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3093B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3093B
CN108963093B CN201810714020.3A CN201810714020A CN108963093B CN 108963093 B CN108963093 B CN 108963093B CN 201810714020 A CN201810714020 A CN 201810714020A CN 108963093 B CN108963093 B CN 108963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ix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40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3093A (zh
Inventor
李维维
何麟
李梦真
田景文
李田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40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3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3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3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3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载流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至少一层所述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所述发光层中的材料。载流子功能层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有效降低器件的启亮电压,提高器件的功效率。在靠近发光层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发光层中的材料,由此有效提高了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程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是主动发光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平板显示技术,是目前平板显示技术中受到关注最多的技术之一。
图1示出了现有显示装置中RGB三色子像素的电压-亮度曲线图。由图可知,在现有的OLED显示器件中,RGB三色子像素的启亮电压是不一致的。具体为,蓝光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大于绿光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大于红光像素的启亮电压。实际应用时,点亮蓝光子像素时,虽然电压主要跨在蓝色子像素上,但是由于公共的空穴注入层的导电性能较佳,因此部分电压会通过公共的空穴注入层施加到绿光子像素和/或红光子像素中,由于红光子像素和绿光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均小于蓝光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因此红光子像素和/或绿光子像素易被同时点亮,即在低灰阶情况下,红光子像素和/或绿光子像素发光亮度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达到低亮度显示效果,而出现低灰阶色偏(偏红)现象。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易出现色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载流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靠近所述发光层的至少一层所述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所述发光层中的材料。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对所述载流子功能层进行掺杂的是所述主体材料。
可选地,所述载流子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和/或空穴阻挡层,所述发光层中的材料掺杂在所述电子阻挡层和/或所述空穴阻挡层中。
可选地,所述发光层中的材料在所述载流子功能层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0nm。
可选地,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和所述发光层之间的能级差为0.2eV~0.7eV。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像素单元,各所述像素单元中均包括红光子像素单元、绿光子像素单元和蓝光子像素单元;
各所述子像素单元中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载流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所述红光子像素单元、绿光子像素单元和蓝光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分别为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中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的至少一层所述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
可选地,所述蓝光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对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中的载流子功能层进行掺杂的是所述主体材料。
可选地,在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中,所述载流子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和/或空穴阻挡层,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掺杂在所述电子阻挡层和/或所述空穴阻挡层中。
可选地,在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中,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在所述载流子功能层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0nm。
现有技术中,点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过程为,对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施加一定的驱动电压,使得载流子越过势垒向发光层传输,最终在发光层复合发光。由此可知,发光层与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势垒大小是决定驱动电压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势垒增大,需要施加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驱动电压也会随之增大;反之,势垒减小,需要施加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驱动电压也会随之减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载流子功能层、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靠近发光层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发光层中的材料。载流子功能层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有效降低器件的启亮电压,提高器件的功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在靠近发光层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发光层中的材料,由此有效提高了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程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具体应用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可缩小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其相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该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其他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也不会点亮其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一般地,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大于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当单独点亮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虽然驱动电压主要跨在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但是部分电压会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绿光和/或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绿光和/或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较低,足以被施加过来的该部分电压所点亮,造成色偏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为蓝光发光层,即属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在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提高了蓝光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度,减小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当实际应用时,减小了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红光、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红光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该部分驱动电压也不足以点亮红光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功能层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和/或空穴阻挡层。假设第一电极层为阳极,第二电极层为阴极,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向发光层迁移。电子阻挡层的设置有助于防止电子迁移至发光层后还继续向阳极方向迁移,使得电子能够被限制在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的设置有助于防止空穴迁移至发光层后还继续向阴极方向迁移,使得空穴能够被限制在发光层,进而提高复合效率。
