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0180A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0180A
CN109000180A CN201711421845.8A CN201711421845A CN109000180A CN 109000180 A CN109000180 A CN 109000180A CN 201711421845 A CN201711421845 A CN 201711421845A CN 109000180 A CN109000180 A CN 109000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d
light
infrared
lumina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18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口好文
藤森惠
藤森惠一
广濑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000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0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21V17/1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 F21V17/16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by deformation of parts; Snap action mounting
    • F21V17/168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astening means or way of fastening by deformation of parts; Snap action mounting the parts being resilient rings acting substantially isotropically, e.g. split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71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 F21V23/0478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detecting the proximity, the presence or the movement of an object or a person by means of a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e.g. a camer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02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F21V29/508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electrical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21V7/05Optical design pla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其可适当地设置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也可夜间拍摄。该照明器具具备能相对于设置于顶棚的适配器装卸的器具主体、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多个LED、覆盖多个上述LED的LED罩、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覆盖上述LED罩的罩部件,上述罩部件在与上述照相单元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上述照相单元具有包括拍摄元件的主体部、与上述主体部为一体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上的基部、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受光组件,该照明器具具备配置于上述罩部件内侧的近红外LED,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配置于上述主体部。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所熟知根据在室内的人员的动作进行调光·调色的照明器具。作为这样的照明器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具备“在检测范围内检测人的存在的情况下,作为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50输出高水准”的人感传感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09620号公报
可是,在使用红外线等的人感传感器中难以进行人与动物的区别,另外,难以区别室内人员是否静止、与其一起有没有室内人员。考虑这样的情况,考虑在照明器具上设置照相单元,胆关于照相单元的设置方法等留有设计空间,尤其在夜间(照明器具关闭、黑暗的房间中)检测人的动作、配合动作控制照明器具,但可进行夜间拍摄的照相单元与照明结构上留有设计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当地设置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并能夜间拍摄的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涉及本发明的照明器具的特征为:具备能相对于设置于顶棚的适配器装卸的器具主体、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的多个LED、覆盖多个上述LED的LED罩、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覆盖上述LED罩的罩部件,上述罩部件在与上述照相单元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开口,上述照相单元具备包括拍摄元件的主体部、与上述主体部一体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的基部、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受光组件,该照明器具具备配置于上述罩部件的内侧的近红外LED,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配置于上述主体部。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适当地设置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并能在夜间拍摄的照明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拆下罩部件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的照相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照相单元具备的基部的仰视图。
图6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衬垫附近的局部纵向剖面立体图。
图7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拆下罩部件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包括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盖与照相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拆下罩部件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具备的适配器以及照相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具备的照相单元的纵向剖视图。
图14是包括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照相单元以及罩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16(a)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剖视图,图16(b)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主视图。
图17(a)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剖视图,图17(b)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主视图。
