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5944B -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 Google Patents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5944B
CN109075944B CN201780025834.XA CN201780025834A CN109075944B CN 109075944 B CN109075944 B CN 109075944B CN 201780025834 A CN201780025834 A CN 201780025834A CN 109075944 B CN109075944 B CN 1090759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bluetooth
page scan
bluetooth pag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58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5944A (zh
Inventor
P·沙普洛
S·平纳达斯
J·辛格
D·安杰利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75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5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5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一方面,由第一无线设备进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检测对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近场通信(NFC)读取。NFC读取可以是由第二无线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NFC交互而发起的读取。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来调整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Description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6年4月27日提交的名称为“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TO BLUETOOTH HANDOVER”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28,409的权益,该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通过引用方式整体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各方面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示例性方面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蓝牙连接的改进。
背景技术
包括数据通信系统在内的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持续发展多年。技术进步已经导致了更小更强大的个人计算设备。例如,目前存在各种便携式个人计算设备,包括诸如便携式无线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寻呼设备的无线计算设备,每个小型,重量轻,并且可以容易地由用户携带。更具体地,便携式无线电话例如还包括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语音和数据分组的蜂窝电话。许多这样的蜂窝电话的制造具有不断增加的计算能力,因此,正等于小型个人计算机和手持式PDA。此外,这样的设备使得能够使用各种频率和适用的覆盖区域进行通信,诸如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蓝牙,近场通信(NFC)等。
通常,NFC被认为是允许无线设备通过将它们靠近在一起而进行通信的“接触操作”技术。然而,在一些应用中(例如,点播(音乐),点对对等),可能希望将通信从NFC切换到另一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来自NFC的蓝牙切换的用户体验取决于完成切换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会在几毫秒到几秒之间显着变化。
主要有两个用户感知的事件,这些事件决定了用户体验:(1)“NFC-Tap”-NFC设备的物理攻击,意图发起切换;以及(2)用户感测到所需动作的完成。用户体验由NFC点击和从扬声器播放的音乐开始之间的时间延迟确定。也就是说,时间延迟越短,用户体验就越好。
NFC到蓝牙切换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包括以下:(a)用于NFC事务的时间,其中NFC事务交换建立用于音乐流的蓝牙连接所需的蓝牙凭证;以及(b)蓝牙连接并且开始流式传输音乐所用的时间。
蓝牙连接时间比NFC事务的时间高得多,并且如果减少,则将改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包括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无线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由第一无线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检测对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近场通信(NFC)读取。所述NFC读取可以是由第二无线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NFC交互而发起的读取。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来调整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无线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收发机、蓝牙收发机、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以访问和执行程序代码中包括的指令,以指导所述无线设备检测其他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NFC)交互来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来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
在另一方面,一种包括存储于其上的程序代码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用于由无线设备执行无线通信。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NFC)交互,来检测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的指令。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
在另一方面,一种无线设备包括近场通信(NFC)收发机、蓝牙收发机和用于由所述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NFC)交互,来检测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的单元。所述无线设备还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单元。
附图说明
呈现了附图以帮助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并且其是仅出于说明所述各方年而不是限制所述各方面的目的而被提供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示例性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另一示例性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示例性过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性过程。
图6是被配置为支持如本文教导的无线通信的无线设备的若干样本方面的简化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和相关附图中针对本发明的具体方面公开了各种方面。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替代方面。此外,将不会详细描述或将省略本发明中的公知元件,以免模糊本发明的相关细节。
