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45629A -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45629A
CN109045629A CN201811082359.2A CN201811082359A CN109045629A CN 109045629 A CN109045629 A CN 109045629A CN 201811082359 A CN201811082359 A CN 201811082359A CN 109045629 A CN109045629 A CN 109045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uild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wearable devic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23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23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456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4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45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62Monitoring athletic performances, e.g. for determining the work of a user on an exercise apparatus, the completed jogging or cycling dist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63B71/0619Displays, user interfaces and indic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 equipment, e.g. display mounted on treadmills
    • A63B2071/0658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 A63B2071/0661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arranged on the user
    • A63B2071/0663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arranged on the user worn on the wrist, e.g. wrist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63B71/0619Displays, user interfaces and indic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 equipment, e.g. display mounted on treadmills
    • A63B2071/0658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 A63B2071/0661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arranged on the user
    • A63B2071/0666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display arranged on the user worn on the head or face, e.g. combined with goggles or gla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04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s
    • A63B2230/06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s heartbeat rate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3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blood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30/0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3B2230/50Measuring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通过上述方法,本发明能够在用户运动健身过程中当用户身体发生突发状况时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防止用户被健身设备误伤。

Description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通过健身可以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
虽说健身有如此多的好处,可是人们在健身时需要量力而行,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适度的健身,否则可能出现身体受伤等情况。现有的健身设备一般都需要用户进行主动控制其停止的,当出现用户使用健身设备进行健身而受伤或者由于身体突发状况不能健身时,此时用户无法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容易出现被健身设备误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用户运动健身过程中当用户身体发生突发状况时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以防止用户被健身设备误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身体指标信息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若不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其中,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在所述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运动能力信息,评价得到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根据评价得到的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其中,所述运动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体质测试模式下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具体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获取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体质测试模式的所述健身设备时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根据所述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所述测试完成度,评价得到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其中,每个所述健身模式设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连续程度中的至少一种运动参数;预设条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或等于用户的体质状态所对应的最大运动参数。
其中,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小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其中,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若大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通信电路、存储器、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用于与健身设备通信;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数据,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时,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在当判断出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以防止在突发状况下用户无法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而被健身设备误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是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手环及腕带等,可以是以脚为支撑的鞋子、袜子及其他腿上佩戴产品等,还可以是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头盔、头带等。本申请的健身设备可以是应用于健身房或者家庭健身的单功能或综合型多功能的健身用设备,例如AMT体适能运动机、跑步机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连接形式与健身设备连接,可穿戴设备穿戴于用户身上;当用户使用该健身设备进行健身运动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在用户运动过程中实时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102: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本申请中的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指的是,当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进行运动的过程中,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处于正常的指标范围内,此时,用户的身体即处于正常状态。而当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进行运动的过程中,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不处于正常的指标范围内,此时可以判断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S103: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即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不处于正常的指标范围内,可以说明用户当前的身体存在异常,可能是由于运动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也有可能是由于用户本身存在已知或未知的突发疾病;此时,由于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但仅仅为潜在状态,用户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或者用户本身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但此时的用户已经由于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行动;于是,需要可穿戴设备来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以防止用户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继续锻炼而引起突发状况,或者用户在突发状况下由于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而无法进行有效的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而被健身设备误伤。在一具体实施场景中,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时,智能手环通过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判断出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原来是由于用户使用健身设备不当而导致其手部受伤,此时用户由于手部受伤而不能够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此时智能手环可以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防止健身设备继续工作而使用户被健身设备误伤。在另一具体实施场景中,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通过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判断出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原因是由于用户在运动时突发心脏病;可以理解的是,突发疾病的突然性、异常性、不可重复性造成对于突发疾病的发生十分难以预测,而且突发疾病的发病机理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也难以得到科学的数据资料;而在运动健身等情况下突发疾病的几率更大,也更难把握发病前后是否出现相关征兆,因此,用户或他人很难在突发疾病发作前预先得知;此时用户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不能够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于是可穿戴设备可以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防止健身设备继续工作而使用户被健身设备误伤。
