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1641A -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1641A
CN109061641A CN201810739362.0A CN201810739362A CN109061641A CN 109061641 A CN109061641 A CN 109061641A CN 201810739362 A CN201810739362 A CN 201810739362A CN 109061641 A CN109061641 A CN 109061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timing
history
phase
land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9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1641B (zh
Inventor
胡俊
刘计洪
李志伟
朱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393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1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1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1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1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01S13/9021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 G01S13/9023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域的历史形变结果,包括时序形变,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当有新影像观测数据加入时,利用序贯平差结合新InSAR观测数据及历史数据结果对形变成果进行更新以达到整体解算的目的。该方法突破了常规计算过程,巧妙的利用已经求解结果的历史观测数据,当有新的观测数据加入时,无需融合所有数据进行整体解算,利用序贯平差的计算思想,仅利用历史解算结果作为解算基础,结合新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即可达到整体解算的目的,其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于遥感影像的大地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InSAR)在监测地表形变方面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高精度与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地表形变领域。然而InSAR技术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误差及高程残差等影响,使得InSAR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多时相InSAR(Multi-temporalInSAR,MT-InSAR)技术对同一研究区域时域上的一系列差分干涉影像进行整体处理,以达到消除或减弱相关误差对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SAR卫星重访周期不断缩短,分辨率不断提高。海量SAR数据为MT-InSAR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也给快速、高效的形变结果解算带来了挑战。对于传统MT-InSAR技术,每获取一景新影像时,都需将新影像和历史影像进行整体解算,计算效率较低,冗余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在动态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中可实现快速、高效的形变结果解算。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监测的地表区域N+1幅时序SAR影像,并获得对应的M幅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
步骤2:基于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结合和W0,求解待监测区域的历史时序形变速率vp,0、历史地形残差
其中,表示地形残差求解系数矩阵,Δt0为历史干涉图时间间隔向量,H0为历史干涉图对应的高程转换系数向量,W0为M×M的单位矩阵;
步骤3:利用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幅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结合和W0求解历史时序形变相位从而获得历史时序形变
其中,λ表示雷达波长,表示时序形变相位求解系数矩阵,大小为M*N,M是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的数量,矩阵的第k行表示第k幅干涉图,第k行中的第i个元素值为-1,第j个元素值为1,其余元素值均为0,第k幅干涉图是由第i,j两幅SAR影像干涉生成;
先假定时序形变模型为线性模型,建立时序形变速率、地形残差与InSAR数据的观测方程,此时即可求得时序形变速率与地形残差;
在InSAR观测值中将高程残差相位去除,结合最小二乘准则,利用一系列去除地形残差的InSAR观测值求解时序形变。
步骤4:获取新增SAR影像,并从新增的SAR影像中选取满足时空基线阈值的SAR影像对,获取新增的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
步骤5:利用新增的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和待监测区域的W0,基于序贯平差求得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的改正数向量进而得到更新后的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即获得了待监测区域更新后的时序形变速率vp,a和地形残差
其中,表示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 表示更新后的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
