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8325A -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及其甲醛去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及其甲醛去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8325A
CN109028325A CN201810656847.3A CN201810656847A CN109028325A CN 109028325 A CN109028325 A CN 109028325A CN 201810656847 A CN201810656847 A CN 201810656847A CN 109028325 A CN109028325 A CN 109028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ool
compression
interfac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68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8325B (zh
Inventor
张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冠 filed Critical 张冠
Priority to CN2018106568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8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8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8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8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17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wet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F24F2003/14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by cond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安装架、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吸入的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排出的空气排出装置,上述的安装架、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排出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的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结构,所述的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空气各项数据的显示屏、用于启闭该空气净化器的开关,所述的外壳的侧壁处且靠近其封闭端设置有透气网,所述的外壳竖直设置,并且外壳的开口竖直向下,上述的安装架设置于外壳的开口端。

Description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及其甲醛去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的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颗粒、甲醛、氮化物等,空气净化器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技术与介质,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大多采用复合型,也就是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由此,这种空气净化器的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对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还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大多为通过多个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长时间使用后过滤网容易堵塞,而且不易拆卸清理,因此,如何能够较好的除去甲醛等有害物质极为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安装架、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吸入的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排出的空气排出装置,上述的安装架、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排出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安装于安装架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结构,所述的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空气各项数据的显示屏、用于启闭该空气净化器的开关,所述的外壳的侧壁处且靠近其封闭端设置有透气网,所述的外壳竖直设置,并且外壳的开口竖直向下,上述的安装架设置于外壳的开口端,所述的安装架包括设置于外壳开口处并且与其相匹配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安装环,所述的底座与安装环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所述的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的安装环与底座同轴布置,并且上述的支撑杆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竖直固定于安装环与底座之间,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固定安装于安装架的底座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固定安装于上述的安装环上,空气排出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装置上方并且靠近外壳的透气网处,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排出装置依次接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包括空气导流机构、压缩缸体、压缩传动机构、用于对压缩传动机构提供动力的压缩电机,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与压缩缸体相接通,所述的压缩缸体包括气缸、设置于气缸上方并且用于安装压缩电机的安装板、设置于气缸的底部且与空气导流机构相接通的通气孔,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设置于压缩电机与气缸之间,并且压缩传动机构能够在压缩电机的驱动下于气缸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的压缩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压缩传动机构的运动方向,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包括吸入状态与压缩状态,并且能够在吸入状态、压缩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包括进气管、三通管、出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外壳的侧壁、另一端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出气管相接通,并且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同轴线布置,所述的出气管与空气净化装置之间通过排气管相接通,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气缸底部的通气孔相接通,上述的空气导流机构内设置有单向导流组件,上述的单向导流组件设置于三通管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的单向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第二导流组件设置于第一导流组件与第一接口之间,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挡板、第一阀芯、第一限位块,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挡板、第二阀芯、第二限位块,并且由三通管的第二接口至第一接口之间依次为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一弹簧、第一挡板、第一阀芯、第一限位块、第二弹簧、第二挡板、第二阀芯、第二限位块,上述的三通管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置台阶,第二内置台阶处于第三接口的正下方,并且第二内置台阶的长度大于第三接口的直径,上述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的直径等于三通管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分别卡接固定于第二内置台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弹簧设置于出气管与第一阀芯之间,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出气管的管壁相抵触、 