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9926A -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9926A
CN109149926A CN201710511956.1A CN201710511956A CN109149926A CN 109149926 A CN109149926 A CN 109149926A CN 201710511956 A CN201710511956 A CN 201710511956A CN 109149926 A CN109149926 A CN 109149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pacitor
structural unit
supply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119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球
李晟
吕永宾
彭再武
毛懿坪
李军
黄炫方
黄峰
黄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119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99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9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9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其与外接电源和负载电路连接,该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由至少两组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串联构成,能够输出若干组正、负电源。其中,结构单元由一个电压限制器与一个电容器并联组成;第一组结构单元中的电压限制器的负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最后一组结构单元中的电压限制器的正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负载电路的地信号与电容器零电位端连接,电容器零电位端为任一相邻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端点,除电容器零电位端以外的其它与负载电路连接的电容器端点为电容器电位端;外接电源的负极与电容器零电位端不共地。本发明使用功率较小的无源器件进行搭建,降低成本,节省尺寸,适用范围更广,实现简单,可靠性非常高。

Description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负电压产生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功率无源器件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提高,以及电子产品的发展,一些系统中经常会需要正负电压同时为其供电。例如,在大功率变频器中,会使用负电压为IGBT提供关断负电压,使用正电压提供开通正电压;另外,在系统的运算放大器中,也会使用正负对称的偏置电压为其供电。如何产生一个稳定可靠的正负电压已成为设计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负电压生成电路根据负载电流的不同,设计出多种方案,该方案涉及如下技术方法和特点:
一、通过工频变压器增加抽头产生
通过变压器增加抽头可以直接输出正负电压(适用于原边能够提供正向励磁和负向励磁),或者通过变压器增加抽头后外部增加一定的检波电路进行处理产生负电压(适用于原边只能提供正向励磁或者负向励磁的情况),但这种方案存在体积大、重量大、变压器需要定制、成本较高等问题。
二、电源模块输出正负电压
这类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实现正负电压的输出:其一,采用非隔离负压输出正负电压,这种方式需要一片正压芯片以及一片负压芯片;其二,采用隔离电源模块输出正负电压,适用于电力、工业、通讯等对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实现正负电压的输出,这类方法均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
三、Buck-Boost拓扑设计输出负电压
Buck-Boost电路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极性是相反的,以Buck-Boost拓扑结构设计的负电压输出结构增加了储能电感、滤波电容和开关管,从而增加了体积和成本。
四、电荷泵提供负压
TTL电平/232电平转换芯片(如:MAX232、MAX3391等)是最典型的电荷泵器件,其可以输出较低功率的负压。其中,MAX232是+5V供电的双路RS-232驱动器,芯片的内部还包含了+5V及±10V的两个电荷泵电压转换器,由于该芯片内部开关器件多,且外围需要匹配较多的其他器件,故存在体积大,可靠性低的问题。
五、反相器提供负压
反相器的输出接一个电容C1,C1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D1的负极接地,D2的正极接电容C2,C2的另一端接地。C2的容量要大于C1。反相器的输入端加一个方波,其幅值应该能使反相器正常工作,那么在反相器的输出端就出现一个相位相反的方波,电容C2上就会出现一个负电压。该方案需要增加方波发生器,因此方案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设计复杂,出现了由电路复杂等原因导致的负电压产生模块电路的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可靠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能够产生至少一对正负电压,控制输出电源的稳定性,并对负载电路进行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外接电源和负载电路连接,该电路由至少两组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串联构成,能够输出若干组正负电源,其中,所述结构单元由一个电压限制器与一个电容器并联组成;第一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负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最后一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正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地信号与电容器零电位端连接,所述电容器零电位端为任一相邻所述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端点,除电容器零电位端以外的其它与所述负载电路连接的电容器端点为电容器电位端;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容器零电位端不共地。
优选地,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电源组数与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一致,所述输出电源包括输出正电源和输出负电源,利用如下公式表示:
n=N=a+b
其中,n表示输出电源组数,N表示所述结构单元组数,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
优选地,每个所述电容器电位端的电压满足各输出电源额定电压之比。
优选地,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所述电容器电位端电压之比与所述输出电源额定电压之比的关系:
其中,N=a+b,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N表示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中具备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Q表示电容电荷量,C1、C2……CN依次表示各个所述电容器的容量,U1、U2……Ua依次表示输出a个正电源对应的后端负载的额定电压,Va+1、Va+2……Va+b依次表示输出b个负电源对应的后端负载的额定电压绝对值。
优选地,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结构单元中的电容器容量:
其中,i表示当前结构单元的组数序号,Ci表示所述结构单元中电容器容量,W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输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f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对应的负载电路的最小工作频率,△U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的纹波电压,U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两端的额定电压。
优选地,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电位端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电压波动最大值。
优选地,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
UD1=M1……UDa=Ma,UDa+1=Ta+1……UDN=UDa+b=Ta+b
其中,N=a+b,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N表示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中具备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UD1……UD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UDa+1……UD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M1……M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Ta+1……T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数量较少、功率较小的无源器件实现了正负电压输出的功能,并且由于电压限制器不会一直工作,因此该电路具有功耗较小、体积小、可靠性高、器件选择范围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N组结构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结构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2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正一负电压)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负一正电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该电路将一个电压限制器与一个电容器并联作为结构单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数量的结构单元并将其串联起来,从而实现多组正负电源的输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结构单元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路的结构单元采用稳压二极管D与电容器C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不断地串联上述结构单元,可以形成2单元、3单元、4单元等多电源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串联的结构单元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稳压二极管D是电压限制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针对电压限制器的种类选取不作具体限定,还可以采用其他电压限制器进行替代,例如:TVS管、压敏电阻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N组结构单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由N组(N≥2)上述结构单元串联构成,能够产生a组正电压和b组负电压,分别与外接电源和负载电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单元的串联方向(参考图1)应满足如下规定:电容器CN与电压限制器DN满足分别同边且元件方向一致。具体地,外接电源为该电路的输入端,其正极(VCC)与第一组结构单元的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其负极(GND)与第N组结构单元的稳压二极管DN的正极连接。可以选取相邻电容器之间连接端点的任一端点为电容器零电位端COM,除电容器零电位端以外的其它与所述负载电路连接的电容器两端端点为电容器电位端Pi,电容器零电位端与所述负载电路的地信号连接。在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中,每组结构单元的电容器电位端Pi和电容器零电位端COM都输出一组电源电压(输出的电源电压包括为正电压或负电压),且每个输出电源均有相应的负载电路与其对应。另外,由于外接电源的负极与电容器零电位端不共地,使得该电路能够输出b组负电压。
针对多单元结构,参考图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每组结构单元的电容器电位端Pi和电容器零电位端COM都输出一组电源电压,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输出电压组数与结构单元组数的关系:
n=N=a+b (1)
其中,n表示输出电压组数,N表示所述结构单元组数,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稳压二极管的稳压限值主要取决于后端负载电路能够承受的电压波动最大值,当发生异常情况时,稳压二极管能够对后端负载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另外,电容器的容量值则取决于对应的后端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此,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在元件选择方面满足如下的约束条件。
下面针对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电容器容量的限定以及电容器的耐压值等元件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元件选择的约束条件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具有N组结构单元,可以输出a个正电源以及b个负电源。如图1所示,在接通外接电源后,每组结构单元中电容器CN通过负载电路的分压作用得到电容器电位端的初始值,具体地,电容器之间的自然分压值满足了输出电源的额定电压之比。因此,能够利用如下表达式分别表示电容器电位初始值与外接电源电压值的关系:
U1+U2+…+Ua+Va+1+Va+2+…+Va+b=UVCC (2)
其中,U1、U2……U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的电容器电位初始值(电源的额定电压值),Va+1、Va+2……V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的电容器电位初始值的绝对值(电源的额定电压值),UVCC表示外接电源电压。需要说明的是,各电源的额定电压值的1.1倍为电容的耐压值,其中1.1为安全系数。
