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9557A -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9557A
CN108989557A CN201810765155.2A CN201810765155A CN108989557A CN 108989557 A CN108989557 A CN 108989557A CN 201810765155 A CN201810765155 A CN 201810765155A CN 108989557 A CN108989557 A CN 108989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quarter
bell
call
incoming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5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5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95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9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9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04M19/047Vibrating means for incoming c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提高了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与人之间联络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移动终端的来电提醒方式有:静音、响铃、振动以及响铃振动混合方式,而用户为了能够及时接听到他人的来电,避免漏接电话,通常会设置来电提醒方式为响铃方式,当有来电时,便会有铃声响起,从而达到提醒用户的目的。然而,来电响铃在无人接听或不进行人为干预时,响铃时长会比较长,直到对方挂机为止,而来电响铃在有些使用场合(例如,开会、上课、休息等场合)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打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来电提醒方法,导致来电提醒方式不智能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当所述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所述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方式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提醒方式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闹铃时长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以及
提醒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所述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话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所述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提高了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话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通话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电话手表等,通话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例如,当穿戴式设备内置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通过自身装载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而当穿戴式设备不具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将该穿戴式设备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通话终端进行连接,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式设备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根据穿戴式设备用户预先对通话终端设置的来电提醒模式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其中,来电提醒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响铃模式、振动模式以及响铃振动混合模式,根据来电提醒模式将来电提醒方式分为静音方式、闹铃方式以及振动方式。
在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之前,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收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根据收集到的来电接听偏好,通过穿戴式设备对通话终端的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从而提高对闹铃时长阈值设置的合理程度,其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包括该用户接听来电时的闹铃时长、通话时长、接听的时间和日期。
在对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时,优选地,根据收集到的来电接听偏好和预先存储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工作日程表,调整该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长短,从而提高对闹铃时长阈值设置的合理程度,作为示例地,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工作日上午11点,而根据工作日程表可知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开会,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缩短或调整为0,从而避免打扰用户开会。
在对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时,进一步优选地,获取该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根据来电接听偏好和生理特征参数(例如,脉搏频率、体温、血压),通过穿戴式设备对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闹铃时长阈值设置的合理程度,作为示例地,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工作日上午11点,而根据穿戴式设备获取到的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出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休息时,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缩短或调整为0,从而避免打扰用户休息,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晚上8点,而根据穿戴式设备获取到的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出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运动时,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延长,从而避免用户漏接重要电话。
在步骤S102中,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之前,优选地,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当闹铃音量达到预设的音量阈值时,跳转至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的步骤,从而提高对闹铃时长进行检测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后续对来电提醒方式进行切换的智能化程度。
在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之前,优选地,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所处的外界环境音量,当外界环境音量低于预设的环境音量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后续对来电提醒方式进行切换的智能化程度。
在步骤S103中,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例如,闹铃时长达到3秒)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通话终端的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避免响铃时间过长打扰到别人。其中,振动方式的切换只针对此次来电请求,下个来电请求时,仍然按原有的来电提醒方式进行提醒,对下次的来电提醒方式不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提高了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提醒方式获取单元21,用于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通话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通话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例如,当穿戴式设备内置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通过自身装载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而当穿戴式设备不具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将该穿戴式设备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通话终端进行连接,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式设备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根据穿戴式设备用户预先对通话终端设置的来电提醒模式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其中,来电提醒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响铃模式、振动模式以及响铃振动混合模式,根据来电提醒模式将来电提醒方式分为静音方式、闹铃方式以及振动方式。
闹铃时长检测单元22,用于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提醒状态切换单元23,用于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例如,闹铃时长达到3秒)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通话终端的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避免响铃时间过长打扰到别人。其中,振动方式的切换只针对此次来电请求,下个来电请求时,仍然按原有的来电提醒方式进行提醒,对下次的来电提醒方式不影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接听偏好收集单元31,用于通过穿戴式设备收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通话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通话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例如,当穿戴式设备内置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通过自身装载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简称SIM卡)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而当穿戴式设备不具有移动通信模块时,可以将该穿戴式设备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通话终端进行连接,来实现与家人、朋友打电话。
在本发明实施中,当穿戴式设备检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接听了来电时,则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进行收集,其中,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包括闹铃时长、通话时长、接听的时间和日期,例如,穿戴式设备用户在响铃多长时间后开始接听来电、穿戴式设备用户的通话时长、穿戴式设备用户会对哪个时间的来电进行接听等。
在通过穿戴式设备收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时,优选地,通过穿戴式设备收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并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例如,脉搏频率、体温、血压),从而使得后续闹铃时长阈值的设置更合理。
时长阈值设置单元32,用于根据来电接听偏好,通过穿戴式设备对通话终端的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时,优选地,根据收集到的来电接听偏好和预先存储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工作日程表,调整该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长短,从而提高对闹铃时长阈值设置的合理程度,作为示例地,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工作日上午11点,而根据工作日程表可知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开会,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缩短或调整为0,从而避免打扰用户开会。
在对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时,进一步优选地,根据来电接听偏好和生理特征参数,通过穿戴式设备对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闹铃时长阈值设置的合理程度,作为示例地,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工作日上午11点,而根据穿戴式设备获取到的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出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休息时,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缩短或调整为0,从而避免打扰用户休息,当收集到的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为晚上8点,而根据穿戴式设备获取到的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判断出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当前在运动时,则将闹铃时长阈值的时长延长,从而避免用户漏接重要电话。
