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1194B -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1194B
CN108981194B CN201810663719.1A CN201810663719A CN108981194B CN 108981194 B CN108981194 B CN 108981194B CN 201810663719 A CN201810663719 A CN 201810663719A CN 108981194 B CN108981194 B CN 108981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collecting tube
paraboloid
turntable
groov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3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1194A (zh
Inventor
吴宇颂
张昊春
李凡
张昕博
王得鑫
戈朝强
单心茹
邵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6637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1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1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1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1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11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该装置的集热装置转盘的下方安装有转盘固连齿轮,竖直转动支座上安装有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两个集热管支柱和抛物反射面轴向转动,集热管安装在两个集热管支柱上,水泵通过两段柔性水管与集热管连通构成水循环通路,集热管的侧面开有缝隙,集热管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且双圆管的夹层内充满纳米流体介质;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感应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集成箱。解决了现有槽式太阳能集热技术集热管收集效率低、传热效率低、热损失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高了收集效率和传热效率,气凝胶保温层减少了散热损失;追光系统和温控系统,提高了装置的整体适应性。

Description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属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近200年,化石能源支撑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人类的巨大消耗及其不可再生性,化石能源正在逐渐走向枯竭。因此,新能源成为时代新宠。
太阳能利用方式主要有光电和光热两种,其中光电利用方式发电品质高,但是效率较低,只有20%-30%,而且成本高,装置较光热利用方式不稳定,生产光电产品时污染极其严重。光热发电按集热形式分为三种形式:塔式、碟式和槽式。这三种形式的集热器各有优缺点,但也是当下各个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形式。具体各种太阳能利用形式的效能及优缺点分析见表1。
表1各种太阳能利用形式的效能及优缺点分析
塔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约为60%,虽然可以实现高温集热,但是由于其在反射和吸收的过程中太阳光的能量散失较大,总体来看塔式太阳能集热器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对于吸热材料要求很高,成本极高且效率不高。
碟式集热器效率很高,约为80%,而且聚光温度高,可以使得局部温度升温很快,但是聚光温度过高,使得材料需耐高温,成本过高难以推广。
槽式集热器效率约为50%-60%,装置稳定性最高,但是传统槽式集热器集热管收集效率低、传热效率较低。
要想高效地将太阳能加以利用,必须对其汇聚再利用,而抛物线作为唯一可以汇聚平行光的线性被广泛采用,采取的方式主要有碟式和槽式。判断聚光器优劣的主要条件是聚光比(提高光能密度的比例)、容许偏角(能够反射到受光部的光线与光轴的最大夹角)以及加工和材料成本。相对于碟式抛物面,槽式抛物面聚光比不是很高,但是容许偏角较大,加工成本很低。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槽式抛物面设计,针对传统槽式集热器集热管收集效率低、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分别采用双圆管套筒结构集热管和纳米流体作为工质来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槽式太阳能集热技术集热管收集效率低、传热效率低、热损失较大的问题。采用双圆管套筒集热管,模拟黑体吸收,把传统的外热源加热转化为内热源加热,提高了收集效率;采用Cu纳米流体作为传热工质,利用其导热系数大的特点,及时的将热量传递出去,提高了传热效率;由于采用了内表面收集,外部添加气凝胶保温层,减少了散热损失;结合追光系统和温控系统,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适应性。
所述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水泵、两个集热管支柱、外伸支架、两段柔性水管、抛物反射面、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控制集成箱、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布置板、导轨支座、转盘固连齿轮、集热装置转盘、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集热管、支撑底座、竖直转动支座;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的下方安装有转盘固连齿轮,所述转盘固连齿轮通过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固连齿轮下方安装有支撑底座;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的上方设置有水泵、控制集成箱、导轨支座和竖直转动支座,所述水泵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连接,所述竖直转动支座上安装有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两个集热管支柱和抛物反射面轴向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与控制集成箱连接,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位于抛物反射面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的背面安装有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导轨支座;
