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4831A -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4831A
CN108924831A CN201710180348.7A CN201710180348A CN108924831A CN 108924831 A CN108924831 A CN 108924831A CN 201710180348 A CN201710180348 A CN 201710180348A CN 108924831 A CN108924831 A CN 108924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packet
base station
check information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03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4831B (zh
Inventor
张冬英
吴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803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4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4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本发明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在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将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数据包中,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就可以在拆分数据包时得到完整的校验信息,并使用完整的校验信息对终端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让非激活态的终端完成连续向基站发送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aluation,简称为LTE)网络包括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以及核心网(Core Network,CN)。E-UTRAN包括演进基站(evolved Node B,eNB)。CN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eNB和CN之间通过S1接口连接,eNB之间可通过X2接口连接。一个eNB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小区(Cell)。用户设备,也叫终端(User Equipment,UE)与小区之间的接口称为Uu口(或称空口)。具体网络架构如附图1所示。
目前LTE系统中,按照现在的协议规定,终端要与基站通信,首先要接入该基站,也就是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附图2所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一般采用如下四个步骤:
步骤1:终端通过系统信息或者RRC信令获知用于随机接入的可用的前导序列码以及发送前导序列的时频位置,然后,在可用的资源内,随机选择前导序列和发送前导序列的时频位置,并发送给基站;
步骤2:基站通过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采用的时频位置,推断终端可能采用的RA-RNTI,并用RA-RNTI解码前导序列,当基站成功解码出前导序列后,给终端回复随机接入响应,响应中携带上行授权等信息;
步骤3:终端在上行授权的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并携带终端的标识等信息;
步骤4:基站在上行授权的资源上解析上行数据,确认终端,解决冲突,并发送竞争决议标识给终端。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终端接入网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随着业务对低时延要求的需求浮现,随机接入过程的简化也受到人们的逐渐关注,尤其是非正交多址技术获得的各个公司的认可,随机接入过程的简化在在标准讨论中提上日程,随机过程目前讨论较为火热的方向是简化为2步随机接入过程。终端可在免调度的情况下(Grant free),将数据发送给基站。流程如附图3所示,主要包含两个步骤,分别是:
步骤1:终端在免调度的资源池内,选择资源,发送上行数据;
步骤2:基站解析出来后回复响应或者数据。
附图3:LTE系统二步随机接入过程(免调度随机接入)示意图。
此外,目前LTE系统关于信令开销降低有多个技术,其中有R14正在标准化过程中的轻连接技术(Lighted Connected UE)以及5G的非激活态(inactive state)研究等。当终端没有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间可保持“较轻”的连接状态或者非激活态。比如非激活态技术中,终端与网络侧设备之间断开连接,而始终保持终端的S1连接,当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需重新建立终端和网络侧设备的连接。在3GPP标准化进程,一种基于RAN的寻呼机制被广泛的进行了讨论并获得了广泛的同意,即基站侧直接发送寻呼消息给终端。在这种寻呼机制下,寻呼区的定义在标准讨论上有几种候选项,比如小区列表,寻呼ID,跟踪区等等,寻呼区下终端的唯一标识信息本文假设为Resume ID。(该概念取自于NB-IoT中终端的标识,在NB-IoT中,resume ID为40bit,由20比特eNB ID(终端所属基站)和20bit的UE ID构成),但具体在轻连接技术以及非激活态研究中的UE ID的构成还未有定论。此外该ID属于高层ID(不是物理层标识UE的ID);
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提到的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对于非激活态的UE也是适用的。在非激活态下,由于UE很可能发生移动,终端很可能已经移出了源基站的服务区而到了新基站的服务区,当UE的上行数据到达时,由于新的基站(我们称之为目标基站)并没有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而导致无法解码UE发送的数据,这种情况下一般可能有两种方案:
1)一种是目标基站向源基站索要该UE的上下文背景信息,源基站将UE的上下文等相关信息通过基站间接口,比如LTE系统中的X2接口前转给UE所属的目标基站,但上下文索取的过程比较浪费时间;
2)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UE所属目标基站直接将接收到的UE的数据/控制信息直接前转给UE的源基站,源基站进行数据解析(解析之后可以给目标基站一个反馈),这种方法相对来说省却了目标基站向源基站索取UE上下文的过程,节约了一些信令和降低了数据解析时延。
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存在如何对发起数据的终端进行性验证的问题,所谓验证,也就是说如何证明是某个有效的UE在发送数据。在现有LTE系统中,比如RRC连接重建和RRC连接恢复请求中会携带short MAC-I(16bit)对终端进行完整性验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LTE系统中如何使用short MAC-I进行完整性验证。
以RRC连接重建为例,具体完整性验证的过程为:
在切换准备阶段源小区将short MAC-I通过X2口传给目标小区,目标小区将改制存储;UE在RRC连接重建请求消息中携带short MAC-I发送给目标,目标小区通过该值和之前保存的short MAC-I比较进行验证;但是按照现有方法short MAC-I只能发送一次(输入参数值固定导致),这对于在非激活状态下有连续多个数据包的情况是不够的,另外为了降低开销short MAC-I只取了MAC-I的低16位,在非激活态下采用short MAC-I是否足够也还未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包括: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为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
可选的,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之后,还包括:启动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后续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
可选的,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为完整性消息鉴权码MAC-I。
可选的,所述终端在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后续数据包,包括: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还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
可选的,所述部分校验信息为short MAC-I。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的验证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使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为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启动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数据包。
可选的,还包括: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为完整性消息鉴权码MAC-I。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还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
可选的,所述部分校验信息为short MAC-I。
