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6536A -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6536A
CN109026536A CN201810887057.6A CN201810887057A CN109026536A CN 109026536 A CN109026536 A CN 109026536A CN 201810887057 A CN201810887057 A CN 201810887057A CN 109026536 A CN109026536 A CN 109026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haft
fixedly connected
groo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70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n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70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6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6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65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10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storing energy
    • F03D9/11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storing energy 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2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rotors
    • F03D1/025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rotors coaxially arrang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5/00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power
    • F03D15/10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power using gearing not limited to rotary motion, e.g. with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3/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3/005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the axis being vert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盖板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外界空间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本装置能够自动化对风力储能发电机进行保护与工作的切换,使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使用的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装置还采用多风轮混合储能将风能更多的利用,使用风力能源进行发电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如今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好,在一些新能源的利用上出现了许多智能自动装置,相对于以往的风力发电机结构过于简单且功能单一,为此就需要让装置能够自动化对风力储能发电机进行保护与工作的切换,使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使用的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装置还采用多风轮混合储能将风能更多的利用,使用风力能源进行发电保护环境,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多功能自动化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盖板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外界空间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工作槽内滑动的工作块,所述工作槽的前后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工作块的前后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的导滑块,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通过轴承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风轮,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端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齿环块,所述齿环块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右端通过轴承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储能发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所述储能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风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并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连通所述储能发电机的第三转轴,所述储能发电机的上端连通且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工作块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风轮,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升降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左右侧内壁对称且开口相对的导向槽,所述第五转轴的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导向槽内可滑动的导向块,所述工作块的上端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滑动腔内滑动且可转动的圆环块,所述滑动腔的左右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皮带腔,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皮带腔内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腔内并上端与所述圆环块抵接的支撑块,所述皮带腔的后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电动腔,所述电动腔内通过电动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第六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槽左侧内壁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可滑动且右端延伸入所述工作槽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定向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至外界空间的卡扣块,所述卡扣扣块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左端配对的推动槽,所述卡扣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卡扣块的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装置,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所述工作槽的翻转槽,所述翻转槽内设置有转动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工作槽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盖板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翻转槽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转轴腔,所述转轴腔之间内壁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与所述第一转轮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T形杆,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T形杆右端配对的T形槽,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对称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轴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与所述翻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卡扣块上端配对的固定扣块,所述固定扣块能够与卡扣块相互扣住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打开使装置工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右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板块,所述底板块能够与第二盖板封闭状态时配对将装置保护起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杆,所述支撑底杆能够将装置固定于需要使用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储能工作时,风力带动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及第三风轮转动,第一风轮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将齿环块带动转动,此时第一直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二风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将第二直齿轮带动,使第三直齿轮带动第三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三风轮也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将带动第四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当装置需要保护起来不使用时,此时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脱离啮合将第一电机开启只会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将通过第一滑块的左移带动工作块进入工作槽内,此时带动第二滑块左移伸入推动槽内将卡扣块推动下移,从而卡扣块与固定扣块脱离啮合使第二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将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翻转封闭装置,当需要再次打开时气压缸开启带动第一锥齿轮右移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将花键轴转动使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将第七转轴带动转动通过翻转轴转动使第一盖板翻转至垂直状态,固定扣块将卡扣块往下顶后由于第一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相互扣住,同时第一转轴转动带动工作块右移进行风力发电储能,本装置能够自动化对风力储能发电机进行保护与工作的切换,使