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0554A -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0554A
CN108920554A CN201810633122.2A CN201810633122A CN108920554A CN 108920554 A CN108920554 A CN 108920554A CN 201810633122 A CN201810633122 A CN 201810633122A CN 108920554 A CN108920554 A CN 108920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tence
knowledge
big data
innovat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31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0554B (zh
Inventor
朱定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Power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Power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Power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Power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331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0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0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0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0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0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2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type wherein the student is expected to construct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ich is presented or wherein the machine give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presented by a stud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6/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ddition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not explicitly covered by G06F16/00 and subgroups
    • G06F2216/03Data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achine Translation (AREA)

Abstract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包括:获取用户的问题,从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用户的问题相关的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综合得到创新知识语句集合。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基于知识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用户问题对应的新知识,帮助用户针对问题进行创新,有利于辅助用户提高创新能力,为用户创新提供启发和源泉,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都采用交互法,引导学生得到知识,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有的教学法往往停留在传道授业阶段,但缺乏解惑的道是死道,是死知识,从而会造就高分低能现象。现有技术中往往是老师对照自己的备课资料进行授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教学中如果完全只抠课本知识点,如果不带着问题去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型的,教学成了填鸭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教育方法的缺陷或不足,提供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机器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教学的知识面窄、针对性差、无法带着问题去创新的缺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创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问题步骤,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步骤,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步骤,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步骤,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步骤,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步骤,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优选地,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之后包括:
输出语句步骤,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中的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的步骤包括:
语句匹配步骤,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步骤,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步骤,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优选地,语句组合步骤包括:
语句对步骤,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步骤,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
替换部分步骤,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创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问题模块,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模块,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模块,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模块,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模块,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模块,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所述系统还包括:
输出语句模块,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的创新语句模块包括:
语句匹配模块,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模块,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模块,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优选地,语句组合模块包括:
语句对模块,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模块,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
