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755A - 定时提前命令在增强覆盖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定时提前命令在增强覆盖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755A
CN108886755A CN201780020868.XA CN201780020868A CN108886755A CN 108886755 A CN108886755 A CN 108886755A CN 201780020868 A CN201780020868 A CN 201780020868A CN 108886755 A CN108886755 A CN 108886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c
repetition period
telecom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08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755B (zh
Inventor
J·阿克斯蒙
郝丹丹
S·坦加拉萨
M·卡兹米
J·伯格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网络节点的消息。示例方法包括: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定时提前命令(TAC);以及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其中,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以使得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Description

定时提前命令在增强覆盖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一般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一种网络节点中的方法、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和一种网络节点。更具体地,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定时提前命令(TAC)在增强覆盖(CE)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演进的机器型通信(eMTC)设备或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可以在覆盖增强模式下操作。通过后续重复在所述设备与网络节点(例如,eNodeB或基站)之间发送的消息来实现覆盖增强模式。
3GPP TS 36.133 V12.10.0第7.3.2.1条款规定了当应用定时提前命令时的以下内容:UE应针对在子帧n中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在子帧n+6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定时。对于HD-FDD eMTC设备,定时提前被认为是在M-PDCCH的最后重复中,即在子帧n中被接收的。因此,根据3GPP TS 36.133中规定的规则,根据所接收的TAC在子帧n+6中调整传输定时。
发明内容
如果在覆盖增强模式中应用传统方法,则当应用在下行链路上接收的TAC时,网络节点的接收性能可能降低。特别地,如果在开始(即,第一子帧)之后直到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应用TAC,则网络节点侧上的累积参考信号或消息将被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由于TAC产生变化而引起的线性相位变化所破坏。例如,可能基于在连续重复上进行相干平均或滤波的信道估计将会失真,导致解码性能降低。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覆盖增强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eMTC设备和NB-IoT设备)中应用TAC的新规则。
因此,本文公开的一些技术和装置的目的是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缺点,并改进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设备(例如eMTC或NB-IoT)与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
根据当前公开的技术和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来实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网络节点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TAC。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TAC;以及适配单元,被配置为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根据另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来实现,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TAC;以及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在与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来实现,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方法包括: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用不同的重复周期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以及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来实现,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TAC;以及适配单元,被配置为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根据又一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与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网络节点来实现,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网络节点包括配置单元,被配置为: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用不同的重复周期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以及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配置有硬件电路以执行上述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法。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配置有硬件电路的网络节点来实现,所述硬件电路执行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配置以用于对齐重复周期。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携带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现,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根据又一方面,所述目的通过一种计算机程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能由无线通信设备或网络节点的处理器访问,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本文的实施例提供了许多优点,其中非穷举的示例列表如下:
与应用用于应用定时提前的现有规则相比,系统性能得到改善。特别是避免了由于在上行链路传输期间应用定时提前而导致的失真。
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之间的对齐使得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应用所接收的TAC命令以在每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结束之后立即或以较短的延迟以及一经出现时间资源之后就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参考示出实施例的附图在以下详细说明中更详细地描述本文的实施例,并且附图中: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3是示出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网络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4是示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所述网络节点中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操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对齐操作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它们的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地重叠;(b)和(c)示出对齐后的信号;
图9是示出网络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0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的实施例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然而,本文的这些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附图的元件不一定相对于彼此按比例绘制。相同的数字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将进一步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和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定义,否则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解释。
下面参考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节点、设备(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来描述本技术。应当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的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图示中的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控制器或控制单元,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指令当经由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创建用于实现在框图和/或流程图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因此,本技术可以体现为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代码等)。此外,本技术可以采用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体现的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供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结合使用。在本文件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可以包含、存储、传递、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其结合使用的任何介质。
