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375A - 用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375A
CN109076375A CN201780024324.0A CN201780024324A CN109076375A CN 109076375 A CN109076375 A CN 109076375A CN 201780024324 A CN201780024324 A CN 201780024324A CN 109076375 A CN109076375 A CN 109076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user apparatus
cellular
interferenc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43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桂
清水贵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76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用于有效地避免由于与不同的无线系统的同时通信而产生的干扰的技术。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用户装置,其具有: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对与蜂窝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对与不同于所述蜂窝系统的无线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智能手机或平板(在以下中,统称为用户装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典型地说,能够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或LTE-Advanced系统等蜂窝系统、以及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或无线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等蜂窝系统以外的无线系统(在以下中,统称为其他无线系统)一并进行通信。在这样的用户装置中,搭载有用于对与蜂窝系统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的蜂窝芯片、和用于对与其他无线系统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的其他系统芯片。这两个芯片构成为独立的芯片,用户装置能够使用蜂窝芯片和其他系统芯片同时执行蜂窝通信和其他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已知在用户装置向蜂窝系统的基站(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B))发送无线信号时,在用户装置内产生互相调制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MD)或谐波失真(Harmonic Distortion)。在蜂窝系统和其他无线系统的同时通信中,若这样的互相调制失真或谐波失真落入其他无线通信的接收频带,则基于其他系统芯片的接收灵敏度劣化。例如,如图1所示,在用户装置通过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经由两个分量载波CC#1、CC#2正在执行蜂窝通信时,互相调制失真落入其他系统芯片的接收频带,使其他系统芯片中的接收灵敏度劣化。
为了避免在这样的蜂窝通信中产生的互相调制失真或谐波失真导致的其他无线通信的接收灵敏度的劣化,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中,规定了作为InDeviceCoexIndication而参照的基于用户装置的信令。即,用户装置将该信令发送至基站,将有向蜂窝系统的发送在其他无线通信中使干扰产生的可能性通知至网络侧。若接收该信令,则基站能够执行对于用户装置的资源块(RB)分配的变更或载波聚合中的副小区(Scell)的解除等恰当的干扰应对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31 V.13.0.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用于对InDeviceCoexIndication进行通知的具体的触发条件在规范中没有被规定。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用户装置与蜂窝系统及其他无线系统同时进行通信时,用户装置对InDeviceCoexIndication进行通知。或者,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为蜂窝芯片对基于其他系统芯片的接收状态进行监视,在蜂窝芯片判断为蜂窝通信使其他无线系统的接收质量劣化的情况下,用户装置对InDeviceCoexIndication进行通知。但是,在这些情形下,即使蜂窝通信实际上没有使其他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劣化的情况下,也有接收到该信令的基站对用户装置执行资源块限制或副小区解除等干扰应对处理的可能性,导致不必要的吞吐量的降低。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用于有效地避免由于与不同的无线系统的同时通信而产生的干扰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用户装置,其具有: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对与蜂窝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对与不同于所述蜂窝系统的无线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一种由用户装置进行的通信方法,所述用户装置与蜂窝系统以及不同于所述蜂窝系统的无线系统进行通信,其中,所述通信方法具有:在与所述蜂窝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中取得信息的步骤;以及基于所述取得的信息,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与所述不同的无线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与不同的无线系统的同时通信而产生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LTE发送的IMD落入其他无线系统的接收带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用于避免设备间干扰的以往方法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块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硬件结构的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块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由用户装置进行的与蜂窝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及基站的硬件结构的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能够与不同的无线系统同时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被公开。在后述的实施例中,用户装置基于在与一个无线系统的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决定表示该无线通信和与其他无线系统的其他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的发送定时。具体而言,用户装置基于在LTE系统或LTE-Advanced系统等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位置信息、发送条件、质量信息、国家代码等),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以使在蜂窝通信中产生的互相调制失真或谐波失真不对与GNSS系统或无线LAN系统等其他无线系统的其他无线通信产生干扰。若接收该干扰通知,则基站执行资源块限制或副小区解除等干扰应对处理。
首先,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用户装置100、基站200及其他无线系统300。无线通信系统10典型地说,也可以是LTE系统、LTE-Advanced系统或5G系统等遵照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但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0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增强(UMTS enhancement),也可以是LTE单簇(LTE single-cluster)、LTE多簇(LTE multi-cluster)、UL带间CA(UL inter-band CA)、UL带内连续CA(UL intra-band contiguous CA)、UL带内非连续CA(UL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CA)、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vity)等LTE系统的变形。此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一个基站200,但多个基站200被配置以使覆盖无线通信系统10的服务区域。此外,仅示出一个其他无线系统300,但典型地说,设想定位系统或无线LAN系统等两个以上的类型的其他无线系统300。
用户装置(UE)100经由由基站200提供的小区而与基站200执行蜂窝通信,并且与其他无线系统300执行其他无线通信。典型地说,用户装置100也可以如图示那样,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移动路由器、穿戴式终端等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任意恰当的信息处理装置。
