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6278B -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6278B
CN109116278B CN201810240123.0A CN201810240123A CN109116278B CN 109116278 B CN109116278 B CN 109116278B CN 201810240123 A CN201810240123 A CN 201810240123A CN 109116278 B CN109116278 B CN 109116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image
interest
reference im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401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6278A (zh
Inventor
刘野
付斌
李冰
张金标
孙晓菲
筱田健辅
杉浦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434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272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11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6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6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输入部,在通过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关联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享受2017年3月24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182311.8、2017年11月6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7-213700及2018年3月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8-043424的优先权的利益,上述的中国专利申请及日本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磁共振成像中,广泛应用图形化片层定位。图形化片层定位是一种基于参考图像的图形化界面,它可以进行可视化并定义磁共振扫描的片层组等图形化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直观的预览。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显示部、第一扫描部、定位图像生成部、输入部、参考图像生成部以及调整部。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的预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他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3A是局部激发扫描和非局部激发扫描的应用情况的概略示意图。
图13B是局部激发扫描和非局部激发扫描的应用情况的概略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应用局部激发扫描和非局部激发扫描所获得的图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磁共振成像中,广泛应用图形化片层定位。图形化片层定位是一种基于参考图像的图形化界面,它可以进行可视化并定义磁共振扫描的片层组等图形化对象。
在现有技术中,参考图像一般是已扫描的定位图像或该患者同一检查已获取的图像系列。定位图像是参考图像的一种,一般是某区域内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各一幅图。通过特殊序列扫描可获取该某一区域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截面,利用这些参考图像以进行后续的片层定位及扫描。在第一次扫描的时候一般采用定位图像作为参考图像,由此获得的图像在后续的扫描中用作片层定位用的参考图像。
另外,当前的磁共振成像图形化片层定位普遍采用二维图形化定位模式,即在三个窗口上分别显示的定位图像例如冠状面、矢状面、横截面定位图像,通过在图形化界面各个二维视图中使用鼠标拖拽移动图形对象,放大、缩小增加删除该对象,调整所述图形化对象在定位图像平面上彼此相互关联的投影,进而在三维空间里改变图形化对象的定位,即被检体的切面的位置、方向等。
但是,这种现有的二维图形化定位,不能提供三维参考图像从而为操作者提供直观的片层定位显示。所以操作者为了获得目标图形化片层定位而在二维定位图像中对定位所进行的调整将相应改变片层在三维空间中的定位,然而片层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方向等需要操作者依据二维定位图像的投影自行预判是否满足要求并覆盖了目标区域(有时称为关注区域)。但是,现有的二维图形化定位模式存在显示和操纵不符合直观性,新手学习周期长,不易操作等缺点。进而,目前的磁共振成像图形化定位普遍采用二维图形化片层定位模式,操作者需要在二维平面上定位,同时想象其反投影到三维空间上的场景。这种操作模式不直观、并且需要反复调整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操作性差,耗时长。
另外,最近也提出了将所述方案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即将操作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呈现出来并提供若干三维图像操作工具直接在三维图像空间中操作这些图形化对象。
但是,在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可以获得三维参考图像,但根据这样的三维参考图像,仅仅能够知道空间上的定位方向,并不能获知定位处的细节信息。
另外,最近,在磁共振成像中,局部激发脉冲成像成为热点,以后的磁共振成像,将是小视野、高分辨率的成像。但是,目前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要想实现小视野、高分辨率的局部激发脉冲成像,还存在如下问题,即,缺乏直观的视图的细节信息,仅依赖用户的空间想象力来进行调整以进行定位及下一次扫描;而且,不能提供小区域的精准定位。
另外,在磁共振成像领域中,广泛应用作为普通扫描的非局部激发扫描。利用非局部激发扫描时多是图13A所示那样、扫描区域大于身体轮廓(这里为头部轮廓)的情况,采用过采样技术,这些技术会妨碍高精细效果。另外,当利用非局部激发扫描对于成像区域小于人体轮廓的小视野进行成像时,会带有卷叠伪影(Wrap artifact),可见应用非局部激发扫描对小视野成像时成像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应用了局部激发脉冲成像的局部激发扫描的技术,即使在如图13B那样扫描区域小于身体轮廓(这里为头部轮廓)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精细扫描。
另外,图14示出了应用非局部激发扫描和局部激发扫描对于小视野进行扫描的情况下的图像。图14的上侧所示的图像是应用了非局部激发扫描的情况下的图像,图14的下侧所示的图像是应用了局部激发扫描的情况下的图像。如图14所示,应用局部激发扫描获得的图像更为高精细而更清晰。
另外,局部激发扫描与非局部激发扫描对应于不同的参数,目前,在进行磁共振成像时,由用户事先设定与局部激发扫描或非局部激发扫描对应的参数,之后执行局部激发扫描或者非局部激发扫描。如果期望改变成像应用的扫描方式,用户需要手动修改参数设定,非常繁琐。
本实施方式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创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的预览。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即使是复杂的解剖结构或小区域的定位,也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关注区域,而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小视野、高分辨的成像,还能够自动地切换局部激发扫描和非局部激发扫描。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参考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所述調整部,在所述参考图像被缩小或放大的情况下,以与在缩小后或放大后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参考图像的区域对应的方式,调整所述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尺寸,当在所述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增大或减小的情况下,以与增大后或减小后的关注区域对应的方式,将所述参考图像缩小或放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扫描部,该第二扫描部对所述被检体的与所述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进行扫描以获取图像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来在预定的位置和方向上生成MPR图像即多平面重建图像作为所述定位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从预定的方向绘制的体绘制图像作为所述定位图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扫描部应用局部激发扫描从所述被检体获得与所述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判断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预定尺寸,所述第二扫描部包括执行局部激发扫描的局部激发扫描部、及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的非局部激发扫描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在规定范围内时,由所述局部激发扫描部执行局部激发扫描,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规定范围时,由所述非局部激发扫描部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在所述显示部上发出警告以警告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输出消息以提示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输出消息以提