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9261A -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9261A
CN109089261A CN201811215152.8A CN201811215152A CN109089261A CN 109089261 A CN109089261 A CN 109089261A CN 201811215152 A CN201811215152 A CN 201811215152A CN 109089261 A CN109089261 A CN 109089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terminal
business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51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9261B (zh
Inventor
唐荣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151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9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9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将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本申请通过确定出与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其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使得终端在进行WiFi漫游时的能够兼顾不同网络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终端与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的连接越来越普及,终端触发WiFi漫游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在相关技术中,终端内部预先设置有固定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终端接入一个WiFi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后,检测当前接入的AP的无线信号强度是否低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若当前接入的AP的无线信号强度低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则触发WiFi漫游,使得终端可以切换到信号质量更好的AP。
不同的网络业务对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需求也不相同,而相关技术中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是固定值,无法满足不同的网络业务的需求,从而影响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漫游触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所述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所述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漫游触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所述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所述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
漫游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获取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使得终端在进行WiFi漫游时的能够兼顾不同网络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处于WiFi漫游区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中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终端中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的界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用于具有WiFi网络接入功能的终端中,比如,该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或者,该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者智能手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名词及其应用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WiFi漫游:终端从当前AP换到另一个AP并保持网络连接的过程,被称之为漫游。
在WiFi技术里,终端可以通过连到一个无线AP来获得网络服务,但是,一个AP所能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又因为终端通过无线上网的流动性特点,终端的使用者可能携带该终端移动出该终端当前所连的AP所能覆盖的范围。这时该终端就需要接入一个新的、距离更近的AP,这样终端就能保持其原有的上网服务。
例如,触发该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中,当终端处于至少两个AP的共同覆盖范围内时,终端会自动检测自身当前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以及其他未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获得当前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大小以及其他未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大小,可选的,终端当前连接的AP与其它未连接AP之间满足漫游条件,比如,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接入密钥,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获得的当前连接的WiFi信号强度大小与终端中预先设定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做比较,当判断出当前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比终端中预先设定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低时,终端将接入其他高于当前连接AP的WiFi信号强度大小的AP,从而保证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在相关技术中,终端中预先设定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由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设定。
可选的,上述WiFi信号强度可以是终端接收到的WiFi信号对应的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
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WiFi漫游的场景,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处于WiFi漫游区域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了终端110、第一AP 120、第二AP 130、第一AP 120的覆盖范围A、第二AP 130的覆盖范围B、第一AP 120的覆盖范围A与第二AP 130的覆盖范围B的重叠区域C、点D以及点E。
其中,第一AP 120与第二AP 130是具有相同SSID和接入密钥的AP,且第一AP 120与第二AP 130的覆盖范围具有重叠区域C,终端110的用户可以携带终端110在重叠区域C内移动时,可以触发终端在第一AP 120和第二AP 130之间发生WiFi漫游。可选的,该重叠区域C也可以是2个以上AP的覆盖范围重合的区域。
以终端110当前与第一AP 120连接为例,终端的使用者携带该终端在区域C中从点D移动到点E时,该终端110在移动过程中检测到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的WiFi信号强度小于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且此时第二AP 130的WiFi信号强度大于第一AP 120的WiFi信号强度,终端110就可以触发自身的WiFi漫游,与第二AP 130建立连接。可选的,WiFi信号强度可以是AP的RSSI值。
比如,终端110是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以获取当前连接的AP的WiFi信号强度是该AP的RSSI值,在智能手机的使用者携带该智能手机在区域C中从点D移动到点E过程中,智能手机可以实时检测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的RSSI值以及第二AP 130的RSSI值,当检测到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的RSSI值小于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且第二AP 130的RSSI值大于第一AP 120的RSSI值,智能手机可以主动断开与第一AP 120之间的连接,并与第二AP 130建立连接,以满足智能手机的网络需求。在一种实现的方式中,该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可以是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在智能手机中设置的。
在上述通过预先设定的固定RSSI阈值触发漫游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比终端的前台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RSSI阈值高,终端在运行该应用程序时,较高的RSSI阈值会使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网络切换。比如,终端110在点D处检测到的第一AP 120的RSSI值为-25dBm,第二AP 130的RSSI值为-30dBm,在点E处检测到的第一AP 120的RSSI值为-30dBm,第二AP 130的RSSI值为-25dBm时,终端110从点D移动到点E的过程中,若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为-28dBm,当终端110检测到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的RSSI值小于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且第二AP 130的RSSI值大于终端110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的RSSI阈值时,终端110就可以切换到第二AP 130上,但是,如果此时终端110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所需要的RSSI阈值为-30dBm时,终端110从点D移动到点E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触发WiFi漫游,即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可以满足终端110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网络需求,并不需要网络切换,如果仍然按照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为-28dBm来作为判定终端的WiFi漫游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就会触发WiFi漫游,产生不必要的网络切换。一般的,终端110在网络切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网络延时,就可能影响当前终端110的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比如,该终端110的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是一款游戏时,网络延时就可能造成游戏掉线等问题。
