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9853B - 水平对置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水平对置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9853B
CN108979853B CN201810639737.6A CN201810639737A CN108979853B CN 108979853 B CN108979853 B CN 108979853B CN 201810639737 A CN201810639737 A CN 201810639737A CN 108979853 B CN108979853 B CN 108979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ir inlet
push rod
cam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97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9853A (zh
Inventor
肖平
王展展
何二鹏
张�林
王锐峰
田丽
吴静文
别威
曹菁
严晨曦
李仕成
彭求志
张喆
李兴
李宁
邓多成
于雪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6397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9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9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9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9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9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6Engines with means for equalising torque
    • F02B75/065Engines with means for equalising torque with double connecting rods or crank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4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75/24Multi-cylinde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oppositely relative to main shaft and of "fla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08Number of cylinders tw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本发明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动力性好,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和重量较小。

Description

水平对置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平对置发动机都是单曲柄连杆发动机,充气效率低,动力性差,而且体积和重量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目的是提高动力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
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开闭的第一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以使第一进气孔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
所述第一进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且第一进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一进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进气凸轮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进气凸轮上的第一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进气齿圈和第一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进气齿轮,第一进气齿轮设置多个。
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孔开闭的第一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门以使第一排气孔打开的第一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排气凸轮。
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排气凸轮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排气凸轮上的第一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排气齿圈和第一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排气齿轮,第一排气齿轮设置多个。
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孔开闭的第二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门以使第二进气孔打开的第二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进气凸轮。
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进气凸轮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进气凸轮上的第二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进气齿圈和第二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进气齿轮,第二进气齿轮设置多个。
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排气孔开闭的第二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门以使第二排气孔打开的第二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排气凸轮。
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排气凸轮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排气凸轮上的第二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排气齿圈和第二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排气齿轮,第二排气齿轮设置多个。
