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5527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05527B CN109005527B CN201710419488.5A CN201710419488A CN109005527B CN 109005527 B CN109005527 B CN 109005527B CN 201710419488 A CN201710419488 A CN 201710419488A CN 109005527 B CN109005527 B CN 1090055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ata packet
- uplink
- downlink
- qos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74 system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5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the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having a maximum bit rate or a bit rate guarante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应装置。在该方法中,发送给设备到设备D2D终端或D2D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承载的同一服务质量流QoS flow在无线通信系统提供相同的服务,使得发送给D2D终端具有相同QoS需求的数据包或由D2D终端发送的具有相同QoS需求的数据包能够得到相同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在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中,处于无线通信系统覆盖之外或无线通信系统覆盖中的第一终端可通过与已接入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第二终端建立侧链路(sidel ink)连接(又称D2D连接)来与无线网络进行通信。通常,第一终端可以称为远端(remote)终端或D2D终端,第二终端可以称为中继(relay)终端。在LTE系统的进一步演进系统中以及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二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基于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来传输各种信息,在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隧道连接基于服务质量(qual ity of service,QoS)流(flow)来传输各种信息。
在下行链路上,核心网设备从互联网接收发送给第一终端的下行数据包,所述下行数据包以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的形式从所述互联网传输到所述核心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将所述IP数据包承载到至少一个QoS flow上,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至少一个QoS flow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在隧道连接上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再将所述下行数据包承载在RB上,通过所述RB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在空中接口上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再通过D2D连接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给第一终端。
在上行链路上,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将所述上行数据包从RB承载到QoS flow上,通过所述QoS flow将所述上行数据包在隧道连接上发送到核心网设备上。所述核心网设备再将所述上行数据包以IP数据包的形式向互联网发送。
在上述传输机制中,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D2D连接上并不区分数据包所需的服务质量需求。因此,对于相同服务质量需求的数据包可能不能获得相同的服务质量,而导致了无线通信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可提高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了下行QoS flow与下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
应用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下行服务质量QoS flow与下行D2D承载对应,使得这个下行QoS 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这个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传输,从而这个下行QoSflow承载下行数据包能够提供相同服务质量,可以避免同一下行QoS 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D2D连接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提高了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了下行QoS flow与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按照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向第一终端发送。
应用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下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进行对应,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下行数据包所在QoS flow对应的D2D数据包优先级发送数据,可以避免同一下行QoS 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D2D连接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基于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或,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或,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二信息。
应用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提高了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的灵活性。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在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下行QoS flow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应用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下行数据包中的QoS flow标识可用来标识这个下行数据包所承载的QoS flow,下行数据包中的第一终端标识可用于标识这个下行数据包是发给这个第一终端的。
基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
应用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下行数据包为发送给第一终端的RRC消息时,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不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内容,而直接将作为控制面信令的RRC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控制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QoS flow对应的所述无线承载向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应用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终端将第一上行数据包以第二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在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对应的无线承载上发送,从而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具有相同服务质量需求的上行数据包在对应的无线承载上传输,可以避免所需同一上行QoS flow的上行数据包在空中接口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基于第三方面,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或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所述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下行QoS flow与下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三信息;或
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
应用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终端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的获取,提高了第二终端获取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与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在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无线承载上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应用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D2D数据包优先级与无线承载的对应来实现上行数据包在相应无线承载上的发送,可以避免同一D2D数据包优先级的上行数据包在空口接口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基于第四方面,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或
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应用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终端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上行无线承载与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的获取,提高了第二终端获取所述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的灵活性。
基于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或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种。