步骤6:利用W0对历史时序形变相位进行初步更新,得到时序形变相位初步更新值
步骤7:基于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1幅新增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和初步更新的时序形变相位利用序贯平差对地表时序形变相位进行更新,得到待监测区域的近实时时序形变相位从而获得对应的时序形变
利用地形残差乘上高程转换系数向量,可以计算出高程残差相关的相位,只要得到了历史地形残差之后,就简单快速的算出去除地形残差的观测值,故得到了新的地形残差就可以得到去除地形残差的新观测值;
进一步地,所述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的改正数向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其中,Δvp,a分别表示待监测区域历史时序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的改正数向量;J2表示中间变量;
表示新增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对应的地形残差求解系数矩阵, Δta为新增M1干涉图对应的时间间隔向量,Ha为新增M1干涉图对应的高程转换系数向量;
Wa表示新增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的权重,取值为M1×M1的单位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时序形变相位初步更新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表示表示p点处第k幅干涉图的垂直基线,Rp表示p点到卫星的斜距,θp表示p点处的雷达入射角。
在已有的时序形变速率和高程残差的基础上,建立时序形变速率、地形残差与新InSAR数据的观测方程,此时利用序贯平差即可求得时序形变速率与地形残差改正数,利用该改正数对时序形变速率,地形残差进行更新,同时对历史时序形变相位进行初步更新;在新InSAR观测值中将更新后的地形残差相位去除,基于已初步更新的时序形变相位和新的去除地形残差的InSAR观测值,利用序贯平差即可求解得到最终的时序形变结果。当有新影像观测数据加入时,利用序贯平差可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域的历史形变结果,包括时序形变,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当有新影像观测数据加入时,利用序贯平差结合新InSAR观测数据及历史数据结果对形变成果进行更新以达到整体解算的目的。该方法突破了常规计算过程,巧妙的利用已经求解结果的历史观测数据,当有新的观测数据加入时,无需融合所有数据进行整体解算,利用序贯平差的计算思想,仅利用历史解算结果作为解算基础,结合新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即可达到整体解算的目的,其计算效率大大提高。随着InSAR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本发明可充分发挥InSAR监测地表形变的时效性。并且,基于本发明方法也可以大大降低InSAR大数据量下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为InSAR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模拟时序InSAR数据的时空基线图,三角形和圆圈代表SAR影像获取的相对时空位置,连线代表对应SAR影像组成干涉对,三角形及实线代表历史已有数据,圆圈及虚线代表新增观测数据;
图3是利用序贯平差和传统整体平差结果对比图,直线代表模拟的时序形变,“*”代表传统方法得到的时序形变结果,“o”代表序贯平差得到的时序形变结果;斜杠前数据代表对应方法求解过程的时间消耗,斜杠后数据代表对应方法所得结果相比于模拟数据的均方根误差;
图4是利用序贯平差和传统整体平差过程中运算效率对比图,圆圈代表50次模拟实验中传统方法求解形变过程所用的时间,三角形代表对应的序贯平差所用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相关领域的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清楚、详细的描述。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历史解缠差分干涉影像集数据获取。选取关于研究区域同一轨道的N+1幅时序SAR影像,对应的时刻分别为t0,t1,t2…tN,并将其配准重采样至同一影像坐标系下;对符合时空基线阈值的影像对分别进行干涉、差分、解缠过程得到M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结合解缠差分干涉图及相应的相干性图挑选出高相干点作为解算对象。
步骤2:求解地形残差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均是基于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相位改正,但是已有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往往与真实高程不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精度及可靠性。一系列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中包含影像获取期间的累计地表形变和地形残差信息,若假定一定的时序形变模型(如线性形变),利用一系列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即可求解出相应的时序形变速率及地形残差。
假设第p个高相干点在第k幅干涉图中的解缠相位为(k=1,2…M,上标0代表该变量为历史解算过程变量),其中包含时间ti到tj的累计形变相位(0≤i≤N-1,1≤j≤N)及地形残差相位即可写成:
假设地表发生时域上的线性形变,即ti时刻相对于t0时刻的累计形变相位ti,vp,0代表时序形变速率,那么根据SAR卫星成像几何可得其中代表第k幅干涉图的垂直空间基线,代表第p个高相干点处的DEM残差,λ代表SAR卫星的波长,Rp代表卫星到地面点的斜距,θp代表第p个点上卫星的入射角。即:
考虑共有M幅干涉图可得:
其中
并将M幅干涉图做等权处理,即权重W0=I,I为M×M的单位矩阵,基于加权最小二乘准则可得未知参数初始解:
此时即可得到第p个高相干点的时序形变速率vp,0和地形残差
步骤3:利用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进行时序形变求解。