图18(a)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剖视图,图18(b)是表示拍摄元件p附近的主视图。
图19是将红外线受光组件配置于罩部件的内侧的情况下的图。
图20是关于检测人体动作而控制本照明器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0、10A、10B、10C—照明器具,11—适配器,12—主体基座(器具主体),13—适配器支撑部(器具主体),14—电路基板(器具主体),15—散热板(器具主体),16—传感器单元(器具主体),17—LED基板,17b—LED,18—反射板,19—LED罩,21、21B—照相单元,21a、21c—主体部,21b、21d—基部,21e—角部,21f—弹簧(弹性体),22—罩部件,23—衬垫,23a—第一环状部,23b—第二环状部,23c—连接部,24—盖,h6—孔,k—切口,m—开口,p—拍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照明器具的结构>
图1是将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的罩部件22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1中的纸面上侧是顶棚侧,纸面下侧是地面侧(图2等也相同)。
照明器具10例如是圆形的吸顶灯,是由多个LED17b(Light Emitting Diode:参照图2)向室内照射光线的灯。另外,照明器具10也具有由照相单元21拍摄室内的功能。
图2是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照明器具10具备适配器11、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电路基板14、散热板15、传感器单元16。另外,照明器具10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备LED基板17、反射板18、LED罩19、照相单元21、罩部件22、衬垫23。
适配器11是与设置于顶棚的悬挂顶灯等(未图示)连接的连接器具,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呈外形圆柱状。并且,通过在悬挂顶灯等上连接适配器11,而且,电力化地连接适配器11与电路基板14,除了电路基板14的电子部件、LED17b以外,还能向照相单元21等供给电力。
并且,在适配器11的圆周壁的一部分上以上下两层设置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11a、11b。并且,上下两呈中任意一方的爪(配合适配器支撑部13的样式的爪)与该适配器支撑部13卡合。
主体基座12是将适配器支撑部13等固定的部件。主体基座12是形成为圆形的槽浅凹状(盘状)的钢板,以其凹面朝向地面侧的方式配置。在主体基座12的中央附近形成供适配器11插通的圆形的孔h1。
适配器支撑部13是与适配器11卡合的树脂制的部件,具备板状部13a、筒状部13b。板状部13a是具有供适配器11插通的圆形的孔h2的板状部分,在主体基座2上螺栓锁紧固定。筒状部13b是与适配器11卡合的筒状部分,从板状部13a的孔h2的周缘部向下侧(地面侧)延伸。
电路基板14是安装电源电路(未图示)、控制电路(未图示)的基板,在适配器支撑部13的板状部13a上螺栓锁紧固定。
散热板15是用于散发从多个LED17b发出的热量的板,例如通过加工镀锌钢板而形成。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比主体基座12直径大的圆板状的散热板15配置于电路基板14的下侧(地面侧)。
在散热板15中,在与适配器支撑部13的筒状部13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供该筒状部13b插通·卡定的圆形的孔h3。另外,在散热板15的外周缘部上,卡定罩部件22的支撑工具15a在圆周方向上以120°的间隔设置于三个位置。
传感器单元16具备检测设置照明器具10的房间的亮度,并以该亮度为预定值的方式调整向多个LED17b的电力供给的功能等。传感器单元16也电力化地连接于电路基板14。
并且,相对于设置于顶棚的适配器11可装卸的“器具主体”包括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电路基板14、散热板15、传感器单元16而构成。另外,在照明器具10发货时,除了“器具主体”以外,后述的LED基板17、反射板18、LED罩19以及照相单元21(即,除了罩部件22以外的各部件)已经组装,为大致一体。
图2中所示的LED基板17具备在中央设置孔h4的圆板状的配线基板17a、在该配线基板17a的地面侧的面上同心状地配置的多个LED17b,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并且,多个LED17b的发光色既可以是日光色、灯光色,还可以是浅蓝色、红色的LED混合。
反射板18是将从多个LED17b向顶棚侧放射的光线(通过LED罩19、罩部件22向顶棚侧反射的光线)向地面侧反射的薄板。反射板18呈在中心部设置孔h5的圆板状,在垂直方向上介于LED基板17与LED罩19之间。
LED罩19是用于使从多个LED17b发出的光线扩散的罩,覆盖多个LED17b。更详细地进行说明,LED罩19与LED17b一对一地对应,具有多个配置于LED17b的地面侧的半球面状的透镜19a。各自的透镜19a具备以从LED17b发出的光线向房间中扩散的方式使该光线扩散的功能。并且,在呈圆板状的LED罩19的中心附近与适配器1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圆形的孔h5。
如图2中所示的照相单元21是拍摄室内的部件。关于该照相单元21的结构参照图3等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照相单元21具备包括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等的拍摄元件p的主体部21a、安装于该主体部21a的基部21b。主体部21a除了拍摄元件p以外还具备固定·支撑该拍摄元件p的固定部q、向拍摄元件p引导光线的透镜r。
如图3所示,主体部21a相比于多个LED17b位于下侧(地面侧)。另外,在罩部件22上与透镜r对应的位置(中心部)上设置环状的衬垫23。关于详细内容后述,由此,从LED17b发出的光线不会直接地入射到拍摄元件p。并且,照射房间且由家具、墙壁反射的光线通过透镜r入射到拍摄元件p。
图3所示的固定部q是用于插入配线(未图示)的孔(未图示)设置于底壁(顶棚侧)的有底筒状的树脂制部件。在固定部q的上面例如设置两个卡定片(未图示)。通过将这些卡定片嵌入图2所示的基部21b的卡定孔v并卡定而组装基部21b与主体部21a。
图3所示的透镜r(例如,鱼眼透镜)是将从房间入射的光线向拍摄元件p引导的部件,设置于固定部q的下侧的开口(未图示)。通过如此设置透镜r,能通过照相单元21拍摄房间的大致全貌。
基部21b是固定主体部21a的部分,如图2所示,与LED罩19一体化地形成。
图4是照明器具10具备的照相单元21的分解立体图。
并且,在图4中省略与基部21b一体化形成的LED罩19(参照图2)的图示。
如图4所示,基部21b为将呈有底圆筒状的树脂部件的圆周壁·底壁的一部分开切口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基部21b为在上述树脂部件的周壁上将在径向上相对的两个位置开切口、还从该两个位置圆弧状地将底壁的一部分开切口的结构。该基部21b的切口k在通过适配器的连接作业时为了用户进出手指而设置。
图5是照相单元21具备的基部21b的仰视图。
如图5所示,在基部21b的底壁上,切口k的边缘部呈圆弧状。由此,在用户在切口k中伸入手指的状态中(例如,两个切口k中的一个伸入大拇指、另一个伸入食指·中指的状态中),能够容易地进行通过适配器11的连接作业。
另外,仰视中的切口k的长度L(上述圆弧的两端i,i之间的距离)为5cm以上,优选8cm以上。由此,用户能容易地进行在切口k中伸入手指的状态下的连接作业。
在基部21b的底壁的中心部上设置用于供配线(未图示)插通的孔h7。另外,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嵌入主体部21a的卡定片(未图示)并卡定的圆弧状的卡定孔v在基部21b上设置两个。并且,在作业员将卡定片(未图示)嵌入卡定孔v中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在右侧仅以预定角度旋转主体部21a,将主体部21a安装于基部21b。
图4所示的固定部q在主体部21a被安装于基部21b的状态下,以该固定部q的侧壁面与切口k的边缘部为大致同一面(参照图5)的方式在仰视中呈楔子的形状。由此,在组装作业中,在切口k的边缘部与固定部q的侧壁面为大致同一面时,作业员能容易地确认主体部21a准确地安装于基部21b。
并且,仰视图中的主体部21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4所表示的示例。例如,可以使主体部21a在仰视图中的形状成为不从基部21b(切口k、k的边缘部之间)鼓出的程度大小的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由此,通过主体部21a能够防止切口k的一部分的堵塞。并且,在仰视图中即使主体部21a从基部21b稍微鼓出也不存在问题。
另外,主体部21a以及基部21b优选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成。由此,从LED17b发射的光束的一部分透过主体部21a、基部21b。因此,从外部观察,能够抑制照相单元21附近(中心部)与其他部分相比变暗。
另外,主体部21a以及基部21b可以是不具有透光性,能使光线散射的白色或乳白色的树脂。由此,从LED17b发射的光束的一部分在主体部21a、基部21b上反射(散射)。因此,从外部观察,能够抑制照相单元21附近的中心部与其他部分相比变暗。
