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4253A -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4253A
CN108934253A CN201710734656.XA CN201710734656A CN108934253A CN 108934253 A CN108934253 A CN 108934253A CN 201710734656 A CN201710734656 A CN 201710734656A CN 108934253 A CN108934253 A CN 108934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ert
soil
area
sand
deser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4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4253B (zh
Inventor
冯起
刘蔚
郭瑞
贾冰
陈丽娟
郭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7346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4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4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4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4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9/00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 C05C9/02Fertilisers containing urea or urea compounds containing urea-formaldehyde condens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造的方法,属于沙漠土壤改良领域。所述方法将选定的沙漠区域分为依次环绕的三个治理区域,治理区域由内至外分别为种植区、固沙区以及防护区;种植区的沙漠土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分子复合肥料与种植区表层沙漠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对种植区进行浇灌;待种植区土壤表层干燥后,进行播种和/或移栽植物;通过首先将沙漠规划分区,并将沙漠土壤改造、固沙以及防风等多种措施综合使用,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区域沙漠的沙土固定和改造,也为沙漠综合治理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漠土壤改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上存在大量的沙漠,我国的沙漠及荒漠化土地面积也非常巨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就始终致力于沙漠改造,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的荒漠化土地也在不断形成。
以往改造沙漠的主要做法就是在沙漠边缘种植沙生植被及种植防护林,并逐步向沙漠腹地推进。然而,由于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沙生植被成活率不高,尽管人们在种植制备方面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但收效仍然不大。沙漠及荒漠化土地大面积存在,这也导致了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的恶化。同时,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这也侵蚀了大量的耕地以及居住用地,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沙漠土地每年以平均150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进入20世纪,每年扩大的面积达到了210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日益减缩十分严峻,土地沙漠化也成为制约沙漠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甚至也制约着周边地区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多种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进行防沙和固沙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造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中,通过首先将沙漠规划分区,并采用沙漠土壤改造、固沙和防风结合的方法进行沙漠土壤的综合改造,从而能够实现对沙漠土壤的有效改造。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选定的沙漠区域分为依次环绕的三个治理区域,治理区域由内至外分别为种植区、固沙区以及防护区;
种植区的沙漠土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分子复合肥料与种植区表层沙漠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对种植区进行浇灌;待种植区土壤表层干燥后,进行播种和/或移栽植物;
其中,所述高分子复合肥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颗粒状吸水树脂、高分子肥料以及发泡剂混合后发泡熟化,然后粉碎,得到颗粒状高分子复合肥料;
固沙区的沙漠土壤改造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取固沙区表层沙漠土壤,然后,将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在水中溶解,并以所得溶液对固沙区进行浇灌;
将所取表层沙漠土壤进行筛分,并分别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和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
将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与植物胶粉混合搅拌,并待浇灌后固沙区表面干燥后,均匀铺于固沙区表面,然后再次进行浇灌;
防护区土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固沙区筛分得到的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石膏以及凝胶剂混合后成型,然后固化养护,得到沙砖,然后,将沙砖铺设于防护区,形成挡风区。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高分子肥料为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的混合物;
其中,聚脲甲醛与聚亚异丁基二脲的质量比为(1~5):(2~3)。
可选的,本发明中,熟化的温度为150~170℃,熟化的时间为2~3h。
可选的,本发明中,熟化的温度为160℃,熟化的时间为2.5h
