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3938A -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3938A
CN109103938A CN201811200722.6A CN201811200722A CN109103938A CN 109103938 A CN109103938 A CN 109103938A CN 201811200722 A CN201811200722 A CN 201811200722A CN 109103938 A CN109103938 A CN 109103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atio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storage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07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凌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07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3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3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3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3/383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包括配电系统、光伏系统、充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分别与配电网、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根据电价峰时时段和电价谷时时段采取两种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工作。本发明在不向配电网反送电的情况下,达到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经济性更优。而且优先利用光伏发电,如光伏系统发电不能满足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则根据峰谷价差择优选择储能用电或市电对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结合峰谷电价提高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的效率。

Description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种新兴产业的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通过电缆输电方式的能源供给方式受到环境以及行业因素在很多情况变得不够方便快捷,且传统的电源输送方式投资大,专业性强,更需要符合城市规划等诸多要求,变得无法完全满足要求。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包括配电系统、光伏系统、充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结构相对复杂。而目前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运行策略简单无序,不能完全发挥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的特点。
因此,需要对现有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运行策略进行改进,考虑光伏发电特点,结合峰谷电价提高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在不向配电网反送电的情况下,达到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经济性更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包括配电系统、光伏系统、充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分别与所述配电网、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根据电价峰时时段和电价谷时时段采取两种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工作。
优选的,所述电价峰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A、判断所述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A1;
若否,则执行步骤A2;
A1、判断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A1.1;
若否,则执行步骤A1.2;
A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1.3;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A1.3、判断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和所述储能系统容量的总和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A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2.1;
若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2.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所述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优选的,所述电价谷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B、判断所述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B1,
若否,则执行步骤B2;
B1、判断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B1.1;
若否,则执行步骤B1.2;
B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籍由最大效率地利用光伏系统发电,并利用峰谷电价差,达到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经济性更优。
本发明优先利用光伏发电,如光伏系统发电不能满足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则根据峰谷价差择优选择储能用电或市电对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结合峰谷电价提高一体化电站电能利用的效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价峰时时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价谷时时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包括配电系统、光伏系统、充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分别与配电网、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根据电价峰时时段和电价谷时时段采取两种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工作。
如图2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电价峰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A、判断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A1;
若否,则执行步骤A2;
A1、判断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A1.1;
若否,这执行步骤A1.2;
A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步骤A1.1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4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步骤A1.1结果为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如图5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1.3;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步骤A1.2结果为否,则在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和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与所述站用电用电量之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
若步骤A1.2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6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和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与所述站用电的电量只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
A1.3、判断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和所述储能系统容量的总和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7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A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2.1;
若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如图10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最小容量时的状态,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2.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所述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步骤A2.1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如图8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时的状态,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步骤A2.1结果为否,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如图9所示,在电价峰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时的状态,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3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电价谷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B、判断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B1,
若否,则执行步骤B2;
B1、判断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B1.1;
若否,则执行步骤B1.2;
B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步骤B1.1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如图11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步骤B1.1结果为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12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步骤B1.2结果为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13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步骤B1.2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14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可以发电,光伏系统发电量小于等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步骤B2结果为是,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15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小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步骤B2结果为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如图16所示,在电价谷时时段,光伏系统无法发电,且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等于最大容量时的状态,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包括配电系统、光伏系统、充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分别与配电网、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系统根据电价峰时时段和电价谷时时段采取两种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价峰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A、判断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A1;
