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3330A -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3330A
CN109003330A CN201810707783.5A CN201810707783A CN109003330A CN 109003330 A CN109003330 A CN 109003330A CN 201810707783 A CN201810707783 A CN 201810707783A CN 109003330 A CN109003330 A CN 109003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ehole
stratum
boundary
virtual
tri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77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3330B (zh
Inventor
王凯亮
李安波
万夏
闾国年
周良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7077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33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3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3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3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3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主要处理步骤包括:(1)处理原始钻孔数据;(2)读取工作区域边界点数据,并根据点的坐标构建边界虚拟钻孔;(3)离散工作区域范围;(4)构建初始三角网;(5)地层尖灭处理;(6)符合沉积规律的地层边界尖灭处理;(7)构建工程地质体GTP模型,本发明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较高,更加符合真实地层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地层建模技术在城市工程地质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城市工程地质体三维地层建模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研究出多种三维数据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工程地质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三维地层建模的数据源主要是工程地质钻孔,通常是先根据工程建设需要人为设定建模工作区范围,然后基于钻孔进行三维建模。这类方法建模效率较高,但其边界通常是工作区边界,而不是工程地层的自然边界,当设定的工作区内有基岩出露时,构建出来的地层三维模型与真实地层相比就会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也难于实现与基岩地质体的有效融合。
因此,当工作区边界包含基岩埋深零值等值线时,各地层范围受基岩顶面的限制,从上到下各地层范围不断缩小,需要考虑地层范围问题,即如何确定每个地层的范围,并根据地层范围去构建符合真实地层形态的地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包括:
(1)将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读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并按照标准地层顺序表,对缺失地层的原始钻孔添加缺失地层;
(2)读取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并根据边界点的坐标构建边界虚拟钻孔,并将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
(3)对建模区域范围进行格网离散,并根据建模区域离散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将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
(4)以建模区域范围为约束条件,以原始钻孔、离散点虚拟钻孔和边界虚拟钻孔的坐标为基准点,采用标准的D-TIN构建算法,建立初始三角网;
(5)根据第二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对初始三角网进行地层尖灭处理,生成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地层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
(6)根据第三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规则,对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进行处理,得到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
(7)根据地层三角网集合,构建工程地质体GTP模型。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
(1-1)读取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和对应的钻孔地层数据,并将数据存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odi|i=1,2,...,m},其中,odi表示第i个原始钻孔,odi={lci,stglisti},lci为adi信息,stglisti为adi对应的钻孔地层列表,存储有每个钻孔地层的序号、层顶深度、层底深度和地层深度,m为原始钻孔数量;
(1-2)根据标准地层顺序表,得到标准地层数stmcnt,对AD中钻孔地层总数小于标准地层数stmcnt钻孔进行如下处理:对于该钻孔的钻孔地层中的缺失地层,构建虚拟地层,并设置其序号为缺失地层的序号,再将缺失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均设置为其上邻接地层的层底深度,之后,将虚拟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包括:
(2-1)读取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并将边界点数据存入边界点数据集合BP;
(2-2)遍历边界点数据集合BP中所有的边界点,并判断点的类型,若为基岩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基岩边界虚拟钻孔;若为普通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普通边界虚拟钻孔;之后,将边界虚拟钻孔存入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
(2-3)计算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2-4)将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的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
进一步的,步骤(3)具体包括:
(3-1)读取建模区域范围数据roi;
(3-2)根据设置的离散间距d对roi进行格网离散处理,并将得到的离散点存入离散点集合DP;
(3-3)遍历离散点集合DP中所有的离散点,并根据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存入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
(3-4)计算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3-5)将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
进一步的,步骤(5)具体包括:
(5-1)遍历初始三角网T0中所有的三角形的边,根据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在尖灭处添加尖灭点,得到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a,并根据尖灭点的坐标构建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
(5-2)从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获取初始三角网T0中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用于计算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并将尖灭处理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
