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8626A -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8626A
CN109038626A CN201810973677.1A CN201810973677A CN109038626A CN 109038626 A CN109038626 A CN 109038626A CN 201810973677 A CN201810973677 A CN 201810973677A CN 109038626 A CN109038626 A CN 109038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gulation network
peak load
indicate
load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3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纪峰
胡文平
丁斌
胡雪凯
饶群
李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09736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8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8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8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网调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整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节蓄能电站的功率;若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本发明能够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Description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特高压电网和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特高压受端电网面临着同时消纳远方清洁电力和全额消纳本地新能源电力的双重压力。在北方地区,冬季更是面临着火电供热机组比例高、调峰深度受限,水电、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源严重不足的多重约束,另外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下的以热定电更是严重限制了电网调峰的手段。尤其是冬季节假日期间,工业生产负荷明显减少,电网基础负荷小,白天光伏大出力,夜间低谷期间风电大出力,由于电网负荷处于较低水平,很难保证光伏和风电电力全额消纳,而且随着2017年以来并入配电网的分布式光伏的爆发式增长,电网日间负荷被分布式光伏平衡,电网日间低谷负荷进一步降低,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大型风电面临着电力无法全额消纳的风险。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投运,更是加剧了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的难度,甚至将要面临弃风弃光的风险。
电网调峰主要分为负荷高峰时的削峰和负荷低谷时段的填谷操作。在一个自然日中,电网负荷峰谷点主要分为中午前后的早高峰负荷、晚餐前后的晚高峰负荷、凌晨时分的夜间低谷负荷和下午时段的日间低谷负荷四种典型峰、谷负荷。光伏电站和风电的大量并网,由于其接入电网的方式和受日照和风速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电网负荷的峰谷分布特征。分布式光伏主要接入配电网,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白天直接平衡掉了近区负荷,降低了白天的负荷水平,尤其是午后时段光伏大发,而在多个地区午后时段也是电网传统的日间低谷负荷时段,在叠加分布式光伏后,形成明显的负荷低谷,这种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尤其明显。夜间低谷负荷时段,尤其是冬季供热机组调峰受限,风电大发时反调峰日趋明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困难,电力平衡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
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一控制命令至网内可调机组,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网内可调机组调整自身出力水平;
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二控制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调整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
若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三控制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
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至储能装置,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调整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
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至用户侧终端,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用户侧终端调整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整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节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若发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电网的削峰填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3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4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5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6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调度控制系统,其过程详述如下:
在S101中,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网内统调负荷为特高压受端电网的实际电力负荷需求。
在S102中,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一控制命令至网内可调机组,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网内可调机组调整自身出力水平。
在本实施例中,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表示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能够调节的出力范围,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即网内统调负荷大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的最小出力值,且小于网内可调机组的最大出力值,此种情况下,采取一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该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由于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能够满足网内统调负荷,因此,可通过增减网内可调机组的旋转备用出力和启停网内可调机组以实现电力动态平衡,达到电网调峰目标。
在S103中,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二控制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调整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说明网内可调机组的产出的电力无法平衡网内统调负荷,为了使网内电力供求达到平衡,采用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包括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和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采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即通过蓄能电站来调节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平衡。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蓄能电站的功率,从而通过调节蓄能电站的功率,来平衡网内统调负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水平,稳定特高压受端电网。
在S104中,若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三控制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级调度系统为调度控制系统上一级别的电力调度机构,若通过蓄能电站无法达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平衡,则可采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中,向上级调度系统发送第三控制命令,以使上级调度系统利用跨大区高峰负荷的时间分布差异,进行特高压跨区调峰操作,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的优势,调节特高压输电通道对特高压受端电网的输电功率,从而达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平衡。
在S105中,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至储能装置,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调整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采用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包括三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和三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首先采用三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通过向储能装置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从而达到对特高压受端电网的削峰填谷。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能装置包括充电站和园区微电网。
在本实施例中,储能装置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园区微电网和储能电站等储能设施。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张,目前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公交枢纽站、工业园区微电网和新型电动汽车快充站、换电站已经建立起了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站接入的大量电动汽车电池已经具备了储能的属性。以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园区微电网为调度单位,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储能容量进行电网调峰,通过引入电价激励机制,鼓励充、换电站和园区微电网、储能电站等作为独立单元接受特高压受端电网统一调度,在特高压受端电网高峰和低谷时段参与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从而稳定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平衡。
在S106中,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至用户侧终端,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用户侧终端调整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通过三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无法达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平衡,则采用三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在三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中,通过调节可调节负荷的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从而能够调整网内统调负荷,使网内统调负荷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达到平衡。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整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节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若发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来达到电力的供求平衡,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蓄能电站的功率包括抽水功率和发电功率,第二控制命令包括第一控制子命令和第二控制子命令;图1中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包括:
在S201中,若网内统调负荷大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大出力值,则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一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的发电机组进行放水发电,并使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等于第一电量差值,第一电量差值为网内统调负荷与最大出力值的差值。
在S202中,若网内统调负荷小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小出力值,则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二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的抽水泵进行抽水蓄能,并使抽水泵的抽水功率等于第二电量差值,第二电量差值为网内统调负荷与最小出力值的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网内统调负荷大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大出力值,说明此时处于网内统调负荷高峰期,调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蓄能电站的运行状态和上、下位水库蓄水容量,并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蓄能电站根据第二控制子命令中的发电需求放水发电,以补充网内可调机组出力的不足,从而保持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网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若网内统调负荷小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小出力值,说明此时处于网内统调负荷低谷期,此时受限于供热和网内可调机组最小出力值限制等因素,网内可调机组的最小出力值仍大于网内统调负荷,无法实现实时电力平衡;调度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蓄能电站运行状态和上、下位水库蓄水容量,调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蓄能电站的运行状态和上、下位水库蓄水容量,并发送第三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蓄能电站根据第三控制子命令抽水蓄能,以吸收网内可调机组的多余电量,从而保持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网稳定。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命令包括第三控制子命令和第四控制子命令,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输电变化率包括输电增加量和输电减少量;图3示出了图1中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其过程详述如下:
在S301中,若发电功率小于第一电量差值,则发送第三控制子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三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增加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满足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S302中,若抽水功率小于第二电量差值,则发送第四控制子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四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减少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发明中,当电网负荷处于高峰期,且通过蓄能电站发电并向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电量仍不能平衡网内统调负荷时,则可以向上级调控终端发送第三控制子命令,第三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控终端调整特高压电网的运行模式,从而增加特高压输电通道输送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输电功率,利用跨大区负荷分布的时间差异进行跨区特高压调峰,从而达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供求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网负荷处于低谷期,且通过蓄能电站抽水蓄能仍不能完全吸收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的多余出力时,则发送第四控制子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四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电网的运行模式,从而减少特高压输电通道输送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输电功率,利用跨大区负荷分布的时间差异进行跨区特高压调峰,从而达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力供求平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
在本实施例中,i表示网内可调机组的第i个发电机,n表示网内可调机组的总发电机数。
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五控制子命令和第六控制子命令,充放电功率包括放电功率和储能功率,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图4示出了图1中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其过程详述如下:
在S401中,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子命令至储能装置,第五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向特高压受端电网放电,以使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S402中,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六控制子命令至储能装置,第六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储存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的电量,以使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内统调负荷高峰期,若通过增加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仍无法使网内统调负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平衡,则可通过储能装置向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电量,从而填补网内可调机组出力的不足,并实时监测充、换电站和微电网可调电容量和注入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容量,从而对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进行实时调整。储能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微电网,充、换电站以及储能电站。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内统调负荷低谷期,若通过减少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仍无法使网内统调负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平衡,则可通过储能装置储存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的电量,从而吸收网内可调机组多余出力,并实时监测充、换电站和微电网可调电容量和注入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电容量,从而对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进行实时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电动汽车电池资源,以充、换电站为站级单位参与电网调峰,既可实现对闲散电池储能资源的利用,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了单一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调度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PCF表示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
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PCC表示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侧终端包括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和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负荷功率包括可中断负荷功率和高载能负荷增加量,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七控制子命令和第八控制子命令,第四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图5示出了图1中S106的具体实现流程,其过程详述如下:
在S501中,若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七控制子命令至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第七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切断负荷功率,以使可中断负荷功率满足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S502中,若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无法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八控制子命令至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第八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调高负荷功率,以使高载能负荷增加量满足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内统调负荷高峰期,若通过储能装置放电至特高压受端电网仍无法达到电力供求平衡,则可获取需求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的用户侧终端内部非连续生产可中断负荷容量,切除足量可中断负荷,从而降低网内统调负荷,达到网内统筹电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经济激励机制与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签订可中断负荷切负荷协议,可中断负荷应通过改造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的负荷控制开关,把常规负荷控制开关改造成为可监控智能互动开关,实现对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内部的非连续生产负荷进行分路监视与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网内统调负荷低谷期,若通过储能装置充电仍无法达到电力供求平衡,则可通过调高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的负荷供应,从而提高网内统调负荷,达到网内统筹电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的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控制系统实时的监测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增加的负荷量及可增加负荷容量,从而根据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反馈的负荷量调节输出给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的负荷量。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采取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与换电站、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进行协调控制,用于网内统调负荷高峰期的三级电网调峰控制。采取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与换电站、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进行协调控制,用于网内统调负荷低谷期的三级电网调峰控制,从而实现电网调峰和新能源的全额消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PCF表示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PLD表示可中断负荷功率;
