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8888B -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8888B
CN108998888B CN201810893816.XA CN201810893816A CN108998888B CN 108998888 B CN108998888 B CN 108998888B CN 201810893816 A CN201810893816 A CN 201810893816A CN 108998888 B CN108998888 B CN 108998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row
dimensional
fill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3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8888A (zh
Inventor
焦亚男
安冰洁
陈利
姜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ongda Aerotech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ongda Aerotech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ongda Aerotech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ongda Aerotech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38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8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8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8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CBRAIDING OR MANUFACTURE OF LACE, INCLUDING BOBBIN-NET OR CARBONISED LACE; BRAIDING MACHINES; BRAID; LACE
    • D04C1/00Braid or lace, e.g. pillow-lace;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行列变换完成一种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技术。该编织方法在纤维总根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行列之间的相互变换完成新截面的排列,这种编织技术避免了额外的增、减纱从而保证纤维的连续性,提高织物的整体性,实现沿长度方向横截面变化的异形复合材料预成型制件的三维整体性织造。通过行列变换完成的预制件结构整体性较高,预制件性能得以有效提升,方法简单、适用性广,有效的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技术,具体为一种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其制件技术。
背景技术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由三维编织织物与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三维编织结构具有高度整体化的空间互锁网状结构,可以避免传统层合板的分层破坏、断裂韧性、冲击损伤容限等,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建筑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复合材料如发动机喷管、罩体等织物,并不是外形规则的等截面结构,而是截面尺寸沿长度方向变化的截面异型件。目前的三维编织工艺在改变织物截面形状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得到等截面积的三维编织预制件,再通过机械加工(如切削)得到变截面积预制件,这样会对织物纤维造成损伤,产生大量不连续纤维,破坏了三维编织物的整体结构,不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加工工序;另一种方法,也是目前常用做法是利用三维编织结构材料的集合形状和内部纱线密度的良好的可设计性,通过改变编织纱、轴纱的排列、合股数等,将一部分纱线分出、剪断或者加入部分新的纱线来改变织物排列,编织出符合不同尺寸要求的织物。
但对于天线罩、喷管等对织物的整体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而言,通过增减纱的方式完成变截面的编织,并不是最优选择。例如收敛-扩散类喷管,其外形类似沙漏,喷管的前半部由大变小向中间收缩至窄喉,窄喉之后又由小变大向外扩张至箭底,其中喉部受热和承力最为严重。根据受力、受热的不同要求,一般前、后扩张段直径大、壁厚薄,喉部直径小,壁厚大,所以设计参数时,扩张处列数多、层数少,在窄喉处列数少、层数多。若采用增、减纱的方式生产,会破坏部分纤维的连续性,并且在织物中产生增、减纱点,而由于喷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高温和高压燃气的冲刷下,这些增减纱点对喷管的完整性与可靠性的破坏是致命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三维变截面编织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过行列变换的形式完成一种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其制件技术。该编织方法在纤维总根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行列之间的相互变换完成新截面的排列,这种编织技术没有增、减纱从而保证纤维的连续性,提高织物的整体性,实现在沿长度方向横截面变化的异形复合材料预成型制件的三维整体性织造。通过行列变换完成的预制件结构整体性较高,性能得以有效提升,方法简单、适用性广,有效的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变截面成型制件在编织过程中的行列变换方法,该方法以四步法三维多向编织工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过程中,以已成型制件的一个端面编织纱、轴纱初始状态为基准,按照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行列变换方法形成新截面的排列,完成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多向整体编织。为方便后续描述将初始截面编织纱及轴纱的排列位置关系用矩阵[M]ab表示,其中a表示纱线所在行数,b表示纱线所在列数;新截面的编织纱及轴纱初始状态排列关系用矩阵[N]ij表示其中i表示纱线所在行数,j表示纱线所在列数。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编织方法编织所得喷管的外观形状示意图;
图2为已成型端面编织纱与轴纱排列矩阵;
图3为新截面编织纱与轴纱排列矩阵;
图4为实施例1中扩张处编织纱排列矩阵;
图5为实施例1中窄喉处编织纱排列矩阵;
图6为采用本发明编织方法编织所得天线罩的外观形状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工作区编织纱与轴纱排列矩阵;
图8为实施例2中连接区编织纱与轴纱排列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行列变换设计方案,按照就近原则将[M]ab按列依次填入新行列式[N]ij中,下面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为已成型端面编织纱与轴纱排列,为方便描述写作矩阵[M]ab,图3为新截面的编织纱、轴纱排列,为方便描述写作矩阵[N]ij,矩阵不是满矩阵。
本发明中所指的就近原则阐述如下:
1、从[M]ab中第一列开始取线填入[N]ij中,直至此列取线完毕后方可取下列,即先取第一列,然后取第二列,然后取第三列依次取至第b列。
2、 [M]ab选定“列”后,初始移动轨迹从a最小行开始依次向下一行取线,取线方向用“
Figure 590077DEST_PATH_IMAGE001
