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7229A - 微流路芯片 - Google Patents

微流路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7229A
CN108927229A CN201810132312.6A CN201810132312A CN108927229A CN 108927229 A CN108927229 A CN 108927229A CN 201810132312 A CN201810132312 A CN 201810132312A CN 108927229 A CN108927229 A CN 108927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fluidic circuit
space
fluid
circuit chip
speci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323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滨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27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7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3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or forces applied to move the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0Integrating sampl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in single entity, e.g. lab-on-a-chip concep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8Geometry, shape and general structure
    • B01L2300/0861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and/or chambers in a singl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75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 B01L2400/0478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mechanical means and fluid pressure pist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能够简单地输送流体。所述微流路芯片具有主体部和第1柱塞。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流体空间,其用于容纳第1流体;第1微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体空间连通;以及反应空间,其与所述第1微流路连通,用于使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经由所述第1微流路导入的所述第1流体发生反应。所述第1柱塞能够在所述第1流体空间内进行移动,以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向所述第1微流路送出所述第1流体。所述主体部包括: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其由与所述第1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与所述第1部件结合。

Description

微流路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路芯片。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学领域或生物化学领域等中,使用了主要用于研究开发用途的微流路芯片。微流路芯片是指形成有输送试剂等流体的微流路的器件,但在很多情况下,微流路芯片自身不具有输送流体的功能。因此,例如,必须另外准备用于输送流体的泵(参照专利文献1等)。并且,还提出了通过使微流路芯片旋转而利用离心力来输送流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3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14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3004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68198号公报
但是,在另外准备泵的方法中,在泵与微流路芯片的连接中必须使用管,这会使闭死容积(dead volume)变大,进而使操作变得复杂。并且,通过离心力进行输送的方法存在微流路的设计变得复杂且影响设计的自由度的问题。并且,除此之外还寻求被赋予了各种特性的微流路芯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简单地输送流体并具有各种特性的微流路芯片。
第1观点的微流路芯片具有主体部和第1柱塞。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流体空间,其用于容纳第1流体;第1微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体空间连通;以及反应空间,其与所述第1微流路连通,用于使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经由所述第1微流路导入的所述第1流体发生反应。所述第1柱塞能够在所述第1流体空间内进行移动,以将所述第1流体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向所述第1微流路送出。所述主体部包括: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其由与所述第1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与所述第1部件结合。