可选的,本发明中,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1~2):(1~5):(1~3)。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沙漠土壤与石膏的质量比为100:(2~5)。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凝胶剂为水玻璃。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凝胶剂的体积毫升数与沙漠土壤的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7~8)。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养护的温度为90~100℃,养护的时间为24~36h。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养护的温度为100℃,养护的时间为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将沙漠土壤改造、固沙以及防风等多种措施综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区域沙漠的沙土固定和改造,也为沙漠综合治理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发明中,通过对肥料、固沙试剂以及制砖试剂和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优化沙漠土壤改造和防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现有的沙漠治理方法大多是以防风护沙为主,而对于沙漠土壤进行有机改造的方法并不多见。由于沙漠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较差,因而在植物栽种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浇水和施肥,这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本身就即为缺水的沙漠地带而言,这种灌溉也是难以实现的;同时,大部分施用的肥料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肥料的有效利用;进一步的,随水分渗入地下的肥料也会污染沙漠区域的地下水源,造成更大的污染和破坏。
本申请中,首先将选定的沙漠区域分为依次环绕的三个治理区域,治理区域由内至外分别为种植区、固沙区以及防护区;
由于沙漠区域缺水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植物种植以及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以及运输水所需人力和资源成本,因而,在距离水源地较远的沙漠区域,种植区的面积不宜过大。待种植区中植物生长情况良好,且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态体系后,可以适当的扩大种植区域;在种植区内,通过植物生长生根,能够起到一定的固沙作用;同时,植物枝叶脱落腐化形成的营养土质,也能够有效改善沙漠土壤土质,这为进一步丰富生物群落也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中,所用高分子复合肥是一种将高分子肥料和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发泡有机结合起来的复合肥料。由于高分子复合肥的发泡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因而,当高吸水性树脂与水充分接触后,能够吸水膨胀,并形成凝胶结构,而这种凝胶结构还能够进一步与沙土形成团粒结构,这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护沙效果。同时,由于高分子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植物吸收养分的速度与肥料释放的作用基本相当,因而也能够有效的被植物吸收利用,减少浪费和其所带来的污染。进一步的,植物根系通过孔隙结构能够深入高分子复合肥结构内部,并从吸水树脂中获取所需水分和营养物质。
高分子复合肥料的制备步骤具体如下:将颗粒状吸水树脂、高分子肥料以及发泡剂混合后发泡熟化,然后粉碎,得到颗粒状高分子复合肥料;
其中,原料颗粒状吸水树脂为颗粒状高吸水树脂;优选的,所述颗粒状吸水树脂为接枝纤维素、羧化甲基纤维素,或者聚乙烯醇类树脂;更优选的,所述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为500~1000倍;
所述吸水树脂高分子肥料为质量比为(1~5):(2~3)的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混合物;同时,相较于单一的高分子肥料而言,这种复合肥料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还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生根发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颗粒状吸水树脂、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的质量克数比为5:(1~2):(3~4)。
所述发泡剂优选的为聚氨酯发泡剂,同时还可以包含一定的发泡助剂。
向发泡剂中添加发泡助剂后,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颗粒状吸水树脂和高分子肥料,并继续搅拌混匀,然后待混合体系发白后,将其倒入模具内,并在150~170℃条件下熟化2~3h,冷却后粉碎,即为高分子复合肥料。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表层土壤的土壤层厚度为15~20cm。
所述固沙区围绕着种植区设置,固沙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将种植区周边的沙土有效固定,从而避免由于周边地区风沙给种植区植物和土壤所产生的影响(例如风沙堆积将植物掩埋等)。
本发明中,固沙是通过以下两个手段实现的:
一方面,是将沙漠土壤与植物胶粉混合,然后进行灌溉,当混合有植物胶粉的沙漠土壤干燥后,就会形成一层固结层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表层沙漠土壤固定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合成固沙剂,使用植物胶粉显然更加环保。同时,由于植物胶粉的粘结力较小,因而,为了提高固结层的强度,因而需要使用粒径较小的沙土作为混合所用原料,并优选的使用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进行混合;更优选的,本发明中所用植物胶粉为沙蒿胶粉。
另一方面,由于固沙剂仅能起到表层沙漠土壤的固定作用,因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固沙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对深层沙漠土壤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沙漠土壤的长效、综合固定。将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按照(1~2):(1~5):(1~3)的质量比在水中溶解后,将所得溶液在除去表层沙漠土壤的固沙区进行喷洒浇灌,并使得溶液深渗入土壤中,当溶液干燥后,其中所包含的水溶性粘性化合物能够有效的粘附周围沙土,从而起到良好的固沙作用。
防护区设置于固沙区外,主要是通过堆积沙砖形成挡风层,并通过物理挡风以达到护沙的目的;
沙砖所用原料主要为筛选后剩余的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使用大颗粒沙漠土壤制备的沙砖渗水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周围土壤湿度;
进一步的,沙砖原料还包括石膏,石膏的使用能够减少沙砖制备中凝胶剂的用量,同时也不会降低沙砖的抗压强度;优选的沙漠土壤与石膏的质量比为100:(2~5);
优选的,所述凝胶剂的体积毫升数与沙漠土壤的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7~8);更优选的,所述凝胶剂为水玻璃;
优选的,所述固化为喷洒固化剂固化;更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三氯化铝溶液;
优选的,所述养护的温度为90~100℃,养护的时间为24~36h;通过对养护温度的选择和调整,也能够有效提高沙砖的抗压强度。
沙砖的基本原料为选定沙漠区域的大颗粒沙漠土壤,这样能够实现对沙漠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到“以沙治沙”,既经济,又环保。
同时,随着种植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植物种群的不断丰富和土质的改良,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区范围,并逐步在固沙区内进行植物种植;同时,原有的固沙区以及防护区也可以相应的扩大面积,最终实现大规模区域的沙漠改造。
实施例1
将选定的沙漠区域分为依次环绕的三个治理区域,治理区域由内至外分别为种植区、固沙区以及防护区;
按照00.05%的比例,将高分子复合肥料与种植区表层沙漠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对种植区进行浇灌;待种植区土壤表层干燥后,播种沙蒿籽;
其中,所述高分子复合肥料的制备步骤如下:按照质量克数比为5:2:3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颗粒状吸水树脂(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800)、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然后,向发泡剂中添加发泡助剂后,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颗粒状吸水树脂和高分子肥料,并继续搅拌混匀,然后待混合体系发白后,将其倒入模具内,并在160℃条件下熟化2.5h,冷却后粉碎,即为高分子复合肥料。
