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264A -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264A
CN109150264A CN201710451650.1A CN201710451650A CN109150264A CN 109150264 A CN109150264 A CN 109150264A CN 201710451650 A CN201710451650 A CN 201710451650A CN 109150264 A CN109150264 A CN 109150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ook
modulation code
electronic equipment
modul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16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彬
徐平平
孙婉琳
王猛
吕本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516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264A/zh
Priority to CN201880012652.3A priority patent/CN110313135B/zh
Priority to US16/605,220 priority patent/US1077113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3451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0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0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所述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以及收发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增加MIMO系统中可以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作为MIMO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的电子设备、一种作为MIMO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端设备的电子设备、一种由MIMO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以及一种由MIMO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使传输信号通过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输,从而改善通信质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容量。
非正交传输技术指的是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的方式传输信号,例如一个子信道或子载波不再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而是多用户共享。同一个子信道或子载波上的多个用户采用非正交的方式传输信号。接收端采用一定的干扰消除方法来解调多个用户的数据。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是非正交传输技术中的一种,利用稀疏扩频,将用户的数据扩展到有限的子信道或子载波上,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本发明希望提出一种方案,以结合MIMO技术和非正交传输技术,增加MIMO系统中可以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这个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一般概要,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以结合MIMO技术和非正交传输技术,增加MIMO系统中可以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所述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以及收发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收发电路,被配置为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以及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并且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其中,所述收发电路还被配置为发送所述传输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所述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以及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以及发送所述传输信号。
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可以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合适的调制码书,并发送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这样一来,发送端设备可以利用调制码书,将数据调制到多个发送天线上传输,实现单用户数据在多个发送天线上的非正交传输,增加了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提高传输效率。
从在此提供的描述中,进一步的适用性区域将会变得明显。这个概要中的描述和特定例子只是为了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所选实施例的示意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实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中的第2层星座图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信令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正交传输的信令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正交传输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演进型节点B(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虽然本公开容易经受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已作为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打算将本公开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公开目的是要覆盖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要注意的是,贯穿几个附图,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例子。以下描述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提供了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会变得详尽,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众多的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它们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应用场景
2.第一实施例
3.第二实施例
4.第三实施例
5.第四实施例
6.应用示例。
<1.应用场景>
本公开适用于MIMO通信系统,即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这里的通信系统包括蜂窝通信系统、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通信系统、V2V(Vehicle toVehicle,车辆到车辆)通信系统和包括中继的通信系统等。也就是说,本公开适用于任何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MIMO通信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例如,在蜂窝通信的上行传输中,接收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发送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在蜂窝通信的下行传输中,接收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发送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在D2D通信、M2M通信和V2V通信等通信模式中,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都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
<2.第一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接收端设备。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这里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作为MIMO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0具有多个接收天线以接收来自发送端设备的数据。与电子设备100相对应的发送端设备可以作为MIMO系统中的发送端设备,即发送端设备具有多个发送天线。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100可以与发送端设备具有相同数目的天线。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110和收发电路12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1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110。
进一步,处理电路110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收发电路120可以实现数据的收发,例如收发电路120可以被实现为收发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M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这里,调制码书簇中包括多个用于与电子设备100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进一步,处理电路110可以确定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例如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编号等,并将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传输到收发电路12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收发电路120可以发送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的反馈信息。这里,收发电路120可以从处理电路110接收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并发送到与电子设备100相对应的发送端设备。
