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0125B -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0125B
CN108990125B CN201710406119.2A CN201710406119A CN108990125B CN 108990125 B CN108990125 B CN 108990125B CN 201710406119 A CN201710406119 A CN 201710406119A CN 108990125 B CN108990125 B CN 108990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ath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earer identifier
identifier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61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0125A (zh
Inventor
王和俊
李明超
曹振臻
刘航
于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061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2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8623 priority patent/WO2018219248A1/zh
Priority to EP18809116.9A priority patent/EP3637855B1/en
Priority to AU2018275574A priority patent/AU2018275574A1/en
Publication of CN108990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25A/zh
Priority to US16/698,736 priority patent/US1101288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0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例如,V2X、LTE‑V、V2V、车联网、MTC、IoT、LTE‑M、M2M,或物联网等。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驾驶出行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引起了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以及环境质量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人身安全、交通出行效率、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应等多方面来看,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 System,ITS)。
目前,车辆可以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者车辆与网络通信(Vehicle to Network,V2N)来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或接收信息服务,这些通信方式可以统称为“V2X通信”,其中X代表任何事物。此外,还有通过网络设备中转的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
目前V2X通信相关技术中主要的空口传输技术包括直连传输通信和网络中转传输通信。前者是指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直接通信,业务数据不经基站等网络设备中转,目前主要指PC5空中接口。后者是指移动终端经基站等网络设备中转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现行的技术主要指Uu空中接口。常用的数据传输路径主要包括两者的组合,即直连链路传输路径(通过PC5空中接口进行通信)、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通过Uu空中接口进行通信)、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现行的技术中,路径选择由应用层进行决策,直连通信与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的工作机制不同,这就导致了移动终端在通信过程中进行路径重选或切换会不可避免的引入潜在的较大的时延、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在传输路径切换或重选时降低潜在的切换时延、提高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
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以及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非接入层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在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负责建立业务类型与服务质量需求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flow)的对应关系的第一配置信息,避免了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节省了网络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该终端设备在第一协议层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协议层选择传输路径,使得传输路径的选择能够适应原有的协议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位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第一协议层可以是协议栈的接入层中的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使得路径选择对应用层透明。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承载标识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承载标识都可以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第二承载标识和路径配置信息能够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更准确的传输路径,提高了传输第一业务数据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时,该终端设备根据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在第二承载标识与某个第一承载标识相同时,或者第二承载标识与某个第一承载标识对应时,根据这个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选择传输路径。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第一承载标识能够为第二承载标识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提高了路径选择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路径配置信息可以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中的指示信息选择传输路径,相比路径配置信息包括传输路径,降低了内存的占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一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二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三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四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第一承载标识和指示信息,能够为第二承载标识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在降低内存占用的同时,提高路径选择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该第六指示信息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或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五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五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六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根据第六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或第六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更具体的一种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更具体的一种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这样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五指示信息能够确定一种更合适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第二承载标识和第六指示信息能够确定一种更合适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在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参数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其中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
在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直连通信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包括源标识、目的标识或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的参数信息和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进而在传输路径上发送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的帧结构的MAC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时,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发送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数信息可以是与第二承载标识在同一个配置信息(即第二配置信息)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的映射关系,其中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时,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源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发送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预先设定第二承载标识与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优先级信息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即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就可以分别确定Destination ID和PPPP。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只获取Source ID,再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确定出Destination ID和PPPP就可以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不专门获取Destination ID和PPPP,节省了系统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应用层发送的Source ID,也可以在第一协议层生成该Source ID,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获取Source ID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节省传输路径的切换时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该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第二承载标识可以与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存在映射关系,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就获知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所需要的参数信息(即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而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不专门获取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从而节省了系统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该终端设备获取预配置信息,该预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该系统消息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该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该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
这样终端设备不需要接收网络设备专门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而是通过系统消息或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降低了系统功耗。或者,终端设备可以获取预配置信息,避免在需要时才去获取第一配置信息,降低了路径选择的时延。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该终端设备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的一个参考要素。