进一步的,步骤(6)具体包括:
(6-1)根据标准地层数stmcnt,构建地层三角网集合TL={tli|i=1,…,stmcnt},并将tli的初始值都设为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Ta,其中,tli表示第i个地层三角网;
(6-2)将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基岩边界虚拟钻孔中基岩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设置为该基岩边界虚拟钻孔的高程值;
(6-3)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
A、按地层顺序,遍历地层三角网集合TL中除基岩地层三角网外的其余地层三角网,并从地层三角网中获取每一个三角形的端点坐标;
B、根据端点坐标,从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获得每一个三角形的钻孔数据;
C、统计每个三角形中各钻孔的地层层底深度小于基岩顶面深度的地层个数,记为Cnt;
D、针对Cnt>0的三角形进行如下处理:求取该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根据交点的坐标,构建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之后根据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计算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最后将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存入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
E、根据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构建新的地层三角形,并将构建的地层三角形添加到当前所在地层三角网中,将原来的三角形舍弃,最终,形成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
(6-4)处理钻孔数据,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A、遍历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所有的钻孔;
B、除基岩地层外,遍历各钻孔中其余地层,判断其层顶深度hu和层底深度hd,分别与基岩地层层顶深度h的大小关系,若关系下述三种情形之一,则将地层层底深度hd的值更新为hu
I、hu>h且hd>h,
II、hu=h且hd<h
III、hu<h且hd<h。
进一步的,步骤(7)具体包括:
(7-1)读取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中的一个地层三角网;
(7-2)遍历该地层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获取三角形的三个端点坐标,并根据坐标,从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获得位于三角形端点的三个钻孔;
(7-3)获取三个钻孔的地层数据,并以该地层的层顶深度为GTP上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以该地层的层底深度为GTP下三角形顶点坐标、以地层岩性编号为GTP属性构建GTP;
(7-4)循环步骤(7-1)至(7-3),直到处理完集合TL1中所有的地层三角网。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通过构建基岩顶面,求取各地层面与基岩顶面交点,并根据交点构建地层边界虚拟钻孔,然后再进行地层处理等步骤,形成了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工程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模型精度较高,更加符合真实地层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钻孔与地层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原始钻孔空间分布图;
图4是建模边界点空间分布图;
图5是合并后钻孔空间分布图;
图6是初始三角网示意图;
图7是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示意图;
图8是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后三角网示意图;
图9是GTP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将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读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并按照标准地层顺序表,对原始钻孔添加缺失地层。
该步骤具体包括:
(1-1)读取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和对应的钻孔地层数据,并将数据存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odi|i=1,2,...,m},其中,odi表示第i个原始钻孔,odi={lci,stglisti},lci为adi信息,stglisti为adi对应的钻孔地层列表,存储有每个钻孔地层的序号、层顶深度、层底深度和地层深度,m为原始钻孔数量。其中,钻孔信息和钻孔地层信息的具体数据结构和关系如图2所示。
例如,以含有基岩零值等值线南京某区域为建模工作区域,从数据库中读取工作区域内29个原始钻孔位置数据和59条钻孔地层数据,得到集合OD={odi|i=1,2,...,29},原始钻孔空间分布如图3所示。
(1-2)根据标准地层顺序表,得到标准地层数stmcnt,对AD中钻孔地层总数小于标准地层数stmcnt钻孔进行如下处理:对于该钻孔的钻孔地层中的缺失地层,构建虚拟地层,并设置其序号为缺失地层的序号,再将缺失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均设置为其上邻接地层的层底深度,之后,将虚拟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其中,标准地层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例如,接上例,标准地层数stmcnt=7,因此,共处理了23个地层缺失的原始钻孔。
(2)读取建模区域放入边界点数据,并根据边界点的坐标构建边界虚拟钻孔,并将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
该步骤具体包括:
(2-1)读取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并将边界点数据存入边界点数据集合BP;
(2-2)遍历边界点数据集合BP中所有的边界点,并判断点的类型,若为基岩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基岩边界虚拟钻孔;若为普通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普通边界虚拟钻孔;之后,将边界虚拟钻孔存入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
(2-3)计算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2-4)将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的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
例如,接上例,从数据库中读取了150个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其空间分布如图4所示,得到集合BP={bpi|i=1,…,150},再根据边界点构建边界虚拟钻孔,得到集合BD={bdi|i=1,…,150},其中,有90个基岩边界虚拟钻孔和60个普通边界虚拟钻孔,将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集合集合OD中,得到OD1={odi|i=1,…,179}。
(3)对建模区域范围进行格网离散,并根据建模区域离散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将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
该步骤具体包括:
(3-1)读取建模区域范围数据roi;
(3-2)根据设置的离散间距d对roi进行格网离散处理,并将得到的离散点存入离散点集合DP;
(3-3)遍历离散点集合DP中所有的离散点,并根据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存入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
(3-4)计算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3-5)将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