词语“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意味着“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比其他方面更优选或更有利。同样地,术语“本发明的各方面”不要求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包括所讨论的特征、优势或操作模式。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是出于描述特定方面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各方面。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还将理解,当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
此外,根据要由例如计算设备的原件执行的动作序列来描述许多方面。将认识到,可以由特定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或两者的组合来执行本文描述的各种动作。另外,可以认为本文描述的这些动作序列整体体现在任何形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相应的计算机指令集,当其被执行时,将使得相关联的处理器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以数种不同的形式来体现,所有这些形式都被认为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在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00中,无线设备A 110与另一个无线设备B 120无线通信。除非另有说明,术语“无线设备”不旨在特定于或限于任何特定的无线接入技术(RAT)。通常,无线设备可以是允许用户在通信网络上进行通信的任何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路由器、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娱乐设备、物联网(IOT)/万物联网(IOE)设备、交通工具内通信设备等),并且在不同的RAT环境中可以替代地被称为用户设备(UD)、移动站(MS)、订户站(STA)、用户设备(UE)等。类似地,取决于无线设备被部署的网络,无线设备可以根据一种或多种RAT操作以与另一无线设备通信,并且可以替代地被称为基站(BS)、网络节点、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等。
在图1的示例中,无线设备110和无线设备120各自通常包括用于经由至少一个指定的RAT与其他无线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由通信设备112和122表示)。通信设备112和122可以被不同地配置用于根据所指定的RAT来发送和编码信号(例如,消息、指示、信息等等),以及相反地,用于根据所指定的RAT来接收和解码信号(例如,消息、指示、信息、导频等)。无线设备110和无线设备120还可以各自通常包括用于控制其相应通信设备112和122的操作(例如,指导、修改、启用、禁用等)的通信控制器(由通信控制器114和124表示)。通信控制器114和124可以根据相应主机系统功能设备的指导或者连同该相应主机系统功能设备(被示为处理系统116和126以及存储器组件118和128)来操作。在一些设计中,通信控制器114和124可以被所述相应主机系统功能设备部分地或全部地包含。
更详细地转向所示的通信,无线设备120的第一RAT收发机150可以经由无线链路130与无线设备110的第一RAT收发机140发送和/或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与各种类型的通信相关的信息(例如,数据、相关联的控制信令等)。无线设备120的第二RAT收发机152可以经由无线链路131与无线设备110的第二RAT收发机142发送和/或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与各种类型的通信相关的信息(例如,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相关联的控制信令等)。
无线链路130和无线链路131可以在感兴趣的通信介质上操作,在图1中通过示例的方式将所述感兴趣的通信介质示出为介质132,所述介质可以与其他通信共享以及与其他RAT共享。这种类型的介质可以包括与一个或多个发射机/接收机对之间的通信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频率、时间、和/或空间通信资源(例如,包括跨越一个或多个载波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其例如对于无线设备110和无线设备120来说的介质132。
作为特定示例,第一RAT收发机150和第一RAT收发机140可以是近场通信(NFC)收发机,其中介质132可以对应于与NFC RAT相对应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类似地,第二RAT收发机152和第二RAT收发机142可以是蓝牙收发机,其中介质132也对应于与蓝牙RAT相对应的频带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取决于无线设备110和无线设备120被部署在其中的网络,所述无线设备110和无线设备120可以经由根据一种或多种其他RAT的其他无线链路(未示出)进行操作。这些网络可以包括例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OFDMA)SC-FDMA)网络等的不同变型。虽然已经为这种通信保留了不同的经许可频带(例如,由诸如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政府实体),但某些通信网络,特别是那些采用小型小区接入点的通信网络,已经将操作扩展到未经许可的频带,其例如由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使用的未经许可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U-NII)频带,其最著名的是通常被称为“Wi-Fi”的IEEE 802.11x WLAN技术。
在图1的示例中,无线设备110的通信设备112包括被配置为根据一种RAT(例如,NFC)进行操作的第一RAT收发机140和被配置为根据另一RAT(例如,蓝牙)进行操作第二RAT收发机142。如本文所使用的,“收发机”可以包括发射机电路、接收机电路、或其组合,但是不需要在所有设计中都提供发送和接收功能。例如,在一些设计中可以采用低功能的接收机电路(例如,简单地提供低层嗅探(sniffing)的接收机芯片或类似电路),以便在不必须提供全面通信时降低成本。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共处的(co-located)”(例如,无线单元、接入点、收发机等)可以指各种布置中的一种。例如,在同一壳体中的组件;由同一处理器托管的组件;在彼此限定的距离内的组件;和/或经由接口(例如,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组件,其中所述接口满足任意所需的组件间通信(例如,传送消息)的等待时间要求。
第一RAT收发机150和第二RAT收发机152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并且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作为示例,第一RAT收发机150可以根据NFC技术操作以在无线链路130上提供与无线设备110的通信,而第二RAT收发机152可以根据蓝牙技术进行操作以在无线链路131上进一步与无线设备110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无线设备120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130执行和/或接收与无线设备110的NFC控制器144的NFC交互的NFC控制器154。无线设备120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131建立与无线设备110的蓝牙控制器146的蓝牙连接的蓝牙控制器156。在一些应用中,通信控制器124可以被配置为在无线设备120和无线设备110之间未建立NFC连接的情况下建立与无线设备110的蓝牙连接。在另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器124可以被配置为首先在无线设备120和无线设备110之间建立NFC连接,并且随后在无线设备120和无线设备110之间建立蓝牙连接。在另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器124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甚至在建立NFC连接之前的、无线设备120和无线设备110之间的NFC交互(例如,NFC读取),来发起在无线设备120和无线设备110之间的蓝牙连接的建立。在建立NFC连接之后建立蓝牙连接或者响应于建立NFC连接之前的NFC交互而建立蓝牙连接的这些程序可以被称为无线设备110的NFC到蓝牙切换。
