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4834A -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64834A CN108964834A CN201710372265.8A CN201710372265A CN108964834A CN 108964834 A CN108964834 A CN 108964834A CN 201710372265 A CN201710372265 A CN 201710372265A CN 108964834 A CN108964834 A CN 1089648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 channel
- coding
- decoding
- polari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K+Z)个比特包含K个比特中的除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T+Z)个编码输出比特,(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向接收端传输第二编码输出比特。上述技术方案通能够增强polar编译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数据传输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发射端在发射数据前,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极化码(polar码)的使用使得信道中的信息传输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香农信道容量。此外,polar码的编译码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因此,polar编码作为一种新型的信道编码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olar编码是一种依赖于信道(channel dependent)的编码方式。以码长为N的polar码为例,polar码的N个比特分别对应N个信道W。编码时,polar编码器会对该N个信道进行极化处理,得到N个极化信道。当N趋于无穷大时,该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趋于两个极端,即要么非常可靠,要么非常不可靠。
polar编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计算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假设待编码的比特数为K,该K个比特会被放置到N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进行编码。因此,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主要取决于该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较低的极化信道。当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较低的极化信道的可靠性较差时,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也相应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向接收端传输所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polar码具有极化信道可靠度已知的先验信息。由于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可以表示该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放置的比特的传输可靠度,因此,在polar编码前,待polar编码的各比特的传输可靠度是已知的。本技术方案充分利用该先验信息,在对K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之前,先从K个比特中选取出T个比特,并对选取出的该T个比特进行额外信道编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一信道编码),以提高该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换句话说,本技术方案通过额外信道编码对该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进行了增强,从而对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进行了增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可选地,所述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校验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
(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用于校验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的可靠度越高,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的提升就越高,第一信道编码带来的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的提升就越高。将该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可以最大程度提升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该技术方案保持K个比特中的未进行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的(K-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性不变,并在此基础上,将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了剩余(T+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上。以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是系统码为例,可以将用于校验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剩余(T+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从而能够在保持K个比特中的未进行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的传输可靠性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纠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为所述M个比特添加CRC比特,得到所述K个比特。
添加CRC比特能够便于译码端检测数据传输是否完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为所述(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所述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包括:对所述(K+Z)个比特和所述CRC比特进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
添加CRC比特能够便于译码端检测数据传输是否完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所述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所述polar编码的码长;根据所述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所述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所述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该技术方案根据预设的可靠度阈值动态调整T的取值,能够增加编码的灵活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polar码的极化信道可靠度已知的先验信息,对待传输的可靠度较低的比特进行额外的信道编译码,增强了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K个比特包含CRC比特,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对从发射端接收到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发射机,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芯片。所述发射机还包括发射器,用于向接收端传输所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接收机,包括如第四方面所述的芯片。所述接收机还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发射机上运行时,使得发射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接收机上运行时,使得接收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发射机上运行时,使得发射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发射机上运行时,使得发射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编码输出比特位于polar码的同一码块中。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译码输入比特位于polar码的同一码块中。
在上述某些实现方式中,(K+Z)个比特对应polar码的可靠度最高的(K+Z)个极化信道。
本申请充分利用polar码的极化信道可靠度已知的先验信息,对待传输的可靠度较低的比特进行额外的信道编译码,增强了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信道编译码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示例图。
图2是基于polar编译码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示例图。