网络设备通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还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在非接入层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在非接入层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选择到合适的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承载标识都可以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发送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的第一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第二承载标识和路径配置信息能够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更准确的传输路径,提高了传输第一业务数据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路径配置信息可以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这样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后,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中的指示信息选择传输路径,相比路径配置信息包括传输路径,降低了内存的占用,以及降低了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传输路径包括该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业务数据。
若终端设备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的传输路径包括网络设备中转的传输路径,则网络设备可以及时的接收到该第一业务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
若终端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且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的MAC协议数据单元,这样网络设备也能够接收到该MAC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包括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并发送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该网络设备接收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
第二承载标识可以与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存在映射关系,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获知的参数信息(即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这样网络设备可以不专门发送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从而节省了网络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预配置信息,该预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系统消息,该系统消息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该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
网络设备不需要专门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而是通过系统消息或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从而降低了系统功耗。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预先发送预配置信息,避免在需要时才去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减少了终端设备进行路径选择的时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
上述第三方面的终端设备和上述第四方面的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与存储器和通信接口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该指令,通信接口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指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信息,以及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业务中断。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传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4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New Radio,NR)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5是传统LTE的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NR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MAC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MAC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irel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和无线蜂窝网络系统,新一代无线通信(new radio,NR)系统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以LTE系统和NR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和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终端设备还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该终端设备还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具有通信功能的车辆、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是核心网网元,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1示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V2X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高可靠低时延需求的通信技术(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该技术的典型使用场景就是车与车通信(V2V)、车与基础设施通信(V2I)等V2X通信,特点是相互通信的终端设备之间距离较近,传输时延较低、但可靠性较低。其中,车辆与周围终端通过直连通信的接口可以称为“PC5空中接口”。
图2示出了另一种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在车辆之间存在建筑物的遮挡、车辆存在将消息传播更远的需求或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时,车辆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中转,即将消息传输给网络设备,通过网络设备中转再传输给其他车辆来实现车联网通信。其中,车辆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称为“Uu空中接口”。
图3示出了传统LTE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和基站都包括用户面协议栈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其中,PDCP层用于将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头压缩和解压、加解密和完整性验证;RLC层用于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包括包分割、包排序、重复包检测和包重组等功能;MAC层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PHY层用于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
图4示出了NR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和基站都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其中,SDAP层处于接入层中PDCP层之上,PDCP层位于SDAP层与RLC层之间。
图5示出了传统LTE的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包括上层(Upper Layer)、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内部的协议结构包括上层、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
传统方案中,终端设备在应用层根据V2X业务对时延、可靠性等服务质量的需求,根据不同传输路径的特性确定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可以是通过Uu空中接口或PC5空中接口传输、通过Uu空中接口和PC5空中接口传输、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以及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当应用层选择采用Uu空中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基于上行业务流模板(Uplink Traffic Flow Template,TFT)在应用层将业务数据的包头信息发送到接入层,并在接入层建立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当应用层选择使用PC5空中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在应用层采用原语的方式将源标识(Source ID)、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和优先级信息(PPPP,ProSe Per-Packet Priority)等参数信息发送到接入层,并在接入层根据Destination ID为终端设备建立与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直连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
因此,终端设备的应用层根据V2X业务数据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需求进行路径选择,或由于负载均衡等原因需要对一部分业务进行路径切换或重选。但是由于业务数据通过Uu空中接口和PC5空中接口传输时的参数传递等运行机制不同,例如,终端设备在从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切换到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需要再获取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等参数信息建立SLRB连接,这样会引入潜在的大时延或业务中断。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7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
第一配置信息包括预先配置好的传输路径,且与第一承载标识有对应关系。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一类承载标识,且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每个第一承载标识都有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路径配置信息具体可以是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其中,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PC5空中接口”进行通信。例如,在欧洲车联网标准中车辆会通过协同感知信息(Cooperative AwarenessMessage,CAM)消息周期性地广播自身的行驶状态给周围车辆,在视距(Line of Sight,LOS)条件下CAM消息是通过PC5空中接口进行广播,其中LOS条件是指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信端和接收端之间直线传播。或者在车辆编队行驶(vehicle platooning)场景,当车距较近时,行驶操作相关信息通过PC5空中接口直接传输给相邻车辆,时延较小,可靠性较高,其中,车辆编队行驶是指头车进行有驾驶员驾驶,后面车辆行为受头车指挥,接收头车的操作指令进行加速、制动。
其中,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可以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通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Uu空中接口”传输给网络设备,再通过网络设备中转传输给其他终端设备。例如,在市区的十字路口位置的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场景中,非视距是指无线信号传输通过一个部分阻断的路径,一般引起NLOS情形的障碍包括建筑物、树、小山、大山或高电压电子功率线路等。在NLOS场景下,终端设备向其他方向的车辆发送CAM消息,需要经过网络设备的转发。或者在车辆编队行驶场景中,对于车速等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对可靠性要求不高,采用PC5口即可,对于刹车等时延、可靠性要求均高的消息,采用PC5空中接口与Uu空中接口一起传输的形式。在车辆编队行驶场景中对于车队的状态维护,比如确定合适的中继车辆,需要用Uu空中接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而在车辆编队行驶场景中的CAM消息可以用Uu空中接口或PC5空中接口都可以。
具体地,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是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也可以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是指终端设备同时通过Uu空中接口和PC5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可以是终端设备仅能通过Uu空中接口进行传输业务数据;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可以是终端设备仅能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业务数据。