在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中去除地形残差相关相位可得到仅包含形变信息和随机误差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不考虑大气等其他误差项),利用结合加权最小二乘准则即可求得时序形变相位。
其中:
为大小为M×N的矩阵,其第k行代表的第k幅干涉图由第i,j(0≤i<j≤N)幅SAR影像干涉生成,则对应矩阵的第k行的第i个元素(i>0)为-1,第j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
进而基于加权最小二乘准则即可求解时序形变相位:
其中
代表时序形变相位,其中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对应时间序列中每一个时刻相对于t0的累计形变相位,即时序形变
通过步骤1-3即可基于历史已有数据进行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解算出历史数据结果(即时序形变时序形变速率vp,0和地形残差)。
对应流程图的d0,vp,0对应v0和对应h0;
步骤4:新增影像数据。利用新增N3幅SAR影像(对应时刻分别为)以及与新增影像满足时空基线阈值的历史N2幅SAR影像进行类似步骤1的处理方式得到新增的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
步骤5:更新地形残差值。此步骤将步骤2中的W0和新增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带有上标a的变量表示新增(added)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之后序贯平差的中间变量)及其权阵Wa作为输入参数进行时序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的更新
同样假设第p个高相干点在第r幅干涉图中的解缠相位为(r=1,2…M1),其中包含时间tu到tv的累计形变相位(0≤u≤N+N3-1,N+1≤v≤N+N3)及地形残差相位即可写成:
同步骤2可得
即:
考虑共有M1幅干涉图可得:
其中
Δtr=tv-tu
考虑已求解的未知参数可得误差方程为:
其中表示观测值改正数向量,代表未知参数的改正数向量。
其中Wa为新增M1幅干涉图的权阵,一般设置为M1×M1的单位矩阵,则可得到时序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改正数向量
即经过序贯平差更新后的未知参数解为:
此时即可求得第p个高相干点的更新后的时序形变速率vp,a和地形残差
其中,A0为M1×M大小的零矩阵,即可将时序形变速率与地形残差向量对应的系数矩阵以及对应观测值的权阵W作为下次确定时序形变速率及地形残差的序贯平差输入参数。
步骤6:利用地形残差改正数对步骤3得到的时序形变相位进行初步更新;
此步骤将步骤3中的W0和步骤5中的为输入参数更新得到时序形变相位若对历史数据和新增数据进行传统整体平差,则用于求解地表时序形变的观测值为去除地形残差更新解之后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而单对历史数据进行平差得到时序形变所用的观测值是去除地形残差初始解之后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为了使序贯平差解算结果达到整体平差的目的,需对由历史数据解算得到的时序形变相位进行改正。
改正后的时序形变相位
其中为步骤5中所得的地形残差改正数相关的相位
步骤7:基于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1幅新增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和步骤6更新的时序形变相位利用序贯平差对地表时序形变相位进行更新
此步骤将步骤3中的W0,步骤5中的步骤6中的和新增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及其权阵Wa作为输入参数得到序贯平差时序形变相位结果在解缠差分干涉相位中去除地形残差相关相位可得到仅包含形变信息和随机误差的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利用和历史时序形变相位结果结合序贯平差即可求得最终时序形变相位解。
其中:
假设新增M1幅干涉图是由N2景历史SAR影像和N3幅新增SAR影像干涉生成,那么则有N1(N1=N-N2)景历史SAR影像未参与新增M1幅干涉图的组成。同时令N1景未参与新增M1幅干涉图组成的历史SAR影像对应的时刻集合为t,N2景参与新增M1幅干涉图组成的历史SAR影像对应的时刻集合为t,N3幅新增SAR影像对应的时刻集合为t。如步骤3所述,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每一个时刻的参数,这里将矩阵中对应t时刻的列依次提取组成矩阵对应t时刻的列依次提取组成矩阵同样历史时序形变相位解算结果向量中对应t时刻的元素依次提取组成向量对应t时刻的元素依次提取组成向量
同步骤3类似,创建系数矩阵其大小为M1×(N2+N3)的矩阵,其第r行代表的新增第r幅干涉图由第tu和tv(0≤u≤N+N3-1,N+1≤v≤N1+N2+N3)时刻的SAR影像干涉生成,则对应矩阵的第r行的第u个元素(u>0)为-1,第v个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此时将中对应t时刻的列依次提取组成矩阵对应t时刻的列依次提取组成矩阵
此时令
即可得时刻t和t对应的时序形变相位的改正数
中包含的t和t时刻对应的时序形变相位改正数分别为则此时t对应的时序形变相位的改正数
此时,可得最终由序贯平差更新得到的时序形变相位向量
即卫星视线方向的地表时序形变向量
A1为M×N3大小的零矩阵,
基于历史SAR数据得到的地表形变结果,当获取新的SAR影像之后,针对每一个高相干点p进行上述步骤4-7,即可得到每个高相干点最终的时序形变,时序形变速率及地形残差。
每当有新观测数据加入时,将新的观测数据以及上次平差得到的W作为历史解算结果(输入参数)重复上述步骤4-7,以此类推,即可实现快速、高效地动态地表形变解算(包括地表时序形变,地表形变速率及地形残差),为由地表形变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测和解译提供有力保障。
本发明效果可以通过以下模拟实验进一步说明。
模拟数据描述:①结合哨兵-1A的数据,模拟出时间轴上间隔为12天的91个时刻(2017年4月3日至2020年3月18日),及相应的空间位置,即可认为模拟了91景SAR影像;②设定时空基线阈值分别为40天和100米,得到了236幅干涉对(其时空基线如图2)。③假定该序列SAR影像为升轨右视影像,方位角为-12°,入射角为33.8°,东西向、南北向和垂直向形变速率均为1mm/天,高程残差为10米,卫星到地面点斜距为800千米,电磁波波长为5.6厘米,根据卫星成像几何等信息即可得到236个形变数据;④在得到的236个形变数据中加入标准差为3毫米的高斯噪声作为模拟实验的观测数据。其中以2020年1月18日之前组成的干涉对(即前224个数据)作为历史观测数据,之后得到的干涉对数据作为新增观测数据(共12个数据)。