另一端与第一阀芯相抵触,所述的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一弹簧与第一阀芯之间,第一挡板与三通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一挡板朝向第一阀芯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一阀芯同轴套接于第一导向杆外,所述的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第一导向杆的端部且远离第一挡板的板面,所述的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之间,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阀芯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相抵触,所述的第二挡板设置于第二弹簧与第二阀芯之间,第二挡板与三通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二挡板朝向第二阀芯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二阀芯同轴套接于第二导向杆外,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上均设置有贯穿其壁厚并且连通其两端腔室的导气孔,上述的进气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置台阶,所述的第一内置台阶的侧壁处卡接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为除杂过滤网。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包括摆杆、连杆、活塞,所述的摆杆的一端套接于压缩电机的输出轴外,压缩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摆杆绕压缩电机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的摆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铰接,铰接轴的芯线与压缩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室、进气机构,所述的净化室固定安装于上述安装架的安装环上,所述的净化室的顶部匹配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的进气机构设置于净化室内,上述的排气管的一端与出气管接通、另一端与进气机构接通,上述的净化室内设置有碳酸钠溶液作为净化溶液。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进气机构伸至净化室的底部,所述的进气机构包括进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盖与上述的排气管相接通、另一端设置有散气盘,所述的散气盘的底面正对净化室的底部,所述的散气盘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散气孔,上述的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密封盖的中心处、另一端连接于散气盘的中心处,上述的密封盖上接通注液管,所述的注液管的注液口穿出外壳的侧壁,所述的净化室一侧设置有液位观察机构,所述的液位观察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净化室一侧的透明玻璃管,所述的透明玻璃管靠近外壳的侧壁,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对透明玻璃管进行观察的观察缝,所述的透明玻璃管的底部与净化室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的一端与透明玻璃管的底部接通、另一端与净化室的底部接通,净化室、连通管、透明玻璃管之间构成连通器,上述的透明玻璃管内竖直设置有与其等长的导杆,所述的导杆外套接有浮球,浮球能够沿着导杆的导向方向上下浮动,上述的导杆的顶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上述透明玻璃管与连通管接通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为电磁阀,上述的净化室为圆柱筒体与圆锥筒体构成的一体结构,并且圆锥筒体设置于圆柱筒体的下方,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圆锥筒体的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上述的电磁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排出的净化溶液进行收集的收集盒,所述的收集盒设置于安装架的底座上,并且收集盒为抽拉式,外壳的侧壁处并且靠近其底部设置有便于抽取收集盒的抽取口,所述的净化室内设置有浓度传感器,所述的浓度传感器的一端伸入净化溶液内、另一端穿过净化室圆锥筒体的侧壁。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包括排风室、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设置于排风室与净化室之间,通气管的一端与上述的净化室接通、另一端与排风室接通,净化后的空气经通气管进入排风室内,所述的排风室的排风口靠近外壳上的透气网设置,所述的通气管为五通管,所述的五通管包括与排风室底部相接通的主流管、与主流管相接通的四个相同的分流管,所述的分流管的一端与主流管相接通、另一端与净化室相接通,所述的四个分流管均匀间隔分布于净化室的密封盖上,并且均匀环绕于进气管的四周,所述的排风室上设置有冷凝机构,所述的冷凝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上述安装架上的制冷压缩机、设置于排风室内的冷凝器、连接于制冷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冷凝连通管,所述的冷凝连通管包括第一冷凝连通管、第二冷凝连通管,上述的冷凝器由若干相同的瓦棱状冷凝板依次水平叠加形成,并且相邻两冷凝板的凹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的排风室包括排气壳体、导风壳体,所述的排气壳体的底部与主流管相接通,导风壳体设置于排气壳体的上方,排风壳体与导风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排气壳体呈锥形,并且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排气壳体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上述的排气壳体内竖直设置有十字形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排气壳体分隔为四个相同的分隔室,排风室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风机,上述的风机为涡轮离心风机,所述涡轮离心风机的排气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的导向方向水平并且由外壳内部指向外壳外部。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过程,其步骤在于:
(一)空气净化器的开启;
S1.打开外壳上的开关,观察显示屏的空气各项数据值,然后通过遥控器调节该净化器的进风与排风速率;
(二)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压缩吸入过程;
S2.空气压缩装置开始工作,压缩电机驱动压缩传动机构于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当压缩传动机构在气缸内呈吸入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并流经至三通管的第一接口,此时,第二挡板受到空气的压力并且沿着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远离第二阀芯的方向移动,第二挡板与第二阀芯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二阀芯流入至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之间,在压缩传动机构的吸力作用下,空气经第三接口被吸入至气缸内,当压缩传动机构在压缩电机的驱动下由吸入状态切换至压缩状态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二弹簧复位并且推动第二挡板与第二阀芯相抵触,此时,第二阀芯呈关闭状态,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并排出至第一阀芯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受到空气压力作用并且沿着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出气管的方向移动,第一挡板与第一阀芯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一阀芯流入至出气管内并且经排气管排入至空气净化装置内,当压缩传动机构再次由压缩状态切换至吸入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阀芯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芯处于打开状态,从而空气能够持续的经进气管、三通管、出气管单向流动;
(三 )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过程;
S3.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机构的进气管进入散气盘最终进入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室内,净化室内设置有碳酸钠溶液作为净化溶液,待净化的空气进入净化室后,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溶液的底部,甲醛溶解于溶液中,二氧化氮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进入空气排出装置内;