替换部分模块,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育机器人系统,所述教育机器人中分别配置有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创新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获取用户的问题,从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用户的问题相关的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综合得到创新知识语句集合,从而能够基于知识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用户问题对应的新知识,帮助用户针对问题进行创新,有利于辅助用户提高创新能力,为用户创新提供启发和源泉,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创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的创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的创新语句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提供的语句组合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提供的创新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提供的创新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提供的创新语句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9提供的语句组合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1提供的辩证创新教学法的交互阶段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1提供的创新方法的框架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1提供的创新方法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大数据技术包含对知识大数据与问题大数据的匹配和分析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包含知识数据与问题数据的匹配技术、分析挖掘。
实施例1、一种创新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问题步骤S100,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优选地,通过麦克风采集用户的提问,并通过语音翻译软件自动识别并翻译为文字,并将文字作为第一语句;或通过触摸屏或键盘接受用户输入的问题文字,并将该文字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步骤S200,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步骤S300,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步骤S400,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步骤S500,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步骤S600,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优选地,第三语句步骤S300包括:
获取数据步骤S310,通过互联网或云端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知识大数据。优选地,通过网络爬虫爬去,或从搜索引擎例如baidu、google中获取;将所述第一语句输入搜索引擎,将搜索结果的集合作为所述知识大数据。
匹配计算步骤S320,计算所述知识大数据中每一知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语句的匹配度。优选地,将每一个搜索结果与所述第一语句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度。进一步优选地,将每一个搜索结果在所有搜索结果中的排序占搜索总结果数的比例作为所述每一个搜索结果的匹配度。
数据选取步骤S330,选取匹配度较大的知识数据,加入第一知识数据集合。优选地,将匹配度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G个(G为预设个数)匹配度对应的知识数据;加入第一知识数据集合。
个性数据步骤S340,获取用户的个性化数据。优选地,所述个性化数据包括用户的专业或职业;如果用户是学生,则获取用户的专业;如果用户不是学生,则获取用户的职业。
个性匹配步骤S350,计算所述第一知识数据集合中每一知识数据与所述用户个性化数据的匹配度。优选地,对所述用户个性化数据进行分词,得到关键词集合,统计所述关键词集合中关键词在每一知识数据中出现的个数占关键词集合中关键词总数的比例作为所述每一知识数据与所述用户个性化数据的匹配度。
知识选取步骤S360,选取匹配度较大的知识数据,得到第二知识数据集合,将第二知识数据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优选地,将匹配度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H个(H为预设个数)匹配度对应的知识数据;加入第二知识数据集合。将第二知识数据集合作为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五语句步骤的优选实施方式与第三语句步骤的优选实施方式同理,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用户为学生;所述用户的问题为学术问题或关于知识点的问题或听课时所产生的问题;所述知识大数据可以包括论文、专利、课件、网页等内容,可以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第三语句集合本质上就是从理论的角度对问题的回答;第五语句集合本质上就是从应用的角度对问题的回答;第六语句集合本质上就是从创新的角度对问题的回答。
所述实施例通过针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检索知识大数据,来获得能够回答学生问题的创新知识语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己不懂的问题对应的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有疑问的知识,同时回答问题对应的知识来源于知识大数据,而不是老师个人的回答,能够使得对问题的回答对应的知识更为全面、新,创新语句步骤能够得到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答案,帮助用户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创新方法,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优选地,第一问题大数据是理论问题大数据;第二问题大数据是应用问题大数据;问题大数据的主要采集源包括师生提问语句、互联网问题语句、根据教学知识点自动生成的问题语句。根据教学知识点自动生成问题语句,例如根据理论知识点″辨证创新教学法″,可以生成理论问题″辨证创新教学法是什么?″;根据应用知识点″辨证创新教育机器人″,可以生成应用问题″辨证创新教育机器人怎么用?″。
所述实施例通过理论问题对应的知识大数据中获取的知识语句集合和应用问题对应的知识大数据中获取的知识语句集合,进行综合得到创新知识语句集合,从而使得能够基于用户的问题和知识大数据进行理论与应用的交叉创新,从而得到创新语句集合,有利于辅助用户提高创新能力,为用户创新提供启发和源泉。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创新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S600之后包括:
输出语句步骤S700,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优选地,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每一第六语句与第一语句进行匹配,得到所述每一第六语句与第一语句的匹配度;获取匹配度最大的第六语句;将匹配度最大的第六语句通过文字、语音、动作中一种或几种方式表达给用户。
所述实施例通过直接将最佳的第六语句推荐给用户,使得用户不需要从多个第六语句中人工选择合适的第六语句作为问题的答案,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得到问题的答案的速度。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创新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S600中的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的步骤包括:
语句匹配步骤S610,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步骤S620,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优选地,将匹配度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K个(K为预设个数)匹配度对应的语句对;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步骤S630,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优选地,结合实施例2,当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时,所述第三语句集合是理论语句集合,第五语句集合是应用语句集合,通过综合分析所述理论语句集合与应用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即创新语句集合。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知识语句集合进行交叉创新,使得得到的创新知识语句是知识大数据中所不具备的,是新的知识语句,这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知识检索,现有技术中的知识检索是没有办法得到新知识的。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4所述的创新方法,如图4所示,语句组合步骤S630包括:
语句对步骤S631,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步骤S632,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优选地,两个语句A1BC1,A2BC2共同部分为B。又例如两个语句AB,BC共同部分为B。
替换部分步骤S633,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优选地,语句对为A1BC1,A2BC2,替换得到的第五语句为A2BC1,A1BC2。又例如语句对为AB,BC,替换得到的第五语句为ABC。
本实施例给出了具体的组合模式,使得知识创新有规可寻,降低了知识创新的难度,提高了知识创新的效率,从而为用户进行知识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启发,进而能提高用户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效率。
实施例6、一种创新系统,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问题模块100,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模块200,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模块300,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模块400,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模块500,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模块600,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创新系统,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所述系统还包括:
输出语句模块700,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
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2和3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6所述的创新系统,如图7所示,所述的创新语句模块600包括:
语句匹配模块610,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模块620,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模块630,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4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8所述的创新系统,如图8所示,语句组合模块630包括:
语句对模块631,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模块632,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
替换部分模块633,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
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5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10、一种教育机器人系统,所述教育机器人中分别配置有如实施例6-9任一项所述的创新系统。
优选实施方式与实施例6-9的优选实施方式对应、类似,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辩证创新教学法中师生平等地参与到理论思辩阶段、应用实证阶段、理论思辩与应用实证相统一的创新统一阶段这三个阶段,使得传统的知识从师到生的单向传授变成了师生对知识的共同探索、获取、应用、实践,使得传统教学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辩证创新教学法中的活知识,因为辩证创新教学法中的知识不再是外界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生″的。因为″知子莫如父″,学生自己″生″的知识,自然更能活学活用,所以必然是活知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是″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无法灵活应用于创新实践。
通过教育机器人参与到这三个阶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数据云机器人能够快速获取大数据并对大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来与人类的智慧进行互补,形成有效的互动,进一步发挥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效果。
从图9中,可以看出辩证创新教学法的提出及解决理论问题阶段、提出及解决应用问题阶段和提出及解决创新问题阶段相互之间不是单向的顺序关系,而是有反馈的关联关系,所以不能把这三个阶段看成是相互独立的有先后顺序的三个阶段,而应该把这三个阶段看成是相互关联的螺旋上升的三个阶段。提出及解决应用问题阶段在应用知识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的理论问题就会螺旋式上升至更新的提出及解决理论问题阶段;提出及解决创新问题阶段在创新过程中一旦发现已有应用无法完全满足创新需求就会螺旋式上升至更深入的提出及解决应用问题阶段;提出及解决创新问题阶段在创新过程中一旦发现已有理论无法完全满足创新需求就会螺旋式上升至更深入的提出及解决理论问题阶段。
辩证创新教学法的理论思辩阶段中提出理论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回答理论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这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般只由老师提出问题和回答理论问题。其中,教育机器人回答理论问题是在理论思辩阶段的教学阶段,教育机器人提出理论问题是在理论思辩阶段的教学评价阶段。
辩证创新教学法的应用实证阶段中提出应用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回答应用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这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般只由老师提出应用问题和回答应用问题。其中,教育机器人回答应用问题是在应用实证阶段的教学阶段,教育机器人提出应用问题是在应用实证阶段的教学评价阶段。
辩证创新教学法的理论思辩与应用实证相统一的创新统一阶段中提出创新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回答创新问题的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教育机器人,这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般只由学生实践。其中,教育机器人回答创新问题是在创新统一阶段的教学阶段,教育机器人提出创新问题是在应用创新统一的教学评价阶段。
如图10,在辩证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辩证创新教育机器人的理论知识交互语句Z1、应用知识交互语句Z2、创新知识交互语句Z的生成方法。
从知识大数据X中分析挖掘出与理论问题小数据y1(相当于第二语句)一致性的理论知识交互语句Z1(相当于第三语句集合),采用的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分析过程记为Z1=f(X,y1),这对应着辩证创新教学交互过程的理论思辩阶段中的理论知识交互语句生成。从知识大数据X中分析挖掘出与应用问题小数据y2(相当于第四语句)一致性的应用知识交互语句Z2(相当于第五语句集合),采用的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分析挖掘过程记为Z2=g(X,y2),这对应着辩证创新教学交互过程的应用实证阶段的应用知识交互语句生成。
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都是有答案的,必然能从已有知识中找到相关答案,可以由教学考核的具体知识点来表示,但创新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必然无法从已有知识中找到相关答案;创新知识是待探索、待发现、待研究的知识,因为创新出来的知识必然是未知的知识,需要探索的知识,如果是已有的知识就谈不上是创新的知识。所以无法从知识大数据中挖掘与创新问题直接相关的创新知识。但创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结合、交叉和碰撞往往会得到创新的知识。虽然无法从知识大数据中挖掘与创新问题直接相关的创新知识,但与创新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必然存在,从而通过与创新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结合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必然能碰撞交叉创新出创新知识交互语句。