或者,若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为-35dBm,在终端110从点D移动到点E的过程中,虽然不触发终端110的WiFi漫游,但是如果终端110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需要的RSSI阈值为-28dBm,即当前连接的第一AP 120不满足终端110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网络需求,如果仍然按照终端110中预先设定的RSSI阈值为-35dBm来作为判定终端的WiFi漫游的条件,此时终端110将不触发WiFi漫游,即,不会进行网络切换,就可能会影响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与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比如,该终端110的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是有关上传资料的应用程序时,该点E处较低的第一AP 120所提供的网络可能使用户花费较多的时间等待该资料长传完成的问题,或者,当该终端110的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是播放在线视频的应用程序时,可能出现应用程序等待视频缓冲而导致播放画面卡顿的问题等。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不同应用程序需要不同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所带来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兼顾不同的应用程序对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要求。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WiFi漫游场景中,由终端110执行,如图2所示,该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其中,该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该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该终端是具有WiFi漫游功能的终端,该终端可以实时监控该终端的前台应用程序,并获取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可选的,该业务指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中的任一一种。
步骤220,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可选的,该终端可以从终端自身的存储器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比如,开发人员或者运维人员,预先对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以及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建立了唯一对应的关系表,预先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器中,终端在获得该业务指示信息后,可以查询该终端存储的关系表,从而获取到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终端也可以向服务器查询WiFi信号强度阈值。比如,开发人员或者运维人员,预先对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以及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建立唯一对应的关系表,并将该关系表存储在服务器中,终端在获得上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含该业务指示信息的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该终端发送的请求后,根据该请求中的业务指示信息查询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查询到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反馈给该终端,从而使该终端获取到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230,当该终端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该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其中,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是根据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获取的,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满足该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网络需求,该终端可以将获取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定为判断终端是否触发WiFi漫游的条件阈值,当终端检测到终端当前连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且该终端周围有与当前连接的AP相同SSID和接入密钥的其他AP,且其他AP的信号强度有大于当前连接的AP的信号强度时,终端会触发WiFi漫游,并选择其他AP中当前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作为连接的AP,与其建立连接,以满足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网络需求。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如何从其他AP中筛选当前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AP的方式并不加以限定。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使得终端在进行WiFi漫游时的能够兼顾不同网络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本申请下面的实施例以终端从服务器中或终端自身的存储器存储的信息中,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为例,对上述图2所示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系统中的终端110执行,如图3所示,该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检测终端的前台是否有应用程序正在运行。
可选的,终端可以通过自身的操作系统检测该终端的前台是否有应用程序正在运行,或者通过拥有检测该终端的前台是否有应用程序正在运行的功能的应用程序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检测该终端前台是否有应用程序正在运行的方式并不加以限定。
步骤320,当前台有应用程序正在运行时,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上述业务指示信息是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时,该终端可以通过获取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从预先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表中查询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将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获取为该业务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对应关系表包含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上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如表1所示,每一个应用程序标识对应有该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终端获取到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后,可以通过查询该表获得该前台应用程序相对应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可选的,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对应相同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
应用程序标识1 网络业务需求信息1
应用程序标识2 网络业务需求信息2
应用程序标识3 网络业务需求信息3
…… ……
表1
可选的,该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包括网络业务类型以及网络业务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网络业务类型可以分为低传输延时类和高传输质量类,低传输延时类的网络需求对应低传输延时需求,高传输质量类的网络需求对应高传输质量需求;网络业务等级可以对应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类型或应用程序分为一级、二级,可选的,该网络业务等级也可以有等多层次的分级。比如,可以将该网络业务等级划分为低传输延时类一级、低传输延时类二级、高传输质量类一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等等,相应的,网络业务等级也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时,终端可以将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获取为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比如,以应用程序标识是对应的应用程序的包名为例,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是包名1,此时终端检测到该应用程序在前台中运行时,可以获取到该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是包名1,并将包名1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时,终端可以将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获取为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比如,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类型是应用类型1,此时终端检测到该应用程序在前台中运行时,可以检测到该应用程序是应用类型1的应用程序,并将该应用类型1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可选的,该终端也可以通过获取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获取该应用程序的类型,比如,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应用程序的类型的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向该终端反馈该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或者,终端查询包含上述应用程序标识与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相对应的第二关系对应表,如表2所示,其示出了一种关于应用程序标识与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对应的第二关系对应表。
