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4031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4031A
CN108934031A CN201710366315.1A CN201710366315A CN108934031A CN 108934031 A CN108934031 A CN 108934031A CN 201710366315 A CN201710366315 A CN 201710366315A CN 108934031 A CN108934031 A CN 108934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ace
partitioning scheme
user
busines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663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663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4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403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本发明能够动态选择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未来用户体验是多终端、多应用和高带宽的交织和融汇。可以预测的是,未来支持的设备,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业务速率上都将是目前的10到100倍,而有些低时延超可靠业务要求的端到端时延将缩短到目前的五分之一。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难以满足未来业务全面提升的需求,因此提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技术。
在5G架构方面,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了Central Unit/Distributed Unit(CU和DU)架构方案,在E-UTRA(Evolved-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进化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划分。根据CU和DU架构,RAN(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中的控制面协议层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完全上移到CU中,而用户面协议层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聚合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中间接入控制)、以及物理层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部分或者全部的部署于CU或DU之中,用户面协议层在CU和DU架构中进行了分割,它们的位置比较灵活,不必全部都位于一个网元上。
目前,5G RAN内的用户面具有多种分割方式,每一用户面分割方式所需要的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要求不同,但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是确定的,无法有效的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无法保证业务的QOS(Quality of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是确定的,无法有效的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无法保证业务的QOS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收发模块,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集中式单元CU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该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然后根据该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并根据选择的传输承载方式和该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该CU中的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最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该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本方案根据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同时根据用户面分给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动态选择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保证业务的QOS要求,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减少掉话并提高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5G RAN的CU和DU架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述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述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CU和DU间传输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U和DU间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的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述选择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由于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是确定的,导致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业务的QOS要求也无法保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方案根据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同时根据用户面分给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动态选择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保证业务的QOS要求,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减少掉话并提高通话质量。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当然,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数据传输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数据传输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数据传输程序。
在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传输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数据传输程序,还执行以下步骤:
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所述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
本发明数据传输设备的具体实施例与下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各具体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5G RAN的CU和DU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的(1)是CN(Core Network,核心网),图4的(2)是集中式单元CU,是5G架构中的Central Unit,图4的CN和CU之间的接口叫做Gn口,主要完成CN与CU间的信令和数据的传输,图4的(3)是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图4中CU与DU间的接口叫做Xn口,主要完成CU与DU间信令各数据的传输。
用户通过用户设备UE触发业务请求,此时用户设备将触发的业务请求发送至核心网,然后核心网将业务请求转发至CU,该CU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并根据该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具体地,参照图4,图4为图2中所述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步骤S12,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该CU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获取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并根据该业务标识信息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分割方式,该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记业务类型,业务包括语音通话业务、视频观看业务、视频电话业务、多媒体业务和数据下载业务等,每一业务具备不同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可根据每一业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对每一业务进行标记,即业务标识信息,便于CU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分割方式。
步骤S20,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该CU在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后,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分割用户设备的用户面,同时根据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即选择对应的传输层的协议,该传输层中的协议至少包括隧道协议GTPU、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中的一个,该CU中的用户协议层至少包括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中间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中的一个。
具体地,参照图5,图5为图2中所述步骤S2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
步骤S22,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步骤S23,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该CU在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后,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如果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如果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在具体实施中,该用户分割方式主要包括八种,分别为用户分割方式1、用户分割方式2、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包括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即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对应的传输承载方式是相同的,传输层协议为UDP协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用户面分割方式1对应的传输层协议为GTPU协议,与用户面分割方式2对应的传输层协议为TCP协议。
步骤S30,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该CU在选定传输承载方式和用户面分割方式后,根据该传输承载方式和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即将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中间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中的至少一个部署在CU的用户面协议层中,同时获取该传输承载方式的传输层协议,并将该传输层协议设置为CU中传输层的协议。
步骤S40,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该CU的传输层和用户面协议层建立完成时,向与CU连接的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该业务建立请求中携带有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该DU根据该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建立DU中的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并在建立完成时,向CU返回业务建立完成消息,该CU接收DU基于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CU和DU间传输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用户设备UE、集中式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在图6的步骤1中,CU根据需要建立的业务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在图6的步骤2中,CU根据业务选定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CU和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在图6的步骤3中,C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给DU告知用户面分割方式,以及传输层的协议,在图6的步骤4中,DU根据CU的指示完成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的建立,在图6的步骤5中,DU向CU返回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U和DU间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的一示意图,如图7中的A所示,用户设备的用户面被分割为PDCP与RLC、MAC和物理层PHY两部分,其中,PDCP部署于CU,RLC、MAC和PHY部署于DU,且传输层协议为GTPU协议,又如图7中的B所示,用户设备的用户面被分割为PDCP、RLC与MAC和PHY两部分,其中,PDCP和RLC部署于CU,MAC和PHY部署于DU,且传输层协议为UDP协议。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集中式单元CU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该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然后根据该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并根据选择的传输承载方式和该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该CU中的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最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该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本方案根据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同时根据用户面分给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动态选择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保证业务的QOS要求,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减少掉话并提高通话质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8,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所述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
该CU的传输层和用户面协议层建立完成时,向与CU连接的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同时记录该业务建立请求的发送时间,当发送时间超过预设时间,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该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使得该DU重新建立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使得DU能够重新建立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选择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装置为集中式单元CU,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5G RAN的CU和DU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的(1)是CN(Core Network,核心网),图4的(2)是集中式单元CU,是5G架构中的Central Unit,图4的CN和CU之间的接口叫做Gn口,主要完成CN与CU间的信令和数据的传输,图4的(3)是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图4中CU与DU间的接口叫做Xn口,主要完成CU与DU间信令各数据的传输。