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PCC表示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ΔPZ表示高载能负荷增加量。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出了提供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调峰控制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特高压外受电的约束,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实现特高压受端电网新能源的全额消纳及迎峰度夏期间和节假日期间的电网调峰目标。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源网荷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进行特高压受端电网的调峰控制,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实现了特高压输电通道参与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跨区调峰控制,充分发挥特高压电网的远距离输电优势,减少系统旋转备用,提高投资效益。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电动汽车电池资源,以充、换电站为站级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峰,既可实现对闲散电池储能资源的利用,又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了单一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调度难度。并且,以充、换电站和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为单独调度单位,通过电价激励机制鼓励储能装置充分发挥储能装置内部的储能资源和用电负荷参与电网调峰,既增加了调度的可操作性,又可以增加储能装置的盈利,促进充、换电站和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的良性发展。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采取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与充、换电站,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进行协调控制,用于负荷高峰时段的三级电网调峰控制。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采取高载能负荷与充、换电站,园区微电网等储能装置进行协调控制,用于负荷低谷时段的三级电网调峰控制。
如图8所示,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图8中的控制流为控制命令的流向,信息流表示信息数据的流向,也就是电量流向。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包括:
1.获取网内统调负荷和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
2.判断网内统筹负荷是否处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如是,则采取一级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若否,则采取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
3.一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为常规电网调峰控制策略,既调整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从而使网内统筹负荷与网内可调机组出力水平平衡;
4.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分为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和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
4.1)首先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负荷高峰,若是,则首先启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命令蓄能电站放水发电,若蓄能电站放水发电仍不能使网内电力平衡,则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启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为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
4.2)若当前处于负荷低谷,则命令蓄能电站抽水蓄能,若蓄能电站储能功率仍不能使网内电力平衡,则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启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为降低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
5.若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无法使网内电力平衡,则在二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启动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
5.1)若当前处于负荷高峰,则首先启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使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园区微电网等蓄能装置放电到特高压受端电网,若通过蓄能装置无法使网内电力平衡,则启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切断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的负荷供应,从而通过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分级调控电网电力峰值。
5.2)若当前处于负荷低谷,则首先启动二级一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使电动汽车充、放电站、园区微电网等蓄能装置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的电能,若通过蓄能装置无法使网内电力平衡,则启动二级二层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增加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的负荷功率,从而通过三级电网调峰控制策略分级调控电网电力峰值。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6示出的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装置100用于执行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网内统调负荷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
第一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20,用于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一控制命令至网内可调机组,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网内可调机组调整自身出力水平;
第二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30,用于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二控制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调整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
第三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40,用于若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三控制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
第四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50,用于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至储能装置,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调整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
第五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60,用于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至用户侧终端,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指示用户侧终端调整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若网内统调负荷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整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的出力水平;若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调节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若发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以使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调节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以使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蓄能电站的功率包括抽水功率和发电功率,第二控制命令包括第一控制子命令和第二控制子命令;图6中的第二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3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第一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网内统调负荷大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大出力值,则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一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的发电机组进行放水发电,并使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等于第一电量差值,第一电量差值为网内统调负荷与最大出力值的差值;
第二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网内统调负荷小于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小出力值,则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至蓄能电站,第二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蓄能电站的抽水泵进行抽水蓄能,并使抽水泵的抽水功率等于第二电量差值,第二电量差值为网内统调负荷与最小出力值的差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命令包括第三控制子命令和第四控制子命令,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输电变化率包括输电增加量和输电减少量;图6中的第三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4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第三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发电功率小于第一电量差值,则发送第三控制子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三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增加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满足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
