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1825A -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1825A
CN108901825A CN201810664929.2A CN201810664929A CN108901825A CN 108901825 A CN108901825 A CN 108901825A CN 201810664929 A CN201810664929 A CN 201810664929A CN 108901825 A CN108901825 A CN 108901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southern rust
plant
filigree
gr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4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义波
高飞
陆安生
王爱芬
原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an Seed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ian Seed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ian Seed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ian Seed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49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18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1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选用国外SS群系和国内SS群系作为亲本,再用国外SS群系回交,高种植密度、南方锈病、花丝期间高温三天以上的培育条件下,培育出具有耐密植、抗南方锈病、耐高温热害的CT1668作母本;与具有抗南方锈病、耐密植、高产、耐高温热害的CT3354NR为父本杂交,选育出高产、抗南方锈病、耐密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高密度结合南方锈病高压力、花丝期间高温三天以上条件下种植,通过高强度筛选,不仅提高了选育速度和育种效率,而且培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产量高、抗南方锈病、其它病害非高感、耐高温热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Description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别名玉蜀黍,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是继水稻之后面积和总产连续6 年第一大的粮食作物(2010年起),同时也是饲料、工业原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在5.5亿亩左右,总产量高达2.1-2.3亿吨。因此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对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多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现有的杂交育种技术不但要进行杂交或回交,而且还要进行连续自交5代以上,基本过程为,先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育优良的基因纯合的亲本自交系,再将亲本自交系杂交,经过与对照品种在多年多点试验的综合比较,最终选育出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种,通过审定,即为所属杂交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变异类型,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性状上超过亲本的新类型。但是由于亲本的类型众多、培育条件复杂,育种目标中各性状阈值的设定因人而异,且在不同条件下均有变化,所以想要选育出达到高标准育种目标的玉米新品种并不容易,特别是2013年以来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南方锈病连年高发,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35℃以上高温连续三天以上或少有间隔7-8天,致使绝大部分品种出现严重热害,出现严重高温热害的年份为2013、2016、2017,2015也有局部地区出现高温热害。表现为无果穗、有娃娃穗、香蕉穗、苞叶超短似短裙、果穗弯如弓籽粒少,果穗有轴无粒、空杆严重,果穗大部、部分或局部结实不良,出现小粒、瘪粒、花粒、严重秃尖等结实不正常现象,发生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差异很大,严重的可造成绝收。因此选育抗南方锈病(三级以下)、耐高温热害 (35℃连续三天以上)、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就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杂交育种的新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产、抗南方锈病、耐高温热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
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CT1668为母本、CT3354NR为父本杂交,或其反交CT3354NR为母本、CT1668为父本杂交,育成所述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
其中,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的培育方法包括:
(1)以中科1号植物新品种权号CNA20040034.7的母本CT01为母本,美国系PH6WC为父本杂交,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父本PH6WC回交获得回交F1'种子;
(2)种植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
(3)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种子,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并连续自交至少5 代,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植株,收获其果穗,连续优选,育成所述母本CT1668或反交的父本;
其中,所述高温环境指温度为35-40℃的环境。
优选的是,所述的培育方法中,所述步骤(3)的具体培育方法为:
a.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种子,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种子;
b.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种子;
c.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种子;
d.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3'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种子;
e.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种子;
f.种植S5'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比较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
优选的是,所述的培育方法中,
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的培育方法包括:
i.以CT019植物新品种权号为CNA20060507.0和美国系PH4CV为亲本杂交后,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美国系PH4CV回交,获得回交F1" 代种子;
ii.种植F1"代种子,自交获得F2"代种子;
iii.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代种子,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并自交至少5代,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植株,收获其果穗,连续优选,育成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