由此可见,使用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合适的调制码书,并发送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这样一来,发送端设备可以利用调制码书,将数据调制到多个发送天线上传输,实现单用户数据在多个发送天线上的非正交传输,增加了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提高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调制码书簇可以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处,并且与电子设备100相对应的发送端设备处也存储了相同的调制码书簇。进一步,调制码书簇中包括多个调制码书,这些调制码书可以用于确定MIMO系统中的数据的调制方式,即用于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进一步,使用这些调制码书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调制码书至少包括以下参数:该调制码书的维数;以及该调制码书的层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调制码书的维数表征调制后的正交信道的个数,正交信道用于承载发送的数据流;调制码书的层数表征调制后的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在本公开中,使用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指的是进行调制后独立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独立发送的数据流之间不存在干扰。这里,每个调制码书的层数大于该调制码书的维数以使得调制后独立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即用较少的正交信道承载较多的发送数据流。
这里,每个调制码书可以包括多个码字,所述多个码字的维数都相同。因此,调制码书的维数表示该调制码书中的码字的维数。这里,调制码书的维数表示采用该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需要的正交信道的个数。也就是说,如果调制码书的维数为4,则表示采用该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的数据需要在4个相互正交的信道上进行传输。
进一步,调制码书的层数表示采用该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可以发送的独立的数据流的个数。例如,如果调制码书的层数为6,则表示采用该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可以发送6个独立的数据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由于调制码书的维数小于层数,因此当采用该调制码书对数据进行调制之后,可以利用较少的正交信道传输较多的独立数据流,从而增加了可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提高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包括但不限于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在下文中将以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为例对调制码书簇中的调制码书进行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它类型的层数大于维数的码书也适用于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的每个层上都存在一个星座图,该星座图的维数为该调制码书的维数。此外,每个星座图都包括多个星座点,每个星座点都是一个稀疏向量,即存在一个或多个零元素。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的维数为4,层数为6。在该调制码书的每一个层上,都存在一个星座图,该调制码书包括6个星座图,每个星座图的维数都是4。
下面结合图3来描述每个星座图的结构。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中的第2层星座图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2层星座图包括4个星座点,每个星座点都是一个稀疏向量。例如,在图3的方框中所示的星座点中,存在两个零元素和两个非零元素。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各个调制码书的维数可以各不相同,并且所有调制码书的维数都不大于电子设备100的接收天线的个数。进一步,调制码书簇中的调制码书的最小维数不小于2。也就是说,假定电子设备100的接收天线的个数为S(S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则电子设备100处存储的调制码书簇中可以最多有S-1个调制码书。假定电子设备100的接收天线的个数为8,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调制码书簇可以包括7个调制码书,维数分别为2、3、4、5、6、7和8。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调制码书簇可以包括4个调制码书,维数分别为2、4、6和8。当然,以上两个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调制码书簇还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调制码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基于一定的准则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调制码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来选择调制码书。这里,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本领域中公知的任何方法来对电子设备100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估计并计算信道矩阵的秩,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从发送端设备接收参考信号从而对电子设备100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信道进行估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使得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不大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例如,在调制码书簇包括7个调制码书,维数分别为2、3、4、5、6、7和8的示例中,假定电子设备100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MIMO信道矩阵的秩为4,则处理电路110可以选取维数为2、3或4的调制码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还可以使得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是调制码书簇中维数不大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的调制码书中的维数最大的调制码书。也就是说,处理电路110选取维数尽可能接近信道矩阵的秩的调制码书。例如,在调制码书簇包括7个调制码书,维数分别为2、3、4、5、6、7和8的示例中,假定电子设备100与发送端设备之间的MIMO信道矩阵的秩为4,则处理电路110可以从维数为2、3或4的调制码书中选取维数最大的调制码书,即维数为4的调制码书。
这里,信道矩阵的秩表示MIMO系统中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多条传输通道之间的相关性,而维数表示采用调制码书进行调制后需要的正交信道的个数。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选择调制码书以使得调制码书的维数不大于信道矩阵的秩,从而保证MIMO系统可以为选择的调制码书提供充足的正交信道。
如上所述,在处理电路110基于一定的准则选择一个合适的调制码书之后,收发电路120可以向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中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标识信息。这里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调制码书的编号。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根据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个数确定需要的比特数,从而将调制码书的编号映射为二进制标识。例如,调制码书簇中包括7个调制码书,则编号可以为1、2、3、4、5、6和7,则需要3比特表示每个调制码书的编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默认使用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100发送了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之后,发送端设备可以将要发送的数据调制到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上。这样一来,可以最大化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从所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以使得发送端设备将要发送的数据调制到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述多个层上。也就是说,处理电路110可以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并且收发电路120可以发送所述多个层的识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一定的准则来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中选择多个层。例如,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所述多个层: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电子设备100的速率要求;以及电子设备100的解调能力。
这里,由于选择的层数越多,表明利用该调制码书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越多。因此,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所述多个层的数目: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电子设备100的速率要求;以及电子设备100的解调能力。例如,当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比较好时,选择较多的层;当电子设备100的速率要求比较高时,选择较多的层;当电子设备100的解调能力比较强时,选择较多的层。也就是说,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取的层数与以上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成正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选择调制码书中的多少层以及哪些层可以由处理电路110根据一定的优化算法来确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选择调制码书的多个层以使得选择的多个层的数目大于该调制码书的维数。例如,调制码书的的维数为4,层数为6,则处理电路110可以选择该调制码书中的5个层,也可以选择该调制码书中的6个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处理电路110选择调制码书的多个层以后,可以将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发送到发送端设备。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可以由映射表的形式来表示。例如,映射表包括多个比特,所述多个比特的数目等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层数的总数,每个比特对应于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中的一个层。当比特值为“1”时,表示处理电路110选取了与该比特值相对应的层;当比特值为“0”时,表示处理电路110没有选取与该比特值相对应的层。以图2中所示的6层调制码书为例,表示多个层的识别信息的映射表例如可以为“1,1,0,1,1,1”。也就是说,处理电路110选择了图2中所示的调制码书的第1、2、4、5和6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收发电路120可以将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和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合并在反馈信息中一起发送,也可以分别发送这两种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还可以确定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并且收发电路120还可以发送多个层的功率信息到发送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一定的准则来确定多个层的功率。例如,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多个层的功率: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电子设备100的速率要求;以及电子设备100的解调能力。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每个层的功率可以由处理电路110根据一定的优化算法来确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收发电路120可以将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以及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信息中的任意多种合并在反馈信息中一起发送,也可以分别发送这三种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还可以生成表示开始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以及可以生成表示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并且收发电路120可以发送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根据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电子设备100的速率要求以及系统的配置等参数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始非正交传输,当确定需要开始非正交传输时,处理电路110可以生成表示开始这样的传输的信息并且收发电路120可以发送这样的信息到发送端设备。