应用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上行数据包中的QoS flow标识可用来标识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QoS flow,第一上行数据包中的第一终端标识可用于标识第一上行数据包由这个第一终端发送的。
基于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还包含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种。
应用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上行数据包中的QoS flow标识可用来标识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第二上行数据包中的第一终端标识可用于标识第二上行数据包由这个第一终端发送的。
基于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在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应用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上行数据包为由第一终端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时,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不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内容,而直接将作为控制面信令的RRC消息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控制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上行QoS flow对应所述上行D2D承载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
应用第五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行QoS flow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来实现上行数据包在相应D2D承载的发送,可以避免所需同一上行QoS flow的上行数据包在D2D连接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终端按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flow对应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在与第二终端的D2D连接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
应用第六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D2D连接上上行数据包按照对应D2D数据包优先级发送,可以避免所需同一上行QoS flow的上行数据包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基于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
所述第一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对应关系。
应用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终端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上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的获取,提高了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对应关系的灵活性。
基于第五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应用第十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上行数据包为由第一终端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时,所述第二终端可以不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包的内容,而直接将作为控制面信令的RRC消息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之间控制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用于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七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前述对应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考前述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代码,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使得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以及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至第十种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提供的全部或部分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第八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前述各个方面或各个可能实现方式任意一种中的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也可以为芯片。所述通信装置为芯片的情况,所述芯片包含有至少一个门电路组成的处理器和至少一个门电路组成的存储器,每个门电路包含通过导线连接的至少一个晶体管(例如场效应管),每个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第八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前述对应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考前述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第一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包括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的获取动作,具体可以包括读取,接收等动作,发送单元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的发送动作。在物理实现上,获取单元的读取动作具体可由第一终端的处理器来执行,获取单元的接收动作由第一终端的接收器来执行,发送单元的发送动作可由第一终端的发送器来执行,第一终端的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送器通过物理总线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九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前述对应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考前述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第二终端,其中,第二终端包括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的获取动作,具体可以包括读取,接收等动作,发送单元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现方式中第二终端的发送动作。在物理实现上,获取单元的读取动作具体可由第二终端的处理器来执行,获取单元的接收动作由第二终端的接收器来执行,发送单元的发送动作可由第二终端的发送器来执行,第二终端的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送器通过物理总线直接或间接相连。第十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前述对应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考前述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包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数据包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无线接入设备以及核心网设备。第一终端通过D2D连接与第二终端传输各种数据;第二终端通过空中接口在授权频谱或非授权频谱上,与无线接入设备传输各种数据。无线接入设备通过隧道连接与核心网设备传输各种数据。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又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移动台(mobi le stat ion),包括手机,手持物联网设备,可穿戴设备(wearabledevices)等等。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无线接入设备,例如基站,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等各种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其中,基站可分为宏基站(macro basestation)和小基站,而小基站又分为微基站(micro base station),微微基站(pico basestation)等等。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可以为路由器,交换机等。
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按照协议层传输前述的各种数据,例如控制信令或业务数据。这些协议层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等。无论是在哪一层传输的数据,最终承载在物理层上通过至少一个物理天线在无线空间中传输。
为了实现在物理层上传输数据,时域上划分为多个时间单元,频域上划分为多个频率单元。每个时间单元为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一个TTI可以为一个无线帧。一无线帧的长度为10毫秒(ms),由10个1ms子帧构成。每个子帧由若干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构成。;一个频率单元可以为一个子载波,在LTE系统中子载波在频域上的宽度通常为15千赫兹(kHz)。通过不同数目的子载波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系统带宽。
随着LTE系统的不断演进,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传输的前述各种数据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broadband,eMBB)数据,大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数据以及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数据。在物理层的时域和频域中,一个时间单元在时间上所占用的长度以及一个频率单元在频率上所占用的宽度可能会随着这些数据不同的无线通信需求而变化。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无线参数配置来实现数据传输所使用的时间单元以及频率单元的定义。所述的无线参数配置,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称为命理(numerology)参数。
