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2653A -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2653A
CN109052653A CN201811167187.9A CN201811167187A CN109052653A CN 109052653 A CN109052653 A CN 109052653A CN 201811167187 A CN201811167187 A CN 201811167187A CN 109052653 A CN109052653 A CN 109052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dule
ecological
water
soil
ec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71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52653B (zh
Inventor
梅凯
孙永军
程松
肖雪峰
汪晓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ine Ti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ine Ti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ine Ti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ine Ti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71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2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2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2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52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2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vetment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成不同的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进行定位固定;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本发明在构建生态基质即生态基底模块的过程中所选用材料均为市售、易得的材料,且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材料均为天然材料,各级配材料的筛选过程简便、快速;基质土利用河道淤泥、植生土,既降低了清淤作业费用,也简化了施工难度,水流中所携带的悬浮物和河道淤泥可自动充填石块间缝隙。

Description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治理水体岸线的滑坡、稳定岸线及河床、净化水体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功能的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还涉及该模块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是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人类不仅依傍河流而生,而且利用和开发河流,谋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的索取不断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河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9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当利用和气候等因素,部分河流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黑臭河”,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物污染的一种极端表现,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为响应国家《水十条》,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黑臭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黑臭河治理一般可分为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河道生态恢复以及河道景观改造,其中外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限制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水体,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新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内源污染控制主要通过清淤、河道底质改良,以期改善微生物系统;河道生态恢复主要集中在恢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河道景观改造一般通过修建两岸绿色生态长廊来达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目前,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水体修复的技术方案种类繁多。其中应用于水体修复的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现场施工耗时长,不仅需要大量人工,也成为加快工程进度的瓶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386206A的“生态护坡结构与应用该种生态护坡结构的生态护坡”,施工时利用现场制模混凝土施工,既加大了工程量,也降低了结构与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联系。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298510A的“一种模块化可移动黑臭河道治理系统和方法”,组装模块繁多,组装耗时长,严重影响施工进程。2、基质结构不合规范,不均匀沉陷自我调整性差,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6337394A的“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其坡边面抗压性能低,易变形。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6581218U的“一种用于城市人工河道治理的坝体装置”,其阻挡单元用鱼丝网易被腐蚀,安全性能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通过选用合适的耐腐蚀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外框A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
S2,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构建功能各异、不同造形的生态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进行定位固定;
S3,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