图2所示的罩部件22是为了减轻用户直视照明器具10的情况下的刺眼而使从LED17b发射的光束扩散的透光性罩,覆盖LED罩19。另外,罩部件22也具有实现房间中的亮度均匀化的功能。罩部件22如上述相对于散热板15的三个支撑工具15a可自由装卸。在罩部件22上与照相单元2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圆形的开口m。
如图3所示,在罩部件22上设置有,设置于其开口m并连接于主体部21a(大致密封)的树脂制的衬垫23。该衬垫23是使照相单元21与罩部件22之间没有间隙、防止通过上述间隙从外部侵入虫等、防止罩部件22产生晃动的部件。另外,衬垫23也具有从LED17b发出的光束不直接地入射拍摄元件p上而在自身上(即,衬垫23中)反射或吸收该光束的功能。
并且,优选使图2所示的罩部件22旋转并卡定于上述“器具主体”时的旋转方向(例如,从用户角度观察为向右转)、使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a旋转并卡定于基部21b时的旋转方向(例如,从用户的角度观察为向右转)相同。
假设,在这些方向互为相反的情况下,存在旋转罩部件22进行安装时,通过主体部21a与衬垫23之间的摩擦力,主体部21a向拆卸的方向一起旋转的可能性。即,为了防止由用户安装罩部件22的作业而引起主体部21a脱落的情况,确定上述方向的关系。
而且,优选旋转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a而卡定于基部21b所需要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旋转120°)比旋转图2所示的罩部件22而卡定于“器具主体”上所需要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旋转60°)大。在旋转罩部件22进行拆卸时,由于主体部21a与衬垫23之间的摩擦力而存在主体部21a向拆卸的方向一起旋转的可能性,但通过上述旋转角度的大小关系能够防止主体部21a脱落。
其次,关于设置于罩部件22的衬垫23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6是衬垫23附近的局部的纵向剖视立体图(图2中II-II线剖开的纵向剖面立体图)。
如图6所示,衬垫23是由第一环状部23a、第二环状部23b、连接部23c一体成形的树脂制部件,俯视中呈环状。
第一环状部23a是相比于罩部件22位于顶棚侧的俯视环状的部分。
第二环状部23b是相比于罩部件22位于地面侧的俯视环状的部分。
连接部23c是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环状部23a与第二环状部23b之间、连接第一环状部23a以及第二环状部23b的俯视环状的部分。并且,第一环状部23a、连结部23c以及第二环状部23b的中心轴U同轴且一体地形成。
并且,第一环状部23a、连接部23c以及第二环状部23b的内周面为同一平面。具备这些第一环状部23a、连接部23c以及第二环状部23b的衬垫23的孔是罩部件22的开口m。
另外,如图6所示,垂直方向上的第一环状部23a的厚度(例如,2mm以上)比第二环状部23b厚。即,第一环状部23a比第二环状部23b壁厚地形成。由此,由多个LED17b发出的光线不会透过第一环状部23a,在第一环状部23a上反射。因此,防止来自LED17b的光线直接地入射到拍摄元件p(参照图3),通过照相单元21能够恰当地拍摄室内。
如此,通过照相单元21拍摄室内,基于其拍摄结果,安装于电路基板14(参照图2)的控制电路(未图示)进行LED17b的调光·调色。举出其例子,控制电路在室内有人时点亮LED17b,在室内没有人时将LED17b关闭或变暗。另外,在室内的人进行预定的手势的情况下,控制电路进行对应该手势的预定的调光·调色。由此,能够进行舒适性高的照明。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照相单元21(参照图4)的基部21b上设置用于进出用户手指的切口k,在该基部21b上安装主体部21a。因此,即使是俯视中在照明器具10的中心附近设置照相单元21的机构,用户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通过适配器11的连接作业。另外,在“器具主体”上安装罩部件22的状态(参照图3)中,以从罩部件22的开口m探视照相单元21的透镜r的方式,形成基部21b以及主体部21a。因此,通过照相单元21能够恰当地拍摄室内。
另外,例如在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a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从基部21b上拆下该主体部21a(即,解除与主体部21a之间的卡定)、进行维修、部件更换。因此,相比于主体部21a与基部21b为一体的情况,具有容易进行照相单元21的维护的优点。
另外,在设置于罩部件22的开口m的衬垫23上(参照图6),顶棚侧的第一环状部23a比地面侧的第二环状部23b壁厚。由此,由于从多个LED17b发射的光线在壁厚的第一环状部23a上反射而能防止上述光线直接入射到拍摄元件p。
《第二实施方式》
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A(参照图8)具备堵塞LED罩19的孔h6的盖24,该盖24与照相单元21的基部21b一体化地形成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关于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7是将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A的罩部件22拆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关于详细内容后述,通过设置于图7所示的盖24上的照相单元21能够拍摄室内。另外,在照明器具10A发货时通常除了图7所示的罩部件22以外的各部件都已组装,大体上为一体。另外,设置于罩部件22上的衬垫23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参照图6)。
图8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A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8所示,照明器具10A具备适配器11、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电路基板14、散热板15、传感器单元16。另外,照明器具10A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备LED基板17、反射板18、LED罩19、照相单元21、罩部件22、衬垫23、盖24。
如图8所示,在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散热板15、LED基板17、反射板18以及LED罩19上分别在与适配器11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圆形的孔(例如,LED罩19的孔h6)。从地面侧堵塞这些孔的部件是接下来进行说明的盖24。
图9是包括盖24以及照相单元21的立体图。
图9所示的盖24是堵塞设置于LED罩19上的孔h6等(参照图8)的树脂制部件,呈圆板状。在盖24的中央附近形成供配线(未图示)插通的孔(未图示)。并且,在盖24上反射从LED17b发射的光线,而且,为了将这些光线扩散,盖24优选白色或乳白色。由此,能够防止从LED17b(参照图8)发射的光线向适配器11侧泄漏。
另外,盖24相对于LED罩19可自由装卸。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盖24为薄圆板状的小径部24a、直径比该小径部24a稍大的大径部24b在同轴上一体成形的形状。并且,未图示,与设置于LED罩19的孔h6的圆周壁上的支撑工具(未图示)卡合的突起(未图示)例如形成于小径部24a的圆周壁上。并且,配合LED罩19的孔h6(参照图8)的位置,用户如向右仅以预定的角度旋转盖24,则该盖24与LED罩19卡合。
如图9所示,照相单元21具备基部21b、主体部21a。
基部21b配置于盖24的中央附近,与该盖24一体化地形成。主体部21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拍摄元件p、固定部q、透镜r。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照相单元21的基部21b、主体部21a通过焊接、粘接等大致成为一体。即,图9所示的主体部21a、基部21b以及盖24大致为一体。
并且,构成照相单元21的树脂可以具有透光性,还可以是反射·散射光线的白色、乳白色。
其次,关于使罩部件22旋转并卡定于“器具主体”时的旋转方向·角度参照图8进行说明。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器具主体”包括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电路基板14、散热板15、传感器单元16而构成。
使罩部件22旋转而卡定于“器具主体”时的旋转方向(例如,从用户角度观察为向右旋转)优选与使盖24旋转而卡定于LED罩19时的旋转方向(例如,从用户角度观察为向右旋转)相同。用于在旋转罩部件22并安装时防止盖24向拆卸的方向一起旋转。
