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7095A -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7095A
CN108887095A CN201810496693.6A CN201810496693A CN108887095A CN 108887095 A CN108887095 A CN 108887095A CN 201810496693 A CN201810496693 A CN 201810496693A CN 108887095 A CN108887095 A CN 108887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 earth
oscillator
plant
magnetic strength
rg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66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7095B (zh
Inventor
陈昌志
马献章
陈鲸
张锡祥
朱中良
刘尚合
秦开宇
梁晓庚
王文正
徐连彦
朱时才
唐坚
陈俊作
兰文才
向世伟
李建军
钟诚
罗新
赵德荣
周辉
陈黎阳
阿斯耶·亚森
丁英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entury Zhongsheng Quantum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erospace Quantum Technology Co.,Ltd.
ZYM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a Min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a Min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a Min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966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7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7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7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7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7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植物放置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对植物进行振荡辐射;(2)使用超声波发射单元振荡并雾化含RGB荧光素酶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中经N‑S矢量电磁波的牵引被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细胞中形成含RGB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植入结束后即得到发光植物。本发明能够将RGB荧光素酶有效地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组织中,且在植物细胞中形成具有RGB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最终达到人工培育发光植物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植物是指能进行生物发光的树木,未来发光植物能够成为天然的路灯,成为天然发光系统而无需电能的供给,非常环保,其运行原理并不产生电能,并且所产生的光子光线属于非常低能状态。但由于世界上能够自然发光的树木非常稀少,因此现阶段仍然不能有效的利用发光植物。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试图人工培育发光植物,例如,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内切割酶嫁接技术,他们把萤火虫细胞核内的发光基因“剪”下来,并用联接酶将其“缝合”到一种作为移植媒介的细菌身上,经过培养再让它感染烟草植株。这些植物长成后,就成了一株株发光植物,夜晚降临,它们就发出一片紫蓝色的荧光。不过,这蓝光,只能在仪器下看到。又如,2003年时,国内某大学的生物科学家在草花、鲜切花上进行试验,用添加荧光酶的方式,来水培这些植物。结果是发光了,但时间短、亮度低,而且鲜切花也死得快。再如,有些科学家通过在植物的表面浸泡或喷洒荧光素或夜光粉,让这些物质吸附于有生命植物的表面。这虽能达到好的发光效果,但植物随时都要进行与外界的能量与气体交换,喷洒浸泡后的植物或花朵表面的气孔被堵塞,就会导致对整个植株代谢的危害与局部的伤害。因此,如何较好地人工培育出发光植物成为了一道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N-S量子能量波的矢量牵引手段,能够将RGB荧光素酶有效地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组织中,也就是说,在N-S量子能量波的牵引下,植物的离子通道被打开,在植物细胞中形成了RGB荧光素酶的分子链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这种具有发光特性的荧光素酶嵌入了植物的细胞体中,且不再还原,最终达到人工培育发光植物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放置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对植物进行振荡辐射;
(2)使用超声波发射单元振荡并雾化含RGB荧光素酶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中经N-S矢量电磁波的牵引被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细胞中形成含RGB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植入结束后即得到发光植物。
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和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分别设置在一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中部和下部。
所述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包括RGB荧光素酶纳米颗粒和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RGB荧光素酶纳米颗粒与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200。
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上部设置有光波照射区,光波照射区内设置有照明灯,驻载植入时全天候照明。
所述的植物下方固定设置有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在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内设置有RGB荧光素酶粉末和用于牵引RGB荧光素酶粉末向上运动并进入植物根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
所述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包括至少两块相平行的稀土板,任意相邻两稀土板之间设置有RGB荧光素酶粉末,任意相邻两块稀土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带动RGB 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
所述稀土板上开设有供RGB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通孔。
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内竖向对称设置有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的下端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外设置有频率脉冲产生器和电磁波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与电磁波输出单元配合控制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产生电磁场,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之间形成有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由电磁场与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叠加形成。