同样地,收发电路120可以将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信息以及表示开始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中的任意多种合并在反馈信息中一起发送,也可以分别发送这四种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处理电路110确定需要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时,处理电路110可以生成表示关闭这样的传输的信息并且收发电路120可以发送这样的信息到发送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用1个比特的信息来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例如,当相应的比特位为“1”时,表示开始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当相应的比特位为“0”时,表示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理电路110可以将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信息以及表示开始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合并成一条消息发送。例如,处理电路110在确定需要开始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之后,选择合适的调制码书,选择该调制码书中的多个层并确定每个层的功率后,可以生成一条信令,用于承载包括上述信息的反馈信息。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承载反馈信息的信令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OMI字段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这里,OMI字段可以包括1个比特位,当比特位为“1”时,表示开始基于CBI字段表示的调制码书的传输;当比特位为“0”时,表示关闭CBI字段表示的调制码书的传输。CBI字段表示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可以根据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数目来确定CBI字段包括的比特数。LI字段表示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可以包括多个比特位,比特位的数目等于CBI字段指示的调制码书的总层数,每个比特对应于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一个层。当比特值为“1”时,表示选取了与该比特值相对应的层;当比特值为“0”时,表示没有选取与该比特值相对应的层。PI字段表示LI字段所指示的多个层的功率信息。
应当理解,图4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当电子设备100默认使用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并且不需要发送每个层的功率信息时,承载反馈信息的信令可以仅包括OMI字段和CBI字段。当电子设备100默认使用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并且需要发送所有层中的每个层的功率信息时,承载反馈信息的信令可以仅包括OMI字段、CBI字段和PI字段。当电子设备100需要在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并且不需要发送每个层的功率信息时,承载反馈信息的信令可以仅包括OMI字段、CBI字段和LI字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收发电路120还可以从发送端设备接收传输信号。这里,发送端设备在接收到电子设备100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0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生成的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发送端设备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发送传输信号,从而电子设备100的收发电路120可以在约定的时间接收这样的传输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合适的调制码书,并发送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进一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这样一来,发送端设备可以利用调制码书,将数据调制到多个发送天线上传输,实现单用户数据在多个发送天线上的非正交传输。这种方案可以用于任何MIMO系统中,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此外,由于调制码书的层数大于维数,因此使得发送端设备可以利用较少的正交信道传输较多的独立数据流,增加了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提高传输效率。
<3.第二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送端设备。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这里的电子设备500可以作为MIMO系统中的发送端设备。也就是说,电子设备500具有多个发送天线以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510和收发电路52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500既可以包括一个处理电路51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电路510。
进一步,处理电路510可以包括各种分立的功能单元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是物理实体或逻辑实体,并且不同称谓的单元可能由同一个物理实体实现。
收发电路520可以实现数据的收发,例如收发电路520可以被实现为收发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收发电路520可以接收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收发电路520可以将收到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发送到处理电路51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可以根据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其中,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电子设备500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
这里,电子设备500处可以预先存储调制码书簇,该调制码书簇与接收端设备处的调制码书簇相同。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设置与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详述过,在此不再赘述。这样一来,处理电路510可以根据接收端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预先存储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例如,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例如图4所示的信令时,可以读取CBI字段,以确定接收端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而从调制码书簇中找到接收端选择的调制码书。
进一步,处理电路510还可以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从而收发电路520可以发送传输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电子设备500没有接收到来自接收端设备的关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则电子设备500可以确定使用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反馈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并且处理电路510还可以根据多个层的识别信息从要使用的调制码书中选择要使用的多个层。
如前文中所述,可以用映射表的形式来表示多个层的识别信息。例如,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例如图4所示的信令时,可以读取LI字段,以获取多个比特位,并根据每个比特位的比特值来确定接收端是否选取了与该比特位对应的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反馈信息还可以包括多个层的功率信息。例如,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例如图4所示的信令时,可以读取PI字段,以获取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的功率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反馈信息还可以包括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反馈信息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例如,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例如图4所示的信令时,可以读取OMI字段,当OMI字段为“1”时,表示开始基于CBI字段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当OMI字段为“0”时,表示关闭基于CBI字段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此时电子设备500可以终止基于CBI字段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应理解,电子设备500的收发电路520也可以收到一条表示关闭非正交传输的单独的信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表示开始基于SCMA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之后,确定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可选地还可以确定调制码书中要使用的层或每个层的功率信息,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可选地还可以根据调制码书中要使用的层或每个层的功率信息来执行基于调制码书的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可以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电子设备500确定了调制码书后,可以利用调制码书确定多个层中的每个层上的调制信号。这里,如果电子设备500没有接收到关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多个层的信息,则多个层表示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如果电子设备500接收到关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多个层的信息,则多个层表示选择的多个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生成的调制信号为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每个层上的调制信号的和,即处理电路510生成的调制信号X可以表示为:
其中,X表示处理电路510生成的调制信号,Φ是一个集合,包括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的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的序号,如果电子设备500没有接收到关于选择的层的信息,那么Φ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所有层中的每个层的序号,表示第j个层的调制信号,Ej表示第j个层的功率,xj表示第j个层的输出数据。
例如,当电子设备500接收到信令中的CBI字段指示接收端设备选择了如图2所示的调制码书,并且LI字段指示的信息为“1,1,0,1,1,1”时,表示接收端设备选择了图2中所示的调制码书的第1、2、4、5和6层。那么,如上所述,电子设备500生成的调制信号可以为:
这里,可以从信令中的PI字段获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500可以将需要发送的比特流拆分成多个输入数据分别输入到所选择的多个层上,并根据每个层的星座图来确定该层上的输出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的维数对要发送的比特流进行拆分以确定每个层的输入数据。具体地,以log2Q为单位对要发送的比特流进行拆分,其中,Q为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的维数。
例如,当电子设备500要使用图2所示的调制码书时,假定需要发送的比特流为“0100101110”,处理电路510可以以两个比特为单位对要发送的比特流进行拆分,即将其拆分为多个输入数据“01”、“00”、“10”、“11”和“10”,分别作为图2所示的调制码书的第1、2、4、5和6层的输入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可以根据每个层的输入数据以及该层的星座图来确定该层的输出数据。以图3所示的星座图为例,当输入数据为“00”时,输出数据为[0.7851,0,-0.1815-0.1318i,0]T;当输入数据为“01”时,输出数据为[-0.2243,0,-0.6351-0.4615i,0]T;当输入数据为“10”时,输出数据为[0.2243,0,0.6351+0.4615i,0]T;当输入数据为“11”时,输出数据为[-0.7851,0,0.1815+0.1318i,0]T。这里,每个层的输出数据都是一个稀疏向量。
以这种方式,可以确定选择的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的输出数据,即
x1=[0,-0.6351-0.4615i,0,-0.2243]T
x2=[0.7851,0,-0.1815-0.1318i,0]T
x4=[0,0,0.2243,0.0193+0.7848i]T
x5=[0.0055+0.2242i,0,0,0.6351-0.4615i]T
x6=[0,0.2243,-0.4873+0.6156i,0]T
如上所述,处理电路510可以利用接收端设备选择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电路510可以将生成的调制信号映射到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上,特征向量的数目与秩相同。前文中提到,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不大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等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时,可以将调制信号映射到所有特征向量上;当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小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时,可以将调制信号映射到特征值最大的Q个特征向量上(其中,Q为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而没有映射信号的特征向量可以用于传输没有经过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调制的信号,也可以不传输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处理电路510生成调制信号之后,可以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并且收发电路520可以发送传输信号到接收端设备。
应理解,本公开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预编码过程之前的调制过程的。因此,在利用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之后,还可能会进行预编码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电子设备500不执行预编码过程时,处理电路510在生成了调制信号并映射调制信号之后,可以将映射到特征向量上的调制信号直接映射到电子设备500的多个发送天线上以生成传输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电子设备500执行预编码过程时,处理电路510在生成了调制信号并映射调制信号之后,可以将映射后的调制信号经过预编码过程之后生成预编码信号,并将预编码信号映射到电子设备500的多个发送天线上以生成传输信号。这里,处理电路510可以将预编码矩阵与生成的调制信号相乘以生成预编码信号。
如上所述,在生成了传输信号之后,电子设备500可以开始基于接收端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直至电子设备500接收到表示关闭基于所述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为止。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正交传输的信令流程图。如图6所示,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为MIMO系统中的设备。例如,发送端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500,接收端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100。如图6所示,当接收端设备确定需要开始基于调制码书的传输时,在步骤S610中,接收端设备选择调制码书。接下来,可选地,在步骤S620中,接收端设备选择调制码书中的多个层。接下来,在步骤S630中,接收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例如可以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标识信息和表示开始基于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可选地,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选择的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和/或多个层的功率信息。接下来,在步骤S640中,当发送端设备接收到这样的配置信息后,可以基于接收到的配置信息生成调制信号。接下来,在步骤S650中,发送端设备可以基于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接下来,在步骤S660中,发送端设备发送传输信号直至接收到来自接收端设备的表示关闭基于调制码书的传输为止。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非正交传输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送端设备首先利用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将调制信号映射到与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相对应的特征向量上。接下来,发送端设备将映射后的调制信号经过预编码过程以生成预编码信号。当然,这个步骤是可选的。接下来,发送端设备将预编码信号映射到发送端设备的各个天线上以生成最终要传输的传输信号。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可以根据接收端设备反馈的调制码书将数据调制到多个发送天线上传输,实现单用户数据在多个发送天线上的非正交传输。这种方案可以用于任何MIMO系统中,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此外,由于调制码书的层数大于维数,因此使得电子设备500可以利用较少的正交信道传输较多的独立数据流,增加了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之间独立传输的数据流的个数,提高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与电子设备500相对应的接收端设备可以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因而第一实施例中关于电子设备100的所有实施方式都适用于此。
<4.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由MIMO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这里的接收端设备可以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因而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的全部实施方式都适用于此。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在步骤S810中,根据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电子设备100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
接下来,在步骤S820中,向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并且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层的识别信息。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确定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并且反馈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层的功率信息。
优选地,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来选择所述调制码书。
优选地,根据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来选择所述调制码书包括:使得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不大于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
优选地,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包括: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所述多个层: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接收端设备的速率要求;以及接收端设备的解调能力。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发送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
