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6561A -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6561A
CN109146561A CN201810897155.8A CN201810897155A CN109146561A CN 109146561 A CN109146561 A CN 109146561A CN 201810897155 A CN201810897155 A CN 201810897155A CN 109146561 A CN109146561 A CN 109146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ty
under
monitoring
monitoring instrument
id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71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6561B (zh
Inventor
韩丹
刘岩
罗捍兵
柏小娥
卢方方
陈友杰
王博林
曲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 Yi Interactiv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 Yi Interactiv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 Yi Interactiv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 Yi Interactiv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71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6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6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6561A/zh
Priority to US16/518,233 priority patent/US2020005113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6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6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42Determining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77Online advertis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76Advertisement cre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06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distributed, e.g. networked systems, clusters, multiprocess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5Retrieval from the web using information identifiers, e.g.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 [UR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及服务器。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用户身份标识;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同一设备上同一用户的身份识别。

Description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广告监测系统对于广告用户来源的标记都是通过用户点击广告展示位到达广告着陆页时添加相应的标记,实现广告用户来源的识别。该方法只是通过点击广告链接的来源将广告用户进行分类,却忽略了对于广告用户的身份识别,比如同一个广告用户一天内与三个不同的广告展示位进行互动并到达了同一广告着陆页面,那在广告监测系统中该广告用户会被识别为用户A,(标记为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但在广告着陆页的网站监测工具中,该用户被标记为一个带有3个不同广告来源标记的用户B(标记为1232137-u891-4389-q312-4832090000)。
目前只能通过广告着陆页的网站监测工具中这3个不同广告来源标记区分广告用户,无法通过对广告用户的身份识别而将同一广告用户的广告行为与广告着陆页的网站行为进行关联。例如,使用者在电脑上分别登录sohu、 ifeng、sina三个网站,该三个网站上均有京东广告,使用者在该电脑上分别点击京东广告,均进入京东网站。传统上京东网站无法区分前端的用户是否为一个,只是知道有三次广告链接进入,因此无法评价广告的有效性,更不清楚前面三次广告点击是来源于同一用户或者同一设备。因此,需要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实现同一设备上同一广告用户的身份识别。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包括: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所述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存储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之后,所述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所述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优选地,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存储为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包括:跳转模块,用于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身份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包括:前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及,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还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所述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存储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标识集中模块,所述身份确定模块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标识获取模块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之后,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用于: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优选地,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存储为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身份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该识别装置包括:广告监测工具,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用于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还用于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所述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所述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第三方工具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用于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优选地,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自定义变量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所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该着陆页监测工具,用于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存储的自定义变量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识别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同一设备上同一广告用户的身份识别,由此可以为广告用户提供更准确的广告服务,满足广告用户的需求。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6分别为本申请优先实施方式的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图8分别为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优选方式的识别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10分别为本申请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的示意图;
图11-12为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各个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采用的术语“前端”为载有广告展示位(广告链接)的广告环境或广告环境网站;“后端”为广告所链接的目的网站。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10: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即目的网站或目的着陆页面;步骤S20: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步骤S30: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实现了同一设备上同一广告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综合判断后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信息,由此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广告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合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来综合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实现了广告用户来源的准确识别,以及前端广告环境识别的准确性。比如某一用户在A网站上看到一个电商的广告(这个广告由A网站投放的),点击该广告链接后,将登陆到该电商的购物网站;同时当该用户在同一设备上访问B网站时也点击该电商的广告链接后,也将跳转到该电商的购物网站。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识别方法,可以在后端的购物网站上不但统计出广告链接的点击量,还识别出这两次点击的来源是来源于同一设备(即同一用户)。
