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7834A -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7834A
CN108887834A CN201810796871.7A CN201810796871A CN108887834A CN 108887834 A CN108887834 A CN 108887834A CN 201810796871 A CN201810796871 A CN 201810796871A CN 108887834 A CN108887834 A CN 108887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se
power
sensor
assisted
assisted lugg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68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MOB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68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7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7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7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04Trunks; Travelling bask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2Interior fittings; Means, e.g. inserts, for holding and packing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5/00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 A45C5/14Rigid or semi-rigid luggage with built-in rolling mean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底部的动力轮、控制动力轮转动的控制系统、用以检测动力轮运行参数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信号连接于控制系统,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动力轮的运行参数并反馈至控制系统,第二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运行参数分析结果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转动,亦能根据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操控方便、运行可靠,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助力行李箱包括箱体、主动轮、拉杆、控制系统。拉杆上设有控制助力行李箱移动速度的操控部,操控部设有与弹簧连接的位移件。操控部信号连接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用户按压位移件的操控信息控制主动轮转动。该助力行李箱通过电力驱动而节省了用户拖拉箱体的体力。用户在使用该助力行李箱时,可以根据运行环境通过手部或手指按压位移件并保持按压姿态,以克服弹簧的伸缩力并防止位移件因弹簧的伸缩力复位至初始位置而无法操控助力行李箱运行。另外,一种设有档位调节速度的操控部,亦需要用户根据运行环境通过手部或手指调节档位以控制助力行李箱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该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式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操控的智能助力行李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底部的动力轮、控制动力轮转动的控制系统、用以检测动力轮运行参数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信号连接于控制系统,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动力轮的运行参数并反馈至控制系统,第二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经用户任意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分别形成先后对应的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第一传感器分别检测动力轮在此两个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形成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二运行参数;控制系统将此两个运行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转动,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第二传感器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当L大于预设的距离值或第二传感器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提高了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设置于箱体一侧的拉杆,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拉杆位于箱体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两颗。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且红外线的发射方向向内交叉。
优选的,所述两第二传感器分别位于拉杆的前侧和后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图像识别传感器或超宽带无线定位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第一运行参数,并将第一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步骤S2:用户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状态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
步骤S3: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的第二运行参数,并将第二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步骤S4:控制系统将第二运行参数和第一运行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值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
其中:步骤S1至S4的任一步骤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当L大于预设的值或第二传感器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为初始静止状态或运行过程中的移动状态。
优选的,所述作用力为向前作用的正向助力或向后作用的反向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和万向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助力行李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4a、图4b为第二传感器与拉杆位于箱体同一侧时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5a、图5b为第二传感器相对拉杆位于箱体另一侧时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两个红外传感器共同检测时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简化文字描述以区别于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特定的次序间的先后关系。