在任一情况下,蓝牙连接的建立可以涉及无线设备120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例如,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示例性蓝牙寻呼扫描过程200。
建立蓝牙连接的总时间可以取决于数个因素,这些因素之一是寻呼扫描过程200的持续时间(即,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在发送寻呼信号104之前,无线设备110可能已经接收到MAC地址以及关于无线设备120的其他信息。
在一个方面,蓝牙物理层是基于跳频方案的,其中,无线设备110根据随机或者伪随机方案使用若干个可用频率中的一个频率来发送寻呼信号104。无线设备120被配置为在时间窗口(即,扫描窗口202和208)期间周期性地监听寻呼信号104。被称为扫描间隔长度204和扫描窗口长度206的两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控制扫描窗口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对于蓝牙寻呼扫描过程200,无线设备120可以使用仅覆盖每个扫描窗口202、208的可用频率的一部分的跳频序列。
例如,在时间T1,无线设备120在用于由第二无线设备110通过蓝牙发送的寻呼信号104的扫描间隔204中的至少一个扫描窗口202期间开始扫描多个频率。如图2所示,扫描窗口长度为T2-T1。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将扫描窗口长度206设置为10.625毫秒以及将扫描间隔长度204设置为1.28秒的默认寻呼扫描配置来确定扫描窗口长度。
在时间T3,在无线设备120处接收到第一寻呼信号104。然而,在时间T3,扫描窗口202已经结束。因此,无线设备120可能不检测第一寻呼信号104。因此,无线设备110可被配置为继续发送寻呼信号104,直到接收到寻呼响应106为止,或者直到发生超时为止。
在时间T4,无线设备120通过开始用于监听寻呼信号104的新的扫描窗口208来重复扫描间隔。在时间T5,无线设备120接收并检测到寻呼信号104'。响应于此,无线设备120发送寻呼响应106。
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被示为当无线设备110发送第一寻呼信号104时开始,并且当无线设备110接收到寻呼响应106时结束。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可以与扫描间隔长度204直接成比例,但也可以与功率消耗间接成比例。因此,为了在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和功耗之间达到平衡,为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例如,扫描间隔长度)选择不一定是最快的适当的值集合。
此外,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可以包括启用/禁用由无线设备200进行隔行(interlaced)寻呼扫描的隔行扫描参数。然而,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用于图2中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200的隔行扫描参数可以被设置为禁用隔行寻呼扫描。如上所述,每个扫描窗口202、208各自可以仅包括对可用蓝牙频率的一部分(例如,一半)的扫描。因此,在某些实例中,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可以延伸至扫描间隔长度204的两倍(例如,0<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扫描间隔长度))。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包括在NFC到蓝牙切换的情况下调整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也就是说,在一个方面中,可以在NFC点击之后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改变为“快速连接”参数集合(即,用于更快连接的蓝牙寻呼扫描参数集合)。由于蓝牙连接即将来临(imminent),NFC控制器154可以向蓝牙控制器156指示切换到“快速连接参数集合”。这种基于将导致NFC至蓝牙切换的NFC输入而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设置为“快速连接”集合的方式可以减少寻呼过程持续时间210,并从而减少蓝牙连接时间,以及因此在不会显着影响功耗的情况下改善用户体验。
作为示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300。对于蓝牙寻呼扫描过程300,与图2中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200的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相比,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已被调整。例如,扫描间隔长度302已经减小到较低的值(例如,100毫秒)。另外,隔行扫描参数304已被设置为在蓝牙寻呼扫描过程300期间启用隔行寻呼扫描。因此,不仅扫描间隔长度302更短,而且在某些实例中,寻呼过程持续时间310可能小于扫描间隔长度302(例如,0<寻呼程序持续时间<扫描间隔长度)。
如图3所示,无线设备120的隔行寻呼扫描包括在每个扫描间隔期间发生的多个扫描窗口306和308。在一个方面,可用的蓝牙频率被分成两列(train)(即,列A和列B)。
在一个方面,对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调整是响应于来自触发蓝牙连接过程的NFC交互的额外信息。例如,当无线设备120检测到另一设备的NFC读取(例如,经由无线设备110在链路130上发送的消息102)时,NFC控制器154可以生成NFC标签读取指示108。可以将NFC读取用作对存在有兴趣建立蓝牙连接的设备的指示。因此,无线设备120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该信息作为触发来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快速连接”集合,以便减少无线设备120的寻呼过程持续时间310。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示例性过程400。过程400是由图1中的无线设备120执行的一个示例性过程。在过程框402中,NFC控制器154检测另一无线设备(例如,无线设备110)对无线设备120的NFC读取。在一个示例中,对无线设备120的NFC读取包括对存储在存储器组件128中的数据的读取。在一个方面,存储在存储器组件128中的数据可以与无线设备120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能力相对应。也就是说,数据可以包括无线设备120能够执行蓝牙通信的指示和/或支持从NFC到蓝牙的无线通信的切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作为示例,存储在存储器组件128中的数据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在一个方面,切换选择消息包含可以允许经由蓝牙来发现无线设备120的配置信息。
接下来,在处理框404中,响应于检测到NFC读取,无线设备120调整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例如,隔行扫描参数和/或扫描间隔长度参数)。如上所述,NFC控制器154可以被配置为生成NFC标签读指示108,所述NFC标签读指示108由蓝牙控制器156检测作为调整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示。在一个方面,NFC控制器154被配置为在检测到NFC读取的开始(例如,无线设备110发起的NFC读取)时生成NFC标签读取指示108。因此,可以在NFC读取完成之前完成对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调整。例如,如上所述,由无线设备110发起的NFC读取可以包括对存储在无线设备120处的数据的读取,其中,所述数据可以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在该示例中,无线设备120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NFC读取将所述切换选择消息发送到无线设备110。继续该示例,NFC控制器154可以被配置为在完成切换选择消息的发送之前生成NFC标签读取指示108,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甚至开始发送所述切换选择消息之前生成所述NFC标签读取指示108。因此,过程400的过程框404可以包括蓝牙控制器156在完成切换选择消息从无线设备120到无线设备110的传输之前调整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对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调整可以包括通过隔行扫描参数的方式来减小扫描间隔长度和/或启用隔行寻呼扫描。在已调整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之后,无线设备120可以执行无线设备110从NFC到蓝牙的切换。在一个方面,执行切换包括执行图3中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300。
