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6878B - 一种电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66878B CN109066878B CN201811012759.6A CN201811012759A CN109066878B CN 109066878 B CN109066878 B CN 109066878B CN 201811012759 A CN201811012759 A CN 201811012759A CN 109066878 B CN109066878 B CN 1090668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module
- communication
- power supply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9—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witched or multiplexed charge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开关模块、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第二检测模块还分别与对应的开关模块和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至少一个开关模块、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电源系统中通信电平的转换适用于多种充电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电池均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源行业的发展,多个电池组合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根据组合情况可将充电模式分为串联充电、并联充电、单独充电。为了解决电池均衡问题,通常会在几种充电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将串联充电转换为并联充电,或者将单独充电转换为串联充电。而在转换充电模式的同时,需要对电源系统中各模块之间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
目前,通常是以0V为通信电平的低电平,通信电平转换方案都是单一的,比如把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或者把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因此只能满足一种转换方式的通信要求,无法满足多种转换方式的通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电平转换方案单一,无法满足多种转换方式的通信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开关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对应的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模块、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关断;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对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与所述控制模块的通信电平匹配,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正常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源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开关模块、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在电源模块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开关模块导通,使得第二检测模块可以与控制模块正常通信。在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开关模块关断,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对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使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与控制模块的通信电平匹配,进而使第二检测模块可以与控制模块正常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电源系统中通信电平的转换适用于多种充电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电池均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源系统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101、至少一个开关模块201、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至少第一电源模块4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402、第一检测模块501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502;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401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01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402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201、对应的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01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模块201、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和所述第一检测模块501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201,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4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402串联充电时关断,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4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402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与所述控制模块101连接;
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401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402串联充电时,对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01的通信电平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401和第二电源模块402可以是充电电池,第一检测模块501检测第一电源模块401的电量,第二检测模块502检测第二电源模块402的电量,第一检测模块501和第二检测模块502分别与控制模块101进行通信。其中,第一检测模块501通信电平最低。由于控制模块101直接与第一检测模块501连接,因此控制模块101的通信电平与第一检测模块501的通信电平是匹配的。
当第一电源模块401和第二电源模块402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第一检测模块501与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相同,也与控制模块101的通信电平相同。比如,均以0V为低电平,3V为高电平。此时,开关模块201导通,第二检测模块502直接与控制模块101连接,使得第二检测模块502可以与控制模块101正常通信。当第一电源模块401和第二电源模块402串联充电时,第一检测模块501的通信电平与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不匹配,控制模块101无法识别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例如,第一检测模块501和控制模块101都是以0V为低电平,3V为高电平;而第二检测模块502以5V为低电平,8V为高电平,因此控制模块101无法识别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此时,开关模块201关断,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对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使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与控制模块101的通信电平匹配。例如,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将第二检测模块502的低电平(5V)转换成控制模块101可以识别的低电平(0V),将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高电平(8V)转换成控制模块101可以识别的高电平(3V),从而使第二检测模块502可以与控制模块101正常通信。
参照图2所示的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电源模块包括402和403,第二检测模块包括502和503,第一电源模块401与第一检测模块501连接,第二电源模块402与第二检测模块502连接,第二电源模块403与第二检测模块503连接,第二检测模块502对应开关模块201和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第二检测模块503对应开关模块202和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2。控制模块101分别连接开关模块201和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并分别连接开关模块202和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2,还连接通信电平最低的第一检测模块501。当第一电源模块401与第二电压模块402、403并联充电时,开关模块201、202导通,控制模块101可以与第二检测模块502、503正常通信。当第一电源模块401与第二电源模块402、403串联充电时,开关模块201、202关断,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对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2对第二检测模块503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使得第二检测模块502、503均可以与控制模块101正常通信。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开关模块201包括第一晶体管Q1;所述控制模块101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SDA1和第一使能接口EN1,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SDA2;
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接口EN1,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
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Q1可以是NMOS管,当控制模块101确定第一电源模块401与第二电源模块402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第一使能接口EN1输出高电平,第一晶体管Q1导通,即开关模块201导通,控制模块101的第一通信接口SDA1与第二检测模块502的第二通信接口SDA2之间短路。当控制模块101确定第一电源模块401与第二电源模块402串联充电时,第一使能接口EN1输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Q1关断,即开关模块201关断。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包括第一稳压管D1;
所述第一稳压管D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发起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设置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第二通信电平。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接口SDA1和第二通信接口SDA2之间串联第一稳压管D1,当第一通信接口SDA1发起通信时,根据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和第一稳压管D1的钳位电压设置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第二通信电平。比如,第一稳压管D1的钳位电压为5V,当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为低电平(0V)时,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第二通信电平被钳位在低电平(5V);当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为高电平(3V)时,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第二通信电平被钳位在高电平(8V)。控制模块101与第二检测模块502的通信电平匹配。