第四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抽水功率小于第二电量差值,则发送第四控制子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第四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上级调度系统减少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
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五控制子命令和第六控制子命令,充放电功率包括放电功率和储能功率,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图6中的第四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5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4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第五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无法满足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子命令至储能装置,第五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向特高压受端电网放电,以使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
第六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无法满足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六控制子命令至储能装置,第六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储能装置储存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的电量,以使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PCF表示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
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PCC表示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侧终端包括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和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负荷功率包括可中断负荷功率和高载能负荷增加量,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七控制子命令和第八控制子命令,第四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图6中的第五控制命令发送模块16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5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第七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七控制子命令至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第七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切断负荷功率,以使可中断负荷功率满足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
第八控制子命令发送单元,用于若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无法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八控制子命令至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第八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调高负荷功率,以使高载能负荷增加量满足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大出力值,PGF表示发电功率,ΔPTZ表示输电增加量,PCF表示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PLD表示可中断负荷功率;
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抽水功率,ΔPTJ表示输电减少量,PCC表示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ΔPZ表示高载能负荷增加量。
实施例3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7包括:处理器70、存储器7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6。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110至160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在所述终端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终端设备7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终端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统调负荷;
若所述网内统调负荷处于所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一控制命令至网内可调机组,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网内可调机组调整自身出力水平;
若所述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所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二控制命令至蓄能电站,所述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蓄能电站调整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
若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所述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三控制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
若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所述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至储能装置,所述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储能装置调整充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
若所述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所述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至用户侧终端,所述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用户侧终端调整负荷功率,以使所述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包括抽水功率和发电功率,所述第二控制命令包括第一控制子命令和第二控制子命令;
所述若所述网内统调负荷不处于所述特高压受端电网的网内可调机组出力区间,则发送第二控制命令至蓄能电站,所述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蓄能电站调整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以使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满足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包括:
若所述网内统调负荷大于所述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大出力值,则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至所述蓄能电站,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蓄能电站的发电机组进行放水发电,并使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等于第一电量差值,所述第一电量差值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与所述最大出力值的差值;
若所述网内统调负荷小于所述网内可调机组区间的最小出力值,则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至所述蓄能电站,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蓄能电站的抽水泵进行抽水蓄能,并使所述抽水泵的抽水功率等于第二电量差值,所述第二电量差值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与所述最小出力值的差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命令包括第三控制子命令和第四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所述输电变化率包括输电增加量和输电减少量;
所述若所述蓄能电站的功率无法满足所述第一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三控制命令至上级调度系统,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上级调度系统调整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包括:
若所述发电功率小于所述第一电量差值,则发送第三控制子命令至所述上级调度系统,所述第三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上级调度系统增加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满足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
若所述抽水功率小于所述第二电量差值,则发送第四控制子命令至所述上级调度系统,所述第四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上级调度系统减少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功率,以使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满足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大出力值,PGF表示所述发电功率,ΔPTZ表示所述输电增加量;
所述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所述抽水功率,ΔPTJ表示所述输电减少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五控制子命令和第六控制子命令,所述充放电功率包括放电功率和储能功率,所述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
所述若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变化量无法满足所述第二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四控制命令至储能装置,所述第四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储能装置调整充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包括:
若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增加量无法满足所述第一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子命令至所述储能装置,所述第五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储能装置向所述特高压受端电网放电,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
若所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输电减少量无法满足所述第二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六控制子命令至所述储能装置,所述第六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储能装置储存所述特高压受端电网输送的电量,以使所述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大出力值,PGF表示所述发电功率,ΔPTZ表示所述输电增加量,PCF表示所述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