S4,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S2中,生态基底模块组团之间的间距为0.01~10m。所述生态基底模块组团保持一定间隙,不仅有利于发挥各组团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复能力,同时可以增加土壤修复机制、微生物修复机制以及植物修复机制,通过各修复机制的协同作用,使生态基质发挥最大的修复水体的能力。一定的序列具体为:平面构建河、湖、塘浅滩生态基地,竖向构建生态低岸、潜水坝和子埂。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主要由由外框A、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生长基质C组成;
生长基质C通过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固合剂D固结在外框A内,所述定位销套和定位杆相互配合将外框A固定在岸线或者浅滩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生态基底模块的体积为0.1m3 - 5m3。经实验检测,该体积范围内的生态基底模块能够承受较大范围的变形,而仍不坍塌,具有极佳的不均匀沉陷自我调整性能。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外框A为竹青篾、聚乙烯塑料、钢质、铁质、木质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所述竹青篾为经防腐处理的厚度为3mm~5mm,宽度为2cm~3cm的竹青篾。所述钢质为镀锌钢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或镀锌钢包塑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包塑,其中镀锌钢选用优质低碳钢,钢质的表面采用热镀锌保护;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具有较传统纯镀锌3倍以上的耐腐蚀性能;其中镀锌包塑选用优质低碳钢,并在钢质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材包塑是在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的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这一PVC保护层将会大大增加在高度污染环境中对钢材的保护性能,并且通过不同颜色的选择,使其能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所述钢质宽度为3cm~5cm,厚度为4mm~6mm。所述铁质为含碳量大于2.5%的铁碳合金,选用包塑作为防腐处理,其宽度为3cm~4cm,厚度为3mm~5mm。所述木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经加工成宽度为4cm~6cm,厚度为5mm~8mm的木条,再进行包塑防腐处理。经包塑防腐处理后,构建生态基底模块的材料A将更加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作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框A表面呈多孔状,孔径为骨料平均当量直径的0.8倍,其材料采用防腐刚镀覆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为焊接、销接或专用链接件的配套连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孔呈棱形、矩形或者圆形。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为雌雄配件,每对配件为一组,用于对生态基底模块的固定和定位,防止水流或暗流冲击下产生的位移;每组配件采用防腐金属配件,雌挂件长度在50-200mm,雄挂件长度在1.0m-3.0m,每组配件由一根雄件和两根雌件组成;每一个生态基底模块配套三组配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销套和固定杆B为钢、木、竹质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钢质选用II级及II及以上钢筋或热镀锌加厚钢管;所述木桩选用经防腐处理的材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竹质选用材质为绿竹或楠竹或金竹。所述生态固定杆直径、长度的选取应根据实地情况以及生态基底模块体积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0.1 m3~1 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4cm~5cm,长度为1.0m~1.2m的; 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1.0 m3~3.0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5cm~8cm,长度为1.2m~1.5m的;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3.0m3~5.0 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8cm~10cm,长度为1.5m~2.0m。所述生态固定杆施工时,每个模块中的每组固定杆组件采用品字型,这有利于生态基底模块构建生态系统与河体水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水生态修复效果。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生长基C由骨料和植生土组成,所述骨料为砾石、卵石、蛭石、火山石、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骨料和植生土混合质量比例为1-5:1-20。
所述砾石选用直径为5mm~80mm的细砾或直径为100mm~500mm的粗砾;所述火山石直径为10mm~20mm;所述砂选用0.5mm~2.0mm的粗砂;所述卵石直径为60mm~100mm;所述沸石直径为5mm~10mm;所述河道底泥为河道中部清淤污泥;所述种植土的土壤团粒直径为1mm~5mm;所述混合物由不同天然级配材料组成,有利于各级配材料间形成不同规格的孔隙,便于有区别地种植绿色植物、培育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达到对河体水生态高效的修复效果,提高生态基质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自适应性。所述砾石、卵石、蛭石、火山石、沸石、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河道底泥、种植土、的混合质量比例为1:(1~20):(1~5):(0.05~0.1);植生土为河道底泥、种植土、活性炭的三种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5:0.05~0.1;这种混合质量比能够有效保障生态基质稳定性,增加碎石层与土壤层的融合程度,该规格使得生态基底模块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防止流体静力造成的损害。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的填料C为种植土与活性炭、沸石、火山石的混合物,种植土与(活性炭、沸石、火山石)的质量比为1:(1~10):(0.1~1)。