顺序,如先时域后频域的映射顺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承载在目标RE上的比特序列为从索引值为k开始的连续m个比特。
具体地,第二时频资源中的RE可以依次对应一个编号,例如参考RE对应的编号为a,则按照数据在第二时频资源上的映射顺序,映射顺序在参考RE以后的RE对应的编号依次为a+1,a+2…,a+k,…。类似地,映射顺序在参考RE以前的RE对应的编号依次为a-1,a-2…,a-k,…。则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等于参考RE与目标RE对应的编号之差的绝对值。如,编号a+k对应的RE与参考RE的距离为abs(a-(a+k)),即为abs(k),其中,abs表示取绝对值操作。该RE对应的编号可以是仅针对有效RE,有效RE是指第二时频资源中可以用于数据传输的RE。有效RE不包括被其它参考信号或控制信令占用的RE,被占用的RE在编号时跳过。可以理解的是,当数据到时频资源的映射顺序发生变化的时候,即便目标RE和参考RE的位置不变,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改变。
若数据的调制方式为BPSK,则一个RE上承载1比特的数据,即上述的m=1。如图5所示,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与参考RE的距离为5个RE,承载在参考RE上的比特的索引值为k0(对应的数据比特在加扰前为bk0,加扰后为ck0),根据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得到承载在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的比特的索引值为k0+5(该索引值对应的数据比特在加扰前为bk0+5,加扰后为ck0+5)。承载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其他的RE上的比特的索引值的计算方法与承载在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的比特的索引值的计算方法相似,这里不加赘述。另外,除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外的其它的RE上承载的比特的索引值也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承载的比特的索引值和该其它的RE与该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之间的距离确定。
另外,第一时频资源中,目标RE上承载的数据的索引也可以为调制符号的索引。假设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与参考RE的距离为5个RE,承载在参考RE上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0,对应的调制符号为d0。因此,承载在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为5,对的调制符号为d5。第一时频资源的其他的RE上承载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的计算方法与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承载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的计算方法相似,这里不加赘述。另外,除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外的其它的RE上承载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也可以根据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上承载的调制符号的索引值和该其它的RE与该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之间的距离确定。
若数据的调制方式为QPSK,16QAM,64QAM,相应的一个RE上传输的比特数相应的为2,4,6,则m相应的为2,4,6,相应在第一时频资源内,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比特索引值的确定方法为根据前述的k=k0+n*m确定,与BPSK的调制方式类似,这里不加赘述。
另外,可以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第三时频资源,在第三时频资源中的RE上承载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或调制符号索引值使用上述的方法确定,而在第三时频资源以外的RE上承载的数据的比特索引值或调制符号的索引值可以不使用上述的方法确定。第三时频资源可以是系统预定义的,如协议定义,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后通过RRC信令半静态配置给终端设备。该第三时频资源在时域上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在频域上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在本申请中,时间单元可以是帧、子帧、时隙(slot)、微时隙(mini-slot)和时域符号中的一个;频域单元可以是子载波、RB、资源块组(RB group,RBG)、载波分量(carrier component,CC)、子带(sub-band)和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P)中的一个。该第三时频资源可以用于多个网络设备协作传输数据,第二时频资源内第三时频资源以外的时频资源,可以用于其他业务数据传输,以便针对不同的业务数据传输进行资源调度。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时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当两个网络设备向同一终端设备协作传输同一TB时,对于这两个网络设备来说,参考RE的资源位置相同,且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相同。如果数据采用加扰的方式传输,则两个网络设备的加扰方式和加扰序列相同。可选的,加扰序列的起始值可以由比特索引值k0确定,从而保证不同网络设备在相同RE上的比特的加扰值也相同。为了进一步获得发射分集增益,多个网络设备可以采用约定好的同一套预编码矩阵集合进行预编码。假设有两个网络设备,每个网络设备都是单发射天线,则这两个网络设备可以采用预编码矩阵集合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网络设备1采用矩阵中的第一个元素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网络设备2采用矩阵中的第二个元素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例如网络设备1采用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网络设备2采用或者,网络设备1采用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网络设备2采用为了使得不同的网络设备在相同的RE上采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的不同元素对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则这两个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确定规则确定目标RE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例如,该预编码矩阵确定规则可以为:以RB为单位,同一个RB内的所有RE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目标RB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由目标RB的索引值与预编码矩阵集合大小M的余数来确定,即Midx=RBidx modM。例如,所有满足RBidx mod 4=0的RB均使用预编码矩阵所有RBidx mod 4=0的RB均使用预编码矩阵依此类推。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以及预编码矩阵确定规则,可以通过信令配置给需要进行协作发送的多个网络设备。
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向同一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比特,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为同一资源区。如果这两个网络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有重叠,且传输的数据比特为同一TB编码后的数据比特,在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重叠使用的时频资源中,承载在每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均是由该每一个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的。承载在每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4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这里不加赘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和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是预设的。因此,在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且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均传输单个数据流时,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重叠使用的时频资源中的每个RE上映射的数据比特相同。因此减小了终端设备侧的干扰,且相同的数据可以提高信号强度。
如图6所示,以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均采用BPSK的数据调制方式,且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均传输单个数据流为例,在分配给网络设备1的第一时频资源中,网络设备1按照图4所描述的实施例确定承载在各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进而确定承载在各个RE上的数据比特。如图6所示,分配给网络设备1的第一个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为9,而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k0。因此,承载在该第一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k0+9,进而确定承载在该第一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为ck0+9。网络设备1承载在各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依上述方法依次确定。类似地,在分配给网络设备2的第一时频资源中,网络设备2按照图4所描述的实施例确定承载在各个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过程可参考上述的网络设备1。如图6所示,无需进行调度信息交互,在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重叠使用的时频资源上,每个RE上承载的数据比特是相同的,从而可以降低数据干扰,并在要求的时延内通过协作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是以单个数据流传输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扩展到多个数据流传输的场景,即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场景。MIMO场景下,每个数据流可以各自按照上述的流程来处理。另一方面,MIMO场景下,第一时频资源内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数需要考虑层数的影响。假设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为t,一个调制符号上承载的比特数为m,则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t,t为正整数。本申请中以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为1进行描述,也可扩展到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大于1的场景。当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为t时,目标RE上同时映射有t个调制符号,对应的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数为m*t。可以理解的是,当目标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为1时,一个调制符号上承载的比特数为m,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数也为m。上述的实施例中,如没有特殊说明,均指一个RE上传输数据的层数为1的场景。