用户通过用户设备UE触发业务请求,此时用户设备将触发的业务请求发送至核心网,然后核心网将业务请求转发至CU,该CU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请求,并根据该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具体地,参照图10,图10为图9中所述选择模块10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该选择模块10包括: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选择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该CU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通过获取单元11获取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并通过选择单元12根据该业务标识信息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分割方式,该业务标识信息用于标记业务类型,业务包括语音通话业务、视频观看业务、视频电话业务、多媒体业务和数据下载业务等,每一业务具备不同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可根据每一业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对每一业务进行标记,即业务标识信息,便于CU选择对应的用户面分割方式。
所述选择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该CU在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后,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分割用户设备的用户面,同时根据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即选择对应的传输层的协议,该传输层中的协议至少包括隧道协议GTPU、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中的一个,该CU中的用户协议层至少包括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中间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中的一个。
具体为该CU在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后,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如果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如果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在具体实施中,该用户分割方式主要包括八种,分别为用户分割方式1、用户分割方式2、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包括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即用户分割方式3、用户分割方式4、用户分割方式5、用户分割方式6、用户分割方式7和用户分割方式8对应的传输承载方式是相同的,传输层协议为UDP协议,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用户面分割方式1对应的传输层协议为GTPU协议,与用户面分割方式2对应的传输层协议为TCP协议。
建立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该CU在选定传输承载方式和用户面分割方式后,根据该传输承载方式和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即将分组数据聚合协议PDCP、无线链路控制RLC、中间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中的至少一个部署在CU的用户面协议层中,同时获取该传输承载方式的传输层协议,并将该传输层协议设置为CU中传输层的协议。
收发模块30,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该CU的传输层和用户面协议层建立完成时,向与CU连接的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该业务建立请求中携带有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该DU根据该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建立DU中的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并在建立完成时,向CU返回业务建立完成消息,该CU接收DU基于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CU和DU间传输承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用户设备UE、集中式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在图6的步骤1中,CU根据需要建立的业务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在图6的步骤2中,CU根据业务选定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CU和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在图6的步骤3中,C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给DU告知用户面分割方式,以及传输层的协议,在图6的步骤4中,DU根据CU的指示完成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的建立,在图6的步骤5中,DU向CU返回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U和DU间用户面分割方式和传输承载方式的一示意图,如图7中的A所示,用户设备的用户面被分割为PDCP与RLC、MAC和物理层PHY两部分,其中,PDCP部署于CU,RLC、MAC和PHY部署于DU,且传输层协议为GTPU协议,又如图7中的B所示,用户设备的用户面被分割为PDCP、RLC与MAC和PHY两部分,其中,PDCP和RLC部署于CU,MAC和PHY部署于DU,且传输层协议为UDP协议。
本方案根据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同时根据用户面分给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动态选择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保证CU与DU间用户面数据的可靠高速传输,也保证业务的QOS要求,使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减少掉话并提高通话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模块30还用于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所述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
该CU的传输层和用户面协议层建立完成时,向与CU连接的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同时记录该业务建立请求的发送时间,当发送时间超过预设时间,且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该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使得该DU重新建立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DU基于该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使得DU能够重新建立用户协议层和传输层。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所述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各具体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的步骤包括:
判断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是否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默认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若选择的用户面分割方式不处于预设的用户面分割方式组,则获取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对应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反馈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时,向所述DU重新发送业务建立请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层中的协议至少包括隧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中的一个,所述用户面协议层至少包括分组数据聚合协议、无线链路控制、中间接入控制和物理层中的一个。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选择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所述选择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收发模块,用于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8.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业务请求时,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根据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选择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承载方式;
根据所述传输承载方式和所述用户面分割方式建立用户面协议层和传输层;
向分布式单元DU发送业务建立请求,并接收所述DU基于所述业务建立请求返回的业务建立完成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请求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请求中的业务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业务标识信息选择用户面分割方式。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程序,所述数据传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710366315.1A 2017-05-22 2017-05-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08934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66315.1A CN108934031A (zh) 2017-05-22 2017-05-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66315.1A CN108934031A (zh) 2017-05-22 2017-05-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4031A true CN108934031A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50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66315.1A Withdrawn CN108934031A (zh) 2017-05-22 2017-05-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40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6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803A (zh) * 2010-08-12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5024524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32155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ip报文处理方法
US20170041767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with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803A (zh) * 2010-08-12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5024524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co-rru-base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facilitating 6lowpan data access
CN106332155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ip报文处理方法
US20170041767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with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等: ""R2-1700153 Consideration on the high layer options for CU DU split"", 《3GPP TSG-RAN WG2 NR AD HOC R2-170015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6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47344B2 (ja) データ伝送の保証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CN104965848B (zh) 一种前端资源加载方法及装置
US1024442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hereof
CN107135128B (zh) 调用链数据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63499A (zh) Cdn服务器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24859A (zh)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8495342A (zh) 一种切换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72201B (zh) 一种录屏帧率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19886A (zh) 一种apk应用安装包配置方法、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307433A (zh) 无线热点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79735A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10167041A (zh) 波束失败恢复请求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113779A (zh) eSIM卡的测试方法、系统、测试平台、移动终端和介质
CN113438747A (zh) 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02153A (zh) 一种身份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47617B (zh) 虚拟机资源的调配方法、试用平台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74735A (zh) 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5386A (zh) 一种rrc连接重建的承载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475369A (zh) 一种业务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93403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37425A1 (zh) 重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587260A (zh) 一种资源获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9219039A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09257739A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CN109089258A (zh) eSIM卡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eSIM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