所述集热管安装在两个集热管支柱,所述水泵通过两段柔性水管与集热管连通构成循环水流通路,所述集热管的侧面开有缝隙,所述集热管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且双圆管的夹层内充满纳米流体介质;所述集热管靠近水泵的一侧焊接有外伸支架,所述外伸支架的上方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布置板,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表面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集热管上,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连接;
所述水泵通过两段柔性水管与集热管连通构成水循环通路,所述集热管的侧面开有缝隙,所述集热管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所述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的内部充满纳米流体介质。
优选地,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二和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受控制集成箱的控制驱动转动齿轮二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二与转动齿轮一啮合并驱动转动齿轮一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一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两个集热管支柱焊接在反射面支架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安装在反射面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包括曲柄滑块动杆、曲柄滑块铰链、滑块和导轨,所述曲柄滑块动杆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反射面支架上,所述曲柄滑块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曲柄滑块铰链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所述导轨固定在导轨支座上。
优选地,所述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三、电机二和电源箱,所述电源箱给电机二供电,所述电机二驱动转动齿轮三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三与转盘固连齿轮啮合并驱动转盘固连齿轮转动。
更优选地,所述电源箱通过穿过支撑底座的导线与控制集成箱连接,用于给控制集成箱、温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供电。
优选地,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上十字交叉设置五个光电传感器,其中一个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十字中心,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的连线与横梁平行,剩下两个光电传感器的连线与横梁垂直。
优选地,所述集热管的内表面涂有吸光涂层,所述集热管的外部包裹有气凝胶保温介质。
优选地,所述抛物反射面的材质为安铝MIRO-4400AG,反射率为95%,漫反射率为2%,吸收率为3%,强度为HB115。
优选地,所述纳米流体介质为Cu纳米颗粒,所述Cu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5%,其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300ppm,稳定剂为水杨酸钠。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太阳光通过槽式安铝反射面反射,太阳光聚焦在反射面的焦点线上,在反射面的焦点线附近同向放置有双圆管套筒集热管,集热管腔体夹层装有循环的纳米流体介质,外添加气凝胶保温层,在集热管靠近发射面的一边开一条小缝,使得发射面聚焦的太阳光正好从小缝进入集热管的内部,集热管内壁涂有吸光涂层,光在内壁经过多次的反射和吸收,将热量传递给腔内的纳米流体,纳米流体把热量传递出去,可用于热能发电、海水淡化等。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装置采用双圆管套筒集热管结构设计,模拟黑体吸收,把传统的外热源加热转化为内热源加热,在集热管外部添加气凝胶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综合可将太阳能的吸收效率提高30%左右,增强太阳能的光热转换效率;经过计算和实验,可以看到新型集热器最高光学效率可达到87.404%,可用热效率90%左右,总体效率理论上可达78%。传统集热器真空管透射率为0.90,最高光学效率仅能达到62.004%,可用热效率75%左右,总体理论效率只有46.5%。同时,内源加热的方式结合外部的保温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集热管和外界产生的热量损失,提高了收集效率。
(2)采用纳米流体作为传热工质。纳米流体具有导热系数大的特点,可以及时的将集热腔体的热量传递出去,防止集热腔体的热量堆积造成的能量浪费,提高了传热效率;
(3)追光装置和温度控制装置结合。追光装置可以调节抛物反射面,将太阳光汇聚到集热腔的小缝上,达到最佳的光线接收效果;温度控制装置可以调节纳米流体流量泵的流速,达到最佳的热量传输效果。二者结合,可以提高装置在时间上的平均集热效率,提高装置整体的适应性。
(4)本装置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行性极高,可与海水淡化、热能发电等组合利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很强的适应性,可用于海水淡化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
(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装置在50min内可使水温上升了52℃。本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水温的上升,达到了集热的目的,可满足实现家用热水器的需求。当天气良好时,可以收集更多的热量,若采用纳米流体进行传热换热,可将其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加热等。传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全年效率均在45%左右,对比可知,本装置的热效率较传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已有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抛物反射面与双圆管套筒集热管配合吸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为光电检测与控制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图7为光电检测与控制模块的主程序图;