可选地,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字段,可以是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或数据无线承载标识,还可以是该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流(QoSflow)标识,可以是用于区分业务数据的类型的业务类型标识,或者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volved RadioAccess Bearer,E-RAB)标识,或者还可以是上述至少一项,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例如,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流标识和Qosflow标识,即流标识和Qosflow标识可以存在对应关系,且对应于一种路径配置信息;或者第一承载标识可以是流标识、Qosflow标识和业务类型标识,即流标识、Qosflow标识和业务类型标识三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对应于一种路径配置信息;或者第一承载标识还可以是上述任一项的组合,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示信息,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能够确定出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内容;或者第一配置信息直接包括对应的内容,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直接获知第一配置信息的内容。
可选地,路径配置信息可以直接包括上述四种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项,也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具体地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例如,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即第一承载标识可以对应于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这两类传输路径,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在这两类传输路径中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传输业务数据。
再例如,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即第一承载标识可以对应于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这三类传输路径,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在这三类传输路径中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传输业务数据。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单独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通过系统消息或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的携带。
可选地,该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即终端设备不需要从网络设备获取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8示出了NR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NR的控制面协议栈涉及终端设备、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等。具体地,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具体地,终端设备侧NAS层负责建立业务类型与QoSFlow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由核心网网元存储,并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也可以以预配置的方式在终端设备侧生效。在终端设备需要发送业务数据时,NAS层根据V2X业务与QoSFlow的第一配置信息将为该业务数据映射到相应的QoSFlow。
应理解,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由广播、专有信令或者预配置的方式为终端设备进行配置。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8所述的基站,也可以是核心网设备,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7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上层的数据获取业务数据和该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可以是配置信息中的一个字段,也可以是用于指示该业务数据的指示信息,可以是流标识,可以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还可以是该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需求流(QoSflow)标识,可以是用于区分业务数据的类型的标识,以及E-RAB标识,或者上述任一项的组合,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应理解,在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服务质量需求流(QoSflow)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以及E-RAB标识中的至少一项的组合时,第二承载标识可以是该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还应理解,第二承载标识可以是与第一承载标识相同类型的承载标识,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承载标识,或者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对应的第一承载标识;或者第二承载标识是与第一承载标识不同类型的承载标识,但是第二承载标识可以与第一承载标识存在映射关系,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终端设备获取该第二承载标识可以是单独获取;或者该第二承载标识携带在业务数据中,终端设备通过获取业务数据获得该第二承载标识。
例如,该第一承载标识封装在业务数据中,具体地可以是封装在业务数据的包头信息中,也可以是封装在业务数据的数据载荷中。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业务数据主要是指非(non)-IP类型的业务数据。
703,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具体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在预先配置好的传输路径中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其中,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存在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承载标识,或者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存在与第二承载标识对应的第一承载标识,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若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存在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承载标识,则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配置信息中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作为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若第一配置信息中存在与第二承载标识对应的第一承载标识,即第一配置信息中没有直接包括与第二承载标识相同的第一承载标识,但是第一承载标识与第二承载标识存在预先配置的对应关系,则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对应于第二承载标识的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确定为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协议层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该第一协议层属于该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位于PDCP层之上且与PDCP层相邻,PDCP层位于该第一协议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之间。
具体地,第一协议层位于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中的接入层中,且位于PDCP层之上并与PDCP层相邻,PDCP层位于该第一协议层和RLC层之间,例如,第一协议层可以是图6中接入层中的SDAP层。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至少一个第一承载标识中每个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传输路径,具体的传输路径可以是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任意一种。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后,就可以在第一协议层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承载标识选择出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即路径选择操作在接入层执行,且统一依赖业务数据的承载标识与传输路径的第一配置信息,这样终端设备在不同传输路径之间的动态切换对上层透明,并且避免了由于传输路径机制不同在进行传输路径切换时引入的潜在的大时延和业务中断等问题。
可选地,当第二承载标识为第一承载标识时,即在第二承载标识与第一承载标识相同,或者第二承载标识对应于第一承载标识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信息选择传输路径。
应理解,第二承载标识与第一承载标识相同,可以是编号或数值相同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第二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第三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第四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例如,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为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第二承载标识为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四项指示信息中的任意一项。
可选地,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该第六指示信息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五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五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六指示信息时,该终端设备根据第六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具体地,第五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的标识、第六指示信息为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的标识。也就是说,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第五指示信息,则终端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第六指示信息,则终端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还可以更具体的划分。其中,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且任一项第五指示信息对应与一项直连链路传输路径相对应。第六指示信息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并且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分别对应一项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第一承载标识和路径配置信息中的第五指示信息或第六指示信息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对应的更加合适的传输路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例如,在第五指示信息是业务类型标识,不同业务类型标识分别对应不同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这样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第一承载标识和业务类型标识选择更合适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
在第六指示信息为第二逻辑信道标识时,不同的第二逻辑信道标识对应不同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这样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逻辑信道标识选择更合适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704,终端设备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具体地,若终端设备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第一业务数据时,则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为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P-GW)之间建立相应的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进而终端设备采用该EPS承载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相应的业务数据。若终端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为通过Uu空中接口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该第一业务数据。