本发明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动力性好,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和重量较小。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活塞连杆组与第一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第一活塞连杆组与第一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第一曲轴与第一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第一曲轴与第一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第二活塞连杆组与第二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第二活塞连杆组与第二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第二曲轴与第二配气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第二曲轴与第二配气系统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第一曲轴;301、第一前轴段;302、第一后轴段;303、第一平衡块;304、第一连杆轴颈;305、第一曲柄臂;4、第二曲轴;401、第二前轴段;402、第二后轴段;403、第二平衡块;404、第二连杆轴颈;405、第二曲柄臂;5、气缸体;501、第一进气孔;502、第二进气孔;503、第一排气孔;504、第二排气孔;6、第一进气门;7、第二进气门;8、第一排气门;9、第二排气门;10、第一进气凸轮;11、第二进气凸轮;12、第一排气凸轮;13、第二排气凸轮;14、第一进气太阳轮;15、第一进气齿圈;16、第一进气齿轮;17、第二进气太阳轮;18、第二进气齿圈;19、第二进气齿轮;20、第一排气太阳轮;21、第一排气齿圈;22、第一排气齿轮;23、第二排气太阳轮;24、第二排气齿圈;25、第二排气齿轮;26、第一进气行星架;27、第二进气行星架;28、第一排气行星架;29、第二排气行星架;30、第一进气推杆;31、第二进气推杆;32、第一排气推杆;33、第二排气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5、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5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曲轴3、第二曲轴4、与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3连接的第一连杆1以及与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4连接的第二连杆2。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气缸体5的内部具有容纳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气缸,气缸为在气缸体5内部设置的圆形腔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为相对布置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第一连杆1插入气缸体5的内部中,第一连杆1的一端通过活塞销与第一活塞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的另一端与第一曲轴3转动连接,第一曲轴3的轴线与第一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第二连杆2插入气缸体5的内部中,第二连杆2的一端通过活塞销与第二活塞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轴4转动连接,第二曲轴4的轴线与第二活塞的轴线相垂直,第二曲轴4并与第一曲轴3相平行,第一曲轴3和第二曲轴4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部件。气缸体5上还设有喷油器和火花塞,在气缸体5的轴向上,喷油器和火花塞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燃烧室也位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气缸体5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501,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501开闭的第一进气门6、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6以使第一进气孔501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30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30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10。第一进气门6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且第一进气门6位于气缸体5的外侧,第一进气门6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气缸体5具有对第一进气门6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一进气门6嵌入导向槽中,第一进气门6设置成可沿气缸体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一进气孔501的打开和关闭。第一进气推杆30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第一进气推杆30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第一进气推杆30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5的轴向(也即第一活塞的轴向)相平行,第一进气推杆30位于第一进气凸轮10和第一进气门6之间,第一进气凸轮10、第一进气推杆30和第一进气门6构成凸轮机构,第一进气凸轮10做回转运动,进而通过第一进气推杆30推动第一进气门6做直线运动。第一进气凸轮10为盘形凸轮,盘形凸轮具有曲线轮廓,第一进气推杆30的一端与第一进气凸轮10的曲线轮廓接触,第一进气推杆30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气门6连接,第一进气推杆30和第一进气门6同步做直线运动。只有在第一进气孔501需要开启时才需要第一进气门6进行移动,第一进气凸轮10通过第一进气推杆30推动第一进气门6朝向将第一进气孔501打开的位置进行移动,空气经第一进气孔501进入气缸体5的燃烧室中。当第一进气孔501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进气门6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一进气门6遮盖第一进气孔501。凸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适用于这种要求第一进气门6作间歇运动的场合,方便第一进气孔501的开闭控制,可靠性高。另外,第一进气推杆30上还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一进气推杆30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一曲轴3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一进气孔501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进气推杆30带动第一进气门6朝向靠近第一曲轴3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一进气孔501关闭。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第一曲轴3的动力传递至第一进气凸轮10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曲轴3运转时,通过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进气凸轮10,以使第一进气凸轮10做回转运动,确保能够将第一进气孔501打开。