所述生态基底模块有利于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水线以上可种植多种绿色植物,用于固定碎石、土壤,提高生态基质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自适应性;所述绿色植物为花菖蒲或黄菖蒲或大聚草,其中花菖蒲为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长度可达50cm~80cm,花大紫色,中部有黄斑,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水体净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黄菖蒲为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喜温暖,较耐寒,怕干旱,花期4~6月,花色黄艳,水体净化能力强,观赏价值高;大聚草为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株长度可达50cm~80cm,茎上部直立,下部具有沉水性,叶轮生,成簇栽种具有净化效果明显,固定沙石等作用。亦可选用其它利于水生态修复、固定土壤的植物。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骨料由大小、尺寸均不一的石料组成,其形成了生态基底模块的骨骼,构建了生态基底模块的不同规格、深浅和大小的洞穴与孔洞;骨料约占生态基质模块体积的30~55%;骨料的尺寸由50mm~500mm,按正态分布匹配其尺寸的比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植生土采用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河道底泥、种植土,配以一定的活性炭、黄土、腐殖土、高钙土、红壤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组成;主要用于固定水生植物根系,供应植物无法从水中获取的营养元素,吸附浓缩水中的特征污染因子,为水生动植物的净化创造条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植生土中配置重量比为20~35%稳定性高、多孔性、吸附性的材料作为水生生物的截体,在配置植生土中投加重量比1.5%含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的SYJ1836土质固化剂D。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截体为炭质、石膏体和沸石体中的一种。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生植物为花菖蒲或黄菖蒲或大聚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济:本发明在构建生态基质即生态基底模块的过程中所选用材料均为市售、易得的材料,且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材料均为天然材料,各级配材料的筛选过程简便、快速;基质土利用河道淤泥、植生土,既降低了清淤作业费用,也简化了施工难度,水流中所携带的悬浮物和河道淤泥可自动充填石块间缝隙。
2、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态环境:可以模拟实际生态河床,提供水生植物的生长的附着土壤和营养,同时提供水生动物的栖息空间。
3、修复硬质岸线、河床生态环境:针对河底或河岸的硬质化而无法进行水生植物种植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4、具有较强的物化净化功能:填料富含吸附材料,对水中氮磷和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水中氮磷和有机物作为生态基底模块中水生植物的养分,同时起到对水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另外对入河的地表径流具有氮磷和有机物的拦截作用。
5、施工简便:不需要特殊技术,组装作业、填充作业均可由人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6、抗自然破坏力强:有很强的抵御自然破坏及耐腐蚀和抗恶劣气候影响的能力。
7、岸线变形小、稳定性高:可以承受大范围的变形,而保持稳定、不坍塌。
6、基质土有益于植物生长:生态基底模块中所含河道底泥或种植土均有利于植物生长,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9、渗透性极好:可防止由流体静力造成的损害。
10、运输成本低:可将其折迭起来运输,在施工现场伸展后即可应用。
11、施工进度快:有利于赶工期,可多组同时平行施工,达到流水线式作业。
12、现代技术无法保证河道、湖库塘岸线稳定:现代技术无法抵御过大的流域或风浪产生的暗流涌动对水底基部的冲刷、淘挖作用;现代技术无法提供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质和固根所需的生长基,通过本发明的技术和方法可克服以上问题
13、生态基底模块储备了水生生态系统所需的水环境:具有抗击水流和风浪的冲击和冲刷的能力。其独特的外框材料和结构保证了模块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变形,内部的骨料具备了吸收外力和反弹外力的功能,犹如天然河床的暗礁、顽石样,中流砥柱地保护河床。其次模块中的质生土中SYJ1836土质固化剂D和生长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固定作用,保证了模块的土石不受外部水力的冲击和冲刷影响。
14、生态基质模块构建了水生植物所需的环境:模块石料之间的土质层由次生土填充,并构建了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土质层,为植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植生土根系可以从中吸收生长所需的营养,另一方面植生土又为植物提供水中没有的营养元素。
15、生态基质模块中的骨料保护了水生植物:生态基质模块中的骨料保护了水生植物的生长。模块中的骨料吸收,反弹水力的冲击里和冲刷力,对水生植物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16、植物的根、茎成为水生植物的载体:植物的根、茎成为水生植物的载体,为其提供了生长环境,提高了水生生物量。
17、多孔材料为水生生物的载体:配置的多孔材料具有吸附功能也可作为水生植物的载体。主要吸附的物质(水中的污染物)在水生生物的作用下得以降解,所需的氧量可由植物的根系供给。
18、为水生动物提供了(稳定洞穴)生存环境:生态基质模块中的骨料,大小不一,相互之间构建了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洞穴,这些洞穴被植生土填充,由水生植物根系所固定。水生动物稍加加工挖掘即成为鱼、虾、蟹等天然的生活洞穴,为水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生长环境。
19、构建生态驳岸:生态基底具有较大的抗压强度和高稳定性,可以代替硬质驳岸,构建各种形态、造型、结构的生态驳岸。
20、构建近岸浅滩湿地:结合岸线整治和清淤,利用生态基底模块构建任何形状、大小的近岸浅滩,生长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动物形或正岸浅滩湿地。
21、构建潜埂浅壩:在水域面积较大时,为防止短流,合理地进引水流流向的组织,利用生态基质模块,在水域适当位置设置潜坝暗埂,对水流进行导流。
22、构建湖库生态基底模块团岛:在开阔水面的湖库,为改变风向对水流的影响。改善水生环境,利用生态基质模块构建生物生态基底模块团岛,为水生生物提供水陆环境,改善水流方向和植物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态基底模块构造示意图;
图2为生态基底模块构造的水体断面示意图;
图3为基底模块单元种植水生植物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 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 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技术,包括以下过程:选用镀锌钢材作为生态基底模块的外框A材料,其中镀锌钢材选用优质低碳钢材,钢材的表面采用热镀锌保护,成品镀锌钢材的直径为8~25mm;采用焊接的形式,在施工现场组装表面呈多孔棱形、孔径为骨料直径、体积为1.0m3的外框;选用1根长度为1500mm的不锈钢防腐雄挂件和2根长度为100mm的不锈钢防腐雌挂件作为配件B,每座生态基底模块配备3组配件对生态基底进行固定和定位;以河岸为基准线,生态基底模块组团间距为0.05m进行生态基底模块基体排列施工;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为4cm,长度为1.0m的松树木桩,木桩底部设有0.4m长度的尖端,用以固定生态基底,生态固定杆施工时以6cm作为松树木桩间距,生态固定杆需按上述规格围护生态基底模块以及生态基底模块间隙。