发光层中的材料掺杂在电子阻挡层和/或空穴阻挡层中,即,提高了发光层和电子阻挡层和/或空穴阻挡层之间的能级匹配度,降低发光层和电子阻挡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势垒,和/或发光层和空穴阻挡层之间的电子注入势垒,进而降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各像素单元中包括红光子像素单元、绿光子像素单元和蓝光子像素单元。其中,蓝光子像素单元中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
由于一般地,蓝光子像素单元的启亮电压大于红光子像素单元和绿光子像素单元的启亮电压,当单独点亮蓝光子像素单元时,虽然驱动电压主要跨在蓝光子像素单元上,但是部分电压会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绿光和/或红光子像素单元中,由于绿光和/或红光子像素单元的启亮电压较低,足以被施加过来的该部分电压所点亮,即造成色偏问题。
在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提高了蓝光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度,减小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蓝光子像素单元的启亮电压。进而减小了蓝光子像素单元与红光、绿光子像素单元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蓝光子像素单元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中,该部分驱动电压也不足以点亮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像素并置法全彩显示装置中RGB三色子像素的电压-亮度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电极层;2-载流子功能层;21-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电子阻挡层;24-空穴阻挡层;25-电子传输层;26-电子注入层;3-发光层;31-主体材料;32-客体材料;4-第二电极层;5-红光子像素单元;6-绿光子像素单元;7-蓝光子像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2所示,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载流子功能层2、发光层3以及第二电极层4。第一电极层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4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层1为阴极,第二电极层4为阳极。下文中以第一电极层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4为阴极为例进行说明。载流子功能层2具有一层或多层,设置于发光层3与第一电极层1之间和/或发光层3和第二电极层4之间。
现有技术中,点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过程为,对第一电极层1和第二电极层4施加一定的驱动电压,使得载流子越过势垒向发光层3传输,最终在发光层3复合发光。由此可知,发光层3与第一电极层1以及第二电极层4之间的势垒大小是决定驱动电压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势垒增大,需要施加到第一电极层1和第二电极层4的驱动电压也会随之增大;反之,势垒减小,需要施加到第一电极层1和第二电极层4的驱动电压也会随之减小。
本实施例中,载流子功能层2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有效降低器件的启亮电压,提高器件的功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中,靠近发光层3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2中掺杂有发光层3中的材料。由此有效提高了发光层3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2的能级之间的匹配程度,减小了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在发光层3和载流子功能层2界面处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具体应用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可缩小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其相邻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该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2施加到其他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也不会点亮其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为蓝光发光层。
一般地,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大于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当单独点亮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虽然驱动电压主要跨在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但是部分电压会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相邻的绿光和/或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绿光和/或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较低,足以被施加过来的该部分电压所点亮,造成色偏问题。
本实施例中将发光层3设置为蓝光发光层,即,该器件属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即,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有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提高了蓝光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度,减小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当实际应用时,减小了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红光、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施加到红光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该部分驱动电压也不足以点亮红光和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包括主体材料31和客体材料32,对载流子功能层2进行掺杂的是主体材料31。以蓝光发光层3为例,发光层3中主体材料31可选用CBP,BAlq,NPB,4CzIPN,2CzPN,4CzPN,4CzTPN,4CzTPN-Me,4CzTPN-Ph中的任意一种,客体材料32可选用Alq3,C545T,DPVBi,DCJTB,TBPe中的任意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共蒸镀的方式将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与载流子功能层对应的材料一同蒸镀,形成混合有主体材料的载流子功能层。也可以采用预混合的方式,首先将主体材料与载流子功能层对应的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喷墨打印工艺将混合后的材料打印形成混合有主体材料的载流子功能层。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发光层3中的材料在载流子功能层2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可通过调控发光层3中的材料在载流子功能层2中的掺杂比例实现调控被掺杂的载流子功能层2的能级,即调控载流子功能层2与发光层3之间的能级差,从而调控载流子功能层2和发光层3界面处的势垒,进而调节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被掺杂的载流子功能层2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0nm。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载流子功能层2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发光层3中的材料掺杂在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中。
电子阻挡层23位于发光层3和第一电极层1(阳极)之间,空穴阻挡层24位于发光层3和第二电极层4(阴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阻挡层23和空穴阻挡层24一般均靠近发光层3设置。本实施例中,载流子功能层2可以仅具有电子阻挡层23,或者仅具有空穴阻挡层24,或者同时具有电子阻挡层23和空穴阻挡层24。电子阻挡层23的设置有助于防止电子迁移至发光层3后还继续向阳极方向迁移,使得电子能够被限制在发光层3;空穴阻挡层24的设置有助于防止空穴迁移至发光层3后还继续向阴极方向迁移,使得空穴能够被限制在发光层3,进而提高复合效率。