图8为温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2-水泵;3-集热管支柱;4-外伸支架;5-柔性水管;6-转动齿轮一;7-转动齿轮二;8-抛物反射面;9-曲柄滑块动杆;10-曲柄滑块铰链;11-滑块;12-导轨;13-电机一;14-控制集成箱;15-温度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17-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8-导轨支座;19-转盘固连齿轮;20-集热装置上圆盘;21-转动齿轮三;22-电机二;23-电源箱;24-集热管;25-支撑底座;26-竖直转动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包括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水泵2、两个集热管支柱3、外伸支架4、两段柔性水管5、抛物反射面8、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控制集成箱14、温度传感器15、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导轨支座18、转盘固连齿轮19、集热装置转盘20、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集热管24、支撑底座25、竖直转动支座26;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20的下方安装有转盘固连齿轮19,所述转盘固连齿轮19通过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固连齿轮19下方安装有支撑底座25;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20的上方设置有水泵2、控制集成箱14、导轨支座18和竖直转动支座26,所述水泵2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所述竖直转动支座26上安装有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驱动两个集热管支柱3和抛物反射面8轴向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位于抛物反射面8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8的背面安装有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用于支撑抛物反射面8,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导轨支座18;
所述集热管24安装在两个集热管支柱3上,所述两个集热管支柱3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外侧焊接有外伸支架4,所述外伸支架4的顶端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表面安装有光电传感器16,所述光电传感器16感应到的光敏信号通过导线传输给控制集成箱14;所述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集热管24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5感应到的温度信号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
所述水泵2通过两段柔性水管5与集热管24连通构成水循环通路,所述集热管24的侧面开有缝隙,所述集热管24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所述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的内部充满纳米流体介质。
所述抛物反射面8采用半抛物面设计,相对于碟式抛物面,虽然槽式抛物面聚光比不是很高,但容许偏角较大,加工成本低,同时半抛物面结构避免了吸收体本身对光线的遮挡,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效率。
所述纳米流体介质是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在溶液中添加纳米级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氧化物粒子,形成一种新型的传热冷却工质,其拥有导热系数高,对设备磨损小等优点,可作为良好的传热工质,故本装置使用纳米流体介质作为传热工质。
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一6、转动齿轮二7和电机一13,所述电机一13受控制集成箱14的控制驱动转动齿轮二7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二7与转动齿轮一6啮合并驱动转动齿轮一6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一6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转动。
所述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还包括反射面支架,所述两个集热管支柱3通过螺钉固定在反射面支架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8安装在反射面支架的上。
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包括曲柄滑块动杆9、曲柄滑块铰链10、滑块11和导轨12,所述曲柄滑块动杆9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反射面支架上,所述曲柄滑块动杆9的另一端通过曲柄滑块铰链10与滑块11铰接,所述滑块11在导轨12上运动,所述导轨固定在导轨支座18上。
所述反射面支架与曲柄滑块调节机构配合用于支撑抛物反射面8。
所述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三21、电机二22和电源箱23,所述电源箱23给电机二22供电,所述电机二22驱动转动齿轮三21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三21与转盘固连齿轮19啮合并驱动转盘固连齿轮19转动。
所述电源箱23通过穿过支撑底座25的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用于给控制集成箱14、温度传感器15和光电传感器16供电。
所述电源箱23给整个系统的用电部分供电。
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上十字交叉设置五个光电传感器16,其中一个光电传感器16设置在十字中心,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16的连线与横梁平行,剩下两个光电传感器16的连线与横梁垂直。
所述集热管24的内表面涂有吸光涂层,所述集热管24的外部包裹有气凝胶保温介质。
所述集热管24利用黑体吸收原理,将集热管24设计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集热管24的侧面开有一条小缝,经抛物反射面8反射的光汇聚到小缝处,进入空腔后经多次反射吸收,只有很少的光从小缝射出,因此,集热管24可以将射入的光几乎完全吸收,大大提高了热效率。由于采用了集热管24内表面涂有吸光涂层吸收热量,集热管24外部添加气凝胶保温介质用于保温,减少了散热损失,两者能量流动如图5所示;同时腔体的内吸收模式,降低了对吸光涂层的要求,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所述抛物反射面8的材质为安铝MIRO-4400AG,反射率为95%,漫反射率为2%,吸收率为3%,强度为HB115。
所述抛物反射面8材质优选安铝MIRO-4400AG,反射率为95%,漫反射率为2%,吸收率为3%,强度为HB115,再增加反射率会大大提高成本且提升效率有限,所以优选上述参数。其中反射面的具体几何参数见表2。
表2反射面的几何参数