上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采用相同的调制方式和相同的MIMO层数进行协作数据传输的场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同时给同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从而可以提高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对于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能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或不同的MIMO层数进行协作数据传输的场景,本申请提供如下实施例,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含以下步骤:
S201、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
S202、网络设备对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t层数据中的每一层数据进行s轮的数据映射,其中,t为承载在RE上的数据的层数,s为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实际使用的调制阶数与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的比值。对于每一轮数据映射,网络设备根据目标RE相对参考RE的位置,以及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i为小于等于s的正整数,j为小于等于t的正整数。
S203、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目标数据。
其中,步骤S201和步骤S203可以分别参考图4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和步骤S103,这里不加赘述。
当网络设备采用比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更高的调制阶数进行数据调制或者在MIMO系统中进行多层数据传输时,网络设备对承载在RE上的每一层的数据比特按照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进行多轮数据映射。可以理解的是,当网络设备采用的是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进行数据调制时,网络设备对承载在RE上的每一层的数据映射只需要进行一轮。
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i,j可以由公式ki,j=k0,i,j+n*mmin确定,其中,i为小于等于s的正整数,j为小于等于t的正整数,s=m/mmin,t为承载在RE上的数据的层数,k0,i,j为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目标参考RE之间的距离,目标参考RE为进行目标RE上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使用的参考RE,m为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实际使用的调制阶数,mmin为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网络设备完成数据映射后,将映射到同一个RE的同一层的多个比特组合起来进行调制,生成调制符号。可选的,网络设备对多层的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生成多层数据之后发送给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i的取值也可以为大于等于零小于s的整数,j的取值也可以为大于等于零小于t的整数。
调制阶数m的取值等于一个调制符号所能承载的比特数,例如,当调制方式为BPSK时,调制阶数为1;调制方式为QPSK时,调制阶数为2;调制方式为16QAM时,调制阶数为4;调制方式为64QAM时,调制阶数为6,依此类推,不再赘述。对于同一个RE的不同层来说,由于调制阶数m可以不同,不同层的s也可以不同。
上述n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同的调制方式和相同的MIMO层数进行协作数据传输的场景下的n的计算方法,在此不加赘述。
mmin的取值可以系统预定义,例如固定取值为1或2;mmin的取值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确定后,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
k0,i,j的取值可以参考k0的计算方法得到,不同的k0,i,j对应的RV取值可以不同。不同的k0,i,j对应的RV取值可以系统预定义,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确定后,通过高层信令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不同的i或j,k0,i,j的取值可以不同,可以使得目标RE上承载更多不同的信息比特,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对于不同的网络设备,只要i和j相同,对应的k0,i,j的取值就相同。不同层不同轮次数据映射时,使用的参考RE也可以不同。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不需要交互任何调度信息的前提下,使得参与协作数据传输的两个不同的网络设备在调制方式不同或MIMO的层数不同的时候,仍然可以保证这两个网络设备在相同的RE上映射的数据比特中有部分是相同的。
下面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假设数据传输的最低的调制阶数为1,即采用BP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采用单层传输方式,参与协作传输的网络设备1使用QPSK调制方式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待发送数据,网络设备2使用BPSK调制方式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待发送数据,其中,第二时频资源和第三时频资源存在部分重叠的时频资源。对于网络设备1:首先根据公式k1,1=k0,1,1+n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上每个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假设在第一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为b0;然后根据公式k2,1=k0,2,1+n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上每个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假设在第一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为b1;最后将比特b0和b1调制成一个QPSK调制符号映射在第一目标RE上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网络设备2:首先根据公式k1,1=k0,1,1+n确定第二时频资源上每个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2在第一目标RE上承载的比特也为b0;然后将比特b0调制成一个BPSK调制符号映射在第一目标RE上发送给终端设备。通过采用本方案,使得终端设备在第一目标RE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的QPSK调制符号以及来自网络设备2的BPSK调制符号时,QPSK调制符号中有一个比特与BPSK调制符号相同,从而能提高终端接收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上述方案,对于多层数据传输或者其它调制方式场景,同样可以使得对于参与协作传输的两个网络设备,在同一个目标RE上传输的调制符号所承载的比特序列满足如下关系:采用较低层数或较低调制方式的网络设备发送的比特序列是采用较高层数或较高调制方式的网络设备发送的比特序列的子集,从而能够提高终端接收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频资源中,如果目标RE被占用,例如该目标RE被控制信道、广播信道、同步信道或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等占用,则该被占用的RE上承载的数据可以是被打孔,该被占用的RE上承载的数据将不进行发送。之后的RE上承载的数据不受影响,承载在之后的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仍然根据之后的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的。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时频资源中,在被RS占用的RE上,承载的数据比特不进行发送。其中,在第二时频资源中,第一时频资源可以是不连续的。如图8所示,假设数据传输采用BPSK调制方式,根据图4所描述的实施例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和第二个RE承载的比特分别为ck0+3和ck0+4,第三个RE承载的比特为ck0+5,第四个RE承载的比特为ck0+6。然而,该第三个RE被RS占用,因此ck0+5不进行发送。第四个RE上承载的数据比特不受RS占用的影响,正常发送。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映射数据到第一时频资源中时,可以跳过对应的预留的RE位置,即不将数据承载在对应的预留的RE位置上。本申请中,预留的RE可以用于发送RS,也可以用于发送其它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图9中以预留的RE用于发送RS为例进行说明。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个RS之前的RE上承载的比特为ck0+4,在第一个RS之后的RE上承载的比特为ck0+5。两个网络设备协作传输数据时,可以约定预留相同位置的RE,从而使得这两个网络设备所能用于数据传输的RE位置仍然是相同的。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使得相同RE上承载的数据相同,从而可以降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所受到的干扰,从而提升数据的接收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频资源内,参考RE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将第二时频资源分成不同的部分,每部分分配一个参考RE,每部分在频域上可以间隔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每部分中RE上承载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根据该部分中参考RE的位置和该参考RE上承载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设待传输数据的RV值和时频资源的索引的对应关系,从而隐式地通过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确定当前数据传输所使用的RV值,进而降低了下行控制信令的开销,提升了空口传输效率。该RV值与时频资源的索引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系统预定义或协议预定义,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确定后,通过RRC信令通知给终端设备。具体地,该时频资源的索引可以是slot号、mini-slot号、CC号中的一个。例如,在时域上,预设mini-slot1对应的RV值为0,mini-slot2对应的RV值为1。这种根据时频资源的索引确定数据的RV值的方法,也可以用于URLLC业务中。重复的发送同一TB时,索引值相邻的时频资源可以用于传输同一URLLC业务的TB,索引值相邻的时频资源对应不同的RV值,这样索引值相邻的时频资源承载的数据为对同一TB进行编码后的数据比特中的不同部分,多次传输后在终端设备侧接收到的TB的信息量更大,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解码性能。