(四)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冷凝排出过程;
S4.上述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进入排风室内时,制冷压缩机工作,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且该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连通管流向冷凝器,冷凝器遇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温度降低,空气经冷凝器冷凝后,空气中的水雾冷凝形成小水珠聚集于冷凝板上,小水珠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滴落,小水珠经通气管再次进入净化室内,冷凝后的空气经排风室的排风口排出,空气经排风口排出的过程中,涡轮离心风机工作,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并且将排风口处的空气经透气网吹入室内;
(五)净化溶液的更换过程;
S5.当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浓度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时,接通电源,开启电磁阀,粉尘颗粒随着溶液流出并且流入收集盒内,将收集盒从抽取口抽出,然后将收集盒内的净化溶液倒出并冲洗干净后放回外壳内;断开电源,关闭电磁阀,将备用净化溶液由注液口倒入注液管内,并且由注液管流入净化室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空气净化器为水溶式空气净化器,净化器设置有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内设置有净化溶液,当粉尘等杂质于净化溶液内时,粉尘在自身的重力下沉降,而且甲醛能够溶解于水中,氮化物等有害物质能够与该净化溶液反应,从而达到对空气净化的目的,同时,该空气净化器还设置有对空气进行干燥的冷凝机构,保证空气的舒适度,当净化溶液的含量较少时,只需对净化溶液进行更换,不需对该净化器进行拆装,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壳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壳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安装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气压缩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压缩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压缩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空气导流机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气导流机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单向导流组件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单向导流组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液位观察机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冷凝机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空气排出装置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涡轮离心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外壳;110、透气网;120、显示屏;130、开关;140、观察缝;150、抽取口;
20、安装架;210、底座;220、安装环;230、支撑杆;
30、空气压缩装置;310、空气导流机构;311、进气管;311a、第一内置台阶;312、过滤网;313、三通管;313a、第二内置台阶;314、出气管;315、单向导流组件;315a、第一弹簧;315b、第一挡板;315c、第一阀芯;315d、第一限位块;315e、第二弹簧;315f、第二挡板;315g、第二阀芯;315h、第二限位块;320、压缩缸体;321、气缸;322、安装板;323、通气孔;330、压缩电机;340、压缩传动机构;341、摆杆;342、连杆;343、活塞;350、排气管;
40、空气净化装置;410、注液管;420、净化室;430、连通管;440、液位观察机构;441、导杆;442、浮球;443、液位传感器;450、进气机构;451、进气管;452、散气盘;460、电磁阀;470、浓度感应器;
50、空气排出装置;510、排气壳体;511、隔板;512、分隔室;520、通气管;530、导风壳体;
60、冷凝机构;610、制冷压缩机;620、第一冷凝连通管;630、第二冷凝连通管;640、冷凝器;
70、涡轮离心风机;
80、收集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18所示,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10、安装架20、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吸入的空气压缩装置30、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40、用于对空气进行排出的空气排出装置50,上述的安装架20、空气压缩装置30、空气净化装置40、空气排出装置50均设置于外壳10内,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30、空气净化装置40安装于安装架20上。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外壳10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体结构,优选的,所述的外壳10为圆柱形筒体结构,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不仅减小了该空气净化器的占有面积,而且保证了整体美观,所述的外壳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空气各项数据的显示屏120、用于启闭该空气净化器的开关130,所述的外壳10的侧壁处且靠近其封闭端设置有透气网110,所述的透气网110便于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为了进一步减小该空气净化器的占有空间,所述的外壳10竖直设置,并且外壳10的开口竖直向下,上述的安装架20设置于外壳10的开口端,所述的安装架20包括设置于外壳10开口处并且与其相匹配的底座210、设置于底座210上方的安装环220,所述的底座210与安装环220之间通过支撑杆230固定支撑,所述的底座210与外壳1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为了提高外壳10、安装架20的稳固性,所述的安装环220与底座210同轴布置,并且上述的支撑杆230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竖直固定于安装环220与底座210之间。
更为具体的,由于待净化的空气中含有细小杂质颗粒,并且含有较多细小杂质颗粒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将会自然沉降,因此,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30固定安装于安装架20的底座210上,便于对含有较多细小杂质颗粒的空气进行压缩吸入,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40固定安装于上述的安装环220上,空气排出装置50设置于空气净化装置40上方并且靠近外壳10的透气网110处,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30、空气净化装置40、空气排出装置50依次接通,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压缩装置3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内,接着净化后的空气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并且经空气排出装置50排出。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30包括空气导流机构310、压缩缸体320、压缩传动机构340、用于对压缩传动机构340提供动力的压缩电机330,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310与压缩缸体320相接通,所述的压缩缸体320包括气缸321、设置于气缸321上方并且用于安装压缩电机330的安装板322、设置于气缸321的底部且与空气导流机构310相接通的通气孔323,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340设置于压缩电机330与气缸321之间,并且压缩传动机构340能够在压缩电机330的驱动下于气缸321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的压缩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压缩传动机构340的运动方向,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340包括吸入状态与压缩状态,并且能够在吸入状态、压缩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吸入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导流机构310被吸入至气缸321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压缩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气缸321排出。