而且,优选使盖24旋转而卡定于LED罩19所需要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120°)比使罩部件22旋转而卡定于“器具主体”所需要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60°)大。用于防止旋转罩部件22并进行拆卸时照相单元21、盖24脱落。
<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进行照相单元21的保养、更换时,由于只要拆卸盖24即可,因此保养等的作业变得容易,还能够削减保养等所需要的费用。
另外,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A为在之前所使用的照明器具(不具备照相单元21的器具:未图示)的盖24上安装照相单元21的结构。因此,也具有在之前的照明器具之间共用化多数部件的优点。
另外,设置于LED罩19的中心附近的孔h6(参照图8)被盖24堵塞,来自LED17b的光线在盖24上反射。因此,能够以高效率地向房间内照射来自LED17b的光线。
另外,将罩部件22卡定于“器具主体”时的罩部件22的旋转方向、旋转盖24并卡定于LED罩19时的旋转方向相同。因此,在安装罩部件22时能够防止照相单元21、盖24脱落。
另外,旋转盖24并卡定于LED罩19所需要的旋转角度比旋转罩部件22并卡定于“器具主体”所需要的旋转角度大。因此,在拆卸罩部件22时能够防止照相单元21、盖24脱落。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在照相单元21B(参照图12)的主体部21c相对于基部21d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第三实施方式在基部21b通过脚部21e(参照图12)被固定于适配器11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关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0是将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B的罩部件22拆卸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关于详细内容后述,具备脚部21e的照相单元21B被固定于适配器11(参照图11),通过该照相单元21B拍摄室内。
并且,在照明器具21B发货时,通常,照相单元21B以及适配器11为大致一体,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器具主体”已经组装为大致一体。附带,设置于罩部件22上的衬垫23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6)相同的结构。
图11是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B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1所示,照明器具10B具备适配器11、主体基座12、适配器支撑部13、电路基板14、散热板15、传感器单元16。另外,照明器具10B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还具备LED基板17、反射板18、LED罩19、照相单元21B、罩部件22、衬垫23。
图12是适配器11以及照相单元21B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照相单元21B具备包括拍摄元件p的主体部21c、安装于主体部21c的基部21d、将基部21b固定于适配器11的脚部21e、相对于基部21d垂直向下对主体部21c加力的弹簧21f(弹性体:参照图13)。
主体部21c呈筒状,在其前端附近通过固定部q固定·支撑拍摄元件p,而且,以覆盖拍摄元件p的方式设置透镜r。
基部21d呈筒状并包围主体部21c下部的外侧面。即,基部21d的下部、主体部21c的上部重叠,主体部21c可相对于基部21d在铅垂方向上移动(参照图12中的箭头)。
脚部21e是用于将基部21d固定于适配器11的板状部件,在基部21d上螺栓锁紧固定的同时,在适配器11上也螺栓锁紧固定。
图13是照相单元21B的纵向剖视图。
并且,在图13中省略连接于拍摄元件p的配线的图示。
图13所示的弹簧21f是相对于基部21d垂直向下对主体部21c加力的弹性体,配置于基部21d的内部。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在从主体部21c的侧壁向内侧延伸的突起w、从基部21d的侧壁的预定位置(相比于突起w靠上侧)向内侧延伸的其他突起t之间设置弹簧21f。
另外,在基部21d的下端附近形成向内侧延伸的其他突起s。另一方面,在主体部21c上形成上述突起s可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细长的孔h8。并且,关于详细内容后述,孔h8在铅垂方向上的长度与设置于适配器11(参照图12)的爪11a、11b在铅垂方向上的距离对应。
在用户设置照明器具10B(参照图11)时,如上述,在顶棚的悬挂顶灯等(未图示)上连接适配器11。在该状态下,为与适配器11大致一体地设置照相单元21B的状态。
并且,在最终性地安装罩部件22(参照图11)的过程中,若克服弹簧21f(参照图13)的作用力,主体部21c通过衬垫23(参照图11)被向上推压,则压缩弹簧21f而主体部21c向上移动。并且,若解除上述推压,则通过弹簧21f的复原力,主体部21c与基部21d的位置关系恢复至当初。
并且,弹簧21f既可以是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板弹簧之类的其他种类的弹性体。另外,图13所示的结构是一例,并不限于此。
如此,通过弹簧21f的作用力可使主体部21a在铅垂方向上移动是由于存在适配器11的爪11a、11b(参照图12)中的卡定位置根据“器具主体”的型式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情况。
例如,考虑适配器11通过上下两个并列配置的爪11a、11b(参照图12)中、上侧的爪11a卡定于“器具主体”上的情况。该情况中,若通过用户设置罩部件22(参照图11),则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周围被罩部件22的衬垫23向上推压,主体部21c克服弹簧21f的作用力而稍微向上移动。这样说来,为从罩部件22的开口m探视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的一部分的状态,能够将照相单元21B配置在合适的位置。
其次,考虑适配器11通过下侧的爪11b(参照图12)卡定于“器具主体”的情况。该情况,若由用户设置罩部件22,则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的周围通过罩部件22的衬垫23向上推压,主体部21c克服弹簧21f的作用力仅以预定的距离向上移动。其结果,成为从罩部件22的开口m探视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的一部分的状态,能够将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配置于合适的位置。如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即使“器具主体”卡定于适配器11的爪11a、11b的任一个也能够以照相单元21B的透镜配置于合适的位置的方式构成。
并且,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c以及基部21d的设置方法例如可以使设置于基部21d的突起s(参照图13)弹性变形并将该突起s嵌入主体部21c的孔h8中。另外,例如可以为相对于基部21d将主体部21c卡定并组装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关于上述的方向·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照相单元21B的基部21d(参照图12)通过脚部21e预先固定于适配器11。另外,在照相单元21B中供给电力的电源线(未图示)也通过适配器11预先连接于照相单元21B。因此,在将照明器具10B设置于房间内时,用户只要进行信号线(未图示)的连接即可,不需要电源线的连接。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减轻连接作业所需要的用户的负担。
另外,主体部21c通过弹簧21f(参照图13)对基部21d沿铅垂向下加力。因此,适配器11中,即使上下两个并列配置的爪11a、11b(参照图12)中、任意一个卡定于适配器11,都能通过弹簧21f的作用力将照相单元21B的透镜r配置于合适的位置。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在照相单元21(参照图14)预先固定于罩部件22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关于其他内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关于重复的部分省略说明。
图14是包括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C的照相单元21以及罩部件22的剖视图。
并且,在图14中关于除照相单元21以及罩部件22以外的各部件省略图示。另外,关于详细内容后述,通过设置于罩部件22上的照相单元21拍摄室内。
另外,在照明器具10C发货时通常罩部件22以及照相单元21已经组装,为大致一体。并且,设置于罩22上的衬垫23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参照图6)。