优选地,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是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的调制码书。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从发送端设备接收发送端设备利用基于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生成的调制信号生成的传输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接收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描述第一实施例时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5.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由MIMO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这里的发送端设备可以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500,因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500的全部实施方式都适用于此。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发送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在步骤S910中,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接下来,在步骤S920中,根据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其中,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电子设备500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
接下来,在步骤S930中,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
接下来,在步骤S940中,发送传输信号。
优选地,反馈信息还包括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并且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层的识别信息从要使用的调制码书中选择要使用的多个层。
优选地,反馈信息还包括多个层的功率信息。
优选地,反馈信息还包括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反馈信息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发送端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在描述第二实施例时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6.应用示例>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500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进一步,电子设备100可以作为无线通信中的接收端设备,电子设备500可以作为无线通信中的发送端设备。也就是说,在蜂窝通信的上行传输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电子设备500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在蜂窝通信的下行传输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电子设备500可以被实现为网络侧设备;在D2D通信、M2M通信和V2V通信等通信模式中,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500可以被实现为终端设备。
网络侧设备可以实现为基站,而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基站还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gNB。此外,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终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6-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10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010以及基站设备1020。基站设备1020和每个天线10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0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0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0所示,eNB 10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010。例如,多个天线1010可以与eNB 10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0示出其中eNB 1000包括多个天线1010的示例,但是eNB 10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010。
基站设备1020包括控制器1021、存储器1022、网络接口10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025。
控制器10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0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0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0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0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0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0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0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0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0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020连接至核心网10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0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0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0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0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0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0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10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0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0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0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0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026和RF电路1027。BB处理器10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021,BB处理器10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0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0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0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0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0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0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0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026可以与eNB 10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0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027。例如,多个RF电路10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0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0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026和多个RF电路10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0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026或单个RF电路1027。(第二应用示例)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11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140、基站设备1150和RRH 1160。RRH 1160和每个天线11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150和RRH 11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1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1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eNB 11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140。例如,多个天线1140可以与eNB 11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eNB1130包括多个天线1140的示例,但是eNB 11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140。
基站设备1150包括控制器1151、存储器1152、网络接口1153、无线通信接口1155以及连接接口1157。控制器1151、存储器1152和网络接口1153与参照图10描述的控制器1021、存储器1022和网络接口10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1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1160和天线11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1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1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156。除了BB处理器1156经由连接接口1157连接到RRH1160的RF电路1164之外,BB处理器1156与参照图10描述的BB处理器1026相同。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156可以与eNB 11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156。
连接接口11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50(无线通信接口1155)连接至RRH 1160的接口。连接接口11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50(无线通信接口1155)连接至RRH 11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160包括连接接口1161和无线通信接口1163。