如图4所示,用户装置100由作为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而发挥作用的处理器10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或闪速存储器等存储器装置102、用于在基站200及其他无线系统300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通信电路103、输入输出装置或外围设备等的用户接口104、检测用户装置100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105等硬件资源构成。例如,后述的用户装置100的各功能及处理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01处理或执行在存储器装置102中储存的数据或程序来实现。但是,用户装置100不限定于上述的硬件结构,也可以由实现后述的1个以上处理的电路等构成。
基站(eNB)200通过经由小区与用户装置100进行无线连接,将从被通信连接到核心网络(未图示)上的上位站或服务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DL)分组发送至用户装置100,并且将从用户装置100接收到的上行链路(UL)分组发送至服务器。在用户装置100支持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一个以上的基站200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小区、即主小区(Pcell)和副小区(Scell)设定给用户装置100,同时利用这些小区与用户装置100发送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5所示,基站200典型地说,由用于在与用户装置100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201、包含用于与相邻的基站200进行通信的X2接口及用于与核心网络(未图示)进行通信的S1接口的通信接口202、用于对与用户装置100的发送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器203、存储器装置204等硬件资源构成。后述的基站200的各功能及处理也可以通过处理器203处理或执行在存储器装置204中储存的数据或程序来实现。但是,基站200不限定于上述的硬件结构,也可以具有其他任意恰当的硬件结构。
其他无线系统300通过向用户装置100发送无线信号,及/或从用户装置100接收无线信号,执行与用户装置100的无线通信。其他无线系统300没有限定,也可以是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等GNSS系统、WiFi系统等无线LAN系统。例如,在其他无线系统300为GNSS系统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接收从GNSS系统发送的无线信号,基于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而执行定位处理。此外,在其他无线系统300为无线LAN系统的情况下,用户装置100与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对无线信号进行交换。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块图。
如图6所示,用户装置100具有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及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
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对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与基站200进行无线连接,在与基站200之间对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等各种无线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典型地说,已知在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通过特定的频带的组合而执行载波聚合时,在用户装置100内产生互相调制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IMD)或谐波失真(Harmonic Distortion)。如上述那样,若该互相调制失真或谐波失真落入从其他无线系统300发送给用户装置100的无线信号的接收频带,则在其他无线系统300和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之间的其他无线通信中产生干扰,使基于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的接收灵敏度劣化。例如,如图1所示,在用户装置通过载波聚合经由两个分量载波CC#1、CC#2执行蜂窝通信时,互相调制失真落入其他系统芯片的接收频带,使其他系统芯片中的接收灵敏度劣化。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对载波聚合中的互相调制失真或谐波失真导致的干扰的应用,还能够应用于由于与不同的无线系统的通信而产生的任意干扰。
此外,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基于在与基站200的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向基站200通知用于表示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和与其他无线系统300的其他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若接收该干扰通知,则基站200执行对资源块进行再分配,或在载波聚合执行中将副小区解除等恰当的干扰应对处理。例如,在蜂窝系统为LTE系统或LTE-Advanced系统的情况下,该干扰通知也可以是InDeviceCoexIndication。但是,该干扰通知没有限定,也可以是表示与UMTS、UMTS增强(UMTS enhancement)、5G等其他蜂窝系统的蜂窝通信、和基于不同于该蜂窝系统的其他无线系统300的其他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任意通知。
在一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也可以包含通过蜂窝通信中的基站定位而取得的位置信息。在此,通过基站定位而取得的位置信息也可以表示服务基站200的位置,或也可以表示根据来自多个附近的基站200的电波强度而估计出的用户装置100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基于所取得的位置信息来判断用户装置100是否处于干扰产生区域,若判断为用户装置100处于干扰产生区域,则将干扰通知通知给基站200。具体而言,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保持有关与其他无线通信的干扰频繁发生的区域的信息,判断基于基站定位而取得的用户装置100的位置是否被包含于该区域。另外,该干扰区域信息也可以从基站200取得。
也可以是在所取得的位置处于该区域内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即,在用户装置100处于干扰频繁发生区域内的情况下,若同时执行与其他无线系统300的其他无线通信和该蜂窝通信,则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判断为产生干扰的可能性高,为了请求干扰应对处理而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另一方面,在所取得的位置为该区域外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不发送干扰通知,而持续执行蜂窝通信。即,在用户装置100处于干扰频繁发生区域外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判断为即使同时执行与其他无线系统300的其他无线通信和该蜂窝通信,干扰产生的可能性也低,不需要向基站200请求干扰应对处理,不发送干扰通知,而维持蜂窝通信。由此,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能够不监视其他无线通信的通信状态,而是在恰当的发送定时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
此外,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基于所取得的位置信息来判断用户装置100是否处于其他无线系统300不能定位的定位不能区域,若判断为用户装置100处于定位不能区域,则将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切换为关闭(OFF)状态。例如,也可以是在其他无线系统300为GNSS系统,用户装置100处于屋内区域等定位不能区域内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向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进行指示以使中止其他无线通信。由此,能够在用户装置100处于定位不能区域的期间,避免不需要的其他无线通信的执行,减少电池消耗。
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对与不同于蜂窝系统的其他无线系统300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例如,其他无线系统300没有限定,也可以是GNSS系统或无线LAN系统。例如,在其他无线系统300为GNSS系统的情况下,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从多个GNSS卫星接收定位信号,按照规定的定位算法,基于所接收到的多个定位信号对用户装置100进行定位。或者,在其他无线系统300为无线LAN系统的情况下,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与接入点进行无线连接,经由该接入点与无线LAN系统交换无线信号。
