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1814A -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1814A
CN109001814A CN201810889950.2A CN201810889950A CN109001814A CN 109001814 A CN109001814 A CN 109001814A CN 201810889950 A CN201810889950 A CN 201810889950A CN 109001814 A CN109001814 A CN 109001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icro
well
monitoring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99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东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Hongye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Hongye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Hongye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Hongye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99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1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1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1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6Data acqui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包括前期施工设计,进行现场施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微地震事件定位,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确定压裂目的层后,选定合适的监测井,根据固井质量和监测井的位置,尽量把检波器放置在目的层深度上下,以便最有效的监测到由压裂释放的破碎能量,检波器接收到的能量返回到地面监测工作站后,送入处理软件接口进入数据处理,经过处理后就得到了压裂破碎的地下位置,所有压裂破碎事件都经过接收处理后,就得到了压裂期间地下地质体的破裂情况。井下微地震压裂监测主要优势是:采集数据信噪比高,可信度高。

Description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是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实现储层压裂监测最精确、最及时、信息最丰富的监测手段,在微地震资料信号分析、事件识别的基础上,对微地震震源进行定位,高可信度提取含油(气)储层裂缝属性参数,获得储层产能评价和指导油气藏工程所迫切需要的地球物理资料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前期施工设计,进行现场施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微地震事件定位,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
进一步,施工设计步骤如下:
(1)资料收集,收集压裂井及其周围800m范围内的所有直井或斜井相关资料,为监测井选取及速度模型建立奠定基础;
(2)监测井选择,制定监测井选取原则,并结合压裂井、监测井相关资料进行监测距离预测;
(3)入井仪器设计,根据压裂井、监测井地质特征设计检波器级数、级间距、下入深度,保证下入的仪器串能够满足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要求;
(4)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依据压裂井或监测井的声波时差、偶极子测井和GR等测井数据建立压裂区域初始速度模型,保证初始速度模型精度;
(5)监测井作业,施工前按照要求进行监测井作业等相关施工准备工作;
(6)编制应急预案,结合施工HSE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制定井下微地震监测应急预案。
进一步,现场施工步骤如下:
(1)提前进行技术交底,让操作工理解作业流程,在井口组装多级检波器;
(2)在地面组装检查仪器;
(3)安装井口过程中,现场工程师保持检查仪器的响应,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4)完成最后仪器安装,将电缆吊架垂直放在井口上;
(5)用吊车大钩吊起天地滑轮;
(6)提起仪器串并取掉电缆卡,在井口对零;
(7)下放仪器至井底前,对比测井曲线,校深;
(8)检查仪器深度,如果没有问题,调整仪器至设计的监测位置;
(9)开推仪器靠臂,下放1.5m电缆,用电缆卡将电缆固定放在井口;
(10)记录背景噪音至少30分钟;
(11)利用射孔来确认仪器三分量方位;
(12)整口井压裂作业过程中,仪器位置、方位不能改变,对压裂全过程实时监测。
进一步,数据采集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各检波器采集微地震数据通过电缆实时传输到地面采集仪器上,采集微地震数据格式为SG-Y格式,采样间隔为0.25ms,采集数据每10秒钟生成一个数据文件,12级三分量检波器采集接收井下微地震信号,并通过电缆上传至地面采集仪器WaveLab中,通过usb连接设备将数据互通至采集工作站和处理解释服务器上,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
进一步,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是由于原始数据量大,直接进行微地震事件识别与定位计算量大,因此利用前后时窗能量比值的方法进行有效数据抽取,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井下微地震记录在事件出现前后在能量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区别,依据此判断是否有有效信号出现,并将相应的微地震事件拾取出来,在应用过程中选择滚动时窗,即在某一时刻t0,在其前后以一定长度选取两个时窗,求取时窗内能量的平均值,利用这些平均能量值计算能量比:
在t0处后时窗BTA与前时窗FTA内能量值如下式所示:
R(t)=FTA(t)/BTA(t)
其中:E(t)为t时刻的能量,BTA(t)为后时窗,范围为t0-t1;FTA(t)为前时窗,范围在t0-t2之间,R(t)为前后时窗的比值;R(t)用来区分短持续时间强能量噪声和长持续时间强能量有效信号。
进一步,微地震事件定位包括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反演定位,为了得到精确的定位效果,采用P波极化分析计算震源向量,然后依据拾取的纵横波初至应用Geiger定位方法和网格搜索法进行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定位过程中结合射线追踪正演,应用理论与实际纵横波的时间残值及震源向量的角度残值进行约束,最终得到精确的震源定位结果。
进一步,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包括微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结果给出微地震事件位置、微震能量、发震时间参数,利用压裂过程中获得的微地震监测数据,基于Alpha-shape划分方法对压裂破裂面精准拟合并计算SRV值,并将解释结果与压裂施工曲线、区域断裂资料、砂体资料、岩石力学等进行结合,分析压裂裂缝延展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压裂方案的优化等提供依据。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确定压裂目的层后,选定合适的监测井,根据固井质量和监测井的位置,尽量把检波器放置在目的层深度上下,以便最有效的监测到由压裂释放的破碎能量,检波器接收到的能量返回到地面监测工作站后,送入处理软件接口进入数据处理,经过处理后就得到了压裂破碎的地下位置,所有压裂破碎事件都经过接收处理后,就得到了压裂期间地下地质体的破裂情况(几何特征)。井下微地震压裂监测主要优势是:采集数据信噪比高,可信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井下微地震监测示意图;