优选的是,所述的培育方法中,所述步骤iii的具体培育方法为:
1)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代种子,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 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种子;
2)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种子;
3)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种子;
4)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3"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种子;
5)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种子;
6)种植S5"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 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
优选的是,所述的培育方法中,花丝期,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 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具体为:花丝期,植株在高温日中培育至少三天,其中,所述高温日是指日最高气温为35-40℃的一个自然日。
本申请中“花丝期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在传统的大田植物依靠自然条件进行培育的情况下,是指“在植株的花丝期,植株处于日最高气温为35℃以及35℃,培育至少三天”。但并不排除实现上述条件的其它培育情况,只要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培育过程均能得到本申请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选用具有优良特性的国外SS群系和国内SS群系作为亲本杂交,再与国外SS系回交,在高种植密度、多种病害、花丝期间35℃高温三天以上(或少有间隔35℃高温七天以上)的培育条件下,培育出具有耐密植、抗南方锈病、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高温热害(35℃三天以上) 的新的SS群系CT1668;再以新的NSS群系CT1668为母本与具有抗南方锈病、耐密植、耐高温热害(35℃三天以上)的新的NSS群系CT3354NR 为父本杂交,或反交,以新的NSS群系CT3354NR为母本,新的SS群系 CT1668为父本杂交,最终选育出高产、抗南方锈病、耐密植、耐高温热害、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上述采用高密植结合高南方锈病害压力、高温压力种植培育,且通过高强度的筛选,不仅提高了选育速度和育种效率,而且培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产量高、抗南方锈病、其它病害非高感、耐高温热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3中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为,在含有南方茎腐病菌株的病土中种植,或进行南方锈病人工接种;
耐密植,在7000-8000株/亩的高密度下种植,正常气候条件下自交系多点试验平均倒伏(%)低于10%;在5000株/亩的高密度下种植,正常气候条件下杂交组合多点试验平均倒伏(%)低于8%;
玉米南方锈病等级划分标准:参照2006年《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详见下表:玉米南方锈病病情级别划分及评价标准
玉米花丝期是指玉米开花、散粉、吐丝、授粉的时期。
高温热害,为玉米生长至果穗分化到籽粒发育过程中遇到日最高温 35℃(因品种敏感程度不同,热害伤害程度不同,尤其是玉米花丝期遇到高温热害更严重;同时温度与湿度、光照等可能有交互作用)及以上连续三天或少有间隔在日最高温为35℃或以上7-8天,导致玉米果穗或籽粒发育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诸如无果穗、有娃娃穗、香蕉穗、苞叶超短似短裙、果穗弯如弓、果穗有轴无粒、空杆严重,果穗大部、部分或局部结实不良,出现小粒、花粒、瘪粒、严重秃尖等不正常现象,发生程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差异很大,严重的可造成绝收。
实施例1和3中的高温日是指在日最高温度为35℃及以上的一个自然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用亲本CT01为中科1号的母本,中科1号的植物新品种权号为CNA20040034.7,均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
母本CT1668(或其反交的父本)培育方法,包括:
(1)以自交系CT01和美国系PH6WC为亲本在海南杂交,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美国系PH6WC回交,获得回交F1'代种子;
(2)在郑州种植回交F1'代种子,自交获得F2'代种子;
(3)以4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代种子;
(4)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代种子;
(5)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代种子;
(6)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S3'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代种子;
(7)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代种子;
(8)在郑州种植S5'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比较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
其中,采用由S5'各穗行为母本、美国系PH4CV及其系列改良系为父本,或者以PH4CV及其系列改良系为母本、S5'各穗行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收获各组合的F1'种子;分别种植各组合的所述F1'种子,即为新杂交组合观察试验,筛选产量与对照种显著提高(多点试验平均5%以上),抗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其它病害非高感、无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或少有间隔35℃高温七天以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密性、抗倒性显著优于对照种,种植所述优异杂交组合相应的家系的穗行,获得S6'种子;
用所述S6'种子与其父本复配新杂交组合观察试验中筛选出的优异杂交组合,连续进行1年多点比较试验(两个大区30个点)选出最优杂交组合,产量比对照种显著提高(5%以上),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其它病害非高感、无高温热害(35℃三天以上)、耐密性、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种的优异杂交组合,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最优家系的最优穗行,升入区域试验;
用所述S6'种子与其父本复配多点试验中的优异组合,连续进行两年区域试验,于第二年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选出最优杂交组合,产量比对照种显著提高(5%以上),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其它病害非高感、耐密性、抗倒性、无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综合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种的优异杂交组合,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最优家系的最优穗行;同时完成审定程序所需的DUS测试、DNA检测、抗病鉴定、籽粒品质分析等鉴定和检测试验,申请审定获得通过,即育成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及所述母本(或其反交的父本)CT166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高温培育是指在日最高温度为35-40℃下培育一个自然日。