所述纳米流体介质为Cu纳米颗粒,所述Cu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5%,其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300ppm,稳定剂为水杨酸钠。
纳米流体介质具有易于团聚的缺点,这会大大影响纳米流体介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常用的解决纳米流体介质团聚问题的方案有:(1)加入表面活性剂;(2)改变溶液为相应的电解质溶液;(3)改变溶液的PH值。本装置采用的方法是加入表面活性剂,使用超声波震荡仪震荡、搅拌器等进行纳米流体溶液的配置,微波震荡0.5h,纳米颗粒采用Cu纳米颗粒,粘弹基液采用表面活性剂,其中表面活性剂采用的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300ppm,稳定剂采用水杨酸钠(NaSal),辅助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微观结构的形成。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为: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20、转盘固连齿轮19和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组成了水平转动模块,水平转动模块的原理是集热装置转盘20底部固定有转盘固连齿轮19,用电机二22通过转动齿轮三21带动集热装置转盘20转动,实现平面转动。
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竖直转动支座26和曲柄滑块调节机构组成了竖直转动模块,所述竖直转动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抛物反射面8以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为轴,轴的一端固定有转动齿轮一6,电机一13通过转动齿轮二7使抛物反射面8和集热管24共同在竖直平面转动,在反射面支架后面连接有曲柄滑块调节机构,可以实现随着抛物面转动,达到维持稳定的作用。
所述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和控制集成箱14组成了光电检测与控制模块,所述光电检测与控制装置负责处理光强信号。所述水平转动模块、竖直转动模块与光电检测与控制模块起到了追光的作用。
所述光电传感器16采集光强信号,将信号传递给控制集成箱14,控制集成箱14的控制系统处理之后,输出电信号,通过控制水平转动模块的电机二22和竖直转动模块的电机一13转动来调整集热管24和抛物反射面8的位置。所述光电传感器16通过不断循环、采数、比较和调整过程,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两组光敏电阻AD值分别相等,此时的抛物反射面8的位置就是最佳的太阳光接收位置。光电检测与控制模块所述具体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主要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所述温度传感器15用于测量集热管24的内壁和内腔流体的温差,然后温度传感器15将感知温度引起的电压信号反馈给控制集成箱14,控制集成箱14的控制系统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水泵2的流量,达到流量和温度的匹配,及时的将热量传递出去,避免集热管24热量的堆积,温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图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水泵(2)、两个集热管支柱(3)、外伸支架(4)、两段柔性水管(5)、抛物反射面(8)、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控制集成箱(14)、温度传感器(15)、光电传感器(16)、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导轨支座(18)、转盘固连齿轮(19)、集热装置转盘(20)、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集热管(24)、支撑底座(25)和竖直转动支座(26);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20)的下方安装有转盘固连齿轮(19),所述转盘固连齿轮(19)通过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转盘固连齿轮(19)下方安装有支撑底座(25);
所述集热装置转盘(20)的上方设置有水泵(2)、控制集成箱(14)、导轨支座(18)和竖直转动支座(26),所述水泵(2)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所述竖直转动支座(26)上安装有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驱动两个集热管支柱(3)和抛物反射面(8)轴向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转动,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位于抛物反射面(8)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8)的背面安装有曲柄滑块调节机构,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导轨支座(18);
所述集热管(24)安装在两个集热管支柱(3)上,所述两个集热管支柱(3)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外侧焊接有外伸支架(4),所述外伸支架(4)的上方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表面安装有光电传感器(16),所述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集热管(24)上,所述光电传感器(16)和温度传感器(15)均通过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
所述水泵(2)通过两段柔性水管(5)与集热管(24)连通构成水循环通路,所述集热管(24)的侧面开有缝隙,所述集热管(24)为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所述双圆管套筒腔体结构的内部充满纳米流体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一(6)、转动齿轮二(7)和电机一(13),所述电机一(13)受控制集成箱(14)的控制驱动转动齿轮二(7)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二(7)与转动齿轮一(6)啮合并驱动转动齿轮一(6)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一(6)驱动抛物面集热管联合转轴(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还包括反射面支架,所述两个集热管支柱(3)焊接在反射面支架的前端,所述抛物反射面(8)安装在反射面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调节机构包括曲柄滑块动杆(9)、曲柄滑块铰链(10)、滑块(11)和导轨(12),所述曲柄滑块动杆(9)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反射面支架上,所述曲柄滑块动杆(9)的另一端通过曲柄滑块铰链(10)与滑