若否,则执行步骤A2;
A1、判断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A1.1;
若否,这执行步骤A1.2;
A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1.3;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A1.3、判断所述光伏系统发电量和所述储能系统容量的总和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的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大于最小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所述储能系统、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A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最小容量;
若是,则执行步骤A2.1;
若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站用电供电;
A2.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大于所述充电系统的用电量和所述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同时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直到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达到最小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价谷时时段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B、判断光伏系统是否可以发电;
若是,则执行步骤B1,
若否,则执行步骤B2;
B1、判断光伏系统发电量是否大于充电系统用电量和所述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站用电用电量的总和;
若是,则执行步骤B1.1;
若否,则执行步骤B1.2;
B1.1、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1.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否,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是,则控制所述光伏系统和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B2、判断所述储能系统的当前容量是否小于最大容量;
若是,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储能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若否,则控制所述配电网通过所述配电系统给所述充电系统和所述站用电供电。
CN201811200722.6A 2018-10-16 2018-10-16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103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0722.6A CN109103938A (zh) 2018-10-16 2018-10-16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0722.6A CN109103938A (zh) 2018-10-16 2018-10-16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3938A true CN109103938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86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0722.6A Pending CN109103938A (zh) 2018-10-16 2018-10-16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39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828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深圳市晶昶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0935A (zh) * 2011-06-24 2011-12-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智能电网管理系统
CN102427249A (zh) * 2011-12-19 2012-04-25 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微网并网运行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0455A (zh) * 2012-01-12 2012-07-11 天津市电力公司 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
CN102754121A (zh) * 2010-02-09 2012-10-24 索尼公司 绿色能源发电设备、移动装置、储电设备以及管理绿色能源信息的方法
CN103997058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东北大学 一种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305435A (zh) * 2015-11-13 2016-02-03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区域电力减碳量计算方法
CN105846423A (zh) * 2016-03-28 2016-08-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光伏微电网储能多目标容量配置方法
CN107086611A (zh) * 2017-06-12 2017-08-2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变电站交直流混合微网站用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4121A (zh) * 2010-02-09 2012-10-24 索尼公司 绿色能源发电设备、移动装置、储电设备以及管理绿色能源信息的方法
CN102280935A (zh) * 2011-06-24 2011-12-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智能电网管理系统
CN102427249A (zh) * 2011-12-19 2012-04-25 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分布式微网并网运行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0455A (zh) * 2012-01-12 2012-07-11 天津市电力公司 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
CN103997058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东北大学 一种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305435A (zh) * 2015-11-13 2016-02-03 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区域电力减碳量计算方法
CN105846423A (zh) * 2016-03-28 2016-08-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光伏微电网储能多目标容量配置方法
CN107086611A (zh) * 2017-06-12 2017-08-22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变电站交直流混合微网站用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卫婧菲,刘其辉: "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三分段能量管理策略", 《电力自动化设备》 *
曹凌捷: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电力与能源》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1828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深圳市晶昶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储能优化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036B (zh) 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独立光伏拖动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CN103441531B (zh) 一种区域高渗透率光伏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hekired et al. Fuzzy logic energy management for a photovoltaic solar home
CN105337294B (zh) 协调风电场参与电力系统一次调频的储能配置方法
CN104716693B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电池的能量管理方法及控制器、系统
CN104200297A (zh) 实时电价环境下的家居混合供电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
CN206041652U (zh) 一种基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管理控制系统
CN105552940A (zh) 基于交替方向乘子算法的分布式全局最优能量管理系统
CN104268652A (zh) 一种考虑实时电价与可控负荷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10867897B (zh) 一种多端口能量路由器多模态下的协调控制策略
CN104362671A (zh) 一种大规模风电和抽水蓄能联合送出多目标优化协调方法
CN105281363B (zh) 计及用户消费粘性的多能源优化与控制方法
CN106786489A (zh) 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Hu et al. Capacity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for island microgrid with wind/solar/pumped storage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Lim et al. Innovative fuzzy controller on island power systems with energy storage and renewable for minimum fuel consumption
CN104578145A (zh) 一种面向智能用电的连续任务型负荷能量控制方法
CN104037814B (zh) 一种分段平滑法与邻域搜索算法相结合的多电网调峰负荷分配方法
CN106685313B (zh) 用于光伏电站的发电控制方法、装置及光伏电站
CN106487035A (zh) 一种提高配电网可再生能源接纳能力的柔性负荷调度方法
CN109103938A (zh)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控制方法
CN103489131B (zh) 一种基于光柴储供电系统的运行调度方法
CN104778507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楼宇智能用电策略获取方法
CN104794557B (zh) 基于实时电价不确定下的终端用户系统的负载调度方法
CN103532172B (zh) 一种基于机组动态分类的多级备用协调方法
CN102555830A (zh) 基于双储能单元的汽车供电系统和汽车供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