参阅图1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箱体1、安装于箱体1上的用以拉动或推动行李箱移动的拉杆2、安装于箱体底部的动力轮3和万向轮4、安装于箱体1上的控制系统和电池、用以检测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状态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5。动力轮3为轮毂电机车轮或由减速电机驱动的车轮。万向轮4可从动于动力轮3转动。电池电连接于动力轮、控制系统、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5并提供工作电力。箱体上安装有电源开关,以开启或关闭电源电路。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或干电池。该智能助力行李箱可配有备用电池。电池可拆卸的安装于箱体,方便于更换备用电池,在航空安检时随时拆卸以顺利通过安检,以及将电池分离于箱体充电。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5均信号连接于控制系统。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动力轮在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并将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运行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之一: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转速、运行时的加速度,电机转动的功率、电流、电压。控制系统可根据其中任意一个参数的变化量经分析处理后驱动动力轮转动,以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亦可以根据多个运行参数的变化量经分析处理后驱动动力轮转动。第二传感器5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将实时检测的距离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根据检测信息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提高了智能助力行李箱在运行时的可靠性。
该智能助力行李箱具有非助力移动模式和助力运行模式的两种移动模式。开启电源开关将智能助力行李箱切换至助力运行模式,关闭电源开关将智能助力行李箱切换至非助力移动模式。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箱体底部安装有四个万向轮4和一个动力轮3。四个万向轮4分别安装于箱体1下方的四角处,动力轮3位于四个万向轮4之间。四个万向轮4可从动于动力轮3。当然,动力轮3的数量亦可以为两个,两个动力轮并列或并排设置。
智能助力行李箱垂直于路面时,动力轮3和四个万向轮4均接触于路面,用户通过拉杆推动智能助力行李箱。此时,智能助力行李箱开启电源开关可采用助力运行模式实现移动,控制系统驱动动力轮转动,动力轮与路面产生摩擦力并推动行李箱移动,万向轮可从动于动力轮转动。智能助力行李箱关闭电源开关可采用非助力移动模式实现移动,通过用户作用于拉杆上的推力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原配电池和备用电池在电量均耗尽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采用非助力移动模式。
该智能助力行李箱在非助力移动模式下,智能助力行李箱不仅可以垂直于路面,还可以倾斜于路面。智能助力行李箱倾斜于路面移动时,安装于箱体其中一侧边缘处的两个万向轮接触于路面并产生摩擦力,主动轮和箱体另一侧边缘处的两个万向轮均分离于路面。用户通过拉杆拉动智能助力行李箱,通过用户作用于拉杆上的拉力实现行李箱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助力运行模式下,移动于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因动力轮安装于四个万向轮之间,动力轮容易发生悬空现象,进而不能接触于路面产生摩擦力。动力轮通过弹性伸缩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于箱体,通过弹性伸缩机构的伸展与压缩使得动力轮在任何路面环境都能够抵靠于路面,保证了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助力运行模式下的运行。
参阅图2,本发明还提供了箱体安装动力轮和万向轮的另一实施例。箱体1底部安装有两动力轮3和两万向轮4。两动力轮3和两万向轮4分别安装于箱体底部的相对两侧。两动力轮3在智能助力行李箱垂直于路面或倾斜于路面时均能接触于路面。智能助力行李箱开启电源开关时处于助力运行模式;智能助力行李箱关闭电源开关时处于非助力移动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用户通过身体姿态的变化可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助力运行模式和非助力移动模式下的转向。用户通过拉杆推动或拉动智能助力行李箱时,采取手臂扭动拉杆的方式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转向。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亦可以不采用拉杆,直接通过手掌施力于箱体即可,采取手掌扭动箱体的方式亦能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转向。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助力行李箱垂直于路面采用助力运行模式时,用户亦可跨骑于箱体上,采取腰部扭动箱体的方式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转向。
参阅图4a及图4b,本实施例中,拉杆2安装于箱体的一侧,第二传感器5与拉杆2位于箱体1的同一侧。用户施力于拉杆时位于拉杆2和第二传感器5的同一侧,第二传感器5的检测方向覆盖于用户相对箱体一侧的区域,并能检测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第二传感器5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当L大于预设的值或第二传感器5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用户、拉杆和第二传感器5均相对箱体位于同一侧,有利于用户使用拉杆时,提供舒适抓握姿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5 a及图5b所示),第二传感器5亦可以相对拉杆安装于箱体的另一侧,用户施力于拉杆时,通过另一侧的第二传感器5检测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位于箱体1一侧的第二传感器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传感器5分别位于拉杆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第二传感器5共同检测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扩大第二传感器5的检测区域,减少第二传感器5检测不到用户的现象。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5采用为红外传感器,两红外传感器的红外线发射方向向内交叉。位于拉杆上侧的红外传感器的发射方向自箱体左上角向箱体左侧下方发射,位于拉杆下侧的红外传感器的发射方向自箱体左下角向箱体左侧上方发射,两个红外传感器的发射方向彼此向内交叉,部分重迭。无论用户位于箱体的左侧下方、正左侧或左侧上方,通过两个红外传感器均能够检测出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5亦可以采用为超声波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或超宽带无线定位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将超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图像识别传感器配合有深度摄像头,通过深度摄像头拍摄用户的体貌特征,并进行图像分析,以解析用户与箱体之间的距离。超宽带无线定位传感器采用的是超宽带无线定位技术,超宽带无线定位技术采用TDOA演示测距定位算法,就是通过信号到达的时间差,通过双曲线交叉来定位的超宽带系统包括产生、发射、接收、处理极窄脉冲信号的无线电系统。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则包括UWB接收器、UWB参考标签和主动UWB标签。通过发射、接收大带宽脉冲实现位置估计。UWB信号带宽很大,接收多径容易分离,抗衰落性能好,能够实现很高的定位精度。
参阅图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助力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第一运行参数,并将第一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用户打开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电源开关。此时用户未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智能助力行李箱处于第一运行状态,第一运行状态为初始静止状态。当然,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后,第一运行状态亦可以为运行过程中的移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采用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安装于轮毂电机车轮内部的定子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为无刷轮毂电机,该无刷轮毂电机本身内置了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安装在定子上,现有技术的无刷轮毂电机利用霍尔传感器确定转子与定子的相对位置,以方便于换相。本运行控制方法利用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亦可以检测出动力轮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各项运行参数,例如:动力轮的转速、转动时的加速度,电机转动的功率、电流、电压。本实施例以霍尔传感器检测的电流作为运行参数。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出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处于初始静止状态或运行过程中移动状态下的第一电流值作为第一运行参数。霍尔传感器将第一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亦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或位移传感器。