示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所述调整部自动地调整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使其成为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内的尺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部获取体数据作为三维数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扫描部获取多片层图像作为三维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是具有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的显示部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使用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所述磁共振成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在通过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参考图像或所述定位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是具有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的显示部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使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扫描单元,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定位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输入单元,在通过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参考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调整单元,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参考图像或所述定位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提供直观的预览。另外,即使是复杂的解剖结构或小区域的定位,也能够高精度地定位关注区域。另外,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小视野、高分辨的成像。另外,还能够自动地切换局部激发扫描和非局部激发扫描。
以下参照附图对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尺寸、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均为一个例子,主旨并非是对实施方式进行限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有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进行说明。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构成例的图。例如,如图1所示,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具备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倾斜磁场电源3、发送线圈4、发送电路5、接收线圈6、接收电路7、诊视床8、架台9、接口11、显示器12、存储电路13、第1处理电路14、第2处理电路15、第3处理电路16及第4处理电路17。
静磁场磁铁1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包括与圆筒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为椭圆状的形状),在内周侧形成的摄像空间中产生均匀的静磁场。例如,静磁场磁铁1用永磁铁、超导磁铁等实现。
倾斜磁场线圈2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包括与圆筒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为椭圆状的形状),配置在静磁场磁铁1的内周侧。倾斜磁场线圈2具有产生分别沿着互相正交的x轴、y轴及z轴的倾斜磁场的3个线圈。这里,x轴、y轴及z轴构成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固有的装置坐标系。例如,x轴的方向设定为铅垂方向,y轴的方向设定为水平方向。另外,z轴的方向设定为与由静磁场磁铁1产生的静磁场的磁通的方向相同。
倾斜磁场电源3,通过对倾斜磁场线圈2具有的3个线圈分别单独地供给电流,在摄像空间中产生分别沿着x轴、y轴及z轴的倾斜磁场。通过适当产生分别沿着x轴、y轴及z轴的倾斜磁场,能够产生分别沿着互相正交的引出方向、相位编码方向及片层定位方向的倾斜磁场。这里,分别沿着引出方向、相位编码方向及片层定位方向的轴,构成用于规定作为摄像的对象的片层定位区域或体区域的逻辑坐标系。另外,以下,将沿着引出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引出倾斜磁场,将沿着相位编码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相位编码倾斜磁场,将沿着片层定位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片层定位倾斜磁场。
这里,各倾斜磁场叠加于由静磁场磁铁1产生的静磁场,用于对磁共振信号(Magnetic Resonance:MR)赋予空间上的位置信息。具体而言,引出倾斜磁场通过根据引出方向的位置而改变MR信号的频率,从而对MR信号赋予沿着引出方向的位置信息。另外,相位编码倾斜磁场通过沿着相位编码方向使MR信号的相位变化,从而对MR信号赋予相位编码方向的位置信息。另外,片层定位倾斜磁场,在摄像区域为片层定位区域的情况下,用于决定片层定位区域的方向、厚度、枚数,在摄像区域是体区域的情况下,通过根据片层定位方向的位置使MR信号的相位变化,从而对MR信号赋予沿着片层定位方向的位置信息。
发送线圈4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包括与圆筒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为椭圆状的形状),配置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侧。发送线圈4对摄像空间施加从发送电路5输出的RF(Radio Frequency)脉冲。
发送电路5,对发送线圈4输出与拉莫尔频率对应的RF脉冲。例如,发送电路5具有振荡电路、相位选择电路、频率变换电路、振幅调制电路及RF放大电路。振荡电路产生置于静磁场中的对象原子核固有的共振频率的RF脉冲。相位选择电路选择从振荡电路输出的RF脉冲的相位。频率变换电路对从相位选择电路输出的RF脉冲的频率进行变换。振幅调制电路安装例如sinc函数对从频率变换电路输出的RF脉冲的振幅进行调制。RF放大电路将从振幅调制电路输出的RF脉冲放大后输出至发送线圈4。
接收线圈6是接收从被检体S发出的MR信号的RF线圈。具体而言,接收线圈6,是装戴于置于摄像空间中的被检体S,并接收因由发送线圈4施加的RF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S发出的MR信号的RF线圈。另外,接收线圈6将接收到的MR信号向接收电路7输出。例如,接收线圈6,按每个摄像对象的部位使用专用的线圈。这里所说的专用的线圈,例如是头部用的接收线圈、颈部用的接收线圈、肩用的接收线圈、胸部用的接收线圈、腹部用的接收线圈、下肢用的接收线圈及脊椎用的接收线圈等。
接收电路7基于从接收线圈6输出的MR信号生成MR信号数据,并将所生成的MR信号数据输出至第2处理电路15。例如,接收电路7具有选择电路、前级放大电路、相位检波电路及模数变换电路。选择电路将从接收线圈6输出的MR信号选择性地输入。前级放大电路将从选择电路输出的MR信号放大。相位检波电路对从前级放大电路输出的MR信号的相位进行检波。模数变换电路通过将从相位检波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而生成MR信号数据,并将所生成的MR信号数据输出至第2处理电路15。
另外,这里,对发送线圈4施加RF脉冲,接收线圈6接收MR信号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发送线圈4及接收线圈6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发送线圈4还可以具有接收MR信号的接收功能。另外,接收线圈6还可以具有施加RF磁场的发送功能。在发送线圈4具有接收功能的情况下,接收电路7根据由发送线圈4接收到的MR信号生成MR信号数据。另外,在接收线圈6具有发送功能的情况下,发送电路5对接收线圈6也输出RF脉冲。
诊视床8具备供被检体S载置的顶板8a,在进行被检体S的摄像时,向在静磁场磁铁1及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侧形成的摄像空间插入顶板8a。例如,诊视床8被设置为,长度方向与静磁场磁铁1的中心轴平行。
架台9容纳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及发送线圈4。具体而言,架台9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中空的孔B,并在以包围孔B的方式配置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及发送线圈4的状态下容纳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及发送线圈4。这里,架台9具有的孔B的内侧的空间,成为进行被检体S的摄像时供被检体S配置的摄像空间。
接口11从用户受理各种指示及各种信息的输入操作。具体而言,接口11与第4处理电路17连接,将从用户受理的输入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后向第4处理电路17输出。例如,接口11通过用于进行摄像条件、关注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设定等的跟踪球、开关按钮、鼠标、键盘、通过触摸操作面而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控板、显示画面与触控板一体化的触摸屏、使用了光学传感器的非接触输入电路及声音输入电路等来实现。另外,本说明书中,接口11不仅限于具备鼠标、键盘等的物理的操作部件的接口。例如,从与装置分体设置的外部的输入设备受理与输入操作对应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输出至第4处理电路17的电信号的处理电路也包含于接口11的例子。
显示器12显示各种信息及各种图像。具体而言,显示器12与第4处理电路17连接,将从第2处理电路15发送的各种信息及各种图像的数据变换为显示用的电信号后输出。例如,显示器12通过液晶监视器、CRT(Cathode Ray Tube)监视器、触摸板等来实现。