图2是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流程示意图;
图3是能量比时窗分布示意图;
图4是井下微地震事件定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是井下微地震监测示意图,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
1、施工设计
(1)资料收集,收集压裂井及其周围800m范围内的所有直井或斜井相关资料,为监测井选取及速度模型建立奠定基础;
(2)监测井选择,根据以往同类储层施工经验制定监测井选取原则,并结合压裂井、监测井相关资料进行监测距离预测,优选最优的监测方案;
(3)入井仪器设计,根据压裂井、监测井地质特征设计检波器级数、级间距、下入深度,保证下入的仪器串能够满足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要求;
(4)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依据压裂井或监测井的声波时差、偶极子测井和GR等测井数据建立压裂区域初始速度模型,保证初始速度模型精度;
(5)监测井作业,施工前按照要求进行监测井作业等相关施工准备工作;
(6)编制应急预案,结合施工HSE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制定井下微地震监测应急预案。
2、现场施工
在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展检波器下井工作,检波器下入监测井井筒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1)提前进行技术交底,如仪器组装等,让操作工理解作业流程,在井口组装多级检波器;
(2)在地面组装检查仪器;
(3)安装井口过程中,现场工程师保持检查仪器的响应,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4)完成最后仪器安装,将电缆吊架垂直放在井口上;
(5)用吊车大钩吊起天地滑轮;
(6)提起仪器串并取掉电缆卡,在井口对零;
(7)下放仪器至井底前,对比测井曲线,校深;
(8)检查仪器深度,如果没有问题,调整仪器至设计的监测位置;
(9)开推仪器靠臂,下放1.5m电缆,用电缆卡将电缆固定放在井口;
(10)记录背景噪音至少30分钟;
(11)利用射孔来确认仪器三分量方位;
(12)整口井压裂作业过程中,仪器位置、方位不能改变,对压裂全过程实时监测。
3、数据采集
如图2所示,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各检波器采集微地震数据通过电缆实时传输到地面采集仪器上,采集微地震数据格式为SG-Y格式,采样间隔为0.25ms,采集数据每10秒钟生成一个数据文件,12级三分量检波器采集接收井下微地震信号,并通过电缆上传至地面采集仪器WaveLab中,通过usb连接设备将数据互通至采集工作站和处理解释服务器上,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
4、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
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复杂的噪音环境会影响到有效信号的识别以及初至的准确拾取,因此需要对采集到的微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因素,提高定位精度,数据预处理一般采用数据归一化、频谱分析及频率滤波等手段。
由于原始数据量大,直接进行微地震事件识别与定位计算量大,因此利用前后时窗能量比值的方法进行有效数据抽取,能量比法是一种基于时域的自动拾取方法,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井下微地震记录在事件出现前后在能量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区别,能量比法就是依据此原理判断是否有有效信号出现,并将相应的微地震事件拾取出来。在应用过程中选择滚动时窗,即在某一时刻t0,在其前后以一定长度选取两个时窗,求取时窗内能量的平均值,利用这些平均能量值计算能量比。
在t0处后时窗BTA与前时窗FTA内能量值如下式所示:
R(t)=FTA(t)/BTA(t)
其中:E(t)为t时刻的能量,BTA(t)为后时窗,范围为t0-t1;FTA(t)为前时窗,范围在t0-t2之间,R(t)为前后时窗的比值。如图3所示为能量比时窗分布示意图。
R(t)用来区分短持续时间强能量噪声和长持续时间强能量有效信号。从R(t)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FTA存在噪声的情况对R(t)的计算结果影响非常微弱,因为FTA窗口设想长度为噪声持续时间的几倍。但是当FTA内存在信号时R(t)将会大大增长,所以R(t)具有排除持续噪声的能力。
5、微地震事件定位
如图4所示,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的最终目标是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反演定位,为了得到精确的定位效果,采用P波极化分析计算震源向量,然后依据拾取的纵横波初至应用Geiger定位方法和网格搜索法进行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定位过程中结合射线追踪正演,应用理论与实际纵横波的时间残值及震源向量的角度残值进行约束,最终得到精确的震源定位结果。
6、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
微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结果给出微地震事件位置、微震能量、发震时间参数,利用压裂过程中获得的微地震监测数据,基于Alpha-shape划分方法对压裂破裂面精准拟合并计算SRV值。并将解释结果与压裂施工曲线、区域断裂资料、砂体资料、岩石力学等进行结合,分析压裂裂缝延展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压裂方案的优化等提供依据。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期施工设计,进行现场施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微地震事件定位,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设计步骤如下:
(1)资料收集,收集压裂井及其周围800m范围内的所有直井或斜井相关资料,为监测井选取及速度模型建立奠定基础;
(2)监测井选择,制定监测井选取原则,并结合压裂井、监测井相关资料进行监测距离预测;
(3)入井仪器设计,根据压裂井、监测井地质特征设计检波器级数、级间距、下入深度,保证下入的仪器串能够满足井下微地震数据采集要求;
(4)初始速度模型建立,依据压裂井或监测井的声波时差、偶极子测井和GR等测井数据建立压裂区域初始速度模型,保证初始速度模型精度;
(5)监测井作业,施工前按照要求进行监测井作业等相关施工准备工作;
(6)编制应急预案,结合施工HSE要求及现场踏勘情况制定井下微地震监测应急预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施工步骤如下:
(1)提前进行技术交底,让操作工理解作业流程,在井口组装多级检波器;
(2)在地面组装检查仪器;
(3)安装井口过程中,现场工程师保持检查仪器的响应,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4)完成最后仪器安装,将电缆吊架垂直放在井口上;
(5)用吊车大钩吊起天地滑轮;
(6)提起仪器串并取掉电缆卡,在井口对零;
(7)下放仪器至井底前,对比测井曲线,校深;
(8)检查仪器深度,如果没有问题,调整仪器至设计的监测位置;
(9)开推仪器靠臂,下放1.5m电缆,用电缆卡将电缆固定放在井口;
(10)记录背景噪音至少30分钟;
(11)利用射孔来确认仪器三分量方位;