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使用的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装置还采用多风轮混合储能将风能更多的利用,使用风力能源进行发电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的盖板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端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外界空间的工作槽11,所述工作槽11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1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40,所述第一电机40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工作槽11内滑动的工作块15,所述工作槽11的前后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16,所述工作块15的前后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导滑槽16内滑动的导滑块,所述工作块15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17,所述第一传动腔17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18,所述第一通孔18内设置有通过轴承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块19,所述第一转动块19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18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风轮20,所述第一转动块19的左端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17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齿环块21,所述齿环块21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一直齿轮22,所述第一直齿轮2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右端通过轴承转动的第一转轴23,所述第一传动腔17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储能发电机24,所述第一转轴23的左端与所述储能发电机24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块19内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通孔25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26,所述第二转轴26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26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风轮39,所述第二转轴26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25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17内并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27,所述第二直齿轮27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直齿轮28,所述第三直齿轮2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连通所述储能发电机24的第三转轴29,所述储能发电机24的上端连通且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轴30,所述第四转轴30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动槽31,所述滑动槽31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工作块15的第五转轴32,所述第五转轴3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风轮33,所述装置主体10内设置有升降装置。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槽31左右侧内壁对称且开口相对的导向槽41,所述第五转轴32的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导向槽41内可滑动的导向块42,所述工作块15的上端内设置有滑动腔43,所述第五转轴32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滑动腔43内滑动且可转动的圆环块44,所述滑动腔43的左右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45,所述第二凹槽45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皮带腔46,所述第二凹槽45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皮带腔46内的第六转轴47,所述第六转轴47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腔43内并上端与所述圆环块44抵接的支撑块48,所述皮带腔46的后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电动腔49,所述电动腔49内通过电动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主动皮带轮50,所述主动皮带轮50与所述第六转轴47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盖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槽11左侧内壁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槽51,所述第一滑动槽51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52,所述第三通孔52内设置有可滑动且右端延伸入所述工作槽11内的第二滑块53,所述第二滑块53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定向复位装置54,所述第一滑动槽51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至外界空间的卡扣块55,所述卡扣扣块55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二滑块53左端配对的推动槽56,所述卡扣块5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槽51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57,所述卡扣块55的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装置58,所述装置主体10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所述工作槽11的翻转槽59,所述翻转槽59内设置有转动的翻转轴60,所述翻转轴6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61,所述第一盖板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62,所述工作槽11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盖板61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3,所述翻转槽59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转轴腔64,所述转轴腔64之间内壁设置有第二传动腔65,所述第二传动腔65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66,在所述第三凹槽66的所述第一转轴1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67,所述第二传动腔65内设置与所述第一转轮67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68,所述第二转轮6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花键轴69,所述花键轴69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70,所述第二传动腔65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气压缸71,所述气压缸71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T形杆72,所述第一锥齿轮70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T形杆72右端配对的T形槽73,所述第一锥齿轮70的左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对称的第二锥齿轮74,所述第二锥齿轮7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轴腔64内的第七转轴75,所述第七转轴75与所述翻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第一盖板6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卡扣块55上端配对的固定扣块76,所述固定扣块76能够与卡扣块55相互扣住将第一盖板61与第二盖板62打开使装置工作。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0右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板块77,所述底板块77能够与第二盖板62封闭状态时配对将装置保护起来。
有益地,所述装置主体10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杆78,所述支撑底杆78能够将装置固定于需要使用的位置。
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储能工作时,风力带动第一风轮20、第二风轮39及第三风轮33转动,第一风轮20带动第一转动块19转动将齿环块21带动转动,此时第一直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23在储能发电机24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二风轮39转动带动第二转轴26转动将第二直齿轮27带动,使第三直齿轮28带动第三转轴29在储能发电机24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三风轮33也转动带动第五转轴32转动将带动第四转轴30在储能发电机24内转动储能,当装置需要保护起来不使用时,此时由于第一锥齿轮70与第二锥齿轮74脱离啮合将第一电机40开启只会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将通过第一滑块14的左移带动工作块15进入工作槽11内,此时带动第二滑块53左移伸入推动槽56内将卡扣块55推动下移,从而卡扣块55与固定扣块76脱离啮合使第二弹簧63恢复弹性形变将第一盖板61及第二盖板62翻转封闭装置,当需要再次打开时气压缸71开启带动第一锥齿轮70右移与第二锥齿轮74啮合,开启第一电机40带动第一转轮67转动将花键轴69转动使第一锥齿轮70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74将第七转轴75带动转动通过翻转轴60转动使第一盖板61翻转至垂直状态,固定扣块76将卡扣块55往下顶后由于第一弹簧57恢复弹性形变相互扣住,同时第一转轴13转动带动工作块15右移进行风力发电储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风力发电储能工作时,风力带动第一风轮、第二风轮及第三风轮转动,第一风轮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将齿环块带动转动,此时第一直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二风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将第二直齿轮带动,使第三直齿轮带动第三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同时第三风轮也转动带动第五转轴转动将带动第四转轴在储能发电机内转动储能,当装置需要保护起来不使用时,此时由于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