存储电路13存储各种数据。具体而言,存储电路13按每个被检体S存储MR信号数据、图像数据。例如,存储电路13通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硬盘、光盘等来实现。
第1处理电路14具有诊视床控制功能。具体而言,诊视床控制功能为,通过与诊视床8连接,并将控制用的电信号输出至诊视床8,从而控制诊视床8的动作。例如,诊视床控制功能为,经由接口11,从用户受理使顶板8a向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移动的指示,并使诊视床8具有的顶板8a的驱动机构动作,以按照所受理的指示移动顶板8a。例如,第1处理电路14通过处理器来实现。
第2处理电路15具有执行功能。具体而言,执行功能为,基于从第4处理电路17输出的序列执行数据来驱动倾斜磁场电源3、发送电路5及接收电路7,从而执行各种脉冲序列。例如,第2处理电路15通过处理器来实现。
这里,序列执行数据,是对表示用于收集MR信号数据的步骤的脉冲序列进行定义的信息。具体而言,序列执行数据,是对倾斜磁场电源3对倾斜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的定时及供给的电流的强度、发送电路5对发送线圈4供给的RF脉冲电流的强度及供给定时、接收电路7检测MR信号的检测定时等进行定义的信息。
另外,执行功能为,作为执行各种脉冲序列后的结果,从接收电路7接收MR信号数据,并将接收到的MR信号数据保存于存储电路13。另外,通过执行功能接收到的MR信号数据的集合,根据通过前述的引出倾斜磁场、相位编码倾斜磁场及片层定位倾斜磁场赋予的位置信息而2维或3维地排列,从而作为构成k空间的数据而保存在存储电路13中。
第3处理电路16具有数据处理功能。例如,第3处理电路16通过处理器来实现。数据处理功能基于保存于存储电路13的MR信号数据,生成图像。具体而言,数据处理功能为,读出通过第2处理电路15的执行功能而保存于存储电路13的MR信号数据,并对读出的MR信号数据实施后处理即傅里叶变换等的重构处理,从而生成图像。另外,数据处理功能将所生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保存于存储电路13。
第4处理电路17,通过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具有的各构成要素进行控制,从而进行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整体控制。例如,第4处理电路17通过处理器来实现。例如,第4处理电路17经由接口11从用户受理与脉冲序列有关的各种参数的输入,基于所受理的参数生成序列执行数据。并且,第4处理电路17通过将所生成的序列执行数据发送至第2处理电路15,从而执行各种脉冲序列。另外,例如,第4处理电路17从存储电路13读出从用户请求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所读出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器12。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另外,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包括各种部件,但在图2中仅示出了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思想有关的部件,而省略了其他部件。
如图2所示,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具备显示器12、第一扫描功能151、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接口11、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及调整功能171。
显示器12由例如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具备显示功能。例如显示器12至少能够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另外,显示器12是显示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第一扫描功能151,对磁共振成像的被检体(以下简称为被检体)例如人的头部进行扫描,以获取被检体的三维数据。第一扫描功能151可以获取体数据作为三维数据。另外,第一扫描功能151也可以获取多片层图像作为三维数据。另外,第一扫描功能151是第一扫描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根据通过第一扫描功能151获得的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定位图像发送给显示器12以适当的显示倍率进行显示。该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可以根据三维数据来在预定的位置和方向生成MPR图像即多平面重建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另外,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也可以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从预定的方向绘制的体绘制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另外,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是定位图像生成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接口11可以是鼠标、键盘、操纵杆、跟踪球、触摸屏、光笔、语言控制器等能够进行输入的设备,该接口11根据用户例如医生的操作,在通过显示器12所显示的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ROI。这里,关注区域是指,此后进行扫描时所针对的区域。另外,接口11是输入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根据通过第一扫描功能151获得的三维数据,生成与关注区域ROI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参考图像发送给显示器12以适当的显示倍率进行显示。另外,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是参考图像生成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调整功能171,在用户例如医生通过操作接口11改变了定位图像或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参考图像或定位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另外,调整功能171是调整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以下,参照图3和图4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0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说明。其中,图4示出了应用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对人的脑部进行成像的情况下的具体例。
如图3所示,当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开始工作后,首先在步骤S200中,通过第一扫描功能151对被检体即人的头部进行扫描,从而获得与该被检体有关的三维数据,之后进入到步骤S202。
接着,在步骤S202中,由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根据第一扫描功能151所获得的三维数据,生成如例如图4(a)、(b)所示的图中不包括白色实线那样的定位图像,并通过显示器12以适当的显示倍率显示所生成的定位图像,然后进入到步骤S204。这里,图4中的(a)和(b)是同一被检体的不同视角的两幅定位图像,图4(a)为矢状面的定位图像,图4(b)为冠状面的定位图像。
接着,在步骤S204中,由用户例如医生通过操作接口11,在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ROI,之后进入到步骤S206。这里,在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ROI之后如图4(a)、(b)所示,用白色实线表示关注区域ROI。
接着,在步骤S206中,由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根据第一扫描功能151所获得的三维数据,生成与关注区域ROI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通过显示器12以适当的显示倍率显示所生成的参考图像,然后进入步骤S208。这里,参考图像如图4(c)所示。
接着,在步骤S208中,在用户例如医生通过操作接口11改变定位图像或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或位置时,调整功能171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参考图像或定位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之后结束操作。
接下来,参考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具体例进行说明。在用户通过接口11对通过显示器12显示的参考图像(图4(c))进行缩小操作或放大操作的情况下,例如本具体例中为放大操作、即通过拖拽图4(c)右侧的箭头光标来将参考图像(图4(c))放大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对通过显示器12所显示的定位图像(图4(a)、(b))的显示倍率进行调整,以对该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ROI(即白色实线)的尺寸进行调整,使它们分别成为如图4(e)、(f)所示那样、与放大操作后通过显示器12所显示的参考图像(图4(d))的区域对应。这里,图4(g)中的白色方框即为图4(d)中所显示的参考图像的区域。
另外,图4中示出了用户通过接口11将参考图像放大的情况的例子,但在根据需要对参考图像进行缩小操作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适用(省略图示)。
这样,通过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具体例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用户通过简单的放大或缩小操作,就能够在利用参考图像高精度地定位关注区域的同时,调整定位图像的显示倍率以调整定位图像中的关注区域的尺寸,这样,与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于用户的想象来定位或调整关注区域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直观地通过参考图像来高精度地定位关注区域,这对于小区域、复杂或细节的解剖结构等的磁共振成像非常有意义。
