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30957B -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 Google Patents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30957B
CN109130957B CN201811001433.3A CN201811001433A CN109130957B CN 109130957 B CN109130957 B CN 109130957B CN 201811001433 A CN201811001433 A CN 201811001433A CN 109130957 B CN109130957 B CN 109130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tactor
power supply
output end
isolat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14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30957A (zh
Inventor
丁锋
南景宏
李铁
陈泽众
王国庆
郭柏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14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30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30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30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30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3/00Feeding power to supply lines in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s; Arrangements for consuming regenerative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该电源系统包括:至少三个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中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连接,其第一输出端与高压隔离模块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相邻车厢的高压分线箱连接;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辅助逆变器连接,其第三输出端与牵引逆变器连接;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辅助逆变器连接;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与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与配电柜连接;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还与其他车厢的充电机连接;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配电柜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既能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又能满足安装空间要求。

Description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浮列车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新型城市轨道车辆,具有低噪声、振动小、无污染、爬坡能力大、线路适应性强、易于实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中低速磁浮列车采用DC1500V供电,供电方式为三、四轨接触轨受流方式,正极轨供电、负极轨回流,供电轨绝缘安装,F轨起支撑导向等作用,车辆悬浮运行时与轨道无接触。列车编组全部为动车。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电源系统除了提供DC1500V,用于给牵引系统供电外,还需提供380V交流电、110V直流电以及330V直流电,供列车的控制系统、悬浮系统等使用。由于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各子系统种类多样,因此电源系统的可供安装空间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亟需实现一种既能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又能满足安装空间要求的电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以实现既能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又能满足安装空间要求的电源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应用于磁浮列车,所述磁浮列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电源系统包括:
至少三个电源装置,每个所述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或所述第三车厢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高压分线箱、高压隔离模块、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充电机和配电柜;
其中,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通过受流器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连接;
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辅助逆变器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三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配电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还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充电机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配电柜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浮列车,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三车厢为带司机室的车厢;
所述磁浮列车通过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至少三个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中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连接,其第一输出端与高压隔离模块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相邻车厢的高压分线箱连接;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输出端与辅助逆变器连接,其第三输出端与牵引逆变器连接;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辅助逆变器连接;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与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与配电柜连接;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还与其他车厢的充电机连接;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配电柜连接,既能满足列车的供电需求,又能满足安装空间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电源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高压隔离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一高压分线电路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另一高压分线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受流器;
11、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
12、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
21、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22、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23、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三输出端;
31、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
32、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
33、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
34、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
41、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
42、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
43、辅助逆变器的第三输出端;
51、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
52、配电柜的第二输出端;
AQS1、第一隔离开关;
AQS2、第二隔离开关;
QF1、第一断路器;
KM1、第一接触器;
KM2、第二接触器;
R1、第一电阻;
R2、第二电阻;
KM3、第三接触器;
VH1、电压传感器;
R3、第三电阻;
D1、二极管;
RV1、压敏电阻;
J1、第一继电器;
J2、第二继电器;
K2、第五接触器;
K1、第四接触器;
J1b、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
J1a、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
J2a、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
J2b、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
K2a、第五接触器K2的常闭触点;
K1b、第四接触器K1的常开触点;
K1a、第四接触器K1的常闭触点;
K2b、第五接触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
KM5、第六接触器;
K5、第六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
QF2、第二断路器;
K2d、第五接触器K2的第二常开触点;
J3、其他车厢的继电器;
J3a、其他车厢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的电源装置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应用于磁浮列车,所述磁浮列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电源系统包括:
至少三个电源装置,每个所述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或所述第三车厢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高压分线箱、高压隔离模块、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充电机和配电柜;