图14所示的照相单元21具备包括拍摄元件p的主体部21a、安装于该主体部21a的基部21b。照相单元21以从设置于罩部件22中心上的开口m探视透镜r的方式嵌入罩部件22的开口m上并固定。作为这样的固定方法,举出粘接等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在相对于基部21b卡定主体部21a组装的情况中,关于卡定时的旋转方向·角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效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进行通过适配器11的连接作业之后,预先设置照相单元21的罩部件22由用户设置。在此,在用户进行通过适配器11的连接作业时,由于未堵塞LED罩19等的各孔,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通过适配器11的连接作业。另外,由于照相单元21预先固定于罩部件22上,因此在照相单元21中产生配线的弯曲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变形例》
以上,关于涉及本发明的照明器具10等通过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记载,能够进行多种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2)中,关于在照相单元21中,主体部21a与基部21b为不同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限于此。即,主体部21a与基部21b可以为一体。并且,关于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14)也相同。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9)中,关于在照相单元21中主体部21a与基部21b为一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限于此。即,照相单元21的基部21b与主体部21a可以为不同体,将这些部件相互组装。附带,关于组装方法既可以相对于基部21b仅以预定的角度旋转主体部21a而卡定,未图示,也可以通过具有弹性的多个爪在基部21b上述设置主体部21a。
并且,关于仅以预定的角度旋转主体部21a而卡定时的旋转的方向、旋转角度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体地进行说明,优选旋转罩部件22并卡定于“器具主体”时的旋转方向、旋转盖24并卡定于LED罩19时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a而卡定于基部21b时的旋转方向全部相同。由此,能够防止在安装罩部件22时违反用户的意图的、照相单元21与盖24脱落。
另外,优选旋转盖24并卡定于LED罩19所需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120°)比旋转罩部件22并卡定于“器具主体”所需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60°)大。另外,优选旋转照相单元21的主体部21a并卡定于基部21b所需的旋转角度(例如向右120°)比旋转罩部件22并卡定于“器具主体”所需的旋转角度大。由此,在拆下罩部件22时,能防止违反用户的意图的、照相单元21、盖24脱落。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关于罩部件22具备的衬垫23的第一环状部23a的纵向剖面为细长矩形状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第一环状部23a的纵向剖面呈L字状、将铅垂方向上壁厚的部分作为内周侧。在这样的结构中,铅垂方向上的第一环状部23a的厚度(内周侧的厚度:例如,2mm以上)优选比第二环状部23b厚。由此,能够防止从LED17b发射的光线直接性地照射到拍摄元件p。并且,关于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也相同。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照相单元21上衬垫23密封的部分(透镜r周围的环状部分)不滑动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不限于此。即,在照相单元21中可以仅密封于衬垫23的环状部分通过与该衬垫23之间的摩擦力而旋转(在圆周方向上滑动)。由此,在安装罩部件22时,即使产生该衬垫23与照相单元21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顺利地安装罩部件22。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关于照明器具10等具备反射板18(参照图2)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可以省略该反射板18。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器具10等为一例,除圆形照明器具以外,还可适用于方形照明器具等多种多样的器具。
以上,关于可适当地设置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其次,关于可夜间拍摄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首先,关于夜间拍摄的目的进行说明。例如,在设置于卧室内的照明器具中考虑具备睡眠中的人去卫生间等而从床上起身时点灯而照亮对方的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可以以睡眠中也感受不到亮度且目视不能检测的近红外光(波长0.7-2.5μm的电磁波)照亮房间、用拍摄元件p获取图像。近红外光使用发射近红外光的近红外LED获取。以下,也会将红外光成为红外线。此时的课题为存在向检测在与遥控器的通信等中所使用的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组件照射从上述近红外LED发射的光线而照明器具不会正常工作的可能性。以下,说明解决其课题的方法。由于考虑作为遥控器信号而发出的近红外光、来自上述近红外LED的发光光线的干涉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将红外线受光组件应检测的红外线作为遥控器产生的近红外线进行说明。
在图15中表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说明在原有基础上追加图3所示结构的结构。并且,仅表示关联部件,以容易说明的方式一部分部件改变形状。关于与图3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在散热板15的下侧(地面侧)上配置配线基板17a以及LED17b,以覆盖配线基板17a的一部分以及LED17b的方式配置透镜罩19。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透镜19a的形状作为半球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椭圆面等的非球面。在图15中,表示具有将形状不同的三种透镜(19a1、19a2、19a3)以及透镜连接的部分的透镜罩19。从透镜罩19中的内周侧至外周侧设置两个19a1、一个19a2、一个19a3。与任意一个透镜对置地配置发出近红外光的近红外LED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透镜19a1对置地配置近红外LED30。从近红外30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向罩部件22照射。入射至罩22的光线在罩部件22中扩散而照亮房间。
是能通过在与可见光的LED17b相同的配线基板17a上安装近红外LED30,起到抑制追加部件的效果的结构。即,能起到不需要准备专用的配线基板、专用的透镜罩的效果。
通过在罩部件22的内侧配置近红外LED30,能起到在罩部件22中将光线扩散而照亮房间内更大范围的效果。
另外,在透镜19a为将光线扩散的广角镜头的情况下,通过与透镜19a对置地配置近红外LED30能够起到即使透镜也能将光线扩散、即使罩部件22也能散射、能够照亮房间内更大范围的效果。并且,所谓的广角透镜是将LED的发光角度的分布进一步扩大的透镜。例如,将在以LED发光面的法线作为基准定义极角、将相对于法线方向的亮度为一半亮度的角度定义为半值角的情况下,与LED对置配置的情况下的半值角比LED单体的半值角大的透镜称为广角透镜。照明器具所使用的发出白色的LED的半值角由于55至60度的多,因此如果配置透镜时的半值角比60度大,则该透镜也可称为广角透镜。
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拍摄元件p附近。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是以LED17b发出的光线不会入射到拍摄元件p的方式设置衬垫23的结构。因此,通过在拍摄元件p附近设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能够实现近红外LED30发出的光线不会入射到红外线受光组件31的结构。并且,衬垫23只要是遮挡LED17b发出的光线的结构接口,并不限定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形状。只要为LED17b发出的光线不会入射到拍摄元件p以及红外线受光组件31的遮光结构即可。
