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95828B -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95828B
CN109095828B CN201811225278.3A CN201811225278A CN109095828B CN 109095828 B CN109095828 B CN 109095828B CN 201811225278 A CN201811225278 A CN 201811225278A CN 109095828 B CN109095828 B CN 109095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asphalt concrete
aggregate
modified
modified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52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95828A (zh
Inventor
刘毅
陈志强
张宏斌
邓猛
坤希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id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52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95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9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5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95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95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沥青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改性沥青13~25wt%、水泥6~15wt%、集料46~63wt%、填充剂16~33wt%和助剂1~5wt%;其制备方法为:按设定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0~190℃,备用;将水泥、集料、填充剂和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混合料内,在160~190℃下搅拌1~2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沥青混凝土可用于沥青混凝土道路建设,其具有减少路面开裂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步骤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公路、街道、隧道等地方中,都需要用到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等多种材料。这些材料各有优势和劣势,可以满足不同的道路路面材料的需要。沥青路面材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有着较高的应用率。沥青路面业内人士俗称“黑道”,又称柔性路面,其优点为:(1)沥青路面由于车轮与路面两级减振,因此行车舒适性好、噪音小;(2)柔性路面对路基、地基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强;(3)沥青路面修复速度快,碾压后即可通车。
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或有车辙痕迹,裂缝: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断裂,或是沥青面层缩裂,冬季,沥青面层中的平均温度低于断裂温度,面层即发生断裂;车辙;这个很常见,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车辆的反复碾压,沥青产生塑性流动形成的,车辙达到一定深度,辙槽积水,容易发生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该沥青混凝土具有减少开裂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改性沥青13~25wt%、水泥6~15wt%、集料46~63wt%、填充剂16~33wt%和助剂1~5wt%;
所述改性沥青包括基质沥青和改性剂,所述改性剂包括SBS、PE和胶粉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
所述集料包括矿粉和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充剂包括炭黑、纳米碳酸钙、硅藻土和纤维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
所述助剂包括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所述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0.5~2wt%、0.3~2wt%和0.2~1wt%。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改性沥青、水泥、集料、填充剂和助剂为原料,各原料组分相互配合,可使得用本发明的沥青混凝土制得发路面具有减少开裂的效果。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本发明中,选用SBS、PE和胶粉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优选改性剂包括SBS和胶粉,所述改性沥青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11~25wt%,所述SBS和胶粉均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1~3wt%;进一步优选,改性沥青占沥青混凝土总量13~19wt%。
SBS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的三嵌段共聚物,兼有塑料和橡胶的特性,被称为“第三代合成橡胶”,用SBS或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较常规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软化点,粘接性能更好,使得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性。PE与沥青的混融性好、离析作用小、且稳定性高,用PE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使得改性沥青具有高温抗形变能力好的特点,且与此同时,用PE改性后的沥青具有低温柔性好的特点。胶粉是指废旧橡胶制品经粉碎加工处理而得到的粉末状橡胶材料。用胶粉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胶粉与热的基质沥青搅拌后,施于面层之间,形成一薄膜或与集料、砂层之间形成一薄膜,形成应力吸收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SBS和胶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使得改性后的基质沥青具有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且可显著改善沥青的耐高温性能和变形能力,可明显改进沥青的耐候性、耐负载性能和抗车辙能力。
本发明中,水泥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6~15wt%;进一步优选为9~13wt%。
在改性沥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后,泥水化物和改性沥青裹砂形成的立体网络,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性;它以沥青和水泥这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作为结合料,其刚度和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但是比水泥混凝土低,使得沥青混凝土以柔性为主,兼具刚性,可缓冲车辆荷载,具有一定的减震等作用。
本发明中,所述集料包括矿粉和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料包括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所述矿粉为石灰石矿粉,所述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12~17wt%、8~10wt%和26~36wt%;再进一步优选为12~14wt%的石灰石矿粉、8~10wt%的片麻岩和26~29wt%玄武岩。
改性沥青路面的原料通常选择坚硬、粗糙有棱角的优质石料,而矿粉和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和玄武岩等具备这些性质,片麻岩和玄武岩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增加了改性沥青的表面积,使得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合(界)面积而增大,且集料表面存在着各种形状、各种取向、各种大小的空隙和微裂缝,由于吸附与毛细作用,改性沥青在高温下渗入空隙与裂缝之间,增加了集料与改性沥青之间的总内表面积,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粘接力,从而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且这些石料往往属于酸性石料,沥青中含有沥青酸、沥青酸酐等,粘附性往往难以满足要求,但是在基质沥青中掺加SBS改性剂,可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