步骤S2:用户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状态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
本实施例中,智能助力行李箱移动于路面时,路面相对于智能助力行李箱产生移动时的摩擦力。用户通过手部施力于拉杆或箱体,该作用力克服摩擦力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由初始静止状态向前发生位移,该作用力亦可以进一步增加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速度、降低移动速度、停止移动、向后位移。该作用力可以是向前作用的正向助力,亦可以是向后作用的反向助力。作用力为正向助力时,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由初始静止状态向前发生位移或增加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速度;作用力为反向助力时,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降低移动速度、向后位移或停止移动。正向助力与反向助力的产生主要由用户根据实际运行状况通过手部操控实施。智能助力行李箱经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其运行状态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
用户跨骑于箱体时,双腿支撑于路面,通过双脚向后或向前蹬地,路面相应的产生向前或向后方向的作用于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反作用力。双脚向后蹬地形成向前作用的正向助力,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由初始静止状态向前发生位移或增加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速度。双脚向前蹬地形成向后作用的反向助力,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降低移动速度、向后位移或停止移动。智能助力行李箱经双脚蹬地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其运行状态亦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该脚部实施的作用力类似于上述用户手部施力于拉杆或箱体的作用力。箱体上设有脚踏板,双脚不需要蹬地时可踩踏于脚踏板上。增加了智能助力行李箱的骑行趣味性和使用体验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施加于智能助力行李箱的作用力,还可以由外界因素产生,例如:智能助力行李箱因重力原因在坡面上产生的自由滑动,或者由其他事物触碰到智能助力行李箱而产生的作用力;当然用户亦可以手握一操控杆间接施力于智能助力行李箱。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技术特征名称“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亦并非指代某两个具体特定的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状态,而是泛指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经任意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的分别先后对应的两个运行状态。每一“第二运行状态”均是在“第一运行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形成的,即“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之间需要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才能形成相对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只要多次不断的施加外部作用力,就会产生多个相对应的“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多次施加外部作用力的每一相隔时间可以根据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实际运行情况决定,相隔时间的单位可以为毫秒或秒。
智能助力行李箱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在每一当前的“第二运行状态”的基础上经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智能助力行李箱均会变化为新的“第二运行状态”,当前的“第二运行状态”相对于新的“第二运行状态”,则相应的转换为新的“第一运行状态”。另外,“第一运行状态”相对于智能助力行李箱在最初第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变化的“第二运行状态”,该“第一运行状态”则处于初始静止状态。“第一运行状态”还可以处于运行过程中的移动状态。
“第二运行状态”不仅存在于智能助力行李箱前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于智能助力行李箱减速或后退的过程中,以及“第二运行状态”还可以是智能助力行李箱结束运行时的停止状态。
步骤S3: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的第二运行参数,并将第二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本实施例中,智能助力行李箱经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出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处于第二运行状态下的第二电流值作为第二运行参数。霍尔传感器将第二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霍尔传感器不断的检测施加外部作用力后的多个第二运行状态并形成多个相应的第二电流值。控制系统不断的接受多个第二电流值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步骤S4:控制系统将第二运行参数和第一运行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值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
本实施例中,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经任意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之前的第一电流值以及对应的施加外部作用力之后的第二电流值,均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第一电流值和第一电流值进行分析比较。
设第一电流值为I1,第二电流值为I2
其中,若I2>I1,则第二运行状态下动力轮的转速大于第一运行状态下动力轮的转速,外部作用力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增速移动;控制系统根据I1和I2的比较值将动力轮的转速提高至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智能助力行李箱以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进行匀速移动;若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检测的I2>I1,则智能助力行李箱会进一步增速移动,若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检测的I2< I1,则智能助力行李箱会实现减速移动。