此外,也可以是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和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被通信连接,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监视基于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120的其他无线通信。此时,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监视其他无线通信的通信质量,取得质量劣化量等质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的发送条件,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根据该发送条件而对发送对于其他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该发送条件也可以包含蜂窝通信中的发送资源块(RB)数、发送功率、用户装置100内的温度等。此外,触发条件是表示促进干扰通知的程度的指标,例如也可以是其他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量。即,也可以是在检出在其他无线通信中产生了超过触发条件所指定的质量劣化量的质量劣化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例如,也可以是随着发送资源块数变多,触发条件所指定的质量劣化量被设为较小。这是因为,认为在发送资源块数多的情况下,即使执行了资源块限制或副小区解除等干扰应对处理,蜂窝通信也不会那样地劣化。因此,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放宽触发条件,即,即使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更小的质量劣化量,也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另一方面,认为在发送资源块数多的情况下,若执行干扰应对处理,则蜂窝通信显著地劣化。因此,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将触发条件变严,即,仅限于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更大的质量劣化量的情况下,才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根据同样的想法,也可以随着发送功率变高,触发条件所指定的质量劣化量变大。此外,也可以随着温度变高,触发条件所指定的质量劣化量变大。
在一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中的通信质量,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根据该通信质量而对发送对于其他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例如,该通信质量也可以是由基站200提供的小区的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等。例如,也可以随着小区的通信质量良好,触发条件所指定的质量劣化量变小。具体而言,认为在通信质量为良好的情况下,即使执行了资源块限制或副小区解除等干扰应对处理,蜂窝通信也不会那样地劣化。因此,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放宽触发条件,即,即使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更小的质量劣化量,也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另一方面,认为在通信质量为不良的情况下,若执行干扰应对处理,则蜂窝通信进一步劣化。因此,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将触发条件变严,即,仅限于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了更大的质量劣化量的情况下,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
在一实施例中,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也可以包含蜂窝系统的国家代码,也可以是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根据该国家代码而对发送对于其他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例如,在海外漫游中,用户装置100倾向于利用GNSS系统或无线LAN系统。因此,也可以将干扰通知更容易地发送,以使在海外漫游中能够更良好地利用其他无线通信。即,在从基站200取得的广播信息中包含的国家代码为外国的国家代码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放宽触发条件,即,即使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更小的质量劣化量,也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另一方面,在国家代码为国内的国家代码的情况下,蜂窝通信控制单元110也可以将触发条件变严,即,仅限于在其他无线通信中检出了更大的质量劣化量的情况下,将干扰通知发送至基站200。
另外,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也可以是通过上述的蜂窝通信中的基站定位而取得的位置信息、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的发送条件、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中的通信质量及蜂窝系统的国家代码的其中两个以上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恰当的信息。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由用户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控制处理。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由用户装置进行的与蜂窝系统的无线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100与基站200执行蜂窝通信。此时,用户装置100也可以在该蜂窝通信中,取得上述的位置信息、发送条件、质量信息、国家代码等信息。
在步骤S102中,用户装置100判断是否有与其他无线系统300的其他无线通信。例如,在用户启动了地图应用(application)时、或者从启动中的应用请求了位置信息时,用户装置100作为其他无线系统300而启动与GNSS系统的其他无线通信。或者,在用户选择了与WiFi系统的通信时,用户装置100作为其他无线系统300而启动与WiFi系统的其他无线通信。
在检出了其他无线通信的情况下(S102:是),用户装置100在步骤S103中,基于在蜂窝通信中取得的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将干扰通知(InDeviceCoexIndication)发送至基站200。例如,该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基站定位而取得的用户装置100的位置信息、蜂窝通信中的发送条件或通信质量、蜂窝系统的国家代码、它们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组合、或者其他任意恰当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没有检出其他无线通信的情况下(S102:否),用户装置100在步骤S104中,持续进行当前执行中的蜂窝通信。
在用户装置100需要将干扰信息发送至基站200的情况下(S103:是),用户装置100在步骤S105中,将干扰信息通知给基站200。另一方面,在用户装置100不需要将干扰信息发送至基站200的情况下(S103:否),用户装置100在步骤S104中,持续进行当前执行中的蜂窝通信。
在步骤S106中,按照由接收到该干扰信息的基站200进行的干扰应对处理,用户装置100执行资源块限制或副小区解除等。
在步骤S107中,用户装置100判断是否继续进行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在继续进行蜂窝通信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2,在不继续进行蜂窝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结束与基站200的蜂窝通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块图示出了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及/或软件的任意组合来实现。此外,各功能块的实现部件没有被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也可以通过物理地及/或逻辑地结合的一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地及/或逻辑地分离的两个以上的装置以直接及/或间接(例如,有线及/或无线)的方式连接,通过这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而发挥作用。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硬件结构的块图。上述的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构成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语言能够换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硬件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一个或多个图示的各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装置。