例如,接上例,设置d=200,则对roi离散得到110个离散点,形成离散点集合DP={dpi|i=1,…,110};对离散点构建离散虚拟钻孔,得到集合DD={ddi|i=1,…,110},将集合DD中所有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odi|i=1,…,289},边界虚拟钻孔和离散虚拟钻孔空间分布如图5所示。
(4)以建模区域范围为约束条件,以原始钻孔、离散点虚拟钻孔和边界虚拟钻孔的坐标为基准点,采用标准的D-TIN构建算法,建立初始三角网。上例中初始三角网如图6所示。
(5)根据第二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对初始三角网进行地层尖灭处理,生成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地层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
该步骤具体包括:
(5-1)遍历初始三角网T0中所有的三角形的边,根据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在尖灭处添加尖灭点,得到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a,并根据尖灭点的坐标构建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
(5-2)从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获取初始三角网T0中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用于计算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并将尖灭处理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
例如,接上例,对初始三角网T0尖灭处理,构建了419个地层尖灭虚拟钻孔,得到集合OD3={odi|i=1,…,997}。
(6)根据第三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规则,对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进行处理,得到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
该步骤具体包括
(6-1)根据标准地层数stmcnt,构建地层三角网集合TL={tli|i=1,…,stmcnt},并将tli的初始值都设为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Ta,其中,tli表示第i个地层三角网。例如,接上例,stmcnt=10,则TL={tli|i=1,…,7}。
(6-2)将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基岩边界虚拟钻孔中基岩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设置为该基岩边界虚拟钻孔的高程值;接上例,共处理了OD3中90个基岩边界虚拟钻孔。
(6-3)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
A、按地层顺序,遍历地层三角网集合TL中除基岩地层三角网外的其余地层三角网,并从地层三角网中获取每一个三角形的端点坐标;
B、根据端点坐标,从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获得每一个三角形的钻孔数据;
C、统计每个三角形中各钻孔的地层层底深度小于基岩顶面深度的地层个数,记为Cnt;
D、针对Cnt>0的三角形进行如下处理:求取该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根据交点的坐标,构建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之后根据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计算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最后将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存入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
E、根据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构建新的地层三角形,并将构建的地层三角形添加到当前所在地层三角网中,将原来的三角形舍弃,最终,形成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
例如,接上例,地层三角网集合TL除基岩地层三角网外有6个地层,共计840个地层三角形,共构建了如图7所示的690个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得到集合OD4OD4={odi|i=1,…,2395},将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后的地层三角网集合,记为TL1,其中一个地层三角网如图8所示。
(6-4)处理钻孔数据,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A、遍历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所有的钻孔;
B、除基岩地层外,遍历各钻孔中其余地层,判断其层顶深度hu和层底深度hd,分别与基岩地层层顶深度h的大小关系,若关系下述三种情形之一,则将地层层底深度hd的值更新为hu
I、hu>h且hd>h,
II、hu=h且hd<h
III、hu<h且hd<h。
(7)根据地层三角网集合,构建工程地质体GTP模型。
该步骤具体包括:
(7-1)读取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中的一个地层三角网;
(7-2)遍历该地层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获取三角形的三个端点坐标,并根据坐标,从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获得位于三角形端点的三个钻孔;
(7-3)获取三个钻孔的地层数据,并以该地层的层顶深度为GTP上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以该地层的层底深度为GTP下三角形顶点坐标、以地层岩性编号为GTP属性构建GTP;
(7-4)循环步骤(7-1)至(7-3),直到处理完集合TL1中所有的地层三角网。
接上例,最终构建出如图9中图(a)、(c)所示的包含7个地层的GTP模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将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读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并按照标准地层顺序表,对缺失地层的原始钻孔添加缺失地层;
(2)读取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并根据边界点的坐标构建边界虚拟钻孔,并将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
(3)对建模区域范围进行格网离散,并根据建模区域离散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将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
(4)以建模区域范围为约束条件,以原始钻孔、离散点虚拟钻孔和边界虚拟钻孔的坐标为基准点,采用标准的D-TIN构建算法,建立初始三角网;
(5)根据第二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对初始三角网进行地层尖灭处理,生成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地层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
(6)根据第三钻孔数据集合,采用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规则,对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进行处理,得到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后的钻孔数据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
(7)根据地层三角网集合,构建工程地质体GTP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
(1-1)读取建模区域内的原始钻孔数据和对应的钻孔地层数据,并将数据存入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odi|i=1,2,...,m},其中,odi表示第i个原始钻孔,odi={lci,stglisti},lci为adi信息,stglisti为adi对应的钻孔地层列表,存储有每个钻孔地层的序号、层顶深度、层底深度和地层深度,m为原始钻孔数量;