脱离啮合将第一电机开启只会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将通过第一滑块的左移带动工作块进入工作槽内,此时带动第二滑块左移伸入推动槽内将卡扣块推动下移,从而卡扣块与固定扣块脱离啮合使第二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将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翻转封闭装置,当需要再次打开时气压缸开启带动第一锥齿轮右移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将花键轴转动使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将第七转轴带动转动通过翻转轴转动使第一盖板翻转至垂直状态,固定扣块将卡扣块往下顶后由于第一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相互扣住,同时第一转轴转动带动工作块右移进行风力发电储能,本装置能够自动化对风力储能发电机进行保护与工作的切换,使装置的安全性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使用的寿命得到一定的提高,本装置还采用多风轮混合储能将风能更多的利用,使用风力能源进行发电保护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本发明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工作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盖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端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外界空间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工作槽内滑动的工作块,所述工作槽的前后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工作块的前后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滑动的导滑块,所述工作块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通过轴承可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风轮,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左端延伸入所述第一传动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齿环块,所述齿环块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右端通过轴承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储能发电机,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与所述储能发电机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块内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外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风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且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并在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的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三直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端连通所述储能发电机的第三转轴,所述储能发电机的上端连通且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工作块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风轮,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升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左右侧内壁对称且开口相对的导向槽,所述第五转轴的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导向槽内可滑动的导向块,所述工作块的上端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滑动腔内滑动且可转动的圆环块,所述滑动腔的左右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皮带腔,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皮带腔内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上下滑动且一端延伸至所述滑动腔内并上端与所述圆环块抵接的支撑块,所述皮带腔的后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电动腔,所述电动腔内通过电动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第六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槽左侧内壁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可滑动且右端延伸入所述工作槽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定向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上端延伸至外界空间的卡扣块,所述卡扣扣块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二滑块左端配对的推动槽,所述卡扣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下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卡扣块的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装置,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且右侧连通所述工作槽的翻转槽,所述翻转槽内设置有转动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工作槽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盖板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翻转槽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转轴腔,所述转轴腔之间内壁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在所述第三凹槽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与所述第一转轮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滑动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腔的左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T形杆,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端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T形杆右端配对的T形槽,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右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对称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转轴腔内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与所述翻转轴之间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与所述卡扣块上端配对的固定扣块,所述固定扣块能够与卡扣块相互扣住将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打开使装置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右端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底板块,所述底板块能够与第二盖板封闭状态时配对将装置保护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杆,所述支撑底杆能够将装置固定于需要使用的位置。
CN201810887057.6A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Withdrawn CN109026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7057.6A CN10902653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7057.6A CN10902653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6536A true CN109026536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9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7057.6A Withdrawn CN109026536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65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5203A (zh) * 2023-02-15 2023-03-31 杭州天卓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储能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5203A (zh) * 2023-02-15 2023-03-31 杭州天卓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储能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1759U (zh) 一种接口窗口开闭可控的移动电源
CN109026536A (zh) 一种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CN110360509A (zh) 一种具有潮汐防护的新能源航向指示灯
CN109026534A (zh) 一种多功能的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CN207283188U (zh) 全收入式充电仓装置
CN109617517A (zh) 一种光伏板发电装置
CN109026535A (zh) 一种自动化的多风轮混合储能式风力发电机装置
CN206576458U (zh) 一种会计印章智能安全箱
CN107009063A (zh) 一种新型焊接装置
CN207921245U (zh) 一种转角行星减速电机
CN109347423A (zh) 一种光能转化装置
CN109274324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65984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组
CN108894922A (zh) 一种风力发动机
CN111887559B (zh) 一种拉杆箱
CN108703627A (zh) 一种太阳能便捷式充电信箱
CN207934612U (zh) 新型智能锁具
CN207733826U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背包
CN108981475A (zh) 一种工兵探雷器
CN108317469B (zh) 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
CN110495766A (zh) 一种智能物流储存管理系统
CN109296279A (zh) 一种现代化门关闭器组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367446A (zh) 一种环形汽车座椅导轨
CN108891155A (zh) 一种方便读书夹
CN216641959U (zh) 一种新型梦幻帘主传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