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中的各功能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从而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及/或写入进行控制从而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的各结构要素也可以由处理器1001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储存器1003及/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至存储器1002,按照它们而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基于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的各结构要素的处理也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储存且由处理器1001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就上述的各种处理而言,说明了由一个处理器1001执行的意思,但也可以由2个以上的处理器1001同时或逐次执行。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1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电通信线路从网络被发送。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而可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CD-ROM(紧凑盘(CompactDisc)ROM)等光盘、硬盘驱动、软磁盘、光磁盘(例如,紧凑盘、数字多用途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智能卡、闪速存储器(例如,卡、棒、钥匙驱动)、软盘(注册商标)盘、磁条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上述的存储介质例如也可以是包含存储器1002及/或储存器1003的数据库、服务器、其他恰当的介质。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及/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各结构要素也可以由通信装置1004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的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007来连接。总线1007也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在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装置100及基站200也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其他信号或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例也可以被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SUPER 3G、IMT-Advanced、4G、5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W-CDMA(注册商标)、GSM(注册商标)、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恰当的系统的系统及/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例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了各种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200进行的特定操作根据情况而有时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能由基站及/或基站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或S-GW等,但不限于这些)进行是明显的。在上述中例示了基站以外的其他网络节点为一个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其他网络节点的组合(例如,MME及S-GW)。
信息等能从高层(或下位层)被输出至下位层(或高层)。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被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保存至特定的地点(例如,存储器),也可以由管理表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等能被覆写、更新、或追记。被输出的信息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等也可以被发送至其他装置。
判定也可以通过以1比特来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真伪值(布尔值(Boolean):真(true)或伪(false))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例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通过隐式(例如,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来进行。
以上,关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显的。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及范围。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记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广义地解释为意味着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目的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及数字订户线路(DSL)等有线技术及/或红外线、无线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及/或无线技术被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的其中一个来表示。例如,跨上述的说明整体而可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及/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同一或类似的含义的术语。例如,信道及/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signal)。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message)。此外,分量载波(CC)也可以被称为载波频率、小区等。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及“网络”这样的术语可以被互换地使用。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也可以以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离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以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以索引来指示。
在上述的参数中使用的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性的。进而,使用这些参数的算式等有时与在本说明书中显式地公开的算式不同。各种信道(例如,PUCCH、PDCCH等)及信息要素(例如,TPC等)能够通过一切适合的名称来识别,因此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及信息要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点上都并非限定性的。
基站能够容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也被称为扇区)小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区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各个更小的区域还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屋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扇区”这样的术语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及/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而,“基站”、“eNB”、“小区”、及“扇区”这样的术语在本说明书中能被互换地使用。基站有时被称为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术语。
移动台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有时被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机、客户机、或几个其他恰当的术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determining)”、“决定(determining)”这样的术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判断”,“决定”例如能包含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能包含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访问(accessing)(例如,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视为“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能包含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判断”“决定”。也就是说,“判断”“决定”能包含将某些操作视为“判断”“决定”。