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包括稀土振子和与稀土振子固定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通过感应线圈与电磁波输出单元连接;所述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由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的稀土振子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的稀土振子配合形成。
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和S极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和N极相对应,且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或S极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或N极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
所述电磁波输出单元包括高频脉冲放大器、一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通过高频脉冲放大器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一号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
所述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包括导通放大单元和二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通过导通放大单元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通过二号功率放大器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
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超声波功率放大器、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功率放大器和超声波换能器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振荡切割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超声波雾化器用于雾化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
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内设置有固定本振器,且频率脉冲产生器上连接有时控器和APP蓝牙控制器。
所述感应线圈为一个或两个,为一个时,感应线圈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为两个时,两个感应线圈分别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和固定设置在稀土振子内部。
所述稀土振子为圆柱形或方柱形。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能够对植物进行振荡辐射,通过超声波发射单元能够振荡并雾化含RGB荧光素酶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中的N-S矢量电磁波的牵引作用下,能使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有效地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细胞中形成含RGB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也就是说在植物细胞内植入了RGB荧光素酶,并增强了植物中的微生物电能。具体来说,在N-S量子能量波的牵引下,植物的离子通道被打开,在植物细胞中形成了RGB荧光素酶的分子链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这种具有发光特性的荧光素酶嵌入了植物的细胞体中,且不再还原,故而在植物移载到外界进行栽培生长时,该植物的细胞体中具备了发光的荧光素酶元素,因此当该植物置于较弱的光线环境中时,植物便会发生荧光,达到植物发光的功效特点。另外,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AB:氮、磷、钾、锶、镁、铁、硒等微量元素)中添加有植物所需的微量矿物质元素,植物细胞在 N-S矢量量子能量波的牵引植入作用下,能够有效吸收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的 AB微量元素,增强了植物的基因细胞的原始动能,即细胞动能与微生物动能,提高了植物移栽到室外种植的抗病虫害能力,且提升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促使植物健壮生长,即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由于植物幼苗体内的细胞健壮,微生物电场势能强大,因而适应环境的生长能力也相应增强。
2、本发明将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和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分别设置在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中部和下部,该设置使得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能够自动流向上方的植物,从而有利于增强植入效果。
3、本发明中RGB荧光素酶纳米颗粒与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200,采用该特定的比例有利于植物移载后在大自然下的光合作用效果更好。
4、本发明通过光波照射区中的照明灯能够在驻载植入时全天侯照明,保证植入效果更好。
5、本发明通过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能够形成强大的N-S磁场力,这样更有效地保证RGB荧光素酶粉末在N-S矢量牵引作用下,将RGB荧光素酶量子化的营养成份对植物根部进行量子能量波驻载植入,提高植物根部有效吸收荧光素酶的能量植入,使植物的树干发光能力增强并通过树干的纤维细胞将荧光素酶元素辐射到树的支、茎、叶各处,促使树木整体发光强度增加。
6、本发明中的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包括至少两块相平行的稀土板,且任意相邻两稀土板之间设置有RGB荧光素酶粉末,任意相邻两块稀土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带动RGB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该结构能够对植物根部进行RGB荧光素酶的有效植入,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植物的发光效果。
7、本发明中的电磁波输出单元包括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与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且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该设置方式能够交替输出脉冲信号的方式,从而使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更加均匀。
8、本发明通过超声波换能器与超声波雾化器配合,能够将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中的大分子水切割成小分子水,并产生雾化熏蒸环境,从而对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的植物雾化式植入,使RGB荧光素酶和 AB微量元素被植物吸收。同时,通过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雾化器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产生共振,并对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的植物也产生同频谐振,在植物所需的湿度与光照条件下,N-S矢量量子能量波将RGB荧光素酶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组织中,在强大的N-S矢量电磁波牵引下,使植物细胞组织在强大的N-S矢量电磁波牵引下,使植物的体内的离子通道打开,在植物细胞中形成了RGB荧光素酶的分子链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这种具有发光特性的荧光素酶嵌入了植物的细胞体中,且不再还原,故而在植物移载到该设备体系外进行栽培生长,该树种的细胞体中具备了发光的荧光素酶元素,因此当该植物置于较弱的光线环境中时,植物便会发生荧光,达到植物发光的功效特点。