另外,参照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具体例为,在用户在通过接口11对通过显示器12所显示的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ROI进行增大或减小的操作的情况的例子。具体而言,在本具体例中,在用户对关注区域ROI进行了增大或减小的操作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通过调整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来对通过显示器12显示的参考图像进行缩小操作或放大操作,以与经增大或减小的操作后的关注区域ROI对应。例如,在用户通过接口11对图4(a)或(b)所示的定位图像中的关注区域ROI(即白色实线)进行减小的操作时,调整功能171将图4(c)所示的画面放大,使得与经减小设定后的关注区域对应的、如图4(g)的参考图像中的白框所示的区域,显示在显示器12上。
另外,图4中示出了用户通过接口11对定位图像中的关注区域进行减小操作的情况下的例子,但在根据需要将定位图像中的关注区域增大的情况下,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适用(省略图示)。
这样,通过该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具体例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用户对定位图像中的关注区域进行简单的减小或增大操作时,能够同时调整显示器12上显示的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以调整关注区域的尺寸。即,能够提供直观的参考图像信息供用户确认,以便于用户易于确认当前所定位的关注区域是否是用户希望的关注区域,从而能够实现便利且高精度地定位出期望的关注区域。与上述第一具体例同样地、与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基于用户的想象来定位或调整关注区域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直观地通过参考图像来高精度地定位关注区域,这对于小区域、复杂或细节的解剖结构等的磁共振成像非常有意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的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的构成]
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相比,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还具备判断功能172和第二扫描功能15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磁共振成像装置100相同的构成要素的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处理电路15还具有第2扫描功能152。另外,第4处理电路17还具有判断功能172。
判断功能172,用于判断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预定尺寸(例如预定面积)。另外,判断功能172是判断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第二扫描功能152对被检体的与关注区域ROI对应的部分进行扫描以获取作为成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并且,如图5所示,第二扫描功能152包括执行局部激发扫描的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及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的非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2。另外,第二扫描功能152可以应用局部激发扫描以从被检体获得与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另外,第2扫描功能152是第2扫描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另外,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是局部激发扫描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另外,非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2是非局部激发扫描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具体而言,在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在规定范围内时时,由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执行局部激发扫描,在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大于规定范围时,由非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2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这里,规定范围是指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也就是说,仅在该规定范围内能够进行局部激发扫描,当超出该规定范围时,局部激发扫描不能应用。另外,在设该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为预定尺寸,并设该规定范围的下限值为规定尺寸时,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例如可以通过判断功能172进行两次判断来完成。具体而言,可以先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该规定范围的上限值即预定尺寸,再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该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即规定尺寸。并且,当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该规定范围的上限值即预定尺寸、并且不小于该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即规定尺寸时,视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当然,将关注区域的尺寸与规定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比较的顺序并不特别限定。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6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说明。这里,对于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开始工作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同样地、执行步骤S200~S208的动作,在结束步骤S208的动作后,进入到步骤S500。
接着,在步骤S500中,由判断功能172判断经步骤S208中的调整后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是否小于预定尺寸。这里,该预定尺寸例如可以是扫描对象的外部轮廓包围的面积,根据扫描对象的不同,该预定尺寸也可以为不同的值。
当在步骤S500中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步骤S500中为是)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502中,判断功能172进一步判断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是否小于规定尺寸。这里,该规定尺寸是局部激发扫描能够进行的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并且,当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不小于该规定尺寸时(步骤S502中为否),进入到步骤S504中,通过第二扫描功能152的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执行局部激发扫描,以获得数据,之后结束处理。另外,当在步骤S502中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该规定尺寸时(步骤S502中为是),局部激发扫描已不能进行,因此结束处理。另外,根据扫描对象的不同,该规定尺寸可以为不同的值。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00中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不小于预定尺寸也就是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大于所述规定范围(步骤S500中为否)时,进入到接下来的步骤S506中,第二扫描功能152的非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2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以获得数据,之后结束处理。
这样,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除了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由于还对经调整功能171调整后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和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即规定范围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自动地切换并执行局部激发扫描或者非局部激发扫描。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用户手动进行参数的更改或设定来切换扫描方式,就能够自动地选择恰当的扫描方式,从而能够减少用户操作,能够提高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的操作便利性。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进行说明。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的框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的构成]