若终端设备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第一业务数据,则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建立相应的SLRB,并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第一业务数据。若终端设备选择的传输路径为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相应地,另一个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该第一业务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即第一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以及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中的任意一种时,终端设备可以将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并通过PC5空中接口传输该MAC协议数据单元。
具体地,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一参数信息可以作为MAC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封装在MAC协议数据单元内,如图9所示,第一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源标识(Source ID)、目的标识(Destination ID)或优先级信息(PPPP)中的至少一项。其中,Source ID在空口上唯一地标识了通信源端,可以周期性地或者非周期性地变化;Destination ID用于标识不同服务质量需求的V2X业务类型;PPPP标识不同的传输优先级,映射到相应的逻辑信道。
例如,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则终端设备将第一业务数据、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封装在MAC协议数据单元,并将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其他终端设备(表示为第二终端设备),这样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MAC协议数据单元获知通信源端,以及获知服务质量需求的V2X业务类型。
再例如,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则终端设备将第一业务数据、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封装在MAC协议数据单元,并将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这样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MAC协议数据获知通信源端,服务质量需求的V2X业务类型以及处理该MAC协议数据单元的优先级信息。
应理解,该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也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即将第二承载标识也封装在该MAC PDU中,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选地,Source ID可以单独作为MAC PDU的一个字段,也可以作为第二承载标识的一个字段。
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第二承载标识是流标识为例进行表示。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参数信息中的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可以是从上层获取的。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预先设定第二承载标识与Destination ID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即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就可以分别确定Destination ID和PPPP。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只获取Source ID,再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确定出Destination ID和PPPP就可以生成MAC PDU。
可选地,终端设备获取的Source ID可以是通过接收上层发送的,也可以是接入层生成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层”可以是接入层之上的适配层、非接入层或应用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是单独接收上层发送的Source ID,也可以是接收第二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携带该Source ID。
可选地,第二参数信息可以是从网络设备获取的,且与第二承载标识在同一个配置信息中,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为方便描述,下述表示为第二配置信息。终端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根据第二配置信息中的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其中,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发送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例如,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二参数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将第一业务数据、Source ID和Destination ID封装在MAC协议数据单元,并将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其他终端设备(表示为第二终端设备),这样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该MAC协议数据单元获知通信源端,以及获知服务质量需求的V2X业务类型。
再例如,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网络设备可以将该第二参数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将第一业务数据、Source ID、DestinationID和PPPP封装在MAC协议数据单元,并将MAC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这样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根据MAC协议数据获知通信源端,服务质量需求的V2X业务类型以及处理该MAC协议数据单元的优先级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一业务数据,从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第二承载标识可以与源标识、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存在映射关系,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标识就获知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所需要的参数信息,进而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通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信息,以及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避免了业务中断。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1201,终端设备获取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2中的第一终端设备。
120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每个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应理解,本申请对步骤1201和步骤1202的先后顺序不进行限定。
1203,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1204,终端设备接收应用层发送的参数信息。
可选地,该参数信息可以是包括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
可选地,该参数信息可以只包括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与第二承载标识存在映射关系,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承载标识确定Destination ID和PPPP。
可选地,该Source ID可以单独获取,也可以携带在第二承载标识中。
1205,终端设备根据该参数信息和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
终端设备根据Source ID、Destination ID和PPPP和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
1206,终端设备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MAC该协议数据单元。
应理解,该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为不包括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因此,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向其他终端设备(即图12的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该MAC协议数据单元。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信息,以及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上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并根据该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还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结合图7至图12,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3和图1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3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设备1300包括:
处理模块1310,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
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收发模块1320,用于在该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具体用于:
在第一协议层根据该第一承载标识、该第二承载标识、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可选地,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位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可选地,该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二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具体用于: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时,根据该路径配置信息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可选地,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具体用于: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一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二指示信息时,选择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三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四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可选地,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五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五指示信息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该第六指示信息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该处理模块1310具体用于: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五指示信息时,根据第五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且该路径配置信息包含该第六指示信息时,根据第六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该传输路径。
可选地,该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获取第一参数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其中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
该收发模块1320,还用于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
获取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当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承载标识时,根据该第二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
该收发模块1320,还用于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且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
该收发模块1320具体用于:
在该传输路径上发送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获取预配置信息,该预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或
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该系统消息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或
