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7660A -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7660A
CN109077660A CN201710445869.0A CN201710445869A CN109077660A CN 109077660 A CN109077660 A CN 109077660A CN 201710445869 A CN201710445869 A CN 201710445869A CN 109077660 A CN109077660 A CN 109077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ip
resistance
capacitor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58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ydroge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ydroge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ydroge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ydroge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58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77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77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7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便携式吸尘器,便携式吸尘器包括壳体、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主控制电路板、水氢机;壳体内设置两个分隔开的空间,一个空间放置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另一空间放置水氢机;壳体的第一排气口处设置滤尘机构;水氢机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气泵;壳体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气泵通过第二进气口向氢燃料电池泵入含氧气体;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通过第二排气口排放尾气;壳体由壳体壁围成,壳体壁的部分区域为中空结构,各中空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原料输送通道。本发明提出的便携式吸尘器,可提高便携性,不需要依赖电网电源或车载电源,极大地扩展了使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
背景技术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吸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进入电机的空气经电机流出,由于电机运行中碳刷不断的磨损,因此流出吸尘器前又加了一道过滤。
为了便于车辆等场所使用,近几年出现了车载吸尘器。车载吸尘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车载电源,通过车辆发出的电能为车载吸尘器供电;采用这种方式的吸尘器依然离不开电源,而车辆发电消耗的汽油成本高,用电效率极低,不能进一步应用于其他场景。
另一种是通过锂电池为吸尘器供电;由于锂电池的储电量有限,采用这种方式的便携式吸尘器无法长时间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便需要寻找电网充电。此外,锂电池的寿命有限,需要处理的锂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制备锂电池也存在一定污染)。
再者,锂电池所充的电能很大部分是通过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而得到的,同时发电的过程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电能在传输中会受损,充电过程也会使得电能受损。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吸尘器,以便克服现有吸尘器结构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可提高便携性,不需要依赖电网电源或车载电源,极大地扩展了使用场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可控制吸尘器智能工作,提高吸尘器的使用便捷性、智能性,同时吸尘器不需要依赖电网电源或车载电源,极大地扩展了使用场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包括:壳体、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主控制电路板、水氢机;
所述壳体内设置两个分隔开的空间,一个空间放置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另一空间放置水氢机;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设置滚尘机构,滚尘机构连接有滚尘电机,第一排气口处设置滤尘机构;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抽风机、水氢机,控制抽风机、水氢机的工作,水氢机连接抽风机、主控制电路板,为抽风机、主控制电路板提供电能;
所述水氢机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气泵,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气泵分别连接氢燃料电池;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连接原料存储容器,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设有液体泵,液体泵将原料存储容器中的甲醇水原料输送至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利用原料存储容器中的甲醇水重整制得氢气,将氢气输送至氢燃料电池,气泵将含氧气体泵入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及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电,同时生成水;
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为含氧气体的进气口,气泵通过第二进气口向氢燃料电池泵入含氧气体;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通过第二排气口排放尾气;
所述壳体由壳体壁围成,壳体壁的部分区域为中空结构,各中空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原料输送通道,第一原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原料通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第一原料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原料储存容器、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第一进气口连接喉管,喉管的一端设有吸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尘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底部,集尘机构的上部设有滚筒,滚筒由电机驱动,将落在滚筒上的灰尘翻滚至集尘机构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沉机构设有红外线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便携式吸尘器还包括至少一子吸尘器,所述便携式吸尘器包括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子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无线通讯;所述子吸尘器为扫地机器人;
子吸尘器包括子壳体、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行走轮、电池;
所述电池分别连接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为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的工作;行走驱动电机连接行走轮,驱动行走轮行走;
所述子壳体周边设有若干距离传感器,各距离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电池设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线缆连接水氢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子吸尘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二接口JP2;第十一芯片U11为单片机,第十二芯片为无线发射接收器,第二接口JP2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二接口JP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五十四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六引脚,JP2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七引脚;复位电路包括第五十四R54,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三十八电容C38,其中第五十四电阻R54与第十四二极管D14并联,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第三十八电容C38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时钟信号包括第四晶振Y4,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四电容C34,第二十八电容C28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四电容C34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二引脚,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三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第二时钟信号由第六晶振Y6提供,第六Y6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四电容C44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二电容C42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包括第十二芯片U12,第五晶振Y5,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六电容C36,第三十七电容C37,第四十电容C40,第四十一电容C41,第二天线E2,电阻R48;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第四十电容C40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四十一电容C41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七电容C37,第三十六C36并联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六电感L6一端连接至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另一端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