第一进气凸轮10与第一曲轴3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为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3上的第一进气太阳轮14、设置于第一进气凸轮10上的第一进气齿圈15、位于第一进气齿圈15内部且与第一进气齿圈15和第一进气太阳轮14啮合的第一进气齿轮16以及第一进气行星架26,第一进气齿轮16设置多个且第一进气齿轮16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进气行星架26上,所有第一进气齿轮16在第一进气行星架26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一进气行星架26与气缸体5保持相对固定,第一进气行星架26具有让第一曲轴3穿过的通孔,第一进气行星架26并位于第一进气凸轮10的一侧。第一进气太阳轮14固定设置在第一曲轴3上且第一进气太阳轮14与第一曲轴3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齿圈15与第一进气凸轮10固定连接且第一进气齿圈15与第一进气凸轮10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凸轮10的中心处具有容纳第一进气齿轮16的通孔,第一进气齿圈15为具有一圈内齿的齿圈,第一进气太阳轮14位于第一进气齿圈15的中心孔中,第一进气齿轮16与第一进气齿圈15的内齿和第一进气太阳轮14相啮合。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起到减速作用,第一进气凸轮10的转速为第一曲轴3的转速的一半,第一曲轴3转两圈,第一进气凸轮10转一圈。配气系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与凸轮机构相配合,结构紧凑,可以减小发动机整体体积和重量。
如图1至图5所示,气缸体5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孔503,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孔503开闭的第一排气门8、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门8以使第一排气孔503打开的第一排气推杆32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推杆32进行移动的第一排气凸轮12。第一排气门8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且第一排气门8位于气缸体5的外侧,第一排气门8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气缸体5具有对第一排气门8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一排气门8嵌入导向槽中,第一排气门8设置成可沿气缸体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一排气孔503的打开和关闭。第一排气推杆32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第一排气推杆32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第一排气推杆32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5的轴向相平行,第一排气推杆32位于第一排气凸轮12和第一排气门8之间,第一排气凸轮12、第一排气推杆32和第一排气门8构成凸轮机构,第一排气凸轮12做回转运动,进而通过第一排气推杆32推动第一排气门8做直线运动。第一排气凸轮12为盘形凸轮,盘形凸轮具有曲线轮廓,第一排气推杆32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凸轮12的曲线轮廓接触,第一排气推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气门8连接,第一排气推杆32和第一排气门8同步做直线运动。只有在第一排气孔503需要开启时才需要第一排气门8进行移动,第一排气凸轮12通过第一排气推杆32推动第一排气门8朝向将第一排气孔503打开的位置进行移动,燃烧室中的废气经第一排气孔503向外排出。当第一排气孔50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排气门8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一排气门8遮盖第一排气孔503。凸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适用于这种要求第一排气门8作间歇运动的场合,方便第一排气孔503的开闭控制,可靠性高。另外,第一排气推杆32上还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一排气推杆32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一曲轴3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一排气孔503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排气推杆32带动第一排气门8朝向靠近第一曲轴3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一排气孔503关闭。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第一曲轴3的动力传递至第一排气凸轮12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曲轴3运转时,通过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一排气凸轮12,以使第一排气凸轮12做回转运动,确保能够将第一排气孔503打开。第一排气凸轮12与第一曲轴3为同轴设置,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为行星齿轮机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3上的第一排气太阳轮20、设置于第一排气凸轮12上的第一排气齿圈21、位于第一排气齿圈21内部且与第一排气齿圈21和第一排气太阳轮20啮合的第一排气齿轮22以及第一排气行星架28,第一排气齿轮22设置多个且第一排气齿轮22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排气行星架28上,所有第一排气齿轮22在第一排气行星架28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一排气行星架28与气缸体5保持相对固定,第一排气行星架28具有让第一曲轴3穿过的通孔,第一排气行星架28并位于第一排气凸轮12的一侧。第一排气太阳轮20固定设置在第一曲轴3上且第一排气太阳轮20与第一曲轴3为同轴设置,第一排气齿圈21与第一排气凸轮12固定连接且第一排气齿圈21与第一排气凸轮12为同轴设置,第一排气凸轮12的中心处具有容纳第一排气齿轮22的通孔,第一排气齿圈21为具有一圈内齿的齿圈,第一排气太阳轮20位于第一排气齿圈21的中心孔中,第一排气齿轮22与第一排气齿圈21的内齿和第一排气太阳轮20相啮合。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起到减速作用,第一排气凸轮12的转速为第一曲轴3的转速的一半,第一曲轴3转两圈,第一排气凸轮12转一圈。配气系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与凸轮机构相配合,结构紧凑,可以减小发动机整体体积和重量。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曲轴3包括第一前轴段301、第一后轴段302、第一连杆轴颈304、与第一连杆轴颈304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曲柄臂305和与一个第一曲柄臂305固定连接的第一平衡块303,第一前轴段301和第一后轴段302为圆柱体,第一前轴段301和第一后轴段302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太阳轮14固定设置在第一后轴段302上,第一排气太阳轮20固定设置在第一前轴段301上,第一前轴段301的一端与一个第一曲柄臂305固定连接且第一排气凸轮12位于该第一曲柄臂305和第一排气行星架28之间,第一后轴段302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曲柄臂305固定连接且第一进气凸轮10位于该第一曲柄臂305和第一进气行星架26之间。