即,通过将近红外LED30配置于罩部件22的内侧、将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拍摄元件p附近(配置于照相单元主体部21a、21c),能起到提供可正常地进行与遥控器通信的夜间拍摄的照明器具的效果。
使用图16,说明拍摄元件p附近的详细结构。图16(a)以及图16(b)分别是剖视图与主视图。拍摄元件p与红外线受光组件31安装于相同的安装基板Sp上。拍摄元件p的中心为了成像而与透镜r的中心一致。根据透镜r的形状可以稍微偏离。作为检测红外线受光组件31的红外线的部分的红外线受光部31a与拍摄元件p相同靠近透镜r的中心配置。其理由在于,为了入射到透镜r的近红外光与可见光相同地成像于拍摄元件p上,将红外线受光部31a配置于透镜中心附近,光线也会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通过将拍摄元件p配置于透镜r的中心、在拍摄元件p的附近配置红外线受光部31a,能起到红外线也可能接收的效果。
根据透镜r的形状,在将入射到透镜r上的光线的大部分成像于拍摄元件p的透镜的情况下,即使将红外线受光部31a配置于附近,由于近红外线入射到透镜r的角度,也存在光线几乎不会到达红外线受光部31a的可能性。在图17中表示解决该课题的结构。是将与拍摄元件p对应的透镜r和与红外线受光部31a对应的透镜r2作为不同部件的结构。该情况下,透镜r2不需要具有透镜的功能,优选内面以及外面为大致半球的球壳。球壳由于不会折射向球壳中心的照射光而几乎起不到光学性的作用。另外,透镜r2可以是平面,不需要覆盖红外线受光部31a。通过将红外线受光部31a与拍摄元件p脱离配置、配置与拍摄元件p对应的透镜r、在透镜r以外配置红外线受光部31a,能起到同时实现高效率的拍摄与获得近红外光的效果。
另外,作为解决课题的其他方法,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传感器单元16(参照图1以及图2)上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的方法。由于传感器单元16将检测房间亮度作为目的而配置,因此通过在此处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成为位于罩部件22内侧的近红外LED30发出的光线不会入射的结构。并且,由于亮度传感器几乎不正确的情况多但使用拍摄元件p也能检测房间的亮度,因此可用拍摄元件p代替亮度传感器。在用拍摄元件p代替亮度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与图17中的结构中传感器单元16的结构部件不存在而相应地削减部件数量。
其次,说明图18中的结构。是在拍摄元件p中安装透镜r的情况(或者,配置于拍摄元件p附近的情况),以覆盖这些元件的方式配置罩部件c。罩部件c以对入射到拍摄元件p的光线不起作用的方式呈球壳的形状。罩部件c的形状并不限于球壳,也可是平面等。罩部件c以在拍摄元件p上不会附着污渍的方式设置,由于透镜r覆盖拍摄元件p,所以外部部件c可以不覆盖。该结构称为在拍摄元件p中配置对应的透镜r、在透镜r以外配置红外线受光部31a的结构,能起效率高、同时实现拍摄与获得近红外光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将红外线受光组件31安装于与拍摄元件p相同的安装基板Sp上,也可安装位于传感器单元16内的亮度传感器、以红外光感知热量的传感器、人感传感器等的其他传感器。在上述的安装基板Sp的基础上由于是以LED17b发出的光线不会照射的方式设置遮光部件(衬垫23)的结构,因此不会受LED17b发出的光线的影响,是能够检测各种光线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可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器具适当地组装。
《第六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19说明将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罩部件22内侧的情况。该结构的课题存在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在罩部件22上反射并在罩部件22内扩散,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照明器具不能正常地进行动作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该课题,为如下结构。将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配线基板17a的端部,将近红外LED30配置于照明器具的中心部附近。由此,降低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在基本上,通过使近红外LED30与红外线受光部31a脱离,近红外LED30发出的光线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概率下降。
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配置LED17b的圆盘状区域的外侧。近红外LED30与位于LED罩19最内侧的透镜19a对应地配置。通过为这样的配置,近红外光在透镜19a上扩散,在罩部件22上也散射,起到能够照亮房间内更大的范围的效果,而且,能起到降低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近红外LED30所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效果。另外,在位置在内侧与外侧反转的情况下、即将红外线受光组件31配置于配置LED17b的圆盘状区域的内侧,近红外LED30与位于LED罩19的最外侧的透镜19a对应地配置的情况也相同,起到能照亮房间内更大范围的效果、且能起到降低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效果。
在将从中心线CL至配线基板17a的内侧端部的距离作为Ri、将至外侧端部的距离作为Ro的情况下,通过当在比距离Rm=(Ri+Ro)/2靠内侧配置近红外LED30时,在比距离Rm靠外侧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当在比距离Rm靠内侧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时在比距离Rm靠外侧配置近红外LED30,能起到降低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效果。
另外,向罩部件22内侧的配置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例如,是以在图2所示的电路基板14上安装红外线受光组件31、近红外光穿过的方式在散热板15上设置窗口的配置方法。这种情况也与上述情况相同,可以是使近红外LED30与红外线受光组件31离开的方法。通过当在比距离Rm靠内侧配置近红外LED30时在比距离Rm靠外侧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当在比距离Rm靠内侧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31时在比距离Rm靠外侧配置近红外LED30,能起到降低入射到红外线受光部31a的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效果。
关于红外线受光组件31与近红外LED30的配置进行说明,而且,关于与红外线受光部31a对应地配置滤波器32的结构进行说明。滤波器32是吸收或反射近红外LED30发出的光线、使红外线受光组件31应检测的波长的近红外光(遥控器发出的近红外光)透过的滤波器。通过与红外线受光部31a对应地配置滤波器32,可降低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向红外线受光部31a的入射光量,能用红外线受光部31a正常地接收遥控器发出的近红外光的信号。此时,例如通过将遥控器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波长(输出最大的峰值波长)作为940nm、将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波长(峰值波长)作为840-900nm、滤波器的特性为主要通过900nm以上的光线的滤波器(例如,相对于850nm的光线的透过率,950nm光线的透过率为5倍以上的滤波器等),可夜间拍摄、且可正常地接收遥控器的信号。
并且,以在电路基板14上安装红外线受光组件31、近红外光通过的方式在散热板15设置窗口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该窗口上配置上述滤波器32,通过改变遥控器发出的近红外光与近红外LED30发出的近红外光的波长可正常地接收信号。但是,未必需要在该窗口上安装滤波器32,只要与红外线受光部31a对应地配置滤波器32即可。
另外,在第五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将近红外LED30与透镜对置地配置,但未必需要对置。