本发明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在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将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数据包中,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就可以在拆分数据包时得到完整的校验信息,并使用完整的校验信息对终端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让非激活态的终端完成连续向基站发送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LTE系统网络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LTE系统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LTE系统二步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终端的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非激活态终端离开了源基站服务区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MAC-I和short MAC-I结合使用的方法一;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MAC-I和short MAC-I结合使用的方法二;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采用MAC-I进行验证的方法一;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采用MAC-I进行验证的方法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
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在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将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数据包中,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就可以在拆分数据包时得到完整的校验信息,并使用完整的校验信息对终端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让非激活态的终端完成连续向基站发送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
实现过程中,上述的数据包可以是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这样,在第一个数据包通过校验后,后续的数据包就可以连续的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简化现有流程,还预先设置了一个定时器,在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之后,就可以启动该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后续数据包,其中,该预设定时器未超时内发送的数据包可以不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或者携带有不完整的校验信息。
实现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当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再次向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再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当然,也可以是在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的数据包,即所有后续发送的数据包中都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或者部分后续发送的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实现时,上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优选为MAC-I。
在完整的校验信息为MAC-I时,在发送后续的数据包的过程中,可以再次验证终端的身份,以确保准确性,因此,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的后续数据包可以是均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则该部分校验信息可以是short MAC-I。
在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包时,所述数据包还可以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例如,终端告知基站自从第一个数据包携带完整的校验信息之后,后续的数据包携带short MAC-I进行终端身份的验证,或者,在预设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的数据包都不携带校验信息。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验证装置,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使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在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时,将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数据包中,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这样,基站就可以在拆分数据包时得到完整的校验信息,并使用完整的校验信息对终端进行验证,该过程可以让非激活态的终端完成连续向基站发送数据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激活态的终端无法连续向基站发送多个数据包的问题
其中,上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为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这样,在第一个数据包通过校验后,后续的数据包就可以连续的进行发送。
上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启动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的验证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发送模块耦合的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
实现的过程中,上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为完整性消息鉴权码MAC-I。实现时,发送模块还可以具体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该部分校验信息就可以是short MAC-I。
发送模块在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还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例如,终端告知基站自从第一个数据包携带完整的校验信息之后,后续的数据包携带short MAC-I进行终端身份的验证,或者,在预设定时器超时之前发送的数据包都不携带校验信息。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终端进行验证的方法。当非激活态UE有多个上行数据包到达时(此时终端已经移到了目标基站的服务区,或者PDCP实体发生改变),在配置了非激活态终端免调度进行上行数据发送的情况下,终端在发送数据的同时需要携带用于对终端进行验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用于终端验证的信息是采用short MAC-I。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给出一种采用完整的MAC-I对终端进行验证的方法,或者采用完整的MAC-I和short MAC-I相结合的方法对终端进行验证的方法。当终端有多个数据包需要发送时,可以每次发送的数据包都携带MAC-I信息以便对终端进行验证;但每次都采用MAC-I信息,开销会比较大。基于该问题,本实施例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终端发送第一个数据包时同时携带完整校验相关信息(如完整MAC-I)用于终端的验证,该数据包发送时或者发送完毕可以启动某个定时器,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终端产生后续的数据包,则不必再发送MAC-I信息进行验证(等于隔一段时间验证一次)。
方案二,终端发送第一个数据包时同时携带完整校验相关信息(如完整MAC-I)用于终端的验证,该数据包发送时或者发送完毕可以启动某个定时器,若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终端产生后续的数据包采用MAC-I的部分信息进行验证(如类似short MAC-I的获取,取MAC-I的部分信息比特用于验证终端,该方案为MAC-I和short MAC-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证)。其中,此处的short MAC-I需要保证随每次发送的数据包不同而不同。
实现时,上述具体采用那种方案可以有两种获取方式:
方式一,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指示而获得。具体指示下发的时间可以是终端进入非激活之前或者指示终端进入非激活态的命令中携带;此外源基站给出的指示中还可以携带定时器的相关配置信息;定时器可以周期性启动或者事件性触发启动。
方式二,终端自己选择方案通知基站侧。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和验证相关信息后,由于终端已经离开了源基站的服务区,则如果由目标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在验证之前获取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含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于计算验证终端相关信息的参数。如果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将数据及相关用于验证终端的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源基站;其中,具体由哪个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取决于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各种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例1(基站侧指示方式1)
以LTE系统为例,如附图5所示,基站A为UE的源基站(S1连接),基站B和基站C与基站A位于同一寻呼区内,UE处于非激活态并且该UE已经移出了源基站(基站A)的服务区(移到了新的服务基站B),当该UE有多个上行数据包到达时:
第一步,基站指示终端进入非激活态时同时携带用于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进行验证的相关配置信息,比如配置信息可以包含: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用于验证终端的方案为MAC-I和short MAC-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证的方案,同时给出相关定时器的参数,比如为TimerOfMACi=100ms。