第一连杆1套设于第一连杆轴颈304上,实现与第一曲轴3的转动连接,第一连杆轴颈304位于两个第一曲柄臂305之间且第一连杆轴颈304与两个第一曲柄臂305固定连接,第一连杆轴颈304的轴线与第一前轴段301和第一后轴段302的轴线相平行。两个第一曲柄臂305位于第一进气凸轮10和第一排气凸轮12之间,两个第一曲柄臂305也位于第一进气推杆30和第一排气推杆32之间。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气缸体5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二进气孔502,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孔502开闭的第二进气门7、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门7以使第二进气孔502打开的第二进气推杆31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推杆31进行移动的第二进气凸轮11。第二进气门7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且第二进气门7位于气缸体5的外侧,第二进气门7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气缸体5具有对第二进气门7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二进气门7嵌入导向槽中,第二进气门7设置成可沿气缸体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二进气孔502的打开和关闭。第二进气推杆31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第二进气推杆31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第二进气推杆31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5的轴向相平行,第二进气推杆31位于第二进气凸轮11和第二进气门7之间,第二进气凸轮11、第二进气推杆31和第二进气门7构成凸轮机构,第二进气凸轮11做回转运动,进而通过第二进气推杆31推动第二进气门7做直线运动。第二进气凸轮11为盘形凸轮,盘形凸轮具有曲线轮廓,第二进气推杆31的一端与第二进气凸轮11的曲线轮廓接触,第二进气推杆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气门7连接,第二进气推杆31和第二进气门7同步做直线运动。只有在第二进气孔502需要开启时才需要第二进气门7进行移动,第二进气凸轮11通过第二进气推杆31推动第二进气门7朝向将第二进气孔502打开的位置进行移动,空气经第二进气孔502进入气缸体5的燃烧室中。当第二进气孔50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进气门7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二进气门7遮盖第二进气孔502。凸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适用于这种要求第二进气门7作间歇运动的场合,方便第二进气孔502的开闭控制,可靠性高。另外,第二进气推杆31上还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二进气推杆31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二曲轴4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二进气孔502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进气推杆31带动第二进气门7朝向靠近第二曲轴4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二进气孔502关闭。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第二曲轴4的动力传递至第二进气凸轮11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曲轴4运转时,通过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进气凸轮11,以使第二进气凸轮11做回转运动,确保能够将第二进气孔502打开。第二进气凸轮11与第二曲轴4为同轴设置,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为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4上的第二进气太阳轮17、设置于第二进气凸轮11上的第二进气齿圈18、位于第二进气齿圈18内部且与第二进气齿圈18和第二进气太阳轮17啮合的第二进气齿轮19以及第二进气行星架27,第二进气齿轮19设置多个且第二进气齿轮19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进气行星架27上,所有第二进气齿轮19在第二进气行星架27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二进气行星架27与气缸体5保持相对固定,第二进气行星架27具有让第二曲轴4穿过的通孔,第二进气行星架27并位于第二进气凸轮11的一侧。第二进气太阳轮17固定设置在第二曲轴4上且第二进气太阳轮17与第二曲轴4为同轴设置,第二进气齿圈18与第二进气凸轮11固定连接且第二进气齿圈18与第二进气凸轮11为同轴设置,第二进气凸轮11的中心处具有容纳第二进气齿轮19的通孔,第二进气齿圈18为具有一圈内齿的齿圈,第二进气太阳轮17位于第二进气齿圈18的中心孔中,第二进气齿轮19与第二进气齿圈18的内齿和第二进气太阳轮17相啮合。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起到减速作用,第二进气凸轮11的转速为第二曲轴4的转速的一半,第二曲轴4转两圈,第二进气凸轮11转一圈。配气系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与凸轮机构相配合,结构紧凑,可以减小发动机整体体积和重量。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气缸体5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二排气孔504,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排气孔504开闭的第二排气门9、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门9以使第二排气孔504打开的第二排气推杆33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推杆33进行移动的第二排气凸轮13。第二排气门9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且第二排气门9位于气缸体5的外侧,第二排气门9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气缸体5具有对第二排气门9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二排气门9嵌入导向槽中,第二排气门9设置成可沿气缸体5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实现第二排气孔504的打开和关闭。第二排气推杆33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5上,第二排气推杆33与气缸体5为滑动连接,第二排气推杆33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5的轴向相平行,第二排气推杆33位于第二排气凸轮13和第二排气门9之间,第二排气凸轮13、第二排气推杆33和第二排气门9构成凸轮机构,第二排气凸轮13做回转运动,进而通过第二排气推杆33推动第二排气门9做直线运动。