例如,理论问题y1是″x1是什么?″,应用问题y2是″x2怎么用?″,创新问题y3是″x2如何结合x1来应用?″因为x2如何结合x1来应用的知识不是现有知识,所以无法从知识大数据中直接挖出,但创新问题y3″x2如何结合x1来应用?″与理论问题y1″x1是什么?″及应用问题y2″x2怎么用?″相关,所以可以从知识大数据中挖出与理论问题y1相关的理论知识集Z1,然后从知识大数据中挖出与应用问题y2相关的应用知识集Z2。那从机理上综合理论知识Z1和应用知识Z2如何能分析挖掘得到创新知识Z?(相当于如何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例如,Z1中有″x1是由u1、u2、u3组成的″理论知识,Z2中有″x2结合u1来应用″的应用知识,那么就必然能够得到″x2结合x1中u1来应用″的创新知识加入创新知识集Z。
更通用的模式是理论知识集Z1中有″x1-u1″理论知识,应用知识集Z2中有″u1-x2″的应用知识,那么综合Z1和Z2进行分析挖掘就必然能够得到″x1-u1-x2″的创新知识加入创新知识集Z。
教育机器人首先从问题大数据中分析挖掘出与创新问题y3(相当于第一语句)相关的理论问题y1(相当于第二语句)和应用问题y2(相当于第四语句),然后从知识大数据X中分析挖掘出与理论问题y1一致且与应用问题y2一致的创新知识交互语句Z(相当于第六语句集合),采用的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分析挖掘过程记为Z=h(Z1,Z2),这对应着辩证创新教学交互过程的创新统一阶段的创新知识交互语句生成。可见,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影响、有机构成的。
如图11,创新知识交互语句生成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教育机器人从问题大数据中分析挖掘出与创新问题y3(相当于第一语句)相关的理论问题y1(相当于第二语句)和应用问题y2(相当于第四语句),将知识大数据X与理论问题小数据y1(相当于第二语句)进行理论知识相关分析,从知识大数据中分析挖掘得到Z1(相当于第三语句集合),然后将知识大数据X与应用问题小数据y2(相当于第四语句)进行应用知识相关性分析,从知识大数据中分析挖掘得到Z2(相当于第五语句集合),最后综合前2次相关性分析得到Z(相当于第六语句集合)。其中,Z1、Z2、Z可以是语句集,教育机器人可以根据各语句集的优先度从中选择优先度最高的交互语句与师生进行交互。之所以在生成过程中生成语句集,是为了提高教育机器人的发散性思维,便于应对师生连续就同一个问题重复交互的情况,则可以选取语句集中不同交互语句进行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获取用户的问题,从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用户的问题相关的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一问题和第二问题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综合得到创新知识语句集合,从而能够基于知识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用户问题对应的新知识,帮助用户针对问题进行创新,有利于辅助用户提高创新能力,为用户创新提供启发和源泉,提高用户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问题步骤,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步骤,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步骤,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步骤,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步骤,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步骤,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之后包括:
输出语句步骤,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创新语句步骤中的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的步骤包括:
语句匹配步骤,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步骤,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步骤,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创新方法,其特征在于,语句组合步骤包括:
语句对步骤,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步骤,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
替换部分步骤,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
6.一种创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问题模块,获取用户的问题,将该问题作为第一语句;
第一问题模块,从第一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一问题,将该第一问题作为第二语句;
第三语句模块,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二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三语句集合;
第二问题模块,从第二问题大数据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语句相关的第二问题,将该第二问题作为第四语句;
第五语句模块,对所述知识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到与所述第四语句对应的知识语句集合,将该知识语句集合作为第五语句集合;
创新语句模块,综合分析所述第三语句集合与第五语句集合,得到第六语句集合,将该第六语句集合作为与所述用户的问题对应的创新知识语句的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创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问题为理论问题;所述第二问题为应用问题;
所述系统还包括:
输出语句模块,将所述第六语句集合中选取最优的第六语句输出给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创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创新语句模块包括:
语句匹配模块,将第三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三语句与第五语句集合中的每一第五语句进行匹配;
语句选取模块,选取匹配度较大的所述每一第三语句与所述每一第五语句,加入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
语句组合模块,将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根据匹配的语句部分进行组合,得到第六语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创新系统,其特征在于,语句组合模块包括:
语句对模块,获取所述匹配成功的语句对集合中每一语句对中的两个语句;
相同部分模块,匹配得到所述两个语句相同的部分;
替换部分模块,将所述每一语句对中任一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替换另一个语句的所述相同部分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将替换后得到的所述另一个语句作为第六语句。
10.一种教育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教育机器人中分别配置有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创新系统。
CN201810633122.2A 2018-06-20 2018-06-20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108920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3122.2A CN108920554B (zh) 2018-06-20 2018-06-20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3122.2A CN108920554B (zh) 2018-06-20 2018-06-20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0554A true CN108920554A (zh) 2018-11-30
CN108920554B CN108920554B (zh) 2020-12-22

Family

ID=64421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3122.2A Active CN108920554B (zh) 2018-06-20 2018-06-20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05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7904A (zh) * 2019-02-28 2019-04-30 苏州阿杜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智慧课堂辅助教学系统及方法