块(11)铰接,所述滑块(11)在导轨(12)上运动,所述导轨固定在导轨支座(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固连齿轮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三(21)、电机二(22)和电源箱(23),所述电源箱(23)给电机二(22)供电,所述电机二(22)驱动转动齿轮三(21)转动,所述转动齿轮三(21)与转盘固连齿轮(19)啮合并驱动转盘固连齿轮(19)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箱(23)通过穿过支撑底座(25)的导线与控制集成箱(14)连接,用于给控制集成箱(14)、温度传感器(15)和光电传感器(16)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布置板(17)上十字交叉设置五个光电传感器(16),其中一个光电传感器(16)设置在十字中心,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16)的连线与横梁平行,剩下两个光电传感器(16)的连线与横梁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24)的内表面涂有吸光涂层,所述集热管(24)的外部包裹有气凝胶保温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反射面(8)的材质为安铝MIRO-4400AG,反射率为95%,漫反射率为2%,吸收率为3%,强度为HB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流体介质为Cu纳米颗粒,所述Cu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5%,其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浓度为300ppm,稳定剂为水杨酸钠。
CN201810663719.1A 2018-06-25 2018-06-25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81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719.1A CN108981194B (zh) 2018-06-25 2018-06-25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719.1A CN108981194B (zh) 2018-06-25 2018-06-25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1194A CN108981194A (zh) 2018-12-11
CN108981194B true CN108981194B (zh) 2019-11-19

Family

ID=64538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371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81194B (zh) 2018-06-25 2018-06-25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1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7770A (zh) * 2021-04-23 2021-07-20 新疆大学 一种基于黑体腔的聚光发电集热一体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7780A (en) * 1975-03-03 1976-10-26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Greenhouse window for solar heat absorbing systems derived from Cd2 SnO4
CN102135331A (zh) * 2011-03-16 2011-07-2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TW201323804A (zh) * 2011-12-05 2013-06-16 Ind Tech Res Inst 太陽能加熱裝置
CN102620442B (zh) * 2012-02-28 2014-04-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槽式抛物面反射镜和人工黑体的太阳能集热器
CN106352563A (zh) * 2016-10-19 2017-01-25 青海聚光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聚光光热系统及包括其的光电光热联产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1194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7026B (zh) 太阳能集热器及利用其将太阳能转化为中温热能的方法
CN102606430B (zh) 分体运行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系统
CN201983476U (zh) 一种线聚焦菲涅尔透镜的太阳能集热器
CN201409099Y (zh) 带冷却装置的太阳能聚光型发电系统
CN102455062A (zh) 凹面镜反射聚光锁阳吸热式太阳光热能收集方法和装置
CN108981194B (zh) 基于黑体吸收原理的槽式太阳能收集装置
CN103591702A (zh) 碟式太阳炉
CN105116927B (zh) 碟式太阳能定向跟踪装置
CN108242917A (zh) 聚光型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装置
CN106026912A (zh) 一种基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反射式聚光电热联产装置
CN202092333U (zh) 全智能自动聚光反射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5332559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107421136A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CN108981190B (zh) 一种全方位跟踪抛物面镜热能吸收系统
CN207180067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CN105042887B (zh) 一种提高碟式太阳能集热器热利用率的装置
CN210157147U (zh) 一种折平板聚光分频光伏光热利用装置
CN210801629U (zh) 带有翅片的半圆型集热管及大开口高聚光比槽式聚光集热系统
CN208012130U (zh) 高效跟踪式太阳能集热及采光照明一体化装置
CN208720532U (zh) 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
CN107101404A (zh) 一种抛物面槽式全方位跟踪太阳能集热器
CN208688009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及太阳能温差发电系统
CN207335204U (zh) 一种可调镜面聚光式太阳能锅炉
CN206478877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追日装置
CN104879284A (zh) 一种追日太阳能烟囱热气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