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1487B -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1487B
CN109011487B CN201810761527.4A CN201810761527A CN109011487B CN 109011487 B CN109011487 B CN 109011487B CN 201810761527 A CN201810761527 A CN 201810761527A CN 109011487 B CN109011487 B CN 109011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ghting robot
attacks
fighting
user
at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1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11487A (zh
Inventor
王凯
韩崇山
夏志华
陈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Um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15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11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11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1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11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1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63B69/34Tackling, blocking or grappling dummies, e.g. boxing or wrestling or American- football dumm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75Means for generating exercise programs or schemes, e.g. computerized virtual trainer, e.g. using expert databas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使用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格斗机器人对用户各部位尝试随机性的攻击,将攻击分为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所述无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被用户格挡住,所述有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击中用户的预定部位;格斗机器人记录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自我学习优化,得出格斗方案,所述格斗方案以有效攻击为主,在此基础上,格斗机器人采用格斗方案反复挑战用户,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从而改善职业习惯引起的身体局部活动异常的症状。本发明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工人的职业病,放松工人身心,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具有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各司其职的工人,每天都要做一些重复的工作,这些工作,经常包含一些固定的肢体动作,比如装配手机,需要经常低着头、双臂伏于桌面,长时间重复这些肢体动作,会导致人体局部紧张、疲劳、循环不通畅。针对上述问题,医生一般建议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工作,多放松相应的肌肉,多摆动摆动相应的部位,或者接受理疗按摩等,不过相应的放松或者治疗方式显得很无趣,且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才会有效果显现,所以人们基本不会去刻意的采用上述方法,很多人在业余时间选择低头看手机,或者玩电脑,更是加重了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使用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格斗机器人对用户各部位尝试随机性的攻击,将攻击分为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所述无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被用户格挡住,所述有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击中用户的预定部位;格斗机器人记录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自我学习优化,得出格斗方案,所述格斗方案以有效攻击为主,在此基础上,格斗机器人采用格斗方案反复挑战用户,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从而改善职业习惯引起的身体局部活动异常的症状。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确认是有效攻击,或者无效攻击。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采用摄像头识别用户的各个部位和自身肢体,记录出招前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并记录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的变化,形成历史记录,并储存。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计算出攻击方向与用户格挡的动作方向即将碰撞,则随机移动格斗机器人的身体或机械臂,绕开用户的格挡动作并继续攻击原部位,该方式更能够锻炼用户的灵活度,同时提高锻炼的乐趣。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识别到客户的各个部位位置与所述历史纪录中的有效攻击时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相同或接近时,所述格斗机器人采用相应的有效攻击的动作,攻击相应的历史部位。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根据用户对攻击的反应计算得分情况,有效攻击得分,无效攻击不得分,并统计格斗方案的总分。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具有自我学习优化能力,当格斗方案中的有效攻击逐渐变成无效攻击时,降低该攻击的出现次数;当格斗方案中的无效攻击逐渐变成有效攻击时,提高该攻击的出现次数。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与人体体格接近,包括四个机械臂,分别模拟人的手和脚,还包括可移动底盘、摄像头、控制芯片、储存装置、驱动装置和工作电池。
优选的,所述格斗机器人的全身和机械臂覆盖柔软材料。
优选的,用户可以预先输入个人职业和不灵活部位的信息,格斗机器人预先存有针对相应职业和相应不灵活部位的多种攻击动作。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利用格斗机器人收集用户因职业原因造成的身体局部部位僵硬,不灵活的信息,并基于上述信息建立格斗方案,再采用格斗方案反复挑战用户,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从而改善职业习惯引起的身体局部活动异常的症状。本发明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工人的职业病,放松工人身心,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具有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使用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格斗机器人对用户各部位尝试随机性的攻击,将攻击分为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所述无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被用户格挡住,所述有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击中用户的预定部位;格斗机器人记录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自我学习优化,得出格斗方案,所述格斗方案以有效攻击为主,在此基础上,格斗机器人采用格斗方案反复挑战用户,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从而改善职业习惯引起的身体局部活动异常的症状。
在初始的数据采集分析阶段,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确认是有效攻击,或者无效攻击。同时,所述格斗机器人利用摄像头识别用户的各个部位和自身肢体,记录出招前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并记录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的变化,形成历史记录,并储存。
在攻击阶段,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计算出攻击方向与用户格挡的动作方向即将碰撞,则随机移动格斗机器人的身体或机械臂,绕开用户的格挡动作并继续攻击原部位,该方式更能够锻炼用户的灵活度,同时提高锻炼的乐趣。利用历史记录,所述格斗机器人识别到客户的各个部位位置与所述历史纪录中的有效攻击时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相同或接近时,所述格斗机器人采用相应的有效攻击的动作,攻击相应的历史部位。
所述格斗机器人根据用户对攻击的反应计算得分情况,有效攻击得分,无效攻击不得分,并统计格斗方案的总分,根据总分可以判断出用户的锻炼效果。
所述格斗机器人具有自我学习优化能力,当格斗方案中的有效攻击得分越来越少,逐渐变成无效攻击时,降低该攻击动作的出现次数;当格斗方案中的无效攻击逐渐变成有效攻击时,提高该攻击动作的出现次数。
所述格斗机器人与人体体格接近,包括四个机械臂,分别模拟人的手和脚,还包括可移动底盘、摄像头、控制芯片、储存装置、驱动装置和工作电池。所述格斗机器人的全身和机械臂覆盖柔软材料。机器人的两个机械脚,不用于维持站立,用于模拟格斗作用的腿,维持站立的是机器人的可移动底盘,移动底盘由高密度材料构成,大而重,类似不倒翁的原理,保证机器人不摔倒。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初始的数据采集分析阶段,用户可以预先输入个人职业和不灵活部位的信息,同时,格斗机器人预先存有针对相应职业和相应不灵活部位的多种攻击动作。根据用户输入信息,格斗机器人得出初始的格斗方案,在后续的锻炼中,再反复自我学习优化。
