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银行储蓄、信贷业务中,为了提升金融便民度,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替换率,让广大城乡创业融资更容易,已经越来越普遍的通过计算机对客户身份进行核查。
人脸识别是银行信贷审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通过人脸识别对用户身份信息及信用进行审核,能够方便的获取到审核结果,但是目前的人脸识别服务中用于进行人脸比对的预存人脸信息的准确度不高,造成最终得到的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低下,人脸识别服务的性能不够完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
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
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装置,包括:
第一查询请求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
第二人脸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人脸识别结果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历史记录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及时的更新第一数据库,提高了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完善了人脸识别服务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信贷过程获取信息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4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的实现流程,所述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其过程详述如下:
在S101中,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查询信息包括目标人员的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可以为身份证号码,第一查询请求携带标识信息,并根据标识信息在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中查询到第一人脸信息,第一数据库为存储有目标人员人脸信息的数据库。
在S102中,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查询请求同时发送到第三方认证系统,第三方认证系统根据第一查询请求的标识信息查询得到第三方人脸信息,然后返回第三方人脸信息到终端设备。第三方认证系统可以为公安系统,第三方人脸信息可以为该第一查询请求携带的标识信息对应的身份证信息,通过公安系统获取的第三方人脸信息能够有效的保证人脸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预设周期定期的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和公安系统,以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人脸信息及公安系统发送的第三方人脸信息,从而对比第一人脸信息及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在两者不一致时将第一人脸信息替换为第三方人脸信息。通过设置预设周期能够定期的更新第一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从而利用准确性更高的人脸信息得到更加准确的人脸识别结果,提高人脸识别服务的性能。
在S103中,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待比对记录包括待比对目标人员的人脸信息及标识信息,然后根据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第二人脸信息为用于对待比对记录中的人脸信息进行认证的信息。
在S104中,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待比对记录与第二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得到二者比对的分值,从而根据分值确定人脸识别结果,人脸识别结果包括比对失败和比对成功。
在S105中,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查询页面获取第二查询信息,然后根据第二查询信息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人脸识别历史记录为完成人脸比对的记录。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及时的更新第一数据库,提高了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完善了人脸识别服务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信贷过程获取信息的有效性。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图1中S103的实现流程,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在S201中,生成携带标识信息的第三查询请求。
在S202中,将第三查询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第三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S203中,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待比对记录,生成携带标识信息的第三查询请求,第三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在第一数据库中查询第二人脸信息。标识信息可以为身份证号码,根据待比对记录中目标人员的身份证号码查找第一数据库中对应身份证号码的第二人脸信息,第二人脸信息可以为从第三方认证系统获取并保存在第一数据库的第一人脸信息。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图1中步骤S104的实现流程,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在S301中,将现场身份证图像与预设身份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一比对分值。
在S302中,将现场用户图像与现场身份证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二比对分值。
在S303中,将现场用户图像与预设身份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三比对分值。
在S304中,将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及第三比对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比对分值。
在S305中,若综合比对分值小于预设分值,则人脸识别比对结果为比对失败。
在S306中,若综合比对分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则人脸识别比对结果为比对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待比对记录包括现场用户图像及现场身份证图像。现场用户图像为在业务办理现场拍摄的目标人员的脸部照片,通常为脸部正面图像,现场身份证图像为在业务办理现场拍摄或者扫描的目标人员携带的身份证图像,现场身份证图像可以包括身份证正面图像及身份证反面图像。第二人脸信息包括预存身份图像,预存身份图像为从公安系统获取并保存在第一数据库中的身份证照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上述现场用户图像、现场身份证图像及预存身份图像进行两两对比,并获取两两对比得到的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然后对上述三个比对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比对分值。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综合比对分值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人脸识别结果,可以减小第二比对分值的权重,并相应的增加第一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的权重,因为第二比对分值为现场用户图像和现场身份证图像进行比对得到的分值,而实际应用场景下现场用户图像和现场身份证图像比对一致的情况比较高,所以适当的减小第二比对分值的权重,能够使综合比对分值更准确的反映人脸识别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获取到待比对记录以后,可以调用多线程对待比对记录进行人脸比对,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1)将待比对记录保存至任务池中,从任务池中获取待比对记录,作为第一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设周期扫描人脸识别任务表,获取所述人脸识别任务表中未进行人脸比对的人脸识别比对记录,作为所述第一记录;或者对所述人脸识别任务表中的人脸识别比对记录进行监听,获取所述人脸识别任务表中未被进行人脸比对的人脸识别比对记录,作为所述第一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一次可以从任务池中提取出预设提取数量的人脸识别比对记录进行人脸比对。预设数量可以设置为50。
2)根据所述第一记录的数量,确定需要启动的线程的数量,并将需要启动的线程作为第一线程。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记录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启动第一预设数量的线程作为第一线程;当第一记录的数量小于预设阈值时,启动第二预设数量的线程作为第一线程,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
3)为各个第一记录分配第一线程进行人脸比对,得到各个第一记录对应的人脸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各个第一记录按照生成时间进行排序,并提取前N个第一记录依次分配给第一线程,所述N值与第一线程的数量等同;当存在空闲的第一线程时,将未进行人脸比对的第一记录依次分配给空闲的第一线程进行人脸比对,得到第一记录的人脸比对结果。
4)当检测到第一记录的人脸比对结果为比对失败时,将比对失败的第一记录保存至第一失败任务池;为所述第一失败任务池中的第一记录分配第一线程再次进行人脸比对,并获取人脸比对结果;当检测到存在第二记录时,将所述第二记录保存至人工比对任务池;所述第二记录为比对失败次数超过预设失败阈值的第一记录,所述人工比对任务池用于存储需要进行人工比对的人脸识别比对记录。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对现场身份证图像、现场用户图像和预设身份图像进行两两比对,得到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然后对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比对分值,使综合比对分值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人脸识别结果,从而能够提高人脸比对服务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之后,人脸识别服务查询方法还包括: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人脸识别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人脸识别结果保存至第二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库用于存储人脸识别历史记录,当完成人脸比对任务时,可以将人脸识别结果保存至第二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用户再次查询调用。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图1中S105的实现流程,具体过程详述如下:
在S401中,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至服务器,第二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根据合同编号查询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在S402中,接收并显示服务器返回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人脸识别历史记录存储于第二数据库,人脸识别历史记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用户图像、现场身份证图像和预存身份图像以及合同编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对某个目标人员的人脸识别结果存疑时,可以输入该目标人员的合同编号,终端设备根据合同编号生成第二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第二查询请求查询与合同编号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并在第二查询页面显示查到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从而能够进一步通过人工检查人脸识别结果是否正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人脸识别服务查询装置100,用于执行图1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其包括:
第一查询请求生成模块11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
第一数据库更新模块120,用于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
第二人脸信息获取模块130,用于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人脸识别结果获取模块140,用于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历史记录获取模块15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一查询信息,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一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第三方人脸信息,并对比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是否一致,若第一人脸信息与第三方人脸信息不一致,则发送第三方人脸信息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第一数据库;获取包含标识信息的待比对记录,并根据标识信息从服务器的第一数据库获取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根据待比对记录及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得到人脸识别结果;获取用户输入的第二查询信息,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根据第二查询请求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本发明通过及时的更新第一数据库提高了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完善了人脸识别服务的功能,增强了信贷过程获取信息的有效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人脸信息获取模块13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的结构,其包括:
第三查询请求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携带标识信息的第三查询请求;
查询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将第三查询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第三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查询对应的第二人脸信息;
人脸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5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人脸识别结果获取模块14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的结构,其包括:
第一比对分值获取单元,用于将现场身份证图像与预设身份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一比对分值;
第二比对分值获取单元,将现场用户图像与现场身份证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二比对分值;
第三比对分值获取单元,将现场用户图像与预设身份图像进行对比,得到第三比对分值;
综合比对分值获取单元,用于将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及第三比对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比对分值;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综合比对分值小于预设分值,则人脸识别比对结果为比对失败;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综合比对分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分值,则人脸识别比对结果为比对成功。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对现场身份证图像、现场用户图像和预设身份图像进行两两比对,得到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然后对第一比对分值、第二比对分值和第三比对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综合比对分值,使综合比对分值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人脸识别结果,从而能够提高人脸比对服务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服务查询装置100还包括:
人脸识别结果保存模块,用于将人脸识别结果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将人脸识别结果保存至第二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完成人脸比对任务时,可以将人脸识别结果保存至第二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用户再次查询调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查询请求包括合同编号,图5中的历史记录获取模块150还包括用于执行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的结构,其包括:
历史记录查询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查询请求至服务器,第二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根据合同编号查询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显示服务器返回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
从上述实施例可知,当用户对某个用户的人脸识别结果存疑时,可以输入用户的合同编号,终端设备根据合同编号生成第二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第二查询请求查询与合同编号对应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并在第二查询页面显示查到的人脸识别历史记录,从而能够进一步通过人工确定人脸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识别服务查询装置100还包括其他功能模块/单元,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6,包括存储器61、处理器60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1中并可在处理器6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2,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5。或者,所述处理器6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2时实现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的模块110至150的功能。
所述终端设备6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6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存储器61。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60等。
所述存储器61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既包括终端设备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62以及所述终端设备6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62,计算机程序62被处理器60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各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5。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62被处理器60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2中所述的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的模块110至150的功能。
所述的计算机程序62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62在被处理器60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62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系统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