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时,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在当判断出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以防止在突发状况下用户无法主动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而被健身设备误伤。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身体指标信息可以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脉搏即动脉搏动,是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脉搏信息可以包括脉搏频率以及脉搏强弱,人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的脉搏频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但是,运动时人的脉搏会增快,一般的,成人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的脉搏频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而每分钟低于60次则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信息发生变化,病情危重,特别是临终前脉搏的强度和脉搏频率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脉搏信息来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说,心脏泵出血液的时候形成的血压就是收缩压,也叫高压,在血液流回心脏的过程中产生舒张压,也叫做低压;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此时人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而当人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血压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血压过高人体会突发脑溢血、中风、心肌梗塞等,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因此,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同样可以通过血压信息来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正常的体温受到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在各种原因下如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以及无菌性炎症性病变和中枢神经损害的等情况下可以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导致体温的增高,在由于能量供应不足或者衣着不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体温的过低情况,而体温过低或者过高即表示人体不处于正常状态;另外,运动会使人体内的物质代谢能力增强,而代谢能力的增强能够使体温有所升高,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可以促进体内物质代谢,使之活动更加旺盛,而当运动过程中体温的升高超过了一定范围时,也可以说明人体不处于正常状态,例如中暑等;因此,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同样可以通过体温信息来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201: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本申请中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可以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01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2: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有能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的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的脉搏频率的最高频率值、血压的最高压力值或者体温的最高温度值,在可穿戴设备获取到所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后,可穿戴设备可以判断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预先存储的第一预设阈值,即判断用户的脉搏频率是否小于最高频率值、血压是否小于最高压力值或者体温是否小于最高温度值等等。
S203:若不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预设阈值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的脉搏频率的最高频率值、血压的最高压力值或者体温的最高温度值,于是将获取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与第一预设阈值相比较,当获取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不小于该第一预设阈值,即用户的脉搏频率不小于最高频率值,或者血压不小于最高压力值,或者体温不小于最高温度值,因此可以判断出此时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S204: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204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205:若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预设阈值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因此,当获取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该第一预设阈值时,例如用户的脉搏频率小于最高频率值,或者血压小于最高压力值,或者体温小于最高温度值,因此可以判断出此时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通过判断获取的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来判断出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来选择是否需要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301: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存储有若干种运动模式,各运动模式具有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动作时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运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运动的时长、运动的密度、运动的间歇时间、动作速度、运动幅度、运动所负的重量以及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等等;由于运动强度对人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大,适宜的运动强度能有效地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增强体质,但是如果运动强度过大,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反会使身体机能减退,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因此,用户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特征来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于是,可以将各运动模式与用户的体质特征相对应,当可穿戴设备获取了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与用户的体质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模式。
S302:在所述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各运动模式具有不同的运动强度,例如按照运动强度变大的顺序排列可以为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而相邻的模式对应的运动强度差别不应该太大,因此,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多个与用户的体质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模式,此时,用户可以从可穿戴设备推荐的多个与用户的体质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前需要的目标健身模式,于是,可穿戴设备可以控制健身设备按照该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在一具体实施场景中,可穿戴设备推荐给用户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共三个运动模式,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分别对应着较低运动强度、适中运动强度、较高运动强度,说明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与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相适应;当用户想要提高自己的体质特征水平时,其可以选择模式三进行运动,通过较高强度的运动来达到提高自身体质特征的目的,此时该目标健身模式为模式三;而当用户仅仅是由于工作之后希望通过运动让自己放松身体时,其可以选择模式一进行运动,通过较低运动强度的运动来达到放松自身身体的目的,此时该目标健身模式为模式一。相应地,本申请中的健身设备可以按照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若干种运动模式进行工作,在用户从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可穿戴设备可以控制健身设备按照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S303: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304: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S305: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303-S305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303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在用户从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健身设备按照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从而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来控制健身设备按照适宜的健身模式进行工作,防止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健身的运动强度与其体质特征不匹配。