连接接口1161为用于将RRH 1160(无线通信接口1663)连接至基站设备1150的接口。连接接口11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163经由天线11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1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164。RF电路11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1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164。例如,多个RF电路11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63包括多个RF电路11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164。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eNB 1000和eNB 1130中,通过使用图1所描述的处理电路110以及使用图5所描述的处理电路510可以由控制器1021和/或控制器1151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1021和控制器1151实现。例如,控制器1021和/或控制器1151可以通过执行相应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选择调制码书的功能。
[6-2.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2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200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装置1203、外部连接接口1204、摄像装置1206、传感器1207、麦克风1208、输入装置1209、显示装置1210、扬声器1211、无线通信接口12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215、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总线1217、电池1218以及辅助控制器1219。
处理器12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2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2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2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2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2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2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2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2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2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2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2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2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2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2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211将从智能电话12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2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2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BB处理器12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2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2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13和多个RF电路1214。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13和多个RF电路12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213或单个RF电路12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2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213和RF电路1214。
天线开关12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2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2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2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2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智能电话12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216。虽然图12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200包括多个天线12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2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216。
此外,智能电话12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2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215可以从智能电话12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217将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存储装置1203、外部连接接口1204、摄像装置1206、传感器1207、麦克风1208、输入装置1209、显示装置1210、扬声器1211、无线通信接口1212以及辅助控制器1219彼此连接。电池1218经由馈线向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12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2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2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2所示的智能电话1200中,通过使用图1所描述的处理电路110和使用图5所描述的处理电路510可以由由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实现。例如,处理器1201或辅助控制器1219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202或存储装置1203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选择调制码书的功能。
(第二应用示例)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320包括处理器1321、存储器13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324、传感器1325、数据接口1326、内容播放器1327、存储介质接口1328、输入装置1329、显示装置1330、扬声器1331、无线通信接口13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336、一个或多个天线1337以及电池1338。
处理器13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3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3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3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3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3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3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3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328中。输入装置13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3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3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3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3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3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BB处理器13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3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3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3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3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34和多个RF电路1335。虽然图13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3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34和多个RF电路13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3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334或单个RF电路13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3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334和RF电路1335。
天线开关13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3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3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3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3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3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3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337。虽然图13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320包括多个天线13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3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3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3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3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3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338经由馈线向图13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3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3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1320中,通过使用图1所描述的处理电路110和使用图5所描述的处理电路510可以由处理器1321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321实现。例如,处理器1321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器1322中存储的指令而执行选择调制码书的功能。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320、车载网络1341以及车辆模块13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340。车辆模块13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341。