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在完成了切换过程时,无线设备120可以被配置为再次调整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在一个示例中,该调整可以包括响应于完成了无线设备110从NFC到蓝牙的切换而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恢复到其默认值(即,在处理框404的调整之前的值)。在一些方面,无线设备(例如,无线设备120)的通信控制器(例如,通信控制器124)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无线设备120的NFC读取是否是不成功的。如上所述,蓝牙控制器156可以响应于对NFC读取(例如,其开始)的检测来调整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因此,如果通信控制器124确定NFC读取不成功,则蓝牙控制器156可以被配置为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恢复回到其默认值。在一个示例中,NFC控制器154被配置为向蓝牙控制器156提供指示切换选择消息的成功或者不成功发送的指示(例如,通过消息的方式),其中,蓝牙控制器156被配置为响应于用于指示该发送不成功的指示,将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恢复回到其默认值。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另一示例性过程500。过程500是由图1中的无线设备120执行的一个示例性过程。在处理框502中,蓝牙控制器156可以利用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一值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作为示例,在过程框502中执行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可以包括图2中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200,其中扫描间隔长度204被设置为默认值(例如,1.28秒),并且隔行扫描参数被设置为禁用隔行寻呼扫描。
接下来,在处理框504中,NFC控制器154检测另一无线设备(例如,无线设备110)对无线设备120的NFC读取。在处理框506中,响应于检测到NFC读取,无线设备120将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第二值。例如,蓝牙控制器156可以将扫描间隔长度减小至第二(较低)值(例如,100毫秒),和/或将隔行寻呼参数设置为启用隔行寻呼扫描。
在过程框508中,无线设备120在蓝牙控制器156的指导下,利用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二值(例如,较低的扫描间隔长度和/或启用的隔行寻呼扫描参数)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作为示例,处理框508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可以包括执行图3中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300。
接下来,在决定框510中,无线设备120确定处理框506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是否完成。如果不是,则过程500返回到处理框508,以利用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二值继续该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如果在决定框510中确定了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完成,则过程500可以进行到处理框512,在此处,蓝牙控制器156可以再次调整该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在处理框512中对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调整可以包括将其调整回第一值(例如,增加间隔扫描长度和/或禁用隔行寻呼扫描)。
在一个方面,确定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完成可以包括将定时器设置到预定的时间,其中在定时器到期之后,假设完成了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可以提供寻呼过程的平均持续时间的减少。另外,假设无线设备110希望与无线设备120建立蓝牙连接的寻呼相位持续时间是在以上定义的间隔中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因此,随着可能的持续时间间隔减小,寻呼过程的方差减小。这两点都将导致更好的用户体验。
图6是被配置为支持如本文所教导的无线通信的无线设备600的若干个示例性方面的简化框图。无线设备600是图1中的无线设备12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图6示出了呈现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的无线设备600。用于检测经由NFC连接来对第一无线设备602的NFC读取的模块602至少在一些方面可以对应于例如图1中的第一RAT收发机150和/或NFC控制器154。如本文所讨论的。用于响应于检测到NFC读取来调整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模块604至少在一些方面可以对应于例如图1中的第二RAT收发机152和/或蓝牙控制器156。
图6中的模块的功能可以以与本文中的教导相一致的各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些设计中,可以将这些模块的功能实现为一个或多个电子组件。在一些设计中,可以将这些块的功能实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组件的处理系统。在一些设计中,这些模块的功能可以使用例如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ASIC)的至少一部分来实现。如本文所讨论的,集成电路可以包括处理器、软件、其他相关组件或其某些组合。因此,不同模块的功能可以被实现为例如集成电路的不同子集、实现为软件模块集合的不同子集或其组合。另外,应当理解,给定子集(例如,集成电路和/或软件模块的集合的子集)可以为多于一个模块提供功能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由图6呈现的组件和功能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它组件和功能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单元来实现。这样的单元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使用如本文所教导的相应结构来实现。例如,以上连同图6中的“模块”组件描述的组件也可以对应于类似地被指定的“用于……的单元”功能。因此,在一些方面,这些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处理器组件、集成电路或如本文所教导的其它适当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来实现。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各方面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或计算机软件与电子硬件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硬件-软件组合之间的这种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具体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导致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方法、序列和/或算法可以直接体现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以及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在替代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到处理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体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例如本文所讨论的用于NFC到蓝牙切换的过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示例,并且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单元都包括在本发明的各方面中。