本实施例中所用亲本CT01为中科1号的母本,中科1号的植物新品种权号为CNA20040034.7,均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
母本CT1668(或其反交的父本)培育方法,包括:
(1)以自交系CT01和美国系PH6WC为亲本在海南杂交,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美国系PH6WC回交,获得回交F1'代种子;
(2)在郑州种植回交F1'代种子,自交获得F2'代种子;
(3)以3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 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七日高温培育,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代种子;
(4)以7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 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和第七日高温培育,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代种子;
(5)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 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七日高温培育,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代种子;
(6)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S3'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七日高温培育,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代种子;
(7)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 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七日高温培育,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 代种子;
(8)在郑州种植S5'代种子,套袋自交,在植株的花丝期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日高温培育,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比较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高温环境是指在日最高温度为35℃及以上的一个自然日。
本实施例中所用亲本CT019,植物新品种权号为CNA20060507.0,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
父本CT3354NR(或其反交的母本),为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
父本CT3354NR(或其反交的母本)的培育方法包括:
(1)在海南以CT019和美国系PH4CV为亲本杂交后,所得到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美国系PH4CV回交,获得回交F1"代种子;
(2)在郑州种植F1"代种子,套袋自交获得F2"代种子;
(3)以45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种子;
(4)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代种子;
(5)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代种子;
(6)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3"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代种子;
(7)以8000株/亩的种植密度,在海南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 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选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代种子;
(8)在郑州选系谱内种植S5"代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在高温日中连续培育3天,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 3级、无高温热害的的S6"家系和穗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父本(或其反交的母本)CT3354NR。
其中,采用由S5"代各穗行为母本、美国系PH6WC及其系列改良系为父本,或者以PH6WC及其系列改良系为母本、S5"各穗行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收获各组合的F1"种子;分别种植各组合的所述F1"种子,进行新杂交组合观察试验,筛选产量比对照种显著提高(5%以上),抗南方锈病 (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密性、抗倒伏等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种的优异杂交组合,种植所述优异杂交组合相应的家系的穗行,进行禾谷镰孢茎腐病接种,获得S6"种子;
用所述S6"种子与其亲本复配新杂交组合观察试验中筛选出的优异杂交组合,连续进行1年多点比较试验(两个大区30个点)选出最优杂交组合,产量比对照种显著提高(5%以上),抗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密性、抗倒伏等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种优异杂交组合,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最优家系的最优穗行,升入区域试验;
用所述S6"种子与其亲本复配多点试验中的优异组合,连续进行两年区域试验,于第二年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选出最优杂交组合,产量比对照种显著提高(5%以上),抗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其它病害非高感、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密性、抗倒倒伏等性状显著优于对照种的优异杂交组合,确定母本和父本的最优家系的最优穗行;同时完成审定程序所需的DUS测试、DNA检测、抗病鉴定、籽粒品质分析等鉴定和检测试验,申请审定获得通过,即育成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及所述父本(或其反交的母本)CT3354NR。
实施例4
以实施例1培育出的CT1668为母本(或其反交的父本),以实施例3 培育出的CT3354NR为父本(或其反交的母本)杂交,育成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
本实施例培育出的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生物学特性为:
2017年国家审定公告: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 熟期早2天。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颖壳绿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cm,穗位高112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9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2g。
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4 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7 克。
2017年安徽审定公告:中科玉505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0-21片,雄穗分枝数3-8个,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马齿型,粒色黄。2014年、2015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56.0厘米、穗位85.0厘米、穗长18.2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95厘米、穗行数14.8、行粒数36.3粒、出籽率89.2%、千粒重345.0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弘大8号)熟期相当。