应当注意,基于不同的资源释放原因而由BS和UE执行的资源释放方法将在以下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应当注意,虽然本文例如以流程表或流程图的形式所示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被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步骤,但为了简化说明,应理解和认识到,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述方法不限于所示或所描述的步骤顺序,因为一些步骤可以根据其以与本文所示和所述的不同的顺序发生和/或与其他动作同时发生。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方法的变更、修改和变型,这意味着当阅读本公开内容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对应于不同附图中描述的方法的步骤的不同排列或组合。
本文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覆盖增强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例如,eMTC设备和NB-IoT设备)中应用TAC的新规则。首先介绍本文实施例的一些技术背景。
eMTC
由3GPP确定作为贡献文档3GPP RP-152024和3GPP R1-157926的3GPP技术贡献中指定的eMTC特征包括称为UE类别M1(或简称Cat-M1)的低复杂度用户设备(UE)类别和可以与UE类别M1或任何其他LTE UE类别一起使用的覆盖增强技术,CE模式A和B。
所有eMTC特征,如3GPP TS 36.133 V12.7.0第7.1.2节中所定义的对于Cat-M1和CE模式A和B,使用与正常LTE相比减小的最大信道带宽进行操作。最大信道带宽在eMTC中为1.4MHz,而在普通LTE中高达20MHz。eMTC UE仍然能够在更大的LTE系统带宽内操作,通常没有问题。与普通LTE UE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次只能以6个物理资源块(PRB)调度eMTC,其中这些PRB中的每一个具有180kHz的带宽。
在CE模式A和B中,通过各种覆盖增强技术来增强物理信道的覆盖,最重要的技术是重复或重传。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这意味着要多次重复发送1毫秒子帧,例如,如果需要小的覆盖增强则仅重复几次,或者如果需要大的覆盖增强则重复数百或数千次。
NB-IoT
3GPP的窄带物联网(NB-IoT)倡议的目标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非向后兼容的E-UTRA(LTE)变体来指定蜂窝物联网(IoT)的无线接入,其改善室内覆盖,支持大量低吞吐量设备,具有低延迟灵敏度、超低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
NB-IoT载波BW(Bw2)是200KHz。相比之下,LTE的工作带宽(Bw1)的示例是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等。
NB-IoT无线接入支持三种不同操作模式:
1.“独立操作”,其利用例如GERAN系统当前正使用的频谱作为一个或多个GSM载波的替代。原理上,这种操作模式可以使用任何载波频率,该载波频率既不在另一共址(或重叠)系统的载波内,也不在另一系统的操作载波的保护带内。另一系统可以是另一NB-IoT操作或任何其他无线接入技术(RAT),例如LTE。
2.“保护带操作”,其利用LTE载波的保护带内未使用的资源块。术语保护带也可以互换地称为保护带宽。作为示例,在LTE BW为20MHz的情况下(即,Bw1=20MHz或100RB),NB-IOT的保护带操作可以放置在中心18MHz之外但在20MHz LTE BW内的任何位置。
3.“带内操作”,其利用普通LTE载波内的资源块。带内操作也可以互换地称为带宽内操作。更一般地,一个RAT在另一RAT的BW内的操作也称为带内操作。作为示例,在50个RB的LTE BW(即,10MHz或50个RB的Bw1)中,在50个RB内的一个资源块(RB)上的NB-IoT操作被称为带内操作。
在NB-IoT中,下行链路传输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对于所有独立、保护频带和带内场景具有15kHz子载波间隔。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支持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多音传输和单音传输。这意味着NB-IoT在下行链路中以及部分在上行链路中的物理波形与传统LTE中的物理波形类似。
在下行链路设计中,NB-IoT支持由不同物理信道携带的主信息广播和系统信息广播。对于带内操作,NB-IoT UE可能在不知道传统PRB索引的情况下解码NB-PBCH(也称为NPBCH)。NB-IoT支持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NB-PDCCH,也称为NPDCCH)和下行链路物理共享信道(PDSCH,也称为NPDSCH)。必须向UE指示NB-IoT无线接入的操作模式,并且当前3GPP考虑借助NB-SSS(也称为NSSS)、NB-MIB(在NB-PBCH上携带,也称为NPBCH)或者可能其他下行链路信号来进行指示。
尚未指定要在NB-IoT中使用的参考信号。但是,预计一般设计原则将遵循传统LTE的原则。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很可能包括主同步信号(NB-PSS,也称为NPSS)和辅同步信号(NB-SSS,也称为NSSS)。
半双工操作
在半双工(HD)操作中,或更具体地,半双工FDD(HD-FDD)操作中,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传输在不同的成对载波频率上发生但不在同一小区中同时发生。这意味着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在不同时间资源中发生。时间资源的示例是符号、时隙、子帧、传输时间间隔(TTI)、交织时间等。换言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例如子帧)在时间上不重叠。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的子帧或未使用的子帧的数量和位置可以随帧到帧变化,或者基于多个帧变化。例如在一个无线帧(比如帧#1)中,子帧#9、#0、#4和#5可以用于下行链路,而子帧#2和#7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但是在另一帧(比如帧#2)中,子帧#0和#5用于下行链路,而子帧#2、#3、#5、#7和#8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时间提前
为了保持上行链路SC-FDMA传输中的正交性,来自LTE中的多个用户设备(UE)的上行链路传输需要在诸如基站(例如LTE eNode B等)的接收机处进行时间对齐。这意味着应该调整受同一eNode B控制的那些UE的传输定时,以确保它们的接收信号几乎同时到达eNode B接收机。更具体地,它们的接收信号应该很好地在循环前缀(CP)内到达,其中正常CP长度是大约4.7μs。这确保了eNode B接收机能够使用相同的资源(即,相同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资源)来接收和处理来自多个UE的信号。
上行链路定时提前(TA)由eNode B通过基于对来自UE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测量而向该UE发送的定时提前命令(也称为定时对齐命令)来维护。例如eNode B测量每个UE的双向传播延迟或往返时间,以确定该UE所需的TA的值。
对于在子帧n上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对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相应调整由UE从子帧n+6的开始处进行。定时提前命令指示上行链路定时相对于UE传输的当前上行链路定时的变化为16Ts的倍数,其中Ts=32.5ns并且在LTE中被称为“基本时间单位”。
在由eNode 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用于定时提前组(TAG)的11比特定时提前命令(TA)通过TA=0,1,2,...,1282的索引值来指示NTA值,其中TAG的时间对齐量由NTA=TA×16给出。NTA在“E-UTRA TDD测量间隙与特定子帧偏移的对齐(Alignment ofE-UTRA TDD measurement gaps with particular subframe offsets)”章节中如上定义。
在其他情况下,TAG的6比特定时提前命令(TA)通过TA=0,1,2,...,63的索引值来指示将当前NTA值NTA(旧)调整为新的NTA值NTA(新),其中NTA(新)=NTA(旧)+(TA-31)x16。此处,对NTA值的正量或负量的调整指示将TAG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分别提前或延迟给定的量。
定时提前更新由演进型节点B(eNB)在MAC PDU中用信号通知给UE。
覆盖增强
IoT设备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非常大,例如当设备用作位于诸如建筑物地下室的远程位置的传感器或计量设备时。在这种情况下,从基站接收信号可能非常具有挑战性。例如与正常操作相比,路径损耗可能再差20dB。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相对于正常覆盖(也称为传统覆盖)显著增强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中的覆盖。这通过在UE和/或在无线网络节点中采用一种或多种先进技术以增强覆盖来实现。这种先进技术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提升发射功率、重复所发射的信号、对发射的信号应用额外冗余、使用先进/增强接收机架构等。通常,当采用这种覆盖增强技术时,IoT无线接入被认为是在“覆盖增强模式”或覆盖扩展模式下操作。
当借助传输重复提供覆盖增强时,分别对于覆盖增强模式A和B,PDSCH和PUSCH的最大重复次数由小区特定广播参数给出:
·pdsch-maxNumRepetitionCEmodeA(最多32次重复),
·pdsch-maxNumRepetitionCEmodeB(最多2048次重复),
·pusch-maxNumRepetitionCEmodeA(最多32次重复),
·pusch-maxNumRepetitionCEmodeB(最多2048次重复)。
特定无线通信设备要使用的确切重复次数经由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M-PDCCH上携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动态地用信号通知。也可以根据为每个无线通信设备单独配置的特定重复次数来重复该信道:
·mPDCCH-NumRepetition(最多256次重复)。
当无线通信设备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时,它可以使用由网络节点单独配置的重复:
·pucch-NumRepetitionCE-Format1(最多8次(模式A)或32次(模式B)重复),
·pucch-NumRepetitionCE-Format2(最多8次(模式A)或32次(模式B)重复)。
因此,取决于覆盖范围,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应用不同重复次数。
低复杂度UE(例如具有一个接收机或“Rx”的UE)也能够支持增强的覆盖操作模式。UE关于小区的覆盖水平可以以关于该小区的信号水平表示,例如信号质量,信号强度或路径损耗。
示例实施例
本文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若干实施例涉及一种规则,在此规则中,无线通信设备避免在正在进行的重复周期期间应用TAC。也就是说,应用TAC应避开已开始但未完成的重复周期。