虽然上述公开内容显示了本发明的说明性方面,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各方面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要以任何特定顺序来执行。此外,尽管可以单数来描述或声明本发明的元件,但除非明确地声明对单数的限制,否则可以考虑复数。

Claims (34)

1.一种由第一无线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检测第二无线设备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NFC交互来对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NFC读取,其中所述NFC读取包括对在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数据的读取;以及
在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完成所述NFC读取之前,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蓝牙控制器调整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所述数据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能力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其中,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包括:在完成所述切换选择消息从第一无线设备到第二无线设备的传输之前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执行的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包括:减小所述扫描间隔长度参数以减小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之后,在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执行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从NFC到蓝牙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切换包括:利用所调整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包括:
在由所述第二无线设备通过蓝牙发送的寻呼信号的扫描间隔的至少一个扫描窗口期间扫描多个频率;
以扫描间隔长度来重复所述扫描间隔;以及
响应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扫描窗口期间检测到所述寻呼信号,通过蓝牙来发送寻呼响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完成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从NFC到蓝牙的所述切换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并且其中,响应于完成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所述切换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包括:增加所述扫描间隔长度参数以增加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一值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其中,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第二值;以及随后
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二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对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是否不成功;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对所述第一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不成功,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所述第一值;以及随后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一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13.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近场通信NFC收发机;
蓝牙收发机;
存储器,其适于存储程序代码;以及
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以访问和执行所述程序代码中包括的指令,以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
检测其他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NFC交互来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其中所述NFC读取包括对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数据的读取;以及
在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完成所述NFC读取之前,由所述无线设备的蓝牙控制器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所述数据与所述无线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能力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在完成所述切换选择消息从所述无线设备到所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之前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指令,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减小所述扫描间隔长度参数以减小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的指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在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之后,在所述无线设备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之间执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从NFC到蓝牙的切换的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执行所述切换的指令包括:用于利用所调整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指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指令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由所述其他无线设备通过蓝牙发送的寻呼信号的扫描间隔的至少一个扫描窗口期间扫描多个频率;
以扫描间隔长度来重复所述扫描间隔;以及
响应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扫描窗口期间检测到所述寻呼信号,通过蓝牙来发送寻呼响应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响应于完成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从NFC到蓝牙的切换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并且其中,所述用于响应于完成所述其他无线设备的所述切换来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增加所述扫描间隔长度参数以增加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的指令。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一值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第二值的指令;以及随后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二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是否不成功;