第五电感L5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之间,第四电感L4一端连接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三电容C33另一端连接第二天线E2,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第二天线E2与地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布设至少一风向传感器、至少一风速传感器、至少一温度传感器,壳体外设有红外传感器,各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分别连接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包括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一显示数码管DS1,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第三晶振Y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天线E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九二极管D9;第五芯片U5为单片机,第六芯片U6为无线发射接收芯片,第一按键S1为功能按键,第二按键S2为功能按键,第三按键S3为功能按键,第四按键S4为功能按键,第五按键S5为功能按键,第一接口JP1作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一接口JP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四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六引脚,第一接口JP1的7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七引脚,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九二极管D9正极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七电容C7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电容C11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二号引脚,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三引脚,第三晶振Y3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八引脚和第五芯片U5的第九引脚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一端均连接+5V电源,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一引脚,第七引脚,第四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第十引脚,第五引脚,第三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二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二引脚,第九引脚,第八引脚,第六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均连接至电源+5V,第八电阻R8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三引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第五电阻R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四引脚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五引脚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第二电阻R2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六引脚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六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C17并联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电感L3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之间,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第一天线E1,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第一天线E1与地之间;
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第七接收二极管D7,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三极管Q9,第八芯片U8,第九芯片U9;第八芯片U8为运算放大器,第九芯片U9为锁相环音频译码器;其中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连接至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与地之间,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至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负极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与第十六电容C16串联连接在第七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和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三十三电阻R33连接至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与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之间,第八芯片U8的第七引脚接电源+5V,第八芯片U8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运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与第九芯片U9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与第六引脚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七引脚接地,第九芯片U9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五十九引脚;
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二发光管二极管D12,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第十四开关三极管Q14,第十五开关三极管Q15,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五十电阻R50,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一电容C31;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连接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正极,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负极接地;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发射极连接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五十一电阻R51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九电阻连接在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和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之间,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之间,第四十六电阻R46一端连接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引脚,第二十九电容C29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五十电阻R50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之间,第五十二电阻R5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之间,第四十七电阻R47一端连接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一电容C31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一引脚,第三十一电容C31另一端接地;
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四芯片U14、第五十六电阻R56、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第六十一电阻R61、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五电阻R65、第六十六电阻R66、第六十七电阻R67、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第七十电阻R70、第七十一电阻R71,第十三芯片U1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三十九电容C39、第四十三电容C43、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十五接口U15;第十三芯片U13为运算放大器,第十四芯片U14为基准稳压器,第十五接口U15为温度传感器PT100的接口;其中第五十六电阻R56接在电源+5V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六十三电阻R63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第五十八电阻R5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连接在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三引脚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连,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一引脚接地,第六十一电阻R61的一端接在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之间,另一端接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第六十八电阻R6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四电阻R64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七十电阻R7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七电阻R57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和地之间,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三十九电容C39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和地之间,第四十三电容C43和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连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第六十六电阻R66和第六十九电阻R69串联连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电阻R6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五引脚和地之间,第七十一电阻R71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第六十五电阻R65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七引脚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二极管D15和第四十五电容C45并联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