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而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所述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以及
收发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从选择的调制码书中选择多个层,并且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多个层的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确定选择的多个层的功率,并且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多个层的功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来选择所述调制码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使得选择的调制码书的维数不大于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的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所述多个层:所述MIMO系统的信道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速率要求;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解调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选择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中包括的调制码书是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的调制码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收发电路还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端设备接收所述发送端设备利用基于所选择的调制码书生成的调制信号生成的传输信号。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收发电路,被配置为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以及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并且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
其中,所述收发电路还被配置为发送所述传输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多个层的识别信息,并且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层的识别信息从要使用的调制码书中选择要使用的多个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所述多个层的功率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还包括表示开始或关闭基于反馈信息中包括的调制码书的传输的信息。
14.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信道矩阵从用于所述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发送端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以及
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选择的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15.一种由电子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包括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
根据所述调制码书的识别信息从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调制码书簇中选择要使用的调制码书,其中,所述调制码书簇包括多个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生成调制信号并且调制后发送的数据流个数大于正交信道的个数的调制码书;
根据要使用的调制码书生成调制信号并根据调制信号生成传输信号;以及
发送所述传输信号。
CN201710451650.1A 2017-06-15 2017-06-15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9150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1650.1A CN109150264A (zh) 2017-06-15 2017-06-15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1880012652.3A CN110313135B (zh) 2017-06-15 2018-04-18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6/605,220 US10771134B2 (en) 2017-06-15 2018-04-18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CT/CN2018/083451 WO2018228046A1 (zh) 2017-06-15 2018-04-18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1650.1A CN109150264A (zh) 2017-06-15 2017-06-15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264A true CN109150264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6608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1650.1A Pending CN109150264A (zh) 2017-06-15 2017-06-15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201880012652.3A Active CN110313135B (zh) 2017-06-15 2018-04-18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652.3A Active CN110313135B (zh) 2017-06-15 2018-04-18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1134B2 (zh)
CN (2) CN109150264A (zh)
WO (1) WO20182280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2898A1 (en) 2019-05-26 2020-12-0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TWI769705B (zh) * 2021-02-17 2022-07-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263B (zh) * 2010-02-11 2015-12-02 索尼公司 基于码书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055579B2 (en) * 2012-05-23 2015-06-09 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non-orthogonal dimensionality between signals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9240853B2 (en) * 2012-11-16 2016-01-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CN104092516B (zh) * 2014-07-29 2017-08-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适用于mu‑mimo系统的非正交预编码码本设计方法
CN104735017B (zh) 2015-03-25 2018-04-1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载波数字调制与解调方法及装置
CN106712892A (zh) 2015-07-21 2017-05-2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多址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0548115B2 (en) * 2015-09-30 2020-0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on ba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MY193065A (en) * 2015-11-05 2022-09-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for full-dimension mim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13135A (zh) 2019-10-08
US20200127715A1 (en) 2020-04-23
WO2018228046A1 (zh) 2018-12-20
CN110313135B (zh) 2022-02-18
US10771134B2 (en)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7762B2 (en) Base station s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user s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20352945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EP4060926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05791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17111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related to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TCI) state
CN10616080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21914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WO2023040580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WO2018128029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10313135B (zh)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006640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37467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566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40131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3143216A1 (zh)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3030242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7378166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41299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