”表示,中间若有空行,可直接跳过,顺次取线即可,例如依次取线M11、M21、M31、M51……
3、[M]ab中取下的纱线依次填充入[N]ij中,从第一列开始填充,直至此列填充完毕后方可填充下列,即先填充第一列,然后填充第二列,然后填充第三列直至第j列。
4、 [N]ij填充初始同样从第一列中i最小依次向下一行填入,取线方向用“
Figure 543120DEST_PATH_IMAGE001
”表示,若中间有空行可直接跳过,顺次填入即可,例如填入N11、N21、N31、N51。。。。。。
5、当遇到[M]ab一整列取线完毕或[N]ij一整列填充完毕时,[M]ab、[N]ij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即若原来是自上而下从a小值向a大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903563DEST_PATH_IMAGE001
”)则改为自下而上从a大值向a小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507720DEST_PATH_IMAGE002
”);若原来是自下而上从a大值向a小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142638DEST_PATH_IMAGE003
”)则改为从自上而下a小值向a大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51819DEST_PATH_IMAGE004
”)。同时,原来是从i小值向i大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29002DEST_PATH_IMAGE005
”),改为从i大值向i小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222086DEST_PATH_IMAGE006
”);原来是从i大值向i小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672528DEST_PATH_IMAGE007
”),改为从i小值向i大值取线,(取线方向为“
Figure 318273DEST_PATH_IMAGE001
”)继续顺次填入,按照此规律直至完成所有排列。
【例】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一种收敛-扩散类喷管的示意图。图中“1”、“3”部分为前、后扩张段,“2”部分为窄喉。设计“1”、“3”部分纱线排列为6列×2层,总纱线根数为12根;“2”部分纱线排列为3列×4层,总纱线根数为12根。变换前后纱线总根数相等,直接通过行列变换完成变截面编织。
第一步:将编织所用纱线按照“1”部分6列×2层排布在三维编织机上,按照四步法编织至窄喉位置;
第二步:准备行列变换,分别将“1”部分、“2”部分的编织纱的排列分别写为矩阵[M]26、矩阵[N]43方便后续描述,如图4、图5;
第三步:按照就近原则将纱线由[M]26变换为[N]43形式。
按照就近原则解释要求,从[M]26中b最小的列开始取线,即从第1列开始取线。初始按“
Figure 381038DEST_PATH_IMAGE008
”方向,从M11向M21依次取线。将取下的纱线依次填充入[N]43中的i最小列,即第1列,初始同样按“
Figure 740213DEST_PATH_IMAGE008
”方向从N11依次向下一行N21填入,即将M11填入N11、M21填入N21,此时[M]26中第1列移动完毕。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2列、[N]43第1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394179DEST_PATH_IMAGE009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M22填入N41、M12填入N31,此时[M]26第2列、[N]43第1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26第3列、[N]43第2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58379DEST_PATH_IMAGE010
”,继续顺次填入。将M13填入N12、M23填入N22,此时[M]26中第3列移动完毕。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4列、[N]43第2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423370DEST_PATH_IMAGE011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M24填入N42、M14填入N32,此时[M]26第4列、[N]43第2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26第5列、[N]43第3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325467DEST_PATH_IMAGE012
”,继续顺次填入。将M15填入N13、M25填入N23,此时[M]26中第5列移动完毕。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6列、[N]43第3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619176DEST_PATH_IMAGE013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M26填入N43、M16填入N33,此时[M]26第6列、[N]43第3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至此,已转换为新排列。
第四步:按照新排列3列×4层将窄喉编织完毕。
第五步:准备编织下扩张部位“3”,按将纱线由[N]43变换为[M]26形式;
按照就近原则解释要求,从[N]43中i最小的列开始取线,即从第1列开始取线。初始按“
Figure 754360DEST_PATH_IMAGE001
”方向,从N11向N21依次取线。将取下的纱线依次填充入[M]26中的b最小列,即第1列,初始同样按“
Figure 142616DEST_PATH_IMAGE001
”方向从M1依次向下一行M21填入,即将N11填入M11、N21填入M21,此时[M]26中第1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2列、[N]43第1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555012DEST_PATH_IMAGE014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N41填入M22、N31填入M12,此时[M]26第2列、[N]43第1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3列、[N]43第2列,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268890DEST_PATH_IMAGE001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N12填入M13、N22填入M23,此时[M]26第3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5列、[N]43第3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127256DEST_PATH_IMAGE015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N42填入M24、N32填入M14,此时[M]26第4列、[N]43第2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5列、[N]43第3列,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53623DEST_PATH_IMAGE016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N13填入M15、N23填入M25,此时[M]26第5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第5条,[M]26第6列、[N]43第3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133575DEST_PATH_IMAGE013