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协议栈示意图。在图2中,第二终端与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之间在空中接口上基于无线承载传输数据,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在隧道连接基于QoS flow来传输数据。一个QoS flow可以提供一种服务质量的保证。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二终端建立的D2D连接,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传输数据,第一终端进而通过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再与核心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无线接入设备之间包括相互对等的PHY层,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举例,不失一般性,无线通信系统中可包含除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外,更多的终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前述协议层进行重用,新增协议层以及删除协议层至少一种方式,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通信需求。例如,为了实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可以新增对等的协议层来支持QoS flow。该新增的协议层,例如为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组织所讨论到的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或者其它命名的协议层。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数据传输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数据包可以为业务(例如视频和语音等)数据包或信令。因而,上行数据包包括上行业务数据包和上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下行数据包包括下行业务数据包和下行信令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终端的上行业务数据包从所述第一终端的应用(application,AP)层(例如微信(WeChat))产生,经过所述第一终端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经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无线接入设备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到达核心网设备IP层。第一终端的上行信令经过所述第一终端的非接入(non-access,NAS)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以及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经由无线接入设备的RRC层,到达核心网设备的NAS层。下行业务数据包的传输是上行业务数据包的逆向过程,下行信令的传输是上行信令的逆向过程。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空中接口上的无线承载可以是用来传输业务数据或信令的数据无线承载,也可以是用来传输信令的信令无线承载;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隧道可以是用来传输业务数据的用户面隧道或传输信令的控制面隧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数据包的传输路径的说明为便于理解的示例性说明。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可以增加或删除不同协议层来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例如,在第二终端有上行信令要传输时,第二终端上还包括NAS层和RRC层来传输由第二终端产生的上行信令。再例如,第一终端的上行业务数据包,到达核心网设备的IP层后:若该IP数据包是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传输,则经过UDP层处理;若该IP数据包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传输,则经过TCP层进行处理。
随着D2D通信技术应用到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D2D连接上可能有多个数据包要传输,由于D2D连接上不区分这多个数据包的服务质量需求,因而,对于相同服务质量需求的不同数据包可能被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所需服务质量高一些数据包可能由于被调度在了信道质量低的时频资源上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服务,而所需服务质量低的一些上行数据包却可能被调度在了信道质量高的时频资源上而造成资源浪费,故而从整体上造成了无线通信质量的降低。
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分别通过对数据包所需QoS flow与D2D连接上的D2D承载进行对应,数据包所需QoS flow与空中接口上的无线承载进行对应,通过D2D数据包优先级与QoS flow进行对应,或D2D数据包优先级与空中接口上的无线承载进行对应,在传输某个数据包时按照对应关系所确定的承载或D2D数据包优先级传输这个数据包,可不用考虑其它数据包的传输情况,也可使得相同服务质量需求的不同数据包能够得到相同质量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通常情况下,数据包所需QoS flow提供的服务质量高的,由对应关系所确定承载或D2D数据包优先级提供的服务质量高;数据包所需QoS flow提供的服务质量低的,由对应关系所确定的承载或D2D数据包优先级提供的服务质量低。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通过将下行数据包所在下行QoS flow与下行D2D承载进行对应,来保证无线通信质量。
30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D2D连接。
在300中,两个不同终端之间建立D2D连接,并在所述D2D连接上建立D2D承载的过程,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 23.303 V14.1.0。
301,第二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
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通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并在所述空中接口连接上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 23.303V14.1.0。
302,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建立隧道连接。
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隧道连接,在这个隧道连接上基于QoS flow来传输数据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8.300 V0.2.1。
303,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了下行QoS flow与下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300,301,302,303没有步骤先后的顺序。
在303中,第二终端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配置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第二终端也可以配置所述第一信息从而达到获取的目的;所述第一信息也可以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终端需要使用所述第一信息时进行读取。可选地,若所述第二终端从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来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则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反馈所述第一信息是否正确接收到。
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的场景,可以是在第一终端发现可与第二终端建立的D2D连接的场景。例如,第一终端发现有第二终端可实现D2D连接的建立,因而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D2D连接建立请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通知用于建立D2D连接所需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含了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的场景,可以是在所述第二终端被生产制造时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
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的场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在从开机初始接入无线接入设备,或由于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重新接入这个无线接入设备,或从其它无线接入设备切换到这个无线接入设备的场景下,由这个无线接入设备通知第一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无线接入设备向第二终端通知下行QoS flow和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无线接入设备向第二终端通知上行QoS flow和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第二终端将所述上行QoS flow和所述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作为下行QoS flow和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这种方式被称为反射映射(refect ive mapping),来达到节省信令的目的。因此,在反射映射中,上行QoS flow和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以及下行QoS flow和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可选地,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知第二终端上行QoS flow和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是否可用于反射映射。
第一信息中可指示至少一个下行QoS flow与至少一个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一个下行D2D承载可以唯一对应一个下行QoS flow,一个下行D2D承载也可以唯一对应至少两个QoS flow。在某个下行数据包要传输时,第二终端可在这个对应关系中找到承载这个下行数据包的下行QoS flow所对应的D2D承载。作为一个示例,至少一个下行QoS flow与至少一个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可如下表1的形式来表示,其中,QoSflow 1和2对应D2D承载A,QoS flow 3对应D2D承载B,QoS flow 4对应D2D承载C。
表1