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的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生理信息和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401: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信息,可以是用户预先将其相关信息输入并存储于可穿戴设备中;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主动获取的,例如用户使用人体健康秤测量其身高体重时,可穿戴设备与人体健康秤之间通过蓝牙或wifi连接,获取用户使用人体健康秤时测量出的身高体重数值。本申请的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可以测得其运动能力信息。于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S402:根据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运动能力信息,评价得到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的生理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等,一般来说,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运动爆发力更强,但耐力较弱,青壮年的运动体质要优于老年人及儿童,身高过高的人其平衡能力较差,体重过重的人其运动能力较差,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肺活量体重指数越高,说明其身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强,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强;这些人体的生理信息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用户的体质特征情况。但是,人体的体质特征并不能仅靠其生理信息就可以判断,例如,身体瘦小的人其力量不一定就弱,男性并不一定就比女性跑步更快,等等;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能力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能力,例如不同的人完成相同的运动动作,由于各自的运动能力不同,导致各自完成该相同的运动动作的时间以及完成程度均会有所差别,所以用户的运动能力可以反映用户的体质特征情况。因此,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生理信息和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评价得到用户的体质状态。
S403:根据评价得到的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预设条件可以有用户进行设置,例如预设条件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推荐的运动模式对应的运动强度略低于用户的体质状态对应的标准运动强度,用户可以在较轻松的状态下使用该运动模式下的健身设备进行健身运动;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推荐的运动模式对应的运动强度略高于用户的体质状态对应的标准运动强度,用户可以在略微吃力的状态使用该运动模式下的健身设备进行健身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设备推荐的所有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强度均不应超过用户当前体质状态所能适应的最高运动强度。
S404:在所述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S405: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406: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S407: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404-S407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步骤S302-S305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获取的用户的生理信息和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来评价得到用户的体质状态,从而可以实现根据评价得到的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相应的运动模式,防止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健身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强度与其体质状态不匹配。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运动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在体质测试模式下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501: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体质测试模式具有相应的运动强度,可穿戴设备可以控制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此时健身设备即可以按照相应的运动强度进行工作。
S502:获取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体质测试模式的所述健身设备时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
本申请中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可以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使用该健身设备在体质测试模式下进行运动,在用户完成整个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所有测试内容后,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用户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用户完成整个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所有测试内容的测试完成度。其中,第二身体指标信息可以是用户在完成整个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所有测试内容后的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测试完成度可以是用户完成整个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所有测试内容时完成动作的时间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程度等等。
S503:根据所述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所述测试完成度,评价得到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人完成相同的运动动作,各自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程度会有所差别。例如,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内容为50个俯卧撑,用户A使用健身设备完成50个俯卧撑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其俯卧撑的标准度平均为80%,用户B使用健身设备完成50个俯卧撑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其俯卧撑的标准度平均为60%,用户C使用健身设备完成50个俯卧撑所需的时间为4分钟,其俯卧撑的标准度平均为60%,因此根据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各自完成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内容的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程度,可以判断用户A的测试完成度高于用户B的测试完成度,用户B的测试完成度高于用户C的测试完成度,此时可以给用户A、用户B和用户C的测试完成度进行打分,例如分别为80分、70分、60分。同样的,完成相同的测试内容后,不同的人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也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在运动过后人体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例如脉搏频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在完成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内容后,若用户A的脉搏频率升高的幅度小于用户B的脉搏频率时,即说明用户A完成体质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内容相较于用户B来说更轻松,因此,可以说明用户A的运动能力要优于用户B。于是,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评价得到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S504:根据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运动能力信息,评价得到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
S505:根据评价得到的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S506:在所述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S507: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508: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S509: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504-S509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S407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根据获取用户使用体质测试模式的健身设备时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可以评价得到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进一步地,每个健身模式设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连续程度中的至少一种运动参数;预设条件为可穿戴设备推荐的任意一个健身模式的运动参数均小于等于用户的体质状态所对应的最大运动参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每个健身模式设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连续性三个运动参数;其中,运动强度按照从小到大依次为强度A、强度B、强度C……当用户的体质状态所对应的最大运动参数分别为:运动强度为强度C、运动时间为每次运动的时间长度为30分钟、运动连续性为两次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分钟,于是,可穿戴设备推荐给用户的所有的运动模式均要满足:运动强度不能大于强度C、运动时间为每次运动的时间长度不能超过30分钟、运动连续性为两次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于是,用户选择可穿戴设备推荐给用户的运动模式进行运动才能保证用户的健身安全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