当新增观测数据时,传统方法是融合历史及新增数据进行整体解算,效率较低、冗余度大。本次模拟实验分别利用传统解法与序贯平差方法对模拟数据进行时序地表时序形变的解算,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次重复进行了50次模拟实验。在每次模拟实验中,两种方法得到的地表形变及高程残差结果均相同,如图3,是其中某一次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图。
另外,在50次模拟实验中利用Matlab中的计时函数统计了每次实验运行的时间,如图4。
由模拟实验可知,相比于传统算法,本发明提及的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InSAR时序地表形变计算的效率,为由地表形变引起的地质灾害预测和解译提供有力保障。

Claims (3)

1.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监测的地表区域N+1幅时序SAR影像,并获得对应的M幅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
步骤2:基于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结合和W0,求解待监测区域的历史时序形变速率vp,0、历史地形残差
其中,表示地形残差求解系数矩阵,Δt0为历史干涉图时间间隔向量,H0为历史干涉图对应的高程转换系数向量,W0为M×M的单位矩阵;
步骤3:利用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幅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结合和W0求解历史时序形变相位从而获得历史时序形变
其中,λ表示雷达波长,表示时序形变相位求解系数矩阵,大小为M*N,M是历史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的数量,矩阵的第k行表示第k幅干涉图,第k行中的第i个元素值为-1,第j个元素值为1,其余元素值均为0,第k幅干涉图是由第i,j两幅SAR影像干涉生成;
步骤4:获取新增SAR影像,并从新增的SAR影像中选取满足时空基线阈值的SAR影像对,得到新增的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
步骤5:利用新增的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和待监测区域的W0,基于序贯平差求得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的改正数向量进而得到更新后的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即获得了待监测区域更新后的时序形变速率vp,a和地形残差
其中,表示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 表示更新后的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
步骤6:利用W0对历史时序形变相位进行初步更新,得到时序形变相位初步更新值
步骤7:基于去除地形残差相位的M1幅新增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和初步更新的时序形变相位利用序贯平差对地表时序形变相位进行更新,得到待监测区域的实时时序形变相位从而获得对应的时序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地形残差相关未知参数向量的改正数向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获得:
其中,Δvp,a分别表示待监测区域历史时序形变速率和地形残差的改正数向量;J2表示中间变量;
表示新增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对应的地形残差求解系数矩阵, Δta为新增M1干涉图对应的时间间隔向量,Ha为新增M1干涉图对应的高程转换系数向量;
Wa表示新增M1幅解缠差分干涉相位图的权重,取值为M1×M1的单位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形变相位初步更新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表示表示p点处第k幅干涉图的垂直基线,Rp表示p点到卫星的斜距,θp表示p点处的雷达入射角。
CN201810739362.0A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Active CN109061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362.0A CN109061641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9362.0A CN109061641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641A true CN109061641A (zh) 2018-12-21
CN109061641B CN109061641B (zh) 2020-01-17

Family

ID=64819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9362.0A Active CN109061641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164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892A (zh) * 2019-01-24 2019-05-10 中南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高时空分辨率三维形变估计方法
CN110333494A (zh) * 2019-04-10 2019-10-15 马培峰 一种InSAR时序形变预测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398959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中南大学 基于地表应力应变模型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11562575A (zh) * 2020-06-01 2020-08-21 江苏中煤地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