304,第二终端根据所述下行QoS flow与所述下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将下行QoS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所述下行D2D承载上发送。
示例性地,假设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Qos flow 1上,第二终端可根据表1中的对应关系,确定出QoS flow 1对应D2D承载A,则将QoS flow 1上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到D2D承载A上,进而通过D2D承载A将所述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第一终端。示例性地,假设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QoS flow 4上,则第二终端将QoS flow 4上的上行数据包承载到D2D承载C上发送给第一终端。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为了标识一个下行数据包被承载在的QoS flow,这个下行数据包中包含这个Qos flow的标识。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为了标识接收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第一终端,这个下行数据包包含接收这个下行数据包的第一终端的标识。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下行数据包可以为RRC消息时,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或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在这种实现可能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包后,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发送给第一终端的RRC消息,则不再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内容,而直接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由于RRC消息作为控制面信令,可建立无线接入设备与第一终端的控制面连接。
需要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下行D2D承载的建立可能有两种建立方式:(1)在下行数据包到达第二终端之前,建立至少两个D2D承载;当下行数据包达到第二终端后,第二终端从这至少两个D2D承载中确定出这个下行数据包所在的QoS flow所对应的D2D承载,并在这个对应的D2D承载上向第一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2)在下行数据包已经达到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确定出这个下行数据包所在QoS flow对应的D2D承载后,再建立这个对应的D2D承载,进而在这个对应的D2D承载上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步骤304具体可由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对等PDCP层之上一协议层来实现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这个协议层可以复用PDCP层之上已有的协议层,例如SDAP层,或者这个协议层可以为SDAP层之上一个新的协议层。本申请不对这个协议层的具体名称做限定。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行服务质量QoS flow与下行D2D承载对应,使得这个下行QoS 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这个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传输,从而这个下行QoSflow承载下行数据包能够相同服务质量,可以避免同一下行QoS 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D2D连接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通过将下行数据包所需下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进行对应,来保证无线通信质量。
40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D2D连接。
在400中,两个不同终端之间建立D2D连接,整个D2D连接作为一个整体,无需划分成至少两个D2D承载,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23.303V14.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整个D2D连接可视为一个D2D承载。
401,402分别与301,302相同。
403,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下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400,401,402,403之间没有步骤先后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D2D数据包优先级指在多个数据包传输的D2D资源映射的优先级高低,这里的D2D资源映射包括D2D时域资源映射和D2D频域资源映射中的至少一种。
在403中,第二终端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配置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第二信息;第二终端也可以配置所述第二信息从而达到获取的目的;所述第二信息也可以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二终端需要使用所述第二信息时进行读取。可选地,若所述第二终端从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来接收所述第二信息,则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反馈所述第二信息是否正确接收到。与303类似,第二终端也可以采用反射映射的方式来确定下行QoS flow和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知第二终端上行QoS flow和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是否可用于反射映射。
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的场景,可以是在第一终端发现可与第二终端建立的D2D连接的场景。例如,第一终端发现有第二终端可实现D2D连接的建立,因而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D2D连接建立请求,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通知用于建立D2D连接所需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含了所述第二信息。
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的场景,可以是在所述第二终端被生产制造时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
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的场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在从开机初始接入无线接入设备,或由于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重新接入这个无线接入设备,或从其它无线接入设备切换到这个无线接入设备的场景下,由这个无线接入设备通知第二信息。
第二信息中可指示至少一个下行QoS flow与至少一种数据包优先级(例如,近距离通信的数据包优先级(Prose Per Packet Priority),参见3GPP TS 23.303 V14.1.0)的对应关系。在某个下行数据包要传输时,第二终端可根据在这个对应关系中找到承载这个下行数据包的QoS flow所对应的D2D数据包优先级,从而按照这个D2D数据包的优先级来发送这个下行数据包。作为一个示例,至少一个下行QoS flow与至少一种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如下表2的形式来表示,其中,QoS flow 1和2对应数据包优先级a,QoS flow 3对应数据包优先级b,QoS flow 4对应数据包优先级c。
表2
404,第二终端根据所述下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将下行QoS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按照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D2D数据包优先级向第一终端发送。
可选地,步骤404具体可由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的对等PDCP层之上一协议层来实现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这个协议层可以复用PDCP层之上已有的协议层,例如SDAP层,或者这个协议层可以为SDAP层之上一个新的协议层。本申请不对这个协议层的具体名称做限定。
示例性地,假设待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承载在QoS flow 1上,第二终端可根据表2中的对应关系,确定出QoS flow 1对应D2D数据包优先级a,则将QoS flow 1上的下行数据包以D2D数据包优先级a来进行资源映射,再向第一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作为一种实现可能,如图5和图6所示,对于D2D数据包优先级高的数据包,时域上可优先传输;对于D2D数据包优先级高的数据包,优先映射到信号传输质量好的时频资源上传输;在D2D数据包优先级高的数据包时域上优先传输完,或优先通过信道质量好的时频资源传输完以后,再传输D2D数据包优先级低的数据包。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为了标识一个下行数据包被承载在的QoS flow,这个下行数据包中包含这个Qos flow的标识。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为了标识接收一个下行数据包的第一终端,这个下行数据包包含接收这个下行数据包的第一终端的标识。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或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在这种实现可能中,第二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数据包后,如果确定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发送给第一终端的RRC消息,则不再解析所述下行数据包的内容,而直接转发给所述第一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下行QoS flow与D2D数据包优先级进行对应,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按照下行数据包所在QoS flow对应的D2D数据包优先级发送数据,可以避免同一下行QoSflow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在D2D连接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通过将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进行对应,来提高空中接口上无线通信质量,进一步通过将第一上行数据包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进一步提高了D2D连接上的无线通信质量。
