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0071A -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0071A
CN108920071A CN201810641991.XA CN201810641991A CN108920071A CN 108920071 A CN108920071 A CN 108920071A CN 201810641991 A CN201810641991 A CN 201810641991A CN 108920071 A CN108920071 A CN 108920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control
special
display screen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19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0071B (zh
Inventor
陈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419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0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0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0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基于的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为可触控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可触控区域,克服了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的缺口区域的不能用于触控的常规认知,增加了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Description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诸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被用户广泛认可和应用。
移动终端具有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为用户提供便利。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功能,制造商为各个功能设置的较为简便的操作手势,用户可通过显示屏输入各种不同的触控手势快速实现对应的功能。但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应用和功能越来越多,简单的操作手势已被占用,新增手势也越来越复杂,增加用户的操作复杂程度,用户无法通过简单便捷的方式快速实现对应的功能,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基于异形显示屏的结构特性,简化触控手势,以快速便捷的实现对终端进行控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包括:
触控手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为可触控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可触控区域,克服了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的缺口区域的不能用于触控的常规认知,增加了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包括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其中上述移动终端具有异形显示屏,同时该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为可触控区域。该缺口区域例如可以是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区域设置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顶部或底部。可选的,缺口区域可以是位于异形显示屏的顶部中间位置或者底部中间位置,使得移动终端以显示屏中线保持对称,外形美观,同时用户无需改变使用前置摄像头或者听筒的操作习惯,用户体验佳。可选的,缺口区域还可以是位于异形显示屏的顶部或底部的顶角位置,例如在异形显示屏的顶部右上角或左上角以及底部左下角或右下角,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选择对应的移动终端,便于用户在单手操作时在缺口区域输入触控手势。缺口区域形状例如可以是半圆、弧形、矩形、多边形或者带有弧度的多边形等,可根据缺口区域的位置设置对应的形状,以提高移动终端的美观性和操作性,示例性的,若缺口区域位于异形显示屏的顶部中间位置,则缺口区域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向上的半圆形等,若缺口区域位于异形显示屏的顶部右上角,则缺口区域的形状可以是以右上角为圆心的1/4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包括:基于集成于所述缺口区域的触控屏获取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即该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有触控屏,其中,缺口区域的触控屏可以是电容触控屏或电感触控屏,可用于采集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触控手势。例如触控手势是单击、双击、长按或者滑动触控等,缺口区域的触控屏获取触控手势可以是获取并记录触控手势的起始位置、结束位置、触控轨迹以及该触控轨迹中的停顿位置和停顿时间等特征信息,可通过触控手势中上述特征信息中的一个或几个确定该触控手势的名称、类型或者对应的功能。
其中,移动终端的异形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同样可获取用户在该异形显示屏上的触控操作,若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包含在缺口区域输入部分和在异形显示屏的输入部分,则通过缺口区域和异形显示屏分别获取触控手势,并对上述两部分触控手势进行合并,得到连续的触控手势。
步骤102、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实时获取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触控手势,并对获取的触控手势进行手势匹配,以确定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对应的名称、类型或功能。其中,终端中预先设置有触控手势数据库,触控手势数据库中可以是包括预先设置的标准触控手势或者各标准手势的特征信息。可以将获取的触控手势在触控手势数据库中进行逐一匹配确定该触控手势对应的名称、类型或功能。
根据触控手势的识别结果确定该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并生成能够实现对应功能的控制指令,以通过执行控制指令实现对应功能。其中,可以是预先设置有触控手势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在根据识别结果确定触控手势的名称时,根据触控手势与功能的对应关系确定该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示例性的,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启动,相应的,控制指令为应用程序的启动指令;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关闭,相应的,控制指令为应用程序的关闭指令;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可以是参数调节,例如参数可以是音量或显示界面亮度等,相应的,控制指令为参数的调节指令。示例性的,同一触控手势可以是对应多个功能,其中不同功能的触发条件不同,例如,长按手势可以是对应摄像头的启动功能和关闭功能,根据识别结果确定触控手势为长按手势时,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若移动终端处于摄像头开启状态,则该长按手势对应的功能为摄像头关闭功能,对应的生成的控制指令为摄像头的关闭指令;若移动终端处于摄像头关闭状态,则该长按手势对应的功能为摄像头启动功能,对应的生成的控制指令为摄像头的启动指令。
步骤103、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基于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输入的触控手势,生成终端的控制指令,控制方式简单便捷,并且由于缺口区域与异形显示屏的区别,在不影响终端已有交互逻辑的前提下,可在缺口区域设置简单易操作的触控手势,便于用户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为可触控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可触控区域,克服了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的缺口区域的不能用于触控的常规认知,增加了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202、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的手势类型。