其中,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通过受流器10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11与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12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连接;
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21与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31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二输出端22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三输出端23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41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辅助逆变器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32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42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三输出端43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33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34与所述配电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33还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充电机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51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配电柜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二输出端52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源系统例如适用于三编组(+Mc-M-Mc+,其中M为动车,Mc为带司机室的动车)时速160km/h中低速磁浮列车。列车具有第三轨供电,同时具有DC110V、DC330V和AC380V辅助供电功能。
Mc1、M、Mc2车装有受流器,均可从受流轨受电,三编组通过DC1500V母线相连,高压DC1500V具备冗余能力,如其中一编组(其中一个车厢)丧失受电能力,可通过母线从其余两编组获取DC1500V。
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12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连接,通过DC1500V母线相连。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12输出1500V直流电。
充电机除AC380V/DC110V整流功能外,具有DC1500V/DC330V逆变整流功能,DC330V通过DC330V配电柜为悬浮负载与DC330V锂电池供电;充电机还提供DC110V为负载设备与DC110V锂电池供电。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31输入的DC1500V经过逆变整流后输出DC330V,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32输入的AC380V经过逆变整流后输出DC110V。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33还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充电机连接,通过DC110V直流母线连接,输出过DC110V直流电。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51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配电柜连接,通过DC330V直流母线连接,输出过DC330V直流电。当车辆处于无高压工况下时,DC330V锂电池可作为应急电源保证车辆具备静态悬浮能力。
中压DC330V母线与低压DC110V母线同样贯穿整列车,具备冗余能力。当邻车充电机故障时,本车可为邻车负载供电,保证车辆正常工作。
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41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辅助逆变器连接。通过AC380V交流母线连接。列车采用并网供电,三个辅助逆变器同时挂在AC380V交流母线上,所有交流用电设备从AC380V交流母线上取电,一旦一个辅助逆变器故障,其余两个辅助逆变器容量可供整列车辅助供电需求,无需减载。中压AC380V母线贯穿整列车,全车三个辅助逆变器并联在中压母线上同时为全车AC380V负载供电。正常情况下,所有辅助逆变器处于并联供电模式;辅助逆变器设计已考虑容量问题,一旦一个辅助逆变器故障,该辅助逆变器输出接触器将其断开,其余两个辅助逆变器可在无需减载的情况下为整车AC380V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的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具有第三轨供电功能,同时具有DC110V、DC330V和AC380V辅助供电功能,同时具备高度的辅助电路冗余性、列车高压供电冗余性,电路设计安全简单,适用于安装空间小的磁浮列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如图2所示,给所述第一车厢或所述第三车厢供电的电源装置还包括:车间电源;
其中,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车间电源连接。
具体的,Mc1、Mc2车装有库用插座,车间电源可为整车供电。列车具有第三轨供电和车间电源动车的功能,同时具有DC110V、DC330V和AC380V辅助供电功能。三轨供电和车间电源供电工况下车辆满足悬浮、牵引、辅助供电等动车条件与功能。
可选的,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两对受流器分别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高压DC1500V具备高度的冗余能力,每节车正负受流器两对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对受流器故障时,另一对可以满足本节车供电需求;若某节车丧失受电能力时,本节车亦可通过DC1500V母线从邻车得电,保证列车出现故障时的安全可靠性。
中压AC380V母线贯穿整列车,中压DC330V母线和低压DC110V母线同样贯穿整列车。
其中,如图2所示,配电柜包括:第一配电柜A和第二配电柜B。
充电机逆变整流后输出的330V直流电通过DC330V第一配电柜A为DC330V锂电池充电以及一部分悬浮负载供电,DC330V第二配电柜B为其余悬浮负载供电。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列车具有第三轨供电和车间电源动车的功能;具有DC110V、DC330V和AC380V辅助供电功能,同时具备高度的辅助电路冗余性、列车高压供电冗余性,电路设计安全简单,适用于安装空间小的磁悬浮列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如图2、图3所示,高压隔离模块包括:高压隔离开关箱和高压电器柜;其中,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作为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作为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21,与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31连接。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作为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22,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作为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三输出端23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
高压隔离开关箱与充电机、辅助逆变器、高压电器柜之间连接除1500V+(P)、1500V-(N)母线外,增加一条连接至1500V-母线的地线(E)作为接地位。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包括:第一隔离开关AQS1,第二隔离开关AQS2;
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开关AQS1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正极P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AQS1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正极P连接;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连接高压电器柜;
所述第一隔离开关AQS1的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N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AQS1的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接地端E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第一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N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第一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的接地端E连接;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充电机;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正极P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充电机)和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逆变器)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第二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N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AQS2的第二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逆变器)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充电机)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辅助逆变器)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连接高压电器柜)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高压电器柜包括:
第一断路器QF1、第一接触器KM1、第二接触器KM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接触器KM3和电压传感器VH1;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正极P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正极P1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正极P2连接;
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端与第一断路器QF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负极N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负极N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接地端E连接;