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相比,如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还具备通知功能17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磁共振成像装置100A相同的构成要素的描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处理电路17还具有通知功能173。
通知功能173根据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的工作状况,对用户进行通知和提示。另外,通知功能173是通知部的实现手段的一个例子。
例如,在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即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规定范围)时,通知功能173可以在显示器12上发出警告以警告不能进行局部激发扫描。
另外,也可以是,在通过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即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规定范围)时,通知功能173输出消息以提示不能进行局部激发扫描。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8和图9对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说明。这里,对于与图3和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开始工作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同样地、执行步骤S200~S208的动作,在结束步骤S208的动作后,进入到步骤S500。
接着,在步骤S500中,由判断功能172判断经步骤S208中的调整后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是否小于预定尺寸。
当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不小于预定尺寸(步骤S500中为否)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504中,第二扫描功能152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获得数据,之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步骤S500中为是)时,进入到步骤S502。
在步骤S502中,判断功能172进一步判断经步骤S208中的调整后的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是否小于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规定范围)。这里,该规定尺寸是局部激发扫描能够进行的规定范围的下限值。即,当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该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规定范围)时,局部激发扫描已不能进行。这里,根据扫描对象的不同,该规定尺寸可以为不同的值。
另外,当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不小于规定尺寸(步骤S502中为否)时,在接下来的步骤S504中,第二扫描功能152通过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执行局部激发扫描以获得数据,之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规定范围)(步骤S502中为是)时,处理进入到步骤S700。
接下来,在步骤S700中,通知功能173在显示器12上发出警告,以警告用户已超出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而不能进行局部激发扫描,之后结束处理。
这里还参考图9来说明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执行的磁共振成像方法。
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同样地、执行了步骤S200~S208处理后,获得图9(a)~(f)。其中,图9(a)~(c)是通过调整功能171进行调整前的定位图像(图9(a)、(b))和参考图像(图9(c)),图9(d)~(f)是调整功能171进行调整后的定位图像(图9(e)、(f))和参考图像(图9(d))。
在接下来的步骤S500中,判断功能172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预定尺寸(步骤S500中为是),所以判断功能172进一步判断关注区域ROI的尺寸是否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例如判断是否小于规定尺寸)。在本显示例中,判断为关注区域ROI的尺寸小于规定尺寸即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规定范围(步骤S700中为是),处理进入到步骤S700。然后,在步骤S700中,如图9(d)那样,通知功能173通过显示警告标志而发出警告,以警告用户已超出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而不能进行局部激发扫描。
这样,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100B,除了具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由于还判断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超出(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范围,因此避免了用户将关注区域的尺寸调整得过小而导致不能进行后续的局部激发扫描的情况,能够避免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能够提高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当调整后的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时,发出警告,以警告用户已超出局部激发扫描的支持范围,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本变形例1那样,当调整后的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时,输出消息,以通知用户已超出局部激发扫描的支持范围。
此外还可以在调整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判断,当关注区域的尺寸已减小到规定尺寸时提示用户使其不进一步减小关注区域的尺寸,或者自动设定为不能进一步减小关注区域。
这种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磁共振成像装置,也具备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2中,当调整后的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时,输出消息,以通知用户已超出局部激发扫描的支持范围,并且调整功能171还自动调整关注区域的尺寸,使其成为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内的尺寸,以能够进行局部激发扫描。
该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磁共振成像装置,除了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以外,在调整后的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规定范围时,不仅提示用户该情况,还自动使关注区域的尺寸成为规定范围内的尺寸,从而不增加用户操作,就能够保证磁共振成像装置的顺畅工作,避免出现不能够进行局部激发扫描而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成像出现问题的情况。
(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定位图像上设定表示平面状的片层区域的直线状的关注区域(图4的(a)、(b)中以白实线表示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对具有厚度的片层区域、体区域摄像的情况下,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也可以具有厚度。以下,将这样的例子作为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到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因此,以下,对具有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附以同一符号,对已说明的功能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如例如图10的(a)、(b)所示,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与图4的(a)、(b)所示的例子同样地,生成同一被检体的脑部的矢状面的定位图像和冠状面的定位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各定位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口11根据用户的操作,在显示于显示器12的定位图像上,设定具有厚度的关注区域。这里,在设定了关注区域后,如例如图10的(a)、(b)中以黑实线的细长的矩形所示那样,在定位图像中,该关注区域用矩形状的图形表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基于通过第1扫描功能151所获取的3维数据,生成包括通过接口11所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参考图像并显示于显示器12。此时,例如,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通过沿着关注区域的厚度方向求出多个采样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生成包括带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图像(例如,带厚度的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等)作为参考图像。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图10的(c)中示出了参考图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功能171,在定位图像及参考图像中的一方的图像中关注区域的厚度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使另一方的图像中的关注区域的厚度相应地改变。这里,图10的(d)及(e)分别表示在图10的(a)及(b)所示的定位图像上变更关注区域后的样子,如10的(f)表示图10的(c)所示的参考图像变更后的样子。