所述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第二十二芯片U22,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五电阻R85,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三电阻R93,第九十七电阻R97,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二电机B2,第三电机B3;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均为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二芯片U22为电机驱动器;其中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七电阻R97一端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另一端对应连接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一引脚;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二引脚均接地,第三引脚均接电源+5V,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五引脚,第八十电阻R80连接在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七引脚,第八十五电阻R85连接在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引脚,第九十三电阻R93连接在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二引脚,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连接在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六引脚和第十一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四引脚接+24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九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一引脚、第十五引脚接地;第十六二极管D16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极管D20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二极管D17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一二极管D21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二极管D22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九二极管D19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三二极管D23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电机B3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十四引脚之间;
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七R7、第九电阻R9、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开关管Q5,第一芯片U1,第二接口P2;第一芯片U1为光电耦合器,第二接口P2为第一电磁阀接口;其中第一电阻R1接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二引脚和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接电源+5V,第七电阻R7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第九电阻R9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之间,第一二极管D1与第六电阻R6串联接在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与第二接口P2之间,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接地,第三电阻R3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源+24V之间,第二接口P2的第一引脚接电源+24V。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控制电路板还包括距离传感器电路、抽风机控制电路、行走驱动电路、电源电路,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分别连接距离传感器电路、抽风机控制电路、行走驱动电路、电源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便携式吸尘器及其主控制电路板,可提高吸尘器的便携性,不需要依赖电网电源或车载电源,极大地扩展了使用场景。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可控制吸尘器智能工作,提高吸尘器的使用便捷性、智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壳体内设置毛细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红外传感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风速传感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温度传感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电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便携式吸尘器中子吸尘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包括:壳体10、抽风机11、滤尘机构12、集尘机构13、主控制电路板、水氢机30。所述壳体10内设置两个分隔开的空间,一个空间放置抽风机11、滤尘机构12、集尘机构13,另一空间放置水氢机30。
所述壳体10设有第一进气口17、第一排气口15,第一进气口17设置滚尘机构,滚尘机构连接有滚尘电机,第一排气口15处设置滤尘机构12;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抽风机11、水氢机30,控制抽风机11、水氢机30的工作,水氢机30连接抽风机11、主控制电路板,为抽风机11、主控制电路板提供电能。
所述壳体11内布设至少一风向传感器、至少一风速传感器、至少一温度传感器,壳体外还可以设置红外传感器,各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通过设置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出风口是否被杂物堵住;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获知壳体内的温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原料冷却装置冷却壳体;设置红外传感器,可以为壳体10的智能行走做好准备,壳体下部可以设置行走轮,通过行走电机驱动,通过在壳体周边设置红外传感器,便于壳体智能行走。
所述水氢机30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氢燃料电池32、气泵33,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气泵33分别连接氢燃料电池32;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连接原料存储容器40,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设有液体泵34,液体泵34将原料存储容器40中的甲醇水原料输送至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利用原料存储容器40中的甲醇水重整制得氢气,将氢气输送至氢燃料电池32,气泵33将含氧气体泵入氢燃料电池32;氢燃料电池32利用氢气及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电,同时生成水。
水氢机的基本组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人的相关专利能基本实现的(如三件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专利CN201210339912.2,一种利用甲醇水制备氢气的系统及方法;中国专利CN201310578035.9,即时制氢发电系统及方法;中国专利CN201310520538.0,一种即时制氢发电系统及方法;中国专利CN201410621689.X,甲醇水制氢系统的重整器、甲醇水制氢系统及制氢方法),这里不做赘述。
所述壳体10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为含氧气体的进气口,气泵34通过第二进气口向氢燃料电池32泵入含氧气体;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11通过第二排气口排放尾气。
此外,如图2所示,为了有效降低吸尘器的温度,所述壳体10的内壁设有毛细管路101(部分区域为中空结构,各中空结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原料输送通道),所述原料储存容器40设有第一输送管路102、第二输送管路104,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设有第一接收管路103、第二接收管路105。所述第一输送管路102直接连接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的第一接收管路103,第二输送管路104连接第一壳体10内壁的毛细管路101,经过第一壳体10内壁的毛细管路101后连接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31的第二接收管路105。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一输送管路102设有第一电磁阀106,第二输送管路104设有第二电磁阀107,第一接收管路103设有第三电磁阀108,第二接收管路105设有第四电磁阀109。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106、第二电磁阀107、第三电磁阀108、第四电磁阀109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在需要降温时,通过原料流经壳体来为壳体降温。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第一进气口连接喉管15,喉管15的一端设有吸嘴,吸嘴设有进气口16。此外,所述集尘机构13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便于灰尘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在壳体的底部,集尘机构13的上部设有滚筒14,滚筒14由电机驱动,将落在滚筒14上的灰尘翻滚至集尘机构13中。所述集沉机构可以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感应灰尘是否达到该清理的情形;如果达到清理标准,主控制电路板可以通过配置的无线通讯模块向设定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其他终端)发送提醒信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吸尘器还包括至少一子吸尘器,所述便携式吸尘器包括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子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无线通讯;所述子吸尘器为扫地机器人。