所述电压传感器VH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VH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触器KM3的第二端,以及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负极N连接。
具体的,上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电路中N级导通,接触器同时控制P级、E级开断状态;当设备需要断电时,接触器开断状态改变。P级断开同时将设备连接至接地位,构成放电电路,一种方式是将第三接触器KM3闭合,另一种方式是将第一隔离开关AQS1的常开触头闭合。代替了手动切换接地,简化放电电路设计。
进一步的,高压电器柜还包括: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以及压敏电阻RV1。
其中,第三电阻R3、二极管D1串联的支路是高压电器柜后面电感电路的续流电路,为稳定电感电流使用。
RV1是压敏电阻,在遭到冲击电压,如雷击时,迅速导通电路防止后面的电器元件损伤;
R2、KM3是高压电器柜后面电容的放电电路,KM3在正常时是打开状态,需要放电时导通,将电容正负极接通,通过R3电阻进行放电。
如图3所示,高压隔离开关箱还包括熔断器FU1、FU2。
本实施例中,高压隔离电路增加接地位,当充电机、辅助逆变器、高压电器柜需要断电时,断开正极的同时闭合接地位,代替了手动切换接地,简化放电电路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高压分线箱,包括:
第一继电器J1、第二继电器J2,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b、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a、第五接触器K2的常闭触点K2a和第四接触器K1,以及所述第四接触器K1的常开触点K1b;所述第四接触器K1的常开触点K1b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K1的常开触点K1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b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至110V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至110V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继电器J1的第一端连接正常位控制端口,所述第一继电器J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继电器J2的第一端连接库用位控制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J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b、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a、第四接触器K1的常闭触点K1a和第五接触器K2,以及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K2b;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K2b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b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K2b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b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接触器K1的主触点的第一端与连接至所述列车供电直流母线的正极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的正极(图3中以第一车厢Mc1为例,连接第二车厢M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以及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即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主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用于连接车间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的正极,以及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与第四接触器K1的主触点类似。
可选的,所述车间电源包括:第六接触器KM5和第二断路器QF2;
其中,所述第六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K5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正极P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K5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500V正极连接;
所述车间电源的1500V负极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第一端与其他车厢的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10V正极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KM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其他车厢的继电器J3线圈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KM5的第一端还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10V负极连接;
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第二常开触点K2d的第一端与所述其他车厢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J3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K2的第二常开触点K2d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接触器KM5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的,高压分线电路采用逻辑电路控制供电切换,供电切换逻辑原理具体如下:
当正常位控制端口发出指令后,第一继电器J1线圈得电,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b闭合,第四接触器K1线圈得电,第四接触器K1的常开触点K1b闭合,形成自锁,K1主触点闭合,1500V母线得电;第一继电器J1线圈、第四接触器K1线圈得电后,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J1a、第四接触器K1的常闭触点K1a断开,形成互锁,防止正常位供电时误操作,导致正常位、库内位同时供电。
当库用位控制端口发出指令后,第二继电器J2线圈得电,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b闭合,第五接触器K2线圈得电,第五接触器K2的第一常开触点K2b闭合,形成自锁,K2主触点、第五接触器K2的第二常开触点K2d常开触点闭合,车间电源的第六接触器KM5线圈得电,第六接触器KM5的常开触点K5闭合,1500V母线得电;同理,第二继电器J2线圈、第五接触器K2线圈得电后,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J2a、第五接触器K2的常闭触点K2a断开,形成互锁,防止正常位、库用位同时供电。
当Mc1车库用位工作时,第五接触器K2的第二常开触点K2d闭合,Mc2车的继电器J3线圈得电,Mc2车继电器J3的常闭触点J3a断开,车间电源DC110V+断开,第六接触器KM5线圈失电,第六接触器KM5的触点K5断开,Mc2车车间电源1500V断电,形成互锁,防止Mc1车、Mc2车同时车间电源供电。
当需要断开外部电源时,断开110V控制电,第四接触器K1、第五接触器K2线圈失电,K1主触点、K2主触点断开,1500V母线失电,完成断电操作。
如图4所示,Mc1车也包括一个继电器J3。
图5中示出了Mc1车和Mc2对应的高压分线箱的连接原理。
M车的高压分线箱没有连接车间电源,因此没有库用控制端口。
本实施例中,采用逻辑电路控制供电切换,取消了控制开关箱,节省车下安装空间,同时供电方式切换一键完成,降低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具有更好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自锁、互锁电路实现防止受流轨、车间电源同时供电,Mc1、Mc2车车间电源同时供电的功能,减少人工操作,电路设计安全可靠。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适用于三编组(+Mc-M-Mc+)时速160km/h中低速磁浮列车,DC1500V、AC380V、DC330V、DC110V均具备高度冗余性,逻辑电路控制供电方式切换、高压隔离电路增加接地位,达到了节省车下空间、简化电路、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磁浮列车,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三车厢为带司机室的车厢;
所述磁浮列车通过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系统供电。
本实施例的磁浮列车,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前述电源系统的任一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磁浮列车,所述磁浮列车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电源系统包括:
至少三个电源装置,每个所述电源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车厢、所述第二车厢或所述第三车厢供电;
其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高压分线箱、高压隔离模块、牵引逆变器、辅助逆变器、充电机和配电柜;
其中,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通过受流器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二输出端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连接;
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辅助逆变器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第三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交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所述充电机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配电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出端还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充电机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一输出端与其他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配电柜连接;所述配电柜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直流电给负载设备供电;
所述高压隔离模块包括:高压隔离开关箱和高压电器柜;其中,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机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与所述牵引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给所述第一车厢或所述第三车厢供电的电源装置还包括:车间电源;