其中,对触控手势进行匹配可以是先确定该触控手势的类型,在确定的触控手势的类型中对触控手势进行匹配,简化触控手势的匹配操作,提高匹配效率。例如触控手势的类型可以是包括点击类型、缺口区域滑动类型和联合滑动类型,其中,缺口区域滑动类型可以是仅在缺口区域进行的滑动触控操作,联合滑动类型可以是跨度缺口区域和异形显示屏的滑动触控操作,例如起始位置为缺口区域,并延长于异形显示屏的滑动触控操作,或者起始于异形显示屏,结束位置或者中间任意位置为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操作。
示例性的,基于获取的触控手势的特征信息确定触控手势的手势类型,例如,触控手势包含一个输入位置,且触控时间小于预设值,则可确定该触控手势为点击类型中的单击手势;若触控手势在同一位置存在连续输入,且触控时间均小于预设值,则可确定该触控手势为点击类型中的双击手势;若触控手势包含一个输入位置,且触控时间大于预设时间,则可确定该触控手势为点击类型中的长按手势;若触控手势包含一个连续的轨迹,且该触控轨迹均在缺口区域内,则确定该触控手势为缺口区域滑动类型中的单指滑动手势,进一步的,根据该触控手势中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该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式,其中滑动方式可以是上滑、下滑、左滑和右滑等;若触控手势包含一个连续的轨迹,且该触控轨迹的包含缺口区域输入部分和异形显示屏输入部分时,则可确定该触控手势联合滑动类型。
步骤203、确定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
步骤204、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同一触控手势在终端的不同状态可对应不同的功能,在确定触控手势的类型后,确定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确定该触控手势在当前运行应用中对应的功能,并根据确定的在当前运行应用中的功能,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提高了触控手势的针对性。其中,每一个应用中各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可以是根据用户需求预先设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若当前运行应用为包含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所述手势类型为单击,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模式切换指令。
其中,包含至少两种工作模式的应用可以是但不限于相机、通话或来电提醒等,相机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前置拍摄和后置拍摄,通话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听筒模式和免提模式,来电提醒的工作模式可以是静音、振动和响铃。在当前运行应用为上述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的应用,且检测到单击手势时,确定该单击手势对应的功能为对当前运行应用的模式切换,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模式切换指令,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控制切换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工作模式。
示例性的,当前运行应用为相机,工作模式为后置拍摄,获取并识别用户输入的单击手势,生成前后摄像头切换指令,根据该前后摄像头切换指令将相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至后置拍摄。用户在使用上述应用时,替代了通过该应用中的参数或者按键的方式,仅通过在缺口区域点击的方式可进行模式切换,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终端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若所述手势类型为长按,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若终端存在当前运行应用,且检测到长按手势,则确定长按手势对应的功能为关闭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根据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当前运行应用。本实施例中,通过输入长按手势,快速关闭当前运行应用,避免了通过返回按键将应用设置于后台运行,无法直接关闭当前运行应用的情况,实现了一步关闭运行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确定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在当前运行应用中对应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生成控制指令,使得触控手势用于控制当前运行应用,提高了触控手势在不同应用对应功能的多样性和控制灵活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相应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302、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303、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双击、单击或者长按,且终端不具有当前运行应用,则确定所述触控手势对应的目标应用,并生成所述目标应用的启动指令。
示例性的,双击、单击或者长按具有应用启动功能,当终端不存在当前运行应用时,或者终端当前运行应用不存在用户输入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时,确定上述触控手势对应的功能为应用启动功能。其中,各触控手势对应启动的目标应用可以是根据用户需求预先设置,例如可以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触控手势与目标应用的对应列表,当检测到上述具有启动功能的触控手势时,根据预先设置的对应列表确定待启动的目标应用,生成该目标的启动指令。
示例性的,待启动的目标应用可以是任意应用程序,如微信、相机或者手电筒等。可选的,根据长按手势启动隐私应用或者隐私空间,当终端不具有当前运行应用,且检测到长按手势时,根据获取用户输入长按手势时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生成隐私应用或者隐私空间的启动指令,启动该长按手势对应的隐私应用或者隐私空间。实现了一步完成应用启动和指纹验证,兼顾了隐私应用或者隐私空间的保密性和启动操作的便捷性。
步骤304、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所述目标应用,并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在终端不具有当前运行应用时,确定获取的触控手势对应的启动功能,在确定启动功能对应的目标应用后,生成目标应用的启动指令,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简化了应用的启动操作,提高了应用启动的便捷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相应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402、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403、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水平滑动触控手势,则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并生成应用切换指令。
其中,当应用在运行过程中退出终端的显示页面,并未关闭时,在后台继续运行,后台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目前,当用户想要由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后台运行的任一应用时,退出当前运行应用,并通过点击的方式进入用户选择的后台应用,操作繁琐。本实施例中,记录后台中运行的多个应用的切换顺序,以及每一个应用在被切换时对应的显示页面,通过缺口区域的水平滑动触控手势选择后台运行的一个应用作为切换目标应用,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切换目标应用,并显示该切换目标应用在被切换时对应的显示页面。示例性的,后台中应用的切换顺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根据应用被切换的时间确定,例如用户依次打开应用A、B、C和D,当前运行应用为应用D,应用A、B和C设置在后台运行,则根据被切换时间后台中运行应用的排序为A、B和C,由于应用D未被切换,应用D的顺序设置在应用C之后。其中,若后台中运行中的应用被用户通过点击图标等形式切换至前台运行时,对上述切换顺序进行更新,例如,用户通过点击图标的形式将应用B切换至前台运行,应用D设置为后台运行时,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更新为A、C和D,应用B设置在应用D之后。