第2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所述第2部件由透光性比所述第1部件高的材料构成。所述第2部件至少局部地构成限定所述反应空间的侧壁。
第3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或第2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借助于粘合片层粘贴起来。
第4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至第3观点中的任意的微流路芯片,所述第1流体空间具有互相分离的多个空间,所述第1柱塞具有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空间内的多个柱塞。
第5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至第4观点中的任意的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导入口,该导入口用于将与所述第1流体发生反应的检体向所述反应空间导入。
第6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5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所述主体部还具有检体空间,该检体空间与所述导入口连通,用于容纳经由所述导入口向所述反应空间导入的所述检体。
第7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6观点的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罩,该罩以覆盖所述检体空间的方式装拆自如地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第8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7观点的微流路芯片,在所述罩的与所述主体部对置的面和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罩对置的面中的一方配置有磁铁,在另一方配置有借助于磁力与所述磁铁耦合的元件。
第9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7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所述罩以鲁尔配合式或螺纹式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第10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6观点的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隔膜,该隔膜以覆盖所述检体空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第11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6观点至第10观点的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第2柱塞。所述主体部还具有:第2流体空间,其用于容纳第2流体;以及第2微流路,其与所述第2流体空间和所述检体空间连通。所述第2柱塞能够在所述第2流体空间内进行移动,以将所述第2流体从所述第2流体空间经由所述第2微流路送出到所述检体空间,由此从所述检体空间朝向所述反应空间挤出所述检体。
第12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至第11观点的任意的微流路芯片,所述主体部还具有:第3微流路,其与所述反应空间连通;以及回收空间,其与所述第3微流路连通,用于从所述反应空间经由所述第3微流路回收所述第1流体。
第13观点的微流路芯片是第1观点至第12观点的任意的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塞。所述塞能够形成将所述第1流体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向所述第1微流路的流动截断的截断状态,并且能够解除所述截断状态。
根据第1观点,提供用于容纳试液等第1流体的第1流体空间和从第1流体空间送出第1流体的第1柱塞。即,由于提供由第1流体空间和第1柱塞构成的注射筒,所以能够通过该注射筒的操作来送出第1流体。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输送流体。
并且,根据第1观点,主体部包括: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其由与第1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与第1部件结合。由此,例如,提高了微流路芯片的成型性和对形成在微流路芯片内的反应空间进行观察时的识别性等,能够对微流路芯片赋予各种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微流路芯片和与其连接的周边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图5是其他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图6是另一个变形例的横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微流路芯片;10:主体部;21、22:柱塞(第1柱塞);23:柱塞(第2柱塞);30:导入口;41a~44a:塞;51:第1部件;52:第2部件;60:粘合片层;70:罩;S1、S2:流体空间(第1流体空间);S3:流体空间(第2流体空间);S4:检体空间;S5:反应空间;S6:回收空间;L1、L2:微流路(第1微流路);L3:微流路(第2微流路);L4:微流路;L5:微流路(第3微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微流路芯片进行说明。
<1.微流路芯片的结构>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微流路芯片1和与其连接的周边装置的结构。在同一图中示出了微流路芯片1的俯视图,还示出了形成于微流路芯片1的内部的微流路L1~L6等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图2和图3分别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和III-III线剖面图。