CN112966492A (zh) * 2021-02-09 2021-06-15 柳州智视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714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北京搜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方法和系统
CN103678568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US20160092524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from jdbc to a data warehouse layer in a massively parallel or distributed database environment
CN105630938A (zh) * 2015-12-23 2016-06-01 深圳市智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问答系统
CN106649258A (zh) * 2016-09-22 2017-05-10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智能的问答系统
CN106844506A (zh) * 2016-12-27 2017-06-13 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对话的知识检索方法及知识库自动完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714A (zh) * 2012-05-25 2013-12-04 北京搜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搜索方法和系统
CN103678568A (zh) * 2013-12-09 2014-03-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US20160092524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fer from jdbc to a data warehouse layer in a massively parallel or distributed database environment
CN105630938A (zh) * 2015-12-23 2016-06-01 深圳市智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问答系统
CN106649258A (zh) * 2016-09-22 2017-05-10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智能的问答系统
CN106844506A (zh) * 2016-12-27 2017-06-13 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对话的知识检索方法及知识库自动完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7904A (zh) * 2019-02-28 2019-04-30 苏州阿杜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智慧课堂辅助教学系统及方法
CN112966492A (zh) * 2021-02-09 2021-06-15 柳州智视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0554B (zh)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bilinskienė et al. Applying robotics in school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Hermawan et al. What Expert Say about Empowering Human Resources in Supporting Leadership Fun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Chang et al. Research on immersion for learning using 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and mixed reality
Gao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N108920554A (zh)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教育机器人系统
Nursyahidah et al. The impacts of stem o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hrough lesson study: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Mozelius Teaching the teachers to teach programming: on course design and didactic concepts
Narkulova PROJECT TECHNOLOGY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THE INDIVIDUALITY OF CADETS
Zhu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Still Holds Water”: Narrative Inquiry of Stud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acher Knowledge and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Darsih et al. Changes in Indonesian EFL lectur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after lesson study
CN108921743A (zh)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解惑方法和解惑教育机器人系统
Beach High School
Guptill Universal design for online learning
Usubjonovna Distance learning-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learning technologies
Susilawati et 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 learning devices using the assisted inquiry model as aid of real media to improve process skills and the mastery concept
Ravana et al. CONCEPTUALIZING AN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L FOR LOWER SECONDARY SCIENCE TEACHING-LEARNING IN MALAYSIA
Moeller et al. WebQuests,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Nguyen et al. The Impact of ChatGPT on Vietnamese Education
Prasad et al. The Use of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 Case Study
Adeyinka The 6-3-3-4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drive for self-employment in Nigeria
Misbah et al. Project Based Learning (PjBL) Model in Science Learning: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Ha et al. Implementing task-based approach: A solution for teaching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Danik et al. Media Development of Water Cycle Augmented Reality Media Based on ICT of Scientific Approach for Grade V
Dwivedi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India: A Review of Curriculum Frameworks’
Hakim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rabic Language Camp for Postgraduate Islamic Stud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