9、本发明中感应线圈与稀土振子的连接方式有两种,感应线圈既可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也可分别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和固定设置在稀土振子内部,该设置方式可根据需要增大强磁矢量电磁波能量,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放置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对植物进行振荡辐射;
(2)使用超声波发射单元振荡并雾化含RGB荧光素酶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中经N-S矢量电磁波的牵引被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细胞中形成含 RGB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植入结束后即得到发光植物。
本发明中,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和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分别设置在一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中部和下部,其中,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中部设置有植入区,下部设置有营养液盛放区,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位于植入区两侧,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盛放在营养液盛放区内。进一步的,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上部设置有光波照射区,光波照射区内设置有照明灯,驻载植入时全天候照明。
本发明中,所述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包括RGB荧光素酶纳米颗粒和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RGB荧光素酶纳米颗粒与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200。
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下方固定设置有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在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内设置有RGB荧光素酶粉末和用于牵引RGB荧光素酶粉末向上运动并进入植物根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具体的,营养液盛放区内固定设置有支架,所述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固定在支架上。其中,所述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包括至少两块相平行的稀土板,任意相邻两稀土板之间设置有RGB荧光素酶粉末,任意相邻两块稀土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带动RGB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进一步的,稀土板上开设有供RGB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通孔。优选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的数量为四个,RGB荧光素酶粉末放在每个N-S定向磁场区域的下方的稀土板上,除了最下层的稀土板外,其余稀土板上均开设有通孔,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均通过通孔相通。并且,植入区内放置有盆栽植物,盆栽植物的盆底开设有孔,这些孔与稀土板上的通孔相对应。
本发明中,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内竖向对称设置有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 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的下端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外设置有频率脉冲产生器和电磁波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内设置有固定本振器,且频率脉冲产生器上连接有时控器和APP蓝牙控制器,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分别与超声波发射单元和电磁波输出单元连接,且频率脉冲产生器与电磁波输出单元配合控制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产生电磁场,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之间形成有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由电磁场与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叠加形成。其中,由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的下端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因此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和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上方均有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
本发明中,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包括稀土振子和与稀土振子固定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通过感应线圈与电磁波输出单元连接;所述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由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的稀土振子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 中的稀土振子配合形成。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线圈为一个或两个,为一个时,感应线圈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为两个时,两个感应线圈分别固定套设在稀土振子上和固定设置在稀土振子内部。当然,感应线圈的数量还可更多。
本发明中,所述稀土振子为圆柱形或方柱形,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和S极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和N极相对应,且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或S极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或N极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