2016年河南省审定公告:中科玉505夏播生育期98-104天。芽鞘紫色,叶片中绿,第一叶尖端圆到匙形;总叶片数19-20片,株型半紧凑,株高 275-279.1cm,穗位高98-116.4cm,雄穗颖片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 紫色,雄穗一级分枝5个左右;果穗筒型,穗长18-18.9cm,穗粗4.5-5cm,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5.0-35.4粒,出籽率87.1-88.3%,秃尖长1.2-1.3cm。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千粒重329-388.2g。平均田间倒折率0.2-1.0%,倒伏率0.0-2.7%,空秆率0.4-1.1%,双穗率1.2%。
效果验证例
1.对实施例3选育出的所述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以下简称中科玉505)的产量、籽粒的营养成分检测:
按照常规玉米种植方法种植中科玉505,其东华北试验种植密度为4500 株/亩,黄淮海为5000株/亩。
国家东华北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
中科玉505在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82个点平均亩产814.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试验,41个点平均亩产783.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
中科玉505收获晾干后,籽粒容重753克/升,粗蛋白含量8.64%,粗脂肪含量3.46%,粗淀粉含量76.35%,赖氨酸含量0.29%。
河南、安徽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
中科玉505在2013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000株/亩)平均亩产 630.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2014年平均亩产656.0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7.3%。2015年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3.1kg,比对照伟科702增产14.2%。
中科玉505在2014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1.6Kg,较对照品种增产11.11%(极显著);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9Kg,较对照品种增产29.45%(极显著)。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2Kg,较对照品种增产 7.65%。
2.抗病性鉴定
中科玉505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鉴定,2014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6),中抗茎腐病(发病率15%);2015年抗小斑病(病级3级),抗南方锈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56),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
2013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科技学院人工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矮花叶病、瘤黑粉病,中抗玉米螟、小斑病;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玉米螟、弯孢菌叶斑病、锈病,中抗小斑病和穗腐病,感茎基腐病。
2015、2016年东华北区域试验,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丹东市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感丝黑穗病,感灰斑病。
3.耐高温热害(35℃连续三天以上)鉴定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耐高温测试,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花粉可承受的三天平均温度35-36℃,根据自然授粉和花粉实际活性综合分析可承受三天平均温度36℃,比对照郑单958高0.5-1.0℃。耐高温综合评价:较抗;比对照郑单958的中等,高一个等级。
表1
表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以CT1668为母本、CT3354NR为父本杂交,或其反交CT3354NR为母本、CT1668为父本杂交,育成所述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
其中,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的培育方法包括:
(1)以中科1号植物新品种权号CNA20040034.7的母本CT01为母本,美国系PH6WC为父本杂交,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父本PH6WC回交获得回交F1'种子;
(2)种植F1'种子,自交获得F2'种子;
(3)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种子,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并连续自交至少5代,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植株,收获其果穗,连续优选,育成所述母本CT1668或反交的父本;
其中,所述高温环境指温度为35-40℃的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培育方法为:
a.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种子,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种子;
b.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均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种子;
c.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种子;
d.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3'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种子;
e.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种子;
f.种植S5'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比较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母本或反交的父本CT166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的培育方法包括:
i.以CT019植物新品种权号为CNA20060507.0和美国系PH4CV为亲本杂交后,所得的种子种植后再与美国系PH4CV回交,获得回交F1"代种子;
ii.种植F1"代种子,自交获得F2"代种子;
iii.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代种子,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并自交至少5代,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植株,收获其果穗,连续优选,育成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的具体培育方法为:
1)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F2"代种子,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的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1"种子;
2)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1"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2"种子;
3)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2"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3"种子;