如图1~图3所示,微流路芯片1具有构成为大致立方体形状的块状的主体部10。在主体部10的内部形成有作为微细的管路的微流路L1~L6,并且形成有与微流路L1~L6连通的各种空间S1~S6。更具体来说,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流体空间S1~S3、检体空间S4、反应空间S5和回收空间S6,任意的空间S1~S6也是尺寸比微流路L1~L6大的开放的空间。另外,这里所说的尺寸是指在与后述的流体所移动的方向垂直的平面(与图2和图3的上下方向即铅直方向平行的面)内的面积。虽然尺寸没有特别地限定,但空间S1~S6的尺寸可以是微流路L1~L6的尺寸的3倍以上,更优选为10倍以上。并且,也可以是50倍以上、100倍以上。
微流路芯片1并不限定于此,在生物医学领域或生物化学领域等中,主要在研究开发用途中使用。并且,微流路芯片1也可以在POCT(临床现场即时检查)中使用。在该情况下,典型的例子是,在以上的流体空间S1、S2中容纳有试剂,在检体空间S4中容纳有通过试剂来进行检查的血液或尿等检体。另外,试剂和检体均为通常液体,但当然也可以是气体。反应空间S5是将试剂与检体混合而发生反应的空间。回收空间S6是对反应后的试剂和检体进行回收并至少暂时储存的空间。
流体空间S1与微流路L1连通,此外,微流路L1与反应空间S5连通。即,流体空间S1经由微流路L1与反应空间S5连通。流体空间S2与微流路L2连通,此外,微流路L2与反应空间S5连通。即,流体空间S2经由微流路L2与反应空间S5连通。反应空间S5与微流路L5连通,此外,微流路L5与回收空间S6连通。即,反应空间S5经由微流路L5与回收空间S6连通。回收空间S6与微流路L6连通,微流路L6延伸到主体部10的侧面10b并与外部空间连通。
流体空间S3与微流路L3连通,此外,微流路L3与检体空间S4连通。即,流体空间S3经由微流路L3与检体空间S4连通。检体空间S4与微流路L4连通,此外,微流路L4与反应空间S5连通。即,检体空间S4经由微流路L4与反应空间S5连通。在流体空间S3中典型地容纳有用于将检体从检体空间S4经由微流路L4向反应空间S5挤出的流体(优选不与试剂和检体反应的非活性的流体)。例如,在流体空间S3中容纳有空气。另外,这里所说的“非活性”不是指一定与试剂和检体完全不反应,而是指以不妨碍检体的试验的程度不与试剂和检体反应。
流体空间S1~S3是筒状的(在本实施方式为圆筒状)空间,其一端侧沿着中心轴方向到达主体部10的侧面10a。换言之,流体空间S1~S3分别经由形成于主体部10的侧面10a的开口45~47与外部空间连通。另一方面,微流路L1~L3在主体部10的与侧面1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流体空间S1~S3连通。
在流体空间S1~S3中分别插入有柱塞21~23。柱塞21~23分别构成为能够沿着流体空间S1~S3的中心轴方向在流体空间S1~S3内往复移动。当柱塞21~23朝向内侧被推压时,分别向微流路L1~L3送出流体空间S1~S3内的流体。即,在微流路芯片1中,由流体空间S1~S3和柱塞21~23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注射筒”。这些注射筒实现了输送流体空间S1~S3内的流体的功能。
柱塞21~23分别具有轴体21a~23a,并且在轴体21a~23a的内侧的前端部具有密封垫21b~23b。密封垫21b~23b分别能够相对于流体空间S1~S3的侧壁顺畅地滑动,并且能够保持流体空间S1~S3的气密性。因此,密封垫21b~23b典型地能够由橡胶材料(更优选提取成分较少的丁基橡胶)构成。并且,为了提高柱塞21~23的滑动性,优选预先在流体空间S1~S3的侧壁和密封垫21b~23b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涂布硅脂等润滑剂。
柱塞21~23也可以通过手动来进行移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通过计算机3进行控制的驱动装置2连结。计算机3能够借助驱动装置2对柱塞21~23的动作进行独立地控制。更具体来说,计算机3能够对柱塞21~23的移动量以及从流体空间S1~S3送出的各种流体的流速进行自由控制。计算机3例如由具有CPU等控制部、存储装置、输入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通用的个人计算机来实现,操作者能够经由输入装置对柱塞21~23的移动量(即,在微流路芯片1内流过的各种流体的流速)进行设定。在存储装置中安装有用于使控制部执行以上的动作的专门的程序。
关于驱动装置2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使柱塞21~23在流体空间S1~S3内往复移动,则没有特别地限定。由于实现这样的机械动作的各种方法是公知的,所以这里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当列举一例时,能够使用步进马达来实现。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借助适当的机构将步进马达的轴与柱塞21~23的轴体21a~23a连结即可,其中,该机构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
如以那样,在微流路芯片1中,提供用于容纳流体的流体空间S1~S3和用于从流体空间S1~S3送出流体的柱塞21~23。即,由于提供由流体空间S1~S3和柱塞21~23构成的注射筒,所以能够通过该注射筒的操作来送出流体空间S1~S3内的流体。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输送流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体空间S4是由形成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c上的“盘”12限定的。在限定检体空间S4的盘12的侧面形成有与微流路L3连通的开口48。并且,在限定检体空间S4的盘12的底面形成有导入口30,该导入口30与微流路L4连通,用于将检体空间S4内的检体经由微流路L4向反应空间S5导入。通过以上结构,当柱塞23在流体空间S3内被推压时,流体空间S3内的流体经由微流路L3被挤出到检体空间S4内。此时,借助于以这种方式流入到检体空间S4内的流体将检体空间S4内的检体经由导入口30挤出到微流路L4,并最终经由微流路L4输送到反应空间S5。