该处理模块1310,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该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信息,以及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该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接收上层发送的参数信息,并根据该参数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生成MAC协议数据单元,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还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300可以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13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管理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32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处理模块131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1400可以包括收发器1410,处理器1420和存储器1430。其中,存储器143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142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5所示,该网络设备1500包括:
处理模块1510,用于确定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收发模块15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该终端设备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的一个参考要素。
可选地,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非接入层确定该第一配置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该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可选地,在该传输路径包括该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时,该收发模块1520,还用于接收该第一业务数据。
可选地,在该业务数据的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该收发模块1520,还用于接收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一参数信息。
可选地,该收发模块1520还用于: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二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该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接收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信息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该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一业务数据和该第二参数信息。
可选地,该收发模块1520具体用于:
接收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该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该第二承载标识和该第一业务数据。
可选地,该收发模块1520具体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预配置信息,该预配置信息包括该第一配置信息;或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系统消息,该系统消息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或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该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该第一配置信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通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该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该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承载标识为该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进而在选中的传输路径上传输该第一业务数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先建立好的传输路径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合适传输路径,避免了在有需求时才去建立传输路径,从而有效减少潜在时延以及提高了可靠需求,此外还能够避免业务中断。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5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1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管理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各个方法的相应步骤,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152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处理模块151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16所示,网络设备1600可以包括收发器1610,处理器1620和存储器1630。其中,存储器163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163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
应理解,处理器1420或处理器1620可以是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430或存储器163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如图17所示,该系统1700包括:
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300和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15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用于指示上述任一种方法的程序指令。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存储器1430或163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承载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协议层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位于接入层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E-RAB ID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 ID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时,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传输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或第六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包括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五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六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1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承载标识在第一协议层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协议层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非接入层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路径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承载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收发模块,用于在所述传输路径上传输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第一协议层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协议层位于接入层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时,将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传输路径。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时,选择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时,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五指示信息或第六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是直连链路承载标识、业务类型标识、业务标识或第一逻辑信道标识中的任一项,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是数据无线承载标识或第二逻辑信道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五指示信息时,根据第五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直连链路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且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时,根据第六指示信息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为所述传输路径。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路径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时,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传输路径上发送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
29.根据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3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所述承载标识对应的路径配置信息包括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中的至少一种;
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协议层为第一业务数据选择传输路径的一个参考要素,所述第一协议层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层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之上。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非接入层确定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标识为流标识、直连链路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标识或业务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指示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和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传输路径为直连链路传输路径或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输路径包括所述网络设备中转传输路径时,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一源标识、第一目的标识或第一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一参数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承载标识和第二参数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源标识、第二目的标识或第二优先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接收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所述第二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和所述第二参数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是由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生成的,且所述第三MAC协议数据单元封装有所述第一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业务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预配置信息,所述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系统消息,所述系统消息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所述专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CN201710406119.2A 2017-06-01 2017-06-01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ctive CN108990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6119.2A CN108990125B (zh) 2017-06-01 2017-06-01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CT/CN2018/088623 WO2018219248A1 (zh) 2017-06-01 2018-05-28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18809116.9A EP3637855B1 (en) 2017-06-01 2018-05-2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U2018275574A AU2018275574A1 (en) 2017-06-01 2018-05-28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6/698,736 US11012886B2 (en) 2017-06-01 2019-11-27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6119.2A CN108990125B (zh) 2017-06-01 2017-06-01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125A CN108990125A (zh) 2018-12-11