取固沙区表层沙漠土壤,然后,将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按照质量比1:2: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在适量水中溶解,并以所得溶液对出去表层沙漠土壤的固沙区进行浇灌;
将所取表层沙漠土壤进行筛分,并分别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和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
将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与沙蒿胶粉混合搅拌,待浇灌后固沙区表面干燥后,均匀铺于固沙区表面,然后再次进行浇灌。
将固沙区筛分得到的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和石膏按照100:5的比例混合,然后按照体积毫升数与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8的比例,向沙漠土壤和石膏的混合物中加入硅酸钠,并混合压模成型;然后,在表面喷洒三氯化铝溶液进行固化;最后,在温度为100℃条件下养护24h得到沙砖;将沙砖铺设于防护区,形成挡风区。
经如上所述改造后,所述沙漠区域能够形成最外层为沙砖挡风区,中间层为复合固沙区,以及最内层为植物种植区的复合改造区域。
实验例1
(1)发芽实验(本组实验中,所用沙漠土壤均选自同一沙漠区域)
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1;
按照质量克数比为1: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颗粒状吸水树脂(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800)、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并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2;
按照质量克数比为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颗粒状吸水树脂(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800)和聚脲甲醛;并参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然后在与实验组1相同的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3;
按照质量克数比为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颗粒状吸水树脂(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800)和聚亚异丁基二脲;并参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然后在与实验组1相同的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4;
按照质量克数比为5:2:3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颗粒状吸水树脂(聚乙烯醇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为1500)、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并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5;
称取适量与实验组1相同的沙漠土壤,记为对照土壤1。
分别取2000g各组土壤,然后装入容器中,并以适量水进行浇灌;待土壤表面干燥后,埋入200粒沙蒿种子;然后,在自然光照的室内条件下进行实验,试验期间每5d浇水一次,共培育20d;然后分别统计和计算各组出苗时间、出苗率以及幼苗平均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出苗时间(d) 出苗率(%) 幼苗高度(cm)
实验土壤1 6 38 3.65
实验土壤2 6 30 3.13
实验土壤3 8 26 2.63
实验土壤4 7 22 3.01
实验土壤5 7 31 3.36
对照土壤1 10 12.5 2.24
由表格中对比数据可知,本发明高分子复合肥料能够有效促进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同时,高分子复合肥料中吸水树脂和高分子肥料的选择和原料比例都会对于发芽和植株成长产生影响;只有选用适宜的吸水树脂和肥料,并达到适宜的原料配比,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后,在不同熟化条件下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并测试其性能;
实验组6: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在实验组6中熟化的温度控制在150℃,熟化的时间控制在3h;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6;
实验组7: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在实验组7中熟化的温度控制在170℃,熟化的时间控制在2h;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7;
实验组8: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在实验组8中熟化的温度控制在170℃,熟化的时间控制在3h;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0.5%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8;
实验组9: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在实验组9中熟化的温度控制在200℃,熟化的时间控制在2h;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2%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9;
实验组10: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高分子复合肥料,在实验组10中熟化的温度控制在120℃,熟化的时间控制在5h;然后在沙漠土壤中添加2%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记为实验土壤10;
然后,按照如前的方法培养沙蒿种子,并分别统计和计算各组出苗时间、出苗率以及幼苗平均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出苗时间(d) 出苗率(%) 幼苗高度(cm)
实验土壤6 7 31 3.21
实验土壤7 7 27 3.09
实验土壤8 8 28 2.63
实验土壤9 10 15 2.42
实验土壤10 9 17 2.36
由如上的对比数据可知,熟化条件对于高分子肥料的性能影响较大,在不同条件下熟化的到的高分子肥料的保水和肥力也有这一定的差异,进而对于沙蒿种子发芽和生长促进的作用功效也不尽相同,而按照本发明所述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处理得到的高分子肥料具有最佳的植物生长促进作用。
(2)土壤固定实验
按照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1:1:1的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1;
取适量聚乙二醇,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2;
取适量纤维素醚,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3;
按照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比为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4;
按照聚乙二醇、纤维素醚质量比为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5;
按照聚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醚质量比为1:1的比例,分别称取适量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6;