综上所述,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本申请提出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利用格斗机器人收集用户因职业原因造成的身体局部部位僵硬,不灵活的信息,并基于上述信息建立格斗方案,再采用格斗方案反复挑战用户,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从而改善职业习惯引起的身体局部活动异常的症状。本发明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效果,对改善工人的职业病,放松工人身心,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具有良好的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格斗机器人对用户各部位尝试攻击,将攻击分为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所述无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被用户格挡住,所述有效攻击为格斗机器人的攻击击中用户的预定部位;格斗机器人记录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得出格斗方案,所述格斗方案以有效攻击为主;格斗机器人采用格斗方案刺激用户锻炼不灵活的动作,活动局部不适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确认是有效攻击,或者无效攻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采用摄像头识别用户的各个部位和自身肢体,记录出招前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并记录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的变化,形成历史记录,并储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计算出攻击方向与用户格挡的动作方向即将碰撞,则随机移动格斗机器人的身体或机械臂,绕开用户的格挡动作并继续攻击原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识别到客户的各个部位位置与所述历史纪录中的有效攻击时用户的各个部位位置相同或接近时,所述格斗机器人采用相应的有效攻击的动作,攻击相应的历史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根据用户对攻击的反应计算得分情况,有效攻击得分,无效攻击不得分,并统计格斗方案的总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具有自我学习优化能力,当格斗方案中的有效攻击逐渐变成无效攻击时,降低该攻击的出现次数;当格斗方案中的无效攻击逐渐变成有效攻击时,提高该攻击的出现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与人体体格接近,包括四个机械臂,分别模拟人的手和脚,还包括可移动底盘、摄像头、控制芯片、储存装置、驱动装置和工作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斗机器人的全身和机械臂覆盖柔软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可以预先输入个人职业和不灵活部位的信息,格斗机器人预先存有针对相应职业和相应不灵活部位的多种攻击动作。
CN201810761527.4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Active CN109011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527.4A CN109011487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1527.4A CN109011487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1487A CN109011487A (zh) 2018-12-18
CN109011487B true CN109011487B (zh) 2020-04-24

Family

ID=6464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1527.4A Active CN109011487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114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261A (zh) * 2003-11-17 2005-05-25 房嵩阳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测量系统与评价方法
CN101732845A (zh) * 2008-11-17 2010-06-16 金加洲 一种用于武术健身训练的机器人
CN204447226U (zh) * 2010-08-19 2015-07-08 纳克斯系统公司 一种交互式拳击设备
CN106426206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南京魔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格斗机器人、控制设备及游戏系统
CN207344615U (zh) * 2017-10-30 2018-05-11 陈国辉 一种新型仿人格斗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37366B2 (en) * 2010-11-01 2012-12-25 Nexersys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xing and martial arts
US10493346B2 (en) * 2012-03-02 2019-12-03 Clarence V. Hall Multi-headed, multi-abdomen, multi-arme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slip and counter fight simulation / workout machine or stand alone device for fight simulation
DK2969074T3 (da) * 2013-03-15 2019-08-12 David Daniels Systemer og fremgangsmåder til kampsportstræningsindretninger med anatomisk nøjagtig kraft-, tryk- og anden reak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261A (zh) * 2003-11-17 2005-05-25 房嵩阳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测量系统与评价方法
CN101732845A (zh) * 2008-11-17 2010-06-16 金加洲 一种用于武术健身训练的机器人
CN204447226U (zh) * 2010-08-19 2015-07-08 纳克斯系统公司 一种交互式拳击设备
CN106426206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南京魔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格斗机器人、控制设备及游戏系统
CN207344615U (zh) * 2017-10-30 2018-05-11 陈国辉 一种新型仿人格斗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1487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ntak et al. Bimanual coordination: A missing piece of arm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Lopes et al. Proprioceptive interaction
CN112543978A (zh) 用于上肢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软件和硬件系统
Turolla et al. Haptic-based neurorehabilita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 a feasibility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trial for robotics hand rehabilitation
Sampson et al. Bilateral upper limb trainer with virtual reality for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 case series report
CN108078733B (zh) 用于减缓帕金森患者上肢震颤及肌强直的训练设备及方法
WO2023206833A1 (zh) 基于肌肉协同和变刚度阻抗控制的手腕部康复训练系统
CN106361479A (zh) 手持装置及震动消除方法
Hill et al. A general method for assessing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performance and its limitations
US20180318648A1 (en) Robotic physical therapy systems and data analysis of user interactions
CN109011487B (zh) 一种通过格斗机器人预防职业病的方法
Cunningham et al. Virtual reality: a wholistic approach to rehabilitation
US11325004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difficulty level of training content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the same
Jung et al. Upper extremity physical therapy for stroke patients using a general purpose robot
Fathima et 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hab game play system with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gamification therapy for automation of post stroke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Wu et al. Effects of object size on intralimb and interlimb coordination during a bimanual prehension task in patients with left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s
Gao et al. Research on the usability of hand motor function training based on VR system
RU191489U1 (ru) Эспандер кистевой
Farook et al. Impact of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 cross sectional review
JP2021159741A5 (zh)
Lim et al. Development of Visual-based Rehabilitation Using Sensors for Stroke Patient
Castaño et al. Shoulder flexion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onoparesia using an exergame
Chiu et 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intelligent stacking cone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system
US11865337B2 (en) Regulated and interactive muscle stimulation
JP2019511503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