图1是示出其中可以实现本文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应用于一种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RAT),例如LTE、高级LTE、WCDMA、GSM、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或任何其他无线接入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设备101和至少一个网络节点102。然而,本文的实施例不限制无线通信设备101和网络节点102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在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信道中向网络节点102顺序重复发送消息。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02也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其中网络节点102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信道中向网络节点102顺序重复发送消息。然而,不需要网络节点102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
网络节点102可以通过向无线通信设备101发送定时提前命令(TAC)来调整无线通信设备101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根据新规则来适配应用TAC的时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新规则可以表示为:应用TAC的时间与接收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TAC的应用不应在第一个子帧之后直到任何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
在LTE中,上述指定时间被定义为6个子帧。因此,在该上下文中,对于在子帧n中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无线通信设备101应在子帧n+6或晚于子帧n+6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定时。此外,无线通信设备101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调整不在开始(即,第一子帧)之后直到任何一个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
与应用用于应用定时提前的现有规则相比,系统性能得到改善。特别是避免了由于在上行链路传输期间应用定时提前而导致的失真。
在一个实施例中,UE必须遵守和实现的新规则可以例如在规范(例如3GPP36.133)中针对LTE如下解释。
·当没有配置上行链路重复周期,或者已经配置了上行链路重复周期但是具有单次传输(R=1)时,UE应该针对在子帧n中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在子帧n+6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定时。
·当配置了重复R>1的上行链路重复周期时,UE应:
-针对在子帧n中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在子帧n+6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定时,假设子帧n+6不落入正在进行的上行链路重复周期内;否则
-在子帧k处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定时,其中子帧k表示k≥n+6的第一上行链路重复周期的开始。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1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收单元201和适配单元202。接收单元201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在子帧n处从网络节点接收TAC;以及适配单元2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本文提出的上述新规则来适配应用TAC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单元2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单元203、判定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此外,本文的实施例不限于该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的确定单元203、判定单元204和应用单元205包括在适配单元20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203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接收到TAC的子帧n,并且确定子帧n与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k之间的时间差,该时间差采用子帧数量m的形式。判定单元204可以被配置为判定TAC在子帧n+q中的应用是否将在开始(第一子帧)之后直到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结束之前发生并且输出相应的判定,其中q用于表示子帧数形式的上述指定延迟。应用单元205可以被配置为从判定单元204接收判定并根据上述判定应用TAC。
关于无线通信设备101的更多细节将在下文中结合图6-8进行描述。
图3是示出与无线通信设备101通信的网络节点102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网络节点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AC生成单元303和发送单元301。TAC生成单元303可以被配置为生成将要由无线通信设备101使用的TAC,并且发送单元301可以被配置为将所生成的TAC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1。注意,本文的实施例不限于该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02不包括TAC生成单元。在这种情况下,TAC可以由另一节点生成并被发送到网络节点102,并且网络节点102的发送单元301可以将所接收的TAC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02可以包括配置单元302,其可以配置无线通信设备101以不同的重复周期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配置无线通信设备101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重复周期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重复周期,以使得重复周期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图4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1中的方法40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无线通信设备101发送到网络节点102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图4中所示的以下步骤。在步骤S401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从网络节点102接收定时提前命令(TAC)。在步骤S402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根据本文提出的新规则,适配应用TAC的时间。根据新规则,应用TAC的时间与接收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TAC的应用不应在第一个子帧之后直到任何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
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发送仅一个上行链路重复信号或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重复信号。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道中发送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重复信号。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可以在时间上彼此重叠或不重叠。
图5是示出网络节点102中的方法500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501中,配置单元302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101配置为用不同的重复周期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在步骤S502中,网络节点102的配置单元302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101配置为通过时间上移位重复周期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重复周期,以使得重复周期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图6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1中的操作的示例的示意图,其描述了一种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当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在重复周期期间重复发送一个信号时适配TAC的应用的方法。在所示的场景中,假设UE被配置为在特定时间周期(T0)内以特定重复次数(N0)发送一种类型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在T0上,UE将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仅一个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的示例可以是PUSCH、RACH、M-PUCCH、NB-IoT PUSCH等。
例如,UE可以被配置为在32个连续上行链路时间资源(例如32个子帧、32个TTI、32个交织时周期等)上以32次重复仅发送PUSCH。这对应于用于FDD的32ms的重复周期(T0)。但是,在HD-FDD和TDD的情况下,T0将长于32毫秒(ms);T0的实际值将取决于帧中可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UE应当在上行链路信号的T0的开始(例如第一子帧)处应用从网络节点接收的TAC,但是不早于n+X个时间资源。这意味着UE不应在T0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T0的结束的周期期间应用所接收的TAC,而是将其应用于T0开始的第一时间资源,诸如T0内的第一上行链路子帧。时间资源“n”标示UE接收TAC的时间资源,“X”表示指定延迟。X的值可以取决于RAT的类型。作为示例,在LTE中,X=6个子帧。X的值允许BS调整其接收机参数,并且还允许UE处理从网络节点接收的TAC命令。
图6示出了非限制性示例场景,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01(例如,UE、eMTC设备、NB-IoT设备)在子帧n中结束的下行链路重复周期期间接收TAC。取决于下行链路重复周期与第一上行链路重复周期之间的子帧数量m是否小于或至少等于q,其中q在传统LTE中为6,无线通信设备101或者将TAC的应用推迟到第二重复周期(UL重复周期2)的开始(例如,第一子帧)或者在第一重复周期(UL重复周期1)的开始(例如,第一子帧k)应用TAC。