70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D2D连接。
在700中,两个不同终端之间可在D2D连接进一步划分为至少两个D2D承载来进行各种数据传输,也可以将整个D2D连接作为一个整体,无需划分成至少两个D2D承载,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 23.303 V14.1.0。整个D2D连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整个D2D连接可视为一个D2D承载。
701,第二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
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通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并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 23.303 V14.1.0。
702,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建立隧道连接。
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隧道连接,在这个隧道连接上基于QoS flow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8.300 V0.2.1。
703,第一终端在D2D连接上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包;第二终端在D2D连接上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包。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整个D2D连接作为一个D2D承载:第一终端在D2D连接上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包,第一上行数据包中携带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第二终端接在D2D连接上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包,并确定出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QoS flow。
作为另一种实现可能,整个D2D连接被划分为至少两个D2D承载:所述第一终端获取上行QoS flow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该对应关系在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QoS flow对应的上行D2D承载上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包;相应地,第二终端在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对应的上行D2D承载上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包。
第一终端获取上行QoS flow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与700,701,702没有步骤先后顺序。
在第一终端有第一上行数据包要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确定该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QoS需求,从而确定提供该QoS需求的上行QoS flow。可选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从第二终端的服务无线接入设备接收并由所述无线接入设备配置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者,第一终端也可以从第二终端接收由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对应关系。与303类似,第一终端也可以采用反射映射的方式来确定上行QoS flow和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无线接入设备或第二终端可以通知第一终端上行QoS flow和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是否可用于反射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可以携带是信令,也可以是业务数据(例如视频,语音等等)。其中,上行D2D承载与上行QoS flow的对应关系可如表3所示。
表3
704,第二终端根据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对应的无线承载向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在704中,第二终端将对应D2D承载上接收到第一上行数据包,以第二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对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封装,并在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空中接口基于无线承载上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
在704中,第二终端可以从无线接入设备接收至少一个QoS flow与至少一个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这个对应关系中指示了要传输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对应的上行无线承载。可选地,这个对应关系也可以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从而无需无线接入设备的通知。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终端要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包括所需QoS flow1的上行数据包1,所需QoS flow2的上行数据包2,所需QoS flow3的上行数据包3。第一终端根据表3中所示的上行QoS flow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则上行数据包1和2在D2D承载A上发送,上行数据包3在D2D承载B上发送。
705,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将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以第三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在隧道连接上基于QoS flow向核心网设备发送。
可选地,在第一上行数据包、第二上行数据包,第三上行数据包中包含第一终端的标识以及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步骤703-705具体可由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无线接入设备的对等PDCP层之上一协议层来实现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这个协议层可以复用PDCP层之上已有的协议层,例如SDAP层,或者这个协议层可以为SDAP层之上一个新的协议层,本申请不对该协议层的具体名称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的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进行对应,来提高空中接口上无线通信质量,进一步通过将第一上行数据包与上行D2D承载的对应,进一步提高了D2D连接上的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通过将D2D数据包优先级与上行无线承载对应,来保证无线通信质量。
800,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D2D连接。
在800中,两个不同终端建立D2D连接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36.300V14.1.0或3GPP TS 23.303 V14.1.0。
801,第二终端与无线接入设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
第二终端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通过建立空中接口连接,并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6.300 V14.1.0或3GPP TS 23.303 V14.1.0。。
802,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建立隧道连接。
无线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隧道连接,在这个隧道连接上基于QoS flow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如3GPP TS 38.300 V0.2.1。
803,第二终端在建立的D2D连接上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的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可能,第一终端可先确定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该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与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对应,再在建立的D2D连接上按照确定的D2D数据包优先级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包,并在第一上行数据包中携带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
在803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可以包含上行业务数据包,也可以包含上行控制信令。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QoS flow的标识,来表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映射到的QoS flow来获取相应的服务质量。第一上行数据包中也可以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来识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是由所述第一终端发出来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索引。
804,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与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在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无线承载上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在804中,第二终端可以接收由所述无线接入设备配置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或者,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例如在制造所述第二终端时,所述对应关系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第二上行数据包可以包括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805,无线接入设备将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以第三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在隧道连接上向核心网设备发送。