能够在主体部10上配置将检体空间S4覆盖并装拆自如的罩70。由此,能够通过将罩70打开而将检体容纳在检体空间S4内,并且抑制了在容纳后检体空间S4内的检体与外部气体接触,并且,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到检体空间S4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微流路L1、L2、L4在互相合流之后到达反应空间S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流体空间S1、S2和检体空间S4送出的试剂和检体在到达反应空间S5之前会稍微混合。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这些微流路L1、L2、L4在到达反应空间S5之前的路径中不发生合流,在反应空间S5中才发生合流。
在微流路L1~L3的路径上分别形成有到达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c的开口41~43,在开口41~43中插入有塞41a~43a,该塞41a~43a分别用于截断微流路L1~L3内的流体的流动。如上述那样,由于微流路L1~L3的尺寸比容纳流体的空间S1~S3小,所以在没有构成为阻止流体的流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毛细现象来使流体逐渐移动。塞41a~43a是为了防止该毛细现象而设置的,在进行使用了微流路芯片1的检体的试验时适当拆下,从而能够解除流体的流动被截断的截断状态。当然,在将塞41a~43a拆下之后,也可以通过将塞41a~43a再次嵌入到开口41~43中而再次形成截断状态,使流体的流动适当停止。
同样,在微流路L6的路径上也形成有到达主体部10的侧面10b的开口44,在开口44中插入有塞44a,该塞44a用于截断微流路L6内的流体的流动。塞44a也装拆自如。
塞41a~44a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金属、树脂、橡胶、玻璃等任意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另外,从量产性的观点来看,优选选择金属或树脂。并且,优选选择耐腐蚀性较高的材料,如果是金属的话,优选SUS304等。如果是树脂的话,优选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等。
并且,在回收空间S6中形成有到达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c的开口49。该开口49是当推压柱塞21~23时用于对微流路L1~L6和空间S1~S6内的压力进行调整的空气孔。在开始试验之前,也可以预先将塞插入到开口49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部10是通过将上下两个部件(更具体来说是下侧的第1部件51和上侧的第2部件52)结合而制造出的。反应空间S5和回收空间S6形成在第1部件51中,并在第1部件51的上表面开口,该开口被第2部件52封闭(但是,除了形成于第2部件52的开口49之外)。并且,检体空间S4形成在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并在第2部件52的上表面开口,该开口被上述的罩70封闭。流体空间S1~S3形成在第1部件51中,并且未到达第1部件51的上表面。微流路L1~L5主要在第1部件51的上表面开口并沿着该上表面形成,在与流体空间S1~S3连结的连结部分的附近朝向下方延伸。微流路L6在第1部件51中形成于侧面10b,并且未到达第1部件51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来形成微流路芯片1,由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出内部形成有复杂的中空图案的主体部10。
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的材料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能够从树脂、玻璃、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橡胶等中进行选择。并且,由于反应空间S5内的反应会成为观察的对象,所以优选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由透明性较高的材料构成以便容易进行该反应的光学检测。从该观点来看,例如,优选选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COC(环烯烃共聚物)、COP(环烯烃聚合物)等树脂材料。其中,特别优选透光性优异的COP。但是,一般地,透光性较高的树脂材料的成本较高。但是,从对反应空间S5内的反应进行光学检测的观点来看,至少使构成限定反应空间S5的侧壁的部分中的进行观察的部分的透明性变高即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由不同的材料构成。更具体来说,假设从上侧进行观察,则上侧的第2部件52由透光性比第1部件51高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使第2部件52由COP构成,第1部件51由PMMA构成。另外,当然,在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为不同的材料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树脂彼此进行结合,也可以是树脂与橡胶、树脂与玻璃、橡胶与玻璃等的组合。
在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由树脂材料制造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型来容易地制造出这些部件51、52。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空气孔的开口49、开口41~44、微流路L1~L6的一部分等也可以不在注射成型时同时形成,而是通过切削来进行后续加工。
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的结合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部件51、52经由由粘接剂形成的粘合片层60来粘贴。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在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由不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确保两部件51、52的粘接性。作为粘接剂,优选透明且提取成分较少的粘接剂,例如,可以选择3M公司的丙烯酸类粘合剂转印带9969。在第1部件51和第2部件52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优选选择如下方法:在将两个部件51、52的结合面加热到熔点之后,通过按压两个部件51、52而进行热熔接。
