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8944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8944A
CN108898944A CN201810717547.1A CN201810717547A CN108898944A CN 108898944 A CN108898944 A CN 108898944A CN 201810717547 A CN201810717547 A CN 201810717547A CN 108898944 A CN108898944 A CN 108898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ver
plate
optics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75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75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89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8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8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玻璃盖板和光学膜,所述玻璃盖板具有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以在降低现有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强的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的基础上,不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现有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时,由于太阳光直射,使得电子设备的亮度远低于户外亮度,再加上电子设备显示表面非常光滑,导致入射到电子设备显示表面的光线被大量反射到用户眼中,产生炫光现象,导致现有电子设备在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具有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光学膜,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包括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可选的,所述多个光学网点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所述光学网点为利用透明绝缘的胶层制作的光学单元;所述透明绝缘的光学胶层为UV胶。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包括:
光学胶层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胶层内的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光学网点为位于在所述光学胶层中的光学颗粒,所述光学颗粒为透明绝缘颗粒,且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不同。
可选的,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折射率相同,大小不完全相同;所述多个光学颗粒在所述光学胶层中随机分布;所述光学颗粒为球形颗粒。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中光学网点的数量随所述玻璃盖板雾化面的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
和/或,所述光学膜中光学网点的数量随所述显示模组的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至少覆盖3个所述光学网点。
可选的,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覆盖9个所述光学网点。
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玻璃盖板;
对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贴合所述玻璃盖板和显示模组;
其中,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可选的,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
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直接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或,
在所述玻璃盖板第二表面形成网点层,对所述网点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可选的,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
在光学胶液中混合多个光学颗粒,形成所述光学胶液中具有多个光学网点的混合液;
在承载基材上涂布所述混合液,形成光学膜;
将所述光学膜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玻璃盖板的表面设置成雾化面,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强的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并利用所述光学膜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来均衡所述玻璃盖板的雾化面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时产生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以解决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炫光现象,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还不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缓解所述电子设备由于将所述玻璃盖板表面设置成雾化面引起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其光线出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其光线出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一个子像素与光学网点数量对应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一个子像素与光学网点数量对应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强的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如果单纯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亮度,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以及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但是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且,由于手动提高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亮度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时,由低亮度状态切换到高亮度状态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用户体验较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0;玻璃盖板20,所述玻璃盖板20具有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光学膜30,所述光学膜30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0与所述玻璃盖板20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位于背离所述显示模组10的一侧,以便于利用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实现对外界射向所述电子设备显示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所述显示模组10表面具有玻璃盖板20,所述玻璃盖板20具有雾化面,用于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20的光线进行漫反射,从而在所述电子设备用于光线较强的环境时,利用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将射向所述电子设备显示面的光线打散,对外界射向所述电子设备显示面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大大减少入射到所述电子设备显示面的光线被反射的光线量,降低炫光现象,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户外可视性,进而提高用户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观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时显示画面的清晰度,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且不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如果单纯利用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电子设备的光线进行漫反射,提高所述电子设备的户外可视性时,虽然可以提高用户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观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时显示画面的清晰度,但是,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同样会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从而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经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出射后,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存在部分区域A光线较强,部分区域B光线较弱的现象,呈现一定数量的亮斑和暗斑(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具有颗粒感,影响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较小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的颗粒较大,但颗粒数量较少,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呈现的颗粒感较弱,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较大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的颗粒较小,但颗粒数量较多,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呈现的颗粒感较明显。