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9881A -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59881A CN108959881A CN201810590817.7A CN201810590817A CN108959881A CN 108959881 A CN108959881 A CN 108959881A CN 201810590817 A CN201810590817 A CN 201810590817A CN 108959881 A CN108959881 A CN 1089598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m card
- communicating terminal
- information
- finger print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eth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双重加密系统于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分别设置有对于当前用户身份甄别的安全验证模块,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为唯一对应关系,对应关系被破坏时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将自动启动,可见,当用户的通讯终端丢失或遗失后,无论是将所述SIM卡用于其他通讯终端,或者是将所述通讯终端连接其他SIM卡,只要唯一对应关系被改变,都将产生所述SIM卡或所述通讯终端中所述安全验证模块的自动启动;只要当前用户为非SIM卡的注册用户,都将最终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而实现对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个人信息的双重保护,实现全面保护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终端的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IM卡及通讯终端本身双重加密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通讯终端的生产制造成本降低,其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一人一机,一人多机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互联网及物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通讯终端上存储的个人信息和绑定的个人业务信息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讯终端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手机为例,对于手机用户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手机遗失被盗后,手机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SIM卡内存储的信息的安全,而非手机本身的价值,因为一旦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手机丢失后更加注重个人信息的安全而不是注重手机本身的价值,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发明专利具有指纹装置的手机的防盗方法及系统【申请号:201310668966.8】中公开了一种手机上SIM卡被更换后,手机检测到SIM卡被更换后,通过要求当前用户输入指纹,并与存储的指纹进行比对验证,对于验证失败的情形,则将其存储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技术方案;但是,该专利并没有考虑对SIM卡及其所存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存在SIM卡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进行通讯诈骗的安全隐患。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同时针对SIM卡及通讯终端上的个人信息进行双重保护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SIM卡遗失后其存储的个人信息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将所述通讯终端与所述SIM卡实施双向双重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系统提供一通讯终端及一SIM卡,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相连接并具有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分别设置有一安全验证模块及一安全保护模块,所述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所述SIM卡所对应的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对应关系被破坏时,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在使用时将分别自动启动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可正常使用,验证失败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将分别自动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进一步的,所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包括:
所述SIM卡可唯一识别所述通讯终端;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相应地可唯一识别所述SIM卡。
进一步的,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通过相互匹配的SIM卡注册用户的指纹信息实现,包括,
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通讯终端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相互匹配而实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自检侦测模块,所述自检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是否成立;包括,
所述SIM卡中的自检侦测模块自动提取所述通讯终端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与所述SIM卡中存储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中的自检侦测模块自动提取所述SIM 卡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并与所述通讯终端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通讯终端中的安全验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包括:
所述通讯终端上的所述SIM卡被更换;及
所述SIM卡用于其他通讯终端;及
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的连接关系不变,但是所述SIM卡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通讯终端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被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包括一指纹输入子模块、一信息存储子模块、一判断子模块及一数据处理子模块;所述SIM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储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中,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启动后,所述指纹输入子模块提供当前用户输入指纹信息;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对应提取注册用户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所述判断子模块则比对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及所提取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作出相应判断;所述数据处理子模块则根据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反应,包括,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正常进入所述通讯终端;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除存储有注册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外,还包括重要联系人信息、紧急联络人信息、资金银行及各类密码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SIM卡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指纹上报通讯运营商;及
通讯运营商接收上报后注销所述SIM卡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终端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提供的远程服务器;
向紧急联络人发送告警信息,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验证信息上报所述远程服务器;及
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接收上报后发送格式化指令给所述通讯终端;
所述通讯终端自动启动格式化程序。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双重加密系统于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分别设置有对于当前用户身份甄别的安全验证模块,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为具有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从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只要唯一的对应关系被破坏,则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将自动启动,而所述对应关系的建立,则是通过同时存储于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上的所述SIM卡注册用户的指纹信息的匹配来实现,可见,当用户的通讯终端丢失或遗失后,无论是将所述SIM卡用于其他通讯终端,或者是将所述通讯终端连接其他SIM卡,都破坏了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的唯一对应关系;即便是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连接关系不变的情形下,当前用户由于要避开指纹验证,而对所述通讯终端进行刷机等操作,但是却依然无法将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消除,依然会导致唯一对应关系的改变,都将产生所述SIM卡或所述通讯终端中所述安全验证模块的自动启动;只要当前用户为非SIM卡的注册用户,都将最终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而实现对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个人信息的双重保护,实现全面保护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讯终端双重加密系统模块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需要先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还涉及到提供SIM卡的通讯运营商及提供通讯终端的通讯终端经销商,其中,通讯运营商提供一服务器,通讯终端经销商亦提供一远程服务器,以满足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需求。