作为一个示例,D2D数据包优先级与至少一个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以及至少一个无线承载与至少一个QoS flow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其中,QoS flow 1和QoSflow 2对应无线承载X,QoS flow 3对应无线承载Y,QoS flow 4对应无线承载Z;无线承载X对应D2D数据包优先级a,无线承载Y对应D2D数据包优先级b,无线承载Z对应D2D数据包优先级c。
表4
数据包优先级索引 | 无线承载标识 |
a | X |
b | Y |
c | Z |
…… | …… |
表5
假设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的数据包优先级索引a,所需QoS flow为QoS flow 2。第二终端根据表4的内容,将第一上行数据包以第二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在无线承载X上发送给无线接入设备。无线接入设备根据表5的内容并参考第二上行数据包所包含的所需QoSflow的标识选择基于QoS flow2在隧道连接上发送第三上行数据包。如果所需QoS flow为QoS flow3,无线接入设备根据表5的内容,选择与QoS flow 3提供最接近服务质量的QoSflow2在隧道连接上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步骤803-805具体可由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无线接入设备的对等PDCP层之上一协议层来实现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这个协议层可以复用PDCP层之上已有的协议层,例如SDAP层,或者这个协议层可以为SDAP层之上一个新的协议层,本申请不对该协议层的具体名称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根据第一上行数据包的D2D数据包优先级与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将第一上行数据包以第二上行数据包的形式在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所对应的无线承载上发送,可以避免同一D2D数据包优先级的上行数据包在空口接口上被提供不同服务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无线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终端900,如图9所示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获取单元901和发送单元902。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发送单元902,用于在所述上行QoS flow对应所述上行D2D承载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获取单元901,用于获取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发送单元902,用于按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对应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在与第二终端的D2D连接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对应关系;或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一终端的所述对应关系。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可包括所述下行QoS flow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执行动作。具体地,获取单元可以执行获取动作,发送单元可以执行发送动作。在物理实现上,获取单元的读取可以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处理器实现,获取单元的接收动作可由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器实现,发送单元可由所述第一终端的发送器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的处理器,接收器以及发送器可通过物理总线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终端1000,如图10所示的第二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获取单元1001和发送单元1002。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了下行QoS flow与下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发送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了下行QoS flow与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按照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向第一终端发送。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或,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二信息,或,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二信息。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可包括所述下行QoS flow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所述下行数据包为RRC消息,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述发送单元1002用于根据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上行QoS flow对应的所述上行无线承载向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可选地,在第一上行数据包可包含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或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所述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下行QoS flow与下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三信息;或,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设备到设备D2D数据包优先级的指示信息;所述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与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在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对应的上行无线承载上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指示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或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无线承载与所述D2D数据包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种。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为了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900和第二终端1000之间的通信,第一终端900和第二终端1000可分别包含至少一个天线阵列,以及其它电子线路。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900,以及第二终端1000,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如图11所示的一种终端1100的结构示意图。终端1100的结构可作为前述第一终端900,和第二终端1000的通用结构。终端1100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1110、存储器1120、输入单元1130、显示单元1140、传感器1150、音频电路1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 ity,WiFi)模块1170、处理器1180、以及电源1190等部件。
RF电路1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例如,从无线接入设备接收数据后,给处理器1180处理;将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 ifier,LNA)、双工器等。
存储器1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1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1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1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1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1130可包括触控面板11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132。触控面板1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131上或在触控面板11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131。除了触控面板1131,输入单元1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1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1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1100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1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1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 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131可覆盖于显示面板1141之上,当触控面板11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1中,触控面板1131与显示面板1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1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131与显示面板1141集成而实现终端1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1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141的亮度,光传感器可在终端1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1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1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160、扬声器1161以及传声器1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1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161,由扬声器1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1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1180处理后,经RF电路1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1100通过WiFi模块11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1示出了WiFi模块11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终端11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本申请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1180是终端1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1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11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80中。