在该示例中假设m+r+Δ≥q,其中r是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中的重复次数,并且Δ是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的结束与上行链路重复周期2的开始之间的子帧数量,例如,其间的下行链路重复周期,或者传输中与调度相关的一些间隙。如果m+r+Δ不满足等于或大于q,则TAC的应用将被进一步推迟,直到上行链路重复周期(始于s≥n+q的子帧s)开始。
图7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1中的方法700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其描述了图6中描述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中的流程图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101的适配单元202实现为图4所示的步骤S402。
在从网络节点102接收到TAC之后,在步骤S701中,无线通信设备101确定接收TAC的时间。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的确定单元203可以确定在子帧n中接收到TAC,其中n被定义为重复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子帧。
在步骤S702中,无线通信设备101确定子帧n与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T0的第一子帧k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采用子帧数量m的形式。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的确定单元203可以确定将从接收TAC直到图6中所示的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的开始(第一帧)为止所传递的子帧数m。
在步骤S703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判定TAC在子帧n+q中的应用是否在第一子帧之后直到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结束之前发生,其中q表示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类型的采用子帧数量的形式的指定时间。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中的判定单元204可以通过比较m和q来执行该判定步骤,例如在传统LTE中q=6。
如果该数量m大于或等于数量q(S703:是),则在步骤S704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将在第一上行链路传输周期中应用TAC。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的应用单元205可以在被示为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的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k处应用TAC。
另一方面,如果m小于q(S703:否),则在步骤S705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推迟TAC的应用,直到其开始(第一帧s)满足s≥n+q的下一个上行链路重复周期为止。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的应用单元205可以在被示为上行链路重复周期2的第二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s处或者其第一帧s满足s≥n+q的任何其他重复周期处应用TAC。
尽管通过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01被配置为发送仅一个上行链路重复信号的示例来描述图6和图7,但是相同的方法适合于其中无线通信设备101被配置为发送在时间上不彼此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的示例。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本文提出的TAC应用方法中,TAC应在不早于从接收TAC起的指定延迟的情况下应用,并且不应在正在进行的重复周期期间应用。也就是说,应用TAC的时间与接收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个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的周期期间发生。例如,TAC的应用不应在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的第一个子帧之后直到上行链路重复周期1结束之前的周期期间发生,并且TAC的应用不应在上行链路重复周期2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上行链路重复周期2结束之前的周期期间发生,依此类推。
本文提出的新规则适用于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发送其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提出了在配置为在重叠重复周期期间发送至少两个重复上行链路信号时适配TAC应用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所公开的规则要求无线通信设备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任何一个的重复周期开始处应用所接收的TAC,该重复周期在时间上不与任何其他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重叠。
如图6和7中所述,在这种情况下,TAC的应用也不应早于n+q时间资源,对于LTE例如q=6个子帧。通过包括2个上行链路信号的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该技术,所述2个上行链路信号具备在重叠重复周期上的重复。然而,该技术适用于被配置为在至少部分重叠的时间内以特定重复发送的任何数量的上行链路信号。
假设无线通信设备101配置有在第一重复周期(T1)上具有特定重复的一个第一信号和在第二重复周期(T2)上具有特定重复的至少第二信号。进一步假设T1和T2在时间上至少部分重叠。例如,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在T1上以32次重复来发送诸如PUSCH的第一信号。无线通信设备101还可以被配置为在T2期间以特定重复次数来发送诸如随机接入的第二信号。在又一实施例中,假设UE在T0期间用一次传输尝试(即,仅原始传输)执行RA而不重复。
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自主地或响应于从网络节点102接收的请求而发起RA传输。UE可以出于以下一个或多个原因执行RA传输,例如用于执行或使eNB能够执行诸如TA、UERx-Tx时间差、eNB Rx-Tx时间差等的定位测量。
根据所公开方法的一些实施例,无线通信设备101的行为如下;无线通信设备101:
-不被允许在任何上行链路信号的正在进行的上行链路重复周期期间
应用任何接收的TAC来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但是当没有重复周期
正在进行时,被允许自主地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例如:
-在不早于n+X时间资源(例如,子帧中的n+q)出现的时间资源
中,和在与其他在时间上重叠的信号的重复周期的开始时间相比,具
有最早开始时间的信号的重复周期开始时出现的时间资源中,或
-在不早于n+X时间资源(例如,子帧中的n+q)出现的时间资源
中,和在与其他在时间上重叠的信号的重复周期的终止时间相比,具
有最晚终止时间的信号的重复周期结束之后出现的时间资源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复周期(Ta,Tb)之间的相对对齐(以及可能何时执行重复周期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应当受到延迟n+X的影响。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重复周期(Ta,Tb)之间的相对对齐(以及可能何时执行重复周期之间的关系的建立)不应受延迟n+X的影响。
通过其中第一和第二信号传输分别具有为T1和T2的至少部分重叠的重复周期的示例来详细描述上述UE行为。假设T1在T2之前开始并且T1在T2之前结束,即T2在T1之后终止。在该示例中,不允许UE从T1的开始直到T2的结束之前应用任何TAC命令来来调整其上行链路定时。然而,允许UE在恰好在T1之前或恰好在T2之后出现的时间资源中应用所接收的TAC命令来调整或改变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前提是时间资源的出现不早于n+X(例如,子帧中的n+q,对于LTE,q=6个子帧)时间资源。
图8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1中的对齐操作的示例的示意图。对齐操作可以由无线通信设备101的对齐单元207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还包括发送单元206。如图8(a)所示,发送单元206可以被配置为发送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具有不同重复周期Ta、Tb的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在上行链路信道a和上行链路信道b中发送。
该方法的目的是允许尽可能多地在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之间进行对齐。该对齐使得无线通信设备101能够应用所接收的TAC命令以在每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结束之后立即或以较短的延迟以及一经出现时间资源n+X之后就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换言之,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者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示例如下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可以通过确保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按照以下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来调整具有特定重复次数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相同时间资源中例如在相同子帧中同时开始,如图8(b)所示;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相同时间资源中例如在相同子帧中同时结束,如图8(c)所示;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诸如5个子帧的X个时间资源内在特定持续时间(Δ1)内开始;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诸如10个子帧的Y个时间资源内在特定持续时间(Δ2)内结束。
此外,尽管该方法被描述为在无线通信设备101中发生,但是可以在节点中实现类似的方法,该节点可以是与无线通信设备101通信的网络节点102,无线通信设备101也可以是用户设备(UE)。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了在节点中配置具有重复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增强UE上行链路TAC应用过程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例如,如图5的S502所示,网络节点102可以通过确保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按照以下关系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来为无线通信设备101配置具有特定重复次数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相同时间资源中例如在相同子帧中同时开始;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相同时间资源中例如在相同子帧中同时结束;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诸如5个子帧的X个时间资源内在特定持续时间(Δ1)内开始;