例如,如图10的(d)及(e)所示,通过接口11以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变大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使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生成包括与变更后的厚度对应的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参考图像。由此,生成增加了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参考图像。并且,如例如图10的(f)所示,调整功能171将替换此前显示的参考图像而新生成的参考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2。
与此相反,如例如图10的(a)及(b)所示,通过接口11以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变小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也是,调整功能171使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生成包括与变更后的厚度对应的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参考图像。由此,生成厚度方向的信息减少了的参考图像。并且,如例如图10的(c)所示,调整功能171将替换此前显示的参考图像而新生成的参考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2。
另一方面,例如,调整功能171,通过使图10的(c)及(f)的左下侧所示的箭头状的厚度变更用的光标向左右滑动的操作,从用户受理变更参考图像中的关注区域的厚度的指示。具体而言,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光标向左移动时,关注区域的厚度变小,在光标向右移动时,关注区域的厚度变大。
并且,如例如图10的(f)所示,在厚度变更用的光标向右移动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使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生成根据该光标的移动量使厚度方向的信息增加的参考图像,并显示于显示器12。另外,与此连动地,调整功能171如图10的(d)及(e)所示那样,增大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以成为与变更后的厚度对应的厚度。
与此相反,如例如图10的(c)所示那样,厚度变更用的光标向左移动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使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生成根据该光标的移动量使厚度方向的信息减少的参考图像,并显示于显示器12。另外,与此连动地,调整功能171如图10的(a)及(b)所示那样,减小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以成为与变更后的厚度对应的厚度。
这样,通过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厚度与参考图像的厚度连动地变化的方式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一边观看在定位图像上显示的关注区域和参考图像,一边直观地以高精度设定欲摄像的片层区域、体区域的厚度。
(第五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定位图像上显示关注区域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基于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摄像中,为了防止重叠伪影(也被成为混叠失真(aliasing)),有时也进行收集比关注区域更宽的范围的数据的过采样。这里,所谓的重叠伪影,是位于摄像视野的外侧的构造物映入到图像中从而产生的混叠失真。这样,在进行用于防止重叠伪影的过采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定位图像上还显示作为过采样的对象范围而设定的过采样区域(也被称为NoWrap区域)。以下,将这样的例子作为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也能够应用到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中。因此,以下,对具有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对于已说明的功能,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如例如图11的(a)所示,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与图4的(b)所示的例子同样地,生成被检体的脑部的冠状面的定位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各定位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口11根据用户的操作,在显示于显示器12的定位图像上设定过采样区域。另外,例如,过采样区域,作为摄像条件之一,也可以根据摄像部位、摄像目的等而预先设定。这里,在设定了过采样区域后,如例如图11的(a)中以黑色的虚线的细长矩形所示那样,在定位图像中,该过采样区域用矩形状的图形来显示。此时,如例如图11的(a)中以黑色的实线的细长矩形所示那样,在定位图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关注区域也用矩形状的图形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基于通过第1扫描功能151获取的3维数据,如例如图11的(b)所示,生成包括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及该关注区域的周边区域的参考图像并显示于显示器12。由此,在显示器12上的参考图像的显示区域中,显示包括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及该关注区域的周边区域的范围。
此时,例如,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通过背景屏蔽处理等的图像处理,从3维数据检测被检体的体表,并生成在包括检测到的体表的范围中增加了规定的边缘的区域的参考图像。或者,例如,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也可以生成包括关注区域的2倍的尺寸的区域、或对关注区域的2倍的尺寸增加了规定的边缘的尺寸的区域的参考图像。或者,例如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还可以生成包括与作为摄像条件之一而预先设定的过采样区域相同的尺寸的区域、或对该过采样区域的尺寸增加了规定的边缘的尺寸的区域的参考图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功能171在包括设定在定位图像上的关注区域及该关注区域的周边区域的范围中显示进行用于防止重叠伪影的过采样的过采样区域。例如,调整功能171如图11的(b)中以黑色的虚线的细长矩形所示那样,将过采样区域用矩形的图形显示。另外,调整功能171如例如图11的(b)中以黑色的实线的细长矩形所示那样,对于关注区域也以矩形的图形显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功能171,在定位图像及参考图像中的一方的图像中过采样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相应改变另一方的图像中的所述过采样区域的尺寸或位置。这里,图11的(c)示出了在图11的(a)所示的定位图像上过采样区域变更后的样子,图11的(d)示出了在图11的(b)所示的参考图像上过采样区域变更后的样子。
如例如图11的(c)所示,在通过接口11以设定在定位图像上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变小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变更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以与变更后的尺寸对应。由此,如例如图11的(d)所示,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与此前显示的尺寸相比变小。
与此相反,如例如图11的(a)所示,在通过接口11以设定在定位图像上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变大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也是,调整功能171,变更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以与变更后的尺寸对应。由此,如例如图11的(b)所示,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与此前显示的尺寸相比变大。
另一方面,如例如图11的(d)所示,在通过接口11以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变小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调整功能171,变更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以与变更后的尺寸对应。由此,如例如图11的(c)所示,在定位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与此前显示的尺寸相比变小。
与此相反,如例如图11的(a)所示,在通过接口11以在参考图像上设定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变大的方式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也是,调整功能171,变更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以与变更后的尺寸对应。由此,如例如图11的(a)所示,在定位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与此前显示的尺寸相比变大。