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模组10和所述玻璃盖板20之间的光学膜30,如图4所示,所述光学膜30用于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从而使得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先经过所述光学膜的第一次折射,再经过所述玻璃盖板雾化面的第二次折射,由于两次折射形成的光线出射角度不同,从而可以利用两次光线的折射作用,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亮斑所在区域和暗斑所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如图5所示),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越大,所述玻璃盖板20在提高用户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观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时显示画面的清晰度,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方面的效果越好,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也越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也会变得越模糊,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位于预设数值范围内,以在降低炫光现象的同时,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可选的,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为0-400,包括端点值,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由上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所述玻璃盖板20的表面设置成雾化面,同时在所述玻璃盖板20与所述显示模组10之间增加光学膜30,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强的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不仅可以解决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炫光现象,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还不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光学膜30包括多个光学网点31,所述多个光学网点31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31之间具有空气间隙,以通过所述多个光学网点31以及任意两个光学网点31之间的空隙间隙,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光线进行第一次折射。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网点31为利用透明绝缘的胶层制作的光学单元,以在利用所述光学单元以及相邻光学单元之间的间隙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的第一次折射的基础上,利用所述光学单元实现所述光学单元与所述玻璃盖板20之间的固定连接;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网点31还可以为利用其他透明绝缘材料制作的光学单元,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的光学胶层为UV胶,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绝缘的胶层还可以为硅胶层等其他透明绝缘胶层,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网点31的大小不完全相同,以提高所述光学膜30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第一次折射后形成的出射光线的不规律性,使得该出射光线再经过所述玻璃盖板的雾化面的第二次折射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亮斑所在区域和暗斑所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网点的大小也可以相同,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网点的大小可以为任一可以表征所述光学网点尺寸的参数,如任一形状的面积、或所述光学网点为球形时的半径、或所述光学网点为立方形时的边长、或所述光学网点为椭圆形时的长轴或短轴等,具体视情况而定。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网点的大小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也可以完全不同,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光学膜30包括:光学胶层32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胶层32内的多个光学网点31,所述光学网点31为位于在所述光学胶层32中的光学颗粒,所述光学颗粒为透明绝缘颗粒,且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不同,以利用所述光学胶层与所述光学颗粒的不同折射率,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的第一次折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折射率相同,以降低所述光学膜30的工艺难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大小不完全相同,以提高所述光学膜30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第一次折射后形成的出射光线的不规律性,使得该出射光线再经过所述玻璃盖板的雾化面的第二次折射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亮斑所在区域和暗斑所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提高用户体验。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大小也可以相同,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颗粒的大小可以为任一可以表征所述光学颗粒尺寸的参数,如任一形状的面积、或所述光学颗粒为球形时的半径、或所述光学颗粒为立方形时的边长、或所述光学颗粒为椭圆形时的长轴或短轴等,具体视情况而定。可选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颗粒为球形颗粒。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大小可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也可以完全不同,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也可以折射率不完全相同,形状相同,或折射率不完全相同,形状也不完全相同,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在所述光学胶层中随机分布,以更进一步提高所述光学膜30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进行第一次折射后形成的出射光线的不规律性,使得该出射光线再经过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第二次折射后,可以进一步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亮斑所在区域和暗斑所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学颗粒在所述光学胶层中也可以按预设方式分布,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对所述光学膜30层中的光学网点数量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具体的,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越大,所述光学膜30中光学网点的数量越多;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10的分辨率越高,所述光学膜30中光学网点的数量越多。
具体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10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划分成多个像素单元,可选的,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三种子像素,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白色子像素,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至少覆盖3个光学网点,以保证所述光学膜30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的折射效果。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可以覆盖3个光学网点31,如图8所示,也可以覆盖更多个光学网点,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其中,每个子像素可覆盖的网点数量越多,所述光学膜对所述显示模组10的出射光线的折射效果越好,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越弱,用户体验越好。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覆盖9个所述光学网点31,以在现有工艺能力可实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中亮斑所在区域和暗斑所在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还可以覆盖其他个光学网点,具体视所述玻璃盖板20的雾化面的粗糙度、所述显示模组10的分辨率和工艺实现能力而定。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该制作方法包括:
S1:提供玻璃盖板。
S2:对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化面,所述雾化面用于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盖板的雾化面的粗糙度越大,所述玻璃盖板在提高用户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观看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时显示画面的清晰度,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方面的效果越好,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也越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也会变得越模糊,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玻璃盖板的雾化面的粗糙度位于预设数值范围内,以在降低炫光现象的同时,降低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显示质量。可选的,所述预设数值范围为0-400,包括端点值,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S3: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直接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以通过所述多个光学网点31以及任意两个光学网点31之间的空隙间隙,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的第一次折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网点可以利用喷涂或沉积等工艺直接形成,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在所述玻璃盖板第二表面形成网点层,对所述网点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以通过所述多个光学网点31以及任意两个光学网点31之间的空隙间隙,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的第一次折射。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在光学胶液中混合多个光学颗粒,形成所述光学胶液中具有多个光学网点的混合液;在承载基材上涂布所述混合液,形成光学膜;将所述光学膜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光学颗粒为透明绝缘颗粒,且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不同,以利用所述光学胶层与所述光学颗粒的不同折射率,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的第一次折射。可选的,所述承载基材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但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光学网点的位置、尺寸和排布方式均不作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以通过调整所述光学网点的位置、尺寸和排布方式来适应不同分辨率的显示模组以及不同粗糙度的玻璃盖板。