如图8-9所示,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310包括进气管311、三通管313、出气管314,所述的进气管311的一端穿过外壳10的侧壁、另一端与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的三通管313的第二接口与出气管314相接通,并且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同轴线布置,所述的出气管314与空气净化装置40之间通过排气管350相接通,所述的三通管313的第三接口与气缸321底部的通气孔323相接通,开启上述的压缩电机330,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吸入状态时,空气经进气管311进入至三通管313内,接着经三通管313进入至气缸321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压缩状态时,空气经气缸321排入至三通管313内,并且经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排出,经第一接口排出的空气通过进气管311排入室内,经第二接口排出的空气经出气管314、排气管35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内。
待净化的空气需要经空气导流机构31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压缩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气缸321排出,容易将待净化的空气排出至室内,不能够完全将待净化的空气输送至空气净化装置40内,空气净化的效率较低,因此,上述的空气导流机构310内设置有单向导流组件315,单向导流组件315能够将进入气缸321内的空气单向导出并且经三通管313的第二接口流经至出气管314、接着经排气管35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内。
如图10-11所示,上述的单向导流组件315设置于三通管313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的单向导流组件315包括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三通管313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第二导流组件设置于第一导流组件与第一接口之间,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弹簧315a、第一挡板315b、第一阀芯315c、第一限位块315d,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弹簧315e、第二挡板315f、第二阀芯315g、第二限位块315h,并且由三通管313的第二接口至第一接口之间依次为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一弹簧315a、第一挡板315b、第一阀芯315c、第一限位块315d、第二弹簧315e、第二挡板315f、第二阀芯315g、第二限位块315h,上述的三通管313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置台阶313a,第二内置台阶313a处于第三接口的正下方,并且第二内置台阶313a的长度大于第三接口的直径,上述的第一阀芯315c、第二阀芯315g的直径等于三通管313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阀芯315c、第二阀芯315g分别卡接固定于第二内置台阶313a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弹簧315a设置于出气管314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第一弹簧315a的一端与出气管314的管壁相抵触、 另一端与第一阀芯315c相抵触,所述的第一挡板315b设置于第一弹簧315a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第一挡板315b与三通管31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一挡板315b朝向第一阀芯315c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一阀芯315c同轴套接于第一导向杆外,当第一挡板315b受到流向出气管314的空气压力时,第一挡板315b沿着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第二接口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挡板315b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存在间隔,空气能够经第一阀芯315c流向第二接口,所述的第一限位块315d设置于第一导向杆的端部且远离第一挡板315b的板面,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当第一挡板315b受力并且向靠近第二接口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块315d能够避免第一导向杆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发生脱离现象,当第一挡板315b受力消失时,有利于第一挡板315b在第一弹簧315a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所述的第二弹簧315e设置于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第二弹簧315e的一端与第一阀芯315c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二挡板315f相抵触,所述的第二挡板315f设置于第二弹簧315e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第二挡板315f与三通管313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二挡板315f朝向第二阀芯315g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二阀芯315g同轴套接于第二导向杆外,当第二挡板315f受到流向三通管313内的空气压力时,第二挡板315f沿着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第二接口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挡板315f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存在间隔,空气能够经第二阀芯315g流入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所述的第二限位块315h设置于第二导向杆的端部且远离第二挡板315b的板面。
第一阀芯315c、第二阀芯315g上均设置有贯穿其壁厚并且连通其两端腔室的导气孔,第一挡板315b在第一弹簧315a的弹力作用下贴附于第一阀芯315c表面可实现对设置于第一阀芯315c的导气孔进行封堵,第二挡板315f在第二弹簧315e的弹力作用下贴附于第二阀芯315g表面可实现对设置于第二阀芯315g的导气孔进行封堵。
更为优化的,上述的进气管3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置台阶311a,所述的第一内置台阶311a的侧壁处卡接有过滤网312,所述的过滤网312为除杂过滤网,除杂过滤网用于对流入进气管311内的空气进行初级过滤。
当空气压缩装置30工作时,压缩电机330驱动压缩传动机构340于气缸321内做往复运动,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吸入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进气管311进入并流经至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此时,第二挡板315e受到空气的压力并且沿着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远离第二阀芯315g的方向移动,第二挡板315e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二阀芯315g流入至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在压缩传动机构340的吸力作用下,空气经第三接口被吸入至气缸321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压缩电机330的驱动下由吸入状态切换至压缩状态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二弹簧315e复位并且推动第二挡板315f与第二阀芯315g相抵触,此时,第二阀芯呈关闭状态,气缸321内的空气被压缩并排出至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挡板315f之间,第一挡板315b受到空气压力作用并且沿着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出气管314的方向移动,第一挡板315b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一阀芯315c流入至出气管314内并且经排气管350排入至空气净化装置40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再次由压缩状态切换至吸入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阀芯315c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芯315g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保证空气能够持续的经进气管311、三通管313、出气管314单向流动,增大了空气的流量,提高了该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