(12)整口井压裂作业过程中,仪器位置、方位不能改变,对压裂全过程实时监测。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各检波器采集微地震数据通过电缆实时传输到地面采集仪器上,采集微地震数据格式为SG-Y格式,采样间隔为0.25ms,采集数据每10秒钟生成一个数据文件,12级三分量检波器采集接收井下微地震信号,并通过电缆上传至地面采集仪器WaveLab中,通过usb连接设备将数据互通至采集工作站和处理解释服务器上,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存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及到时拾取是由于原始数据量大,直接进行微地震事件识别与定位计算量大,因此利用前后时窗能量比值的方法进行有效数据抽取,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井下微地震记录在事件出现前后在能量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区别,依据此判断是否有有效信号出现,并将相应的微地震事件拾取出来,在应用过程中选择滚动时窗,即在某一时刻t0,在其前后以一定长度选取两个时窗,求取时窗内能量的平均值,利用这些平均能量值计算能量比:
在t0处后时窗BTA与前时窗FTA内能量值如下式所示:
R(t)=FTA(t)/BTA(t)
其中:E(t)为t时刻的能量,BTA(t)为后时窗,范围为t0-t1;FTA(t)为前时窗,范围在t0-t2之间,R(t)为前后时窗的比值;R(t)用来区分短持续时间强能量噪声和长持续时间强能量有效信号。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震事件定位包括对微地震事件进行反演定位,为了得到精确的定位效果,采用P波极化分析计算震源向量,然后依据拾取的纵横波初至应用Geiger定位方法和网格搜索法进行微地震震源反演定位,定位过程中结合射线追踪正演,应用理论与实际纵横波的时间残值及震源向量的角度残值进行约束,最终得到精确的震源定位结果。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解释及综合分析包括微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结果给出微地震事件位置、微震能量、发震时间参数,利用压裂过程中获得的微地震监测数据,基于Alpha-shape划分方法对压裂破裂面精准拟合并计算SRV值,并将解释结果与压裂施工曲线、区域断裂资料、砂体资料、岩石力学等进行结合,分析压裂裂缝延展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压裂方案的优化等提供依据。
CN201810889950.2A 2018-08-07 2018-08-07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Pending CN109001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9950.2A CN109001814A (zh) 2018-08-07 2018-08-07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9950.2A CN109001814A (zh) 2018-08-07 2018-08-07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1814A true CN109001814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95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9950.2A Pending CN109001814A (zh) 2018-08-07 2018-08-07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1814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268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清华大学 一种评价动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库围岩损伤的系统及方法
CN109899050A (zh) * 2019-04-15 2019-06-18 武汉理工大学 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煤层气藏压裂方法
CN110220979A (zh) * 2019-06-26 2019-09-10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评价方法
CN111257927A (zh) * 2020-01-10 2020-06-09 重庆大学 一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微地震有效监测距离的确定方法
CN112031755A (zh) * 2020-09-02 2020-12-04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一种压裂监测装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51608A (zh) * 2019-06-05 2020-1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微地震数据实时合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379441A (zh) * 2020-11-02 2021-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的背景噪音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09578A (zh) * 2019-12-19 2021-06-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及生产井的连通方法
CN113253344A (zh) * 2021-05-12 2021-08-13 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实现地下储气库提压预警的方法
CN113589357A (zh) * 2021-07-30 2021-11-0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坝深厚覆盖层井下的强震动监测方法及装置
WO2022143428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3611A (zh) * 2014-07-04 2016-0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三维点集的压裂储层前缘、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CN105629295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体积压裂微地震监测方法
CN106054239A (zh) * 2016-05-23 2016-10-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观测方法
CN108226995A (zh) * 2018-01-03 2018-06-2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源微震监测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3611A (zh) * 2014-07-04 2016-0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三维点集的压裂储层前缘、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CN105629295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体积压裂微地震监测方法
CN106054239A (zh) * 2016-05-23 2016-10-2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一种微地震压裂监测观测方法