第二步,当非激活态终端产生第一个数据包时,在发送数据中携带MAC-I信息,同时根据基站侧的指示启动定时器TimerOfMACi。
在TimerOfMACi超时之前,终端产生了第二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short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
在TimerOfMACi超时之后,终端产生了第三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同时再次启动该定时器,其示意如图6所示;或者如果定时器是周期性设置的话,若第三个数据包是定时器再次启动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则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依次类推,示意图7所示。图7和图6的区别在于定时器的启动方式不同,图中示意都是以同一定时器计时周期中发送两个数据包为例,实现时,同一个定时器计时周期内可以发送多个数据包。
其中,上述的short MAC-I需要保证随每次发送的数据包不同而不同。
第三步,目标基站收到终端的数据和验证信息之后可以执行如下过程: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和验证相关信息后,由于终端已经离开了源基站的服务区,则如果由目标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在验证之前获取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含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于计算验证终端相关信息的参数。如果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将数据及相关用于验证终端的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源基站;具体由哪个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取决于实现。
实例2(基站侧指示方式2)
以LTE系统为例,如附图5所示,场景同实例1。
第一步,基站指示终端进入非激活态时同时携带用于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进行验证的相关配置信息,比如配置信息可以包含: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用于验证终端的方案为MAC-I和short MAC-I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证的方案,同时给出相关定时器的参数,比如为TimerOfMACi=100ms。
第二步,当非激活态终端产生第一个数据包时,在发送数据中携带MAC-I信息,同时根据基站侧的指示启动定时器TimerOfMACi。
在TimerOfMACi超时之前,终端产生了第二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不携带用于终端验证的相关信息。
在TimerOfMACi超时之后,终端产生了第三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同时再次启动该定时器,其示意如图8所示;或者定时器是周期性设置的话,若第三个数据包是定时器再次启动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则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依次类推,示意图如9所示。图8和图9的区别在于定时器的启动方式不同,图中示意都是以同一定时器计时周期中发送两个数据包为例,实现时,同一个定时器计时周期内可以发送多个数据包。
第三步,目标基站收到终端的数据和验证信息之后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和验证相关信息后,由于终端已经离开了源基站的服务区,则如果由目标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在验证之前获取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含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于计算验证终端相关信息的参数。如果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将数据及相关用于验证终端的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源基站;具体由哪个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取决于实现。
实例3(终端指示方式1)
该实施例场景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采用由终端指示具体验证终端的方法。
第一步,当非激活态终端产生第一个数据包时,在发送数据中携带MAC-I信息,同时启动定时器TimerOfMACiByUE。
其中,终端可以通过MAC CE(和数据一起发送)的方式告知基站终端选择的验证方法。终端根据选择的验证方法发送后续的数据包。
在TimerOfMACiByUE超时之前,终端产生了第二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short 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
在TimerOfMACiByUE超时之后,终端产生了第三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同时再次启动该定时器;或者定时器是周期性设置的话,若第三个数据包是定时器再次启动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则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
其中,此处的short MAC-I需要保证随每次发送的数据包不同而不同。
第三步,目标基站收到终端的数据和验证信息之后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和验证相关信息后,由于终端已经离开了源基站的服务区,则如果由目标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在验证之前获取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含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于计算验证终端相关信息的参数。如果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将数据及相关用于验证终端的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源基站;具体由哪个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取决于实现。
实例4(终端指示方式2)
该实施例场景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采用由终端指示具体验证终端的方法。
第一步,当非激活态终端产生第一个数据包时,在发送数据中携带MAC-I信息,同时启动定时器TimerOfMACiByUE。
其中,终端可以通过MAC CE(和数据一起发送)的方式告知基站终端选择的验证方法。终端根据选择的验证方法发送后续的数据包。
在TimerOfMACiByUE超时之前,终端产生了第二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不再携带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
在TimerOfMACiByUE超时之后,终端产生了第三个数据包,那么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同时再次启动该定时器;或者定时器是周期性设置的话,若第三个数据包是定时器再次启动后的第一个数据包,则该数据包中携带MAC-I信息用于终端验证。
第三步,目标基站收到终端的数据和验证信息之后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来自终端的数据和验证相关信息后,由于终端已经离开了源基站的服务区,则如果由目标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在验证之前获取UE的相关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信息包含用于验证终端的相关信息或者用于计算验证终端相关信息的参数。如果由源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则目标基站需要将数据及相关用于验证终端的信息通过X2接口发送给源基站;具体由哪个基站对终端进行验证取决于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在非激活态下终端发送数据时,采用上述方法对终端验证,可以解决终端有连续多个数据包时终端的验证问题以及验证开销过大的问题。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Claims (16)

1.一种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为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之后,还包括:
启动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后续数据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
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为完整性消息鉴权码MAC-I。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后续数据包,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包还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校验信息为short MAC-I。
9.一种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使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向所在小区对应的基站发送数据包,其中,所述数据包中携带有完整的校验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为处于非激活态的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启动预设定时器,并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数据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将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添加到所述预设定时器超时后发送的第一个数据包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个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基站。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完整的校验信息为完整性消息鉴权码MAC-I。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发送携带有部分校验信息的数据包。