<2.微流路芯片的使用方法>
以下,对微流路芯片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但微流路芯片1的使用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首先,准备微流路芯片1,将塞41a、42a拆下并拉动柱塞21、22,经由开口41、42将试剂注入到流体空间S1、S2内。此时,密封垫21b、22b一直残留在流体空间S1、S2内。之后,再次通过塞41a、42a将微流路L1、L2截断。或者,也可以将柱塞21、22从流体空间S1、S2拆下,经由开口45、46向流体空间S1、S2内注入试剂。另外,也可以准备预先容纳有试剂的微流路芯片1。
并且,同样,将塞43a拆下并拉动柱塞23,经由开口43向流体空间S3内填充充分的量的空气。此时,密封垫23b一直残留在流体空间S3内。在填充了空气之后,将塞43a插入到开口43中。但是,塞43a经由开口43插入到微流路L3不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程度,但不插入到将微流路L3截断的程度。
接着,使柱塞21~23的轴体21a~23a与驱动装置2连结。此外,将罩70打开,将检体容纳到检体空间S4内。检体例如是指血液或尿等来自活体的成分。并且,在容纳了检体之后,将罩70关闭,使检体空间S4与外部空间隔开。
接着,松开塞41a、42a。更准确来说,微流路L1、L2没有被截断,但会成为以微流路L1、L2不经由开口41、42与外部空间连通的程度插入有塞41a、42a的状态。并且,当在开口49安装有塞的情况下,将该塞拆下并使回收空间S6经由空气孔与外部空间连通。
当以上的准备结束时,对计算机3进行操作而使驱动装置2驱动。由此,使柱塞21~23以适当的速度前进适当的距离。此时的柱塞21~23的前进速度和前进距离是互相独立控制的,其结果是,适当的量的试液和检体被输送到反应空间S5。柱塞21~23可以同时驱动,也可以按顺序驱动。试液从流体空间S1、S2通过微流路L1、L2而到达反应空间S5。另一方面,检体被从流体空间S3挤出到检体空间S4内的空气推压而通过微流路L4到达反应空间S5。
在反应空间S5中,使这些流体和检体混合而开始反应(包含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然后,使用光学显微镜等实验观察器具或通过裸眼来从外部观察其情形,对检体的变化进行检测。在反应完成且观察也结束之后,对计算机3进行操作而使驱动装置2驱动,从而使柱塞23前进。由此,将空气送入到反应空间S5内,借助该空气将反应后的流体挤出到回收空间S6。
此外,如果之后需要,则能够将新的检体容纳到检体空间S4内,再次重复进行同样的试验。另外,如果预先将清洗液而不是空气容纳到流体空间S3中,或者在试验后导入清洗液,则能够在1次试验结束之后对微流路L4、检体空间S4和反应空间S5进行清洗,并能够在洁净的状态下进行下一个试验。同样,在预先将清洗液容纳在流体空间S1、S2中的一方的情况下,或者在试验后导入清洗液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更洁净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试验。
在试验结束之后,也可以直接废弃微流路芯片1,但也可以在将存留于回收空间S6内的流体去除之后再废弃微流路芯片1。在后者的情况下,只要通过将塞44a拆下并使柱塞23进一步前进,便可将存留于回收空间S6内的流体经由微流路L6挤出到外部空间。另外,此时,优选预先通过塞等将开口49堵住。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其意图的范围内便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能够进行以下的变更。并且,能够对以下的变形例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组合。
<3-1>
也可以省略检体空间S4。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反应空间S5中使试剂与试剂混合并使它们发生反应,而不是使检体与试剂发生反应。并且,也可以省略检体空间S4而将检体直接容纳在反应空间S5中。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反应空间S5中设置自由开闭的罩,经由通过打开该罩而形成的导入口将检体容纳到反应空间S5中,之后将罩关闭,使检体的反应开始。或者,也可以在主体部10的限定反应空间S5的侧壁设置与反应空间S5连通的导入口30,经由该导入口30将检体导入到反应空间S5中。
<3-2>
也可以省略微流路L6。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使反应后的流体残留于回收空间S6内的状态下废弃微流路芯片1。并且,除了微流路L6之外,也可以省略回收空间S6,不过要使微流路L5与外部空间连通。该方式适合于不进行重复试验的情况。并且,也可以将微流路L5、L6和回收空间S6全部省略。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反应空间S5中残留有反应后的流体的状态下废弃微流路芯片1。
<3-3>
由流体空间和柱塞构成的注射筒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那样,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4个以上。并且,从这样的注射筒送出的流体并不限于用于挤出上述的试剂或检体的非活性的流体,例如,也可以是清洗液。根据微流路芯片1的使用目的来适当选择容纳于注射筒的流体的种类。
<3-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由两个部件51、52构成,但也可以通过对3个以上的部件进行结合而构成。当然,也可以由1个部件构成。
<3-5>
反应空间S5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那样,也可以设置多个反应空间S5。回收空间S6也同样。
<3-6>
能够使覆盖检体空间S4的罩70相对于主体部10装拆自如地固定。检体空间S4通过被罩70覆盖而与外部空间隔开。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在罩70中的与主体部10对置的面上配置元件71,在主体部10中的与罩70对置的面上配置元件72,使元件71、72中的一方为磁铁,使另一方为借助磁力与该磁铁耦合的元件。元件71、72可以是双方均为磁铁。并且,此时,优选元件71、72被分别配置成埋入到罩70和主体部10中。