”,继续顺次填入,即将N43填入M26、N33填入M16,此时[M]26第6列、[N]43第3列同时移动、填充完毕。
至此,已完成全部行列变换。
第四步:新排列6列×2层按照四步法编织编织至下扩张段。
至此,喷管编织完毕。
实施例2:
图6所示为一种天线罩的示意图。图中“1”部分为工作区,“2”部分为连接区。设计“1”部分纱线排列为4列,每列包含4根编织纱与3根轴纱,记作4列×(4+3)层,总纱线根数为28根;“2”部分纱线排列为7列,每列包含3根编织纱与1根轴纱,记作7列×(3+1)层,总纱线根数为28根。变换前后纱线总根数相等,直接通过行列变换完成变截面编织。
第一步:将编织所用纱线按照“1”部分4列×(4+3)层排布在三维编织机上,按照四步法编织至连接区位置;
第二步:准备行列变换,将“1”、“2”部分的编织纱与轴纱的排列分别写为矩阵[M]48、矩阵[N]3(14)方便后续描述,如图7、图8;
第三步:按照就近原则将纱线由[M]48变换为[N]3(14)形式。
按照就近原则解释要求,从[M]48中b最小的列开始取线,即从第1列开始取线。初始按“
Figure 533201DEST_PATH_IMAGE008
”方向,从M11向M21依次取线。将取下的纱线依次填充入[N]3(14)中的i最小列,即第1列,初始同样按“
Figure 862551DEST_PATH_IMAGE008
”方向从N11依次向下一行N21填入,即将M11填入N11、M21填入N21、M31填入N31,此时[N]3(14)第1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1列剩余纱线、[N]3(14)第2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608922DEST_PATH_IMAGE015
”,继续顺次填入。将M41填入N22,此时[N]3(14)第2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2列纱线、[N]3(14)第3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808959DEST_PATH_IMAGE017
”,继续顺次填入。将M22填入N13、M32填入N23、M42填入N33,此时[N]3(14)第3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3列纱线、[N]3(14)第4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599060DEST_PATH_IMAGE014
”,继续顺次填入。将M43填入N24,此时[N]3(14)第4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3列剩余纱线、[N]3(14)第5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930553DEST_PATH_IMAGE018
”,继续顺次填入。将M13填入N15、M23填入N25、M33填入N35,此时[N]3(14)第5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4列纱线、[N]3(14)第6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995461DEST_PATH_IMAGE013
”,继续顺次填入。将M44填入N26,此时[N]3(14)第6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4列剩余纱线、[N]3(14)第7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61724DEST_PATH_IMAGE017
”,继续顺次填入。将M24填入N17、M34填入N27、M33填入N35,此时[M]48第4列填充完毕。按照转换原则,[M]48第5列剩余纱线、[N]3(14)第7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288306DEST_PATH_IMAGE015
”,继续顺次填入,将M45填入N37。此时[N]3(14)第7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5列剩余纱线、[N]3(14)第8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841516DEST_PATH_IMAGE017
”,继续顺次填入。将M15填入N28,此时[N]3(14)第8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5列剩余纱线、[N]3(14)第9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913377DEST_PATH_IMAGE014
”,继续顺次填入。将M35填入N39、M25填入N29,此时[M]48第5列填充完毕。按照转换原则,[M]48第6列纱线、[N]3(14)第9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353585DEST_PATH_IMAGE019
”,继续顺次填入将M26填入N19。此时[N]3(14)第9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6列剩余纱线、[N]3(14)第10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767380DEST_PATH_IMAGE020
”,继续顺次填入。将M46填入N2(10),此时[N]3(14)第10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6列剩余纱线、[N]3(14)第11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604624DEST_PATH_IMAGE021
”,继续顺次填入。将M36填入N1(11),此时[M]48第6列填充完毕。按照转换原则,[M]48第7列纱线、[N]3(14)第11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480176DEST_PATH_IMAGE015
”,继续顺次填入,将M47填入N3(11)、M37填入N2(11)。此时[N]3(14)第11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7列剩余纱线、[N]3(14)第12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791203DEST_PATH_IMAGE022
”,继续顺次填入。将M17填入N2(12),此时[N]3(14)第12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7列剩余纱线、[N]3(14)第13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359588DEST_PATH_IMAGE013
”,继续顺次填入。将M27填入N3(13),此时[M]48第7列填充完毕。按照转换原则,[M]48第8列纱线、[N]3(14)第13列剩余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106964DEST_PATH_IMAGE012
”,继续顺次填入将M28填入N1(13)、M38填入N2(13)。此时[N]3(14)第13列填充完毕。
按照转换原则,[M]48第8列剩余纱线、[N]3(14)第14列纱线,需同时改变取线、填线方向,改为“
Figure 301054DEST_PATH_IMAGE013
”,继续顺次填入。将M48填入N2(14),此时[N]3(14)第14列填充完毕。
至此,已转换为新排列。
第四步:按照新排列7列×(3+1)层将连接区编织完毕。
至此,天线罩编织完毕。

Claims (4)

1.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该三维编织方法以四步法三维多向编织工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纱线总根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行列变换的方式改变织物的排列,从而改变截面尺寸。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过程中,以预成型制件的一个端面为基准,根据变化的成型预制件截面尺寸和纤维体积含量的要求,设计新截面的排列,再通过相邻编织纱、轴纱的位置变换,完成新的排列,实现预成型制件的截面变化,完成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多向整体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三维编织方法的编织工艺采用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或三维七向的编织结构。