矿粉是符合工程要求的石粉及其代用品的统称,矿粉是将矿石粉碎加工后的产物,改善沥青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离析和泌水,减小温差变化及内应力,抑制温差而产生的裂缝。石灰石矿粉是一种主要由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其资源丰富,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石矿粉,可增强沥青混凝土的粘附力,从而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浇筑的路面的抗压、抗拉伸、抗弯曲、抗剪强度和抗车辙性能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开裂。
本发明中所述填充剂包括炭黑、纳米碳酸钙、硅藻土和纤维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填充剂包括硅藻土和纤维,所述硅藻土和纤维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4~11wt%和12~22wt%;再进一步优选,所述纤维为聚酯纤维;硅藻土和纤维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4~9wt%和12~17wt%。
在改性沥青中加入炭黑、纳米碳酸钙、硅藻土和纤维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的胶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减少路面的开裂,使得路面具有一定的抗车辙能力。聚酯纤维可作为沥青混凝土中的纤维填充剂、稳定剂,聚酯纤维单丝的三维立体分布,同时与沥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且不缠绕,可以吸附过多的自由沥青,使沥青的粘稠度和粘聚力增大,使纤维沥青混凝土在低温下仍然保持柔韧性和较高的抗拉强度,有效的抵抗收缩应力,使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能增强。聚酯纤维和硅藻土相互配合,可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改善低温抗裂性,减少温缩裂缝的产生以及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发展。
本发明中,所述助剂包括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所述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0.5~2wt%、0.3~2wt%和0.2~1wt%;进一步优选,增粘剂包括氨基化合物、金属氨基化合物和石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再进一步优选为1~2wt%的氨基化合物、0.5~1wt%的增韧剂和0.5~1wt%的硅树脂。
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三者的加入,使沥青膜增厚,使水置换沥青的强度减小,以及水分渗入沥青混凝土量的减少,再加上纤维的吸附作用使沥青的粘滞度变大,提高了沥青与集料的粘结作用力,加强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与集料形成的界面膜抵抗水分剥离作用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硅树脂的分子结构:-Si-O-Si-相互交联成完善复杂的网络,构成疏水主链,而侧链为甲基和乙基等非极性基团,它们环绕-Si-O-Si-主链朝外排列,水分子的极性极强,异型相斥,所以具有极强的憎水性,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硅树脂,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憎水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水从裂缝进入路面而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或减缓甚至阻止裂缝继续开裂。增韧剂是指能增加胶黏剂膜层柔韧性的物质。增韧剂可增大沥青混凝土的韧性,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强度,本发明中,选用热塑性弹性体类增韧剂,例如市面上售卖的环氧树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增粘剂加入改性沥青中,通过表面扩散或内部扩散湿润粘接表面,使改性沥青与被粘物料之间粘接强度提高。本发明中,增粘剂包括氨基化合物、金属氨基化合物和石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增粘剂可具体选择市面上售卖的聚氨基甲酸酯等。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集料粉碎成规格为1~10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0~20mm的粗集料;
步骤二:按设定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0~190℃,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中的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稳定剂和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60~190℃下搅拌1~2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按设定比例称取基质沥青、SBS和胶粉,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80℃,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0~190℃下加热30~45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由于本发明采用将改性沥青加热后与集料混合的方法,改性沥青高温时以液相渗入集料空隙之间,但温度降低后改性沥青在空隙中发生胶凝硬化,在锲入与锚固作用下,增强了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机械结合力,从而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且在制备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原料的比例,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可有效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控制加热的温度和控制改性沥青制备时的温度等也可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且生产沥青混凝土的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一、可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
二、改善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
三、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
四、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2kg、SBS 1kg和胶粉3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然后将称取好的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0℃下加热30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2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0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6kg、水泥15kg、石灰石矿粉12kg(粗6kg+细6kg)、片麻岩10kg(粗5kg+细5kg)、玄武岩26kg(粗13kg+细13kg)、硅藻土8kg、聚酯纤维12kg、氨基化合物0.5kg、增韧剂0.3kg和硅树脂0.2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0℃,备用;