“被连接(connected)”、“被结合(coupled)”这样的术语、或它们的一切变形意味着2或其以上的要素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一切连接或结合,能够包含在相互被“连接”或“结合”的两个要素间存在1或其以上的中间要素。要素间的结合或连接也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逻辑的,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认为两个要素通过使用1或其以上的电线、线缆及/或印刷电连接,以及作为几个非限定且非总括的例而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及光(可视及不可视这双方)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电磁能量,被相互“连接”或“结合”。
参考信号还能够略称为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也可以根据所应用的标准而被称为导频(Pilot)。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基于”这样的记载只要没有另外明记,不意味着“仅基于”。换言之,“基于”这样的记载意味着“仅基于”和“至少基于”这双方。
对使用了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称呼的要素的任何参照并非整个地限定这些要素的量或顺序。这些称呼能作为区分两个以上的要素间的便利的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从而,对第一及第二要素的参照不意味着在此仅能采用两个要素、或在某些的形式下第一要素必须先于第二要素。
也可以将上述的各装置的结构中的“部件”置换为“单元”、“电路”、“设备”等。
“包含(include)”、“包含有(including)”、及它们的变形只要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这些术语就与术语“具备(comprising)”同样,意味着总括。进而,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或(or)”意味着并非异或。
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帧构成。也可以是在时域中一个或多个各帧被称为子帧。子帧进而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时隙进而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都表示在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及码元也可以是与它们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在LTE系统中,基站进行对各移动台分配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移动台中使用的频带宽或发送功率等)的调度。也可以将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称为TTI(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例如,也可以将1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多个连续的子帧称为TTI,也可以将1时隙称为TTI。资源块(RB)是时域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输送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在资源块的时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上述的无线帧的构造不过是例示,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目、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目、时隙中包含的码元及资源块的数目、及资源块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能够各种变更。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4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085121号的优先权的利益,对其进行主张,将2016-085121号的全部内容引用至本申请。
标号的说明
10 无线通信系统
100 用户装置
110 蜂窝通信控制单元
120 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
200 基站
300 其他无线系统

Claims (8)

1.一种用户装置,具有:
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对与蜂窝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对与不同于所述蜂窝系统的无线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其中,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基于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中取得的信息,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的信息包含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中的基站定位而取得的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取得的位置信息来判断该用户装置是否处于干扰产生区域,若判断为该用户装置处于干扰产生区域,则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所述干扰通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取得的位置信息来判断该用户装置是否处于所述不同的无线系统不能进行定位的定位不能区域,若判断为该用户装置处于定位不能区域,则将所述其他无线系统通信控制单元切换为关闭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的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的发送条件,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发送条件而对发送对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所述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的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通信质量而对发送对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所述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中,
所述取得的信息包含所述蜂窝系统的国家代码,
所述蜂窝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国家代码而对发送对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的质量劣化的所述干扰通知的触发条件进行控制。
8.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与蜂窝系统及不同于所述蜂窝系统的无线系统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其中,具有:
在与所述蜂窝系统的第一无线通信中取得信息的步骤;以及
基于所述取得的信息,向所述蜂窝系统通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和与所述不同的无线系统的第二无线通信之间的干扰的干扰通知的步骤。
CN201780024324.0A 2016-04-21 2017-01-26 用户装置 Pending CN1090763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5121 2016-04-21
JP2016085121A JP2019110352A (ja) 2016-04-21 2016-04-21 ユーザ装置
PCT/JP2017/002750 WO2017183245A1 (ja) 2016-04-21 2017-01-26 ユー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375A true CN109076375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116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4324.0A Pending CN109076375A (zh) 2016-04-21 2017-01-26 用户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1882B2 (zh)
JP (1) JP2019110352A (zh)
CN (1) CN109076375A (zh)
WO (1) WO20171832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416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581A (zh) * 2009-12-01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实现不同通信系统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84805A (zh) * 2010-08-12 2012-05-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移动蜂窝系统中触发装置内共存干扰消除的方法
CN103069919A (zh) * 2010-08-16 2013-04-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避免具有多个异构通信模块的终端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95013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8000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环境地图信息搜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46236A (zh) * 2012-07-16 2014-01-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设备内共存干扰频点信息的上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067657A (zh) * 2012-01-27 2014-09-24 诺基亚公司 有关于最小化路测和一致性测试的位置信息信令的测试