4.一种复合材料使用的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其特征在于它由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维编织方法整体编织而成。
CN201810893816.XA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Active CN108998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3816.XA CN108998888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3816.XA CN108998888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8888A CN108998888A (zh) 2018-12-14
CN108998888B true CN108998888B (zh) 2021-01-19

Family

ID=6459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3816.XA Active CN108998888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88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4031B (zh) * 2019-03-11 2020-07-10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三维高压喷管预制体的净形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1744B2 (ja) * 1987-12-29 1995-10-04 東レ株式会社 三次元繊維構造体の製織装置
EP1227071A3 (en) * 2001-01-25 2004-01-07 Hyper-Therm, Inc. Cooled ceramic rocket combustion chamber
KR100476869B1 (ko) * 2002-11-18 2005-03-17 김임선 이중심사를 갖는 구멍브레이드 및 그 편조장치
CN100457994C (zh) * 2004-11-30 2009-02-0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用三维多向编织物净尺寸仿形减纱编织方法
CN100491618C (zh) * 2005-02-23 2009-05-27 天津工业大学 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其制件
CN102051763B (zh) * 2011-01-11 2012-05-23 东华大学 三维编织异形预制件的添纱编织方法
CN102505336B (zh) * 2011-11-01 2013-08-2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截面尺寸可扩展的预成型体制备方法
CN102926128B (zh) * 2012-07-31 2014-05-21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曲线式变截面台阶板的三维编织方法
US8813626B2 (en) * 2012-11-19 2014-08-26 Chung Sh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maments Bureau, M. N. D 3D braided composited tubes with throat sections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CN102965836B (zh) * 2012-12-14 2014-04-02 东华大学 一种圆角异型件的三维编织的净形制备方法
CN103046223B (zh) * 2013-01-20 2014-11-12 天津工大航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异型变截面曲面二维编织预制件的成型方法和设备
CN103286955A (zh) * 2013-06-13 2013-09-11 宜兴市华恒高性能纤维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形状截面组合的三维预制体
CN104790117B (zh) * 2015-04-22 2017-07-11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分拆合并纱束的层连织物整体编织方法
CN106609417B (zh) * 2016-11-04 2018-07-13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编织工艺及三维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8888A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1618C (zh) 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其制件
CN101503838B (zh) 2.5维整体编织多通管织物的编织方法
US6345598B1 (en) 3-D braided composite valve structure
RU239539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тканого предмета с неосевым армированием
CN102505336B (zh) 截面尺寸可扩展的预成型体制备方法
CN101487169B (zh) 三维全五向编织预型件及其编织方法
CN108998888B (zh) 一种行列变换变截面预成型制件的三维编织方法及制件
de ARAUJO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weft-knitted fabrics for technical applications
CN112779646A (zh) 一种管状立体织物及其快速成型制备方法
Wang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yarn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3D braided tubular composites
CN101713120A (zh) 一种格栅型预制件的三维整体编织方法及其制品
CN109914031B (zh) 三维高压喷管预制体的净形制备方法
CN102102276B (zh) 三维编织棱锥套的净形制备方法
CN103061004B (zh) 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3088546B (zh) 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693345B (zh) 具有仿生结构的复合材料预制体的建模方法
CN111910326A (zh) 一种三维织物顶部成型方法和三维织物
CN102729494B (zh) 具有仿生结构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8140A (zh) 一种实现四步法不等层织物一体化编织的编织方法
CN104790117B (zh) 一种内部分拆合并纱束的层连织物整体编织方法
CN104532451B (zh) 一种2.5d非同步异向异型立体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11910319B (zh) 一种平面仿形织物及其成型工艺
Ma et al. 11 The Three Dimensional Textile Structures for Composites
CN111910320B (zh) 平面仿形机织织物多片成型方法
CN109918802A (zh) 一种由二维到三维的负泊松比效应模型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