应用程序标识1 应用类型1
应用程序标识2 应用类型2
应用程序标识3 应用类型3
…… ……
表2
可选的,表2可以由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在终端或服务器中设置。例如,终端检测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是表2中的应用程序标识1时,该终端可以查询表2,获得应用程序标识1对应的应用类型1,将该应用类型1获取为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或者,该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1的请求,服务器向该终端反馈该应用程序1对应的应用类型1的信息,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服务器反馈的信息,获得应用程序标识1对应的应用类型1,将该应用类型1获取为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步骤330,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业务指示信息是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时,可选的,当该业务指示信息指示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低传输延时需求时,终端可以将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当该业务指示信息指示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高传输质量需求时,将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其中,该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小于该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比如,以上述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为网络业务类型,网络业务类型分为低传输延时类和高传输质量类为例,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对应有第三对应关系表(如表3所示),其中包含了网络需求信息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对应关系,终端得到以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为业务指示信息后,可以通过查询该表3来获得相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同样的,该第三对应关系表也可以是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设置好的,存放在服务器中或终端的存储器中。
低传输延时类 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高传输质量类 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表3
在表3中,低传输延时类对应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小于高传输质量类对应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或者,以上述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为网络业务等级,网络业务等级划分为低传输延时类一级、低传输延时类二级、高传输质量类一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为例,该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对应有第四对应关系表,如表4所示,其中包含了网络需求信息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对应关系,终端得到以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为业务指示信息后,可以通过查询该表来获得相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同样的,该第四对应关系表也可以是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设置好的,存放在服务器中或终端的存储器中。
低传输延时类一级 WiFi信号强度阈值1
低传输延时类二级 WiFi信号强度阈值2
高传输质量类一级 WiFi信号强度阈值3
高传输质量类二级 WiFi信号强度阈值4
表4
比如,以前台应用程序是一款游戏为例,当终端的前台正在运行该游戏时,终端可以获取到该游戏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从预先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表中查询该游戏对应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可选的,当该游戏被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分在低传输延时类的类型中时,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该第三对应关系表,获得该游戏对应的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即,终端可以将该游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获取为业务指示信息,而该业务指示信息指示该游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低传输延时类时,终端可以将低传输延时类对应的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终端触发WiFi漫游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或者,以表4为例,当该游戏被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分在低传输延时类一级的网络业务等级中时,该游戏有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为WiFi信号强度阈值1。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该第四对应关系表,获得该游戏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1。即,终端可以将该游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获取为业务指示信息,而该业务指示信息指示该游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低传输延时类一级时,终端可以将低传输延时类一级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1获取为终端触发WiFi漫游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是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时,终端可以根据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比如,该应用程序标识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对应有第五对应关系表,如表5所示,每个应用程序标识对应一个WiFi信号强度阈值,不同的应用程序标识可以对应相同或者不同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其中,该第五对应关系表也可以由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设定好,存储在服务器中或者终端的存储器中。
应用程序标识1 WiFi信号强度阈值1
应用程序标识2 WiFi信号强度阈值2
应用程序标识3 WiFi信号强度阈值3
…… ……
表5
终端通过获取到的应用程序标识,可以查询该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比如,该终端的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是第五对应关系表中的应用程序标识1,则终端获取到的应用程序标识是第五对应关系表中的应用程序标识1,可以将该应用程序标识1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之后,终端可以通过终端查询该第五对应关系表,获取到该应用程序标识1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1。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是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时,终端可以根据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比如,该终端可以获取到该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将该应用类型直接作为该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例如,该应用类型与WiFi信号强度阈值对应有第六对应关系表,如表6所示,在应用类型分为应用类型1、应用类型2、应用类型3的情况下,每种应用类型对应一个WiFi信号强度阈值,同样的,不同的应用类型可以对应相同或者不同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该第六对应关系表可以由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设定好,存储在服务器中或者终端的存储器中。
应用类型1 WiFi信号强度阈值1
应用类型2 WiFi信号强度阈值2
应用类型3 WiFi信号强度阈值3
…… ……
表6