并且,当列举其他例时,罩70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以螺纹式或鲁尔配合式来装拆自如地固定。这样,能够通过螺纹式固定罩70和主体部10。在该情况下,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主体部10中将形成检体空间S4的上部开口的部位形成为圆筒部位75,在圆筒部位75的外周面形成螺纹牙。并且,在罩70中,可以在与圆筒部位75的外周面对置的面上形成与圆筒部位75的螺纹牙螺合的螺纹牙。
<3-7>
如图6所示,可以以覆盖检体空间S4的方式设置作为相对于主体部10固定的罩70的隔膜。检体空间S4通过被隔膜覆盖而与外部空间隔开。在该情况下,准备容纳有检体的注射筒,能够通过使注射筒的针刺穿隔膜而将检体注入到检体空间S4中。

Claims (13)

1.一种微流路芯片,该微流路芯片具有:
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第1流体空间,其用于容纳第1流体;第1微流路,其与所述第1流体空间连通;以及反应空间,其与所述第1微流路连通,用于使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经由所述第1微流路导入的所述第1流体发生反应;以及
第1柱塞,其能够在所述第1流体空间内进行移动,以将所述第1流体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向所述第1微流路送出,
所述主体部包括: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其由与所述第1部件不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与所述第1部件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第2部件由透光性比所述第1部件高的材料构成,
所述第2部件至少局部地构成限定所述反应空间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借助于粘合片层粘贴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第1流体空间具有互相分离的多个空间,所述第1柱塞具有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空间内的多个柱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主体部还具有导入口,该导入口用于将与所述第1流体发生反应的检体向所述反应空间导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主体部还具有检体空间,该检体空间与所述导入口连通,用于容纳经由所述导入口向所述反应空间导入的所述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罩,该罩以覆盖所述检体空间的方式装拆自如地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在所述罩的与所述主体部对置的面和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罩对置的面中的一方配置有磁铁,在另一方配置有借助于磁力与所述磁铁耦合的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罩以鲁尔配合式或螺纹式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隔膜,该隔膜以覆盖所述检体空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主体部还具有:第2流体空间,其用于容纳第2流体;以及第2微流路,其与所述第2流体空间和所述检体空间连通,
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第2柱塞,该第2柱塞能够在所述第2流体空间内进行移动,以将所述第2流体从所述第2流体空间经由所述第2微流路送出到所述检体空间,由此从所述检体空间朝向所述反应空间挤出所述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所述主体部还具有:第3微流路,其与所述反应空间连通;以及回收空间,其与所述第3微流路连通,用于从所述反应空间经由所述第3微流路回收所述第1流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流路芯片,其中,
该微流路芯片还具有塞,该塞能够形成将所述第1流体从所述第1流体空间向所述第1微流路的流动截断的截断状态,并且能够解除所述截断状态。
CN201810132312.6A 2017-05-24 2018-02-09 微流路芯片 Pending CN108927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2190A JP6863074B2 (ja) 2017-05-24 2017-05-24 マイクロ流路チップ
JP2017-102190 2017-05-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7229A true CN108927229A (zh) 2018-12-04

Family

ID=64449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32312.6A Pending CN108927229A (zh) 2017-05-24 2018-02-09 微流路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63074B2 (zh)
CN (1) CN10892722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141A1 (en) * 2005-11-03 2009-04-30 Seng Enterprise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udying Floating, Living Cells
US20100050749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MicroFluidic Systems, Ltd. Sample preparation apparatus
CN104903728A (zh) * 2012-12-27 2015-09-09 高丽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基于微流体芯片的测试血小板的功能和药物反应的设备和方法