可选的,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包括:获取后台运行应用和各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确定应用的切换方向;根据当前运行应用和所述应用的切换方向确定所述切换目标应用。其中,水平滑动触控手势可以是包括方向相反的两种滑动触控手势,例如左滑和右滑,左滑可以是选择切换顺序中当前运行应用的前一应用,右滑可以是选择切换顺序中当前运行应用的后一应用,此处对左滑和右滑对应的功能不做限定,可以是根据用户设置确定。示例性的,若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为A、B和C,当前运行应用为应用D,若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水平滑动触控手势为左滑,则确定切换目标应用为应用C;若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水平滑动触控手势为右滑,则确定切换目标应用为应用A。
步骤404、根据所述应用切换指令,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所述切换目标应用。
示例性的,若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为A、B和C,当前运行应用为应用D,若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水平滑动触控手势为左滑,则切换目标应用为应用C,将应用D设置为后台运行,显示应用C被切换时的显示页面,且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更新为D、A和B,应用C位于应用B之后,应用D之前;若用户在缺口区域输入的水平滑动触控手势为右滑,则切换目标应用为应用A,将应用D设置为后台运行,显示应用A被切换时的显示页面,且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更新为B、C和D,应用A位于应用B之前,应用D之后。示例性的,可连续输入水平滑动触控手势,以实现连续的应用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当根据识别结果确定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水平滑动触控手势时,根据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并生成应用切换指令,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切换目标应用,无需用户退出当前运行应用后入通过选择方式进入目标应用,简化应用切换操作,实现一步切换,简单便捷。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案,相应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502、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步骤503、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起始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且所述滑动触控手势延长于所述异形显示屏,则生成分屏指令。
通过触控手势的匹配,若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满足如下条件时确定该触控手势为分屏触控手势:触控手势的起始位置为异形显示屏缺口区域,触控类型为滑动类型。该分屏触控手势在起始于异形显示屏缺口区域之后的滑动触控手势部分可以是直线滑动手势,也可以是曲线滑动手势,此处不限定分屏触控手势中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式,也不限定该滑动触控手势部分的滑动距离、滑动时间以及滑动按压的压力,只要是起始于顶部缺口区域的滑动手势即可。根据该分屏触控手势生成分屏指令,其中,分屏指令用于将终端的显示页面划分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显示区域,在分屏指令执行前,终端显示屏为一个显示区域,用于显示一个页面,在执行分屏指令后,生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显示区域,在每一个显示区域均可显示一个页面,即在终端显示屏上可同时显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页面,同时在终端前台运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应用程序,且用户在对应的显示区域可对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操作。
步骤504、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其中,分屏指令中可以是包含分屏信息,其中分屏信息可以是包含划分的显示区域的数量或尺寸等,可以是根据起始于异形显示屏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确定,示例性的,识别分屏触控手势中的手势停顿点,根据手势停顿点的数量和位置生成分屏指令,其中,势停顿点包括触控手势中手势暂停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的位置点和手势结束位置点,分屏指令中分屏数量为手势停顿点的数量加一。执行分屏指令,可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示例性的,根据分屏指令中分屏数量将当前页面均匀划分为对应数量的显示区域,或者,根据生成分屏指令的触控手势中的手势停顿点的位置确定显示区域的划分临界线;根据划分临界线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之后,还包括:将分屏前的页面显示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的任一显示区域;若存在分屏显示的目标应用,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并将所述目标应用显示于所述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中的其他显示区域。示例性的,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屏示意图。图6中该异形显示屏的顶部位置设置有缺口区域,在图6中左图中显示有一个触控手势,该触控手势为起始于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竖直向下,确定该触控手势为分屏触控手势,生成分屏指令,执行该分屏指令,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显示页面,右图中划分临界线将当前页面划分为两个显示区域,即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
示例性的,若检测到当前触控手势为起始于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时,可以是在该分屏触控手势的过程中,将分屏前的页面随分屏触控手势进行压缩,显示于任一显示区域,或者在分屏指令执行后,将分屏前的页面显示于任一显示区域。示例性的,根据分屏指令生成的多个显示区域中的其他显示区域可以是显示预先设置的目标应用,或者显示终端的桌面。其中,当存在分屏显示的目标应用时,启动所述目标应用并显示于其他显示区域,当不存在分屏显示的目标应用时,在其他显示区域显示终端的桌面。其中,目标应用可以是用户在输入分屏触控指令之前设置的;目标应用可以是在分屏触控手势输入时刻在信息提示栏中显示的应用,例如来电或微信等通信类应用程序,当执行分屏指令后,将接通来电,或进入微信通信界面,并在分屏形成的显示区域中显示上述目标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之后,还包括:获取显示区域的划分临界线的编辑手势;根据所述划分临界线的编辑手势调节对应显示区域的尺寸。示例性的,划分临界线的编辑手势可以是对划分临界线的按压并拖拽。例如在图6中,可通过编辑手势对右图中的划分临界线进行上下移动,调节该划分临界线的位置,其中,编辑手势的释放位置为划分临界线的目标位置。相应的,通过调节划分临界线的位置,调节了显示区域1和显示区域2的尺寸。示例性的,当划分临界线上移时,显示区域1的尺寸减小,显示区域2的尺寸增大。当根据分屏指令生成的显示区域为2个以上时,通过对划分临界线进行调节,相应的,调节该划分临界线相邻的两个显示区域的尺寸。