图3是polar编码的信息比特位置和冻结比特位置的分布形式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polar编译码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polar编译码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NR(new radio)通信系统等。NR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5G通信系统。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会在收发端分别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信道译码。信道编译码可以是一种具有纠错能力或纠错功能的编译码方式。信道编码的类型有多种,可以视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而定,目前比较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包括基于turbo码的编码方式和基于polar码的编码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编码也可以称为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编码,信道译码可以称为FEC译码。
为了便于理解,先结合图1,对基于信道编译码的无线通信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发射端:
如图1所示,发射端对K个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N个编码输出比特。N的取值大于K,但N的具体取值与信道编码的类型和/或无线通信系统对信道传输可靠性的要求等因素有关,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接着,发射端可以对N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编码后处理,然后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对编码后处理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包括调制处理,还可以包括速率匹配处理和/或资源映射处理等。
接收端:
如图1所示,接收端接收发射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译码前处理。译码前处理可以是发射端描述的编码后处理的逆过程,例如可以包括解调处理,还可以包括解速率匹配处理和/或解资源映射处理等。经过译码前处理,可以得到N个译码输入比特。该N个译码输入比特与发射端发送的N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换句话说,如果整个数据处理和传输过程准确无误,该N个译码输入比特与发射端经过信道编码生成的N个编码输出比特相同。接着,可以对该N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信道译码,得到K个比特。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接收端的处理过程基本为发射端处理过程的逆过程。经过上述处理,发射端可以将信息块传输到了接收端,且由于信道编译码的存在,增加了信息块的传输可靠性。
polar码能够使得信道中的信息传输速率在理论上达到香农信道容量,且polar码具有较简单的编译码算法,因此,polar码广泛应用于当前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下面结合图2,对基于polar码的通信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发射端:
发射端获取输入的包含M个比特的信息块。为该M个比特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得到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对该K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得到N个编码输出比特,其中N为polar码的码长。对于polar码而言,N一般取2n,如1024。接着,可以对N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编码后处理,然后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对编码后处理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包括调制处理,还可以包括速率匹配和/或资源映射等处理。
接收端:
接收端接收发射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译码前处理。译码前处理可以是发射端对应的编码后处理的逆过程,例如可以包括解调处理,还可以包括解速率匹配处理和/或解资源映射处理等。经过译码前处理,可以得到N个译码输入比特。该N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于发射端经过polar编码后得到的N个编码输出比特。接着,可以对该N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polar译码,得到译码结果,该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如果译码过程准确无误,译码出的K个比特与发射端的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相同。接着,可以对该K个比特进行CRC校验,如果CRC校验通过,得到发射端传输的包含M个比特的信息块;如果CRC校验失败,接收端可以向发射端发送信令,指示该信息块的传输过程失败,以便发射端对该信息块进行重传。
应理解,图2是以无线通信过程包含CRC处理(包括发射端的添加CRC比特和接收端的CRC校验)为例进行说明的,实际上,CRC处理是可选的,无线通信过程也可以不对数据进行CRC处理。
下面结合图3,对图2所示的K个比特的polar编码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polar码的码长为N,码长为N的Polar码对应N个极化信道。在对K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前,可以先计算该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的计算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二进制擦除信道(BEC,binary erasure channel)近似法,高斯近似(gaussian approximation,GA)法等,具体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接着,从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并将该K个比特放置到该K个极化信道对应的K个比特位置上,形成K个信息比特。该K个信息比特位置例如可以包括图3中的索引u1、u5、u6对应的比特位置。N个极化信道中的其余(N-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较低,该(N-K)个极化信道对应的(N-K)个比特位置可以不用于传输有效信息,而传输一些收发端已知的固定比特。该固定比特可以称为冻结比特(frozen bit),因此,该(N-K)个比特位置上可以放置(N-K)个冻结比特。该(N-K)个比特位置如可以包括图3中的索引u0、u2、u3、u4、u7……u(N-1)对应的比特位置。K个信息比特和(N-K)个冻结比特形成了待polar编码的N个比特,对该N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形成N个编码输出比特,即如图3所示的索引x0至x(N-1)对应的比特。
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主要取决于该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较低的极化信道。当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较低的极化信道的可靠性较差时,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也相应较差。
为了提高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下面结合图4,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的方法可以由发射机执行,该发射机例如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提及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本申请提及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发射和接收点(TransmitandReceive Point,TRP)或接入点。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NR或5G的基站(gNB)。
图4的方法包括:
410、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420、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K+Z)个比特包含K个比特中的除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T+Z)个编码输出比特,(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应理解,通常来说,(K+Z)个比特对应的(K+Z)个极化信道为所有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K+Z)个极化信道。以码长为N(N>(K+Z))的polar编码为例,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a1,a2……aN},则该(K+Z)个极化信道可以是极化信道{a1,a2……aK+Z}。