-它们的重复周期例如在诸如10个子帧的Y个时间资源内在特定持续时间(Δ2)内结束。
如果节点是UE,当UE确定TAC必须由UE应用时,例如当UE已经从网络节点接收或预期从网络节点接收至少一个TAC时,则重复周期之间的上述关系由节点建立或确保。如果节点是网络(NW)节点,当NW节点确定UE被预期配置为或配置有用于调整UE的上行链路定时的至少一个TAC时,则重复周期之间的上述关系由节点建立或确保。这可以例如在NW节点已经识别出UE和NW节点之间的传播延迟大于特定阈值(例如,3μs)时确定。重复周期之间的上述关系可以是特定于实现的、预定义的或由网络节点在UE处配置的。
例如,假设UE由网络节点配置为在为T1的重复周期内以特定重复发送第一信号PUSCH。在T1期间,网络节点可以进一步请求UE在为T2的重复周期内以特定重复发送第二信号,即,随机接入。作为特殊情况,第二信号的重复可以是1,即R=1。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UE可以被配置为在T1结束之前以所有重复发送RA,即,T2在T1之前或之后的单个最后时间资源中结束。通过在T1结束时调度T2,允许UE在T1之后立即或者在T1之后的一个时间资源中调整其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换言之,当存在被配置用于具有重叠重复周期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两个或更多个信号时,UE传输定时调整不被延迟或者该调整以最小延迟被应用。在另一示例中,T1期间的传输优先于T2中的传输,并且由于T2在T1的剩余时间上延伸,UE可以在T1的开始时校正定时。然而,因为在T2已经完成之后还剩余T1的一部分,不允许UE在T2开始时校正定时。
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本文提出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其他实施例。其他实施例可适用于以下情况。无线通信设备101正在从网络节点(例如eNodeB)接收多个TAC,但是由于与上述延迟有关的考虑,未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相反,UE记住TAC直到稍后更适合于上行链路定时调整的时间点。存在至少以下几种可能性:
1.仅考虑最后收到的TA命令。先前收到的TA命令被丢弃。因此,对于网络节点(eNB),就好像先前的TA命令丢失一样。利用这种方法,eNB实际上不需要知道UE正在丢弃先前的TA命令。在该实施例中,应用单元205被配置为仅应用例如最后接收的TAC。
2.所有TA命令(累积的)同时生效。此处UE在一个步骤中对要应用的所有TA命令求和。该方法允许eNB在可以在适当时间生效的一段时间内发送对应于小定时调整的若干TA命令。这假设eNB知道UE正在缓冲TA命令。在该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还包括被配置为对多个TAC求和的求和单元208;并且应用单元205被配置为应用例如所求和的多个TAC。
3.累积TA命令以在适当的不同时间逐步生效。此处,TA调整太大而不能在一个步骤中应用,因此UE对所有TA命令求和并将它们分成单独的增量以在几个步骤中应用,每个增量不大于可能的/允许的最大TA调整。此处,NW节点也需要知道UE正在缓冲TA命令。在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1还包括:求和单元208,被配置为对多个TAC求和;以及划分单元209,被配置为将多个TAC分成多个单独的增量,每个增量不大于允许的最大定时提前调整。应用单元205被配置为分别在多个进程(步骤)中应用多个增量作为TAC。
图9是示出网络节点900的示例的示意框图。图10是示出无线通信设备10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9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输入/输出接口(显示为I/O)901、处理器(显示为PROC)902和存储器(显示为MEM)903。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10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输入/输出接口(显示为I/O)1001、处理器(显示为PROC)1002和存储器(显示为MEM)1003。
存储器903和存储器1003可以包括易失性(例如RAM)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或闪存)。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3和存储器1003可以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由处理器902和处理器1002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任何上述方法。处理器902或1002与这样的存储器903或1003的组合可以称为处理电路;应当理解,当存储器903或1003存储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技术的计算机程序时,处理电路由此被配置为执行这一种或多种技术。在另一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远程位置,例如计算机程序产品(显示为程序)904和1004,并且可以由处理器902和1002经由例如载体905和1005访问。
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分布和/或存储在可移动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例如,软盘,CD(光盘)、DVD(数字视盘)、闪存或类似的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小型闪存、SD安全数码、记忆棒、miniSD、MMC多媒体卡、智能媒体)、HD-DVD(高清晰度DVD)或蓝光DVD、基于USB(通用串行总线)的可移动存储介质、磁带介质、光存储介质、磁光介质、气泡存储器,或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ATM、ISDN、PSTN、X.25、互联网、局域网(LAN)或能够将数据分组传输到架构节点的类似网络)作为传播信号分发。
以上详细讨论的若干实施例是针对LTE描述的。然而,这些实施例适用于其中UE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例如数据)的任何RAT或多RAT系统,例如LTE FDD/TDD、WCDMA/HSPA、GSM/GERAN、Wi-Fi、WLAN、CDMA2000、NR等。网络节点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多于一个小区例如使用PCell、SCell、PSCell进行操作。
尽管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方法是针对在网络节点和UE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来例示的,但是当在至少两个节点(节点1和节点2)之间发生通信时,也可以应用相同的方法。
第一节点的示例包括NodeB、MeNB、SeNB、属于MCG或SCG的网络节点、基站(BS)、诸如MSR BS的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节点、eNodeB、网络控制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基站控制器(BSC)、中继器、施主节点控制中继器、基站收发信台(BTS)、接入点(AP)、传输点、传输节点、RRU、RRH、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的节点、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SC、MME等)、O&M、OSS、SON、定位节点(例如E-SMLC)、MDT等。
第二节点的示例包括目标设备、设备到设备(D2D)UE、能够接近的UE(也称为ProSeUE)、机器型UE或能够进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UE、PDA、PAD、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嵌入式笔记本电脑(LEE)、安装有笔记本电脑的设备(LME)、USB加密狗等
在ProSe(也称为D2D、副链路)操作的情况下,通信发生在两个支持ProSe的UE之间。UE的ProSe操作处于半双工模式,即,UE可以或者发送ProSe信号/信道或者接收ProSe信号/信道。ProSe UE还可以充当ProSe中继UE,其任务是在ProSe UE之间中继一些信号,但也可以向其他节点(例如网络节点)中继一些信号。还存在用于ProSe的相关控制信息,其中一些由ProSe UE发送而另一些由eNB发送(例如用于经由蜂窝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ProSe通信的ProSe资源许可)。ProSe传输可以在由网络配置或由ProSe UE自主选择的资源上发生。ProSe传输(例如PSDCH)包括在连续子帧上发送的若干(例如3个)重传。需要重传或重复以实现良好的SD-RSRP测量性能。SD-RSRP测量用于执行由ProSe UE进行的ProSe中继选择。
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操作的ProSe UE可以在其采用重传/重复时遵循网络节点的定时。根据当前规范,ProSe UE遵循定时提前命令(TAC),如果它可用的话。如果没有本文提出的关于何时应用所接收的TAC的规则,这可能导致接收节点(例如,那些对这些发送信号进行测量的UE)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ProSe确定直到ProSe(副链路)传输周期开始为止需要传递的子帧数量m。如果该数量m超过或等于数量q,例如如在应用接收的TAC的传统LTE中那样q=6,则ProSe UE可以在第一副链路传输周期中应用TAC。另一方面,如果m小于q,则ProSe UE推迟TAC的应用,直到其开始在子帧n+q之后的下一个副链路传输周期(即,包括连续子帧上的所有重传)为止。
应当注意,词语“包括”或“包含”不排除存在除列出的那些之外的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元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至少部分地以硬件、固件或软件实现。还应注意,任何附图标记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若干“装置”、“设备”和“单元”可由相同的硬件项表示。
虽然本文已经说明和描述了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真实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可以用等同物替换其元素。另外,在不脱离本文的教导的中心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适应特定情况和本文的教导。因此,意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用于实现本技术的最佳模式而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本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缩写说明:
BW 带宽
CE 覆盖增强
CP 循环前缀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FT 离散傅立叶变换
DMRS 解调参考信号
DRX 不连续接收
eMTC 演进型MTC
EUTRA(N) 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FDD 频分双工
GERAN GSM EDGE无线接入网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D-FDD 半双工FDD
IoT 物联网
LTE 长期演进型UMTS
MAC 媒体访问控制