其中,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车间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包括:第一隔离开关,第二隔离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开关的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第一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第一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第二常开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开关的第二常开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一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二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第三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高压隔离开关箱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器柜包括:
第一断路器、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接触器和电压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还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与第一断路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端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一端还与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接地端连接;
所述电压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触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高压电器柜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器柜还包括:
第三电阻、二极管和压敏电阻;
其中,所述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线箱,包括:
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以及并联连接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第五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第四接触器,以及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至110V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至110V电源的负极;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正常位控制端口,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库用位控制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第四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和第五接触器,以及所述第五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所述第五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的第一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与连接至所述列车供电直流母线的正极的受流器连接,所述第四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的正极,以及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五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的主触点的第二端分别与相邻车厢的电源装置的高压分线箱的正极,以及所述高压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间电源包括:第六接触器和第二断路器;
其中,所述第六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的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500V正极连接;
所述车间电源的1500V负极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第三输出端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一端与其他车厢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10V正极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其他车厢的继电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六接触器的第一端还与所述车间电源的110V负极连接;
所述第五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第一端与所述其他车厢的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接触器的第二常开触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接触器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线箱的输入端通过至少两对受流器分别与列车供电直流母线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9.一种磁浮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车厢、至少一个第二车厢和第三车厢;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三车厢为带司机室的车厢;
所述磁浮列车通过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源系统供电。
CN201811001433.3A 2018-08-30 2018-08-30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Active CN109130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1433.3A CN109130957B (zh) 2018-08-30 2018-08-30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1433.3A CN109130957B (zh) 2018-08-30 2018-08-30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957A CN109130957A (zh) 2019-01-04
CN109130957B true CN109130957B (zh) 2020-04-07

Family

ID=6482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1433.3A Active CN109130957B (zh) 2018-08-30 2018-08-30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30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669B (zh) * 2019-01-29 2020-10-16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组应急供电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09373Y (zh) * 2007-12-11 2008-09-03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速磁浮列车辅助电源装置
CN102069726B (zh) * 2010-11-25 2012-11-28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载电源系统
CN202016401U (zh) * 2011-03-31 2011-10-26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列车辅助系统电路结构单元
CN202856194U (zh) * 2012-10-11 2013-04-0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磁悬浮车辆用高压分线箱
CN203381625U (zh) * 2013-07-24 2014-01-08 长沙铁山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电源变换器
CN104539218A (zh) * 2015-01-30 2015-04-2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变流器
CN204586527U (zh) * 2015-05-14 2015-08-26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辅助电源系统
CN107086824A (zh) * 2017-05-17 2017-08-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一种牵引辅助变流器
CN107487220A (zh) * 2017-08-14 2017-12-19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低地板轻轨电车的电传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30957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8035B (zh) 一种适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主电路系统
CN109245284A (zh) 一种双源制供电系统及双源制电力工程车
CN102627109B (zh) 一种用于双电能机车的蓄电池控制电路
CN109080464B (zh) 轨道车辆主电路拓扑结构及供电方法
CN110228372B (zh) 一种第三轨与锂电池混合供电电路
CN106684988A (zh) 一种双向dcdc充电装置以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4349931A (zh) 用于汽车的车载电网
CN112737354A (zh) 大功率永磁直驱货运机车牵引变流器
CN109130957B (zh) 磁浮列车电源系统及磁浮列车
CN111071057B (zh) 磁悬浮列车及其牵引控制方法、系统
CN111071041B (zh) 车载供电系统
CN107054094A (zh) 弓网故障时轨道车辆的应急牵引系统
CN209467132U (zh) 储能装置及公务机车
CN207631020U (zh) 一种磁浮列车牵引系统及磁浮列车
CN110116657A (zh) 轨道车辆的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12319317B (zh) 一种空轨车辆高压系统拓扑结构
CN100396509C (zh) 磁浮列车无供电轨车载电网供电方法和车载电网的连接配置
CN201966653U (zh) 一种蓄能式磁悬浮工程维护车电气牵引主电路结构
CN108859858B (zh) 一种中速磁浮牵引架构系统
CN213705185U (zh) 一种扩展供电的控制电路及系统
CN206344691U (zh) 智能自导向胶轮低地板汽车列车的主电路
CN214450313U (zh) 一种城轨车辆高压母线结构
RU153541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тягового агрегата
CN219937935U (zh) 一种空铁站台门漏电保护系统
CN112319223B (zh) 一种列车供电系统及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