CN114662268A (zh) * 2021-11-02 2022-06-24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改进的gnss网序贯平差计算方法
CN114838654A (zh) * 2022-05-20 2022-08-02 南昌大学 基于北斗的地表及深层三维空间变形监测装置
CN115453534A (zh) * 2022-09-19 2022-12-09 中山大学 一种顾及解缠误差的序贯InSAR时序形变解算方法
CN116047518A (zh) * 2023-03-29 2023-05-02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卫星的潜在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2272A (ja) * 2008-06-19 2010-01-07 Toyota Motor Corp レーダー装置の軸調整方法および軸調整装置
EP1503223B1 (en) * 2003-07-30 2010-10-06 Raytheon Company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of phase for focusing search mode SAR images formed by 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
CN101881823A (zh) * 2010-06-24 2010-1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InSAR区域网平差干涉参数定标与控制点加密方法
CN103148813A (zh) * 2013-01-31 2013-06-12 湖南致力地质资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gps变形监测数据的方法
CN103675790A (zh) * 2013-12-23 2014-03-26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基于高精度DEM提高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精度的方法
CN104062660A (zh) * 2014-07-14 2014-09-24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时域离散InSAR干涉对的矿区地表时序形变监测方法
CN105093222A (zh) * 2015-07-28 2015-11-2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sar影像区域网平差连接点自动提取方法
CN106023157A (zh) * 2016-05-10 2016-10-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ar图像的山区地表微形变信息提取方法
CN106705830A (zh) * 2017-01-17 2017-05-24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超高层建筑高精度变形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8007401A (zh) * 2017-11-20 2018-05-08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船载InSAR平台的河湖库沿岸形变检测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3223B1 (en) * 2003-07-30 2010-10-06 Raytheon Company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of phase for focusing search mode SAR images formed by 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
JP2010002272A (ja) * 2008-06-19 2010-01-07 Toyota Motor Corp レーダー装置の軸調整方法および軸調整装置
CN101881823A (zh) * 2010-06-24 2010-1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InSAR区域网平差干涉参数定标与控制点加密方法
CN103148813A (zh) * 2013-01-31 2013-06-12 湖南致力地质资源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gps变形监测数据的方法
CN103675790A (zh) * 2013-12-23 2014-03-26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一种基于高精度DEM提高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精度的方法
CN104062660A (zh) * 2014-07-14 2014-09-24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时域离散InSAR干涉对的矿区地表时序形变监测方法
CN105093222A (zh) * 2015-07-28 2015-11-2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sar影像区域网平差连接点自动提取方法
CN106023157A (zh) * 2016-05-10 2016-10-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ar图像的山区地表微形变信息提取方法
CN106705830A (zh) * 2017-01-17 2017-05-24 中建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超高层建筑高精度变形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8007401A (zh) * 2017-11-20 2018-05-08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船载InSAR平台的河湖库沿岸形变检测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THAS.GILMORE等: "sequential deformation of plains at the margins of alpha regio,venus:implications for tessera formation",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