本实施方式的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前端广告环境和后端网站环境的数据交互来实现的。例如,上述步骤可以在后端对应的服务器上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来实现,也可以是在现有后端对应服务器所具有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进来实现。例如步骤S20、步骤S30可以由广告监测工具、网站监测工具来完成,详细的实施过程参见如下描述。
如图2所示,在优选情况下,步骤S20(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具体包括:步骤S210: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及,步骤S220:广告监测工具接收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步骤S220:广告监测工具接收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具体包括:步骤S221: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步骤S222: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广告监测工具;步骤S223: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广告监测工具基于上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容易想到的是上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也可以是在网站监测工具中存储,并且由网站监测工具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例如,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总之上述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实现了电脑用户通过WEB连接网络的广告用户从前端至后端的精确识别,实现同一广告用户的前后端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如上,上述提供的识别方法实现了电脑用户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到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从而基于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和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同一广告用户的身份信息。
具体地,广告监测工具在前端广告环境中的广告素材中设置监测代码,例如在曝光代码和点击代码中添加自定义变量,来获取广告附加信息,其中广告附加信息包括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修改代码,用来存储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自定义变量(广告监测工具本身存储自身获取的广告附加信息)。
Cookie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方Cookie和第三方Cookie。第一方 Cookie和第三方Cookie,都是网站在客户端上存放的一小块数据。他们都由某个域存放,只能被这个域访问。他们的区别其实并不是技术上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上的区别。比如,访问www.a.com这个网站,这个网站设置了一个Cookie,这个Cookie也只能被www.a.com这个域下的网页读取,这就是第一方Cookie。如果还是访问www.a.com这个网站,网页里有用到 www.b.com网站的一张图片,浏览器在www.b.com请求图片的时候, www.b.com设置了一个Cookie,那这个Cookie只能被www.b.com这个域访问,反而不能被www.a.com这个域访问,因为对我们来说,我们实际是在访问www.a.com这个网站(前端广告环境)被设置了一个www.b.com(后端网站环境)这个域下的Cookie,所以叫第三方Cookie。
传统上,前端的广告监测工具和后端的网站监测工具是两套独立的监测系统,分别监测前端的广告行为和后端的用户行为。这两套监测系统均在后端对应的服务器上运行,对于网络用户身份标识的方式完全不同。广告监测工具通过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网站监测工具通过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这两类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标记,通常无法将实际标记是同一个用户的两类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进行打通,因此不能准确地识别出广告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在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中分别将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保存,网站监测工具将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广告监测工具,使广告监测工具中既保留其原有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又存储了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从而实现了对同一用户的多重身份信息的打通。另外,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网站监测工具;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举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i.分别修改网站监测工具的代码与广告监测工具的代码,使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到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U的形式传递到广告监测工具,做好准备工作;
ii.当用户点击广告链接,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到达广告着陆页;
iii.网站监测工具与广告监测工具分别获取用户的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被标记为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此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被标记为1232137-u891-4389-q312-4832090000,此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iv.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的用户身份标识 1232137-u891-4389-q312-4832090000以自定义变量U的形式传递至广告监测工具;
v.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网站监测工具传递来的用户身份标识 1232137-u891-4389-q312-4832090000;
vi.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到该用户的全部身份标识 (1232137-u891-4389-q312-4832090000与 123e4567-e89b-12d3-a456-426655440000),完成前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
vii.广告监测工具基于用户的全部用户身份标识,进行二重识别,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20可以由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来完成,步骤S30由广告监测工具来完成,也可以由独立于广告监测工具和网站监测工具之外独立的第三方工具来完成(如下文所述)。
作为一种优选情况,如图4所示,步骤S20(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可包括:步骤S230: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步骤S240: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在APP/WAP环境中,移动端用户的广告标识符 (IDFA、ADID)或者用户设备号(IMEI)到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实现同一用户身份信息的打通识别。
因此,如图5所示,步骤S20: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包括:步骤S250: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步骤S260: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以存储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步骤S270:当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自定义变量,以将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自定义变量以将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IDFA全称是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为与设备相关的唯一标识符,可以用来打通不同app之间的广告行为。比如某人在购物网站上搜索了商品W 之后,再用浏览器去浏览网页的时候,那个网页的广告就会展示商品W的广告,IDFA是一串16进制的32位串。
ADID为Android系统中提供的广告标识符,每个设备仅有唯一的一个 ADID。媒体类应用程序可以是如易车网、汽车之家等的APP,只要能够获得用户移动端的设备号(IMEI)或者广告标识符(IDFA/ADID)即可。
对于在APP环境内与广告互动的用户,移动端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的设备号(IMEI)或广告标识符(IDFA/ADID)是唯一可以用来识别用户的标识,但无论是设备号还是广告标识符通常不能通过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直接获取,因此需要与(如媒体类)应用程序进行沟通,使其将获取到的用户设备号(IMEI)或广告标识符(IDFA/ADID)以自动以变量U的形式(为保护用户隐私以及安全考虑,需进行加密处理,优先使用MD5加密) 传递至用户点击广告链接后跳转的着陆页地址后面,通过对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设置,使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可以自动抓取到媒体类应用程序传递的自动以变量U。这样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都能获取到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从而在APP环境下通过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实现前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前后端用户的行为数据得到打通。
举例说明,具体的流程如下:
i.修改广告监测工具的代码与网站监测工具中的代码,使其可以获取到媒体类应用程序传递的自定义变量U;