终端通过获取到的应用类型,可以查询该第六对应关系表,获取该应用程序标识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比如,该终端的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是第六对应关系表中的应用类型1,终端获取到的应用类型是第六对应关系表中的应用类型1,可以将该应用类型1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之后,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该第六对应关系表,获取到该应用类型1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1。其中,终端获取到的应用类型的步骤与上述步骤320中的相关描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40,当该终端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该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其中,该步骤的执行细节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3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使得终端在进行WiFi漫游时的能够兼顾不同网络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终端具有分屏显示功能,且终端检测到前台运行有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正在运行的时候,该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具体实施细节可以按照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图执行,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该步骤的具体获得方式可以是上述图2和图3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获得方式,具体实现细节与上述对应步骤中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当上述前台应用程序包含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时,终端在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时,分别获取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业务指示信息。比如,终端前台应用程序包含一个游戏类的应用程序和一个聊天类的应用程序,该游戏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为游戏1,该聊天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为聊天1,终端可以分别获取这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业务指示信息。其中,该业务指示信息与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包含的内容类似。
若以获取的业务指示信息是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标识为例,则终端可以分别获取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为游戏1和聊天1。若以获取的业务指示信息是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类型为例,则终端可以分别获取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为游戏类和聊天类。
类似的,若上述游戏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业务类型是低传输延时类,上述聊天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类型是高传输质量类,以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类型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为例,该终端可以分别获取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类型为低传输延时类和高传输质量类。或者,若上述游戏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业务类型是低传输延时类一级,上述聊天类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网络类型是高传输质量类二级,以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作为该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为例,该终端可以分别获取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为低传输延时类一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
步骤402,检测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业务指示信息是否一致。
其中,终端可以将获得的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业务指示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一致,则根据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任一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获取该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比如,前台应用程序包含的两个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是游戏1和游戏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游戏1和游戏2对应的应用类型都为应用类型1,终端可以获取到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为应用类型1,可以通过查询终端中存储的上述表6,获得该类型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1。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游戏1和游戏2对应的网络业务类型都为低传输延时类,终端可以分别获取这两个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类型作为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此时分别获得的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均为低传输延时类,并随机以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中的一个作为业务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查询终端中存储的上述表3,获取该低传输延时类对应的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游戏1和游戏2对应的网络业务等级都为高传输质量类二级,终端可以分别获取这两个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作为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此时分别获得的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均为高传输质量类二级,并随机以这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中的一个作为业务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查询终端中存储的上述表4,获取该低传输延时类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4。
步骤403,当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业务指示信息不一致时,获取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该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
终端分别获取到的两个前台应用程序对应的业务指示信息不一致时,比如,这两个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不一致、这两个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不一致、这两个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类型不一致或者这两个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不一致时,该终端可以分别获取这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该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
例如,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中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终端屏幕界面51中,包含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1的第一显示界面501和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2的第二显示界面502,终端可以计算第一显示界面501和第二显示界面502各自的面积大小,进一步得到第一显示界面501和第二显示界面502各自所占屏幕界面51的比值。比如,终端可以获取第一显示界面501在屏幕中的边界像素坐标,通过边界像素坐标计算出该第一显示界面501的像素面积,通过该像素面积和屏幕界面51的像素面积求出相应的比值。可选的,终端也可以通过第一显示界面501所占像素点的数量,计算第一显示界面501在终端屏幕界面51中的占有比值,本申请实施例对计算该比值的具体方式并不加以限定。其中,屏幕界面51的像素面积以及像素点个数可以通过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在终端中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用户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调整了第一显示界面501和第二显示界面502的界面尺寸,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终端中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终端屏幕界面51中,包含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1的第一显示界面501和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2的第二显示界面502。当用户将终端显示界面从图5变换至图6时,终端检测到前台运行的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该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发生变化,此时,终端可以重新获取上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该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的步骤。其中,本实施例仅以图5至图6的变换举例说明,其他改变前台应用程序在屏幕界面51中的显示面积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步骤404,判断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目标应用程序,若是,进入步骤405,否则,进入步骤406。