CN104471990A (zh) * 2012-07-20 2015-03-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5743A (ja) * 2007-02-19 2008-09-04 Ntt Docomo Inc 制御装置
US9049290B2 (en) * 2009-06-29 2015-06-02 Avaya Inc. Interaction detection between web-enabled and call-related features
US8599709B2 (en) * 2011-02-10 2013-12-03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transceiver chain emphasis
KR101841687B1 (ko) * 2011-11-07 2018-03-27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내 공존 간섭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WO2013165202A1 (en) * 2012-05-03 2013-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35560B2 (en) * 2013-08-05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Verification of authorized shared access operation
CN104469818B (zh) * 2013-09-18 2018-11-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避免信道干扰的电路、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EP3001717B1 (en) * 2014-09-29 2020-11-04 Keysight Technologies Singapore (Sales) Pte.Lt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US9554390B2 (en) * 2015-05-18 2017-01-24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shared bands
WO2017121460A1 (en) * 2016-01-12 2017-07-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KR102531285B1 (ko) * 2016-03-25 2023-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US10103756B1 (en) * 2016-08-03 2018-10-16 Google Llc Radio interference detection
US10481273B1 (en) * 2017-11-06 2019-11-19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NSS processing dur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10813009B2 (en) * 2018-12-04 2020-10-20 T-Mobile Usa, Inc. Chang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to connect to a network
US11095361B2 (en) * 2019-08-23 2021-08-17 Elliot Eichen Dynamic geographical spectrum shar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581A (zh) * 2009-12-01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实现不同通信系统共存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84805A (zh) * 2010-08-12 2012-05-3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移动蜂窝系统中触发装置内共存干扰消除的方法
CN103069919A (zh) * 2010-08-16 2013-04-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避免具有多个异构通信模块的终端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95013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67657A (zh) * 2012-01-27 2014-09-24 诺基亚公司 有关于最小化路测和一致性测试的位置信息信令的测试
CN103298000A (zh) * 2012-02-29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环境地图信息搜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46236A (zh) * 2012-07-16 2014-01-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设备内共存干扰频点信息的上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471990A (zh) * 2012-07-20 2015-03-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和无线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Measurements and triggers for IDC indication", 《3GPP TSG-RAN WG2 #77BIS TDOC R2- 121645》 *
HUAWEI: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IDC indicatio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6 R2-115846》 *
PANTECH: "IDC trigger procedure",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76 R2-11604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416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11757416B (zh) * 2019-03-27 2023-03-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10352A (ja) 2019-07-04
WO2017183245A1 (ja) 2017-10-26
US11671882B2 (en) 2023-06-06
US20210227430A1 (en)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0496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JP6959335B2 (ja) 端末
WO2015170496A1 (ja) 装置
CN109076539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JPWO2019130523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141750A (zh) 用户装置及能力信息报告方法
JP7295161B2 (ja) 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測定方法
CN109565711A (zh) 用户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JPWO2019097643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09369B2 (ja) 基地局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JPWO2019049369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1170844A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EP3883314A1 (e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804677A (zh)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
JPWO2019030870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7007281B2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995846B2 (ja) 端末、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210258812A1 (en) User terminal
US20200359199A1 (en) User equipment
CN109076375A (zh) 用户装置
CN109565858A (zh) 基站、用户装置及信号发送方法
JPWO2019064604A1 (ja)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EP3691329B1 (en) Base station and measurement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US11895523B2 (en) User apparatus
EP4084517A1 (e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