步骤三:将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60℃下搅拌1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2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1kg、SBS 1kg和胶粉1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2℃,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2℃下加热35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4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2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3kg、水泥9kg、石灰石矿粉13kg(粗9kg+细4kg)、片麻岩9kg(粗6kg+细3kg)、玄武岩27kg(粗18kg+细9kg)、硅藻土11kg、聚酯纤维15kg、氨基化合物2kg、增韧剂1kg和硅树脂1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2℃,备用;
步骤三:将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70℃下搅拌1.5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3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5kg、SBS 2kg和胶粉2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4℃,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4℃下加热45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6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4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9kg、水泥13kg、石灰石矿粉14kg(粗9kg+细5kg)、片麻岩8kg(粗6kg+细2kg)、玄武岩28kg(粗21kg+细7kg)、硅藻土4kg、聚酯纤维11kg、氨基化合物1.5kg、增韧剂0.5kg和硅树脂1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4℃,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80℃下搅拌2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4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4kg、SBS 2kg和胶粉2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6℃,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6℃下加热40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8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6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8kg、水泥6kg、石灰石矿粉14kg(11粗kg+细3kg)、片麻岩10kg(粗8kg+细2kg)、玄武岩29kg(粗24kg+细5kg)、硅藻土5kg、聚酯纤维13kg、氨基化合物2kg、增韧剂2kg和硅树脂1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6℃,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90℃下搅拌1.2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5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3kg、SBS 1kg和胶粉1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8℃,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8℃下加热32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10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8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5kg、水泥10kg、石灰石矿粉12kg(10粗kg+细2kg)、片麻岩9kg(粗8kg+细1kg)、玄武岩26kg(粗21kg+细5kg)、硅藻土9kg、聚酯纤维17kg、氨基化合物1kg、增韧剂0.5kg和硅树脂0.5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8℃,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65℃下搅拌1.4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6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2kg、SBS 1kg和胶粉3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80℃,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90℃下加热37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5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20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6kg、水泥11kg、石灰石矿粉13kg(粗13kg+细0kg)、片麻岩9kg(5粗kg+细4kg)、玄武岩27kg(粗19kg+细8kg)、硅藻土7kg、聚酯纤维14kg、氨基化合物1.2kg、增韧剂1kg和硅树脂0.8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90℃,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75℃下搅拌1.6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7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1kg、SBS 3kg和胶粉1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5℃,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5℃下加热42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5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5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15kg、水泥9kg、石灰石矿粉17kg(粗7kg+细10kg)、片麻岩8kg(粗6kg+细2kg)、玄武岩29kg(粗15kg+细14kg)、硅藻土8kg、聚酯纤维12kg、氨基化合物1kg、增韧剂0.6kg和硅树脂0.4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90℃,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85℃下搅拌1.8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8
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基质沥青19kg、SBS 1kg和胶粉1kg,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5℃,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5℃下加热38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一种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粉碎成规格为1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5mm的粗集料;
步骤二:称取改性沥青21kg、水泥6kg、石灰石矿粉12kg(粗8kg+细4kg)、片麻岩8kg(粗6kg+细2kg)、玄武岩36kg(粗24kg+细12kg)、硅藻土4kg、聚酯纤维12kg、氨基化合物0.5kg、增韧剂0.3kg和硅树脂0.2kg,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5℃,备用;
步骤三:称称取的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称取好的硅藻土、聚酯纤维和称取好的氨基化合物、增韧剂和硅树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75℃下搅拌1.5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对比例
以实施例2作为参照组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没有使用SBS,其它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对比例2