终端1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90(比如电池),可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终端1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1200,该摄像头可以为前置摄像头,也可以为后置摄像头。尽管未示出,终端1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该终端1100所包括的处理器118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代码,所述代码被所述处理器调用时,实现前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所执行的方法动作。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所述第一终端或所述第二终端本身,所述通信装置也可以为芯片。其中,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门电路组成的处理器和至少一个门电路组成的存储器,每个门电路包含通过导线连接的至少一个晶体管(例如场效应管),每个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该芯片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也可以为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PS)。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芯片系统或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下行服务质量流QoS flow与下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下行QoS flow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下行QoS flow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
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
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由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QoS flow对应的所述无线承载向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或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所述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下行QoS flow与下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三信息;
所述第二终端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8.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从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服务质量流QoS flow与上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是由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
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上行QoS flow对应所述上行D2D承载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封装在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给所述无线接入设备的RRC消息的信息。
10.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了下行服务质量流QoS flow与下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在所述下行QoS flow上对应的下行D2D承载上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下行QoS flow上承载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包中包括所述下行QoS flow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核心网设备所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或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配置的所述第一信息;
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中的所述第一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包为RRC消息,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数据包中,所述PDCP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的信息;或
所述下行数据包封装在无线链路控制RLC数据包中,所述RLC数据包中包含指示所述下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RRC消息的信息。
13.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的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QoS flow与上行无线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所述QoS flow对应的所述无线承载向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的部分或全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或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无线接入设备或所述核心网设备配置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下行QoS flow与下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第四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三信息;或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读取预置在所述第二终端上的所述上行QoS flow与所述上行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
15.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终端,从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包所需上行服务质量流QoS flow与上行设备到设备D2D承载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是由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配置的;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上行QoS flow对应所述上行D2D承载上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包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代码,所述代码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所执行的方法,或8-9任意一项所述第一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19488.5A CN109005527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EP18812981.1A EP3614742B1 (en) | 2017-06-06 | 2018-06-06 | Relaying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wireless network |
PCT/CN2018/090029 WO2018223975A1 (zh) | 2017-06-06 | 2018-06-06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US16/704,510 US11706655B2 (en) | 2017-06-06 | 2019-12-05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19488.5A CN109005527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5527A CN109005527A (zh) | 2018-12-14 |
CN109005527B true CN109005527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64566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19488.5A Active CN109005527B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06655B2 (zh) |
EP (1) | EP3614742B1 (zh) |
CN (1) | CN109005527B (zh) |
WO (1) | WO20182239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72000B1 (en) * | 2015-11-06 | 2023-07-26 | IPCom GmbH & Co. KG | Enhancement of mdt services |