这样,通过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与在参考图像上显示的过采样区域的尺寸连动地变化的方式进行显示。由此,用户能够一边观看在定位图像及参考图像上分别显示的过采样区域,一边直观地以高精度设定过采样区域的尺寸。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另一个显示例的示意图。这里,图12示出了以被检体的腿部为摄像对象的情况下的例子,图12的(a)及(b)表示腿部的冠状面的定位图像,图12的(c)表示与在定位图像上设定的关注区域对应的腿部的参考图像。另外,图12的(c)的上侧,表示被检体的头足方向上的头侧,图12的(c)的下侧表示被检体的头足方向上的足侧。另外,图12的(a)是与图12的(c)的参考图像所示的A的位置对应的定位图像,图12的(b)是与图12的(c)的参考图像所示的B的位置对应的定位图像。
如例如图12的(a)~(c)中以黑色的实线的矩形所示,将被检体的两腿部中的一方作为摄像对象的情况下,以仅包括摄像对象的腿部的方式设定关注区域。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2的(a)~(c)中以黑色的虚线的矩形所示那样将过采样区域设定为包括关注区域及其周边区域,以避免由于不是摄像对象的腿部而产生重叠伪影。
这里,如例如图12的(c)所示,通常,被检体的两腿部的间隔,在人体的构造上随着靠近股部而变窄。因此,在如例如图12的(a)所示那样距足侧近的位置的定位图像中,与如图12的(b)所示那样距头侧近的位置的定位图像相比,两腿部的间隔可能被描绘得更宽。
在这种情况下,仅观察距足侧近的位置的定位图像的话,在使过采样区域过大的情况下,在距头侧近一侧,不是摄像对象的腿部有时会比设想以上进入到过采样区域,其结果,有时也可能无法将重叠伪影适当去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也能够通过参考图像,容易地识别不是摄像对象的腿部与过采样区域的位置关系,所以能够适当地设定过采样区域的尺寸。
另外,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调整功能171,在进行了使参考图像缩小或放大的操作的情况下,不改变参考图像的显示尺寸而变更显示倍率,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也可以不改变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而改变参考图像的显示尺寸。或者,例如,调整功能171也可以使用PinP(Picture in Picture)、划变(wipe)等的显示方法,通过小画面的嵌入显示来显示参考图像。由此,能够确保在参考图像上能够显示过采样区域的尺寸的显示范围。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执行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以磁共振成像系统、方法、集成电路等各种方式实施。
另外,在上述第二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第一扫描功能151和第二扫描功能1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具备一个扫描功能,该一个扫描功能能够根据需要执行第一扫描功能151、第二扫描功能152、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1、非局部激发扫描功能1522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及2中,设为发出消息,但其可以是显示文字消息、发出声音消息或语音消息等各种消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磁共振成像的被检体为人的脑部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被检体也可以是小关节、脑垂体、腹部、韧带、肘关节、腕关节、脚踝关节等其他人体器官。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调整功能171进行调整的方法,以拖拽显示器12上显示的光标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调整功能171进行调整的方法也可以是单击、双击、平移、旋转、滑动、多点触摸并移动、拉伸、缩短等各种调整方法。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及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都是基于通过第1扫描功能151获取的3维数据生成图像的情况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即,定位图像生成功能161及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使用的3维数据,可以是相同的数据,也可以是不同的数据。例如,参考图像生成功能162,在生成参考图像的时刻,除了收集了定位图像的生成所用的3维数据以外,还收集了更适于参考图像的生成的3维数据的情况下,基于该3维数据,生成参考图像。
以上,对各处理电路具有的处理功能进行了说明。这里,例如上述的各处理功能以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格式存储在存储电路13中。各处理电路通过从存储电路13读出各程序并执行所读出的各程序,实现与各程序对应的处理功能。换言之,读出各程序的状态的各处理电路,具有图2、图5、图7所示的各处理功能。另外,各处理电路具有的处理功能,可以与单一或多个处理电路适当地分散或综合来实现。
另外,上述的说明中使用的“处理器”这一用语,意味着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或者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的电路。这里,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在存储电路13中保持程序,而在处理器的电路内直接装入程序。在该情况下,处理器通过读出并执行装入到电路内的程序来实现功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处理器,不限于按每个处理器构成为单一的电路的情况,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电路组合而构成为1个处理器并实现其功能。
通过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直观的预览。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意图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7)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
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以及
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
2.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
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以及
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在所述参考图像被缩小或放大了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的尺寸,以与在缩小后或放大后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参考图像的区域对应,
在所述定位图像上所设定的关注区域增大或减小了的情况下,将所述参考图像缩小或放大,以与增大后或减小后的关注区域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还具备第二扫描部,该第二扫描部对所述被检体的与所述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进行扫描以获取图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来在预定的位置和方向上生成MPR图像即多平面重建图像作为所述定位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从预定的方向绘制的体绘制图像作为所述定位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扫描部应用局部激发扫描从所述被检体获得与所述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
7.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
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判断部,判断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是否小于预定尺寸;以及
第二扫描部,对所述被检体的与所述关注区域对应的部分进行扫描以获取图像数据,
所述第二扫描部包括执行局部激发扫描的局部激发扫描部、及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的非局部激发扫描部,
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在规定范围内时,由所述局部激发扫描部执行局部激发扫描,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规定范围时,由所述非局部激发扫描部执行非局部激发扫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在所述显示部上发出警告以警告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输出消息以提示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还具备通知部,在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局部激发扫描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时,所述通知部输出消息以提示不能进行所述局部激发扫描,
所述调整部自动地调整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使其成为所述能够支持的所述规定范围内的尺寸。
1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
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以及
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所述输入部设定具有厚度的关注区域,
所述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包括所述关注区域的厚度方向的信息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的一方的图像中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调整部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另一方的图像中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厚度。