朱建军等: "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 《测绘学报》 *
毛晓康等: "基于最小二乘平差的全极化SAR配准偏移量估计方法", 《测绘工程》 *
赵学晶等: "基于F.Leberl模型机载SAR影像联合平差", 《北京测绘》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892A (zh) * 2019-01-24 2019-05-10 中南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高时空分辨率三维形变估计方法
CN109738892B (zh) * 2019-01-24 2020-06-30 中南大学 一种矿区地表高时空分辨率三维形变估计方法
CN110333494A (zh) * 2019-04-10 2019-10-15 马培峰 一种InSAR时序形变预测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1398959A (zh) * 2020-04-07 2020-07-10 中南大学 基于地表应力应变模型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11562575A (zh) * 2020-06-01 2020-08-21 江苏中煤地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方法
CN114662268A (zh) * 2021-11-02 2022-06-24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改进的gnss网序贯平差计算方法
CN114838654A (zh) * 2022-05-20 2022-08-02 南昌大学 基于北斗的地表及深层三维空间变形监测装置
CN115453534A (zh) * 2022-09-19 2022-12-09 中山大学 一种顾及解缠误差的序贯InSAR时序形变解算方法
CN116047518A (zh) * 2023-03-29 2023-05-02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卫星的潜在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1641B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1641A (zh) 一种基于序贯平差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10058236B (zh) 一种面向三维地表形变估计的InSAR和GNSS定权方法
CN110058237B (zh) 面向高分辨率SAR影像的InSAR点云融合及三维形变监测方法
Ma et al. Robust detec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 persistent scatterers in urban built environments
CN106526590B (zh) 一种融合多源sar影像工矿区三维地表形变监测及解算方法
CN103885059B (zh) 一种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三维重建方法
CN104123464B (zh) 一种高分辨率InSAR时序分析反演地物高程与地面沉降量的方法
Catalão et al. Merging GPS and atmospherically corrected InSAR data to map 3-D terrain displacement velocity
CN111273293B (zh) 一种顾及地形起伏的InSAR残余运动误差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9738892B (zh) 一种矿区地表高时空分辨率三维形变估计方法
CN110888130A (zh) 一种基于升降轨时序InSAR的煤矿区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08986037A (zh) 基于半直接法的单目视觉里程计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CN110763187B (zh) 一种稳健的基于雷达分布式目标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
CN103454636B (zh) 基于多像素协方差矩阵的差分干涉相位估计方法
CN102927934A (zh) 一种利用单个InSAR干涉对获取矿区地表三维形变场的方法
CN111398959A (zh) 基于地表应力应变模型的InSAR时序地表形变监测方法
CN111650579A (zh) 一种岩移参数自适应获取的InSAR矿区三维形变估计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4933673A (zh) 基于解析搜索亚像素偏移量的干涉sar图像精配准方法
CN108562900B (zh) 一种基于高程校正的sar图像几何配准方法
CN114972078B (zh) 应用sar影像提升国产光学卫星影像无控几何质量方法及系统
CN107144213A (zh) 基于sar强度影像的矿区大量级三维时序形变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797886B (zh) 面向缠绕相位的InSAR时序三维形变监测方法
CN112685819A (zh) 一种用于大坝及滑坡变形gb-sar监测的数据后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38228B (zh) 基于水准约束的三维地表形变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268517B (zh) 一种利用PSInSAR监测输电铁塔设备变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Assignee: Beijing Ground Air Software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2038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InSAR Time Series Surfa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Sequential Adjustmen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