(1-2)根据标准地层顺序表,得到标准地层数stmcnt,对AD中钻孔地层总数小于标准地层数stmcnt钻孔进行如下处理:对于该钻孔的钻孔地层中的缺失地层,构建虚拟地层,并设置其序号为缺失地层的序号,再将缺失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均设置为其上邻接地层的层底深度,之后,将虚拟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2-1)读取建模区域边界点数据,并将边界点数据存入边界点数据集合BP;
(2-2)遍历边界点数据集合BP中所有的边界点,并判断点的类型,若为基岩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基岩边界虚拟钻孔;若为普通边界点,则根据点的坐标,构建普通边界虚拟钻孔;之后,将边界虚拟钻孔存入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
(2-3)计算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2-4)将边界虚拟钻孔集合BD中所有的边界虚拟钻孔,添加到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中,形成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
(3-1)读取建模区域范围数据roi;
(3-2)根据设置的离散间距d对roi进行格网离散处理,并将得到的离散点存入离散点集合DP;
(3-3)遍历离散点集合DP中所有的离散点,并根据点的坐标,构建离散点虚拟钻孔,并存入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
(3-4)计算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钻孔的地层信息,具体处理步骤为:利用原始钻孔数据集合OD,采用IDW空间插值算法,拟合虚拟钻孔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再计算虚拟钻孔高程和层底深度的差值,得到地层深度,之后,将地层信息添加到该钻孔的钻孔地层列表中;
(3-5)将离散点虚拟钻孔集合DD中所有离散点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一钻孔数据集合OD1中,形成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包括:
(5-1)遍历初始三角网T0中所有的三角形的边,根据地层尖灭处理规则,在尖灭处添加尖灭点,得到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a,并根据尖灭点的坐标构建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
(5-2)从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获取初始三角网T0中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用于计算地层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并将尖灭处理虚拟钻孔添加到第二钻孔数据集合OD2中,形成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具体包括:
(6-1)根据标准地层数stmcnt,构建地层三角网集合TL={tli|i=1,…,stmcnt},并将tli的初始值都设为地层尖灭处理三角网Ta,其中,tli表示第i个地层三角网;
(6-2)将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基岩边界虚拟钻孔中基岩地层的层顶深度和层底深度,设置为该基岩边界虚拟钻孔的高程值;
(6-3)地层边界尖灭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
A、按地层顺序,遍历地层三角网集合TL中除基岩地层三角网外的其余地层三角网,并从地层三角网中获取每一个三角形的端点坐标;
B、根据端点坐标,从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获得每一个三角形的钻孔数据;
C、统计每个三角形中各钻孔的地层层底深度小于基岩顶面深度的地层个数,记为Cnt;
D、针对Cnt>0的三角形进行如下处理:求取该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根据交点的坐标,构建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之后根据三角形边两端钻孔的地层信息,计算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的地层信息,最后将地层边界尖灭处理虚拟钻孔存入第三钻孔数据集合OD3中,形成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
E、根据三角形与基岩顶面的交点以及三角形的顶点构建新的地层三角形,并将构建的地层三角形添加到当前所在地层三角网中,将原来的三角形舍弃,最终,形成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
(6-4)处理钻孔数据,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A、遍历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所有的钻孔;
B、除基岩地层外,遍历各钻孔中其余地层,判断其层顶深度hu和层底深度hd,分别与基岩地层层顶深度h的大小关系,若关系下述三种情形之一,则将地层层底深度hd的值更新为hu
I、hu>h且hd>h,
II、hu=h且hd<h,
III、hu<h且hd<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具体包括:
(7-1)读取地层边界尖灭处理三角网集合TL1中的一个地层三角网;
(7-2)遍历该地层三角网中所有三角形,获取三角形的三个端点坐标,并根据坐标,从第四钻孔数据集合OD4中获得位于三角形端点的三个钻孔;
(7-3)获取三个钻孔的地层数据,并以该地层的层顶深度为GTP上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以该地层的层底深度为GTP下三角形顶点坐标、以地层岩性编号为GTP属性构建GTP;
(7-4)循环步骤(7-1)至(7-3),直到处理完集合TL1中所有的地层三角网。
CN201810707783.5A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Active CN109003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7783.5A CN109003330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7783.5A CN109003330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3330A true CN109003330A (zh) 2018-12-14
CN109003330B CN109003330B (zh) 2022-02-11

Family

ID=6460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7783.5A Active CN109003330B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333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011A (zh) * 2019-03-22 2019-07-05 李潇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CN109993832A (zh) * 2019-04-11 2019-07-0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综采工作面煤层精细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197013A (zh) * 2019-05-14 2019-09-03 南京泛在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Morphing的河床基岩面建模方法
CN110322563A (zh) * 2019-07-09 2019-10-11 吉林大学 构建地质模型的补充钻孔选址方法及系统
CN110599594A (zh) * 2019-07-29 2019-12-2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岩石物性结构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11951396A (zh) * 2020-08-10 2020-11-17 南京师范大学 知识驱动的基岩面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562078A (zh) * 2020-12-04 2021-03-26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质分析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CN112837413A (zh) * 2021-02-08 2021-05-25 南京师范大学 面向地质钻孔的虚拟地层推断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8596A1 (en) * 1994-10-27 2011-05-19 Vining David J Automatic analysis in virtual endoscopy