ii.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并且以自定义变量U的形式传递用户的设备号(IMEI)或者广告标识符(IDFA/ADID)至着陆页地址后面(传递前最好进行加密处理),例如http://www.bitauto.com.cn?U=P1WnGvVRlW;
iii.用户点击广告展示位,前端跳转至后端,到达着陆页;
iv.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分别获取到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 U的形式传递来的用户的设备号(IMEI)或者广告标识符(IDFA/ADID),前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打通完成;
v.广告监测工具或者网站监测工具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备号(IMEI)或者广告标识符(IDFA/ADID),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地,如图6所示,步骤S20: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之后,步骤S30: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本实施例的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还包括:步骤S40: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步骤S50: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前端用户身份标识;步骤S60:当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步骤S70: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自定义变量中。
优选地,步骤S30: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包括: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情况下,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跳转模块10,用于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标识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身份确定模块30,用于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优选情况下,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中,标识获取模块20,包括:前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200,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210,用于广告监测工具接收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优选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210,具体用于: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广告监测工具;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标识获取模块20还可以用于: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标识获取模块20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网站监测工具;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本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可以通过广告监测工具和网站监测工具来实现。传统上,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是2套独立的监测系统,对于电脑用户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标记方式完全不同(广告监测工具通过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网站监测工具通过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这两类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标记,但是这两类不同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标记的却是同一个用户(同一设备)。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可以设置在后端对应的服务器上,也可以是单独安装在网络系统中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站监测工具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将网站监测工具的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传递至广告监测工具,使广告监测工具中既保留其原有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又存储了网站监测工具的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从而实现了对同一用户的多重身份的识别,确定出用户最终的身份信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可以实现例如电脑用户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和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式,标识获取模块20,还具体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标识获取模块20用于: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以存储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当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自定义变量,以将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自定义变量以将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本实施方式的识别装置可以实现移动端用户从APP到WAP端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和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1)广告监测工具在广告素材中的曝光代码和点击代码中添加监测代码,并且监测代码中添加自定义变量U,自定义变量U包括让媒体类应用程序传递过来的 IMEI、IDFA或者ADID;2)在广告监测工具的底层数据中的着陆页地址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用来储存媒体类应用程序传递过来的IMEI、iDFA或者ADID,这个自定义变量的值会出现在第三方监测代码获取到的底层数据中,由于第三方监测代码和第一方监测代码同时加在着陆页中,同时第三方监测代码中设置自定义变量U,这个自定义变量U用来传递第一方监测代码加载时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值。也就是说第三方监测代码的底层数据中既有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值,也有自定义变量U传递过来的值,即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值。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式,如图8所示,装置还包括标识集中模块40,身份确定模块30标识获取模块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之后,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标识集中模块40,用于: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当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网站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自定义变量中。
进一步的,身份确定模块30,具体用于: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不仅需要添加第一方监测代码(收集第一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也需要添加第三方监测代码(收集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在第三方监测代码中设置自定义变量,这个自定义变量用来传递第三方监测代码加载时触发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值。
例如,打通工作流程如图9所示:
Step 1.广告监测工具在监测代码中使用技术手段增加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IDFA、ADID或者IMEI等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Step 2.广告监测工具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加载至网站端的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
Step 3.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到达着陆页后,触发网站监测工具,使用技术手段获取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idfa、ADID 或者IMEI等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Step 4.将获取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传入网站端的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
Step 5.在网站端的广告着陆页监测工具内进行用户身份的多重识别,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完成单一用户在同一设备上的全链路数据打通。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包括:广告监测工具50,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60,用于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50、网站监测工具 60或者第三方工具,还用于基于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该实施例的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可以在后端对应服务器上的广告监测工具50、网站监测工具60和/或第三方工具上做出些改进来实现,可以是在广告监测工具50、网站监测工具60和/或第三方工具的代码分别修改一下,以实现它们相应的功能。