参考图1,每组结构单元中的输出电源电压受到稳压二极管DN的限制,进一步说,同组结构单元的稳压二极管限制了对应组输出电源的上限值Mi(输出正电源)或下限值Tj(输出负电源,用Tj表示对应下限值的绝对值)。需要说明的是,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电位端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电压波动最大值。因此,上述上限值Mi以及下限值Tj即为该对应结构单元的电压变化最大值,并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
UD1=M1……UDa=Ma
UD1+a=Ta+1……UDN=UDa+b=Ta+b (3)
其中,UD1……UD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的结构单元中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UDa+1……UD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的结构单元中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M1……M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的结构单元对应的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输出电压上限值),Ta+1……T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的结构单元对应的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输出电压下限值的绝对值)。
再次参考图1,在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运行过程中,由于电容器电位端P1与电容器零电位端所对应的负载电路电压的变化,使得第一组结构单元的电容器电位端P1电压升高,当该电压值升高到其对应的输出上限值时,稳压二极管D1反向导通;当P1电压值降低时,除电容器C1外,其它容量最大的电容器Cm对应的电位端Pm超过同组结构单元中的稳压二极管Dm,使得稳压管Dm导通,电容器Cm充电。故当负载电路电压发生变化时,且负载电路电压值超过对应的二极管稳压值之和,一方面,对应的稳压二极管导通,同时,对应组的输出电源在限制值内输出;另一方面,当负载电路发生电压异常变化时,对应结构单元的稳压二极管的导通能够保护负载电路。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每组正电源的输出上限值与输出电源额定电压值的关系:
U1<M1,U2<M2…Ua<Ma (4)
利用如下表达式表达每组负电源的输出下限值与输出电源额定电压绝对值的关系:
Va+1<Ta+1,Va+2<Ta+2…Va+b<Ta+b (5)
从上述的不等式组(4)、(5)可以得到U1的限制范围:
VCC-(M2+M3+…+Ma+Ta+1+Ta+2+…+Ta+b)<U1<M1 (6)
由上述式(6)可知,每个输出电压范围的下限值受除同组结构单元外的其他结构单元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的限值,同理,可以得到其他输出电压的限制范围,故不再赘述。
下面针对各个电容器容量的取值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由于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满足如下关系:
U=Q/C (7)
为了减少稳压管的动作次数,使得每个电容器电位端的电压满足各输出电源额定电压之比,利用各个电容器的排列关系,可知各个电容器的电荷量Q相等。由此,可以得到各电容器电压的比值:
其中,Q表示电容电荷量,C1、C2……CN依次表示各个电容器的容量。
假定a个正电源需求功率分别为S1,S2,…,Sa,b个负电源的功率分别为Pa+1,Pa+2,…,Pa+b。其中,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输出最大电源功率对应的电容器容量Cx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W表示输出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源功率,△U表示最大输出电源上的纹波电压,Um表示最大功率电源上的额定电压,f表示负载电路的最小工作频率。
根据上述表达式(7)、(8)、(9)得到各个电容器容量的表达式:
其中,i表示当前结构单元的组数序号,Ci表示所述结构单元中电容器容量,W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输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f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对应的负载电路的最小工作频率,△U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的纹波电压,U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两端的额定电压。
接下来,分别以2结构单元、3结构单元为例对上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3结构单元根据输出的正、负电源数量的不同,其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输出2个正电源1个负电源或者输出1个正电源以及2个负电源。
第一个实施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2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2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负载电路相连,P1端输出正电压,P2端输出负电压,COM端(为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之间的连接端点)是正电压端P1与负电压端P2的公共地端,其中,2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由稳压管D1、稳压管D2、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构成。具体地,稳压管D1与电容器C1并联构成第一结构单元,稳压管D2与电容器C2并联构成第二结构单元,第一结构单元与第二结构单元串联。需要说明的是,稳压管D1的正极与稳压管D2的负极相连,保证第一结构单元与第二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连接。VCC端为源电压(外接电源)的正极,其与稳压管D1负极相连,GND端为源电压(外接电源)的负极,其与稳压管D2的正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COM端与GND端不共地。
然后,参考图3,对2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VCC端输入直流电源,通过负载电路的分压作用,2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P1端输出正电源并且P2端输出负电源。通常情况下,当VCC稳定输入时,P1端的电压值超过稳压管D1的稳压值M1(UD1)时,P2端的电压值减小,稳压管D1反向导通,电容器C1被短路,使得电容器C1放电,P1端的电压值下降,同时VCC给电容器C2充电,P2端的电压值升高;当P1端的电压值降到稳压管D2的稳压值T2(VD2)以下时,P2端的电压值升高,稳压管D2反向导通,电容器C2被短路,使得电容器C2放电,P2端电压下降,同时VCC给电容器C1充电,P1端电压升高,此时,UVCC<M1+|T2|。进一步说,稳压管D1和D2分别用来控制电容器C1和C2的电压上限,稳压管D2控制了电容器C1的电压下限,稳压管D1控制了电容器C2的电压下限。
需要说明的是,若VCC发生波动,当VCC的电压值升高到超过稳压管D1与稳压管D2的稳压值之和时,即UVCC=M1+|T2|,D1和D2同时导通;当VCC的电压值低于稳压管D1与稳压管D2中稳压值较小的电压时,电容上会出现电流流动,将波动分摊到两个电容上,降低了由于VCC的波动对负载电路产生的影响。