若I2<I1,则第二运行状态下动力轮的转速小于第一运行状态下动力轮的转速,外部作用力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减速移动;控制系统根据I1和I2的比较值将动力轮的转速降低至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智能助力行李箱以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进行匀速移动;若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检测的I2<I1,则智能助力行李箱会进一步减速移动;若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检测的I2> I1,则智能助力行李箱会实现增速移动。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智能助力行李箱匀速移动的情况下,未对智能助力行李箱实施外部作用力时,智能助力行李箱以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保持匀速移动的状态。当智能助力行李箱因路面摩擦力的因素造成增速或减速时,用户可再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正向助力或反向助力),以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的移动速度适应用户的步行速度,提高智能助力行李箱的使用体验性。
本实施例中,用户正向助力时,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以下状态之一:I2>I1,智能助力行李箱向前加速移动;智能助力行李箱以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向前匀速位移;I2<I1,智能助力行李箱向前减速移动;I2=0,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移动。
用户反向助力时,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以下状态之一:I2>I1智能助力行李箱向后加速移动;智能助力行李箱以I2所对应的动力轮转速向后匀速位移;I2<I1智能助力行李箱向后减速位移;I2=0,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移动。
智能助力行李箱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初始静止状态)时,I1= 0。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设置有预定电流值I0;所述智能助力行李箱由初始静止状态经外界因素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当I2≤I0时,此时智能助力行李箱虽然因外部作用力产生了位移变化,但是控制系统并不能驱动动力轮转动,智能助力行李箱并不会向前或向后自行位移。控制系统设置预定电流值I0,可以防止智能助力行李箱因外界因素的误碰而形成的误操控行为,提高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外界因素误碰智能助力行李箱产生的作用力一般都较小,不足以启动动力轮的轮毂电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为向前位移、向前加速、向前减速、向后位移、向后加速、向后减速、匀速移动或停止移动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智能助力行李箱处于匀速移动时,若用户无意中将手分离于拉杆或箱体,智能助力行李箱仍会保持匀速移动的状态运行,导致行李箱自行运行或远离于用户,而用户亦未进行相应的安全操控措施,例如:用户未能抓握住行李箱的拉杆。此时智能助力行李箱在没有人操控的情况下,容易碰撞到其他物体或行人,甚至存在被他人盗取的现象。所以本发明的运行控制方法在步骤S1至S4的任一步骤中,第二传感器5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预设有行李箱与用户之间距离值,当L大于预设的距离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当然,行李箱远离于用户导致第二传感器5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亦能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即使用户无意中将手分离于拉杆或箱体,也能够使得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并保持在用户身边。
本发明中智能助力行李箱在由开始至结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经用户任意一次施加外部作用力后,分别形成先后对应的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第一传感器分别检测动力轮在此两个运行状态下的运行参数,相应的形成第一电流值I1和第二电流值I2;控制系统将第一电流值I1和第二电流值I2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转动,实现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该运行控制方法操控方便、控制精确,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第二传感器5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并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当L大于预设的距离值或第二传感器5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的动力轮停止转动,提高了智能助力行李箱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了该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列举了智能助力行李箱在助力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控制方法,并未说明运行控制方法仅适用于智能助力行李箱,该运行控制方法亦可以应用到其他具有动力的可推行的代步工具上,例如电动儿童推车、电动轮椅或电动购物车。只需要将原有代步工具进行结构和软件方面的调整,安装相应的控制系统和第一传感器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其区别在于无需在箱体上设置电源开关,即步骤S1中用户无需打开电源开关(智能助力行李箱始终处于待机模式),只需要将控制系统设置有电机启动电流阈定值I和防止外界因素误碰智能助力行李箱而产生的预定电流值I0,I> I0
用户使用该实施例中的智能助力行李箱时,并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霍尔传感器实际检测的第二电流值小于或等于电机启动电流阈定值I,则智能助力行李箱处于非助力移动模式;霍尔传感器实际检测的第二电流值大于电机启动电流阈定值I,则智能助力行李箱处于助力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即使因外界因素误碰智能助力行李箱导致智能助力行李箱产生第二运行状态,因外界因素误碰智能助力行李箱产生的作用力一般都较小,不足以启动动力轮的轮毂电机,且I0< I,可进一步提高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底部的动力轮、控制动力轮转动的控制系统、用以检测动力轮运行参数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用以检测行李箱与用户之间距离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信号连接于控制系统,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动力轮的运行参数并反馈至控制系统,第二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行李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助力行李箱包括设置于箱体一侧的拉杆,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拉杆位于箱体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数量为两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且红外线的发射方向向内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二传感器分别位于拉杆的前侧和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图像识别传感器或超宽带无线定位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第一运行参数,并将第一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步骤S2:用户对智能助力行李箱施加外部作用力,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状态变化为第二运行状态;
步骤S3:第一传感器检测动力轮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的第二运行参数,并将第二运行参数反馈至控制系统;
步骤S4:控制系统将第二运行参数和第一运行参数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值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运行;