请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一SIM卡1,一通讯终端2,一通讯运营商服务器3及一通讯终端经销商提供的远程服务器4;所述SIM卡1连接于所述通讯终端2上,以实现所述通讯终端2的通讯功能,所述通讯运营商服务器3及远程服务器4则为所述双重加密系统提供服务保障。
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之间具有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上分别设置有一安全验证模块100及10、一安全保护模块200及20,所述安全验证模块100及10中存储有所述SIM卡1所对应的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间的对应关系被破坏时,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在使用时将分别自动启动所述安全验证模块100及10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则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可正常使用,验证失败则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将分别自动启动对应的所述安全保护模块200及20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为了更加便于对本实施例及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的理解,考虑到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各个模块的设置是一样的,其基本功能也一致,因此,在进行描述的时候,主要对所述通讯终端2的各个模块进行说明,并请参照说明以对所述SIM卡1的各个模块功能进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之间建立的唯一可识别性而形成一对应关系,在对应关系不变的情形下,用户可以正常使用所述终端设备2及所述SIM卡1的通讯功能,而一旦对应关系被破坏,则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20或200分别对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上的全部个人信息进行全面保护。
此外,于所述SIM 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上分别设置安全验证模块的目的在于,两者都可以自主自动启动安全验证的功能,从而可以实现在两者的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的情形下,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都可以通过其所对应的安全验证模块10或100来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甄别,从而保护SIM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
对于所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在本申请中,主要指的是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两者之间建立的唯一可相互识别,具体包括:
所述SIM卡1可唯一识别所述通讯终端2;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2相应地可唯一识别所述SIM卡1。
而对于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间的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的实现手段,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指纹匹配的方式,即通过相互匹配的SIM卡注册用户的指纹信息来实现,包括,
所述SIM卡1中的安全验证模块100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安全验证模块10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相互匹配而实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中,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自检侦测模块300和30,所述通讯终端2一旦开启,所述自检侦测模块300和30则自动启动,随时监控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是否成立;包括,
所述SIM卡1中的自检侦测模块300自动提取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与所述SIM卡1中存储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模块100;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自检侦测模块30自动提取所述SIM 卡1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并与所述通讯终端2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安全验证模块10。
可见,对于建立了唯一对应关系的所述SIM卡1和所述通讯终端2来说,无论是所述SIM卡1,或者是所述通讯终端2,都是通过所述自检侦测模块300或30随时侦测所述对应关系是否成立,而对于不成立的情况,都是通过所述安全验证模块100或10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识别,进一步对于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形,则通过所述安全保护模块200或20对所述SIM卡1或所述通讯终端2及其个人信息实施安全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间的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所述通讯终端2上的所述SIM卡1被更换;及
所述SIM卡1用于其他通讯终端;及
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的连接关系不变,但是所述SIM卡1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通讯终端2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被破坏。
可见,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其实质上就所述SIM卡1或所述通讯终端2上所存储的指纹信息不存在,或被破坏,而导致其所对应的所述自检侦测模块300或30无法找到匹配的对应指纹信息。
进一步的,以所述通讯终端2为例,所述安全验证模块10包括一指纹输入子模块11、一信息存储子模块12、一判断子模块13及一数据处理子模块14;其中:
所述指纹输入子模块11提供当前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所述SIM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则存储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12中;显然,所述SIM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12对应提取注册用户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判断子模块13则比对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及所提取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作出相应判断;
所述数据处理子模块14则根据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反应,包括,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正常进入所述通讯终端;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
进一步的,随着各类通讯终端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不断提升,用户在通讯终端上所办理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很多具有私密性的业务也可以通过通讯终端来完成,因此,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12中除存储有注册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外,还包括重要联系人信息、紧急联络人信息、资金银行及各类密码信息等与个人私密业务相关的各类信息。
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启动后,所采取的具体的安全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区别。
所述SIM卡1上的安全保护模块200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102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运营商服务器3;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指纹上报通讯运营商;及
通讯运营商接收上报后注销所述SIM卡1。
由此,一旦所述SIM卡1的安全保护模块启动,则当前用户不仅无法获取所述SIM卡1上的任何个人信息,也无法使用或破解所述SIM卡1;而对于所述SIM卡1的注册用户来说,则可以通过联系通讯运营商而重新获取到所述SIM卡1上的重要个人信息,同时,随着所述SIM卡1的注销,所述SIM卡1的注册用户完全无需担心所述SIM卡1丢失后会产生任何问题。
相类似的,所述通讯终端2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12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提供的远程服务器4;
向紧急联络人发送告警信息,并可触发验证机制而获取远程服务器4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验证信息上报所述远程服务器4;及
所述通讯终端经销商接收上报后发送格式化指令给所述通讯终端2;
所述通讯终端2自动启动格式化程序。
可见,随着所述通讯终端2的安全保护模块20启动,当前用户亦无法获取所述通讯终端2上存储的任何个人信息,即使采用破解或刷机也无法获取到这些信息;而对于所述通讯终端2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紧急联络人接收告警并找回个人信息;同时,借助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对所述通讯终端2进行格式化,从而,所述通讯终端2的用户完全无需担心所述通讯终端2丢失后会产生任何问题。