CN109391375B (zh) * | 2017-08-04 | 2020-10-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反射映射的启动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587260B (zh) * | 2018-12-18 | 2022-03-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11343667B (zh) * | 2018-12-19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1263410B (zh) | 2018-12-28 | 2022-07-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设备 |
WO2020148159A1 (en) * | 2019-01-15 | 2020-07-23 | Sony Corporation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methods |
CN111277972B (zh) * | 2019-01-25 | 2022-12-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KR20200094343A (ko) * | 2019-01-30 | 2020-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베어러의 서비스 품질을 관리 및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CN114945159A (zh) * | 2019-10-30 | 2022-08-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直接通信的处理方法、装置、中继终端及远端终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2959A1 (en) * | 2015-08-05 | 2017-02-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priority for relay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EP3148285A1 (en) * | 2015-09-25 | 2017-03-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45397B1 (fr) * | 2009-05-06 | 2011-05-06 | St Ericsson Sa St Ericsson Ltd |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paquets du type ip destines a etre vehicules sur un canal de communication d'un reseau sans fil, et equipement correspondant |
CN102075872A (zh) * | 2009-11-19 | 2011-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公共承载处理方法、网络节点及通信系统 |
EP2842355A2 (en) * | 2012-04-27 | 2015-03-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optimizing proximity data path setup |
CN104811892B (zh) * | 2014-01-29 | 2020-03-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531329B2 (en) * | 2015-04-13 | 2020-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lay traffic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
EP3125643B1 (en) * | 2015-07-31 | 2019-04-0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scheduling mechanism for prose relays serving remote ues |
WO2017022958A1 (en) * | 2015-08-06 | 2017-02-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a priority for relay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WO2017078424A1 (en) * | 2015-11-03 | 2017-05-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access of a termi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484517B2 (en) * | 2017-02-10 | 2019-11-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layer 2 based device-to-device relay |
-
2017
- 2017-06-06 CN CN201710419488.5A patent/CN109005527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06 EP EP18812981.1A patent/EP3614742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6-06 WO PCT/CN2018/090029 patent/WO2018223975A1/zh unknown
-
2019
- 2019-12-05 US US16/704,510 patent/US1170665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22959A1 (en) * | 2015-08-05 | 2017-02-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priority for relay data in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EP3148285A1 (en) * | 2015-09-25 | 2017-03-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Huawei.Report of email discussion [96#57][LTE/FeD2D] – Adapter layer and bearer handling.《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7 R2-1701133》.2017, * |
LG Electronics Inc.Bearer mapping in UE-Network Relay.《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1 R2-153164》.2015, * |
Nokia,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Bearer modelling and E2E QoS support for layer-2 relaying.《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8 R2-1704325》.2017, * |
Solution for ProSe Priority in PC5 unicast case;Huawei;《SA WG2 Meeting #111 S2-153305》;20151023;全文 * |
Study on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Device to Device (D2D),User Equipment (UE) to network relays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wearables;3GPP;《3GPP TR 36.746 V0.6.0 (2017-05)》;2017053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14742B1 (en) | 2024-03-20 |
US20200112873A1 (en) | 2020-04-09 |
CN109005527A (zh) | 2018-12-14 |
US11706655B2 (en) | 2023-07-18 |
EP3614742A4 (en) | 2020-05-20 |
WO2018223975A1 (zh) | 2018-12-13 |
EP3614742A1 (en) | 2020-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0552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
CN110324859B (zh)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
CN110574485B (zh) | 网络连接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10944406B (zh) | 一种旁链路的链路建立方法及终端 | |
CN109982383B (zh)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1182580B (zh) | 业务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WO2022001051A1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0868240A (zh) | Pusch重复传输时的跳频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0890942B (zh) | 一种旁链路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 |
US10382949B2 (en) | Apparatus, program, and method | |
CN113543236B (zh) | 资源选择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CN112788783A (zh) | 一种中继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 |
CN104702678B (zh) |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800794B (zh) | 解调参考信号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 |
CN110771199B (zh) | 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10550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系统 | |
CN110808817B (zh) | 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11615197A (zh) | 资源调整方法及设备 | |
CN112469023B (zh) |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和终端 | |
CN112839326A (zh) |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关设备 | |
CN110545539B (zh) | 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链路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9996207A (zh)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0868760B (zh) | 一种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9565645B (zh) | 组播业务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 |
CN110933753A (zh) | 旁链路sl资源分配方法、获取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