其中:步骤S1至S4的任一步骤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距离L反馈至控制系统,当L大于预设的距离值或第二传感器检测不到用户时,控制系统控制智能助力行李箱停止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为初始静止状态或运行过程中的移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助力行李箱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力为向前作用的正向助力或向后作用的反向助力。
CN201810796871.7A 2018-07-19 2018-07-19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887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6871.7A CN108887834A (zh) 2018-07-19 2018-07-19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6871.7A CN108887834A (zh) 2018-07-19 2018-07-19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7834A true CN108887834A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51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6871.7A Pending CN108887834A (zh) 2018-07-19 2018-07-19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7834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189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恒速运行控制方法
CN102416863A (zh) * 2011-11-05 2012-04-18 胡达广 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
CN104905520A (zh) * 2015-06-05 2015-09-16 刘毅 一种自动行进的智能行李箱与系统
CN104997262A (zh) * 2015-08-07 2015-10-28 武汉运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37945U (zh) * 2015-12-14 2016-06-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及行李箱保护系统
CN107198320A (zh) * 2017-06-13 2017-09-26 合肥远科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移动的手拉箱包
CN206525681U (zh) * 2016-12-26 2017-09-29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避障跟随行李箱
CN107242657A (zh) * 2017-05-12 2017-10-13 成都理工大学 智能行李箱及智能行李箱管理系统
CN107463115A (zh) * 2017-08-07 2017-12-12 深圳和而泰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推车及其动力控制方法
CN207411686U (zh) * 2017-09-26 2018-05-2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
CN108851428A (zh) * 2018-06-22 2018-11-23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9359827U (zh) * 2018-07-19 2019-09-10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助力行李箱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1189A (zh) * 2006-12-26 2008-07-02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机车恒速运行控制方法
CN102416863A (zh) * 2011-11-05 2012-04-18 胡达广 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
CN104905520A (zh) * 2015-06-05 2015-09-16 刘毅 一种自动行进的智能行李箱与系统
CN104997262A (zh) * 2015-08-07 2015-10-28 武汉运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37945U (zh) * 2015-12-14 2016-06-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行李箱及行李箱保护系统
CN206525681U (zh) * 2016-12-26 2017-09-29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避障跟随行李箱
CN107242657A (zh) * 2017-05-12 2017-10-13 成都理工大学 智能行李箱及智能行李箱管理系统
CN107198320A (zh) * 2017-06-13 2017-09-26 合肥远科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移动的手拉箱包
CN107463115A (zh) * 2017-08-07 2017-12-12 深圳和而泰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推车及其动力控制方法
CN207411686U (zh) * 2017-09-26 2018-05-2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助力行李箱
CN108851428A (zh) * 2018-06-22 2018-11-23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09359827U (zh) * 2018-07-19 2019-09-10 常州摩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助力行李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1054A1 (en) Walking assistance moving vehicle
WO2017166340A1 (zh) 一种智能跑步机及其控制方法
EP2711284A1 (en) Electric bicy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US20100090661A1 (en) Automatic mouse charging system
CN209359827U (zh) 智能助力行李箱
JP2012125918A (ja) 力を指示するトリガー機構を用いた触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ハンドル
CN112740893A (zh) 骑乘式割草机
CN107416006B (zh) 一种自动刹车机构、婴儿推车及其刹车方法
EP3377275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self-moving platforms
CN114794996B (zh) 清洁设备的助力方法及清洁设备
US11925837B2 (en) Abdominal exercise roller
CN105730586A (zh) 一种双控制方式的两轮自平衡车控制系统
CN108014485A (zh) 电动助力滑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98964A (zh) 一种滑板车启动和速度控制方法
US11857050B2 (en) Smart luggage cas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n assisting luggage case
CN108887834A (zh) 智能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5636045A (zh) 车辆脚踏组件及电动车
CN108851428A (zh) 助力行李箱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KR20180044342A (ko) 작동 손잡이
CN206454268U (zh) 一种无线遥控玩具车
KR101838889B1 (ko) 조이스틱 기반의 전동 휠체어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196559A (zh) 体感滑板车及其驱动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499085A (zh) 一种智能滑板车控制速度方法
JP6990045B2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車
CN111111146A (zh) 电动轮滑控制使用方法及电动轮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