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4309A -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4309A
CN108924309A CN201810803564.7A CN201810803564A CN108924309A CN 108924309 A CN108924309 A CN 108924309A CN 201810803564 A CN201810803564 A CN 201810803564A CN 108924309 A CN108924309 A CN 108924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bile phone
sensor
region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35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征茂德
陈巧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 Bang Firework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 Bang Firework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 Bang Firework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 Bang Firework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35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43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43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包括手机,所述手机包括显示屏、背光板、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镶嵌在背光板下方,所述背光板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背光板闪烁区域,所述显示屏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显示屏闪烁区域,所述手机内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的屏幕显示控制软件控制显示屏/显示屏闪烁区域上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的同时,还控制背光板或背光板闪烁区域的闪光膜在传感器开启时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其中一个显示屏/显示屏闪烁区域或背光板或背光板闪烁区域不闪烁时,所述手机可进行全屏幕的操作。本发明手机屏占比高达10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
背景技术
全面屏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实际上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暂时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没有能做到手机正面屏占比100%的手机。现在大家所说的全面屏手机是指屏占比可以达到90%以上,拥有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目前,随着屏幕越来越大,手机的听筒等装置可以做得很小而隐藏到边框中,但手机前置摄像头,用户最关心的手机性能之一的自拍功能实现者,其传统的设置严重阻碍手机屏占比的提升或者导致畸形的手机屏幕等缺陷,目前,市面全面屏手机以苹果、OPPO、小米MIX、三星S8/S8+、LG G6等高屏占比的手机为代表。因此改变不可或缺的前置摄像头的传统设置,听筒的位置,如何解决正面指纹识别的问题等,在不影响手机美观的前提下,提升手机前面板的利用率是全面屏手机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发明的手机全面屏主要是采用视觉滞留的效应,来产生全面屏的技术效果,将手机显示屏下面的背光板进行间歇显示,当显示速度如果每秒钟达到24帧,因为人眼睛的滞留效应(所谓的滞留效应为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滞留现象),而每秒24到30帧的显示交替,完全足够让人肉眼观察不到设置于屏显示屏所在位置下的传感器装置,只能够看到与静态屏幕区域同为一体的正常显示画面。
例如,传感器其中的一部分摄像头,我们将摄像头设置在背光板下方,显示屏上面无镜头,镜头则可以在屏幕下方任意位置设置,镜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一小块显示区域,闪烁显示,每秒显示24帧以上,其在不显示时,因为显示屏是透明的,就相当于镜头外露,可以进行正常的摄像,一边看显示屏,一边摄像。
专利号CN201710961721.2 公开了一种具有透明屏幕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及其操作方法,该发明主要是当启用前摄像头进行拍照时,透明显示屏上在前摄像头前面屏幕显示区域不显示内容从而透明,让前摄像头可以捕捉透明显示屏正面的场景进行拍摄,其在向前拍照时,前摄像头开启,此时电路板控制透明显示屏上在前摄像头正前方的一部分区域处于透明状态,前摄像头通过处于透明状态的透明显示屏进行拍照或录 像,前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在前摄像头下方的透明显示屏上全部显示出来;向后拍照时,后摄像头开启,后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在透明显示屏上全部显示出来,该发明局限性较大,另外增加的透明屏幕影响手机的外观,不能很好的实现全面屏的功能 。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100%的手机正面屏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手机屏占比高达10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正面没有任何可见传感器,解决了传统前置摄像头或正面触摸按键降低屏占比或导致屏幕畸形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包括手机,所述手机包括显示屏、背光板、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镶嵌在背光板下方,所述背光板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背光板闪烁区域,所述背光板闪烁区域设置有闪光膜,所述显示屏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显示屏闪烁区域,所述手机内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屏幕显示控制软件,所述屏幕显示控制软件控制显示屏/显示屏闪烁区域上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的同时,还控制背光板或背光板闪烁区域的闪光膜在传感器开启时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所述背光板/背光板闪烁区域和显示屏/显示屏闪烁区域闪烁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其中一个显示屏/显示屏闪烁区域或背光板或背光板闪烁区域不闪烁时,所述手机可进行全屏幕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传感器位于背光板下方任意位置,所述传感器与传感器闪烁区域的位置和背光板闪烁区域的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闪烁区域和背光板闪烁区域的面积大于传感器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和/或红外传感器和/或压感式传感器和/或指纹识别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闪光膜由PVC或TPU或 PET材质的热塑性材料和闪光剂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手机屏占比高达100%,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正面没有任何可见传感器,手机屏占比达到最大,解决了传统前置摄像头或正面触摸按键降低屏占比或导致屏幕畸形等缺陷;
2.机身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对于视觉体验有着显著的提升;
3.摄像头可以设置多个,设置的位置可改变,给手机的设计带来强大的便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通过控制实现全面屏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手机1,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背光板3,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传感器4,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闪光膜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包括手机1,所述手机1包括显示屏2、背光板3、传感器4,所述传感器4镶嵌在背光板3下方,所述背光板3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4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背光板闪烁区域301,所述背光板闪烁区域301设置有闪光膜6,所述显示屏2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4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显示屏闪烁区域201,所述手机1内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所述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控制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上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的同时,还控制背光板3或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闪光膜6在传感器4开启时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所述背光板3/背光板闪烁区域301和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闪烁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其中一个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或背光板3或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不闪烁时,所述手机可进行全屏幕的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传感器4位于背光板3下方任意位置,所述传感器4与传感器闪烁区域301的位置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位置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闪烁区域301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面积大于传感器4的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4包括摄像头和/或红外传感器和/或压感式传感器和/或指纹识别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闪光膜6由PVC或TPU或 PET材质的热塑性材料和闪光剂构成。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中,采用视觉滞留的效应,来产生全面屏的技术效果。所谓视觉滞留的效应为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
