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6654B -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6654B
CN109066654B CN201810915376.3A CN201810915376A CN109066654B CN 109066654 B CN109066654 B CN 109066654B CN 201810915376 A CN201810915376 A CN 201810915376A CN 109066654 B CN109066654 B CN 109066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node
power distribution
power supply
con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53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6654A (zh
Inventor
徐笑
阳浩
舒舟
程卓
廖威
李志铿
孙浩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53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6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6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6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6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配电网的馈线分区进行等效建模,将配电网中馈线上的短分支等效为负荷节点,并对同一馈线分段上的负荷节点进行归并;2)对等效后的配电网进行拓扑建模,用整数0表示线路断开,1表示线路连通;3)构建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目标函数,4)构建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5)对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整合并求解,以对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进行评估。

Description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联系输电网和用户的纽带,起着分配电能的作用,其直接面对用户的特性决定了配电网对保障供电安全可靠的重要意义。随着配电网自动化程度的推进,配电网在发生故障后能通过自动化设备迅速将受故障影响的负荷转移至联络线或其他变电站,这给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挖掘提供了可能。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的合理性、充裕性和灵活性可经由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所反映,因此,对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对配电网拓扑结构的规划、运行和改造提供指导。
目前,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逐渐成为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了配电网在一定区域内满足N-1安全准则以及各种实际约束的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大负荷供应。配电网中主变和馈线的容量和数量、配电网的拓扑联络结构、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要求都会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将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应用于实际配电网规划中,在此基础上尝试加入配电网重构作为提高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同时将负荷均衡、分布式电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作为其约束条件,进一步结合中高压配电网联合调度等实际运行方法对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进行挖掘。然而,目前的最大供电能力的建模计算方法复杂,不能全面体现配电网在N-1过程中的潮流变化情况,难以对N-1过程中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无法对配电网的供电薄弱环节进行全面识别。
因此,如何综合评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考虑了配电网快速重构、N-1安全约束、潮流约束,采用优化求解的思路,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对配电网进行最大供电能力评估。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对配电网的馈线分区进行等效建模,将配电网中馈线上的短分支等效为负荷节点,并对同一馈线分段上的负荷节点进行归并;
2)对等效后的配电网进行拓扑建模,用整数0表示线路断开,1表示线路连通;
3)构建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目标函数,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21
式(1)中,PL为配电网在满足相关约束下的最大供电能力,PLi为配电网在节点i满足相关约束的最大供电负荷;
4)构建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
5)对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整合并求解,以对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进行评估。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馈线通过联络开关与其他馈线或备用电源相连,并通过分段开关对馈线进行分段;馈线上存在多条短分支和负荷节点,则通过联络开关将馈线分为多个不同的供电区域。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分别对馈线上的短分支和负荷节点进行等效和归并,并将变压器节点同母线节点进行归并,对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采用0或1整数变量进行建模,各等效归并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如下: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31
式(2)中,T和F分别表示变压器和馈线的节点集合;linkmn为0或1整数变量,当linkmn为1时,表示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否则为0;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32
式(3)中,brmn为联络线上的开关,当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时,brmn≤1,否则brmn为0;当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且联络线上的开关闭合,则brmn=1,否则为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包括第一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βijji≤1,(i,j)∈N (4)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33
式(4)-(5)中,βij为0或1整数变量,表示支路的通断状态;βij=1表示线路的功率从节点i流向节点j,否则βij=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二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Mβij≤Pij≤Mβij (6)
-Mβij≤Qij≤Mβij (7)
式(6)-(7)中,M为常数,Pij和Qij分别为支路ij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三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1
式(8)中,当节点m和节点n间不存在线路时,linkij为0,此时存在约束βij≤0和βji≤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2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3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4
式(9)-(11)中,PGi和QGi分别为节点i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ij和Qij分别为支路ij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N表示网络节点集合。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5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6