如图7所示,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340包括摆杆341、连杆342、活塞343,所述的摆杆341的一端套接于压缩电机330的输出轴外,压缩电机330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摆杆341绕压缩电机330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的摆杆341的另一端与连杆342的一端铰接,连杆342的另一端与活塞343铰接,铰接轴的芯线与压缩电机330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当压缩电机330输出轴带动摆杆341转动时,摆杆341带动连杆342运动,连杆342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或者提拉活塞343于气缸321内做往复运动,当连杆342推动活塞343运动时,压缩传动机构340呈压缩状态,当连杆342提拉活塞343运动时,压缩传动机构340呈吸入状态。
如图12所示,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压缩装置30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内,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40包括净化室420、进气机构450,所述的净化室420固定安装于上述安装架20的安装环220上,所述的净化室420的顶部匹配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的进气机构450设置于净化室420内,上述的排气管350的一端与出气管314接通、另一端与进气机构450接通,待净化的空气能够经排气管350进入进气机构450内,并且经进气机构450进入净化室420内。
待净化的空气中往往含有粉尘、甲醛、氮化物等有害物质,粉尘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沉降,甲醛能够溶于水,氮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能够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因此,上述的净化室420内设置有碳酸钠溶液作为净化溶液,待净化的空气进入净化室420后,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溶液的底部,甲醛溶解于溶液中,二氧化氮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420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
如图13所示,为了增大空气与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净化面积,提高空气的净化效果,所述的进气机构450伸至净化室420的底部,所述的进气机构450包括进气管451,所述的进气管451的一端穿过密封盖与上述的排气管350相接通、另一端设置有散气盘452,所述的散气盘452的底面正对净化室420的底部,所述的散气盘452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散气孔,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空气经进气管451进入散气盘452内,散气盘452能够增大空气与净化溶液的接触面积,同时空气经散气孔后能够扩散至净化溶液中,进一步的增大了空气与净化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进气管451的一端穿过密封盖的中心处、另一端连接于散气盘452的中心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空气经散气盘452排出后能够更加均匀的扩散至净化溶液中,并且能够使空气充分与净化溶液接触并反应,净化后的空气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
当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420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时,净化后的空气中往往含有水雾,使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逐渐减少,因此,上述的密封盖上接通注液管410,所述的注液管410的注液口穿出外壳10的侧壁,当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较少时,可将备用净化溶液由注液口倒入注液管410内,并且由注液管410流入净化室420内。
该净化器在工作过程中,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减少时,无法判断净化溶液的剩余量,用户不知何时向净化室420内注入备用净化溶液,当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较少时,净化溶液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溶解效率降低,影响该净化器的使用效果,当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剩余较多时,如若将备用净化溶液注入净化室420内,容易造成净化溶液的溢出,并且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设置于净化室420一侧的液位观察机构440能够观察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剩余量,便于用户把握备用净化溶液的注入时间。
如图12-14所示,所述的液位观察机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净化室420一侧的透明玻璃管,所述的透明玻璃管靠近外壳10的侧壁,外壳10的侧壁上设置有便于对透明玻璃管进行观察的观察缝140,所述的透明玻璃管的底部与净化室42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管430,所述的连通管430的一端与透明玻璃管的底部接通、另一端与净化室420的底部接通,净化室420、连通管430、透明玻璃管之间构成连通器,用户能够通过透明玻璃管内的液位变化判断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剩余量。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透明玻璃管内竖直设置有与其等长的导杆441,所述的导杆441外套接有浮球442,浮球442能够沿着导杆441的导向方向上下浮动,所述的浮球442漂浮于溶液的表面,用于可以观察浮球442的位置,从而判断透明玻璃管内溶液的高度,并且判断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剩余量。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导杆441的顶端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43,当透明玻璃管内的溶液较少时,液位传感器443能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剩余量较少,便于用户及时向净化室420内补充净化溶液。
该净化器长时间使用后,上述的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内沉降的粉尘颗粒较多,而且该净化溶液与上述的有害物质反应较为完全,当后续的待净化空气进入净化室420内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能与净化溶液反应,净化溶液的净化效果降低/失去净化效果,因此,需要将反应较为完全的净化溶液排出,并且注入备用净化溶液,通过设置于上述透明玻璃管与连通管430接通处的控制阀460能够使净化溶液经连通管430、控制阀460排出。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控制阀460为电磁阀,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当接通电源时,电磁阀开启,净化溶液能够经电磁阀流出,当断开电源时,电磁阀关闭,净化溶液不能经电磁阀流出,便于用户操作。
更为优化的,上述的净化室420为圆柱筒体与圆锥筒体构成的一体结构,并且圆锥筒体设置于圆柱筒体的下方,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圆锥筒体的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待净化的空气进入圆柱筒体内能够向四周扩散的较为均匀,同时待净化空气内的粉尘颗粒能够沿着圆锥筒体的侧壁沉降至其底部,当需要更换净化溶液时,打开电磁阀,粉尘颗粒能够随着溶液流出,保证对净化室420内部清洁彻底。
当将净化溶液排出时,为了避免净化溶液流入室内并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上述的电磁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排出的净化溶液进行收集的收集盒80,所述的收集盒80设置于安装架20的底座210上,并且收集盒80为抽拉式,外壳10的侧壁处并且靠近其底部设置有便于抽取收集盒80的抽取口150,当净化溶液流入收集盒80内并且收集完毕后,将收集盒80从抽取口150抽出,然后将收集盒80内的净化溶液倒出并冲洗干净后放回外壳10内。
当上述的净化室420内的净化溶液内沉降的粉尘颗粒较多时,需要及时更换净化溶液,用户只能通过该净化器使用的长短来判断净化溶液内沉降的粉尘颗粒的多少,当使用时间较长时,净化溶液内沉降的粉尘颗粒较多,当使用时间较短时,净化溶液内沉降的粉尘颗粒较少,因此,用户对净化溶液的浓度没有正确的判断标准,从而对净化溶液是否需要更换不能够更好的把握,通过设置于净化室420内的浓度传感器470能够判断净化溶液的浓度。
所述的浓度传感器470的一端伸入净化溶液内、另一端穿过净化室420圆锥筒体的侧壁,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粉尘颗粒大部分沉降于圆锥筒体内,将浓度传感器470设置于圆锥筒体内检测的净化溶液浓度较为准确,当净化溶液浓度低于特定值时,浓度传感器470未发出报警信号,净化溶液能继续使用,当净化溶液浓度高于特定值时,浓度传感器470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净化溶液。