还应理解,由于polar编码一般要求码长为2n,而待polar编码的(K+Z)个比特通常小于polar码的码长N,因此,步骤420描述的对(K+Z)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可以包含在(K+Z)个比特上添加冻结比特,以形成待polar编码的N个比特的过程。冻结比特的添加方式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或图3相关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430、向接收端传输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上文指出,polar码具有极化信道可靠度已知的先验信息。由于极化信道的可靠度可以表示该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放置的比特的传输可靠度,因此,在polar编码前,待polar编码的各比特的传输可靠度是已知的。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该先验信息,在对K个比特进行polar编码之前,先从K个比特中选取出T个比特,并对选取出的该T个比特进行额外信道编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一信道编码),以提高该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该T个比特可以理解为K个比特中的传输可靠度最低的T个比特,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按照传统polar编码方式直接进行polar编码,该T个比特将被放置到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额外信道编码对该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进行了增强,从而对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进行了增强。
本发明实施例对K和T的取值不做具体限定,K的取值可以视polar码的码长而定。例如,polar码的码长N=128,K的取值可以是100;又如,polar码的码长N=256,K的取值可以是150或200。本发明实施例对T的取值不做具体限定,只要T<K即可。实际上,T的取值可以基于如下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K的取值、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要求、额外信道编码带来的编码开销以及额外信道编码带来的编码增益等。举例说明,polar码的码长N=128,K的取值可以是100,T的取值为8;或者,polar码的码长N=256,K的取值可以是200,T的取值为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额外信道编码的编码开销,可以将T的取值设置为远小于K,从而可以利用较小的编码开销换来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的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对T的取值的确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将T设定为收发端已知的固定值。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动态确定T的取值,下面对这种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在步骤410之前,图4的方法还可包括: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polar编码的码长;根据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汉明(Hamming)码,博斯-查德胡里-霍昆格姆码(bose chaudhuri hocquenghem,BCH)码等,只要是具有纠错能力的任意纠错码均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
上文指出,(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换句话说,(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被放置到了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因此,该T个编码输出比特的传输可靠性是(K+Z)个比特中最低的。本发明实施例对从(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选取T个编码输出比特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系统码或非系统码)不同,T个编码输出比特的选取方式可以不同,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以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为系统码为例,被放置到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是(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与待第一信道编码的T个比特相同的比特。以T个比特为(t0,t1,t2,t3),(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为(t0,t1,t2,t3,z0,z1,z2)为例,则被放置到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编码输出比特可以是(t0,t1,t2,t3,z0,z1,z2)中的(t0,t1,t2,t3)。
以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为非系统为例,被放置到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的编码输出比特可以是(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任意T个编码输出比特。以T个比特为(t0,t1,t2,t3),(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为(y0,y1,y2,y3,y4,y5,y6)为例,则被放置到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上的编码输出比特可以是(y0,y1,y2,y3),也可以是(y1,y2,y4,y5)。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剩余Z个编码输出比特的放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以码长为N的polar码为例,假设polar码的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a1,a2……aN},则步骤420提及的(K+Z)个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1,a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K+Z-T+1,aK+Z-T+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剩余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1,a2…..aK}对应的比特位置中的任意Z个比特位置。
作为一个示例,(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该Z个极化信道为(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中,该Z个编码输出比特被放置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以码长为N的polar码为例,假设polar码的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a1,a2……aN}。则步骤420提及的(K+Z)个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1,a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K+Z-T+1,aK+Z-T+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剩余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1,a2…..a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
以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是系统码为例,可以理解的是,(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用于校验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的可靠度越高,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的提升就越高,第一信道编码带来的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的提升就越高。本发明实施例将用于校验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从而最大程度提升了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该Z个极化信道为(K+Z-T)个极化信道中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该(K+Z-T)个极化信道为上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剩余极化信道。以码长为N的polar码为例,假设polar码的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a1,a2……aN}。则步骤420提及的(K+Z)个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1,a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K+Z-T+1,aK+Z-T+2……aK+Z}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剩余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被放置到极化信道{aK-T+1,aK-Z+2…..aK+Z-T}对应的比特位置上。
本发明实施例保持K个比特中的未进行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的(K-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性不变(即该(K-T)个比特仍放置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K-T)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并在此基础上,将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了剩余(T+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上。以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所使用的码型是系统码为例,可以将用于校验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放置到剩余(T+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对应的比特位置上,从而能够在保持K个比特中的未进行额外的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的传输可靠性不变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T个比特的传输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还可以在待发送的数据中添加CRC比特,以便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CRC比特的添加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作为一个示例,在步骤410之前,图4的方法还可包括:获取信息块,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为M个比特添加CRC比特,得到K个比特。