以上的数据的RV值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用于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具体地,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与RE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以预设时域上的mini-slot1对应的时频资源内承载的数据的RV值为RV0,mini-slot2对应的时频资源内承载的数据的RV值为RV1。则承载在参考RE1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是根据RV0对应得到,假设为k0,承载在参考RE2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可以是根据RV1对应得到,假设为k1。根据RV值确定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的方法可以参考前述速率匹配过程中根据RV值确定待发送比特序列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的方法。
如图10所示,在mini-slot1区域,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承载在参考RE1上的第一个比特索引值k0和该目标RE与参考RE1的距离确定。在mini-slot2区域,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承载在参考RE2上的第一个比特索引值k1和该目标RE与参考RE2的距离确定。如图10所示,在mini-slot1的时频资源中,承载在第一个目标RE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该第一个目标RE与参考RE1的距离,以及映射到参考RE1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0确定,对应的数据比特为ck0+3。在mini-slot2的时频资源中,承载在第一个目标RE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该第一个目标RE与参考RE2的距离,以及映射到参考RE2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1确定,对应的数据比特为ck1+4
类似地,也可以预设在频域上不同CC号对应不同的RV的值,进而确定承载在参考RE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上述不同mini-slot号对应不同的RV值类似,这里不加赘述。另外,也可以预设同一时频资源区域中不同的数据传输层和/或不同的数据映射轮次对应的RV值,进而确定不同的数据传输层和/或不同的数据映射轮次的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在TBS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采用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另外,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或者物理层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使用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另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协作进行URLLC业务数据传输时,可以选取其中一个网络设备作为主网络设备,可以是在传输初传数据时,仅使用该主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URLLC业务数据,终端设备侧根据接收数据是否成功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反馈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者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接收到NACK,表明初传数据传输失败,在重传数据时,使用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接收到ACK,表明初传数据传输成功,结束本次数据传输。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协作传输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网络设备1为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向终端设备发送初传数据,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数据是否成功向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反馈ACK或者NACK。当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接收到NACK信号时,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使用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协作传输。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识别信息,如HARQ ID,或者数据包ID信息。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根据上述的HARQ ID或者数据包ID确定需要重传的数据包。HARQ ID和/或数据包ID信息可以显式信息通知,也可以隐式通知。例如,可以根据传输信令所在的时序或者所在的时频资源隐式确定HARQ ID和/或数据包ID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反馈ACK/NACK时,也可以向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反馈包括初传数据的进程号、初传数据的标识,如初传数据包的ID和初传数据使用的时频资源的索引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根据初传数据使用的时频资源的索引选取与初传数据的时频资源相同或相近的时频资源。在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分配用于协作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时,优先分配与初传数据所使用的相同的时频资源;当无法分配与初传数据所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时频资源时,分配与初传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重叠最多的时频资源。在重叠的时频资源上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传输相同的数据比特,可以降低干扰,提高接收质量。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在使用图4或者图7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协作传输同一URLLC业务数据时,也可以根据初传数据传输进程的进程号和/或初传数据的标识传输同一URLLC业务数据,以实现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协作传输该URLLC业务数据。类似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反馈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以使网络设备2可以分配与网络设备1尽可能相同的MCS,从而使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可以选取与初传数据所使用的相同的MCS,以实现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协作传输数据。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基于图1的系统架构,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其中:
处理单元301,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处理单元301,还用于根据目标资源单元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发送单元302,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k0是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m为承载在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m与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发送单元302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是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处理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的功能可以对应参照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1,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处理单元301,还用于对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t层数据中的每一层数据进行s轮的数据映射,对于每一轮数据映射,网络设备根据目标RE相对参考RE的位置,以及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j为小于或者等于t的正整数,t为目标RE承载数据的层数,i为小于或者等于s的正整数,s=m/mmin,m为承载在目标RE上的数据的调制阶数,mmin为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
发送单元302,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将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i,j=k0,i,j+n*mmin;其中,k0,i,j为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目标参考RE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mmin由协议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调制阶数为一个调制符号承载的比特数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是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在该可能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的功能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基于图1的系统架构,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401和接收单元402,其中:
接收单元402,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数据;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其中,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处理单元401,用于对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k0是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参考RE之间的距离,m为承载在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m与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接收单元402通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0的高层信令确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RE是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处理单元401和接收单元402的功能可以对应参照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02,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0的目标数据;
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频资源为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其中,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t层数据中的每一层数据是经过s轮的数据映射得到的,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目标RE相对参考RE的位置,以及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目标RE位于第一时频资源内,参考RE为在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j为小于或者等于t的正整数,t为目标RE承载数据的层数,i为小于或者等于s的正整数,s=m/mmin,m为承载在目标RE上的数据的调制阶数,mmin为数据传输的最低调制阶数;
处理单元401,用于对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i,j=k0,i,j+n*mmin;其中,k0,i,j为第j层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目标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n为目标RE与目标参考RE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mmin由协议预定义或接收单元402通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调制阶数为一个调制符号承载的比特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j层的第i轮数据映射时承载在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RE是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在该可能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2的功能可以对应参照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基于图1的系统架构,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网络设备10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信接口503、发射器505、接收器506、耦合器507和天线508。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5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4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503可用于网络设备1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3或者图15所示的终端设备20。具体的,通信接口503可以是LTE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网络设备1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503来支持有线通信,例如一个网络设备10与其他网络设备10之间的回程链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
发射器505可用于对网络设备处理器501输出的消息或数据进行发射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505和接收器506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网络设备10中,发射器505和接收器506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发射器505和接收器506也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来实现的。天线5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507可用于将移动通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506。
存储器502与网络设备处理器5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存储器5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502还可以存储数据传输程序,该数据传输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处理器501可用于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和拆除,并为本控制区内的终端提供小区切换控制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处理器5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网络设备处理器5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502中的数据传输程序。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网络设备10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图4和图7所描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1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1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基于图1的系统架构,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接收器605、发射器606、耦合器607、天线608、终端接口602,以及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可以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610、按键输入模块611以及显示器612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显示器612可以是触摸屏。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6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5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603可用于终端设备2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2或者图14所示的网络设备10。具体的,通信接口603可以是LTE通信接口,也可以是5G或者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终端2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603,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 access network,LAN)接口。
发射器606和接收器605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终端设备20中,发射器606和接收器605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发射器606和接收器605也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来实现的。天线6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607用于将天线608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60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器605用于网络设备10发送的目标数据。
除了图15所示的发射器606和接收器605,终端设备20还可包括其他通信部件,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等。
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终端设备20和终端/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610、按键输入模块611以及显示器612等。具体的,所述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终端接口609与终端处理器601进行通信。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实际功能对上述列出的输入输出模块增加或者减少,这里不作限定。
存储器602与终端处理器6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存储器6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602还可以存储数据传输程序,该数据传输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602还可以存储终端接口程序,该终端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终端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0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终端设备20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图4和图7所描述的实施例。
终端处理器6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终端处理器6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61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终端设备2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需要说明的,图15所示的终端设备2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2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网络设备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这些信息经由网络设备的其它模块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也可以从该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这些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该网络设备的。