MIB 主信息块
M-PDCCH 机器型PDCCH
MTC 机器型通信
NB-IoT 窄带IoT
NB-MIB 窄带MIB
NB-M-PDCCH 窄带M-PDCCH
NB-PBCH 窄带PBCH
NB-PDCCH 窄带PDCCH
NB-PDSCH 窄带PDSCH
NB-PSS 窄带PSS
NB-SSS 窄带SSS
NB-PUCCH 窄带PUCCH
NB-PUSCH 窄带PUSCH
NTA 非时间对齐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PA 功率放大器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RB 物理资源块
PSS 主同步信号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A 随机接入
RAT 无线接入技术
RRC 无线资源控制
Rx 接收(机)
SRS 探测参考信号
SSS 辅助同步信号
TA 定时提前
TAC 定时提前命令
TAG 定时提前组
TDD 时分双工
TX 发射(机)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Claims (4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节点,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
其中,所述网络节点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定时提前命令TAC;以及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机,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所述TAC;以及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其中,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
确定接收到所述TAC的子帧n,并确定在所述子帧n与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k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采用子帧数量m的形式;
判定所述TAC在子帧n+q中的应用是否将在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并且输出相应的判定,其中q表示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类型的采用子帧数量的形式的指定时间;以及
根据所述判定应用所述TA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如果m大于或等于q,则在所述第一子帧k中应用所述TA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发送仅一个上行链路信号或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不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如果m小于q,则在子帧s中应用所述TAC,所述子帧s表示s满足s≥n+q的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周期的第一子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发送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重复周期的第一子帧处应用所述TAC,所述第一重复周期在时间上不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其他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重叠,所述第一重复周期满足所述TAC的接收与所述第一重复周期的开始之间的时间差大于q的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发射机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重复周期(Ta,Tb)根据以下任何一个规则来对齐: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1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2内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q=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仅应用最后接收的TAC。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对所述多个TAC求和以及应用所求和的多个TAC。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
对所述多个TAC求和;以及
将所述多个TAC分成多个单独的增量,每个增量不大于所允许的最大定时提前调整;以及
分别在多个进程中应用所述多个增量作为TAC。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配置单元,被配置为: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用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重复周期(Ta,Tb)根据以下任何一个规则来对齐: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结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生成将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TAC,并且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发射机被配置为将所生成的TAC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15.一种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方法,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定时提前命令TAC;以及
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其中,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适配还包括:
确定接收到所述TAC的子帧n;
确定在所述子帧n与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k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采用子帧数量m的形式;
判定所述TAC在子帧n+q中的应用是否将在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其中,q表示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类型的采用子帧数量的形式的指定时间;以及
根据所述判定应用所述TAC。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m大于或等于q,则在所述第一子帧k中应用所述TAC。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发送仅一个上行链路信号或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不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如果m小于q,则在子帧s中应用所述TAC,所述子帧s表示s满足s≥n+q的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周期的第一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发送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重复周期的第一子帧处应用所述TAC,所述第一重复周期在时间上不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其他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重叠,所述第一重复周期满足所述TAC的接收与所述第一重复周期的开始之间的时间差大于q的标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被配置为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周期(Ta,Tb)根据以下任何一个规则来对齐: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1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2内结束。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q=6。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仅应用最后接收的TAC。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多个TAC求和以及应用所求和的多个TAC。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多个TAC求和;
将所述多个TAC分成多个单独的增量,每个增量不大于所允许的最大定时提前调整;以及
在多个步骤中应用所述多个增量作为TAC。
26.根据权利要求15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演进的机器型通信eMTC设备或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1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网络节点在半双工频分双工HD-FDD模式下操作。
28.根据权利要求1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和所述网络节点在覆盖增强模式A或B下操作,其中在覆盖增强模式A下,一个信号在重复周期期间重复多达32次,并且其中,在覆盖增强模式B下,一个信号在重复周期期间重复多达2048次。
29.一种在与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通信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用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周期(Ta,Tb)根据以下任何一个规则来对齐: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结束。
31.根据权利要求29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将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定时提前命令TAC;以及
将所述TAC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32.一种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网络节点的消息,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机,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定时提前命令TAC;以及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适配应用所述TAC的时间,其中,应用所述TAC的所述时间与接收到所述TAC的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应大于或等于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类型的指定时间,并且所述TAC的应用不应在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结束的周期期间发生。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确定接收到所述TAC的子帧n,并确定在所述子帧n与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子帧k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采用子帧数量m的形式;