在第五以及第六实施方式中,关于可夜间照明的照明器具进行说明。关于检测人的动作并控制本照明器具的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作为示例,关于人关闭照明器具进入睡眠、去卫生间等从床上起身时点灯的功能使用图20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在本照明器具中,人关灯的40是停止照明器具的LED17b发出的可见光的输出,或者在不会妨碍睡眠的程度下降低输出。在关灯的状态下,用照相机不能良好地拍摄房间的程度的亮度的情况下开始由近红外光进行照明,即,近红外LED30开始近红外光的输出(41)。此时,原本近红外LED30输出近红外光的情况提高输出,或若光量充足则维持原有状态继续发光。用照相机继续拍摄,基于拍摄的图像数据,检测预定的人的动作、例如头的高度为某个高度以上的情况(42),提高可见光的输出(43)。提高可见光输出的方法、例如睡眠中的人起床的情况下,通过慢慢(即,持续数秒阶段性的)提高亮度,为抑制由急剧亮灯引起的耀眼的开灯。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记载,未必具备说明中的全部结构。另外,可将某实施方式中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在各实施方式结构的一部分上可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12)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相对于适配器装卸的器具主体,该适配器设置于顶棚;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的多个LED;覆盖多个上述LED的LED罩;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以及覆盖上述LED罩的罩部件,
上述罩部件在与上述照相单元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上述照相单元具有包括拍摄元件的主体部、与上述主体部一体或安装于上述主体部的基部以及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受光组件,
该照明器具具备配置于上述罩部件的内侧的近红外LED,
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配置于上述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和上述拍摄元件的配线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近红外LED和多个上述LED安装于相同的配线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减少或停止多个上述LED发出的可见光的照射之后,开始上述近红外LED的发光或增大发光量,基于上述拍摄元件的图像数据控制可见光的发光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开口和上述照相单元连接的树脂制的衬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部设置有用于供手指出入的切口,并与上述LED罩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LED罩在与上述适配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孔,并设置堵塞上述孔的盖,
上述基部与上述盖一体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装于上述主体部的基部、相对于上述基部沿铅垂向下的方向对上述主体部加力的弹性体以及将上述基部固定于上述适配器的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相单元嵌入上述开口并固定。
10.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相对于适配器装卸的器具主体,该适配器设置于顶棚;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的多个LED;覆盖多个上述LED的LED罩;覆盖上述LED罩的罩部件;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发出近红外光的近红外LED;以及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受光组件,
上述近红外LED与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具有过滤器,该过滤器配置于上述罩部件的内侧,以与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对应的方式反射或吸收上述近红外LED发出的光线,并使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应检测的近红外光透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应检测的近红外光是用于操作上述照明器具的遥控器发出的近红外光。
12.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相对于适配器装卸的器具主体,该适配器设置于顶棚;设置于上述器具主体的地面侧的多个LED;覆盖多个上述LED的LED罩;覆盖上述LED罩的罩部件;拍摄室内的照相单元;发出近红外光的近红外LED;以及检测红外线的红外线受光组件,
上述近红外LED与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配置于上述罩部件的内侧,在使从上述照明器具的中心线至安装上述LED的配线基板的内侧端部的距离为Ri、使从上述照明器具的中心线至外侧端部的距离为Ro的情况下,使距离Rm为(Ri+Ro)/2,
当在比上述距离Rm靠内侧配置上述近红外LED时,在比上述距离Rm靠外侧配置上述红外线受光组件,
当在比上述距离Rm靠内侧配置红外线受光组件时,在比上述距离Rm靠外侧配置上述近红外LED。
CN201711421845.8A 2017-06-07 2017-12-25 照明器具 Pending CN109000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2196 2017-06-07
JP2017112196A JP6890044B2 (ja) 2017-06-07 2017-06-07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0180A true CN109000180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73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1845.8A Pending CN109000180A (zh) 2017-06-07 2017-12-25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0044B2 (zh)
CN (1) CN109000180A (zh)
TW (1) TWI655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61800A1 (ja) * 2019-06-25 2020-12-30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照明器具用補助電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718A (zh) * 2010-09-08 2011-02-09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83163U (zh) * 2010-12-14 2011-09-21 李金玉 一种兼具应急照明和监控摄像双重功能的装置
CN202392391U (zh) * 2011-11-22 2012-08-22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球摄像机表面安装的简易结构
CN102711315A (zh) * 2012-04-16 2012-10-03 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动态识别的智能室内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968340A (zh) * 2013-02-04 2014-08-06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与照明器具
US20150115802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ustomizable modular luminaire
CN204759730U (zh) * 2015-06-25 2015-11-11 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CN205131129U (zh) * 2015-11-17 2016-04-06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
WO2016054481A1 (en) * 2014-10-02 2016-04-07 JST Performanc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ighting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ted auxiliary electronic component port
CN205447502U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中山拓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