如图15所示,上述净化后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装置40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50包括排风室、通气管520,所述的通气管520设置于排风室与净化室420之间,通气管520的一端与上述的净化室420接通、另一端与排风室接通,净化后的空气经通气管520进入排风室内,所述的排风室的排风口靠近外壳10上的透气网110设置,当空气经排风口排出后,空气能够透过透气网110进入室内。
由于上述净化室420上匹配的密封盖的中心处设置有进气管451,因此,通气管520与净化室420接通的一端需偏离密封盖的中心处,由于净化室420内净化后的空气向四周扩散较为均匀,靠近通气管520的空气率先进入通气管520并流入空气排风室内,净化室420内其它空间的空气需等待进入通气管520内,造成净化后的空气进入排风室的速率减慢,影响排风室的排风量,因此,所述的通气管520为五通管,所述的五通管包括与排风室底部相接通的主流管、与主流管相接通的四个相同的分流管,所述的分流管的一端与主流管相接通、另一端与净化室420相接通,所述的四个分流管均匀间隔分布于净化室420的密封盖上,并且均匀环绕于进气管451的四周,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不仅便于对通气管520进行安装,同时,净化室420内的空气能够同时经四个分流管汇集进入主流管内,并最终进入排风室内,提高了进气速率,增大了排风室的排风量。
上述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420进入排风室内时,空气中存在水雾,湿润的空气经排风室排入至室内,造成室内的空气舒适度降低,影响用户的生活质量,通过设置于排风室上的冷凝机构60能够使空气中的水雾冷凝聚集成小水珠并滴落至净化室420内,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冷凝干燥。
如图16所示,所述的冷凝机构60包括固定安装于上述安装架20上的制冷压缩机610、设置于排风室内的冷凝器640、连接于制冷压缩机610与冷凝器640之间的冷凝连通管,所述的冷凝连通管包括第一冷凝连通管620、第二冷凝连通管630,制冷压缩机610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且该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连通管流向冷凝器640,冷凝器640遇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温度降低。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冷凝器640由若干相同的瓦棱状冷凝板依次水平叠加形成,并且相邻两冷凝板的凹面的朝向相同,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空气能够通过相邻两冷凝板之间的间隙并且充分与冷凝板的板面接触,提高冷凝器640对空气的冷凝效果,空气经冷凝器640冷凝后,空气中的水雾冷凝形成小水珠聚集于冷凝板上,小水珠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滴落,小水珠经通气管520再次进入净化室420内。
如图15、图17所示,所述的排风室包括排气壳体510、导风壳体530,所述的排气壳体510的底部与主流管相接通,导风壳体530设置于排气壳体510的上方,排风壳体510与导风壳体53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的排气壳体510呈锥形,并且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排气壳体510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空气于排气壳体510上升的过程中,空气的扩散面积较大,从而增大了空气与冷凝器64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凝效果。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排气壳体510内竖直设置有十字形隔板511,所述的隔板511将排气壳体510分隔为四个相同的分隔室512,空气进入排气壳体510内后,空气能够分置于四个分隔室512内,增大了空气的流通面积。
空气经排风室的排风口排出时,空气的流速不够均匀,影响室内的舒适度,因此,排风室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风机,所述的风机能够将空气均匀的排出,空气透过外壳10上的透气网110进入室内。
更为完善的,上述的风机为涡轮离心风机70,当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并且将排风口处的空气经透气网110吹入室内。
更为具体的,上述涡轮离心风机70的排气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的导向方向水平并且由外壳10内部指向外壳10外部,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气体能够在导风板的导向作用下将空气经透气孔吹入室内,使空气进入室内时更加均匀,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过程,其步骤在于:
(一)空气净化器的开启;
S1.打开外壳10上的开关130,观察显示屏120的空气各项数据值,然后通过遥控器调节该净化器的进风与排风速率;
(二)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压缩吸入过程;
S2.空气压缩装置30开始工作,压缩电机330驱动压缩传动机构340于气缸321内做往复运动,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气缸321内呈吸入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进气管311进入并流经至三通管313的第一接口,此时,第二挡板315e受到空气的压力并且沿着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远离第二阀芯315g的方向移动,第二挡板315e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二阀芯315g流入至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阀芯315g之间,在压缩传动机构340的吸力作用下,空气经第三接口被吸入至气缸321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在压缩电机330的驱动下由吸入状态切换至压缩状态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二弹簧315e复位并且推动第二挡板315f与第二阀芯315g相抵触,此时,第二阀芯呈关闭状态,气缸321内的空气被压缩并排出至第一阀芯315c与第二挡板315f之间,第一挡板315b受到空气压力作用并且沿着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出气管314的方向移动,第一挡板315b与第一阀芯315c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一阀芯315c流入至出气管314内并且经排气管350排入至空气净化装置40内,当压缩传动机构340再次由压缩状态切换至吸入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阀芯315c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芯315g处于打开状态,从而空气能够持续的经进气管311、三通管313、出气管314单向流动;
(三 )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过程;
S3.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装置40的进气机构450的进气管451进入散气盘452最终进入空气净化装置40的净化室420内,净化室420内设置有碳酸钠溶液作为净化溶液,待净化的空气进入净化室420后,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溶液的底部,甲醛溶解于溶液中,二氧化氮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420进入空气排出装置50内;
(四)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冷凝排出过程;
S4.上述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420进入排风室内时,制冷压缩机610工作,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且该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连通管流向冷凝器640,冷凝器640遇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温度降低,空气经冷凝器640冷凝后,空气中的水雾冷凝形成小水珠聚集于冷凝板上,小水珠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滴落,小水珠经通气管520再次进入净化室420内,冷凝后的空气经排风室的排风口排出,空气经排风口排出的过程中,涡轮离心风机70工作,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并且将排风口处的空气经透气网110吹入室内;
(五)净化溶液的更换过程;
S5.当空气净化装置40中的浓度传感器470发出报警信号时,接通电源,开启电磁阀,粉尘颗粒随着溶液流出并且流入收集盒80内,将收集盒80从抽取口150抽出,然后将收集盒80内的净化溶液倒出并冲洗干净后放回外壳10内;断开电源,关闭电磁阀,将备用净化溶液由注液口倒入注液管410内,并且由注液管410流入净化室420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安装架、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吸入的空气压缩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空气进行排出的空气排出装置,上述的安装架、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排出装置均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安装于安装架上;