CN108226995A (zh) * 2018-01-03 2018-06-2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源微震监测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能源局: "《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规程:SY/T 7070-2016》", 31 May 2016,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徐刚: "井中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颜晓霞 等: "井中微震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中国煤炭地质》 *
魏路路: "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与拾取",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268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清华大学 一种评价动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库围岩损伤的系统及方法
CN109899050A (zh) * 2019-04-15 2019-06-18 武汉理工大学 形成复杂裂缝网络的煤层气藏压裂方法
CN112051608A (zh) * 2019-06-05 2020-12-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微地震数据实时合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051608B (zh) * 2019-06-05 2023-01-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微地震数据实时合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220979B (zh) * 2019-06-26 2021-12-10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评价方法
CN110220979A (zh) * 2019-06-26 2019-09-10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高陡岸坡稳定性监测系统与评价方法
CN113009578A (zh) * 2019-12-19 2021-06-22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产井的井身轨迹获取方法及生产井的连通方法
CN111257927A (zh) * 2020-01-10 2020-06-09 重庆大学 一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微地震有效监测距离的确定方法
CN112031755A (zh) * 2020-09-02 2020-12-04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一种压裂监测装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1755B (zh) * 2020-09-02 2024-01-30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一种压裂监测装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79441A (zh) * 2020-11-02 2021-02-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计算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的背景噪音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43428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3253344A (zh) * 2021-05-12 2021-08-13 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实现地下储气库提压预警的方法
CN113589357A (zh) * 2021-07-30 2021-11-0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水坝深厚覆盖层井下的强震动监测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1814A (zh) 井下微地震监测方法
CN102736124B (zh) 基于综合参数的隧道开挖围岩动态细化分级方法
CN105134189A (zh) 一种LogGMIR测井地应力识别优质储层的方法
US11215722B2 (en) Joint sensor orientation and velocity model calibration
CA302664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measurements taken while drilling cement to obtain absolute values of mechanical rock properties along a borehole
CN110486007A (zh) 煤矿随钻围岩力学参数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7479098B (zh) 一种水力压裂过程中同井微地震监测工艺
CN106646591B (zh) 一种采用油层火驱前缘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
JP2010266347A (ja) 地質構造調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11789173B1 (en) Real-time microseismic magnitud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deep learning
CN108415079A (zh) 基于凿岩冲击声识别的岩层分界面圈定方法
CN108824409A (zh)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和系统
CN203783570U (zh) 综合录井随钻地层压力一体化检测装置
CN112360548B (zh) 巷旁混凝土充填体全服务周期稳定性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9798100A (zh) 基于近钻头工程参数随钻测量的地层判断识别方法
Wood On the small strain stiffness of some scandinavian clays and impact on deep excavation
CN113279746B (zh) 一种套管变形风险区域的确定方法及应用
CN109490949A (zh) 一种基于微地震解释结果的压后产能评价方法
CN104678455A (zh) 一种陆相缝洞型储层识别方法
CN101100940A (zh) 一种阵列化声信号检测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CN209619984U (zh)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系统
Contrucci et al. Management of post-mining large-scale ground failures: blast swarms field experiment for calibration of permanent microseismic early-warning systems
Shamir et al. In situ stress orientation near the San Andreas fault: preliminary results to 2.1 km depth from the Cajon Pass scientific drillhole
US10392913B2 (en) Treatment based on fiber cable sensor data
FANG et al.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of tunnel stratum based on advanced drilling te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