判定所述TAC在子帧n+q中的应用是否将在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直到所述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结束之前发生并且输出相应的判定,其中q表示取决于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T的类型的采用子帧数量的形式的指定时间;以及
根据所述判定应用所述TAC。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如果m大于或等于q,则在所述第一子帧k中应用所述TAC。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发送仅一个上行链路信号或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不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如果m小于q,则在子帧s中应用所述TAC,所述子帧s表示s满足s≥n+q的第一重复上行链路传输周期的第一子帧。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发送重复周期在时间上彼此部分重叠的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任何一个的第一重复周期的第一子帧处应用所述TAC,所述第一重复周期在时间上不与所述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其他上行链路信号的重复周期重叠,所述第一重复周期满足所述TAC的接收与所述第一重复周期的开始之间的时间差大于q的标准。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射机被配置为以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并且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以下规则中的任何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Ta,Tb):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1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Δ2内结束。
39.根据权利要求33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q=6。
40.根据权利要求32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的情况下,仅应用最后接收的TAC。
41.根据权利要求32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的情况下,对所述多个TAC求和以及应用所求和的多个TAC。
42.根据权利要求32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多个TAC,然而不能或被禁止立即考虑所述多个TAC的情况下:对所述多个TAC求和;将所述多个TAC分成多个单独的增量,每个增量不大于所允许的最大定时提前调整;以及分别在多个进程中应用所述多个增量作为TAC。
43.根据权利要求32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设备是演进的机器型通信eMTC设备或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
44.一种网络节点,用于与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通信,所述增强覆盖模式包括顺序地重复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到所述网络节点的消息,所述网络节点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用不同的重复周期(Ta,Tb)发送多个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配置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以通过在时间上移位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起点或终点中的至少一个来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使得所述重复周期(Ta,Tb)的重叠时间被最大化或所述多个上行链路信号的单次传输被最小化。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重复周期(Ta,Tb)根据以下任何一个规则来对齐: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开始;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同时结束;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开始;以及
对齐所述重复周期以在特定持续时间内结束。
46.根据权利要求44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将要由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定时提前命令TAC,并且其中,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发射机,被配置为将所生成的TAC发送到所述无线通信设备。
CN201780020868.XA 2016-03-31 2017-03-28 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网络节点及方法 Active CN108886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6/078020 2016-03-31
CNPCT/CN2016/078020 2016-03-31
US15/253,404 2016-08-31
US15/253,404 US10541802B2 (en) 2016-03-31 2016-08-31 Application of timing advance comm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enhanced coverage mode
PCT/EP2017/057269 WO2017167724A2 (en) 2016-03-31 2017-03-28 Application of timing advance comman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enhanced coverage m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755A true CN108886755A (zh) 2018-11-23
CN108886755B CN108886755B (zh) 2021-02-02

Family

ID=5995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868.XA Active CN108886755B (zh) 2016-03-31 2017-03-28 在增强覆盖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网络节点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0541802B2 (zh)
EP (1) EP3437389B1 (zh)
JP (2) JP6671502B2 (zh)
KR (2) KR102138033B1 (zh)
CN (1) CN108886755B (zh)
DK (1) DK3437389T3 (zh)
ES (1) ES2866895T3 (zh)
PL (1) PL3437389T3 (zh)
RU (2) RU2702893C1 (zh)
WO (1) WO2017167724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583A (zh) * 2019-04-01 2020-10-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35270A (zh) * 2019-06-25 2020-12-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5658B2 (en) * 2016-09-06 2020-05-05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in NB-IoT
JP6822724B2 (ja) * 2016-11-04 2021-01-27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測位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装置、測位サーバ、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757669B2 (en) * 2016-11-04 2020-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nod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US11665659B2 (en) 2017-11-14 2023-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managing time alignment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between a UE and a network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109360B2 (en) * 2018-02-05 2021-08-31 Apple Inc.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DLUL configuration for NB-IoT-U system
US10778473B2 (en) 2018-03-12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verage mode bas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positioning
WO2019194531A1 (ko) * 2018-04-02 2019-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4024656A (zh) * 2018-08-09 2022-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275157B (zh) * 2018-11-28 2021-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nprach的配置参数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0535677B (zh) * 2018-12-12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20095279A1 (en) * 2019-01-11 2022-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sidelink feedback to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55187A1 (zh) * 2019-02-03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43697A (zh) * 2020-04-02 2022-12-0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定时提前信令