另外,载流子功能层2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电极层1和电子阻挡层23之间的空穴注入层21和/或空穴传输层22和/或位于第二电极层4和空穴阻挡层24之间的电子注入层26和/或电子传输层25。
发光层3中的材料掺杂在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中,可以仅掺杂在电子阻挡层23中,或者仅掺杂在空穴阻挡层24中,或者同时掺杂在电子阻挡层23和空穴阻挡层24中。即,提高了发光层3和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之间的能级匹配度,降低发光层3和电子阻挡层23之间的空穴注入势垒,和/或发光层3和空穴阻挡层24之间的电子注入势垒,进而降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被掺杂的载流子功能层2和发光层3主体材料31之间的能级差为0.2eV~0.7eV。具体地,这里的能级差可以指电子阻挡层23和主体材料31之间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级差.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像素单元,如图3所示,各像素单元中均包括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
各子像素单元中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载流子功能层2、发光层3以及第二电极层4,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发光层3分别为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至少一层载流子功能层2中掺杂有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
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一般地,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启亮电压大于红光子像素单元5和绿光子像素单元6的启亮电压,当单独点亮蓝光子像素单元7时,虽然驱动电压主要跨在蓝光子像素单元7上,但是部分电压会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2施加到绿光和/或红光子像素单元中,由于绿光和/或红光子像素单元的启亮电压较低,足以被施加过来的该部分电压所点亮,即造成色偏问题。
在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2中掺杂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提高了蓝光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2的能级之间的匹配度,减小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启亮电压。进而减小了蓝光子像素单元7与红光、绿光子像素单元之间的启亮电压差,进而使得单独开启蓝光子像素单元7时,部分驱动电压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2施加到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中,该部分驱动电压也不足以点亮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蓝光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31和客体材料32,对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载流子功能层2进行掺杂的是主体材料31。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载流子功能层2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发光层3中的材料掺杂在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中。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在载流子功能层2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被掺杂的载流子功能层2的厚度为小于等于20nm。具体内容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中均包括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
各子像素单元中均包括依次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阳极)、载流子功能层2(空穴注入层21、空穴传输层22、电子阻挡层23)、发光层3、载流子功能层2(空穴阻挡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以及第二电极层4(阴极),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发光层3分别为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其中,蓝光发光层3包括主体材料CBP和客体材料BCzVBI,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电子阻挡层23中掺杂有蓝光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CBP,掺杂比例为25wt%。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电子阻挡层23厚度为5nm。
本实施例中,红光子像素单元5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65nm)/CBP:Ir(piq)3(3%,30nm,)/NPB(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绿光子像素单元6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35nm)/CBP:Ir(ppy)3(10%,30nm)/NPB(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CBP(25%,5nm)/CBP:BCzVBI(3%,30nm)/NPB(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未对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电子阻挡层23进行掺杂,而是对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空穴阻挡层24进行掺杂,掺杂比例为20%,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空穴阻挡层24的厚度为5nm。
本实施例中,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5nm)/CBP:BCzVBI(3%,30nm)/NPB:CBP(20%,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同时也对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空穴阻挡层24进行掺杂,掺杂比例为20%,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空穴阻挡层24的厚度为5nm。
本实施例中,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CBP(25%,5nm)/CBP:BCzVBI(3%,30nm)/NPB:CBP(20%,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发光层3中的主体材料31在电子阻挡层23中的掺杂比例为1wt%。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发光层3中的主体材料31在电子阻挡层23中的掺杂比例为50wt%。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电子阻挡层23的厚度为10nm。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电子阻挡层23的厚度为20nm。
对比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发光层3中的主体材料31在在电子阻挡层23中的掺杂比例为0.8wt%。
对比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电子阻挡层23的厚度为30nm。
对比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与实施例3中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
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电子阻挡层23中不掺杂有蓝光发光层3中的主体材料31。
本对比例中,蓝光子像素单元7的器件结构为:
ITO(100nm)/CuPc(20nm)/NPB(40nm)/TPD(5nm)/CBP:BCzVBI(3%,30nm)/NPB(5nm)/TPBi(40nm)/LiF(1nm)/Mg:Ag(20%,15nm)/NPB(60nm)。
对上述实施例3-9和对比例1-3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1717223280000151
Figure BDA0001717223280000161
由上述测试数据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蓝光子像素单元中靠近蓝光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中掺杂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提高了蓝光发光层的能级与靠近其的载流子功能层的能级之间的匹配度,减小两者之间的能级差,降低了载流子的注入势垒,从而有效降低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进而减小了蓝光子像素单元与红光、绿光子像素单元之间的启亮电压差,使得单独开启蓝光子像素单元时,载流子即使通过公共的载流子功能层迁移到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中,也不足以点亮红光和绿光子像素单元,解决了色偏问题,提高了显示品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载流子功能层(2)、发光层(3)以及第二电极层(4),所述发光层(3)包括阵列分布的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仅靠近所述蓝色发光层(3)的至少一层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中掺杂有所述发光层(3)中的材料,靠近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的载流子功能层(2)中均未掺杂有所述发光层(3)中的材料,所述发光层(3)包括主体材料(31)和客体材料(32),对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进行掺杂的是所述主体材料(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所述发光层(3)中的材料掺杂在所述电子阻挡层(23)和/或所述空穴阻挡层(2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3)中的材料在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和所述发光层(3)之间的能级差为0.2 eV~0.7eV。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像素单元,各所述像素单元中均包括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