可选的,根据所述划分临界线的编辑手势调节对应显示区域的尺寸,包括:当任一划分临界线与相邻的显示区域边界线重合时,关闭所述划分临界线与显示区域边界线之间的显示区域。示例性的,当对划分临界线的编辑手势使得任一显示区域的尺寸为零,即划分临界线与显示区域的边界线重合时,关闭该尺寸为零的显示区域。其中,在关闭上述显示区域后,剩余显示区域为1时,退出分屏模式,剩余显示区域大于1时,保持该分屏模式。示例性的,图6中对划分临界线进行调节时,若该划分临界线移动至下边缘,则关闭显示区域2,全屏显示原显示区域1中的内容,并确定退出分屏模式。相应的,若该划分临界线移动至上边缘,则关闭显示区域1,全屏显示原显示区域2中的内容,并确定退出分屏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用户在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起始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且所述滑动触控手势延长于所述异形显示屏,则生成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基于异形显示屏的特性,根据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位置设置简单易操作的分屏触控手势,在不影响现有的交互逻辑的前提下,实现了简单快速实现分屏操作。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移动终端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来对终端进行控制。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触控手势获取模块701、控制指令生成模块702和控制模块703。
触控手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将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为可触控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可触控区域,克服了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的缺口区域的不能用于触控的常规认知,增加了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触控手势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集成于所述缺口区域的触控屏获取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缺口区域设置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顶部或底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模块包括:
手势类型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的手势类型;
控制指令生成单元,用于确定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生成单元用于:
若当前运行应用为包含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所述手势类型为单击,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模式切换指令;
相应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控制切换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工作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生成单元用于:
若所述手势类型为长按,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
相应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当前运行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
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双击、单击或者长按,且终端不具有当前运行应用,则确定所述触控手势对应的目标应用,并生成所述目标应用的启动指令;
相应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所述目标应用,并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模块包括:
目标应用确定单元,用于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水平滑动触控手势,则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
应用切换指令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应用生成应用切换指令;
相应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切换指令,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所述切换目标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目标应用确定单元用于:
获取后台运行应用和各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
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确定应用的切换方向;
根据当前运行应用和所述应用的切换方向确定所述切换目标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
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起始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且所述滑动触控手势延长于所述异形显示屏,则生成分屏指令;
相应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RAM、SRAM、EDO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可以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可集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及存储在存储器801上并可在处理器802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80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将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设置为可触控区域,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可触控区域,克服了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听筒的缺口区域的不能用于触控的常规认知,增加了终端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存储器901、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902(又称处理器,以下简称CPU)、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和电源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CPU902和所述存储器90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901,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CPU902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9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外设接口903、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905、音频电路906、扬声器911、电源管理芯片908、输入/输出(I/O)子系统909、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触摸屏912、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以及外部端口904,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或信号线907来通信。
应该理解的是,图示移动终端900仅仅是移动终端的一个范例,并且移动终端9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下面就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对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操作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
存储器901,所述存储器901可以被CPU902、外设接口903等访问,所述存储器9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外设接口903,所述外设接口903可以将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外设连接到CPU902和存储器901。