CN108990125B true CN108990125B (zh) 2020-12-22

Family

ID=6445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6119.2A Active CN108990125B (zh) 2017-06-01 2017-06-01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2886B2 (zh)
EP (1) EP3637855B1 (zh)
CN (1) CN108990125B (zh)
AU (1) AU2018275574A1 (zh)
WO (1) WO2018219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2253B (zh) * 2018-01-22 2020-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66140B (zh) * 2018-04-11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343667B (zh) * 2018-12-19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32457A (zh) * 2019-01-09 2020-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07606B (zh) * 2019-01-18 2021-07-20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可用性上报、指示方法和设备
KR20200094343A (ko) * 2019-01-30 2020-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직접 통신 베어러의 서비스 품질을 관리 및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1586643B (zh) * 2019-02-15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播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41532B (zh) * 2019-03-22 2023-09-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1757476B (zh) * 2019-03-2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476899B2 (en) * 2019-04-18 2022-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multi-user equipment (U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CN110536445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e信息的报告方法、车辆网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KR102328223B1 (ko) * 2019-05-02 2021-11-18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유니 캐스트 전송의 SLRB(Sidelink Radio Bearer) 구성을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01341A (zh) * 2019-06-17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51431B (zh) * 2019-08-09 2023-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保护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800680A (zh) * 2020-07-03 2020-10-20 深圳市友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Onu的快速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4071589B (zh) * 2020-07-30 2023-04-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指示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367493B (zh) * 2021-01-14 2021-06-01 游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85827B (zh) * 2021-05-18 2023-07-25 成都欧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5567991A (zh) * 2021-07-02 2023-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式切换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155800A (zh) * 2021-11-22 2023-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01521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失败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24045180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4294A (zh) * 2013-06-07 2014-12-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直接通信路径倒换方法和设备
CN104936247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选中继终端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EP3032787A1 (en) * 2012-10-27 2016-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lementing packet transmission in pcie switching network
CN105681445A (zh) * 2016-02-04 2016-06-15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点对点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47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场景下中继ue的重选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327B (zh) * 2006-08-25 2011-05-11 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p电信网系统综合业务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64996A (zh) * 2010-01-18 2011-02-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34914B (zh) * 2012-08-27 2017-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支持上行半静态调度的承载的方法、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4796948B (zh) * 2014-01-21 2018-06-19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修改方法及系统
EP3474600A1 (en) * 2014-03-20 2019-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63625A1 (en) * 2014-04-24 2015-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2491734A (zh) 2014-05-30 2021-03-12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6559732A (zh) * 2015-09-25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BR112018077070A2 (pt) * 2016-06-29 2019-04-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de emissão de informação, método e aparelho de envio de dados, dispositivo da rede de acesso, terminal, e,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32787A1 (en) * 2012-10-27 2016-06-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mplementing packet transmission in pcie switching network
CN104244294A (zh) * 2013-06-07 2014-12-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直接通信路径倒换方法和设备
CN104936247A (zh) * 2014-03-20 2015-09-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重选中继终端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CN106376047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场景下中继ue的重选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681445A (zh) * 2016-02-04 2016-06-15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点对点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012886B2 (en) 2021-05-18
AU2018275574A1 (en) 2020-01-16
US20200107218A1 (en) 2020-04-02
EP3637855B1 (en) 2021-12-08
EP3637855A4 (en) 2020-05-27
CN108990125A (zh) 2018-12-11
EP3637855A1 (en) 2020-04-15
WO2018219248A1 (zh)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9012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06455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CN109315016B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6614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247079B (zh)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05542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10127317A1 (en) Path selec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297602B2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417215A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US20200162854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40963A (zh)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92994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5835198A (zh) 一种控制安全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CN112312328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731108B (zh) 车联网中载波选择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001543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70280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50369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3783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irs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720408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326027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7158095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499942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30002811A (ko)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1 장치가 제1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4830803A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