子吸尘器包括子壳体、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行走轮、电池。
所述电池分别连接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为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的工作;行走驱动电机连接行走轮,驱动行走轮行走。
所述子壳体周边设有若干距离传感器,各距离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电池设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线缆连接水氢机。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子吸尘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二接口JP2;第十一芯片U11为单片机,第十二芯片为无线发射接收器,第二接口JP2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二接口JP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五十四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六引脚,JP2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七引脚。
复位电路包括第五十四R54,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三十八电容C38,其中第五十四电阻R54与第十四二极管D14并联,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第三十八电容C38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时钟信号包括第四晶振Y4,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四电容C34,第二十八电容C28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四电容C34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二引脚,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三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第二时钟信号由第六晶振Y6提供,第六Y6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四电容C44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二电容C42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
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包括第十二芯片U12,第五晶振Y5,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六电容C36,第三十七电容C37,第四十电容C40,第四十一电容C41,第二天线E2,电阻R48。
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第四十电容C40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四十一电容C41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七电容C37,第三十六C36并联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六电感L6一端连接至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另一端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第五电感L5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之间,第四电感L4一端连接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三电容C33另一端连接第二天线E2,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第二天线E2与地之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分别连接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吸尘器可以设置
请参阅图3,所述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包括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一显示数码管DS1,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第三晶振Y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天线E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九二极管D9。
第五芯片U5为单片机,第六芯片U6为无线发射接收芯片,第一按键S1为功能按键,第二按键S2为功能按键,第三按键S3为功能按键,第四按键S4为功能按键,第五按键S5为功能按键,第一接口JP1作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一接口JP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四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六引脚,第一接口JP1的7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七引脚,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九二极管D9正极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七电容C7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电容C11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二号引脚,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三引脚,第三晶振Y3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八引脚和第五芯片U5的第九引脚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
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一端均连接+5V电源,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一引脚,第七引脚,第四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第十引脚,第五引脚,第三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二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二引脚,第九引脚,第八引脚,第六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均连接至电源+5V,第八电阻R8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三引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第五电阻R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四引脚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五引脚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第二电阻R2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六引脚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六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C17并联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电感L3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之间,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第一天线E1,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第一天线E1与地之间。
请参阅图4,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第七接收二极管D7,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三极管Q9,第八芯片U8,第九芯片U9。
第八芯片U8为运算放大器,第九芯片U9为锁相环音频译码器;其中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连接至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与地之间,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至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负极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与第十六电容C16串联连接在第七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和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三十三电阻R33连接至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与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之间,第八芯片U8的第七引脚接电源+5V,第八芯片U8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运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与第九芯片U9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与第六引脚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七引脚接地,第九芯片U9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五十九引脚。
请参阅图5,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二发光管二极管D12,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第十四开关三极管Q14,第十五开关三极管Q15,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五十电阻R50,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一电容C31。