I/O子系统909,所述I/O子系统909可以将设备上的输入输出外设,例如触摸屏912和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连接到外设接口903。I/O子系统909可以包括显示控制器9091和用于控制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其中,一个或多个输入控制器9092从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接收电信号或者向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发送电信号,其他输入/控制设备91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值得说明的是,输入控制器9092可以与以下任一个连接:键盘、红外端口、USB接口以及诸如鼠标的指示设备。
触摸屏912,所述触摸屏912是用户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将可视输出显示给用户,可视输出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等。
I/O子系统909中的显示控制器9091从触摸屏912接收电信号或者向触摸屏912发送电信号。触摸屏912检测触摸屏上的接触,显示控制器9091将检测到的接触转换为与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显示在触摸屏912上的用户界面对象可以是运行游戏的图标、联网到相应网络的图标等。值得说明的是,设备还可以包括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
RF电路905,主要用于建立手机与无线网络(即网络侧)的通信,实现手机与无线网络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例如收发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具体地,RF电路905接收并发送RF信号,RF信号也称为电磁信号,RF电路905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或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该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RF电路905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已知电路,其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RF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CODEC(COder-DECoder,编译码器)芯片组、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等等。
音频电路906,主要用于从外设接口903接收音频数据,将该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给扬声器911。
扬声器911,用于将手机通过RF电路905从无线网络接收的语音信号,还原为声音并向用户播放该声音。
电源管理芯片908,用于为CPU902、I/O子系统及外设接口所连接的硬件进行供电及电源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包括:
基于集成于所述缺口区域的触控屏获取用户输入的触控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区域设置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顶部或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的手势类型;
确定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若当前运行应用为包含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且所述手势类型为单击,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模式切换指令;
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模式切换指令,控制切换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手势类型和所述终端的当前运行应用,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手势类型为长按,则生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
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运行应用的关闭指令,关闭所述当前运行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双击、单击或者长按,且终端不具有当前运行应用,则确定所述触控手势对应的目标应用,并生成所述目标应用的启动指令;
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启动指令,启动所述目标应用,并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水平滑动触控手势,则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并生成应用切换指令;
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切换指令,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至所述切换目标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在后台运行应用中确定切换目标应用,包括:
获取后台运行应用和各后台运行应用的切换顺序;
根据所述水平滑动触控手势的滑动方向确定应用的切换方向;
根据当前运行应用和所述应用的切换方向确定所述切换目标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
若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为起始于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滑动触控手势,且所述滑动触控手势延长于所述异形显示屏,则生成分屏指令;
相应的,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分屏指令将当前显示页面划分为至少两个显示区域。
11.一种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手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
控制指令生成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异形显示屏的缺口区域的触控手势,并根据识别结果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所述控制指令,以对终端进行控制。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CN201810641991.XA 2018-06-21 2018-06-21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920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1991.XA CN108920071B (zh) 2018-06-21 2018-06-21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1991.XA CN108920071B (zh) 2018-06-21 2018-06-21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0071A true CN108920071A (zh) 2018-11-30
CN108920071B CN108920071B (zh) 2021-06-08

Family

ID=6442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1991.XA Active CN108920071B (zh) 2018-06-21 2018-06-21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007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0223A (zh) * 2019-06-25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97591A (zh) * 2019-06-26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08821A (zh) * 2019-06-28 2019-10-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73773A (zh) * 2019-08-29 2020-01-10 思特沃克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媒体屏幕的项目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138175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界面内容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269075A (zh) * 2021-05-19 2021-08-17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轨迹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00564A (zh) * 2021-07-22 2023-02-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空间切换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773B1 (en) * 1995-04-28 2001-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terface apparatus