601: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602: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S603:若不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S604: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S605:若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601-S605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5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606:在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后,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判断出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可以判断出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即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处于正常的指标范围内,可以说明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进行健身运动时,不会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导致用户的身体出现异常;此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处的范围中的较小值,或者是用户的身体在不运动或仅进行热身运动、且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处的范围内,例如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仅进行热身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可穿戴设备可以判断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预先存储的第二预设阈值,即判断用户的脉搏频率是否小于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仅进行热身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
S607:若小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可穿戴设备判断出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预先存储的第二预设阈值后,即可以说明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进行健身运动时,由于运动强度较小而使用户的身体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此时可以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例如第二预设阈值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仅进行热身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当可穿戴设备判断出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预先存储的第二预设阈值时,即用户的脉搏频率小于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仅进行热身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于是可以说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强度小于或仅相当于用户进行热身运动的运动强度,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下进行运动无法有效的对其身体进行锻炼提升。于是,可穿戴设备应该控制健身设备调整其运动模式,使得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以使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进行运动时可以对其身体进行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例如,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的步幅较小,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的步幅较大,或者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为步行运动,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需要跑步运动,又或者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跑步坡度为0,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跑步坡度为30°。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在判断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进一步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并在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701: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S702: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S703:若不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S704: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S705:若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场景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701-S705与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S205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S706:在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后,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判断出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可以判断出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即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处于正常的指标范围内,可以说明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进行健身运动时,不会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导致用户的身体出现异常;此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处的范围中的较大值,或者是用户的身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超负荷运动、且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所处的范围内,例如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进行剧烈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可穿戴设备可以判断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预先存储的第三预设阈值,即判断用户的脉搏频率是否大于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进行剧烈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
S707:若大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可穿戴设备判断出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大于预先存储的第三预设阈值后,即可以说明用户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进行健身运动时,由于运动强度较大而使用户的身体处于较大负荷状态;此时为了防止用户因运动导致身体出现损伤或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可以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例如第三预设阈值是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进行极限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当可穿戴设备判断出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大于预先存储的第三预设阈值时,即用户的脉搏频率大于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且进行极限运动的脉搏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某一特定值,于是可以说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强度大于或相当于用户进行极限运动的运动强度,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在当前运动模式下进行运动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损伤或者存在潜在的危险。于是,可穿戴设备应该控制健身设备调整其运动模式,使得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以使用户在使用健身设备进行运动时可以避免身体出现损伤或者存在潜在的危险,例如,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的步幅过大,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的步幅较小,或者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跑步速度很快,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普跑步速度较慢,又或者在当前运动模式下用户跑步坡度为45°,在调整后的运动模式下用户跑步坡度为20°。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在判断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进一步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并在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80包括相互耦接的通信电路800、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4,通信电路800用于与健身设备通信,存储器802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804执行该程序数据,用于实现以下方法:
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时,处理器804获取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处理器804根据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判断出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处理器804通过通信电路800控制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身体指标信息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处理器804执行上述根据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方法,具体包括:
处理器804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小于,则判断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若不小于,则判断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用户使用健身设备之前,方法还包括:
处理器804获取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在用户从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处理器804通过通信电路800控制健身设备按照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包括用户的生理信息和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处理器804执行上述获取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的方法,具体包括:
处理器804获取用户的生理信息和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处理器804根据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能力信息,评价得到用户的体质状态;处理器804根据评价得到的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满足预设条件的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进一步地,运动能力信息包括用户在体质测试模式下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处理器804执行上述获取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
处理器804通过通信电路800控制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处理器804获取用户使用体质测试模式的健身设备时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处理器804根据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评价得到用户在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每个健身模式设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连续程度中的至少一种运动参数;预设条件为至少一个健身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或等于用户的体质状态所对应的最大运动参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处理器804执行上述判断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包括:
处理器804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小于,则处理器804通过通信电路800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处理器804执行上述判断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还包括:
处理器804判断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若大于,则处理器804通过通信电路800调整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本申请中的可穿戴设备80可以是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手环及腕带等,也可以是以脚为支撑的鞋子、袜子及其他腿上佩戴产品等,还可以是以头部为支撑的眼镜、头盔、头带等。
本申请可穿戴设备80实施例中的处理器804实现上述功能的具体过程可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90中存储有程序数据900,程序数据900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闹钟音量的调节方法。
该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90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中的存储芯片、SD卡等可读写存储的工具,还可以是服务器等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设备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结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时,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一身体指标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当判断出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健身设备停止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指标信息包括脉搏信息、血压信息以及体温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
若不小于,则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不处于正常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使用所述健身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在所述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中选择出目标健身模式后,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健身模式进行工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的体质特征信息推荐至少一个健身模式,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生理信息和所述运动能力信息,评价得到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
根据评价得到的所述用户的体质状态推荐满足预设条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体质测试模式下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
所述可穿戴设备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控制所述健身设备按照体质测试模式进行工作;
获取所述用户使用所述体质测试模式的所述健身设备时的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测试完成度;
根据所述第二身体指标信息以及所述测试完成度,评价得到所述用户在所述健身设备处于体质测试模式下的运动能力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健身模式设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连续程度中的至少一种运动参数;预设条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健身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或等于用户的体质状态所对应的最大运动参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小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大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的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身体指标信息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若大于,则调整所述健身设备的运动模式,以使调整后的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小于当前运动模式的运动参数。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耦接的通信电路、存储器、处理器;
所述通信电路用于与健身设备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数据,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811082359.2A 2018-09-17 2018-09-17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Pending CN1090456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359.2A CN109045629A (zh) 2018-09-17 2018-09-17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2359.2A CN109045629A (zh) 2018-09-17 2018-09-17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45629A true CN109045629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6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2359.2A Pending CN109045629A (zh) 2018-09-17 2018-09-17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4562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7571A (zh) * 2019-03-20 2019-06-14 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428742A (zh) * 2018-12-24 2020-07-17 缤刻普达(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人体健康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3821A (zh) * 2020-10-16 2021-01-26 许昌学院 带数据反馈的儿童篮球智能安全训练系统
CN112915494A (zh) * 2021-01-29 2021-06-08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体育健身操辅助系统
CN113244576A (zh) * 2021-05-11 2021-08-1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主被动踝泵运动训练方法及设备
CN113515695A (zh) * 2021-05-06 2021-10-19 乐渊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健身辅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825A (zh) * 2021-10-27 2021-11-26 南通高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健身设施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068910A (zh) * 2021-03-16 2022-09-20 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的调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5068891A (zh) * 2021-03-16 2022-09-20 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WO2023001165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指导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68910B (zh) * 2021-03-16 2024-06-07 杭州卡路里体育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的调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1080A (zh) * 2014-07-14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化健身指导系统及其闭环指导方法