提醒方式获取单元33,用于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式设备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根据穿戴式设备用户预先对通话终端设置的来电提醒模式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其中,来电提醒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响铃模式、振动模式以及响铃振动混合模式,根据来电提醒模式将来电提醒方式分为静音方式、闹铃方式以及振动方式。
闹铃音量获取单元34,用于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之前,优选地,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所处的外界环境音量,当外界环境音量低于预设的环境音量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后续对来电提醒方式进行切换的智能化程度。
闹铃时长检测单元35,用于当闹铃音量达到预设的音量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闹铃音量达到预设的音量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作为示例地,当获取到的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为1,而预设的音量阈值为10时,则不需要后续对来电提醒方式进行切换,当获取到的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为11时,则对闹铃时长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对闹铃时长进行检测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后续对来电提醒方式进行切换的智能化程度。
提醒状态切换单元36,用于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例如,闹铃时长达到3秒)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通话终端的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避免响铃时间过长打扰到别人。其中,振动方式的切换只针对此次来电请求,下个来电请求时,仍然按原有的来电提醒方式进行提醒,对下次的来电提醒方式不影响。
其中,优选地,接听偏好收集单元31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311,用于通过穿戴式设备收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并获取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
时长阈值设置单元32包括:
阈值设置子单元321,用于根据来电接听偏好和生理特征参数,通过穿戴式设备对通话终端的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话终端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终端4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41中并可在处理器4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2。该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2所示单元21至23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提高了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话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电话手表。该通话终端4中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时实现的步骤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3。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2所示单元21至23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当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对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当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穿戴式设备将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从而提高了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例如,ROM/RAM、磁盘、光盘、闪存等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当所述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所述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收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
根据所述来电接听偏好,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收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收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并获取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来电接听偏好,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来电接听偏好和所述生理特征参数,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
当所述闹铃音量达到预设的音量阈值时,跳转至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的步骤。
5.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提醒方式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主叫方发送给与穿戴式设备连接的通话终端的来电请求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当前的来电提醒方式;
闹铃时长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以及
提醒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闹铃时长达到预设的闹铃时长阈值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将所述来电提醒方式切换到振动方式,以通过振动对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来电提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听偏好收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收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以及
时长阈值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来电接听偏好,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听偏好收集单元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收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来电接听偏好,并获取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特征参数;
所述时长阈值设置单元包括:
阈值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来电接听偏好和所述生理特征参数,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通话终端的所述闹铃时长阈值进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闹铃音量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来电提醒方式为闹铃方式时,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获取所述通话终端的闹铃音量;以及
时长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闹铃音量达到预设的音量阈值时,触发所述闹铃时长检测单元通过所述穿戴式设备对所述来电请求的闹铃时长进行检测。
9.一种通话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0765155.2A 2018-07-12 2018-07-12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89895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5155.2A CN108989557A (zh) 2018-07-12 2018-07-12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5155.2A CN108989557A (zh) 2018-07-12 2018-07-12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9557A true CN108989557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3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5155.2A Pending CN108989557A (zh) 2018-07-12 2018-07-12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95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715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的提醒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3774A (zh) * 2021-08-27 2021-10-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吸油烟机及烹饪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51A (zh) * 2012-12-03 2013-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来电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3281449A (zh) * 2013-05-14 2013-09-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来电提醒自动调节的方法
CN104410752A (zh) * 2014-11-12 2015-03-1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516482A (zh) * 2015-12-04 2016-04-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151A (zh) * 2012-12-03 2013-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来电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3281449A (zh) * 2013-05-14 2013-09-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来电提醒自动调节的方法
CN104410752A (zh) * 2014-11-12 2015-03-1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516482A (zh) * 2015-12-04 2016-04-2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7715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设备的提醒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3774A (zh) * 2021-08-27 2021-10-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醒方法、装置、吸油烟机及烹饪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3581B (zh) 一种智能终端通信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4092830A (zh) 一种手机工作模式的自动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1860984B (zh) 一种通信业务信息的提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5428136U (zh) 智能手环紧急报警装置
CN104363569B (zh) 一种基于情景感知的向移动用户推荐最优联系方式的方法
CN104822174B (zh) 一种通信模式调整方法
CN104052858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情景模式设定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02990A (zh)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89557A (zh)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来电提醒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453779A (zh) 一种多模式闹钟提醒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91572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多次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187668B (zh) 移动终端系统未读信息的提醒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0037715A (zh) 穿戴式设备的提醒方法、装置、穿戴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16989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穿戴提示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13079245B (zh) 来电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25168B (zh)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0936B (zh) 一种通话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01639966A (zh) 一种健康监控紧急呼叫装置和方法
CN102035945A (zh) 一种自动调节振铃音量的手机及方法
KR102534557B1 (ko) 음향 신호를 조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7734130A (zh) 一种自动调整终端铃音方法、装置与终端
CN104027070A (zh) 一种健康监测报警求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6803849B (zh)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
CN203763055U (zh) 一种健康监测报警求救系统
CN104158965B (zh) 一种手机辐射监测预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