第二排气凸轮13为盘形凸轮,盘形凸轮具有曲线轮廓,第二排气推杆33的一端与第二排气凸轮13的曲线轮廓接触,第二排气推杆33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气门9连接,第二排气推杆33和第二排气门9同步做直线运动。只有在第二排气孔504需要开启时才需要第二排气门9进行移动,第二排气凸轮13通过第二排气推杆33推动第二排气门9朝向将第二排气孔504打开的位置进行移动,燃烧室中的废气经第二排气孔504向外排出。当第二排气孔50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排气门9的位置保持不动,第二排气门9遮盖第二排气孔504。凸轮机构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适用于这种要求第二排气门9作间歇运动的场合,方便第二排气孔504的开闭控制,可靠性高。另外,第二排气推杆33上还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二排气推杆33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二曲轴4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二排气孔504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排气推杆33带动第二排气门9朝向靠近第二曲轴4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二排气孔504关闭。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第二曲轴4的动力传递至第二排气凸轮13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曲轴4运转时,通过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二排气凸轮13,以使第二排气凸轮13做回转运动,确保能够将第二排气孔504打开。第二排气凸轮13与第二曲轴4为同轴设置,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为行星齿轮机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4上的第二排气太阳轮23、设置于第二排气凸轮13上的第二排气齿圈24、位于第二排气齿圈24内部且与第二排气齿圈24和第二排气太阳轮23啮合的第二排气齿轮25以及第二排气行星架29,第二排气齿轮25设置多个且第二排气齿轮25为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排气行星架29上,所有第二排气齿轮25在第二排气行星架29上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第二排气行星架29与气缸体5保持相对固定,第二排气行星架29具有让第二曲轴4穿过的通孔,第二排气行星架29并位于第二排气凸轮13的一侧。第二排气太阳轮23固定设置在第二曲轴4上且第二排气太阳轮23与第二曲轴4为同轴设置,第二排气齿圈24与第二排气凸轮13固定连接且第二排气齿圈24与第二排气凸轮13为同轴设置,第二排气凸轮13的中心处具有容纳第二排气齿轮25的通孔,第二排气齿圈24为具有一圈内齿的齿圈,第二排气太阳轮23位于第二排气齿圈24的中心孔中,第二排气齿轮25与第二排气齿圈24的内齿和第二排气太阳轮23相啮合。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起到减速作用,第二排气凸轮13的转速为第二曲轴4的转速的一半,第二曲轴4转两圈,第二排气凸轮13转一圈。配气系统通过行星齿轮机构与凸轮机构相配合,结构紧凑,可以减小发动机整体体积和重量。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第二曲轴4包括第二前轴段401、第二后轴段402、第二连杆轴颈404、与第二连杆轴颈404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二曲柄臂405和与一个第二曲柄臂405固定连接的第二平衡块403,第二前轴段401和第二后轴段402为圆柱体,第二前轴段401和第二后轴段402为同轴设置,第二进气太阳轮17固定设置在第二后轴段402上,第二排气太阳轮23固定设置在第二前轴段401上,第二前轴段401的一端与一个第二曲柄臂405固定连接且第二排气凸轮13位于该第二曲柄臂405和第二排气行星架29之间,第二后轴段402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曲柄臂405固定连接且第二进气凸轮11位于该第二曲柄臂405和第二进气行星架27之间。第二连杆2套设于第二连杆轴颈404上,实现与第二曲轴4的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轴颈404位于两个第二曲柄臂405之间且第二连杆轴颈404与两个第二曲柄臂405固定连接,第二连杆轴颈404的轴线与第二前轴段401和第二后轴段402的轴线相平行。两个第二曲柄臂405位于第二进气凸轮11和第二排气凸轮13之间,两个第二曲柄臂405也位于第二进气推杆31和第二排气推杆33之间。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水平对置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第一配气系统、第二配气系统以及位于气缸体中且为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曲轴、第二曲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一曲轴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二活塞和第二曲轴连接的第二连杆;
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孔开闭的第一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门以使第一进气孔打开的第一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进气凸轮;第一进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且第一进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一进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第一进气推杆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第一进气推杆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第一进气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的轴向相平行,第一进气推杆位于第一进气凸轮和第一进气门之间,第一进气凸轮、第一进气推杆和第一进气门构成凸轮机构,第一进气凸轮做回转运动,通过第一进气推杆推动第一进气门做直线运动;
第一进气推杆上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一进气推杆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一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一进气孔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进气推杆带动第一进气门朝向靠近第一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一进气孔关闭;
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进气凸轮的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曲轴运转时,通过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进气凸轮,以使第一进气凸轮做回转运动;