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连接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正极,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负极接地;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发射极连接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五十一电阻R51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九电阻连接在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和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之间,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之间,第四十六电阻R46一端连接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引脚,第二十九电容C29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五十电阻R50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之间,第五十二电阻R5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之间,第四十七电阻R47一端连接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一电容C31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一引脚,第三十一电容C31另一端接地。
请参阅图6,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四芯片U14、第五十六电阻R56、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第六十一电阻R61、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五电阻R65、第六十六电阻R66、第六十七电阻R67、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第七十电阻R70、第七十一电阻R71,第十三芯片U1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三十九电容C39、第四十三电容C43、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十五接口U15;第十三芯片U13为运算放大器,第十四芯片U14为基准稳压器,第十五接口U15为温度传感器PT100的接口;其中第五十六电阻R56接在电源+5V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六十三电阻R63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第五十八电阻R5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连接在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三引脚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连,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一引脚接地,第六十一电阻R61的一端接在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之间,另一端接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第六十八电阻R6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四电阻R64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七十电阻R7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七电阻R57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和地之间,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三十九电容C39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和地之间,第四十三电容C43和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连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第六十六电阻R66和第六十九电阻R69串联连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电阻R6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五引脚和地之间,第七十一电阻R71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第六十五电阻R65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七引脚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二极管D15和第四十五电容C45并联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
请参阅图7,所述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第二十二芯片U22,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五电阻R85,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三电阻R93,第九十七电阻R97,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二电机B2,第三电机B3。
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均为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二芯片U22为电机驱动器;其中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七电阻R97一端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另一端对应连接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一引脚;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二引脚均接地,第三引脚均接电源+5V,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五引脚,第八十电阻R80连接在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七引脚,第八十五电阻R85连接在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引脚,第九十三电阻R93连接在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二引脚,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连接在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六引脚和第十一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四引脚接+24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九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一引脚、第十五引脚接地;第十六二极管D16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极管D20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二极管D17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一二极管D21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二极管D22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九二极管D19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三二极管D23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电机B3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十四引脚之间;
请参阅图8,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七R7、第九电阻R9、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开关管Q5,第一芯片U1,第二接口P2;第一芯片U1为光电耦合器,第二接口P2为第一电磁阀接口;其中第一电阻R1接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二引脚和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接电源+5V,第七电阻R7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第九电阻R9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之间,第一二极管D1与第六电阻R6串联接在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与第二接口P2之间,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接地,第三电阻R3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源+24V之间,第二接口P2的第一引脚接电源+24V。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喉管,直接在壳体上设置进风口吸尘。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尘器还加入特有的语音识别装置或/和手势识别装置;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手势控制吸尘器工作。
【语音控制方式】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语音数据库、语音识别模块、语音命令执行模块、语音自学习模块、语音数据库更新模块。
所述语音数据库用以存储语音数据,以及各语音数据对应的执行命令。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以将获取的语音数据与所述语音数据库中的语音数据进行比对,若语音数据库中存在符合的语音数据,将比对结果反馈至语音命令执行模块。所述语音命令执行模块用以根据语音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执行对应的命令。所述语音自学习模块用以根据用户的语音发声习惯为其设定特定的语音比对数据;语音比对数据通过语音自学习模块根据用户的发音习惯自学习得到。所述语音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以将所述语音自学习模块为设定用户设定的特定语音比对数据更新至语音数据库中,使得语音数据库中设定用户具有特定的语音比对数据库。
具体地,所述语音自学习模块用以获取用户的第一语音数据,判断该第一语音数据是否有记录,若无记录,初始化其语音值序列;若有记录,则获取该第一语音数据的语音值序列;语音值序列中记录至少一个数据,该数据代表某语音数据与另一语音数据的语音值,该语音值达到设定阈值时,表示某语音数据与另一语音数据相近似,认为两者对应同一语音命令;
若语音识别模块未能在语音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语音数据,或者被用户反馈语音识别模块识别错误;若用户在设定时间内发出第二语音数据被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成功,或者用户通过其他途径发送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对应的语音数据为第二语音数据;则将第一语音数据对应第二语音数据的语音值增加设定值,而后,判断该语音值是否达到设定阈值;若达到设定阈值,则该用户对应的语音比对数据库中,将第一语音数据增加至第二语音数据对应的控制命令所对应的语音数据,且第一语音数据的比对优先级大于第二语音数据,在后续比对过程中被优先比对。