式(12)-(13)中,fault(feeder)表示馈线N-1故障,当馈线出口位于节点i和节点j处发生故障断开时,接待i和节点j间为潮流流过,即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7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8
都为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49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51
式(14)-(15)中,fault(T)表示变压器N-1故障,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52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53
分别表示变压器i发生故障退出运行时,变压器的有功和无功都为0。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将配电网拓扑进行分区等效,将配电网复杂的拓扑结构简化,避免了拓扑模型的冗余,使模型能够高效求解。
2)本发明实施例方法Distflow的潮流模型,较传统潮流模型更适合线性规划求解;不含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等非线性函数,降低快速求解难度;提高由于呈现辐射状拓扑的配电网模型的收敛性;配合分离约束模型可描述解决配电网N-1故障时网络重构问题。
3)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与未经线性化模型相比,传统模型的电网模型是高维数非线性,是一个难于求解的MIQCQP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线性化技术把它近似简化为MILP问题,考虑了N-1故障时配电网重构,能够充分挖掘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线性规划应用广泛,求解方法较成熟,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凸规划问题,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能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做出最优决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带短分支馈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等效短分支后的馈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归并负荷节点后的馈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配电网拓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馈线N-1负荷转带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主变N-1负荷转带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主变N-1负荷分段转带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算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配电网的馈线分区进行等效建模,将配电网中馈线上的短分支等效为负荷节点,并对同一馈线分段上的负荷节点进行归并;
2)对等效后的配电网进行拓扑建模,用整数0表示线路断开,1表示线路连通;
3)构建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目标函数,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61
式(1)中,PL为配电网在满足相关约束下的最大供电能力,PLi为配电网在节点i满足相关约束的最大供电负荷;
4)构建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
5)对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整合并求解,以对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进行评估。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本发明实施例配电网,馈线通过联络开关与其他馈线或备用电源相连,并通过分段开关对馈线进行分段,以便在发生故障时对馈线上的负荷进行转供。馈线上存在多条短分支和负荷节点,联络开关将馈线分为多个不同的供电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建模计算,将馈线上的短分支等效为负荷节点,并对同一馈线分段上的负荷节点进行归并。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馈线在节点1和节点2处存在短分支,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建模,将其等效为负荷节点1和负荷节点2。经过等效后的馈线如图3所示。配电网在发生故障时,需要通过联络开关对负荷进行转供,一般情况下,同一馈线分区上的负荷将作为同一负荷由同一备用电源转供,为此,可将同一馈线分区上的负荷进行归并。由图3可以看出,经过等效短分支后的负荷节点1~4和5~7分别处于不同的馈线分段。将负荷节点1~4和5~7分别归并为11和12,如图4所示。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分别对馈线上的短分支和负荷节点进行等效和归并,得到如图5所示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如图5所示,T1~T4为配电网的主变,feeder1~feeder8为馈线出线。为了便于处理,同时减少冗余表示,将变压器节点同母线节点进行归并,对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采用0或1整数变量进行建模,各等效归并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如下: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71
式(2)中,T和F分别表示变压器和馈线的节点集合;linkmn为0或1整数变量,当linkmn为1时,表示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否则为0;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81
式(3)中,brmn为联络线上的开关,当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时,brmn≤1,否则brmn为0;当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且联络线上的开关闭合,则brmn=1,否则为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包括第一约束条件,为限制短路电流水平、简化继电保护配置和提高配电网运行控制效率,配电网以单主变为中心保持辐射状运行,基于生成树原理形成辐射状约束,即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其用如下公式表示:
βijji≤1,(i,j)∈N (4)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82
式(4)-(5)中,βij为0或1整数变量,表示支路的通断状态;βij=1表示线路的功率从节点i流向节点j,否则βij=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二约束条件,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存在不确定性,功率在连通支路中流动,基于分离模型形成约束,即所述第二约束条件,其用如下公式表示:
-Mβij≤Pij≤Mβij (6)
-Mβij≤Qij≤Mβij (7)
式(6)-(7)中,M为数值很大的常数,Pij和Qij分别为支路ij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三约束条件,配电网中,潮流仅能在线路上流通,因此存在第三约束条件,其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1
式(8)中,当节点m和节点n间不存在线路时,linkij为0,此时存在约束βij≤0和βji≤0。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为提高求解配电网规划模型的收敛性,采用Distflow模型,即支路流入功率等于流出功率与支路损耗之和、线路末端电压等于首端电压与线路压降之差,因此所述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2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3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4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5
式中,PGi和QGi分别为节点i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ij和Qij分别为支路ij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N表示网络节点集合,ψi为节点i的功率因数;Ui为节点i的电压,Uj为节点j的电压。