CN105963908A (zh) * 2016-06-08 2016-09-2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控制跑步机的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7126680A (zh) * 2017-06-13 2017-09-05 广州体育学院 一种基于运动类传感器的跑步监测和语音提醒系统
CN107837498A (zh) * 2017-10-11 2018-03-2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计划智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34664A (zh) * 2018-04-08 2018-08-2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跑步机智能安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US10207146B2 (en) * 2017-03-01 2019-02-19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Treadmill which can be driven in both dir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1080A (zh) * 2014-07-14 2014-10-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化健身指导系统及其闭环指导方法
CN105963908A (zh) * 2016-06-08 2016-09-2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控制跑步机的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US10207146B2 (en) * 2017-03-01 2019-02-19 Johnson Health Tech. Co., Ltd. Treadmill which can be driven in both directions
CN107126680A (zh) * 2017-06-13 2017-09-05 广州体育学院 一种基于运动类传感器的跑步监测和语音提醒系统
CN107837498A (zh) * 2017-10-11 2018-03-27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计划智能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34664A (zh) * 2018-04-08 2018-08-2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跑步机智能安全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8742A (zh) * 2018-12-24 2020-07-17 缤刻普达(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人体健康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8742B (zh) * 2018-12-24 2023-12-19 有品国际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人体健康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87571A (zh) * 2019-03-20 2019-06-14 北京卡路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263821A (zh) * 2020-10-16 2021-01-26 许昌学院 带数据反馈的儿童篮球智能安全训练系统
CN112915494A (zh) * 2021-01-29 2021-06-08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体育健身操辅助系统
CN115068891A (zh) * 2021-03-16 2022-09-20 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5068891B (zh) * 2021-03-16 2024-06-07 杭州卡路里体育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5068910B (zh) * 2021-03-16 2024-06-07 杭州卡路里体育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的调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5068910A (zh) * 2021-03-16 2022-09-20 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设备的调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515695B (zh) * 2021-05-06 2023-05-05 乐渊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健身辅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15695A (zh) * 2021-05-06 2021-10-19 乐渊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健身辅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44576A (zh) * 2021-05-11 2021-08-1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主被动踝泵运动训练方法及设备
WO2023001165A1 (zh) * 2021-07-21 2023-0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指导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91754A (zh) * 2021-07-21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指导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01825B (zh) * 2021-10-27 2022-02-22 南通高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健身设施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01825A (zh) * 2021-10-27 2021-11-26 南通高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健身设施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5629A (zh) 健身设备的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Reddy et al. Accuracy of wrist-worn activity monitors during common daily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ypes of structured exercise: evaluation study
US1194490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rtable exergaming
Montain et al. Influence of graded dehydration on hyperthermia and cardiovascular drift during exercise
Sharwood et al. Weight changes, medical complications, and performance during an Ironman triathlon
US2018005537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 intensity level of an exercise using photoplethysmogram (ppg)
CN110025321B (zh) 一种心理压力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589564B (zh) 定制化健身计划生成系统
DeGroot et al. Circuit weight training in cardiac patients: determining optimal workloads for safety and energy expenditure
CN108209902A (zh) 运动员竞技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WO2016157217A2 (en) Technological device to assist user in workouts and healthy living
Koshy et al. The potential of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in esports
KR101534811B1 (ko) 기초체력평가를 이용한 네트워크 기반 운동처방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Scheid et al. Revisiting heart rate target zones through the lens of wearable technology
CN107485395A (zh) 肌肉疲劳输出装置、肌肉疲劳输出方法以及程序
McAnulty et al. Tai Chi and Kung-Fu practice maintains physical performance but not vascular health in young versus old participants
Van Buuren et al.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oxygen uptake in top handball athletes
CN106886683A (zh) 一种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2296726B1 (ko) 바이탈 정보를 제공하는 스포츠 안전체크기
CN114073502A (zh) 决定使用者在运动时的伤害风险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取媒体
Welsch et al. Using the exercise test to develop the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Ryguła et al. Diagnost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sports result determinants in young powerlifting athletes
Sarafyniuk et al. The variation pulsometry correct indicatorsmodeling in volleyball players with mesomorphic somatotype depending on the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of the organism
Kowalik et al. Multiannual, Intensive Strength‐Endurance Training Modulates the Activity of the Cardiovascular an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mong Row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isn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oxymetry sensors for cardiovascular load monitoring when physical exerci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1-10 Floor, Building A2,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Our Internet Networ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10 Floor, Building A2,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Our Internet Network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