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进气凸轮上的第一进气齿圈、位于第一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进气齿圈和第一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进气齿轮以及第一进气行星架,第一进气齿轮设置多个,第一进气太阳轮固定设置在第一曲轴上且第一进气太阳轮与第一曲轴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凸轮与第一曲轴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行星架与气缸体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一排气孔开闭的第一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门以使第一排气孔打开的第一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一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一排气凸轮;
第一排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且第一排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一排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气缸体具有对第一排气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一排气门嵌入导向槽中;
第一排气推杆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第一排气推杆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第一排气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的轴向相平行,第一排气推杆位于第一排气凸轮和第一排气门之间,第一排气凸轮、第一排气推杆和第一排气门构成凸轮机构,第一排气凸轮做回转运动,通过第一排气推杆推动第一排气门做直线运动;
第一排气推杆上还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一排气推杆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一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一排气孔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排气推杆带动第一排气门朝向靠近第一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一排气孔关闭;
所述第一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排气凸轮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曲轴上的第一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一排气凸轮上的第一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一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一排气齿圈和第一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一排气齿轮,第一排气齿轮设置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一进气凸轮的转速为第一曲轴的转速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的传动比为2:1,第一排气凸轮的转速为第一曲轴的转速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轴包括第一前轴段、第一后轴段、第一连杆轴颈、与第一连杆轴颈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曲柄臂和与一个第一曲柄臂固定连接的第一平衡块,第一前轴段和第一后轴段为圆柱体,第一前轴段和第一后轴段为同轴设置,第一进气太阳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后轴段上,第一排气太阳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前轴段上,第一前轴段的一端与一个第一曲柄臂固定连接,第一后轴段的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曲柄臂固定连接且第一进气凸轮位于该第一曲柄臂和第一进气行星架之间;第一连杆套设于第一连杆轴颈上,第一连杆轴颈位于两个第一曲柄臂之间且第一连杆轴颈与两个第一曲柄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杆轴颈的轴线与第一前轴段和第一后轴段的轴线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具有让空气进入燃烧室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孔开闭的第二进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门以使第二进气孔打开的第二进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进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进气凸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进气凸轮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进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进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进气凸轮上的第二进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进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进气齿圈和第二进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进气齿轮,第二进气齿轮设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门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且第二进气门位于气缸体的外侧,第二进气门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气缸体具有对第二进气门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槽,第二进气门嵌入导向槽中;所述第二进气推杆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气缸体上,第二进气推杆与气缸体为滑动连接,第二进气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气缸体的轴向相平行,第二进气推杆位于第二进气凸轮和第二进气门之间,第二进气凸轮、第二进气推杆和第二进气门构成凸轮机构,第二进气凸轮做回转运动,通过第二进气推杆推动第二进气门做直线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推杆上设有用于使其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用于对第二进气推杆施加使其朝向靠近第二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