US11019617B1 (en) * 2020-05-20 2021-05-25 T-Mobile Usa, Inc.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deployment modes
CN115918177B (zh) * 2021-01-14 2023-09-08 Lg电子株式会社 覆盖增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25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覆盖增强机制下的定时维护方法及装置
WO2015116732A1 (en) * 2014-01-29 2015-08-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of access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coverage enhanced wireless transmissions
WO2016025638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a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88107A1 (en) * 2008-02-01 2013-03-28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US8842633B2 (en) * 2009-05-04 2014-09-23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stations to identify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U2516449C2 (ru) 2010-01-15 2014-05-20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Обработк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EP2676499A1 (en) 2011-02-15 2013-12-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bandwidth
US8995405B2 (en) * 2012-01-25 2015-03-3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Pathloss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9167547B2 (en) * 2012-09-27 2015-10-20 Blackberry Limited Uplink timing maintenance upon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y
US20160270033A1 (en) 2013-10-14 2016-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nhancing cover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667386B2 (en) 2013-11-13 2017-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channel and data channel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s
WO2015109607A1 (en) 2014-01-27 2015-07-3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nodeb, and user equipment
EP3111566B1 (en) 2014-02-25 2018-12-12 MediaTek Inc. Direction finding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A2947953A1 (en) 2014-05-09 2015-11-1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bsf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
US9768847B2 (en) 2014-07-02 2017-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enabling accurate measurements
US9923615B2 (en) 2014-07-24 2018-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signals
WO2016025899A1 (en) 2014-08-15 2016-02-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 Inc. Supporting random access and paging procedure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wtrus in an lte system
WO2016072770A1 (en) 2014-11-05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ging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36997A (zh) * 2015-04-08 2018-01-2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具有简化能力和覆盖增强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的基于多子带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6041229B2 (ja) 2015-10-29 2016-1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ヤモンド複合体、ダイヤモンド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単結晶ダイヤモンドの製造方法
JP6185096B2 (ja) 2016-02-04 2017-08-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555297B2 (en) * 2016-03-31 2020-0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925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覆盖增强机制下的定时维护方法及装置
WO2015116732A1 (en) * 2014-01-29 2015-08-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of access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coverage enhanced wireless transmissions
WO2016025638A1 (en) * 2014-08-15 2016-02-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enhanc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nd traffic adapta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NB-IoT – Remaining issue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R1-161836", 《3GPP TSG-RAN WG1 NB-IOT AD-HOC MEETING》 *
ERICSSON: "Timing advance for NB-IoT;R1-162052", 《3GPP TSG RAN WG1 NB-IOT AD-HOC MEETING》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583A (zh) * 2019-04-01 2020-10-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35270A (zh) * 2019-06-25 2020-12-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35270B (zh) * 2019-06-25 2021-09-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866895T3 (es) 2021-10-20
EP3437389A2 (en) 2019-02-06
JP2019518351A (ja) 2019-06-27
US20230083477A1 (en) 2023-03-16
KR20200011618A (ko) 2020-02-03
US20170288845A1 (en) 2017-10-05
US11374728B2 (en) 2022-06-28
WO2017167724A3 (en) 2017-11-02
KR102137982B1 (ko) 2020-07-27
KR20180126047A (ko) 2018-11-26
PL3437389T3 (pl) 2021-10-18
RU2019130989A (ru) 2019-11-26
RU2019130989A3 (zh) 2022-01-13
DK3437389T3 (da) 2021-05-03
CN108886755B (zh) 2021-02-02
JP2020109969A (ja) 2020-07-16
JP6671502B2 (ja) 2020-03-25
KR102138033B1 (ko) 2020-07-27
EP3437389B1 (en) 2021-03-24
RU2702893C1 (ru) 2019-10-14
US20200136792A1 (en) 2020-04-30
WO2017167724A2 (en) 2017-10-05
US10541802B2 (en) 2020-01-21
JP7000474B2 (ja)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755A (zh) 定时提前命令在增强覆盖模式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应用
CN112312364B (zh) 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控制
JP6444468B2 (ja) 無線装置、第1の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および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US20200296768A1 (en)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WO2020018811A2 (en) Srs resource configuration enhancements
US10827427B2 (en) On/off time mask for short TTI
US11178631B2 (en) TA dependent HARQ feedback/UL grant timing determination
US20220191939A1 (en) UE-Selection of a 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P3642992A1 (en) Adaptation of on/off mask for nr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US10917264B2 (en) NR-LTE coexisting operation for uplink
WO2013050083A1 (en) Determination of 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 after activation of a cell
JP2024507977A (ja) 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