响应于确定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不成功,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所述第一值;以及随后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一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25.一种包括存储于其上的程序代码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代码用于由无线设备执行无线通信,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检测其他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近场通信NFC交互来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其中所述NFC读取包括对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数据的读取;以及
在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完成所述NFC读取之前,由所述无线设备的蓝牙控制器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所述数据与所述无线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能力相对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数据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在完成所述切换选择消息从所述无线设备到所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之前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指令,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第一值来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指令包括: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NFC读取,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第二值的指令;以及随后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二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程序代码还包括用于指导所述无线设备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是否不成功;
响应于确定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对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NFC读取不成功,将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调整至所述第一值;以及随后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所述第一值来执行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
31.一种无线设备,包括:
近场通信NFC收发机;
蓝牙收发机;
用于由所述无线设备检测其他无线设备经由所述无线设备和所述其他无线设备之间的NFC交互来对所述无线设备的NFC读取的单元,其中所述NFC读取包括对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数据的读取;以及
用于在所述其他无线设备完成所述NFC读取之前通过所述无线设备的蓝牙控制器调整所述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单元。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在所述无线设备处存储的所述数据与所述无线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蓝牙能力相对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与切换选择消息相对应,其中,所述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单元包括:用于在完成所述切换选择消息从所述无线设备到所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之前调整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的单元。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无线设备,还包括用于执行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单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蓝牙寻呼扫描参数是与所述蓝牙寻呼扫描过程的扫描间隔长度相对应的扫描间隔长度参数。
CN201780025834.XA 2016-04-27 2017-03-15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Active CN1090759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28409P 2016-04-27 2016-04-27
US62/328,409 2016-04-27
US15/237,511 US9961669B2 (en) 2016-04-27 2016-08-15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o bluetooth handover
US15/237,511 2016-08-15
PCT/US2017/022465 WO2017189111A1 (en) 2016-04-27 2017-03-15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to bluetooth handov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5944A CN109075944A (zh) 2018-12-21
CN109075944B true CN109075944B (zh) 2022-02-18

Family

ID=6015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5834.XA Active CN109075944B (zh) 2016-04-27 2017-03-15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61669B2 (zh)
EP (1) EP3449665A1 (zh)
CN (1) CN109075944B (zh)
SG (1) SG11201807748TA (zh)
TW (1) TWI646789B (zh)
WO (1) WO2017189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2037B1 (ja) * 2016-01-15 2017-05-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85879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标签设备、电子设备、通信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46901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蓝牙连接参数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85179B (zh) * 2021-06-25 2023-07-21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849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具有带外启动的无线对接
CN102457916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延迟和有条件的传输切换