S4:贴合所述玻璃盖板和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用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经所述玻璃盖板出射前,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将所述玻璃盖板的表面设置成雾化面,同时在所述玻璃盖板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增加光学膜,来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在光线较强的户外应用时,用户看不清显示画面,且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画面的炫光现象,降低用户产生视觉疲劳的概率,还不会增加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降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画面的颗粒感,提高用户体验,即,在显示模组和雾化的玻璃之间加入一层光学网点,以使得显示模组发出的光进行光学网点进行第一次折射再经过雾化玻璃进行第二次折射,从而使得该显示屏在强光下在各个角度都能够看清楚显示模组所显示的显示内容。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模组;
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具有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所述显示模组出射的光线进行折射;
光学膜,位于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光线进行折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学网点的大小不完全相同;所述光学网点为利用透明绝缘的胶层制作的光学单元;所述透明绝缘的光学胶层为UV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包括:
光学胶层以及位于所述光学胶层内的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光学网点为位于在所述光学胶层中的光学颗粒,所述光学颗粒为透明绝缘颗粒,且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学颗粒的折射率相同,大小不完全相同;所述多个光学颗粒在所述光学胶层中随机分布;所述光学颗粒为球形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中光学网点的数量随所述玻璃盖板雾化面的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加;
和/或,所述光学膜中光学网点的数量随所述显示模组的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至少覆盖3个所述光学网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子像素所在区域覆盖9个所述光学网点。
9.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玻璃盖板;
对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一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化面,对外界射向所述玻璃盖板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对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贴合所述玻璃盖板和显示模组;
其中,所述光学膜位于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折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
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直接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或,
在所述玻璃盖板第二表面形成网点层,对所述网点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光学网点,所述多个光学网点中任意两个光学网点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或者
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学膜包括:
在光学胶液中混合多个光学颗粒,形成所述光学胶液中具有多个光学网点的混合液;
在承载基材上涂布所述混合液,形成光学膜;
将所述光学膜贴合在所述玻璃盖板的第二表面。
CN201810717547.1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88989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7547.1A CN108898944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7547.1A CN108898944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8944A true CN108898944A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47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7547.1A Pending CN108898944A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894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353A (zh) * 2019-05-22 2019-08-20 惠州雷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54942A (zh) * 2020-07-03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18846Y (zh) * 2008-07-14 2009-04-08 宁波高新区激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55184A (zh) * 2011-08-25 2013-03-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
CN103283218A (zh) * 2010-10-28 2013-09-0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屏幕保护玻璃照明
CN106648254A (zh) * 2016-12-31 2017-05-10 江西省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6439A (zh) * 2016-06-29 2017-06-27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应用该偏光板的显示器装置
CN107608012A (zh) * 2017-09-20 2018-0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6930793U (zh) * 2017-07-14 2018-01-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结构平板及显示装置
CN207380408U (zh) * 2017-11-18 2018-05-18 深圳市百川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液晶显示屏
CN108123055A (zh) * 2016-11-30 2018-06-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18846Y (zh) * 2008-07-14 2009-04-08 宁波高新区激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83218A (zh) * 2010-10-28 2013-09-0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屏幕保护玻璃照明
CN102955184A (zh) * 2011-08-25 2013-03-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
CN106896439A (zh) * 2016-06-29 2017-06-27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应用该偏光板的显示器装置
CN108123055A (zh) * 2016-11-30 2018-06-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光装置
CN106648254A (zh) * 2016-12-31 2017-05-10 江西省平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206930793U (zh) * 2017-07-14 2018-01-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结构平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08012A (zh) * 2017-09-20 2018-0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7380408U (zh) * 2017-11-18 2018-05-18 深圳市百川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液晶显示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353A (zh) * 2019-05-22 2019-08-20 惠州雷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54942A (zh) * 2020-07-03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8394B2 (en) Transflectiv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254883B (zh) 具有闪耀减少表面的多色像素化显示
CN11139928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015061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多層基板
CN106094315A (zh) 具有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显示装置
CN107290892A (zh)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各向异性散射部件
US20080002247A1 (en) Display unit
JPH11326612A (ja) 反射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163576A (zh) 发光二极管镜片及其发光装置
CN103062707A (zh) 发光二极管镜片及其光源装置
CN10864633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90155095A1 (en) Color film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10606117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05093620B (zh) 公共广告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58977B (zh) 光学组件以及使用该光学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90086587A1 (en)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39830A (zh) 光学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7219404A1 (zh) 液晶透镜和3d显示器
CN101916009A (zh) 一种近晶态液晶显示器
CN10889894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6019430A (zh) 一种纳米防窥膜及显示装置
CN113325660A (zh) 透明投影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CN108878684A (zh) 一种胶层、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419489U (zh) 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3255318A (ja) 部分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