如,一位上海用户首次通过语音控制,发出qiēwěi的语音命令,刚开始系统不能识别(与chīfàn的发声不同);用户马上发出普通话chīfàn进行纠正控制。如此(用户通过qiēwěi作为吃饭的命令)进行设定次数(如3次),后续会将qiēwěi作为首先要比对的语音数据。
【手势控制方式】
所述吸尘器还包括手势数据库、手势识别模块、手势命令执行模块、手势自学习模块、手势数据库更新模块。
所述手势数据库用以存储手势数据,以及各手势数据对应的执行命令。所述手势识别模块用以将获取的手势数据与所述手势数据库中的手势数据进行比对,若手势数据库中存在符合的手势数据,将比对结果反馈至手势命令执行模块。所述手势命令执行模块用以根据手势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执行对应的命令。所述手势自学习模块用以根据用户的手势习惯为其设定特定的手势比对数据;手势比对数据通过手势自学习模块根据用户的手势习惯自学习得到。所述手势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以将所述手势自学习模块为设定用户设定的特定手势比对数据更新至手势数据库中,使得手势数据库中设定用户具有特定的手势比对数据库。
具体地,所述手势自学习模块用以获取用户的第一手势数据,判断该第一手势数据是否有记录,若无记录,初始化其手势值序列;若有记录,则获取该第一手势数据的手势值序列;手势值序列中记录至少一个数据,该数据代表某手势数据与另一手势数据的手势值,该手势值达到设定阈值时,表示某手势数据与另一手势数据相近似,认为两者对应同一手势命令。
若手势识别模块未能在手势数据库中找到对应的手势数据,或者被用户反馈手势识别模块识别错误;若用户在设定时间内发出第二手势数据被手势识别模块识别成功,或者用户通过其他途径发送控制命令、该控制命令对应的手势数据为第二手势数据;则将第一手势数据对应第二手势数据的手势值增加设定值,而后,判断该手势值是否达到设定阈值;若达到设定阈值,则该用户对应的手势比对数据库中,将第一手势数据增加至第二手势数据对应的控制命令所对应的手势数据,且第一手势数据的比对优先级大于第二手势数据,在后续比对过程中被优先比对。
如,一位用户首次通过手势控制,希望发出某一手势命令(如控制设备启动),该手势命令初始手势动作为“180°翻转手掌”,而用户只进行了“90°翻转手掌”,系统不能识别该动作(或者识别错误);用户马上进行纠正控制。如此(用户通过“90°翻转手掌”作为控制设备启动的命令)进行设定次数(如3次),后续会将“90°翻转手掌”作为首先要比对的手势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便携式吸尘器及其主控制电路板,可提高吸尘器的便携性,不需要依赖电网电源或车载电源,极大地扩展了使用场景。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可控制吸尘器智能工作,提高吸尘器的使用便捷性、智能性。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主控制电路板、水氢机;
所述壳体内设置两个分隔开的空间,一个空间放置抽风机、滤尘机构、集尘机构,另一空间放置水氢机;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设置滚尘机构,滚尘机构连接有滚尘电机,第一排气口处设置滤尘机构;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抽风机、水氢机,控制抽风机、水氢机的工作,水氢机连接抽风机、主控制电路板,为抽风机、主控制电路板提供电能;
所述水氢机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气泵,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气泵分别连接氢燃料电池;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连接原料存储容器,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设有液体泵,液体泵将原料存储容器中的甲醇水原料输送至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利用原料存储容器中的甲醇水重整制得氢气,将氢气输送至氢燃料电池,气泵将含氧气体泵入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及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电,同时生成水;
所述壳体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为含氧气体的进气口,气泵通过第二进气口向氢燃料电池泵入含氧气体;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通过第二排气口排放尾气;
所述壳体由壳体壁围成,壳体壁的部分区域为中空结构,各中空结构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原料输送通道,第一原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原料通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第一原料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原料储存容器、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一进气口连接喉管,喉管的一端设有吸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底部,集尘机构的上部设有滚筒,滚筒由电机驱动,将落在滚筒上的灰尘翻滚至集尘机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沉机构设有红外线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吸尘器还包括至少一子吸尘器,所述便携式吸尘器包括第一无线通讯单元,子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无线通讯;所述子吸尘器为扫地机器人;
子吸尘器包括子壳体、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行走轮、电池;
所述电池分别连接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为控制器、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提供电能;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子抽风机、行走驱动电机、电池的工作;行走驱动电机连接行走轮,驱动行走轮行走;
所述子壳体周边设有若干距离传感器,各距离传感器分别连接控制器;所述电池设有充电电路,充电电路通过线缆连接水氢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吸尘器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一芯片U11、第十二芯片U12、第二接口JP2;第十一芯片U11为单片机,第十二芯片为无线发射接收器,第二接口JP2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二接口JP2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五十四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二接口JP2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六引脚,JP2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七引脚;复位电路包括第五十四R54,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三十八电容C38,其中第五十四电阻R54与第十四二极管D14并联,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第三十八电容C38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时钟信号包括第四晶振Y4,第二十八电容C28,第三十四电容C34,第二十八电容C28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四电容C34连接在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四晶振Y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二引脚,第四晶振Y4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五十三引脚;第十一芯片U11第二时钟信号由第六晶振Y6提供,第六Y6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八引脚和第九引脚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四电容C44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电源+5V,第四十二电容C42连接在第十一芯片U11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无线通讯单元包括第十二芯片U12,第五晶振Y5,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三十电容C30,第三十二电容C32,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五电容C35,第三十六电容C36,第三十七电容C37,第四十电容C40,第四十一电容C41,第二天线E2,电阻R48;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十一芯片U11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十二芯片U12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第四十电容C40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四十一电容C41连接至第五晶振Y5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三十七电容C37,第三十六C36并联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六电感L6一端连接至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一引脚,另一端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第五电感L5连接在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二引脚和第十三引脚之间,第四电感L4一端连接第十二芯片U12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三电容C33另一端连接第二天线E2,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在第二天线E2与地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布设至少一风向传感器、至少一风速传感器、至少一温度传感器,壳体外设有红外传感器,各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分别连接主控制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分别连接红外传感器电路、风速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电路、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电磁阀控制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及无线模块包括第五芯片U5,第六芯片U6,第一显示数码管DS1,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第三晶振Y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天线E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第九二极管D9;第五芯片U5为单片机,第六芯片U6为无线发射接收芯片,第一按键S1为功能按键,第二按键S2为功能按键,第三按键S3为功能按键,第四按键S4为功能按键,第五按键S5为功能按键,第一接口JP1作为代码程序烧写口;第一接口JP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四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