CN105953096A (zh) * 2016-06-21 2016-09-21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CN205670874U (zh) * 2016-06-01 2016-11-02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控制灯具
EP3376103A1 (en) * 2015-11-13 2018-09-19 Kaipo Chen Modular light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used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2235U (en) * 2007-11-02 2008-05-11 shi-hong Lin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motor foundation for coin hopper
JP3154761U (ja) * 2009-08-11 2009-10-22 王恵民 修理可能な環境保全多機能モジュール式led灯具
JP2011228151A (ja) * 2010-04-21 2011-11-10 Sharp Corp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KR101059950B1 (ko) * 2010-12-17 2011-08-26 (주)블루앤 반려동물 케어 램프
JP5712050B2 (ja) * 2011-05-17 2015-05-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TW201310395A (zh) * 2011-08-17 2013-03-01 Kai-Bo Chen 具攝影監控功能之感測發光裝置
US9571712B2 (en) * 2011-08-30 2017-02-14 Kaipo Chen Modularized lighting device
CN103411184A (zh) * 2013-08-16 2013-11-27 张家港市瑞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板
JP6270242B2 (ja) * 2014-02-19 2018-01-31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282359B2 (ja) * 2014-03-12 2018-02-21 陳 凱柏 モジュール化発光装置
JP6320865B2 (ja) * 2014-03-27 2018-05-09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CN204300888U (zh) * 2014-12-23 2015-04-29 付志强 一种带网络监控功能的led吸顶灯
JP2017091619A (ja) * 2015-11-02 2017-05-25 医療法人社団皓有会 Led照明器具
CN205622916U (zh) * 2016-03-15 2016-10-05 陈凯柏 智能居家照顾的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718A (zh) * 2010-09-08 2011-02-09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83163U (zh) * 2010-12-14 2011-09-21 李金玉 一种兼具应急照明和监控摄像双重功能的装置
CN202392391U (zh) * 2011-11-22 2012-08-22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球摄像机表面安装的简易结构
CN102711315A (zh) * 2012-04-16 2012-10-03 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动态识别的智能室内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968340A (zh) * 2013-02-04 2014-08-06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与照明器具
US20150115802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ustomizable modular luminaire
WO2016054481A1 (en) * 2014-10-02 2016-04-07 JST Performanc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ighting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ted auxiliary electronic component port
CN204759730U (zh) * 2015-06-25 2015-11-11 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EP3376103A1 (en) * 2015-11-13 2018-09-19 Kaipo Chen Modular light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used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N205131129U (zh) * 2015-11-17 2016-04-06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车载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05447502U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中山拓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
CN205670874U (zh) * 2016-06-01 2016-11-02 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控制灯具
CN105953096A (zh) * 2016-06-21 2016-09-21 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5879B (zh) 2019-04-01
JP6890044B2 (ja) 2021-06-18
TW201904354A (zh) 2019-01-16
JP2018206653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713B2 (en) Illumination assembly
JP6443507B2 (ja) 照明器具
CN102840473B (zh) Led灯
CN104206025B (zh) 具有选择性地应用的面部照明构件的照明方法和设备
US9001317B2 (en)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nsors for detecting one or more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networked system using such devices
CN102933895B (zh) 照明装置
ES2388773T3 (es) Sistema de iluminación mejorado
CN108234836A (zh) 具有照明器的摄像机装置
JP2009266424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US11022290B2 (en) LED security light with surrounding lamp shade
CN106660638A (zh) 照明系统
CN109000180A (zh) 照明器具
US20130155233A1 (en) Monitoring camera
JP2010073611A (ja) 照明装置
JP6530438B2 (ja) 照明器具
KR200455617Y1 (ko) 적외선 카메라의 빛 차단장치
JP5840721B2 (ja) Led照明装置
CN220249919U (zh) 一种led灯具
JP6260898B2 (ja) 照明器具
JP6830195B2 (ja) 照明器具
KR102101609B1 (ko) Led 램프 가공 시스템 및 조립 방법
BRPI0709172B1 (pt)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monitoramento de imagem-movimento integrado
CN204141417U (zh) 一种灯具
US81589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light fixture having a security light and permanently mounted wall-washing LEDs
JP5357084B2 (ja) Led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