所述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所述抽水功率,ΔPTJ表示所述输电减少量,PCC表示所述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终端包括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和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所述负荷功率包括可中断负荷功率和高载能负荷增加量,所述第四控制命令包括第七控制子命令和第八控制子命令,所述第四电网调峰条件包括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和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
所述若所述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无法满足所述第三电网调峰条件,则发送第五控制命令至用户侧终端,所述第五控制命令用于指示所述用户侧终端调整负荷功率,以使所述用户侧终端的负荷功率满足第四电网调峰条件,包括:
若所述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无法满足第三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七控制子命令至所述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所述第七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可中断负荷用户终端切断负荷功率,以使所述可中断负荷功率满足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
若所述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无法满足第四电网调峰子条件,则发送第八控制子命令至所述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所述第八控制子命令用于指示所述高载能负荷用户终端调高负荷功率,以使所述高载能负荷增加量满足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大出力值,PGF表示所述发电功率,ΔPTZ表示所述输电增加量,PCF表示所述储能装置的放电功率,PLD表示所述可中断负荷功率;
所述第六电网调峰子条件为:
其中,PL表示所述网内统调负荷,表示所述最小出力值,PGC表示所述抽水功率,ΔPTJ表示所述输电减少量,PCC表示所述储能装置的储能功率,ΔPZ表示所述高载能负荷增加量。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充电站和园区微电网。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73677.1A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9038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3677.1A CN109038626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3677.1A CN109038626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8626A true CN109038626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8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3677.1A Pending CN109038626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862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140A (zh) * 2019-03-04 2019-06-04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方法
CN109904865A (zh) * 2019-03-04 2019-06-18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主系统
CN111211569A (zh) * 2019-11-19 2020-05-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柔性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的优化配置方法
WO2020220699A1 (zh) * 2019-04-28 2020-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电负荷的动态管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994119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供电调度方法、装置、供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243740A (zh) * 2021-12-24 2022-03-25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替代输电通道容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0320A2 (fr) * 1986-06-20 1987-12-23 Manufacture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De Cahors Adaptateur de puissance pour installations électriques, notamment domestiques, à commande dite par courants porteurs
CN104376412A (zh) * 2014-11-11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新能源发电模式下高载能企业调峰控制方法
CN106356901A (zh) * 2016-10-09 2017-01-25 江苏现代能源微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单体民居的微网能源调控方法
CN106410845A (zh) * 2016-10-14 2017-02-15 国家电网公司 特高压大功率直流馈入后受端电网的调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0320A2 (fr) * 1986-06-20 1987-12-23 Manufacture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De Cahors Adaptateur de puissance pour installations électriques, notamment domestiques, à commande dite par courants porteurs
CN104376412A (zh) * 2014-11-11 2015-02-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新能源发电模式下高载能企业调峰控制方法
CN106356901A (zh) * 2016-10-09 2017-01-25 江苏现代能源微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单体民居的微网能源调控方法
CN106410845A (zh) * 2016-10-14 2017-02-15 国家电网公司 特高压大功率直流馈入后受端电网的调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GUANG WANG等: "Peak-shaving and valley-filling strategies with UHV introduct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peaking model",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ENERATION, SMALL POWER PLANTS AND DISTRICT ENERGY (ICUE)》 *
吴竞昌等: "《中国电力百科全书》", 31 May 1995, 中国电力出版社 *
李大虎等: "特高压接入电网后的源网荷互动调峰方式",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2140A (zh) * 2019-03-04 2019-06-04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方法
CN109904865A (zh) * 2019-03-04 2019-06-18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主系统
CN109842140B (zh) * 2019-03-04 2023-01-17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方法
CN109904865B (zh) * 2019-03-04 2024-04-26 曹麾 高压配网峰谷负荷平衡智能管控主系统
WO2020220699A1 (zh) * 2019-04-28 2020-11-0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电负荷的动态管控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11581735B2 (en) 2019-04-28 2023-02-14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electrical load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211569A (zh) * 2019-11-19 2020-05-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一种柔性负荷参与电网调峰的优化配置方法
CN112994119A (zh) * 2021-02-24 2021-06-18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供电调度方法、装置、供电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243740A (zh) * 2021-12-24 2022-03-25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替代输电通道容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243740B (zh) * 2021-12-24 2023-06-1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替代输电通道容量的分析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8626A (zh) 一种特高压受端电网调峰控制方法
CN110416998B (zh)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厂的地区复杂配网调度控制管理系统
CN109980631B (zh) 一种日前电力现货市场出清与节点电价计算方法
CN102751728B (zh) 基于负荷中断模型的微网孤网运行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02097866B (zh) 中长期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CN105071389B (zh) 计及源网荷互动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1181198B (zh) 一种基于网源互馈的异质能源互补发电调度方法
CN108520314A (zh) 结合v2g技术的主动配电网调度方法
CN107834601A (zh) 一种考虑柔性负荷的独立微电网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3632205A (zh) 一种考虑风电和负荷不确定性的含电动汽车优化调度方法
CN102694391A (zh)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
CN104734200A (zh) 一种基于虚拟发电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CN108695868A (zh)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配电网储能选址定容方法
CN109861277A (zh) 一种充电站光伏和储能容量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0277781A (zh) 一种含光储充园区电网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方法
CN103699938A (zh) 一种含抽水蓄能电站的电力系统发电计划制定方法
CN104124724A (zh) 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2593855B (zh) 平抑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电源输出功率波动的方法
CN107482690A (zh) 风电与电动汽车协同调度的电力系统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8667018A (zh) 一种计及电动汽车和热泵的配电网节点电价计算方法
CN109038532A (zh) 一种基于直流潮流等值的分布式输配协同机组组合方法
CN108631302A (zh) 一种岛礁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9950900A (zh) 基于电动汽车负荷最小峰值模型的微网负荷削减控制方法
CN117239740B (zh) 一种虚拟电厂系统的优化配置与灵活性提升方法及系统
CN104239960A (zh) 考虑抽水蓄能机组的发电计划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