五引脚,第一接口JP1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六引脚,第一接口JP1的7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七引脚,第三十二电阻R32与第九二极管D9并联,第九二极管D9负极连接至电源+5V,第九二极管D9正极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七电容C7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一电容C11连接在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晶振Y1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二号引脚,第一晶振Y1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五十三引脚,第三晶振Y3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八引脚和第五芯片U5的第九引脚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六电容C26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连接+5V电源,第二十五电容C2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六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按键S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一端均连接+5V电源,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七引脚47,第四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第五十引脚,第五十一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一引脚,第七引脚,第四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第十引脚,第五引脚,第三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二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引脚,第三十九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三十七引脚,第三十六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一数码管DS1的第十二引脚,第九引脚,第八引脚,第六引脚分别对应连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均连接至电源+5V,第八电阻R8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三引脚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第五电阻R5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四引脚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五引脚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第二电阻R2连接在第五芯片U5的第四十六引脚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之间,第六芯片U6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的第三十三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引脚,第二十九引脚,第二十八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七引脚接电源+3.3V,第六芯片U6的第八引脚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九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第六芯片U6的第十引脚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二晶振Y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七C17并联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三电感L3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一引脚和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六芯片U6的第十二引脚与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之间,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十三引脚,另一端串联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2另一端连接第一天线E1,第十三电容C13连接在第一天线E1与地之间;
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第七接收二极管D7,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三十五电阻R35,第十四电容C1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三极管Q9,第八芯片U8,第九芯片U9;第八芯片U8为运算放大器,第九芯片U9为锁相环音频译码器;其中第二十三电阻R23一端连接至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红外发射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连接+5V电源,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四电容C14连接在第二十四电阻R24一端与地之间,第二十七电阻R27连接至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第七红外接收二极管D7负极接地,第二十八电阻R28与第十六电容C16串联连接在第七接收二极管D7的正极和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三十三电阻R33连接至第八芯片U8的第二引脚与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之间,第八芯片U8的第七引脚接电源+5V,第八芯片U8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运第八芯片U8的第六引脚与第九芯片U9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十四电阻R3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五引脚与第六引脚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六引脚与第七引脚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七引脚接地,第九芯片U9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二十三电容C23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九芯片U9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九芯片U9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五十九引脚;
所述风速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二发光管二极管D12,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第十四开关三极管Q14,第十五开关三极管Q15,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电阻R45,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第五十电阻R50,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十一电容C31;第四十五电阻R45一端连接电源+5V,另一端连接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正极,第十二发光二极管D12负极接地;第四十一电阻R41连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发射极连接第四十九电阻R49,第五十一电阻R51接在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九电阻连接在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基极和第十二光电接收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之间,第四十三电阻R43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之间,第四十六电阻R46一端连接第十四三极管Q14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九电容C29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引脚,第二十九电容C29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二电阻R4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集电极与电源+5V之间,第五十电阻R50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基极之间,第五十二电阻R52连接在第十三光电接收三极管Q13发射极和地之间,第四十四电阻R44连接在电源+5V与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之间,第四十七电阻R47一端连接第十五三极管Q15集电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十一电容C31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六十一引脚,第三十一电容C31另一端接地;
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路包括第十四芯片U14、第五十六电阻R56、第五十七电阻R57、第五十八电阻R58、第五十九电阻R59、第六十电阻R60、第六十一电阻R61、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五电阻R65、第六十六电阻R66、第六十七电阻R67、第六十八电阻R68、第六十九电阻R69、第七十电阻R70、第七十一电阻R71,第十三芯片U13、第十五二极管D15、第三十九电容C39、第四十三电容C43、第四十五电容C45,第十五接口U15;第十三芯片U13为运算放大器,第十四芯片U14为基准稳压器,第十五接口U15为温度传感器PT100的接口;其中第五十六电阻R56接在电源+5V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六十三电阻R63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第五十八电阻R5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串联连接在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三引脚和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连,第十五接口U15的第一引脚接地,第六十一电阻R61的一端接在第五十九电阻R59和第六十七电阻R67之间,另一端接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第六十八电阻R68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四电阻R64接在第十四芯片U14的第二引脚和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二引脚之间,第七十电阻R7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第五十七电阻R57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三引脚和地之间,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三十九电容C39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八引脚和地之间,第四十三电容C43和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连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一引脚和第五引脚之间,第六十六电阻R66和第六十九电阻R69串联连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地之间,第六十电阻R60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五引脚和地之间,第七十一电阻R71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第六十五电阻R65接在第十三芯片U13的第七引脚和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之间,第十五二极管D15和第四十五电容C45并联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引脚和地之间;