设(Uj-Uj0)≈0,据此可以得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6
潮流约束简化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7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8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099
以上化简避免强非凸项的计算,借此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提升计算速度并得到全局最优解。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馈线的N-1故障可以发生在馈线上的任意位置,在馈线发生N-1故障时,为了保障用户供电,需要对故障进行隔离并将负荷转带到其他联络馈线上。实际配电网规模庞大,难以对馈线进行全面N-1故障分析。馈线最严重的的故障即为馈线出口处发生故障,为了便于对大规模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对馈线进行N-1故障分析是仅考虑馈线出口处N-1故障。
馈线出线口发生故障时,其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1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2
式(12)-(13)中,fault(feeder)表示馈线N-1故障,当馈线出口位于节点i和节点j处发生故障断开时,接待i和节点j间为潮流流过,即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3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4
都为0。同时,在馈线N-1故障转供情况下仍应满足拓扑约束和潮流约束。如图6所示,当馈线feeder1出口处发生故障时,feeder1与T1的联络开关断开,位于节点12和节点51之间的联络开关闭合,将节点11和12的负荷转带到馈线feeder5上。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5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6
式(14)-(15)中,fault(T)表示变压器N-1故障,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7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08
分别表示变压器i发生故障退出运行时,变压器的有功和无功都为0。此时各几点的负荷满足N-1故障转供,全部由其他备用电源转供。如图7所示,主变T1发生故障退出运行,通过闭合主变T1和T2之间的联络开关,将馈线feeder1和feeder2的负荷转带到主变T2上。
如图9所示,同样T1发生故障时,在通过闭合主变T1和主变T2之间的联络开关转带馈线feeder1和feeder2时,还可以断开feeder1上的分段开关,闭合节点12和21之间的联络开关,此时feeder1上的节点11负荷由11转带,节点12负荷由21转带,实现feeder1的分段转带。
具体而言,以图9所示的配电网拓扑图为例,进一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进行说明:
图8算例所示配电网共有4座110kV变电站、8台主变压器、75回10kV馈线。馈线间接线模式是以单联络为主,有少量的多联络,电网结构如图8所示。为便于分析,该算例中所有馈线采用相同型号,单回馈线最大允许容量8.92MVA。
采用优化建模的思想对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整合,继而对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进行评估,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求解软件进行求解,求解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1762859130000111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将配电网拓扑进行分区等效,将配电网复杂的拓扑结构简化,避免了拓扑模型的冗余,使模型能够高效求解。
2)本发明实施例方法Distflow的潮流模型,较传统潮流模型更适合线性规划求解;其不含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等非线性函数,降低快速求解难度;能够提高由于呈现辐射状拓扑的配电网模型的收敛性,配合分离约束模型可描述解决配电网N-1故障时网络重构问题。
3)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与未经线性化模型相比,传统模型的电网模型是高维数非线性,是一个难于求解的MIQCQP问题,本实施例采用线性化技术把它近似简化为MILP问题,其考虑了N-1故障时配电网重构,能够充分挖掘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线性规划应用广泛,求解方法较成熟,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凸规划问题,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能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做出最优决策。
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中未展开的部分,可参考以上实施例的方法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配电网的馈线分区进行等效建模,将配电网中馈线上的短分支等效为负荷节点,并对同一馈线分段上的负荷节点进行归并;
2)对等效后的配电网进行拓扑建模,用整数0表示线路断开,1表示线路连通;
3)构建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目标函数,如下公式所示: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1
式(1)中,PL为配电网在满足相关约束下的最大供电能力,PLi为配电网第i个节点满足相关约束的最大供电负荷,N表示节点集合;
4)构建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
所述配电网运行潮流约束为:
支路流入功率等于流出功率与支路损耗之和、线路末端电压等于首端电压与线路压降之差;
所述馈线N-1故障安全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2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3
式(12)-(13)中,fault(feeder)表示馈线N-1故障,当馈线出口位于节点i和节点j处发生故障断开时,节点i和节点j间为潮流流过,即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4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5
均为0;T和F分别表示变压器和馈线的节点集合,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16
为馈线N-1故障时节点i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21
为馈线N-1故障时节点i的无功功率,PLi为配电网节点i满足约束条件时的最大供电有功负荷,QLi为配电网节点i满足约束条件时的最大供电无功负荷;
5)对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整合并求解,以对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进行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馈线通过联络开关与其他馈线或备用电源相连,并通过分段开关对馈线进行分段;馈线上存在多条短分支和负荷节点,则通过联络开关将馈线分为多个不同的供电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分别对馈线上的短分支和负荷节点进行等效和归并,并将变压器节点同母线节点进行归并,对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采用0或1整数变量进行建模,各等效归并后节点间的联络情况如下: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22
式(2)中,T和F分别表示变压器和馈线的节点集合;linkmn为0或1整数变量,当linkmn为1时,表示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否则为0;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23
式(3)中,brmn为联络线上的开关,当节点m和节点n间存在联络线,且联络线上的开关闭合,则brmn=1,否则为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包括第一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βijji≤1,(i,j)∈N (4)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31