本发明中,所述电磁波输出单元包括高频脉冲放大器、一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通过高频脉冲放大器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一号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 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包括导通放大单元和二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通过导通放大单元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通过二号功率放大器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的数量可为多个,为多个时,多个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并联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的输出端,多个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并联在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的输出端。
本发明中,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超声波功率放大器、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功率放大器分别与频率脉冲产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振荡切割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超声波雾化器用于雾化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具体的,超声波换能器固定在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外底部用于切割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超声波雾化器设置在营养液盛放区中用于雾化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具体的,超声波发射单元用于对营养液盛放区内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进行振动、雾化,从而产生氢态负氢离子的熏蒸效应。其中,超声波换能器的数量优选为两个,超声波雾化器的数量优选为两个。
本发明的驻载植入主要用于木本植物,一般来说,驻载植入时的温度保持在 15—25度,驻载植入的时间在三个月内,具体时间不定,在植入期间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或低照度计来测量植物发光的光通量,从而判定植物的植入是否完成。
下面结合电路原理图对本发明进行电路原理解说,具体如下:
1.APP蓝牙控制器用于对频率脉冲产生器进行设置,可通过软控设置界面设置振荡的频率、脉冲幅度和脉冲占空比;
2.时控器可通过K1、K2两个开关分别对频率脉冲产生器的工作时间进行控制设置,其中:①K1与R11完成对频率脉冲产生器进行定时工作状态控制,而 K1轻触开关按下时,使频率脉冲产生器进行定时工作。②K2与R10完成对频率脉冲产生器进行间隙式振荡工作状态,即K2轻触按下时使频率脉冲产生器工作于间隙循环振荡模式。
3.电容C03与开关K3、RP-2组成对频率脉冲产生器振荡频率微调于主频5M
±△Hz的频率工作状态。OSC-1与OSC-2、CS-1是频率脉冲产生器的固定本振器,以使频率脉冲产生器的主频工作稳定与设置的频率在外界干扰时,保证主频在设定的范围内稳定工作。
4.由频率脉冲产生器振荡产生的脉冲信号先经C1、C2、C3、C4、C5耦合至 IC1、IC2、C01、C02产生的高频脉冲放大器进行整形放大,再经C6耦合给一号功率放大器IC3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电磁波脉冲信号由C7耦合输出QW-1信号与 QW-2信号,该两路信号分别耦合至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并由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输出,具体的:
当QW-1/QW-2输入脉冲能量波时,DK-1在QW-1到达时正脉冲周期内导通,此时DK-1开关二极管导通工作,将脉冲信号经R30、R31分压,再经BG-6导通放大,并经二号功率放大器AMP-10放大,最后经电容Cout-1耦合至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 NS-RL-B7产生强磁矢量电磁波能量。同理,QW-2在脉冲负半周期时,开关二极管DK-2导通工作,将脉冲信号经R41、R42分压,再经BG-5导通放大,并经二号功率放大器AMP-11放大,最后经电容Cout-2耦合至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 NS-RL-B8产生强磁矢量电磁波能量。
5.N-S矢量量子能量波辐射工作时,将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NS-RL-B7的 S极浸泡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中,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 BNS-RL-B8的N极浸泡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H2O+AB+H-+RGB)中,这样在营养液中和营养液上方形成了一个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同时由超声波换能器BY-8、BY-9产生的超声波雾化振荡的溶液小分子对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的植物细胞组织进行谐振,在植物所需的湿度与光照条件下,N-S矢量量子能量波将RGB荧光素酶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组织中,在强大的N-S矢量电磁波牵引下,使植物细胞组织在强大的N-S矢量电磁波牵引下,使植物的体内的离子通道打开,在植物细胞中形成了RGB荧光素酶的分子链结构,随着植物的生长,这种具有发光特性的荧光素酶嵌入了植物的细胞体中,且不再还原,故而在植物移载到该设备体系外进行栽培生长,该树种的细胞体中具备了发光的荧光素酶元素,因此当该植物置于较弱的光线环境中时,植物便会发生荧光,达到植物发光的功效特点。
6.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中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共有四个,四个竖向N-S 定向磁场区域的N-S矢量叠加垂直向上,在每个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之间放入 RGB荧光素酶元素的复合纳米粉末,在强大的N-S磁场力的作用下,并在垂直矢量的上方置于盆栽的彩色树的根底部,保证盆底吸水小孔与RGB形成通道孔,这样更有效地保证RGB荧光素酶在N-S矢量牵引作用下,将RGB荧光素酶量子化的营养成份对树根进行量子能量波驻载植入,提高植物根部有效吸收荧光素酶的能量植入,使植物的树干发光能力增强并通过树干的纤维细胞将荧光素酶元素辐射到树的支、茎、叶各处,促使树木整体发光强度增加。发光树的颜色的植入方法:将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中加入不同色素的纳米粉微量元素,即可培育出不同发光颜色的植物。
其中,RGB荧光素酶是怎样驻载植入与植物细胞体中而发光的呢?这是因为 RGB荧光素酶中的正离子与水溶液中大量的负氢离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化合物,而这种氢态负离子化合物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的N-S矢量强电磁波频的牵引作用下,这种氢态的负离子化合物通过植物细胞的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细胞的内壁,并产生了生物电场,将RGB荧光素酶的量子能量波频植入到植物细胞体内,让植物细胞具有了荧光素酶的能量属性,且不再还原,并能发出光芒。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这种荧光素酶与植物细胞构成了一体,并永远嵌入了植物的细胞组织中,在外界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这种发光树将长久的茁壮成长。另外,在量子波能量振荡辐射时,不同的频率振荡决定了植物发光的颜色,即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

Claims (13)

1.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放置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内对植物进行振荡辐射;