第二个实施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正一负电压)原理图。如图4所示,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负载电路相连,P1端和P2端分别输出第一正电压和第二正电压,P3端输出负电压,COM端(此处为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之间的连接端点)是正电压输出端P1、P2与负电压输出端P3的公共地,其中,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由稳压管D1、稳压管D2、稳压管D3、电容器C1、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构成。具体地,稳压管D1与电容器C1并联构成第一结构单元,稳压管D2与电容器C2并联构成第二结构单元,稳压管D3与电容器C3并联构成第三结构单元,第一结构单元、第二结构单元串联和第三结构单元依次串联,保证第一结构单元、第二结构单元与第三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稳压管D1的正极与稳压管D2的负极相连,稳压管D2的正极与稳压管D3的负极相连,以此保证各个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连接。VCC端为源电压的正极,其与稳压管D1的负极相连,GND端为源电压的负极,其与稳压管D3的正极相连。
接着,参考图4,对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正一负电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在负载电路进行分压后,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的P1、P2端输出正电源并且P3端输出负电源。源电压从VCC端稳定输入,当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值升高超过稳压管D1的稳压值M1(UD1)时,稳压管D1反向导通,电容器C1放电,P1端的电压值下降,此时,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两端电压过低,使得VCC为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充电,使其电压提高;当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值低于稳压管D2的稳压值M2(UD2)时(若稳压管D2的稳压值大于稳压管D3的稳压值),稳压管D2导通,使电容器C2放电,相应地,其两端的电压值下降,同时VCC通过稳压管D2给电容器C1充电,让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值回到稳压管D1所对应的稳压值;当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回到正常值(UD1=M1),电容器C2放电(UD2<M2)后,电容器C3两端电压值(VD3>T3)升高,稳压管D3反向导通,使电容器C3放电,VCC为电容器C2充电,使其电压提高至稳压管D2的稳压值M2;以此类推,通过电容器C1~C3不断地充电放电,相应的,与电容器对应的稳压二极管进行间断的工作(不会一直工作),使其功耗较小。进一步说,稳压管D1、D2分别用来控制电容器C1、C2电压上限,稳压管D1、D2控制了电容器C3的电压上限,稳压管D2、D3控制了电容器C1的电压下限,稳压管D1、D3控制了电容器C2的电压下限,稳压管D3控制了电容器C3的电压下限。
第三个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负一正电压)原理图。如图5所示,其连接方式与图4所示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正一负电压)的不同之处在于,COM端是正电压V1与负电压V2、V3的公共地。该电路原理与图4所示的3结构单元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产生两正一负电压)相同,故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针对电容器与电压限制器的具体数量均不作具体限定,可相同也可不同,本发明实施人员可根据应用现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数量不等的功率较小的电压限制器和电容器搭建了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一方面,由于电压限制器不会一直工作,因此该电路的功耗较小,可以节省尺寸,同时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在器件的选择上,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电压分配的主要为电容,电容的选择范围很广,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容值来适用于不同的功率和电压场合,同时,稳压管可以选择的器件非常多;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电路结构,能够产生多路电源,并且能计算其中关键参数,还可依据需求进行参数设定,使得成本降低,适用范围更广,实现简单,可靠性非常高。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与外接电源和负载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由至少两组结构单元按照相同方向串联构成,能够输出若干组正负电源,其中,所述结构单元由一个电压限制器与一个电容器并联组成;
第一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负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最后一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正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负载电路的地信号与电容器零电位端连接,所述电容器零电位端为任一相邻所述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端点,除电容器零电位端以外的其它与所述负载电路连接的电容器端点为电容器电位端;
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容器零电位端不共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其输出电源组数与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一致,所述输出电源包括输出正电源和输出负电源,利用如下公式表示:
n=N=a+b
其中,n表示输出电源组数,N表示所述结构单元组数,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电容器电位端的电压满足各输出电源额定电压之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表达式表示所述电容器电位端电压之比与所述输出电源额定电压之比的关系:
其中,N=a+b,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N表示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中具备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Q表示电容电荷量,C1、C2……CN依次表示各个所述电容器的容量,U1、U2……Ua依次表示输出a个正电源对应的后端负载的额定电压,Va+1、Va+2……Va+b依次表示输出b个负电源对应的后端负载的额定电压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结构单元中的电容器容量:
其中,i表示当前结构单元的组数序号,Ci表示所述结构单元中电容器容量,W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输出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f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对应的负载电路的最小工作频率,△Ui表示同组输出电源的纹波电压,Ui表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两端的额定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为同组所述结构单元中所述电容器电位端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电压波动最大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
UD1=M1……UDa=Ma,UDa+1=Ta+1……UDN=UDa+b=Ta+b
其中,N=a+b,a表示输出正电源个数,b表示输出负电源个数,N表示所述正负电压产生电路中具备所述结构单元的组数,UD1……UD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UDa+1……UD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的所述结构单元中的所述电压限制器的稳压值,M1……Ma依次表示输出正电源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Ta+1……Ta+b依次表示输出负电源对应的所述负载电路所容忍的电压波动最大值。
CN201710511956.1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Pending CN1091499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1956.1A CN109149926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11956.1A CN109149926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9926A true CN109149926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80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11956.1A Pending CN109149926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992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4962A1 (en) * 2003-07-30 2005-02-03 Pericom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symmetric-Amplitude Dual-Polarity Charge Pump With Four-Phase Selectable Operation
CN201490902U (zh) * 2009-06-30 2010-05-2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
CN102946190A (zh) * 2012-10-23 2013-02-27 深圳市新国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N103259392A (zh) * 2012-02-17 2013-08-21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igbt的自举电路系统
US20130271096A1 (en) * 2011-02-14 2013-10-17 Rohm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475336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液晶显示模组驱动系统及网络电话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4962A1 (en) * 2003-07-30 2005-02-03 Pericom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symmetric-Amplitude Dual-Polarity Charge Pump With Four-Phase Selectable Operation
CN201490902U (zh) * 2009-06-30 2010-05-26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阻容降压电源电路
US20130271096A1 (en) * 2011-02-14 2013-10-17 Rohm Co., Lt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3259392A (zh) * 2012-02-17 2013-08-21 英飞凌科技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igbt的自举电路系统
CN102946190A (zh) * 2012-10-23 2013-02-27 深圳市新国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N104753366A (zh) * 2013-12-31 2015-07-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正负电压产生电路、液晶显示模组驱动系统及网络电话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1039B (zh) Dc/dc电力变换装置
CN103647440B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包括该软启动电路的dc-dc电路
CN106774575B (zh)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2882359B (zh) 一种偏置电压产生电路以及应用其的开关电源
CN106849627B (zh) 基于cot模式降压变换器的纹波补偿电路
CN101228682A (zh) 具有全桥电路和大调节范围的电源单元
US20200218300A1 (en) Voltage regulator
CN113659830B (zh) 一种输出电压动态调整的电荷泵电路
CN103236786B (zh) 一种均压电路及逆变器
CN108809086A (zh) 电压产生电路
CN109545123A (zh) 电压补偿电路、其电压补偿方法、驱动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2946190A (zh)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N110504826B (zh) Led驱动系统、去纹波电路及方法
CN100574068C (zh) 电荷泵
US8144485B2 (en) Direct current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KR101463388B1 (ko) 배압 회로 구조를 이용한 양방향 반도체 변압기
CN208608900U (zh) 电力转换器控制电路
CN109149926A (zh)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N101493715B (zh) 电荷泵浦电路
CN106612069B (zh) 电荷泵浦及包含其的动态电荷泵浦装置
CN104518687A (zh) 电源装置
CN103490606A (zh) 具多组输出电压的功因修正电路
CN202889190U (zh) 一种正负电压产生电路
CN208654669U (zh) 稳压电路
KR100663545B1 (ko) 역률 보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