对比例1与实施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没有使用胶粉,其它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3中没有使用聚酯纤维,其它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4中没有使用硅藻土,其它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5中用一般市面上售卖的碎石集料代替本发明中的集料,其它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性能检测试验
1、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实施例1~7和对比例1~5中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基本性能检测,检测结果表1所示。
表1沥青混凝土进行基本性能检测表
Figure BDA0001835817860000091
从表1可以看出,从对比例1~2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1~8)中的数据可知:用一定量的SBS和一定量的胶粉对沥青进行改性,SBS和胶粉相互配合,可提高改性沥青的性能,可提高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提高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改善改性沥青的饱和度,从而使得沥青混凝土具有更大的马歇尔稳定度,从而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从对比例1~2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1~8)中的数据可知:聚酯纤维和硅藻土相互配合,加强了沥青混凝土体系相互作用和整体性,使得沥青混凝土具有更高的马歇尔稳定度,从而可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改善低温抗裂性,减少温缩裂缝的产生,减缓反射裂缝的延展;从对比例1~2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1~8)中的数据可知:与一般市面上售卖的碎石骨料相比,使用本发明的集料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高,本发明的骨料、集料与聚酯纤维配合,加强了沥青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增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裂性和抗车辙性。
2、高温稳定性检验
按照规定方法(T 0719)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5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车辙试验,3次实验取平均值,试验结果如表25所示。
表2高温稳定性检验结果统计表
Figure BDA0001835817860000101
从表2可以看出,SBS和胶粉相互配合,可提高改性沥青的性能,增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改善低温抗裂性,从而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聚酯纤维和硅藻土相互配合,加强了沥青混凝土体系相互作用和整体性,增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本发明的骨料、集料与聚酯纤维配合,加强了沥青混凝土体系的粘接力,增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抗裂性和抗车辙性。
3、水稳定性检验
按照规定方法(T 0790)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5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按照规定方法(T 0729)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5所制得的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检测各样品的水稳定性,试验项目和结果如表4所示。
表3水稳定性检验试验表
Figure BDA0001835817860000111
从表3可以看出,SBS和胶粉相互配合,可提高改性沥青的性能,增强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从而可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聚酯纤维和硅藻土相互配合,增强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本发明的骨料、集料与聚酯纤维配合,加强了沥青混凝土体系的粘接力,增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稳定性,从而可减少路面的开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改性沥青13~25wt%、水泥6~15wt%、集料46~63wt%、填充剂16~33wt%和助剂1~5wt%;
所述改性沥青的混入条件为:在160~190℃下搅拌1~2min;
集料粉碎成规格为1~10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0~20mm的粗集料;
所述改性沥青为基质沥青和改性剂,所述改性剂为SBS和胶粉,SBS和胶粉均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1~3wt%;
所述集料为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所述矿粉为石灰石矿粉,所述石灰石矿粉、片麻岩和玄武岩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12~17wt%、8~10wt%和26~36wt%;
所述填充剂为硅藻土和聚酯纤维,所述硅藻土和聚酯纤维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4~11wt%和12~22wt%;
所述助剂包括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所述增粘剂、增韧剂和硅树脂分别占沥青混凝土总量的0.5~2wt%、0.3~2wt%和0.2~1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包括氨基化合物和石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改性沥青13~19wt%、水泥9~13wt%、石灰石矿粉12~14wt%、片麻岩8~10wt%、玄武岩26~29wt%、硅藻土4~9wt%、聚酯纤维12~17wt%、氨基化合物1~2wt%、增韧剂0.5~1wt%和硅树脂0.5~1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集料粉碎成规格为1~10mm的细集料和规格为10~20mm的粗集料;
步骤二:按设定比例称取各组分原料,将称量好的改性沥青加热到180~190℃,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中的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均匀,并向里面加入填充剂和助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步骤四:将步骤二中加热后的改性沥青加入到步骤三中得到的混合料内,在160~190℃下搅拌1~2min,即可得到沥青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沥青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按设定比例称取基质沥青、SBS和胶粉,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0~180℃,然后将SBS和胶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基质沥青内,在180~190℃下加热30~45min,即可制得改性沥青。
CN201811225278.3A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09095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5278.3A CN109095828B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5278.3A CN109095828B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5828A CN109095828A (zh) 2018-12-28
CN109095828B true CN109095828B (zh) 2021-08-24

Family