(2)使用超声波发射单元振荡并雾化含RGB荧光素酶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雾化后的RGB荧光素酶在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中经N-S矢量电磁波的牵引被驻载植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细胞中形成含RGB 荧光素酶且不再还原的分子链结构,植入结束后即得到发光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和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分别设置在一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中部和下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包括RGB 荧光素酶纳米颗粒和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RGB 荧光素酶纳米颗粒与含微量元素的氢态负氢离子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2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的上部设置有光波照射区,光波照射区内设置有照明灯,驻载植入时全天候照明。
5.如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下方固定设置有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在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内设置有RGB 荧光素酶粉末和用于牵引RGB 荧光素酶粉末向上运动并进入植物根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S矢量垂直式加速器包括至少两块相平行的稀土板,任意相邻两稀土板之间设置有RGB 荧光素酶粉末,任意相邻两块稀土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带动RGB 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竖向N-S定向磁场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板上开设有供RGB 荧光素酶粉末穿过稀土板并向上运动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内竖向对称设置有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的下端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所述量子能量波植入舱外设置有频率脉冲产生器和电磁波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与电磁波输出单元配合控制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产生电磁场,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之间形成有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所述N-S矢量真量子能量波辐射区域由电磁场与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叠加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包括稀土振子和与稀土振子固定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均通过感应线圈与电磁波输出单元连接;所述横向N-S定向磁场区域由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的稀土振子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的稀土振子配合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和S极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和N极相对应,且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中稀土振子的N极或S极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中稀土振子的S极或N极均位于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中。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输出单元包括高频脉冲放大器、一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所述频率脉冲产生器通过高频脉冲放大器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一号功率放大器分别与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包括导通放大单元和二号功率放大器,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均通过导通放大单元与一号功率放大器连接,正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和负脉冲电磁波频率放大输出单元分别通过二号功率放大器与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A和稀土磁感脉冲线圈振子B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4、8、9、10、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超声波功率放大器、超声波换能器和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功率放大器和超声波换能器连接,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振荡切割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超声波雾化器用于雾化氢态负氢离子营养液。
CN201810496693.6A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08887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6693.6A CN1088870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6693.6A CN1088870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7095A true CN108887095A (zh) 2018-11-27
CN108887095B CN108887095B (zh) 2020-10-02

Family

ID=64343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6693.6A Active CN108887095B (zh) 2018-05-15 2018-05-15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70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5540A1 (ko) * 2020-07-28 2022-02-03 운해이엔씨(주) 양자에너지가 조사되는 식물 성장 촉진 시스템
CN116472946A (zh) * 2023-06-05 2023-07-25 吉林省意昂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量子技术产生量子能量种植蔬菜和牧草的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7975A (zh) * 1974-12-27 1976-07-06 Miura Eng Int
JP2003080240A (ja) * 2001-09-17 2003-03-18 Get:Kk 溶存水素豊富水の製造方法
CN2639292Y (zh) * 2003-08-19 2004-09-08 王立臣 生物能量增益器
CN101168454A (zh) * 2006-10-24 2008-04-30 陈爽 低频共振水处理装置
CN103906555A (zh) * 2011-08-30 2014-07-02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利用声力场处理对象的装置
CN106006879A (zh) * 2016-07-26 2016-10-12 中亚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氢离子水生成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CN106058646A (zh) * 2016-07-08 2016-10-26 淄博盛金稀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电极选小粒径氢氧离子发生器