按照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5:2:1的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7;
按照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1:3:5的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8;
按照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2:3:4的比例分别称取各原料,然后溶于水中,记为实验组9;
按照水溶液中混合制剂与沙漠土壤的质量比例为1:200的比例,分别将各实验组溶液与沙漠土壤混合,然后烘干,并对各组烘干后的混合土壤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分别在烘干后土壤取5个点进行测试,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抗压强度(Mpa)
实验组1 0.24±0.02
实验组2 0.07±0.03
实验组3 0.11±0.02
实验组4 0.13±0.03
实验组5 0.17±0.01
实验组6 0.15±0.03
实验组7 0.19±0.02
实验组8 0.20±0.01
实验组9 0.17±0.03
由如上结果可见,实验组1中烘干后土壤的抗压强度最高,而以单一原料或者按照其他原料配比所得的土壤固定试剂的土壤固定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1;
由此可见,土壤固定试剂中所用到的原料以及原料配比对于土壤固定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按照本发明进行土壤固定试剂的原料选择以及配比能够获得满足实际固沙需要的使用效果。
(3)沙砖强度实验
将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和石膏按照100:5的比例混合,然后按照硅酸钠体积毫升数与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8的比例,向沙漠土壤和石膏的混合物中加入硅酸钠,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沙砖,记为实验组1;
将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加入硅酸钠,硅酸钠的体积毫升数与沙漠土壤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8,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沙砖,记为对照组1;
将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加入硅酸钠,硅酸钠的体积毫升数与沙漠土壤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7,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沙砖,记为对照组2;
分别对实验组1、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的沙砖进行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抗压强度(Mpa)
实验组1 5.2
实验组2 4.3
实验组3 5.0
由如上的实验对比数据可见,在达到相同抗压强度的情况下,石膏的加入能够有效减少沙砖制备过程中凝胶剂的使用,而这也能够降低沙砖制备的成本。
然后,在不同条件下养护后,测试砂砖的强度,具体如下:
实验组4: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砂砖,其中养护温度控制在90℃,养护时间控制在24h;
实验组5: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砂砖,其中养护温度控制在90℃,养护时间控制在36h;
实验组6: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砂砖,其中养护温度控制在100℃,养护时间控制在36h;
实验组7: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砂砖,其中养护温度控制在120℃,养护时间控制在24h;
实验组8: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砂砖,其中养护温度控制在120℃,养护时间控制在36h;
分别对实验组4-8的沙砖进行强度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抗压强度(Mpa)
实验组4 4.5
实验组5 4.7
实验组6 4.9
实验组7 4.5
实验组8 4.1
由上表的数据对比可知,养护温度、养护时间等条件对于砂砖的抗压强度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按照本发明方法进行砂砖养护,不仅养护条件更为温和,而且所制得的砂砖同样也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能够满足挡风墙等建筑的使用。
进一步的,将100块实验组1的沙砖放置于干旱(年均降雨量小于30m l),且日照长(年均日照大于2500h),风沙大(平均风速5~6m/s)的沙漠区域,放置1年后,沙砖表面并未出现裂纹,也未出现表面磨损的现象。进一步对沙砖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并计算平均值,结果显示,在沙漠区域放置1年的沙砖仍能够保持5.1MPa左右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中,通过将防风、固沙以及沙漠土壤改造等措施综合利用,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沙漠的一体化改造和处理,这也为沙漠土壤的改良和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选定的沙漠区域分为依次环绕的三个治理区域,治理区域由内至外分别为种植区、固沙区以及防护区;
种植区的沙漠土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分子复合肥料与种植区表层沙漠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对种植区进行浇灌;待种植区土壤表层干燥后,进行播种和/或移栽植物;
其中,所述高分子复合肥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颗粒状吸水树脂、高分子肥料以及发泡剂混合后发泡熟化,然后粉碎,得到颗粒状高分子复合肥料;
固沙区的沙漠土壤改造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取固沙区表层沙漠土壤,然后,将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在水中溶解,并以所得溶液对固沙区进行浇灌;
将所取表层沙漠土壤进行筛分,并分别得到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和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
将粒径小于0.2mm的沙漠土壤与植物胶粉混合搅拌,并待浇灌后固沙区表面干燥后,均匀铺于固沙区表面,然后再次进行浇灌;
防护区土壤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固沙区筛分得到的粒径大于等于0.2mm的沙漠土壤、石膏以及凝胶剂混合后成型,然后固化养护,得到沙砖,然后,将沙砖铺设于防护区,形成挡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肥料为聚脲甲醛和聚亚异丁基二脲的混合物;
其中,聚脲甲醛与聚亚异丁基二脲的质量比为(1~5):(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熟化的温度为150~170℃,熟化的时间为2~3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熟化的温度为160℃,熟化的时间为2.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1~2):(1~5):(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漠土壤与石膏的质量比为100:(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为水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的体积毫升数与沙漠土壤的质量克数的比例为1:(7~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的温度为90~100℃,养护的时间为24~36h。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的温度为100℃,养护的时间为24h。