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于终端设备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这些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也可以向该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这些信息经由该终端设备的其它模块发送给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不同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术语、技术方案可以依据其内在的逻辑相互参考、相互引用,本申请并不对技术术语和技术方案所适用的实施例进行限定。对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相互组合,还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标资源单元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数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其中,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所述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于发送目标数据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目标资源单元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其中,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由所述发送单元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所述终端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目标数据;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为第二时频资源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网络设备可用于信息传输的全部时频资源;
其中,承载在目标资源单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由所述目标RE相对于参考RE的位置,以及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确定,所述目标RE位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内,所述参考RE为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中预设位置的RE;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k=k0+n*m,其中,所述k0是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所述n为所述目标RE与所述参考RE之间的距离,所述m为承载在所述目标RE上的比特的数量,所述m与所述数据的调制方式相关。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与冗余版本和传输块大小TBS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承载在所述参考RE上的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为根据所述冗余版本的取值确定的发送比特序列中第一个比特的索引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的资源位置是由协议预定义或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高层信令确定。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RE是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第一个RE。
CN201710810916.7A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9474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0916.7A CN109474311A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CT/CN2018/104250 WO2019047874A1 (zh) 2017-09-08 2018-09-06 数据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0916.7A CN109474311A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311A true CN109474311A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5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0916.7A Pending CN109474311A (zh) 2017-09-08 2017-09-08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431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0753B1 (en) 2019-08-20 2020-12-29 Sercomm Corporation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resourece allocation indicating method
WO2022068612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协作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4391233A (zh) * 2019-09-24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4430429A (zh) * 2020-10-14 2022-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213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免调度pusch的开环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0753B1 (en) 2019-08-20 2020-12-29 Sercomm Corporation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resourece allocation indicating method
CN114391233A (zh) * 2019-09-24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2068612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协作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4430429A (zh) * 2020-10-14 2022-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30429B (zh) * 2020-10-14 2023-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05213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免调度pusch的开环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848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wing different services to coexist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3404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7431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KR10227281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ptrs 운영 및 지시에 관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731245B (zh) 确认/非确认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6119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formation for providing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9600836A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66A (zh) 通信方法及其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US11930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035531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1841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373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resource mapp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6545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3563282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混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KR20230088652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34821A (zh) 一种无线传输的ue和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8475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映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466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resource mapping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74388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different services
CN1103510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880953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90117290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스케줄링 및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143195A1 (zh) 确定终端的特性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378178B (zh) 一种确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809495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