选用尺寸为50mm~500mm的高强度石料作为生态基底模块用骨料,设定骨料体积为0.5 m3,按正态分布纵配其尺寸的比例;设定生态基底模块中植生土体积为0.2 m3,植生土中各物质体积占比为:50%基质土、5%腐殖土、5%红壤土、10%高岭土、10%黄土以及20%炭质,利用SYJ1836土质固化剂进行固定;设定填料C体积为0.3 m3,填料选用(砾石+火山石+卵石)、河道底泥、种植土、聚乙烯填料的混合物,其中砾石选用直径为6mm的细砾,火山石直径为15mm,卵石直径为80mm,河道底泥为河道中部清淤污泥,种植土的土壤团粒直径为2mm,聚乙烯填料选用比重为0.095g/cm2的低密度聚乙烯,以混合物中质量比例为1:10:5:0.06将(砾石+火山石+卵石)、河道底泥、种植土、聚乙烯填料进行混合均匀并填充。按质量比为1:1:3选取活性炭、沸石、火山石,以混合物质量比为1:5:0.3将种植土、(活性炭+沸石+火山石)、聚乙烯填料进行混合均匀作为填料;将填料填充至生态基底模块中,填充完成后,根据水位情况在水中种植花菖蒲,在生态基底模块上种植黄菖蒲和大聚草。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 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 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 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 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 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S1,通过选用合适的耐腐蚀且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外框A构建一定体积的生态基底模块;
S2,在岸线或浅滩中将生态基底模块按照一定的序列构建功能各异、不同造形的生态组团,通过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进行定位固定;
S3,在生态基底模块中装填生长基质C,根据不同水位和水质情况匹配种植水生植物;
S4,在生态基底模块骨料之间产生的众多规格各异的空隙为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生态组团之间的间距为0.01~10m;一定的序列具体为:平面构建河、湖、塘浅滩生态基地,竖向构建生态低岸、潜水坝和子埂。
3.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由外框A、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生长基质C组成;生长基质C通过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固合剂D固结在外框A内,所述定位销套和定位杆相互配合将外框A固定在岸线或者浅滩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基底模块的体积为0.1m3 - 5m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A为竹青篾、聚乙烯塑料、钢质、铁质、木质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制作而成;所述竹青篾为经防腐处理的厚度为3mm-5mm,宽度为2cm-3cm的竹青篾;所述钢质为镀锌钢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或镀锌钢包塑或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包塑,其中镀锌钢选用优质低碳钢,钢质的表面采用热镀锌保护;其中镀锌包塑选用优质低碳钢,并在钢质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其中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材包塑是在锌-5%(10%)铝-混合稀土合金钢的表面包一层PVC保护层;所述钢质宽度为3cm-5cm,厚度为4mm-6mm;所述铁质为含碳量大于2.5%的铁碳合金,选用包塑作为防腐处理,其宽度为3cm-4cm,厚度为3mm-5mm;
所述木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经加工成宽度为4cm-6cm,厚度为5mm-8mm的木条,再进行包塑防腐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A表面呈多孔状,孔径为骨料平均当量直径的0.8倍,其材料采用防腐刚镀覆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为焊接、销接或专用链接件的配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孔呈棱形、矩形或者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销套和定位杆B为雌雄配件,每对配件为一组,用于对生态基底模块的固定和定位,防止水流或暗流冲击下产生的位移;每组配件采用防腐金属配件,雌挂件长度在50-200mm,雄挂件长度在1.0m-3.0m,每组配件由一根雄件和两根雌件组成;每一个生态基底模块配套三组配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套和固定杆B为钢、木、竹质材料中的一种;所述钢质选用II级及II及以上钢筋或热镀锌加厚钢管;所述木桩选用经防腐处理的材质为松树木或柏木或红桦木;所述竹质选用材质为绿竹或楠竹或金竹;所述生态固定杆直径、长度的选取应根据实地情况以及生态基底模块体积进行选择,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0.1 m3-1 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40-50mm,长度为1.0m-1.2m的;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1.0 m3-3.0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5.0-8.0mm,长度为1.2m-1.5m;当生态基底模块体积为3.0m3-5.0 m3时,生态固定杆选用直径80-100mm,长度为1.5m-2.0m;所述生态固定杆施工时,每个模块中的每组固定杆组件采用品字型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基C由骨料和植生土组成;
所述骨料为砾石、卵石、蛭石、火山石、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骨料和植生土混合质量比例为1-5:1-20;所述砾石选用直径为5mm~80mm的细砾或直径为100mm~500mm的粗砾;所述火山石直径为10mm~20mm;所述砂选用0.5mm~2.0mm的粗砂;所述卵石直径为60mm~100mm;所述沸石直径为5mm~10mm;所述河道底泥为河道中部清淤污泥;所述种植土的土壤团粒直径为1mm~5mm;所述混合物由不同天然级配材料组成,有利于各级配材料间形成不同规格的孔隙,便于有区别地种植绿色植物、培育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达到对河体水生态高效的修复效果,提高生态基质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自适应性;
植生土为河道底泥、种植土、活性炭的三种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5:0.05~0.1;