JP2016516562A (ja) * 2013-03-01 2016-06-09 ウェーブ 80 バイオサイエンシ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イクロ流体処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38505C (en) * 1989-02-03 1996-08-06 John Bruce Findlay Containment cuvette for pcr and method of use
GB9620278D0 (en) * 1996-09-28 1996-11-13 Central Research Lab Ltd Apparatus for chemical analysis
SE515424C2 (sv) * 1997-07-01 2001-07-30 Boule Medical Ab Engångs provtagningsanordning för en partikelräknare
DE10112507C2 (de) * 2001-03-15 2003-12-04 Roche Diagnostics Gmbh Vorrichtung und System zur Untersuchung von biologischen Flüssigkeiten
EP1519191A4 (en) * 2002-06-12 2008-07-02 Chengdu Kuachang Science & Tec BIOCHIP WITH MAXIMIZATION OF THE REACTOR NUMBER
JP2005091258A (ja) * 2003-09-19 2005-04-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全反射光を利用した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蒸発防止構造
JP6759841B2 (ja) * 2016-08-15 2020-09-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流路チッ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141A1 (en) * 2005-11-03 2009-04-30 Seng Enterprise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udying Floating, Living Cells
US20100050749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MicroFluidic Systems, Ltd. Sample preparation apparatus
CN104903728A (zh) * 2012-12-27 2015-09-09 高丽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基于微流体芯片的测试血小板的功能和药物反应的设备和方法
JP2016516562A (ja) * 2013-03-01 2016-06-09 ウェーブ 80 バイオサイエンシ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マイクロ流体処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63074B2 (ja) 2021-04-21
JP2018197694A (ja)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9841B2 (ja) マイクロ流路チップ
US10589265B2 (en) Reagent storage in microfluidic systems and related articles and methods
CN102740975B (zh) 微流体系统中的流体混合和递送
US9056291B2 (en) Microfluidic reactor system
JP6190822B2 (ja) マイクロ流体リアクタシステム
US10436781B2 (en) Point-of-care diagnostic cartridge having a digital micro-fluidic testing substrate
CN102939159B (zh) 利用样本运动的生物流体分析系统
JP2015510111A5 (zh)
CN108139418B (zh) 受试体处理芯片、受试体处理装置及受试体处理方法
JPWO2006123578A1 (ja) 検体中の標的物質を分析するための検査チップおよびマイクロ総合分析システム
US20220213883A1 (en) Channel-less pump,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WO2010144747A2 (en) Flexible pouch and cartridge with fluidic circuits
CN107533077B (zh) 液体密封盒体、样本分析装置以及样本分析方法
US11268972B2 (en) Sample consumable and loader
JP2007322284A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およびマイクロチップへの試薬の充填方法
US20230398536A1 (en) Lab-on-a-chip with electronically-controlled mechanical fluid driving system
CN108927229A (zh) 微流路芯片
US2019004034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ample analysis
EP2847597A1 (en) Functionalized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method
Team Materials for microfluidic chips fabrication: a review 2017
JP2006284451A (ja) 検体中の標的物質を分析するためのマイクロ総合分析システム
EP3535056A1 (en) Fluidic cartridge for cytometry and additional analysis
JP2013101081A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