式(4)-(5)中,βij、βji和βni均为0或1整数变量,表示支路的通断状态;其中,βij=1表示线路的功率从节点i流向节点j,否则βij=0;βji=1表示线路的功率从节点j流向节点i,否则βji=0;βni=1表示线路的功率从节点n流向节点i,否则βni=0;N表示节点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二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Mβij≤Pij≤Mβij (6)
-Mβij≤Qij≤Mβij (7)
式(6)-(7)中,M为常数,Pij和Qij分别为支路ij由节点i流向节点j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拓扑约束还包括第三约束条件,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32
式(8)中,linkij为0或1整数变量,当linkij为1时,表示节点i和节点j间存在联络线,当节点i和节点j间不存在线路时,linkij为0,此时存在约束βij≤0和βji≤0,T和F分别表示变压器和馈线的节点集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变压器N-1故障安全约束用如下公式表示为: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33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41
式(14)-(15)中,fault(T)表示变压器N-1故障,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42
表示变压器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43
表示变压器的无功功率,其中,式(14)表示变压器i发生故障退出运行时,变压器的有功功率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44
和无功功率
Figure FDA0002536160880000045
都为0。
CN201810915376.3A 2018-08-13 2018-08-13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Active CN109066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5376.3A CN109066654B (zh) 2018-08-13 2018-08-13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5376.3A CN109066654B (zh) 2018-08-13 2018-08-13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6654A CN109066654A (zh) 2018-12-21
CN109066654B true CN109066654B (zh) 2020-09-18

Family

ID=6468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5376.3A Active CN109066654B (zh) 2018-08-13 2018-08-13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6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284B (zh) * 2019-04-30 2022-10-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馈线容量约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2103944B (zh) * 2020-08-14 2022-12-27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 一种高压配电网剩余供电能力分层计算方法
GB2616602B (en) * 2022-03-11 2024-05-01 Krakenflex Ltd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service management
CN115470602B (zh) * 2022-09-23 2023-06-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考虑节点差异化抗毁需求的供电网络拓扑优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4312B1 (en) * 2011-01-27 2012-04-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duction in generator-sourced fault current contribution
CN106169750B (zh) * 2016-07-29 2018-10-1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二阶锥松弛的主动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06469914B (zh) * 2016-11-04 2019-04-23 天津大学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6654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6654B (zh)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4362624B (zh)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的主网与孤岛恢复同步算法
CN109103879B (zh) 一种全维度配电网合环评估方法
CN109449945B (zh) 基于DG调节的10kV合环电流约束的配电网转供优化方法
CN104065509A (zh) 一种降低管理负载开销的sdn多控制器部署方法
CN105356455A (zh) 一种基于配网重构的网损降低方法
CN110048384B (zh) 一种配网高可靠性自愈方法及系统
CN111353267B (zh) 一种基于图模型的中压配电网拓扑简化抽象方法
CN108711865B (zh) 一种基于wams的受端电网稳控切负荷方法
CN109768544B (zh) 地区电网负荷转供方法
CN105762921B (zh) 一种基于超导限流器的合环转供电方法
CN114386222A (zh) 一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配电网协同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
Yan et al. Load balanc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based on 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 model
CN112217201B (zh) 一种高低压双电源双环网供电系统及备自投控制方法
CN112799363B (zh) 一种分层分区能源站智能电气监控管理系统
Bessani et al. Robustness of reconfigurable complex systems by a multi-agent simulation: Application o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08493924B (zh)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Xiao et al. A robust mixed-intege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for service resto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apia-Juárez et al. Reconfiguration of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by applying a multi-objective technique
Fonseca et al. A reconfiguration analysis tool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fast decoupled power flow
Zhao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level transfer path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opology simplification of electric distribution network diagram
CN109818363B (zh) 一种计及多种快速控制手段的综合安全校正方法
Pande et al. Reduction of Power Loss of Distribution System by Distribution Network Management
Cheng et 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AC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multi-terminal dc interconnection
Y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artial Transmiss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in Power Grid Equipment Maintenance Scenar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