ID=6486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5278.3A Active CN109095828B (zh) 2018-10-20 2018-10-20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958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6768A (zh) * 2019-12-02 2020-04-24 罗登峰 耐低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3034A (zh) * 2020-01-15 2020-10-13 河南征远沥青砼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N111592322B (zh) * 2020-06-03 2021-12-24 安徽华仁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彩色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02061A (zh) * 2021-06-30 2021-10-15 宿迁博奕达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防开裂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16744A (zh) * 2022-03-11 2022-05-20 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建筑垃圾集料的路面修复混凝土
CN117089137B (zh) * 2023-09-11 2024-05-24 眉山天投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沥青直投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876A (en) * 1997-07-16 1999-12-14 Der-Hsien Shen Cont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emi-rigid asphalt concrete
CN102432230A (zh) * 2011-09-20 2012-05-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除冰、抗滑、降噪沥青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05605A (zh) * 2011-10-10 2012-06-20 钱卫胜 一种路面超薄磨耗层
CN10386666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半柔性重载路面铺装结构
CN104018410A (zh) * 2014-06-30 2014-09-03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路面反射裂缝的薄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06431088A (zh) * 2016-09-18 2017-02-22 东南大学 一种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876A (en) * 1997-07-16 1999-12-14 Der-Hsien Shen Cont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emi-rigid asphalt concrete
CN102432230A (zh) * 2011-09-20 2012-05-0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除冰、抗滑、降噪沥青路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05605A (zh) * 2011-10-10 2012-06-20 钱卫胜 一种路面超薄磨耗层
CN103866667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半柔性重载路面铺装结构
CN104018410A (zh) * 2014-06-30 2014-09-03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路面反射裂缝的薄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05926401A (zh) * 2014-06-30 2016-09-07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路面反射裂缝的薄层沥青混凝土结构及铺装方法
CN106431088A (zh) * 2016-09-18 2017-02-22 东南大学 一种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95828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5828B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KR101977588B1 (ko) Sis 및 개선된 골재 입도의 미분말 골재를 포함하여 방수성능을 향상시킨 표층용 구스매스틱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1977586B1 (ko) Sis를 이용한 중온 개질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1712921B1 (ko) 고등급 구스 아스팔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KR102100413B1 (ko) 방수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음저감 방수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시공방법
US11072708B2 (en) Asphalt concrete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waterproof performance by comprising SIS, recycled asphalt aggregate, and fine powder aggregate with improved particle siz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1864168B1 (ko) 재생아스팔트를 이용하여 현장타설이 용이한 고등급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09650781B (zh) 一种中低温温拌高摩阻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7686B (zh) 一种适用于潮湿路桥面的薄层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77585B1 (ko) Sis를 이용한 저소음 배수성 중온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KR101954232B1 (ko) 재생아스팔트 순환골재, sis, sbs 및 개선된 골재 입도의 미분말 골재를 포함하여 방수성능을 향상시킨 포장식 다짐구스방수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1663588B1 (ko) 해조류를 이용한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층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9293281B (zh)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61280B1 (ko) Sis를 이용한 구스 매스틱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현장이송장치을 이용한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2207052B1 (ko) Sebs를 포함하는 도로용 개질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110016321B (zh) 一种桥面铺装用防水粘结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669B (zh) 一种沥青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0658B (zh) 一种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
KR101869252B1 (ko) 재생아스팔트를 이용하여 현장타설이 용이한 도로용 고등급 개질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1844847B1 (ko) 폐아스팔트 골재 내 노화 아스팔트의 기능을 회복하여 연성 및 침투성을 향상시킨 폴리머-아스팔트 복합 도로 보수재
KR102077055B1 (ko) Sis 및 개선된 골재 입도의 미분말 골재를 이용한 중온 개질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KR102007726B1 (ko) Sis 및 sbs를 포함하는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 조성물과 믹싱 시스템 투입 장비를 이용한 일체형 불투수성 방수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시공방법
KR101717707B1 (ko) 고분자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재생아스콘 제조방법
CN107059615B (zh) 耐久型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
KR102207014B1 (ko) 폐타이어 분말을 포함하는 도로용 개질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