CN103235740A (zh) * 2013-04-03 2013-08-07 东莞市天脉聚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不同应用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24435A (zh) * 2013-05-24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105630280A (zh) * 2015-10-29 2016-06-0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应用进行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49981A (zh) * 2015-06-04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40145A (zh) * 2017-12-14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操作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773B1 (en) * 1995-04-28 2001-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terface apparatus
CN103235740A (zh) * 2013-04-03 2013-08-07 东莞市天脉聚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不同应用间切换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24435A (zh) * 2013-05-24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CN106249981A (zh) * 2015-06-04 2016-12-2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30280A (zh) * 2015-10-29 2016-06-0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多个应用进行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40145A (zh) * 2017-12-14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操作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175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界面内容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81755B (zh) * 2018-12-27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界面内容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00223A (zh) * 2019-06-25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97591A (zh) * 2019-06-26 2019-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259090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308821A (zh) * 2019-06-28 2019-10-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触控响应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673773A (zh) * 2019-08-29 2020-01-10 思特沃克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多媒体屏幕的项目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3269075A (zh) * 2021-05-19 2021-08-17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轨迹识别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00564A (zh) * 2021-07-22 2023-02-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空间切换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0071B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0071A (zh)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708407B (zh) 防止触摸按键误触发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062479B (zh)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6462293B (zh) 终端、触控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8920070B (zh) 基于异形显示屏的分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681554B (zh)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681635A (zh) 一种分屏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793788A (zh) 按键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4598111A (zh) 切换显示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US11222223B2 (en) Collecting fingerprints
CN105094594A (zh) 操作项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330391A (zh) 产品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10333785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增强现实设备
CN109101312A (zh) 应用界面编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4333503A (zh) 即时通讯场景中的对话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803892A (zh) 一种在输入法中调用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JP2021531519A (ja) タッチ信号の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媒体
WO2020000975A1 (zh) 视频拍摄方法、客户端、终端及介质
WO2016131181A1 (zh) 一种指纹事件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34096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85986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08410A (zh) 防止触摸按键误触发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107148A (zh) 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877742A (zh) 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8182020A (zh) 屏幕显示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