弹性作用力,在第二进气孔需要关闭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二进气推杆带动第二进气门朝向靠近第二曲轴的方向进行移动,最终将第二进气孔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还具有让废气排出的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配气系统包括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控制第二排气孔开闭的第二排气门、可移动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门以使第二排气孔打开的第二排气推杆和可旋转设置且用于推动第二排气推杆进行移动的第二排气凸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气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二曲轴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排气凸轮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第二排气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曲轴上的第二排气太阳轮、设置于第二排气凸轮上的第二排气齿圈以及位于第二排气齿圈内部且与第二排气齿圈和第二排气太阳轮啮合的第二排气齿轮,第二排气齿轮设置多个。
CN201810639737.6A 2018-06-20 2018-06-20 水平对置发动机 Active CN108979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9737.6A CN108979853B (zh) 2018-06-20 2018-06-20 水平对置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9737.6A CN108979853B (zh) 2018-06-20 2018-06-20 水平对置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9853A CN108979853A (zh) 2018-12-11
CN108979853B true CN108979853B (zh) 2020-07-14

Family

ID=6454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9737.6A Active CN108979853B (zh) 2018-06-20 2018-06-20 水平对置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9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2733A (zh) * 2020-09-22 2020-12-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222U (zh) * 1989-06-21 1990-05-16 丰宗新 双向活塞式内燃机
DE4444767C2 (de) * 1994-12-18 2000-06-29 Gottfried Roessle Verbrennungsmotor für einen Zweitaktbetrieb
CN201137506Y (zh) * 2007-11-23 2008-10-22 陈维加 对置式直列双缸发动机
CN102817659A (zh) * 2011-08-29 2012-12-12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凸轮配气机构
CN102877930A (zh) * 2011-09-05 2013-01-16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换气四冲程发动机
CN107676176A (zh) * 2017-09-23 2018-02-09 中北大学 一种滑阀气门式对置活塞汽油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222U (zh) * 1989-06-21 1990-05-16 丰宗新 双向活塞式内燃机
DE4444767C2 (de) * 1994-12-18 2000-06-29 Gottfried Roessle Verbrennungsmotor für einen Zweitaktbetrieb
CN201137506Y (zh) * 2007-11-23 2008-10-22 陈维加 对置式直列双缸发动机
CN102817659A (zh) * 2011-08-29 2012-12-12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凸轮配气机构
CN102877930A (zh) * 2011-09-05 2013-01-16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换气四冲程发动机
CN107676176A (zh) * 2017-09-23 2018-02-09 中北大学 一种滑阀气门式对置活塞汽油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9853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6787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内燃机的相位可变装置
CN108979853B (zh) 水平对置发动机
US3942488A (en) Cam transmiss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713308B (zh)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液压阀机构
WO2018137478A1 (zh) 行星齿轮旋转气缸发动机
EP3092424B1 (en) Mechanism for a reciprocating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
CN103953414A (zh) 发动机气门可变正时系统
US5615586A (en) Cam device
CN210530940U (zh) 压缩释放式发动机缸内制动装置
CN114151158A (zh) 一种全可变配气装置的结构
US7866251B2 (en) Power plant
CN207454100U (zh) 一种轨道式内燃机
CN209838492U (zh) 一种发动机摇臂式可变气门装置
WO2012032552A4 (en) "rotar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reducer and pistons that control the cycle"
CN111706428B (zh) 一种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RU2476691C2 (ru) Регулируемый привод клапана впуска рабочей среды в цилиндр двигателя
CN113446083B (zh) 一种发动机及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CN221195197U (zh) 传动系统、微型直列六缸发动机及模型车
CN215566262U (zh) 一种共用凸轮轴的四冲程水平对置发动机
EP2187052A1 (en) Power machine
RU2805946C1 (ru) Роторно-поршнев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8119231A (zh) 一种轨道式内燃机
CN214787676U (zh) 内燃机增压系统
CN104379886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直接正时系统
KR20090055707A (ko) 세기 엔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