实施例1:
本发明中显示屏2在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的控制下一直闪烁显示,同时,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控制背光板3上的闪光膜6闪烁显示或者是闪光膜6直接闪烁显示,因为背光板3上设置有闪光膜6,显示屏2为正常显示模式和背光板3的透明显示模式每秒交替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而每秒24到30帧的显示交替,完全足够让使用者肉眼观察不到设置于背光板3所在位置下的传感器4,只能够看到与显示屏2同为一体的背光板3正常显示画面。
实施例2:
本发明中显示屏闪烁区域201在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的控制下一直闪烁显示,同时,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控制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上的闪光膜6闪烁显示,显示屏闪烁区域201为正常显示模式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为透明显示模式每秒交替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所述手机可进行全面屏的操作。
实施例3:
本发明中显示屏闪烁区域201在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的控制下不闪烁显示,同时,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控制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上的闪光膜6闪烁显示,显示屏闪烁区域201为正常显示模式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透明显示模式每秒交替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所述手机进行全面屏的操作。
例如,传感器为摄像头,用户需要使用摄像头拍照,在本发明中,因为摄像头镶嵌在背光板3下方,显示屏2为普通的屏幕,上面无镜头,镜头可任意设置在屏幕下方或镶嵌在背光板上,镜头的位置分别对应的显示屏2中的显示屏闪烁区域201闪烁显示和背光板3中的背光板闪烁区域301,屏幕控制软件5控制显示屏闪烁区域201闪烁或不闪烁,同时还控制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闪光膜6闪烁显示,当其中的显示屏闪烁区域201或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闪光膜6其中一个不显示的时候,相当于镜头是外露的,从而可以正常的摄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包括手机(1),所述手机(1)包括显示屏(2)、背光板(3)、传感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镶嵌在背光板(3)下方,所述背光板(3)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4)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背光板闪烁区域(301),所述背光板闪烁区域(301)设置有闪光膜(6),所述显示屏(2)全部区域或与传感器(4)位置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显示屏闪烁区域(201),所述手机(1)内的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所述屏幕显示控制软件(5)控制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上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的同时,还控制背光板(3)或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闪光膜(6)在传感器(4)开启时闪烁显示或不闪烁显示,所述背光板(3)/背光板闪烁区域(301)和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闪烁显示的频率大于24帧,其中一个显示屏(2)/显示屏闪烁区域(201)或背光板(3)或背光板闪烁区域(301)不闪烁时,所述手机可进行全屏幕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传感器(4)位于背光板(3)下方任意位置,所述传感器(4)与传感器闪烁区域(301)的位置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闪烁区域(301)和背光板闪烁区域(301)的面积大于传感器(4)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包括摄像头和/或红外传感器和/或压感式传感器和/或指纹识别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膜(6)由PVC或TPU或 PET材质的热塑性材料和闪光剂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还设置有手机控制系统和处理器。
CN201810803564.7A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Pending CN1089243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3564.7A CN108924309A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3564.7A CN108924309A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4309A true CN108924309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1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3564.7A Pending CN108924309A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43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894A (zh) * 2019-08-29 2019-12-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77757A (zh) * 2021-03-09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617A (zh) * 2012-07-02 2014-01-22 詹文权 一种手机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094307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置摄像头的移动设备
US20170064215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071244A (zh) * 2017-03-09 2017-08-18 蔡思强 一种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隐藏技术
CN107580092A (zh) * 2017-10-17 2018-01-12 黄河科技学院 具有透明屏幕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617A (zh) * 2012-07-02 2014-01-22 詹文权 一种手机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094307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置摄像头的移动设备
US20170064215A1 (en) * 2015-08-28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071244A (zh) * 2017-03-09 2017-08-18 蔡思强 一种适用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隐藏技术
CN107580092A (zh) * 2017-10-17 2018-01-12 黄河科技学院 具有透明屏幕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894A (zh) * 2019-08-29 2019-12-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77757A (zh) * 2021-03-09 2021-07-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9497A (zh) 一种变色背光板全面屏技术
CN108600472A (zh) 一种点阵互补式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N108989496A (zh) 点阵互补式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N106921767A (zh) 一种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
CN109286704B (zh) 电子设备
CN109889628A (zh) 一种手机全面屏技术
US9288396B2 (en) Camera timer
CN110581910A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00674A (zh) 一种适用于全面屏手机的摄像头
KR20170023742A (ko) 이미지 표시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가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5867605A (zh) 虚拟现实头盔的功能菜单翻页方法、装置及头盔
JP2008096867A5 (zh)
JP2011257682A (ja) 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システム
CN105426079B (zh) 图片亮度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346935A (zh) Ar眼镜及可穿戴系统
CN108924309A (zh) 一种通过眼睛滞留效应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WO20151716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diated reality welding
CN108683764A (zh) 手机背光板局部可移实现的手机全面屏技术
CN106419337A (zh) 一种智能梳妆镜
CN103616954A (zh) 一种虚拟键盘系统、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03197A (zh) 一种光学结构、成像装置、电子设备及光量调整方法
CN113260949A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792057A (zh) 一种保护操作者视力的交互式电视系统及亮度控制方法
CN108600468A (zh) 一种全面屏手机
CN209881834U (zh) 一种可翻转的手机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