所述抽风机及滚尘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第二十二芯片U22,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电阻R80,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五电阻R85,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三电阻R93,第九十七电阻R97,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第十六二极管D16,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二十三二极管D23,第二十四二极管D24,第二电机B2,第三电机B3;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均为光电耦合器,第二十二芯片U22为电机驱动器;其中第七十五电阻R75,第八十二电阻R82,第八十九电阻R89,第九十七电阻R97一端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另一端对应连接第二十芯片U20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一引脚,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一引脚,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一引脚;第二十芯片U20,第二十一芯片U21,第二十四芯片U24,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二引脚均接地,第三引脚均接电源+5V,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五引脚,第八十电阻R80连接在第二十芯片U20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七引脚,第八十五电阻R85连接在第二十一芯片U2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引脚,第九十三电阻R93连接在第二十四芯片U24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二引脚,第一百零一电阻R101连接在第二十五芯片U25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六引脚和第十一引脚对应连接至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八引脚接地,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四引脚接+24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九引脚接+5V电源,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一引脚、第十五引脚接地;第十六二极管D16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极管D20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二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二极管D17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一二极管D21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八二极管D18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二二极管D22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九二极管D19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电源+24V之间,第二十三二极管D23连接至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电机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电机B3连接在第二十二芯片U22的第十三引脚与第十四引脚之间;
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七R7、第九电阻R9、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开关管Q5,第一芯片U1,第二接口P2;第一芯片U1为光电耦合器,第二接口P2为第一电磁阀接口;其中第一电阻R1接在第五芯片U5单片机的第十二引脚和第一芯片U1的第一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1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一芯片U1的第三引脚接电源+5V,第七电阻R7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之间,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第九电阻R9接在第一芯片U1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开关管Q5的栅极之间,第一二极管D1与第六电阻R6串联接在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与第二接口P2之间,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接地,第三电阻R3接在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源+24V之间,第二接口P2的第一引脚接电源+24V。
CN201710445869.0A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Pending CN109077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869.0A CN109077660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869.0A CN109077660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7660A true CN109077660A (zh) 2018-12-25

Family

ID=6483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5869.0A Pending CN109077660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776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1938A (zh) * 2019-07-03 2019-10-01 江苏盐西高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绿化养护用除杂装置
CN112168079A (zh) * 2020-10-20 2021-01-05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度扫地机充电电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1938A (zh) * 2019-07-03 2019-10-01 江苏盐西高新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绿化养护用除杂装置
CN112168079A (zh) * 2020-10-20 2021-01-05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度扫地机充电电路
CN112168079B (zh) * 2020-10-20 2021-08-10 深圳市云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度扫地机充电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7660A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CN100425191C (zh) 气压传感型真空吸尘器
CN109124466A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的主控制电路板
CN203122289U (zh) 一种可遥控的飞行吸尘器
CN109124485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08942014U (zh) 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
CN20475647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手电筒
CN109124500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主控制电路板
CN204650295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液位实时监测与控制装置
CN208126869U (zh) 一种智能语音识别控制系统
CN208577302U (zh) 一种载重可视化及防踏空电梯控制电路
CN213028109U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家庭机器人服务控制系统
CN213400154U (zh) 基于stc单片机的语言障碍者用手语翻译手套
CN20617008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机器人
CN104468968A (zh) 一种基于安卓手机的遥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8732959A (zh) 一种推车式割草机
CN204073770U (zh) 印染定型机废气多段分级湿式处理装置
CN208139526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装置
CN210704831U (zh) 一种家居机器人
CN201686488U (zh) 节能制氧机
CN207316949U (zh) 一种废气监测辅助烟道
CN213836822U (zh) 变频恒压供水智能控制系统
CN211457318U (zh) 一种语音控制红外家电的音箱
CN209516695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配件的控制电路及控制设备
CN221403403U (zh) 一种制冷空调喷水降温节能智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