15.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中还携带有:所述预设定时器未超时之前所述终端的校验方式,其中,所述校验方式包括:所述数据包中部分校验信息的携带情况。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校验信息为shortMAC-I。
CN201710180348.7A 2017-03-24 2017-03-24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924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0348.7A CN108924831B (zh) 2017-03-24 2017-03-24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0348.7A CN108924831B (zh) 2017-03-24 2017-03-24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4831A true CN108924831A (zh) 2018-11-30
CN108924831B CN108924831B (zh) 2023-01-10

Family

ID=6440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0348.7A Active CN108924831B (zh) 2017-03-24 2017-03-24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48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1431A1 (zh) * 2019-03-08 2020-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59346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4079984A (zh) * 2020-08-14 2022-0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侧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0731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Minogue Michael R. System and method to remotely generate activation key and script for remote activation of software-based option
CN101742577A (zh) * 2008-11-20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用户设备标志符的方法和基站
CN102238542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下用户设备的rrc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0322071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260252A (zh) * 2007-10-01 2013-08-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非活动状态的增强的上行链路
CN103338500A (zh) * 2012-12-24 2013-10-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145503A (zh) * 2013-03-0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55184A (zh) * 2016-07-2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271125A (zh) * 2017-01-04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0731A1 (en) * 2003-10-28 2005-04-28 Minogue Michael R. System and method to remotely generate activation key and script for remote activation of software-based option
CN103260252A (zh) * 2007-10-01 2013-08-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非活动状态的增强的上行链路
CN101742577A (zh) * 2008-11-20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用户设备标志符的方法和基站
CN102238542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下用户设备的rrc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0322071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338500A (zh) * 2012-12-24 2013-10-0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4145503A (zh) * 2013-03-0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状态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55184A (zh) * 2016-07-28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271125A (zh) * 2017-01-04 2018-07-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1431A1 (zh) * 2019-03-08 2020-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259346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4079984A (zh) * 2020-08-14 2022-0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侧装置及设备
CN114079984B (zh) * 2020-08-14 2023-08-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bs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侧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4831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483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relay connections in D2D broadcast communication-based network
CN110022607B (zh)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349308B (zh) 双连结中分配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的方法、通信装置以及网络端
CN109155958B (zh) 一种切换到中继节点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5898894A (zh) Rrc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9508967A5 (zh)
US20110064053A1 (en) Handover management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94678A (zh) 一种非竞争随机接入的实现方法
WO2018024027A1 (zh) 一种非竞争随机接入中资源分配、请求发起方法及装置
CN108924831A (zh) 终端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841866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990100A (zh) 处理双连接中的测量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CN108633100A (zh) 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和设备以及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JP2022101627A (ja) 無線端末の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CN111901895B (zh)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02781A (zh) 基于双模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设备、基站、终端
KR20220146498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Mosbah et al. A novel adaptive transmission algorithm for device-to-device direct discovery
CN112566266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9392629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32118A (zh) 一种资源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825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equent data transmission
US20220330106A1 (en) Enhancement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multi-connectivity operation
CN111867122B (zh) 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节点及终端
WO2022067713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