由以上可知,本申请所述的双重加密系统,全方位保护了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的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列举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SIM卡1及所述通讯终端2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通过设置可唯一识别的指纹匹配而形成相互对应关系,在对应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形下启动对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程序,身份验证失败时,则启动安全保护措施,分别对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上所存储的所有重要的个人信息进行存储备份,同时通过通讯运营商注销所述SIM卡1,或通过所述通讯终端经销商格式化所述通讯终端2,使得当前用户无法获取到所述SIM卡1与所述通讯终端2上的任何信息,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安全性及全面性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所述系统提供一通讯终端及一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相连接并具有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分别设置有一安全验证模块及一安全保护模块,所述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所述SIM卡所对应的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对应关系被破坏时,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在使用时将分别自动启动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对当前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可正常使用,验证失败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将分别自动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包括:
所述SIM卡可唯一识别所述通讯终端;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相应地可唯一识别所述SIM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通过相互匹配的SIM卡注册用户的指纹信息实现,包括,
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通讯终端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中存储有注册用户预先录入的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第一指纹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纹信息相互匹配而实现唯一的可相互识别性,进而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及所述通讯终端上还分别设置有一自检侦测模块,所述自检侦测模块用于侦测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是否成立;包括,
所述SIM卡中的自检侦测模块自动提取所述通讯终端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与所述SIM卡中存储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SIM卡中的安全验证模块;以及
所述通讯终端中的自检侦测模块自动提取所述SIM 卡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并与所述通讯终端中存储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成立,匹配不成功则启动所述通讯终端中的安全验证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间的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包括:
所述通讯终端上的所述SIM卡被更换;及
所述SIM卡用于其他通讯终端;及
所述SIM卡与所述通讯终端的连接关系不变,但是所述SIM卡中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通讯终端中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被破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包括一指纹输入子模块、一信息存储子模块、一判断子模块及一数据处理子模块;所述SIM卡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存储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中,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所述安全验证模块启动后,所述指纹输入子模块提供当前用户输入指纹信息;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对应提取注册用户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所述判断子模块则比对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信息及所提取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并作出相应判断;所述数据处理子模块则根据所述判断子模块的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反应,包括,判断结果为匹配时正常进入所述通讯终端;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启动所述安全保护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除存储有注册用户的重要个人信息外,还包括重要联系人信息、紧急联络人信息、资金银行及各类密码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
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指纹上报通讯运营商;及
通讯运营商接收上报后注销所述SIM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终端上的安全保护模块对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安全保护包括:
将所述信息存储子模块上存储的所有个人信息上传备份至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提供的远程服务器;
向紧急联络人发送告警信息,将当前用户输入的错误验证信息上报所述远程服务器;及
所述通讯终端运营商接收上报后发送格式化指令给所述通讯终端;
所述通讯终端自动启动格式化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0817.7A CN108959881A (zh) | 2018-06-09 | 2018-06-09 |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0817.7A CN108959881A (zh) | 2018-06-09 | 2018-06-09 |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59881A true CN108959881A (zh) | 2018-12-07 |
Family
ID=6448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90817.7A Pending CN108959881A (zh) | 2018-06-09 | 2018-06-09 |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59881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88749A1 (en) * | 2008-05-06 | 2010-04-08 | Philip John Steeple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using anonymous devices |
CN103634477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装置的手机的防盗方法及系统 |
CN104820805A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141736A (zh) * | 2015-09-22 | 2015-12-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和装置 |
-
2018
- 2018-06-09 CN CN201810590817.7A patent/CN1089598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88749A1 (en) * | 2008-05-06 | 2010-04-08 | Philip John Steeples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using anonymous devices |
CN103634477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指纹装置的手机的防盗方法及系统 |
CN104820805A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防盗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141736A (zh) * | 2015-09-22 | 2015-12-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7689B (zh) | 一种信息验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 |
CN105530356B (zh) |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数据保护方法和装置 | |
US10231124B2 (en) | Anti-theft method and client for a mobile terminal | |
US2010008874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using anonymous devices | |
CN103945385B (zh) | 移动终端防盗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814133A (zh) | 移动应用统一登录方法及装置 | |
WO2013135898A1 (en) | Mobile phone takeover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7113613B (zh) | 服务器、移动终端、网络实名认证系统及方法 | |
TW201816648A (zh) | 業務實現方法和裝置 | |
CN205230158U (zh)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门禁系统 | |
CN112437428B (zh) | 验证方法和服务器 | |
CN104767713A (zh) | 账号绑定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
CN112398816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交易识别验证系统 | |
CN108769981A (zh) | 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加密sim卡及一种基于加密sim卡遗失后的个人信息保护方法 | |
CN108347730B (zh) | 一种无线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7580002A (zh) | 双因子认证安全管理机登录系统及方法 | |
CN108900525B (zh) | 验证码请求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 |
CN107294981B (zh) |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8959881A (zh) | 一种通讯终端的双重加密系统 | |
CN114553573B (zh) | 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 |
CN105787400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 |
CN113743938A (zh) | 个人征信信息查询方法及装置 | |
CN104618326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8989998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945325A (zh) | 基于J2EE及Android平台的手机防盗与跟踪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