所述的外壳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筒体结构,所述的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空气各项数据的显示屏、用于启闭该空气净化器的开关,所述的外壳的侧壁处且靠近其封闭端设置有透气网,所述的外壳竖直设置,并且外壳的开口竖直向下,上述的安装架设置于外壳的开口端,所述的安装架包括设置于外壳开口处并且与其相匹配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方的安装环,所述的底座与安装环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支撑,所述的底座与外壳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的安装环与底座同轴布置,并且上述的支撑杆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匀竖直固定于安装环与底座之间,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固定安装于安装架的底座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固定安装于上述的安装环上,空气排出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装置上方并且靠近外壳的透气网处,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空气排出装置依次接通;
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包括空气导流机构、压缩缸体、压缩传动机构、用于对压缩传动机构提供动力的压缩电机,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与压缩缸体相接通,所述的压缩缸体包括气缸、设置于气缸上方并且用于安装压缩电机的安装板、设置于气缸的底部且与空气导流机构相接通的通气孔,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设置于压缩电机与气缸之间,并且压缩传动机构能够在压缩电机的驱动下于气缸内做往复运动,所述的压缩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于压缩传动机构的运动方向,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包括吸入状态与压缩状态,并且能够在吸入状态、压缩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导流机构包括进气管、三通管、出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外壳的侧壁、另一端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出气管相接通,并且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同轴线布置,所述的出气管与空气净化装置之间通过排气管相接通,所述的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气缸底部的通气孔相接通,上述的空气导流机构内设置有单向导流组件,上述的单向导流组件设置于三通管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的单向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设置于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第二导流组件设置于第一导流组件与第一接口之间,所述的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挡板、第一阀芯、第一限位块,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第二挡板、第二阀芯、第二限位块,并且由三通管的第二接口至第一接口之间依次为与其同轴布置的第一弹簧、第一挡板、第一阀芯、第一限位块、第二弹簧、第二挡板、第二阀芯、第二限位块,上述的三通管内并且处于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内置台阶,第二内置台阶处于第三接口的正下方,并且第二内置台阶的长度大于第三接口的直径,上述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的直径等于三通管的内径,所述的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分别卡接固定于第二内置台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弹簧设置于出气管与第一阀芯之间,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出气管的管壁相抵触、 另一端与第一阀芯相抵触,所述的第一挡板设置于第一弹簧与第一阀芯之间,第一挡板与三通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一挡板朝向第一阀芯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一阀芯同轴套接于第一导向杆外,所述的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第一导向杆的端部且远离第一挡板的板面,所述的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之间,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阀芯相抵触、另一端与第二挡板相抵触,所述的第二挡板设置于第二弹簧与第二阀芯之间,第二挡板与三通管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且第二挡板朝向第二阀芯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平行于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中心线方向,上述的第二阀芯同轴套接于第二导向杆外,第一阀芯、第二阀芯上均设置有贯穿其壁厚并且连通其两端腔室的导气孔,上述的进气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置台阶,所述的第一内置台阶的侧壁处卡接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为除杂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传动机构包括摆杆、连杆、活塞,所述的摆杆的一端套接于压缩电机的输出轴外,压缩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摆杆绕压缩电机输出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的摆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塞铰接,铰接轴的芯线与压缩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室、进气机构,所述的净化室固定安装于上述安装架的安装环上,所述的净化室的顶部匹配安装有密封盖,所述的进气机构设置于净化室内,上述的排气管的一端与出气管接通、另一端与进气机构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进行甲醛的去除方法,其方法在于:
(一)空气净化器的开启;
S1.打开外壳上的开关,观察显示屏的空气各项数据值,然后通过遥控器调节该净化器的进风与排风速率;
(二)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压缩吸入过程;
S2.设置于安装架上的空气压缩装置开始工作,压缩电机驱动压缩传动机构于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当压缩传动机构在气缸内呈吸入状态时,待净化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并流经至三通管的第一接口,此时,第二挡板受到空气的压力并且沿着第二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远离第二阀芯的方向移动,第二挡板与第二阀芯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二阀芯流入至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之间,在压缩传动机构的吸力作用下,空气经第三接口被吸入至气缸内,当压缩传动机构在压缩电机的驱动下由吸入状态切换至压缩状态的过程中,上述的第二弹簧复位并且推动第二挡板与第二阀芯相抵触,此时,第二阀芯呈关闭状态,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并排出至第一阀芯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受到空气压力作用并且沿着第一导向杆的导向方向向靠近出气管的方向移动,第一挡板与第一阀芯之间逐渐分离并产生间隙,空气经第一阀芯流入至出气管内并且经排气管排入至空气净化装置内,当压缩传动机构再次由压缩状态切换至吸入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阀芯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芯处于打开状态,从而空气能够持续的经进气管、三通管、出气管单向流动;
(三 )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过程;
S3.待净化的空气经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机构的进气管进入散气盘最终进入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室内,净化室内设置有碳酸钠溶液作为净化溶液,待净化的空气进入净化室后,粉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溶液的底部,甲醛溶解于溶液中,二氧化氮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得到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气体,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进入空气排出装置内;