下面以图5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图5中的FEC编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一信道编码,polar编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二信道编码。如图5所示,在发射端,先获取信息块,该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然后,为该M个比特添加CRC比特,得到K个比特;接着,将该K个比特分离成需要进行额外信道编码(即图5中的FEC编码)的T个比特和无需进行额外信道编码的(K-T)个比特。该T个比特经过FEC编码之后,得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无需进行额外信道编码的(K-T)个比特和(T+Z)个编码输出比特可以合并成(K+Z)个比特,送入至polar编码器进行polar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该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包含N个编码输出比特,N为polar码的码长。接收端的处理过程为发射端的处理过程的逆过程,下文会对接收端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详述。从图5可以看出,图4中提及的K个比特可以是对信息块添加了CRC比特之后得到的K个比特。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步骤420之前,图4的方法还可包括:获取信息块,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为(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步骤420可包括:对(K+Z)个比特和CRC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
以图6为例进行说明。图6描述的发射端处理过程与图5描述的发射端处理过程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图6描述的发射端处理过程中,CRC比特是在FEC编码之后、polar编码之前添加的。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提及的K个比特可以指信息块中的K个比特。
应理解,上文结合图5-图6,给出了两种不同的CRC处理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发射端和接收端也可以不进行CRC处理。
上文中结合图4-图6,从发射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从接收端的角度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理解,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过程为发射端的数据处理过程的逆过程,二者相互对应,为了简洁,适当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7的方法可以由接收机执行,该接收机例如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
图7的方法包括:
710、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应理解,第一译码输入比特对应于图4中的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720、对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应理解,第一信道译码可以对应于图4中的第二信道编码。换句话说,第一信道译码可以为图4中的第二信道编码的逆过程。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对应于图4中的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换句话说,如果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准确无误,第二译码输入比特与图4中的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可以相同。
730、对(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
应理解,第二信道译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一信道编码。换句话说,第二信道译码可以为图4中的第一信道编码的逆过程。(T+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于上文中的(T+Z)个编码输出比特。换句话说,如果数据传输过程准确无误,(T+Z)个译码输入比特和(T+Z)个编码输出比特相同。
740、输出信道译码结果,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K个比特包含T个比特以及(K+Z)个比特中的除(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本发明实施例充分利用polar码的极化信道可靠度已知的先验信息,对待传输的可靠度较低的比特进行额外的信道编译码,增强了polar码的编译码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Z个极化信道为(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Z个极化信道为(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T个比特相同,(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K个比特包含CRC比特,图7的方法还可包括:利用CRC比特对K个比特中的除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下面结合图5进行举例说明。应理解,图5中的polar译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一信道译码,FEC译码对应于上文中的第二信道译码。如图5所示,在接收端,先获取发射端经过无线信道传输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译码前处理,得到N个比特。该N个比特与发射端的经过polar编码后得到的N个比特相对应。接着,可以将该N个比特送至polar译码器,对其进行polar译码,得到(K+Z)个比特。该(K+Z)个比特与发射端经过合并得到的(K+Z)个比特相对应。
然后,可以将(K+Z)个比特分离成无需进行FEC译码的(K-T)个比特以及需要进行FEC译码的(T+Z)个第二译码输入比特。该(T+Z)个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对应于图5中的(T+Z)个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应理解,(K+Z)个比特中的需要进行FEC译码的比特和无需进行FEC译码可以在收发端已知,或由收发端预先协商。
接着,可以对(T+Z)个第二译码输入比特进行FEC译码,得到T个比特。该T个比特对应于图5中的从K个比特中分离出的T个比特。将该T个比特与无需进行FEC译码的(K-T)个比特合并,得到K个比特,作为译码输出结果。该K个比特对应于图5中的添加了CRC比特的K个比特。最后,利用K个比特中的CRC比特对该K个比特中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最终得到信息块。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接收端的处理过程是发射端处理过程的逆过程,发射端输入的信息块最终传输到了接收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730之前,图7的方法还可包括:对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利用CRC比特对(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以图6为例进行说明。图6描述的接收端处理过程与图5描述的接收端处理过程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图6描述的接收端处理过程中,CRC校验是在polar译码之后、FEC译码之前进行的。
下面对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进行描述,由于装置实施例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各方法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8的数据传输装置800能够执行图4-图7中的由发射端执行的各个步骤。数据传输装置800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站。数据传输装置800包括:
第一信道编码模块810,用于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第二信道编码模块820,用于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传输模块830,用于向接收端传输所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纠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M个比特添加CRC比特,得到所述K个比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添加模块,用于为所述(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所述第二信道编码模块820具体用于对所述(K+Z)个比特和所述CRC比特进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包括:选取模块,用于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所述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所述polar编码的码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所述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所述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9的数据传输装置900能够执行图4-图7中的由接收端执行的各个步骤。数据传输装置900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基站。数据传输装置900包括:
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第一信道译码模块920,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第二信道译码模块930,用于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
输出模块940,用于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K个比特包含CRC比特,所述数据传输装置900还包括: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之前,所述第一信道译码模块920还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所述数据传输装置900还包括: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0的芯片1000包括:
存储器10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020(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1010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
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纠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20还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为所述M个比特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所述K个比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20还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为所述(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K+Z)个比特和所述CRC比特进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020还用于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所述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所述polar编码的码长;根据所述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所述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所述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的芯片1100包括:
存储器1110,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1120(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1110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
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K个比特包含CRC比特,所述处理器1120还用于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20还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2的发射机1200包括如图10所述的芯片1000。进一步地,发射机1200还可以包括:发射器1210,用于向接收端传输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3的接收机1300包括如图11所述的芯片1100。进一步地,接收机1300还可以包括:接收器1310,用于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向接收端传输所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纠错。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
为所述M个比特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所述K个比特。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
为所述(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
所述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包括:
对所述(K+Z)个比特和所述CRC比特进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所述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所述polar编码的码长;
根据所述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所述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所述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
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比特包含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11.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
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1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
对待信道编码的K个比特中的T个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所述第一编码输出比特包含(T+Z)个编码输出比特,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K+Z)个比特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其中所述第二信道编码为polar编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T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编码输出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之外的Z个编码输出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编码输出比特进行纠错。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M个比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为所述M个比特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得到所述K个比特。
16.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信息块,所述信息块包含K个比特;为所述(K+Z)个比特添加CRC比特;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对所述(K+Z)个比特和所述CRC比特进行所述第二信道编码。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N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从所述N个极化信道中选取可靠度最高的K个极化信道,其中N为所述polar编码的码长;根据所述K个极化信道的可靠度,以及预先设定的可靠度阈值,确定需要进行所述第一信道编码的比特数量为T,T为所述K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低于所述可靠度阈值的极化信道的数量。
18.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下操作:
对从发射端接收到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K+Z)个比特,其中所述第一信道译码为polar译码,所述(K+Z)个比特包含第二译码输入比特,所述第二译码输入比特包含(T+Z)个译码输入比特,所述(K+Z)个比特一一对应(K+Z)个极化信道,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T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低的T个极化信道,K、T、Z均为不小于1的整数,且K>T;
对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二信道译码,得到T个比特;输出信道译码结果,所述信道译码结果包含K个比特,所述K个比特包含所述T个比特以及所述(K+Z)个比特中的除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K-T)个比特。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对应Z个极化信道,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可靠度最高的Z个极化信道;或者,所述Z个极化信道为所述(K+Z)个极化信道中的除所述T个极化信道之外的可靠度最低的Z个极化信道。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与所述T个比特相同,所述(T+Z)个译码输入比特中的除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之外的Z个译码输入比特用于对所述T个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纠错。