其中,该目标应用程序是对应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该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超过预设比例阈值的应用程序。
仍以上述图5所示界面为例,终端根据获取到的第一显示界面501和第二显示界面502各自占该终端的屏幕界面51的比值,判断该比值是否超过终端中预设的比例阈值,将超过该比例阈值的应用程序判定为目标应用程序。其中,该比例阈值可以通过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预先在终端中设置。
比如,终端中存储的比例阈值为60%,当图5所示的第一显示界面501占该终端的屏幕界面51的比值大于等于60%,而第二显示界面502占该终端的屏幕界面51的比值小于60%,时,终端可以确定该应用程序1为目标应用程序;当用户将终端的显示界面从图5变化到图6时,此时,图6所示的第一显示界面501占该终端的屏幕界面51的比值小于60%,而第二显示界面502占该终端的屏幕界面51的比值大于等于60%时,终端会重新确定该应用程序2为目标应用程序。
步骤405,获取与该目标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获取该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与上述图2和图3任一所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细节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6,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
其中,该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是该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指示信息。
终端监控到前台正在运行至少两个应用程序,根据这些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的优先级顺序,确定其中一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为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比如,在终端中,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指示信息提前设定不同的优先级顺序。比如,以上述图3实施例中网络业务类型分为低传输延时类和高传输质量类为例,可以将低传输延时类的优先级设定的比高传输质量类的优先级高,并做成优先级表,如表7所示,低传输延时类对应优先级1,高传输质量类对应优先级2,其中,优先级1高于优先级2。
低传输延时类 优先级1
高传输质量类 优先级2
表7
可选的,该表可以通过运维人员或开发人员设置并预先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中,当终端前台应用程序中既包含低传输延时类的应用程序又包含高传输质量类的应用程序,终端通过查询表7,得到目标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优先级,当得到低传输延时类的优先级高于高传输质量类的优先级时,终端可以将该低传输延时类获取为目标业务指示信息。当然,也可以将低传输延时类的优先级设定的比高传输质量类的优先级低,即,本申请对该优先级顺序的设定并不加以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应于上述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也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和/或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直接设定优先级顺序,提供终端在图2和图3实施例中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
比如,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与优先级对应有优先级表,如表8所示,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有应用程序标识1、应用程序标识2、应用程序标识3,其中,应用程序标识1、应用程序标识2、应用程序标识3分别对应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优先级1比优先级2的高,优先级2比优先级3的高。其中,本申请对优先级顺序的设定并不加以限定。
应用程序标识1 优先级1
应用程序标识2 优先级2
应用程序标识3 优先级3
…… ……
表8
当前台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分别为应用程序标识1和应用程序标识3时,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表8获得目标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优先级1和优先级3,最终将应用程序标识1作为目标业务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与优先级对应有优先级表,如表9所示,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类型有应用类型1、应用类型2、应用类型3,其中,应用类型1、应用类型2、应用类型3分别对应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优先级1比优先级2的高,优先级2比优先级3的高。其中,本申请对优先级顺序的设定并不加以限定。
应用类型1 优先级1
应用类型2 优先级2
应用类型3 优先级3
…… ……
表9
当前台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分别为应用类型2和应用类型3时,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表9获得目标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优先级2和优先级3,最终将应用类型2作为目标业务指示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与优先级对应有优先级表,以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网络业务等级分为低传输延时类一级、低传输延时类二级、高传输质量类一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为例,如表10所示,其中,低传输延时类一级、低传输延时类二级、高传输质量类一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分别对应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优先级4,其中优先级1比优先级2的高,优先级2比优先级3的高,优先级3比优先级4的高。其中,本申请对优先级顺序的设定并不加以限定。
低传输延时类一级 优先级1
低传输延时类二级 优先级2
高传输质量类一级 优先级3
高传输质量类二级 优先级4
…… ……
表10
当前台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等级分别为低传输延时类二级和高传输质量类二级时,终端可以通过查询表10,获得目标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优先级2和优先级4,最终将低传输延时类二级作为目标业务指示信息。
步骤407,获取与该目标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
同样的,该步骤的详细细节与上述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该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在该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终端重新执行该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的步骤。
即,当终端检测到在该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继续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并获取与该业务指示信息相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以保证终端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适用于该终端前台应用程序。
例如,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的界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中(a)部分是对应该终端在运行一个游戏类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图7中(b)部分是对应该终端在运行一个交际类应用程序的显示界面,当终端处于图7(a)部分所示的界面时,终端已经将自身内部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图7(a)部分中终端运行的应用程序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当终端从图7(a)部分所示的界面变化到图7(b)部分所示的界面时,终端会重新获取图7(b)部分中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以及后续获取该业务指示信息对应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步骤,以便于满足终端在处于图7(b)部分所示运行界面时的网络需求。其中,具体获取图7(b)部分中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以及后续步骤与上述图2和图3实施例中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图2和图3实施例中前台应用程序发生类似图7所示的变化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获取。
步骤408,当该终端接入的AP的信号强度小于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该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其中,该步骤的执行细节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3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终端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根据该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WiFi信号强度阈值,并将该WiFi信号强度阈值设为触发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的阈值,使得终端在进行WiFi漫游时的能够兼顾不同网络业务需求的应用程序,从而提高WiFi漫游场景下终端的网络传输性能。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装置的结构框图。该无线漫游触发装置可以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以执行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装置主要包括:
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所述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所述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阈值获取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
漫游触发模块830,用于当所述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810,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
从预先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表中查询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包含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获取为所述业务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包括网络业务类型以及网络业务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阈值获取模块820,具体用于,
当所述业务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低传输延时需求时,将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业务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高传输质量需求时,将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810,具体用于,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获取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810,具体用于,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获取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阈值获取模块820,具体用于,
当所述前台应用程序包括分屏显示的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且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是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指示信息;
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之前,所述阈值获取模块820,还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所述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目标应用程序,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对应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所述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超过预设比例阈值的应用程序;
若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不存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则执行所述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的步骤。
若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存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则获取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810,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在所述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执行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的步骤。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和显示组件930,显示组件930用于显示终端中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界面。所述存储器920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910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中,由终端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由终端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在执行终端触发无线漫游时,仅以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无线漫游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所述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所述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
从预先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表中查询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表包含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信息获取为所述业务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业务需求信息包括网络业务类型以及网络业务等级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所述业务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低传输延时需求时,将第一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业务指示信息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是高传输质量需求时,将第二信号强度阈值获取为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包括: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标识获取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包括:
将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应用类型获取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包括:
当所述前台应用程序包括分屏显示的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且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所述目标业务指示信息是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中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指示信息;
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各自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所述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
判断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是否存在目标应用程序,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是对应的显示界面的面积占所述终端的屏幕面积的比值超过预设比例阈值的应用程序;
若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不存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则执行所述确定目标业务指示信息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至少两个应用程序中存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则获取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包括:
当检测到在所述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发生变化时,执行所述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的步骤。
11.一种无线漫游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指示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指示信息,所述业务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所述前台应用程序是当前在终端前台运行的应用程序;
阈值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指示信息,获取与所述前台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需求相适配的无线保真WiFi信号强度阈值;
漫游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终端接入的无线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WiFi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终端执行WiFi漫游流程。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无线漫游触发方法。
CN201811215152.8A 2018-10-18 2018-10-18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089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5152.8A CN109089261B (zh) 2018-10-18 2018-10-18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5152.8A CN109089261B (zh) 2018-10-18 2018-10-18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261A true CN109089261A (zh) 2018-12-25
CN109089261B CN109089261B (zh) 2020-12-18

Family