12.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
第一扫描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部,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以及
调整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一方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另一方的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
所述参考图像生成部生成包括所述关注区域及该关注区域的周边区域在内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所述调整部在包括所述关注区域及该关注区域的周边区域在内的范围中显示进行用于防止重叠伪影的过采样的过采样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部在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所述过采样区域,
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及所述参考图像中的一方的图像中的所述过采样区域的尺寸或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调整部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另一方的图像中的所述过采样区域的尺寸或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7、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扫描部获取体数据作为三维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2、7、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扫描部获取多片层图像作为三维数据。
16.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是具有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的显示部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使用的磁共振成像方法,所述磁共振成像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在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在改变了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
17.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是具有至少显示定位图像和参考图像的显示部的磁共振成像装置所使用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所述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扫描单元,对被检体进行扫描以获取三维数据;
定位图像生成单元,根据所述三维数据,生成定位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
输入单元,在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定位图像上设定关注区域;
参考图像生成单元,生成与所述关注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参考图像,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以及
调整单元,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改变了所述定位图像的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在通过所述输入单元改变了所述参考图像的显示倍率或位置时,进行调整以相应地改变所述定位图像上的所述关注区域的尺寸或位置。
CN201810240123.0A 2017-03-24 2018-03-22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Active CN109116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23118 2017-03-24
CN201710182311 2017-03-24
JP2017-213700 2017-11-06
JP2017213700 2017-11-06
JP2018-043424 2018-03-09
JP2018043424A JP7027201B2 (ja) 2017-03-24 2018-03-09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278A CN109116278A (zh) 2019-01-01
CN109116278B true CN109116278B (zh) 2021-07-16

Family

ID=6482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40123.0A Active CN109116278B (zh) 2017-03-24 2018-03-22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6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8627A (zh) * 2020-06-02 2020-10-02 北京昆仑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诊断方法和辅助诊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9867B2 (ja) * 2004-10-13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1125568A (ja) * 2009-12-18 2011-06-3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683987B2 (ja) * 2010-02-12 2015-03-11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610129B2 (ja) * 2010-03-26 2014-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3次元テンプレート変形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08142B (zh) * 2011-08-04 2015-05-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中三维图形化片层定位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4161533A (zh) * 2013-05-20 2014-11-26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成像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6278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9720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tting slice-area/slice-volume orientation at each moved couch position
US1036534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WO2006132104A1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50016032A (ko) 영상 복원 모드 선택이 가능한 영상 복원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9116278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JP2010051369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02720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
US10709351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JP710629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4996210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その関心領域表示方法
JP6681708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08206959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ライス領域設定方法
US10921409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US20210055365A1 (en) Excitation region setting method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710629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104627B2 (ja) Mri装置
JP5401290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位置パラメータ設定支援方法
US11660042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40743B (zh) 诊视床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JP7418974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11550012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egion to which processing is to be performed
JP5603615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JP6855239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24013135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02364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