可选地,参照图3,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2还设置有第二使能接口EN2,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的电平与所述第二通信电平相同;
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还包括上拉单元3011和下拉单元3012;
所述上拉单元3011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所述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将所述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
所述下拉单元3012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和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所述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将所述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
本实施例中,第二使能接口EN2的电平与第二通信电平相同,即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也为高电平;当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也为低电平。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下拉单元3012不工作,上拉单元3011将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例如,第二检测模块502的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8V),上拉单元3011将控制模块101的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3V)。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上拉单元3011不工作,下拉单元3012将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例如,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5V),下拉单元3012将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0V)。
可选地,参照图4所示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上拉单元3011包括第一电阻R1;
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和第一电源端V1。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V1的电平可以设置为3V,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详细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下拉单元3012包括第二稳压管D2、第二电阻R2、第二晶体管Q2;
所述第二稳压管D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和第一节点J1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J1和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J1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晶体管Q2可以是PMOS管,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高电平,第一节点J1为高电平,第二晶体管Q2截止,即下拉单元3012不工作。上拉单元3011中的第一电阻R1根据第一电源端V1的电压将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3V)。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低电平,第一节点J1为低电平,第二晶体管Q2导通,将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0V)。
可选地,参照图5所示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三稳压管D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
所述第三稳压管D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和第二节点J2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J2和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端V2和第三节点J3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J2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J3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节点J3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Q3和第四晶体管Q 4均可以是NMOS管。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高电平,第二节点J2为高电平,第三晶体管Q3导通,第三节点J3为低电平,第四晶体管Q4截止,下拉单元3012不工作。上拉单元3011中的第一电阻R1根据第一电源端V1的电压将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3V)。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低电平,第二节点J2为低电平,第三晶体管Q3截止,第三节点J3为高电平,第四晶体管Q4导通,则将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0V)。
可选地,参照图6所示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拉单元3012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误差放大器OP、第五晶体管Q5;
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和第四节点J4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J4和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端V2和第五节点J5连接;
所述误差放大器OP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J4、所述接地端Gnd和所述第五节点J5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五节点J5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五晶体管Q5可以是NMOS管。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高电平,第四节点J4为高电平,误差放大器OP根据第四节点的高电平将第五节点J5设置为低电平,第五晶体管Q5截止,下拉单元3012不工作。上拉单元3011中的第一电阻R1根据第一电源端V1的电压将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3V)。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低电平,第四节点J4为低电平,误差放大器OP使第五节点J5为高电平,第五晶体管Q5导通,则将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0V)。
可选地,参照图7所示的电源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四稳压管D4、第五稳压管D5、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六晶体管Q6、第七晶体管Q7;
所述第四稳压管D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和第六节点J6连接;
所述第五稳压管D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EN2和第七节点J7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节点J6和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节点J7和所述接地端Gnd连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六节点J6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Q7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
所述第七晶体管Q7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七节点J7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Q7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六晶体管Q6和第七晶体管Q7可以是PMOS管。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高电平,第四稳压管D4和第五稳压管D5均导通,第六节点J6和第七节点J7均为高电平,第六晶体管Q6和第七晶体管Q7均截止,下拉单元3012不工作。上拉单元3011中的第一电阻R1根据第一电源端V1的电压将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3V)。
当第二通信接口SDA2发起通信且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二使能接口EN2为低电平,第四稳压管D4和第五稳压管D5均截止,第六节点J6和第七节点J7均为低电平,第六晶体管Q6和第七晶体管Q7均导通,则将第一通信接口SDA1的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0V)。
可选地,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八晶体管Q8、第九晶体管Q9;所述控制模块101还设置有第三使能接口EN3;
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V1和所述第八晶体管Q8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第八晶体管Q8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SDA1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Q8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稳压管D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晶体管Q9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使能接口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Q9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Gnd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Q9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第一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稳压管D1与第一通信接口SDA1之间设置有第八晶体管Q8,第八晶体管Q8可以是NMOS管。控制模块101还设置有第三使能接口EN3,下拉单元3012还设置有第九晶体管Q9,第九晶体管Q9可以是PMOS管,。第三使能接口EN3的电平与第一通信电平相同,当第一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第三使能接口EN的电平为低电平;当第一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三使能接口EN的电平为高电平。
当第一通信接口SDA1发起通信时,如果第一通信电平为低电平,则第三使能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第九晶体管Q9导通。由于第一稳压管D1将第二通信接口SDA2钳位在低电平,第六晶体管Q6导通,进一步将第八节点J8的电位拉低,保证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
当第一通信接口SDA1发起通信时,如果第一通信电平为高电平,则第三使能接口EN3的电平为高电平,第九晶体管Q9截止。由于第一稳压管D1将第二通信接口SDA2钳位在高电平,第六晶体管Q6截止,第八节点J8的电压被第一电阻R1上拉为高电平,通过第一稳压管D1钳位,保证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开关模块201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301还包括第十二电阻R12;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端V1和所述第一使能接口EN1;