4)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3"种子,种植密度为7500-8500株/亩,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耐密植、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4"种子;
5)在南方锈病发病条件下种植S4"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果穗,得到S5"种子;
6)种植S5"种子,套袋自交,花丝期间,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进行南方锈病接种,选择出南方锈病发病程度不高于3级、无高温热害的S6"家系,根据杂交组合观察试验、多点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连续优选,决选出S6"最优家系和最优穗行,育成所述父本或反交的母本CT3354NR。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花丝期,植株处于高温环境中至少3次,每次至少2-5h,且间隔至少24小时,具体为:花丝期,植株在高温日中培育至少三天,其中,所述高温日是指日最高气温为35-40℃的一个自然日。
CN201810664929.2A 2018-06-25 2018-06-25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Pending CN1089018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929.2A CN108901825A (zh) 2018-06-25 2018-06-25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929.2A CN108901825A (zh) 2018-06-25 2018-06-25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1825A true CN108901825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21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4929.2A Pending CN108901825A (zh) 2018-06-25 2018-06-25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18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3569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2299A (zh) * 2016-10-24 2017-03-08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一种大田筛选强耐高温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CN106993529A (zh) * 2017-05-10 2017-08-01 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籽粒机收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裕丰303的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2299A (zh) * 2016-10-24 2017-03-08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一种大田筛选强耐高温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CN106993529A (zh) * 2017-05-10 2017-08-01 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籽粒机收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裕丰303的培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大明等: "新乡市不同夏玉米品种耐抗高温热害筛选对比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3569A (zh) * 2021-02-05 2021-05-07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一种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3529B (zh) 适合籽粒机收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裕丰303的培育方法
CN103237441B (zh) 一种小麦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方法
US20140068798A1 (en) Multi-Seed Mutant of Sorghum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CN110463599B (zh) 一种直播稻选育方法
US20020129409A1 (en) Rice cultivar M-205
Lundqvist et al. Diversity of barley mutants
CN105875398B (zh) 一种利用硬粒型糯玉米自交系选育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方法
JP2012516136A (ja) 植物の生産特性および消費者特性を改良する方法
US5330547A (en)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conferring tripsacum genes in maize
CN108901825A (zh) 耐高温热害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US7141725B2 (en) Rice cultivar designated ‘Cheniere’
US7550654B2 (en) Method for expanding corn ear tips to increase seed yield through recessive genetic determinants
CN113796309A (zh) 一种利用不同生态区域增强杂种优势选育玉米自交系双亲的方法
US5750828A (en) Method and materials for conferring tripsacum genes in maize
CN106035069A (zh) 一种穗部颖壳白化的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112042529A (zh) 一种四倍体水稻的育种方法
Muimui et al. Resistance and inheritance of common bacterial blight in yellow bean
JP2021522851A (ja) 特有の高収量ダイズ栽培品種
CN110972930B (zh) 一种培育高结实性异源四倍体玉米的方法
BAKHSHI et al. Evaluating the Production of Doubled Haploid Wheat Lines Using Various Methods of Wheat and Maize Crossing to Develop Heat-Tolerant Wheat Varieties
CN109548647B (zh) 一种丰产早熟抗早衰水稻恢复系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方法
US7301074B2 (en) Soybean
CN108235942A (zh) 一种温带硬质胚乳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育种方法
CN108235943A (zh) 一种高油化热带玉米的育种方法
Choi et al. Haploidy in pearl millet [Pennisetum glaucum (L.) R. B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8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No. 12 Courtyard, No. 1 Building, 19 floors 2211, 2212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Lantron Seed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1, 19th floor, No. 1 Building, No. 12 Hospital,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LIAN seed industry Limited by Share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