CN10406613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4335617A (zh) * 2012-06-04 2015-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对其他rf活动的检测来改善nfc rf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5108B2 (en) 2002-03-26 2009-07-21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based discovery for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reader device having transponder functionality
US7471200B2 (en) 2005-06-30 2008-12-30 Nokia Corporation RFID optimized capability negotiation
US8224246B2 (en) * 2010-05-10 2012-07-17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20120238205A1 (en) * 2011-03-16 2012-09-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out-of-ban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arrier transport switching
US9425861B2 (en) * 2011-07-25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92280B1 (ko) * 2011-09-21 2018-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995908B2 (en) * 2012-01-25 2015-03-31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enhanced out of band (OOB) bluetooth pairing and related methods
US8818276B2 (en) * 2012-05-16 2014-08-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to guest apparatus based on presence of hosting apparatus
EP2856659A4 (en) * 2012-06-04 2016-02-10 Qualcomm Inc AUTOMATIC CONNECTION OF HUMAN BLUETOOTH INTERFACE DEVICES
EP3105860A4 (en) * 2014-02-21 2017-03-22 MediaTek Inc. Method to set up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392114A (zh) 2015-12-03 2016-03-09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蓝牙快速连接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849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具有带外启动的无线对接
CN102457916A (zh) * 2010-10-20 2012-05-16 诺基亚公司 延迟和有条件的传输切换
CN104335617A (zh) * 2012-06-04 2015-02-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对其他rf活动的检测来改善nfc rf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6613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luetooth secure simple pairing using NFC;NFC FORUM;《URL: http://members.nfc-forum.org/apps/group_public/download.php/18688/nfcforum-ad-btssp_1_1.pdf》;20140109;第1.8,2,3,4.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07748TA (en) 2018-11-29
CN109075944A (zh) 2018-12-21
TWI646789B (zh) 2019-01-01
US20170318557A1 (en) 2017-11-02
WO2017189111A1 (en) 2017-11-02
US9961669B2 (en) 2018-05-01
EP3449665A1 (en) 2019-03-06
TW201739184A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5634B1 (ko) 통신을 위해 다수의 주파수 대역들을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9075944B (zh) 近场通信(nfc)到蓝牙的切换
CN104471987B (zh) 用于使用fils信标的ap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82150B (zh) 用于在邻域知悉网络中进行广告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038331A1 (zh) 确定上行资源的方法与装置
JP2017522783A (ja) 近接度測定値に基づく近隣物認識ネットワーククラスタトポロジー確立
RU2748223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ерминал
CN110445511B (zh) 一种自适应同步跳频方法、装置、无线ap及通信系统
CN103392373A (zh) 用于促进回退接入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TWI741017B (zh) 訊號傳輸方法、網路裝置、終端裝置和通訊系統
US20180376487A1 (en) Ser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6647924A (zh) 带宽部分切换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JPWO2007129595A1 (ja)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ー実行方法
US11290971B2 (e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remote us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36467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iscovery message
CN107318172B (zh) 终端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03283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JP2017163196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680215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端末、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056961B1 (en) Performance of short-range wireless network channel scans using receiver diversity
CN107079427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无线接入设备和用户设备
KR101802836B1 (ko) D2d 신호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2068752A1 (zh) 通信资源激活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4509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658731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端末、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01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