作为优选地,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将获取到的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接收网站监测工具60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网站监测工具60,还用于将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实现了电脑用户通过WEB连接网络的广告用户从前端至后端的精确识别,实现同一广告用户的前后端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
进一步地,网站监测工具60,还用于: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广告监测工具;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实现了电脑用户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到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从而基于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和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获取同一广告用户的身份信息。
同理,其中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将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 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 60,还用于将获取到的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接收广告监测工具50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进一步地,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将获取到的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网站监测工具;网站监测工具 60,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在前端广告环境中的广告素材中设置监测代码,例如在曝光代码和点击代码中添加自定义变量,来获取广告附加信息,其中广告附加信息包括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广告监测工具修改代码,用来存储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自定义变量(广告监测工具本身存储自身获取的广告附加信息)
另外,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网站监测工具60,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传统上,前端的广告监测工具和后端的网站监测工具是两套独立的监测系统,分别监测前端的广告行为和后端的用户行为。这两套监测系统均在后端对应的服务器上运行,对于网络用户身份标识的方式完全不同。广告监测工具通过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网站监测工具通过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来识别用户,这两类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标记,通常无法将实际标记是同一个用户的两类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进行打通,因此不能准确地识别出广告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中,在广告监测工具与网站监测工具中分别将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保存,网站监测工具将第一方 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广告监测工具,使广告监测工具中既保留其原有的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又存储了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从而实现了对同一用户的多重身份信息的打通。
进一步地,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本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在APP/WAP环境中,移动端用户的广告标识符(IDFA、ADID)或者用户设备号(IMEI)到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的打通,实现同一用户身份信息的打通识别。
此外,如图10所示,第三方工具还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70;广告监测工具50,还用于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将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70,用于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60,还用于当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着陆页监测工具70,还用于将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自定义变量中。
进一步地,着陆页监测工具70,还用于根据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用户的身份信息。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有服务器1,所述服务器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本服务器实现了对同一设备同一用户的身份信息的确认,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广告服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上述各个技术特征和/或技术方案可以相互替换、拆分和/或组合,均属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Claims (43)

1.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识别方法包括:
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
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及,
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
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存储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
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存储为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14.根据权利要求8、9、12或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包括: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15.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装置包括:
跳转模块,用于当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点击广告链接时,由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身份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模块包括:
前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及,
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
网站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模块还用于:
广告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
网站监测工具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
媒体类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并将所述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存储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所述自定义变量以将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标识集中模块,所述身份确定模块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之前,用于:
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所述广告监测工具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广告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链接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着陆页监测工具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存储为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网站监测工具获取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28.根据权利要求22、23、26或27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确定模块用于: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29.网络用户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识别装置包括:
广告监测工具,用于获取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网站监测工具,用于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所述网站监测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还用于基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发来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其中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广告监测工具;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后端网站环境下的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接收广告监测工具发来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其中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获取到的所述前端网站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列入前端网站环境下的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并且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所述网站监测工具;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接收并且存储所述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或,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移动端的媒体应用程序发来的所述移动端的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所述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所述媒体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来的所述用户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以列入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3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工具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在前端广告环境下,将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用于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当所述前端广告环境跳转至后端网站环境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存储至所述自定义变量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前端广告环境下第三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包括所述后端网站环境下第一方cookie中的用户身份标识。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广告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自定义变量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着陆页监测工具;该着陆页监测工具,用于将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获取并且存储自定义变量以获取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所述网站监测工具,还用于将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发送至着陆页监测工具;
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在底层数据中广告着陆页地址的后面添加自定义变量来存储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
所述网站监测工具存储的自定义变量包括媒体类应用程序以自定义变量的形式传递至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着陆页地址后面的用户身份标识包括用户的设备号或者广告标识符。
42.根据权利要求36或40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陆页监测工具,还用于根据所述前端用户身份标识和所述后端用户身份标识,对所述用户进行多重身份识别,确定出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4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识别装置。
CN201810897155.8A 2018-08-08 2018-08-08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ctive CN109146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7155.8A CN109146561B (zh) 2018-08-08 2018-08-08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US16/518,233 US20200051133A1 (en) 2018-08-08 2019-07-22 Network us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erv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7155.8A CN109146561B (zh) 2018-08-08 2018-08-08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6561A true CN109146561A (zh) 2019-01-04
CN109146561B CN109146561B (zh) 2019-09-06

Family

ID=64792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7155.8A Active CN109146561B (zh) 2018-08-08 2018-08-08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51133A1 (zh)
CN (1) CN1091465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0123A (zh) * 2019-04-16 2019-07-30 北京新意互动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用户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CN111277453A (zh) * 2020-01-14 2020-06-12 恩亿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对端打通方法和数据监测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6094A (zh) * 2013-11-06 2014-02-26 北京掌阔移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互联网广告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5471886A (zh) * 2015-12-23 2016-04-06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70293935A1 (en) * 2013-10-15 2017-10-12 Rocket Fuel Inc. First Party Cookie Attribu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93935A1 (en) * 2013-10-15 2017-10-12 Rocket Fuel Inc. First Party Cookie Attribution
CN103606094A (zh) * 2013-11-06 2014-02-26 北京掌阔移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互联网广告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5471886A (zh) * 2015-12-23 2016-04-06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0123A (zh) * 2019-04-16 2019-07-30 北京新意互动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用户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CN111277453A (zh) * 2020-01-14 2020-06-12 恩亿科(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对端打通方法和数据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51133A1 (en) 2020-02-13
CN109146561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839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 resource for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CN102301658B (zh) 广告投放方法、广告服务器和广告系统
AU2008200613B2 (en) Tracking web server
CN106528432B (zh) 测试场景数据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埋点测试方法
CA2734774C (en) A user-transparent system for uniquely identifying network-distributed devices without explicitly provided device or use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Peterson Web analytics demystified: A marketer'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how your web site affects your business
ES2401527T3 (es) Sistema y método para identificar características
CN102299936B (zh) 一种应用网站的访问方法和装置
CN101283353B (zh) 通过分析标签找到相关文档的系统和方法
US20080071752A1 (en) Public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KR102504075B1 (ko) 사용자 디바이스 이벤트의 매칭 및 속성
WO2004109532A1 (en) A method of collecting data regarding a plurality of web pages visited by at least one user
CN107368488A (zh) 一种确定用户行为偏好的方法、推荐信息的展示方法和装置
EP1323058A4 (en) Data tracing through IP address filtering over a large area network
CN106776989A (zh) 一种网页信息展示方法以及装置
US2011002252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via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formats
CN106251169A (zh) 用于广告监测的电子优惠券系统及该系统的广告监测方法
CN107835132B (zh) 一种流量来源跟踪的方法及装置
US20180329799A1 (en) Analyzing analytic element network traffic
CN106228391A (zh) 广告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46561B (zh) 网络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4317884A (zh) 网站来源页面类型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6656934A (zh) 一种基于运营商网关日志的用户标识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Albayrak et al.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abled data analytics platform for digital advertisement
KR20190098810A (ko) 인터랙티브 메시지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서버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