CN201710734656.XA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Active CN108934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4656.XA CN10893425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4656.XA CN10893425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4253A true CN108934253A (zh) 2018-12-07
CN108934253B CN10893425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449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4656.XA Active CN10893425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42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275A (zh) * 2003-01-21 2003-07-23 武汉理工大学 多功能高分子固沙植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6715A (zh) * 2013-04-23 2013-09-04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新型的治沙砖及其治沙方法
CN103352459A (zh) * 2013-06-06 2013-10-16 易志坚 利用改性沙体治理沙漠的方法
CN103628460A (zh) * 2013-12-04 2014-03-12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整治方法
WO2014171912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oilenko Lurii N Method for restoration and increase of soil fertility, in particular on desert or semi-desert crop areas
CN105960879A (zh) * 2016-05-18 2016-09-2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川西亚高山重度退化草地的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275A (zh) * 2003-01-21 2003-07-23 武汉理工大学 多功能高分子固沙植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71912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oilenko Lurii N Method for restoration and increase of soil fertility, in particular on desert or semi-desert crop areas
CN103276715A (zh) * 2013-04-23 2013-09-04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新型的治沙砖及其治沙方法
CN103352459A (zh) * 2013-06-06 2013-10-16 易志坚 利用改性沙体治理沙漠的方法
CN103628460A (zh) * 2013-12-04 2014-03-12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干旱荒漠风沙区沙化土地整治方法
CN105960879A (zh) * 2016-05-18 2016-09-28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川西亚高山重度退化草地的修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兴东等: "《生态恢复理论与宁夏盐池植被恢复技术》", 31 May 2016, 南开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4253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3563B (zh) 一种利用废弃物为土壤改良剂治理沙漠化土壤的方法
CN105347933B (zh) 一种喷播基质及采用该喷播基质进行盐碱地绿化的方法
CN1974497A (zh) 一种污泥喷播绿化基质
CN105900729A (zh) 一种客土喷播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6291A (zh) 一种保水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49183A (zh) 一种沙漠绿化方法
CN112390660B (zh) 一种护坡绿化专用的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35685A (zh) 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6746832B (zh) 一种具有肥效的可降解骨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06363B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园林废弃物的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0581A (zh) 一种用于室内外立体种植的种植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0451B (zh) 一种绿化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12100B (zh) 含有种植基质的护坡植生型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70705A (zh) 一种水热平衡的退化高寒草甸修复材料
CN108934253A (zh) 一种沙漠土壤综合改良方法
CN105622286A (zh) 保水固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87121B (zh) 一种营养型发泡混凝植草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43875A (zh) 一种种植型预留大空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32180A (zh) 一种用于佛甲草屋顶绿化的建筑废弃物转化基质及其应用
CN103348833B (zh) 利用植物型改性沙体治理戈壁的方法
JPH05272142A (ja) 植栽用コンクリート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10469A (zh) 一种轻质保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CN108751895A (zh) 一种生长植物型智能建筑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KR20030081983A (ko) 단립화 식생기반재
CN103102115B (zh) 一种多孔高强反滤植生砼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9

Address after: 730000 No.318 Donggang West Road,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ORTHWEST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AS

Address before: 730000, Institute of cold and drough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20 Donggang West Road,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in cold and dry area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