各所述子像素单元中均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载流子功能层(2)、发光层(3)以及第二电极层(4),所述红光子像素单元(5)、绿光子像素单元(6)和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发光层(3)分别为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仅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靠近所述蓝光发光层的至少一层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中掺杂有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所述蓝光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31)和客体材料(32),对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的载流子功能层(2)进行掺杂的是所述主体材料(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至少包括电子阻挡层(23)和/或空穴阻挡层(24),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掺杂在所述电子阻挡层(23)和/或所述空穴阻挡层(24)中。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光子像素单元(7)中,所述蓝光发光层中的材料在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中的掺杂比例为1wt%-50wt%;被掺杂的所述载流子功能层(2)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CN201810714020.3A 2018-06-29 2018-06-2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Active CN108963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020.3A CN108963093B (zh) 2018-06-29 2018-06-2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4020.3A CN108963093B (zh) 2018-06-29 2018-06-2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093A CN108963093A (zh) 2018-12-07
CN108963093B true CN108963093B (zh) 2020-05-08

Family

ID=6448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4020.3A Active CN108963093B (zh) 2018-06-29 2018-06-29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3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3179A (zh) * 2019-12-13 2020-03-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952477B (zh) * 2020-08-24 2023-09-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403872A1 (en) * 2020-11-20 2023-12-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639786A (zh) 2020-12-15 2022-06-1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13437230B (zh) * 2021-06-21 2022-11-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14899291B (zh) * 2022-07-12 2022-10-25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微显示屏
CN114899286B (zh) * 2022-07-12 2022-10-25 诺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级分立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3146A (zh) * 2014-07-30 2014-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167428A (zh) * 2014-07-30 2014-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03511A (zh) * 2015-11-25 2017-06-0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CN107170897B (zh) * 2016-03-08 2019-04-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5633303B (zh) * 2016-03-09 2018-05-01 苏州大学 一种有机磷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6207014B (zh) * 2016-08-22 2018-02-13 苏州大学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KR20180038803A (ko) * 2016-10-07 2018-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146853A (zh) * 2017-05-03 2017-09-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3093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309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EP3364459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266870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7680987B (zh) 有机发光器件
KR102662277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682538B (zh)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和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US8350257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3187429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99343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07665956B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使用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器
KR20130078112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7644940A (zh) 有机发光元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96122A1 (zh) 电荷产生层、叠层oled器件及显示屏
KR10205044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963109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7665915B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987593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934650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KR20090090656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928217A (zh) 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和使用白色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器件
KR102241445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80058032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적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98759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Blochwitz‐Nimoth et al. PIN‐OLEDs for active‐matrix‐display use
KR20240078614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