WO2017079676A1 (en) * 2015-11-04 2017-05-1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obionic light emitting plants
CN107002089A (zh) * 2014-11-14 2017-08-01 麻省理工学院 化合物和组合物向细胞中的破坏和场实现的递送
CN206395893U (zh) * 2016-07-26 2017-08-11 中亚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氢离子水生成系统
WO2018068802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Tarmin Eesti Trade Oü Electromagnetic resonator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7975A (zh) * 1974-12-27 1976-07-06 Miura Eng Int
JP2003080240A (ja) * 2001-09-17 2003-03-18 Get:Kk 溶存水素豊富水の製造方法
CN2639292Y (zh) * 2003-08-19 2004-09-08 王立臣 生物能量增益器
CN101168454A (zh) * 2006-10-24 2008-04-30 陈爽 低频共振水处理装置
CN103906555A (zh) * 2011-08-30 2014-07-02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利用声力场处理对象的装置
CN107002089A (zh) * 2014-11-14 2017-08-01 麻省理工学院 化合物和组合物向细胞中的破坏和场实现的递送
WO2017079676A1 (en) * 2015-11-04 2017-05-1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obionic light emitting plants
CN106058646A (zh) * 2016-07-08 2016-10-26 淄博盛金稀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电极选小粒径氢氧离子发生器
CN106006879A (zh) * 2016-07-26 2016-10-12 中亚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氢离子水生成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CN206395893U (zh) * 2016-07-26 2017-08-11 中亚民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氢离子水生成系统
WO2018068802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Tarmin Eesti Trade Oü Electromagnetic resonator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URI MAEDA: "Biosynthesis-inspired deracemizative of d-luciferin by combining luciferase and thioesterase",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YASUO MITANI ETC.: "Efficent production of glycosylated Cypridina luciferase using plant cells",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
冉叶兰: "用发光植物代替台灯", 《大数据时代》 *
张怡等: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 *
张新华等: "《植物的超微弱发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5540A1 (ko) * 2020-07-28 2022-02-03 운해이엔씨(주) 양자에너지가 조사되는 식물 성장 촉진 시스템
KR20220014007A (ko) * 2020-07-28 2022-02-04 운해이엔씨(주) 양자에너지가 조사되는 식물 성장 촉진 시스템
KR102436467B1 (ko) 2020-07-28 2022-08-26 운해이엔씨(주) 양자에너지가 조사되는 식물 성장 촉진 시스템
CN116472946A (zh) * 2023-06-05 2023-07-25 吉林省意昂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量子技术产生量子能量种植蔬菜和牧草的方法
CN116472946B (zh) * 2023-06-05 2023-09-19 吉林省意昂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量子技术产生量子能量种植蔬菜和牧草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7095B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4087B (zh) 一种定时循环的am真菌扩繁及功能实验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3098665B (zh) 一种基于标准环境下的植物种植系统及其种植方法
Mohammad et al. Improved aeroponic culture of inocula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N106793757A (zh) 光子调制管理系统
CN108887095A (zh) 一种发光植物的培育方法
CN107960273A (zh) 一种猴头菇培育方法
CN105724228B (zh) 一种简易全自动可调光超声波雾化植物扦插箱
CN108419663B (zh) N-s量子能量波氢态植物育苗设备
KR20150065115A (ko) 송이버섯 재배 방법
CN110301290A (zh) 一种快速合成外生菌根的装置和方法
CN109429816A (zh) 一种利用脉冲波辅助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CN109042272A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培养麻豌豆种子的方法
CN211960460U (zh) 一种n-s量子能量波氢态植物育苗设备
CN108485962B (zh) N-s量子能量波发光植物植入设备
CN107750832A (zh) 一种金针菇培养箱
CN101658133A (zh) 一种快速直接建立合欢再生植株体系的方法
CN205727459U (zh) 一种简易全自动可调光超声波雾化植物扦插箱
CN206491038U (zh) 松露人工培养装置
CN2438320Y (zh) 以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作为人工光源的植物生长箱
CN103329803B (zh) 南方松树丛芽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
CN103947527A (zh) 一种水培木耳菜室内生产的技术
CN105724250B (zh) 一种扁桃斑鸠菊的简化组培快繁方法
CN104206272B (zh) 一种猕猴桃游离花粉培养方法
CN203446263U (zh) 一种基于标准环境下的植物种植系统
KR20170002783U (ko) 식물 공장용 베드 부재와 형광등의 장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No. 503A, floor 4, building 1-2, No. 69, Junlong street, Ji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Chengdu Century Zhongsheng Quantum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Aerospace Quantum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YM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3rd floor, building 1, 366 Hupan Road,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ZYM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