所述骨料和植生土这种混合质量比能够有效保障生态基质稳定性,增加碎石层与土壤层的融合度,该规格使得生态基底模块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稳定性,可防止流体静力对生态基底模块造成的损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由大小、尺寸均不一的石料组成,其形成了生态基底模块的骨骼,构建了生态基底模块的不同规格、深浅不一和大小各异的洞穴与孔洞;骨料约占生态基质模块体积的30~55%;骨料的尺寸由50mm~500mm,按正态分布匹配其尺寸的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土采用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河道底泥、植生土,配以一定的活性炭、黄土、腐殖土、高钙土、红壤土、凹凸棒土、高岭土组成;主要用于固定水生植物根系,供应植物无法从水中获取的营养元素,吸附浓缩水中的特征污染因子,为水生动植物的净化创造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植生土中配置重量比为20-35%稳定性高、多孔性、吸附性的材料作为水生生物的截体,在配置植生土中投加重量比1.5%含含蒙脱石、累托石和高岭土成分的SYJ1836土质固化剂D。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截体为炭质、石膏体和沸石体中的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花菖蒲或黄菖蒲或大聚草。
CN201811167187.9A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Active CN109052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7187.9A CN109052653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7187.9A CN109052653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2653A true CN109052653A (zh) 2018-12-21
CN109052653B CN109052653B (zh) 2020-04-03

Family

ID=6476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7187.9A Active CN109052653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26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0093A (zh) * 2024-01-31 2024-03-12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大坝安全监测运行维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74911A (ko) * 2001-03-22 2002-10-04 고려특수화학주식회사 하천과 담수의 수질정화용 부유구조물
CN101200894A (zh) * 2007-12-14 2008-06-18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生态护坡植被砌块及制作方法和施工工艺
CN105672201A (zh) * 2016-01-06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74911A (ko) * 2001-03-22 2002-10-04 고려특수화학주식회사 하천과 담수의 수질정화용 부유구조물
CN101200894A (zh) * 2007-12-14 2008-06-18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生态护坡植被砌块及制作方法和施工工艺
CN105672201A (zh) * 2016-01-06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90093A (zh) * 2024-01-31 2024-03-12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大坝安全监测运行维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690093B (zh) * 2024-01-31 2024-04-26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大坝安全监测运行维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2653B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9416B (zh)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CN104452653B (zh)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湖泊缓冲带建设方法
CN102134841B (zh) 河流水下硬质斜坡沉水植物联遍修复方法
CN101817628A (zh) 河床基底植生型生态毯修复方法
CN102926351A (zh)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河湖边坡生态三段治理方法
CN101161944A (zh) 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
CN105347494A (zh) 城市富营养化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06223265A (zh) 一种用于迎风面堤岸的基底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CN107419703A (zh) 一种植生型净水混凝土砌块护岸及其构建方法
CN106219763B (zh) 一种河湖生态护坡与浅滩浮床修复相结合的污染防治方法
CN107999524A (zh) 一种利用生物结皮钝化稻田中重金属镉砷的方法
CN106865777A (zh) 一种湖泊景观水体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方法
CN214457158U (zh) 一种滨河绿地地面源雨水净化系统
CN207581470U (zh) 一种滨海垂直流人工湿地
CN205933403U (zh) 适于河流及湖泊滨水带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的护岸结构
CN109052653A (zh)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CN103121747B (zh) 一种立体人工水草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06828A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生态透水坝
CN216106242U (zh) 一种应用于面源污染多污染物的河湖岸坡生态拦截带
CN110182954A (zh) 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
CN204907320U (zh) 景观河道松木桩种植装置
CN209619938U (zh) 生态驳岸结构
CN101337741A (zh) 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水的深度生态净化工艺
CN103548529A (zh) 一种螺贝与水生植物合理混搭构建生态护坡的方法
Zhang et al. Measures, methods and cases of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