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端V2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SDA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使能接口EN1处连接第十一电阻R11,使第一使能接口EN1输出的高电平不受信号干扰,可以稳定在高电平。
在第二通信接口SDA2处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可以保证第二通信接口SDA2的高电平不受信号干扰,稳定在高电平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开关模块、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在电源模块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开关模块导通,使得第二检测模块可以与控制模块正常通信。在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开关模块关断,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对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使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与控制模块的通信电平匹配,进而使第二检测模块可以与控制模块正常通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电源系统中通信电平的转换适用于多种充电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电池均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电源系统。所述移动终端能实现上述电源系统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控制模块、至少一个开关模块、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及至少一个第二检测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开关模块、对应的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模块、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关断;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并联充电或单独充电时导通,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模块串联充电时,对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进行转换,以使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通信电平与所述控制模块的通信电平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一使能接口,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一使能接口,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稳压管;
所述第一稳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发起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通信电平设置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通信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还设置有第二使能接口,所述第二使能接口的电平与所述第二通信电平相同;
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还包括上拉单元和下拉单元;
所述上拉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发起通信且所述第二通信电平为高电平时,将所述第一通信电平上拉为高电平;
所述下拉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二使能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发起通信且所述第二通信电平为低电平时,将所述第一通信电平下拉为低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单元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一电源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二稳压管、第二电阻、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二稳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和第一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点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三稳压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三稳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和第二节点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节点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端和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误差放大器、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和第四节点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七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源端和第五节点连接;
所述误差放大器分别与所述第四节点、所述接地端和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单元包括第四稳压管、第五稳压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
所述第四稳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第六节点连接;
所述第五稳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使能接口和第七节点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节点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节点和所述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六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七节点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八晶体管、第九晶体管;所述控制模块还设置有第三使能接口;
所述第十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一稳压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使能接口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任一项所述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十一电阻,所述通信电平转换模块还包括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使能接口;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二通信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2759.6A CN109066878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电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12759.6A CN109066878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电源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6878A CN109066878A (zh) | 2018-12-21 |
CN109066878B true CN109066878B (zh) | 2020-09-25 |
Family
ID=6475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12759.6A Active CN109066878B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电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6687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2605A (ja) * | 1996-07-18 | 1998-02-03 | N T T Ido Tsushinmo Kk | 通信アクセス制御方式およびアダプタ |
CN102811887B (zh) * | 2010-03-29 | 2015-12-0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车辆用电源装置 |
CN203368438U (zh) * | 2013-07-18 | 2013-12-25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向通信电平转换装置和智能电视 |
WO2015092921A1 (ja) * | 2013-12-20 | 2015-06-25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池システム監視装置 |
CN104516307B (zh) * | 2014-12-19 | 2019-03-29 | 深圳市合信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配置电平信号输出模式的plc |
CN106953787B (zh) * | 2017-03-28 | 2022-09-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电平迁移的电池管理系统多主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11012759.6A patent/CN10906687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6878A (zh) | 2018-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08606B (zh) | 一种pmos通路开关控制电路 | |
JP5572858B2 (ja) | 過電圧を検出して下流デバイスの電力を停止する上流デバイス | |
CN104133515B (zh) | Pmos管衬底选择电路 | |
CN205610240U (zh) | 转接装置 | |
CN113708607B (zh) | 一种nmos通路开关控制电路 | |
US8952650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master device using a detachable device | |
US11588402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a battery | |
US20070263420A1 (en) | Charging circuit | |
US20110095615A1 (en) | Power source selection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90294226A1 (en) | USB Power Control Analog Subsystem Architecture | |
CN104410395A (zh) | 一种用于晶体管开关的过压保护电路及方法 | |
EP2722939A1 (en) | Audio signal receiving and transferring device | |
CN108964447A (zh) | 高电压直流充电2:1切换电容器转换器的实施方案 | |
CN109066878B (zh) | 一种电源系统 | |
US20150185817A1 (en) | Charging circuit for usb interface | |
CN105846663B (zh) | 操作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2035250B (zh) | 半导体装置、电压比较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及电子仪器 | |
CN209805401U (zh) | 一种充电过压保护装置及耳机、音箱 | |
CN110429680B (zh) | 双充电器的供电电路 | |
CN219247082U (zh) | Usb增程装置、连接线及电子设备 | |
CN101562426A (zh) | 功率放大电路 | |
CN220570347U (zh) | 一种一拖多快充电路及线材 | |
CN204376858U (zh) | 一种用于晶体管开关的过压保护电路 | |
JP2007228051A (ja) | 通信ケーブル | |
CN110943520B (zh) | 一种设备的充电路径管理电路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