ID=6484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5152.8A Active CN109089261B (zh) 2018-10-18 2018-10-18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926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8320A (zh) * 2019-01-15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60A (zh) * 2019-02-13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1488A (zh) * 2020-05-28 2020-10-02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频段漫游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1988197A (zh) * 2020-07-22 2020-11-24 深圳市南方硅谷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络吞吐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92521A (zh) * 2020-11-05 2021-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WiFi漫游的触发条件确定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2566173A (zh) * 2020-12-02 2021-03-2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esh网络的信号度量方法、无线访问接入点及存储介质
WO2022033428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的转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189924A (zh) * 2020-09-14 2022-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漫游方法及装置
CN114828129A (zh) * 2022-06-20 2022-07-29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51461B (zh) * 2019-08-08 2023-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309A (zh) * 2010-02-23 2010-08-18 深圳市权智掌上电脑有限公司 WiFi后台无缝漫游系统及漫游方法
US20140247731A1 (en) * 2013-03-01 2014-09-04 Apple Inc. Application-based radio-access technology switching
CN106686626A (zh) * 2016-12-07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漫游的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888496A (zh) * 2017-02-20 2017-06-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21974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Wifi切换方法和装置、系统
CN108419279A (zh) * 2018-02-08 2018-08-17 四川速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309A (zh) * 2010-02-23 2010-08-18 深圳市权智掌上电脑有限公司 WiFi后台无缝漫游系统及漫游方法
US20140247731A1 (en) * 2013-03-01 2014-09-04 Apple Inc. Application-based radio-access technology switching
CN106921974A (zh) * 2015-12-24 2017-07-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Wifi切换方法和装置、系统
CN106686626A (zh) * 2016-12-07 2017-05-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漫游的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888496A (zh) * 2017-02-20 2017-06-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保真Wi‑Fi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19279A (zh) * 2018-02-08 2018-08-17 四川速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系统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7606A1 (zh) * 2019-01-15 2020-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18320A (zh) * 2019-01-15 2019-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60A (zh) * 2019-02-13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休眠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51461B (zh) * 2019-08-08 2023-08-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WiFi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41488A (zh) * 2020-05-28 2020-10-02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频段漫游测试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1988197A (zh) * 2020-07-22 2020-11-24 深圳市南方硅谷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络吞吐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8197B (zh) * 2020-07-22 2021-12-07 深圳市南方硅谷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络吞吐量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33428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的转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189924A (zh) * 2020-09-14 2022-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漫游方法及装置
CN112492521B (zh) * 2020-11-05 2023-08-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WiFi漫游的触发条件确定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2492521A (zh) * 2020-11-05 2021-03-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WiFi漫游的触发条件确定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2566173A (zh) * 2020-12-02 2021-03-2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esh网络的信号度量方法、无线访问接入点及存储介质
CN114828129A (zh) * 2022-06-20 2022-07-29 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漫游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261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9261A (zh) 无线漫游触发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4067664B (zh) 接入控制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移动管理实体
US20060079225A1 (en) VLR roaming statistics for IPN (intelligent preferred network)
WO2017002735A1 (ja)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4285470B (zh) 使得能够改进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装置
CN106507444A (zh) 一种扫描无线接入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6607A (zh) 一种通信网络、业务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00057483A (ko) Ladn에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809340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66696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终端
US9788221B2 (en) Server device capable of analyzing communication behavior,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3533577B (zh)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间垂直切换判决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260145B (zh) 基于PMIPv6域内业务流切换的移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686906A (zh) 网络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关设备
CN102932856A (zh) 跨plmn的访问控制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702683A (zh) 用于控制用户装备对本地设备的访问的方法和系统
CN104823514A (zh) 建立回程链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85246B (zh) 一种接入网信息处理方法及接入网系统
CN107528679A (zh) 一种s1ap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81495A (zh) 漫游限制方法及装置
CN116846771A (zh) 业务操作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16349B (zh) 无线资源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EP4183149A1 (en) Managing remote resource utilization by mobile device
CN105592527A (zh) 接入网选择方法和系统、通信设备
CN105897608A (zh) 一种拥塞信息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