(四)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冷凝排出过程;
S4.上述净化后的空气经净化室进入排风室内时,制冷压缩机工作,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并且该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连通管流向冷凝器,冷凝器遇到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后温度降低,空气经冷凝器冷凝后,空气中的水雾冷凝形成小水珠聚集于冷凝板上,小水珠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滴落,小水珠经通气管再次进入净化室内,冷凝后的空气经排风室的排风口排出,空气经排风口排出的过程中,涡轮离心风机工作,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并且将排风口处的空气经透气网吹入室内;
(五)净化溶液的更换过程;
S5.当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浓度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时,接通电源,开启电磁阀,粉尘颗粒随着溶液流出并且流入收集盒内,将收集盒从抽取口抽出,然后将收集盒内的净化溶液倒出并冲洗干净后放回外壳内;断开电源,关闭电磁阀,将备用净化溶液由注液口倒入注液管内,并且由注液管流入净化室内。
CN201810656847.3A 2018-06-24 2018-06-24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109028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6847.3A CN109028325B (zh) 2018-06-24 2018-06-24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6847.3A CN109028325B (zh) 2018-06-24 2018-06-24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325A true CN109028325A (zh) 2018-12-18
CN109028325B CN109028325B (zh) 2020-11-24

Family

ID=6461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6847.3A Active CN109028325B (zh) 2018-06-24 2018-06-24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83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1730A (zh) * 2019-09-05 2019-12-0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气雾判识煤层距离的方法
CN113181725A (zh) * 2021-03-22 2021-07-30 王高才 微尘污染气体负压抽吸式水溶液体净化器
CN114452763A (zh) * 2022-02-14 2022-05-10 王树青 一种工业废气环保处理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3696Y (zh) * 2007-09-01 2008-10-15 李能 将室外空气净化后输入室内的环保装置
WO2015049891A1 (ja) * 2013-10-01 2015-04-09 株式会社シリウス 屋内の空気を清浄化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4693615U (zh) * 2015-04-16 2015-10-07 胡光南 一种具有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的两级制冷空调器
CN204961196U (zh) * 2015-09-23 2016-01-13 浙江恒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流量和密封性的燃油泵
CN105737297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西安嘉昱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水过滤空气净化空调装置
CN205805870U (zh) * 2016-05-10 2016-12-14 上海迪瓦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缓冲装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压缩机气阀控制系统
CN106839142A (zh) * 2016-12-28 2017-06-13 阚剑锋 一种节能型空气水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3696Y (zh) * 2007-09-01 2008-10-15 李能 将室外空气净化后输入室内的环保装置
WO2015049891A1 (ja) * 2013-10-01 2015-04-09 株式会社シリウス 屋内の空気を清浄化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5737297A (zh) * 2014-12-09 2016-07-06 西安嘉昱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水过滤空气净化空调装置
CN204693615U (zh) * 2015-04-16 2015-10-07 胡光南 一种具有室内空气净化功能的两级制冷空调器
CN204961196U (zh) * 2015-09-23 2016-01-13 浙江恒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改善流量和密封性的燃油泵
CN205805870U (zh) * 2016-05-10 2016-12-14 上海迪瓦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双向缓冲装置及含其的活塞式压缩机气阀控制系统
CN106839142A (zh) * 2016-12-28 2017-06-13 阚剑锋 一种节能型空气水洗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41730A (zh) * 2019-09-05 2019-12-06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气雾判识煤层距离的方法
CN113181725A (zh) * 2021-03-22 2021-07-30 王高才 微尘污染气体负压抽吸式水溶液体净化器
CN114452763A (zh) * 2022-02-14 2022-05-10 王树青 一种工业废气环保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8325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8325A (zh) 一种水滤式空气净化器及其甲醛去除方法
CN101164659B (zh) 袋式结露除尘器
CN111747549B (zh) 一种浅层砂过滤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8960582U (zh) 一种实验室智能通风装置
CN2817957Y (zh) 一种湿式除尘风机
CN104095590B (zh) 吸尘器
CN207871752U (zh) 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08177025U (zh) 一种锅炉烟道除尘系统
CN101294969A (zh) 单泵实现采气、清洗、排水、反吹的烟气监测仪管路
CN112082231A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08671686A (zh) 一种含尘气体净化用湿式除尘器
CN209123536U (zh) 一种具有反吹模块式火化机布袋除尘器
CN208817627U (zh) 一种工业冷风机
CN201131707Y (zh) 水过滤式吸尘器
CN211462418U (zh) 一种回收糖粉的除尘装置
CN114642928A (zh) 一种无菌车间内冷冻干燥设备配套冷库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11620108U (zh) 一种防堵塞的家用膜组件
CN110665327B (zh) 一种高效的布袋除尘系统及其除尘方法
CN208793128U (zh) 一种空气预滤器
CN208943731U (zh) 一种扬尘净化器
CN208260362U (zh) 一种带清灰功能的除尘器
CN203002127U (zh) 单机袋式收尘器
CN107198932A (zh) 液净除尘器的除尘方法
CN205925273U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N218358253U (zh) 一种粉尘过滤大气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5

Address after: Room 303-306,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enter, Yingbin Avenue, L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YONGZHEN GRIZZLY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9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3 Tunxi Road,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Gu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