CN102129712A (zh) * 2011-03-10 2011-07-20 东南大学 基于多地层及三维的土石方数量的三角网模型构建方法
CN102194253A (zh) * 2011-06-15 2011-09-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三维地质层面结构的四面体网格生成方法
WO2014132020A1 (en) * 2013-02-27 2014-09-04 Arithmetica Ltd Image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18596A1 (en) * 1994-10-27 2011-05-19 Vining David J Automatic analysis in virtual endoscopy
CN102129712A (zh) * 2011-03-10 2011-07-20 东南大学 基于多地层及三维的土石方数量的三角网模型构建方法
CN102194253A (zh) * 2011-06-15 2011-09-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三维地质层面结构的四面体网格生成方法
WO2014132020A1 (en) * 2013-02-27 2014-09-04 Arithmetica Ltd Image process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ANCHI 等: "3D r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geological bodies: Examples from the Alps", 《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张洋洋 等: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011A (zh) * 2019-03-22 2019-07-05 李潇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CN109979011B (zh) * 2019-03-22 2019-12-31 李潇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CN109993832A (zh) * 2019-04-11 2019-07-0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综采工作面煤层精细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197013A (zh) * 2019-05-14 2019-09-03 南京泛在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Morphing的河床基岩面建模方法
CN110322563A (zh) * 2019-07-09 2019-10-11 吉林大学 构建地质模型的补充钻孔选址方法及系统
CN110599594A (zh) * 2019-07-29 2019-12-2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岩石物性结构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10599594B (zh) * 2019-07-29 2021-07-2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岩石物性结构三维建模的方法
CN111951396A (zh) * 2020-08-10 2020-11-17 南京师范大学 知识驱动的基岩面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1951396B (zh) * 2020-08-10 2024-02-27 南京师范大学 知识驱动的基岩面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562078A (zh) * 2020-12-04 2021-03-26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质分析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CN112837413A (zh) * 2021-02-08 2021-05-25 南京师范大学 面向地质钻孔的虚拟地层推断方法及装置
CN112837413B (zh) * 2021-02-08 2024-05-07 南京师范大学 面向地质钻孔的虚拟地层推断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3330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3330A (zh) 一种基于基岩边界约束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06934858B (zh) 一种矿集区尺度区域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646423B (zh) 一种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Kaufmann et al. Reprint of “3D geological modelling from boreholes, cross-sections and geological maps, application over former natural gas storages in coal mines”[Comput. Geosci. 34 (2008) 278–290]
CN104574511B (zh) 一种快速递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0429528C (zh) 一种沉积相控制预测砂岩油藏储层属性的方法
CN109147045A (zh) 基于拓扑分区的城市片区地质三维自动建模方法
CN107808413A (zh) 一种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3348265B (zh) 更新地质单元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05651676A (zh)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储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
CN106023313A (zh) 一种三维地质数字勘察报告生成方法
CN109472866B (zh) 一种大地质建筑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4809266A (zh) 一种基于样条曲线的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精确预测方法
CN103632397B (zh) 分块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
CN106547941A (zh) 一种基于revit体量模型构建BIM工程勘察信息系统的方法
CN110163965A (zh) 一种单斜岩层构造地貌的实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10244021B (zh) 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插值的地层分层方法
CN108986213A (zh) 一种基于叠置技术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07180452A (zh) 含标准地层的多源数据耦合的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
CN109979011A (zh)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CN107766978A (zh) 不规则井网的智能优化方法
CN114549774A (zh)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CN110197013B (zh) 基于Morphing的河床基岩面建模方法
CN107884820A (zh)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
CN116778096B (zh) 一种基于bim三维云数据的三维地质体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