21.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比特包含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个比特中的除所述CRC比特之外的剩余比特进行CRC校验。
22.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第一译码输入比特进行第一信道译码,得到CRC比特;利用所述CRC比特对所述(K+Z)个比特进行CRC校验。
23.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以及发射器,用于向接收端传输所述第二编码输出比特。
24.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芯片,以及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端传输的第一译码输入比特。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发射机上运行时,使得发射机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接收机上运行时,使得接收机执行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72265.8A CN108964834B (zh) | 2017-05-23 | 2017-05-23 |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72265.8A CN108964834B (zh) | 2017-05-23 | 2017-05-23 |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64834A true CN108964834A (zh) | 2018-12-07 |
CN108964834B CN108964834B (zh) | 2020-10-23 |
Family
ID=6449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72265.8A Active CN108964834B (zh) | 2017-05-23 | 2017-05-23 |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6483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4260A (zh) * | 2019-01-21 | 202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WO2022262030A1 (zh) * | 2021-06-18 | 2022-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966A (zh) * | 2011-04-15 | 2011-07-13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信道极化的交错结构重复码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
CN102164025A (zh) * | 2011-04-15 | 2011-08-24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
CN102694625A (zh) * | 2012-06-15 | 2012-09-2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
US20150263767A1 (en) * | 2014-03-11 | 2015-09-17 |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ation | List decoding method for polar code and memory system using the same |
CN106341208A (zh) * | 2015-07-09 | 2017-01-18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基于平衡索引和极化码的联合信道安全编码方法 |
US20170047947A1 (en) * | 2015-08-12 | 2017-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
-
2017
- 2017-05-23 CN CN201710372265.8A patent/CN1089648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2966A (zh) * | 2011-04-15 | 2011-07-13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信道极化的交错结构重复码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
CN102164025A (zh) * | 2011-04-15 | 2011-08-24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
CN102694625A (zh) * | 2012-06-15 | 2012-09-26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极化码译码方法 |
US20150263767A1 (en) * | 2014-03-11 | 2015-09-17 |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ation | List decoding method for polar code and memory system using the same |
CN106341208A (zh) * | 2015-07-09 | 2017-01-18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基于平衡索引和极化码的联合信道安全编码方法 |
US20170047947A1 (en) * | 2015-08-12 | 2017-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4260A (zh) * | 2019-01-21 | 202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CN111464260B (zh) * | 2019-01-21 | 2023-07-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WO2022262030A1 (zh) * | 2021-06-18 | 2022-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64834B (zh) | 2020-10-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42774B (zh)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201230316Y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和基站 | |
CN107005690B (zh) |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 | |
CN107078748B (zh) | 极性码的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 |
CN105874736B (zh) | 极性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和速率匹配装置 | |
ES2923885T3 (es) | Segmentación de bloques de código para codificación polar | |
WO2018049951A1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
CN108768586B (zh) | 一种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9062145A1 (zh) | Plo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 |
CN107342843A (zh) | 速率匹配方法、编码装置和通信装置 | |
JP5919029B2 (ja) | Lteダウンリンク実装におけるレイテンシを低減する方法 | |
CA2972643A1 (en) | Polar code 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631792B (zh) | 一种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 |
WO2018214927A1 (zh) |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 |
KR102662470B1 (ko) | 조기 종료를 위해 극성 코드에서 분산 crc를 인터리빙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20190114263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극 부호를 이용한 부호화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8121460A1 (zh) | 非正交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802713B (zh) | 信道状态信息csi编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
CN111600677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96786A1 (zh) |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 |
US20200076534A1 (en) |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365850A (zh) | 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和通信装置 | |
WO2018098691A1 (zh) | 一种控制信道生成方法、控制信道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 |
EP3566349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preading error detection bits in a polar code | |
CN110233698A (zh) | 极化码的编码及译码方法、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0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